- 2021-06-18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复习质量监测卷(七)(解析版)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复习质量监测卷(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口罩原料主要是聚丙烯高熔醋无纺布和熔喷布。2020年春节过后,一些汽车、电器制造企业跨界生产一次性医用口罩,甚至中国航空人也利用制造大飞机的技术研制出全自动口罩生产机生产口罩,其中汽车厂商快速投产到口罩生产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企业跨界生产医用口罩的主要目的是( ) A. 延长其产业链 B. 获取高额利润 C. 考虑社会效益 D. 扩大企业规模 2. 汽车厂商能快速投产到口罩生产中具有的先天优势主要是( ) A. 能共用原料 B. 能共用生产线 C. 能共用市场 D. 有熟练工人 3. 相比传统口罩生产机,全自动口罩生产机的最大优势是( ) A. 节约原料 B. 缓解人力短缺 C. 节约资金 D. 提升产品品质 【答案】1. C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 2020年春节时,疫情蔓延后,口罩社会需求量大,且企业本身复工复产也需要大量口罩,企业跨界生产口罩,主要是考虑社会效益,缓解“一罩难求”的供需矛盾,获得社会影响力。口罩与企业本身的关系不大,不能延长其产业链和扩大企业规模;获取高额利润不是主要目的。故选C。 【2题详解】 限制口罩产能的重要因素是上游原材料聚丙烯的缺乏和春节期间工厂停产。聚丙烯无纺布也是生产汽车的隔音棉的原材料之一,汽车厂商能快速投产到口罩生产的主要原因是有原材料储备,能与口罩生产共用原料。故选A。 【3题详解】 春节期间工厂停产,疫情期间人员流动受到一定的限制,导致工厂劳动力短缺,全自动口罩生产机相比传统口罩生产机的主要优势是劳动力需求少。在节约原料、提升产品品质方面作 用较小,全自动机器不能节约资金。故选B。 【点睛】本题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王金庄梯田(甲图所示)位于太行山的层峦叠嶂中。当地人在数百年间,创造出了独特的山地雨养农业系统和规模宏大又独具特色的石堰(由石头垒起的田埂)梯田景观。这里梯田要经受自然环境的考验, 图中乙图显示有损毁的石堰,丙图为涉县旱作梯田核心区(深色部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王金庄山地雨养农业系统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主要是( ) A. 土少水多石头多 B. 土多水少石头少 C. 土少水少石头多 D. 土多水多石头多 5. 石堰梯田经受考验的自然环境主要是指( ) ①干旱 ②暴雨 ③寒潮 ④沙尘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6. 当地有制作、存贮炒面以应对不时之需的饮食文化。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经常迁徙,方便携带 B. 靠天吃饭,旱涝无定 C. 缺水,不方便做其他食物 D. 没有做其他面食的技能 【答案】4. C 5. A 6. B 【解析】 【4题详解】 当地属于太行山深处,降水集中,从图示景观可以看出植被较少、地势较陡,当地水土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当地在梯田外缘砌“石堰”,主要为了保持水土,根据这些信息的推断,当地地表水较少,土层较薄,即“水少土少”,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5题详解】 当地属于太行山深处,降水较少,气候干旱,石堰梯田松散,易倒塌;降水集中,多瀑雨, 容易在山坡和山谷形成山洪,对石堰梯田有较大的威胁,①②正确;寒潮对梯田的影响较小,位于太行山区,受沙尘暴影响小。故选A。 【6题详解】 当地有制作、存贮炒面以应对不时之需的饮食文化,说明当地有可能会出现缺粮的情况,当地为温带季风气候的山区,降水变率大,灌溉水源又缺乏,雨养农业靠天吃饭,旱涝无定,导致粮食产量不稳定,炒面能保存很长时间,制作、存储炒面是为了应对旱涝导致粮食减产甚至绝收的年份之需,B正确;该地为农耕区,不会经常迁徙,A错误;缺水,不方便做其他食物不是为了应对不时这需,C错误;没有做其他面食的技能是不符合事实的,D错误;故选B。 下图是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实时大数据报告制作的我国3月19日的疫情地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西藏是我国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最少的省区,其主要原因是( ) A. 冬季全国最冷,病毒难以存活 B. 距离远,病毒传播无法到达 C. 高海拔,地广人稀,与疫区交流较少 D. 此时盛行西风气流,病毒无法扩散到 8. 制作新冠肺炎疫情地图的技术是( ) A. GIS B. GPS C. RS D. GPRS 【答案】7. C 8. A 【解析】 【7题详解】 疫情主要是依靠人员流动导致病毒传播,西藏地区海拔高,地广人稀,且与疫区交流较少,所以确诊患者最少,C正确;与气温和距离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主要原因;与西风关系不大,排除ABD,故选C。 