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卷·2018届河北省石家庄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河北省石家庄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 (解析版)

‎2016-2017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实验中学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 ‎ ‎ 一、选择题 ‎1.关于营养级的错误叙述的是(  )‎ A.处于同一营养级别的动物一定是一个种群 B.能量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 C.同一种动物可同时占几个营养级 D.营养级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分析的基础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  )‎ A.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 B.系统内生物体能量代谢的过程 C.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 D.能量从生物体进入环境的过程 ‎3.如图所示是地球上各种水体相互转化的示意图.请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指出该图能体现的生态系统功能是(  )‎ A.能量流动 B.物质循环 C.信息传递 D.物质更新 ‎4.一般地说,在食物链中随着营养级的递增,生物个体的数量将依次(  )‎ A.递增 B.递减 C.不变 D.稍有增加 ‎5.假若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和m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四种生物中所含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于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B.在一段时间内,若b种群数量增加,则a种群数量下降,d种群数量增加 C.若ml<5m2,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 D.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比c个体生物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多 ‎6.如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中所示数值的单位是J/(cm2•a)),G为植物,H为植食性动物,C为肉食性动物.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与该生态系统稳定性密切相关的是图中G、H和C所形成的营养结构 B.由G到H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3.51%‎ C.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G、H和C所包含的所有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D.H包括多种动物,它们之间的需求相似构成竞争关系 ‎7.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其碳素循环如图所示,箭头和字母分别表示碳素传递方向和转移量.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夏季,a>b+c+e B.秋季,e+f<g C.春季,g=b+e+f D.冬季,d>c+f ‎8.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 B.一定能固定CO2‎ 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 D.一定是植物 ‎9.要使一生态系统长期存在,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至少必须具有(  )‎ A.消费者和分解者 B.生产者和消费者 C.生产者和分解者 D.生产者和人 ‎10.若用甲代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乙代表生产者,丙代表消费者,丁代表分解者,则甲、乙、丙、丁在物质循环中的关系是(  )‎ A. B. C. D.‎ ‎11.在生产上,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结群或远离农田,这是利用了生态系统的功能(  )‎ A.物质循环 B.能量流动 C.信息传递 D.以上都不是 ‎12.下面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各营养级的生物都以两种呼吸方式将碳返回无机环境中 B.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高 C.食物链中生物种类的增加一定会导致生态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的降低 D.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存在所必不可少的成分 ‎1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量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 B.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可以是无限的 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以长时期地保持动态平衡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14.土壤动物能够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改良土壤结构,其类群组成和数量是评价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下表是某农田使用两种肥料后4类土壤动物物种效和密度(个/M2)的调查数据:‎ 动物类群 样地 跳虫类 蜱螨类 线蚓类 线虫类 物种数 密度 物种数 密度 物种数 密度 物种数 密度 有机肥田 ‎10‎ ‎167‎ ‎38‎ ‎30‎ ‎40‎ ‎120‎ ‎19‎ ‎339‎ 化肥田 ‎4‎ ‎79‎ ‎16‎ ‎4l ‎18‎ ‎32‎ ‎7‎ ‎52‎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化肥田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 B.有机肥田的土壤动物数量大大增加,有机质减少 C.化肥田土壤动物个体总数减少,但是生物多样性提高 D.有机肥田的各类土壤动物密度总是大于化肥田 ‎15.什么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者数量 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 C.提高各营养级之间的复杂性 D.限制一个演替系列的演替过程 ‎16.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草是生产者,鼠是初级消费者.现将某动物新物种X引入该生态系统,调查表明鼠与X的种群数量变化如表:‎ 时间(年)‎ 鼠种群数量(只)‎ X种群数量(只)‎ ‎1‎ ‎18 900‎ ‎100 ‎ ‎2‎ ‎19 500‎ ‎120‎ ‎3‎ ‎14 500‎ ‎200‎ ‎4‎ ‎10 500‎ ‎250‎ ‎5‎ ‎9 500‎ ‎180‎ ‎6‎ ‎9 600‎ ‎170‎ ‎7‎ ‎9 500‎ ‎180‎ ‎8‎ ‎9 600‎ ‎170‎ 若不考虑瘟疫等其他因素(题目所列除外),下列说法中最可能的是(  )‎ A.在该调查时间内物种X种群增长曲线大致呈“J”型 B.鼠和X种群为竞争关系 C.若在第9年间,大量捕杀物种X,则第10年鼠种群数量增加 D.鼠和X种群为互利共生关系 ‎17.现有如图食物链,①、②、③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种群,设每一种群个体数量依次为n1、n2、n3,每个个体所含平均能量依次为a1、a2、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1>n2+n3 B.a1>a2+a3‎ C.n1a1>n2a2>n3a3 D.n1a1=n2a2+n3a3‎ ‎ ‎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0分)‎ ‎18.如图表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如图表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部分物质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南图分析,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是通过  进入生物群落的,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是以  的形式进行的.碳元素是以  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的.‎ ‎(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其主要原因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经过  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了无机物.‎ ‎(3)若此草原向森林群落演替,在这一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量  (填“大于”、“等于”、“小于”)整个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营养结构逐渐复杂,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逐渐增强.‎ ‎19.生态学家对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的荒地进行调查.下表是此生态系统三个营养级的能量分析表.回答下列问题:(单位:J/hm2•a)‎ 营养级 同化量 未被利用量 分解者分解量 呼吸释放量 A ‎2.48×1010‎ ‎2.00×109‎ ‎1.20×1010‎ ‎3.60×1010‎ B ‎2.40×107‎ ‎6.00×105‎ ‎4.00×105‎ ‎2.30×107‎ C ‎7.50×108‎ ‎2.40×107‎ ‎6.00×106‎ ‎7.16×108‎ ‎(1)输入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由表  中所固定的.‎ ‎(2)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 ‎(3)该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类型为  .‎ ‎(4)生态学家为了监测和预报该生态系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弃耕后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调查统计发现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 I.研究者通常采用  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 Ⅱ.根据  ,构建了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Nt=N0•λt,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的生存环境条件是  .‎ Ⅲ.重复观察统计田鼠数量,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  ,以利于鼠害的防治.‎ ‎20.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模型. a、b、c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表示用于各营养级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g、h、i表示各营养级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j、k、I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1)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狼同化的能量c=“  “.‎ ‎(2)若一段时间内草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1×l06kJ,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生物所获得的能量为  kJ(能量传递效率用图中字母表示).‎ ‎(3)若图中的a、b、c表示碳循环的一部分,则碳的循环方式与其他不同的是  ,与之有关的生理过程是  .‎ ‎(4)若将上述草原生态系统开发成为农田生态系统,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  ,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降低,人类在此过程中对群落演替产生的影响是  .‎ ‎(5)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其中物质作为能量的  ,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  ,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 ‎ ‎2016-2017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实验中学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 ‎1.关于营养级的错误叙述的是(  )‎ A.处于同