【8题详解】 疫情地图制作需要将数据及其变化信息与分布地区相叠加,主要使用技术为GIS,A正确;GPS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定位(突出于点的定位);RS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获取(突出于面状地理事物的获取);地理信息技术中无GPRS技术。BCD错误,故选A。 【点睛】3S技术的区别:遥感技术(RS)主要用于获取地理信息,全球定位系统(GPS)主要用于定位地理信息,地理信息系统(GIS)主要用于查询、分析地理信息。 今年2月6日位于南极半岛东北端的阿根廷希望科考站记录到18.3℃的高温,而在三天后其附近的西摩岛,也有20.75℃高温的报告。28日南极乌克兰韦尔纳茨基科考站附近出现了成片的“西瓜雪”的现象(如图所示)。“西瓜雪”是极地雪藻所含色素把雪染成粉红色,雪藻耐寒性极强,只有当气温超过0℃时才会有明显生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推测“西瓜雪”在喜马拉雅山脉出现的地带是( ) A. 冰川带 B. 高山草甸带 C. 高山灌木林带 D. 雪线附近 10. 此次南极极端高温事件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南极半岛附近海域的西风漂流势力增强 B. 处于近日点附近,太阳高度大,获得太阳辐射多 C. 受极强的暖性高压系统控制,气温高 D. 夏季从山脉背风坡而下的下降风出现焚风特征 11 大规模“血雪”再现南极可能导致( ) A. 全球气候变暖加剧 B. 雪藻周围的积雪融化变快 C. 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扩大 D. 地面辐射变少,地表获得的热量减少 【答案】9. D 10. C 11. B 【解析】 【9题详解】 从材料要知,雪藻耐寒性强,只有当气温超过0℃时才会有明显生长,可推测“西瓜雪”在喜马拉雅山脉出现的地带是应是雪线附近,D正确。冰川带温度过低,雪藻无法生长,A错误。高山草甸带、高山灌木林带温度过高,环境不适合雪藻生长,BC错误。故选D。 【10题详解】 西风漂流是寒流,势力增强会使南极地区气温下降,A错误。每年都会有近日点出现,但是这种现象不是每年出现,B错误。受极强的暖性高压系统控制,气流下沉增温,气温高,C正确。焚风经常会出现,不是偶然性的,D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血雪”是天气极端现象,不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A错误。由于异常的极端天气出现,气温高,会导致积雪融化加快,B正确。臭氧空洞扩大与氟氯烃化物过量排放有关,C错误。“血雪”出现,导致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从而导致周围积雪融化速度加快,D错误。故选B。 二、非选择题 (一)必考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青蒿草中提取的青蒿素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有效的杭疟疾新药。随着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对青蒿素类药品需求量的上升,该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目前价格回暖,发展前景广阔。青蒿为一年生草本植 物,茎高1-2m,味性苦。4月上旬移栽,8月中下旬采收,石山、土坡、丘陵、沙地、林缘、路旁、荒地、地埂等都能正常发育。可轮作、套种,栽培过程中用工少,投入低,比较效益相衬较高。 广西北部的融安县及周边县城是全球最大青蒿种植区(其位置如图1所示),融安县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其“大环境湿润、小环境干旱”,不适宜种植粮食作物。目前青蒿在融安县石漠化治 理和脱贫攻坚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当地贫困户、留守老人的“心头草、致富草”。图2是融安青蒿素 产量比重图和全球青蒿素成品药市场比例构成图。 (1)请对融安“大环境湿润、小环境干旱”作出合理的解释。 (2)推测青蒿的生长习性。 (3)分析青蒿是当地贫困户、留守老人的“心头草、致富草”的原因。 (4)简述融安县青蒿素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答案】(1)融安位于我国南方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多(年降水量在1600mm左右),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属于湿润地区;当地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山区,地表裂隙发育,多漏斗洼地、落水洞,地表水下渗严重;石漠化严重,土层薄,地表涵养水源的能力差。 (2)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多,4月~8月为青蒿生长期,说明青蒿喜温喜湿,生长期短;石漠化地区,土层薄,说明青蒿根系浅,对土层深度要求低;当地为典型的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土壤肥力不高,说明青蒿耐瘠薄。 (3)青蒿根系浅、易成活,适应性强,可以治理石漠化土地,味性苦,牛马羊等牲畜不喜欢吃,能有效提高植被覆盖率,具有保持水土功能;种植青蒿投入低、用工少,投入管护强度低,所需劳动力少,比较适合贫困户、留守老人种植;种植青蒿比较效益相对较高,能大幅度增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4)给予青蒿种植及青蒿素生产、研发的相关政策扶持;加大青蒿素成品药的研发,将融安县打造成为青蒿素成品药的主要制造基地;建立青蒿种质基因库,提供丰富的种植材料和基因资源,培育优良新品种;挖掘青蒿产业的文化内涵,将生产与卫生健康、旅游等产业结合;促进青蒿素相关药品的研发,延长青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竞争力;积极开拓国际(非洲、拉丁美洲)市场。(任答三点,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分析】试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发展方向。 【详解】(1)融安“大环境湿润、小环境干旱”指的是,融安位于湿润地区,但当地水资源短缺。由材料“广西北部的融安县”可知,融安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多,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属于湿润地区。由材料“融安县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可知,当地 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山区,地表裂隙发育,多漏斗洼地、落水洞,地表水下渗严重;石漠化严重,土层薄,地表涵养水源的能力差,水资源短缺。 (2)青蒿的生长习性可结合材料来推测。由材料“4月上旬移栽,8月中下旬采收”可推测出青蒿喜温喜湿,生长期短。由材料“石山、土坡、丘陵、沙地、林缘、路旁、荒地、地埂等都能正常发育”可推测出,青蒿根系浅,对土层深度要求低;由材料“融安县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可推测出,青蒿耐瘠薄。 (3)青蒿是当地贫困户、留守老人的“心头草、致富草”的原因可结合材料来回答。由材料“石山、土坡、丘陵、沙地、林缘、路旁、荒地”可知,青蒿适应性强,可以治理石漠化土地。由材料“可轮作、套种,栽培过程中用工少,投入低,比较效益相衬较高”可知,种植青蒿投入低、用工少,投入管护强度低,所需劳动力少,比较适合贫困户、留守老人种植;种植青蒿比较效益相对较高,能大幅度增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由材料“味性苦”可知,牛马羊等牲畜不喜欢吃,能有效提高植被覆盖率,具有保持水土功能。 (4)农业发展方向可从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产业链,发展深加工、提高农牧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第三产业等方面来回答。首先,应加大青蒿素成品药的研发,将融安县打造成为青蒿素成品药的主要制造基地;建立青蒿种质基因库,提供丰富的种植材料和基因资源,培育优良新品种。其次,应延长青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竞争力。同时应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挖掘青蒿产业的文化内涵,将生产与卫生健康、旅游等产业结合,积级发展第三产业。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漠蝗虫原产于非洲及中东地区的干旱、半干旱的沙漠地区。当地区内出现大量降水,植物骤然生 长,以此为食的蝗虫也将大量繁殖0 2019年10月至12月期间,非洲之角地区多地降雨量比正常值高出 400%,诱发了沙漠蝗虫爆发式增长。沙漠蝗虫侵袭了当地的庄稼与牧草,给当地的粮食供应造成了巨大损失。蝗虫越过红海,影响到了也门、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地区。巴基斯坦也因蝗灾在二月份宣布进入灭蝗国家紧急状态,而后蝗虫又进入印度。图1为此次源于阿拉伯半岛的沙漠蝗虫的迁飞路线图。 有专家认为目前非洲蝗虫从印度直接进入我国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沙漠蝗的生存条件在我国并不完全具备,同时中国也拥有地理上的天然屏障。我国的蝗灾主要是东亚飞蝗和亚洲飞蝗,与沙漠蝗分属不同的生物种,生存条件差异很大,但防治方法相近。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我国云南曾有非洲沙漠蝗危害的记录,因此要密切关注印度蝗虫的迁飞路径。图2为沙漠蝗虫可能侵入我国的路线图。 (1)分析此次蝗灾发生在非洲之角地区并肆虐的原因? (2)阐述沙漠蝗虫从印度直接进人我国的可能性不大的依据。 (3)说明对此次沙漠蝗虫也不能掉以轻心的原因。 【答案】(1)该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降水较少,有利于蝗虫繁殖;河湖沿岸的地势低洼地,为蝗虫取食、产卵提供了合适的场所;气候异常使非洲之角地区降水增加,有利于草类植物生长,沙漠蝗虫食物来源增加,生长较快,繁殖能力提升;非洲之角地区经济落后,战乱频繁,防灾减灾能力弱,没能早监测,早预警,失去早期的最佳控制时期。(言 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沙漠蝗虫的生存条件在中国并不完全具备,西藏绝大部分地区为高寒气候,多冰川、冻土,云南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受喜马拉雅山脉的阻隔,蝗虫难以入侵我国西藏;我国西南大门之外是茂密的热带雨林,构成一道天然屏障,加之气候潮湿,且缺乏蝗虫喜食的植物,不利于蝗虫生长繁殖;若一路向东,入侵印度等农业发达地区,当地政府和民众会采取措施开展灭蝗;我国有完善的监测体系、成熟的应急机制和较强的专业防治队伍,能及时有效防控。(任答四点,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此次蝗虫可飞跃山海,且数量巨大,动力强劲,能量不可小觑;沙漠蝗虫常常跟着季风飞翔,随着西南季风的增强可飞得更高更远,我国西南边疆的气候和植物虽然不是沙漠蝗喜欢的,但热带(季)雨林本身的高度算不上物理防御;蝗虫飞行过程行程不确定,蝗虫可由巴基斯坦北上,经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由哈萨克斯坦入侵中国新疆;在这条路线上,阿富汗国内局势动荡,其他中亚国家,政局稳定,但国力较弱;历史资料表明,俄罗斯和中国西部,经常受到来自哈萨克斯坦的蝗虫灾害,云南也曾有过非洲沙漠蝗危害的记录。(任答三点,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蝗灾爆发的原因和入侵我国的可能性分析等相关知识。 【详解】(1)此次蝗灾发生在非洲之角地区并肆虐的原因可以从气候、地形、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分析。从气候来看,该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降水较少,有利于蝗虫繁殖;2019年10月至12月期间,非洲之角地区多地降雨量比正常值高出 400%,有利于草类植物生长,沙漠蝗虫食物来源增加,诱发了沙漠蝗虫爆发式增长。从地形来看,河湖沿岸的地势低洼地,为蝗虫取食、产卵提供了合适的场所。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非洲之角地区经济落后,战乱频繁,防灾减灾能力弱,未能及时监测和预警,失去早期的最佳控制时期。所以,此次蝗灾发生在非洲之角地区并肆虐。 (2)沙漠蝗虫从印度直接进人我国的可能性不大,其依据可以从气候、地形、路经国家的防控能力和我国的防控能力等方面分析。从气候来看,沙漠蝗虫适合在热带草原、热带沙漠地区生存,中国并不完全具备适合的条件,西藏绝大部分地区为高寒气候,多冰川、冻土,云南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我国西南大门之外是茂密的热带雨林,构成一道天然屏障,加之气候潮湿,且缺乏蝗虫喜食的植物,不利于蝗虫生长繁殖。从地形来看,受喜马拉雅山脉的阻隔,蝗虫难以入侵我国西藏。从邻国来看,若一路向东,会入 侵印度等农业发达地区,当地政府和民众会采取措施开展灭蝗。从我国的防控能力来看,我国有完善的监测体系、成熟的应急机制和较强的专业防治队伍,能及时有效防控。所以,沙漠蝗虫从印度直接进人我国的可能性不大。 (3)对此次沙漠蝗虫不能掉以轻心的原因可以从此次蝗虫的入侵势力、季风风向、飞行行程、路经国家的防控能力和历史记录等方面分析。从此次蝗虫的入侵势力来看,此次蝗虫可飞跃山海,且数量巨大,动力强劲,入侵势力强。从季风风向来看,沙漠蝗虫会跟着季风飞翔,随着西南季风的增强可飞得更高更远,我国西南边疆的热带季雨林本身的高度算不上物理防御。从飞行行程来看,蝗虫飞行的行程不确定,蝗虫可以由巴基斯坦北上,经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由哈萨克斯坦入侵中国新疆。从邻国防控能力来看,在这条路线上,阿富汗国内局势动荡,其他中亚国家,政局稳定,但国力较弱,防控能力差。从历史记录来看,据历史资料记载,俄罗斯和中国西部,经常受到来自哈萨克斯坦的蝗虫灾害,云南也曾有过非洲沙漠蝗危害的记录。 (二)选考题 14.【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曲靖(下图示意曲靖在云南省的位置)有“鱼的故乡”之称,曲靖中心城区附近的潇湘、西屯、寥廓山及沾益区的珠江源景区等地都有古鱼化石资源。西屯和潇湘的鱼化石,属距今4亿年前的志留纪至泥盆纪,这些鱼化石填补了早期脊椎动物“演化树”的缺失环节。 中科院古脊椎所与曲靖师范学院合作建立了自然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在中心建设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古鱼化石展览馆;政府部门在曲靖城市规划时,划定了鱼化石自然遗产保护地红线,属地政府有关机构正式启动“曲靖鱼化石国家地质公园”申报工作;相关部门正积极谋划寥廓公园山顶步道曲靖古鱼类科普景观建设,“鱼的故乡”博物馆建设也在筹划之中。 随着城市化发展,遗址点的化石保护遭遇到了挑战。比如,西屯村那条土路两边本是化石保护核心区,有人偷偷在路边倾倒了渣土和垃圾。后来相关部门在附近竖起几块警示牌并拉起了铁丝围栏。 请设计几项依托曲靖鱼化石资源的旅游项目并简析其发展的不利因素。 【答案】旅游项目:到鱼化石地实地参观考察,游览“鱼的故乡”博物馆;观看数字技术模拟的脊椎动物演化史;观赏寥廓公园山顶步道古鱼类化石科普景观。(任答两点) 不利因素:曲靖鱼化石资源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因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故适宜人群少(游客游览意愿不高);目前在普通人群中的知名度不高,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化石是不可再生资源,易风化,环境承载量不大;周边无其他知名景点,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不佳,暂时难于形成较大经济效益;周围人群的保护意识差,人为破坏严重。(任答三点) 【解析】 【分析】题目通过云南曲靖的古生物鱼化石的分布、独特性及开发等信息,考查旅游规划及旅游开发条件等问题的分析总结能力。 【详解】设计几项依托曲靖鱼化石资源的旅游项目,根据该地鱼化石的独特性价值,以科普、主题娱乐为主,可以设计建设化石主题博物馆;在鱼化石分布区设计参观廊道;开发远古仿生馆或游乐园等。简析其发展的不利因素,可以从旅游开发的资源条件、交通条件、市场条件等方面分析。旅游资源条件:化石是不可再生资源,易风化,环境承载量不大;当地居民保护意识差,人为破坏严重;周边无其他知名景点,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不佳,暂时难于形成较大经济效益。交通条件:地处我国西南地区,位置较偏僻,市场距离较远。游客市场:曲靖鱼化石资源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因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故适宜人群少;目前在普通人群中的知名度不高,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等。 1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江拥有水生生物4300多种,其中鱼类400多种(含亚种),170多种为长江特有,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但长期以来受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挖砂采石等活动影响,长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珍稀特有物种资源全面衰退,白鱀豚、白鲟、鲥、鯮等物种已多年未见,中华鲟、长江江豚等极度濒危。自2020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流域的332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外的天然水域,最迟自2021年1 月1日零时起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 简析长江实行长期禁捕天然渔业的目的及需要采取的措施。 【答案】目的:有效缓解长江生物资源衰退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的危机;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和水域生态修复;改善长江水域生态环境,恢复其生态功能。(任答两点) 措施:加强禁捕宣传教育引导,强化执法队伍和能力建设,渔政严格执法监管,建立“护鱼员”协管巡护制度;对捕捞渔民按照国家和所在地相关政策开展退捕转产,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养老保险政策、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就业创业帮扶等措施;在长江流域构建统一的长江水生生物调查监测平台,实现水生生物及其水域环境的动态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监测;待长江渔业资源有效恢复之后,根据生态环境承载力和渔业资源恢复情况,探索建立长江渔业资源有偿使用制度,通过科学规范、严格可控的组织化模式,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长江渔业资源。(任答三点) 【解析】 【分析】题目通过长江鱼类资源的变化及保护措施的介绍,考查河流治理背景及生态环保措施的分析能力。 【详解】长江实行长期禁捕天然渔业的目的,主要从长江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危机分析,由题中“长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珍稀特有物种资源全面衰退,白鱀豚、白鲟、鲥、鯮等物种已多年未见,中华鲟、长江江豚等极度濒危”可知,长江鱼业资源因过度捕捞,面临枯竭危险,通过休渔、禁捕可以有效缓解长江生物资源衰退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的危机;利于生态环境的休养生息,改善长江水域生态环境,恢复其生态功能。 分析需要采取的措施,主要从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监督、科技支持、产业转型等方面分析。加强禁捕宣传教育引导;强化执法队伍和能力建设,渔政严格执法监管,建立“护鱼员” 协管巡护制度;对以捕捞为业的渔民按照国家和所在地相关政策开展退捕转产,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养老保险政策、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就业创业帮扶等措施,解决后顾之忧;在长江流域构建统一的长江水生生物调查监测平台,实现水生生物及其水域环境的动态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监测;加大科技投入,利用人工繁育,对濒危渔业资源进行放养增殖;长江渔业资源有效恢复之后,根据生态环境承载力和渔业资源恢复情况,探索建立长江渔业资源有偿使用制度,通过科学规范、严格可控的组织化模式,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长江渔业资源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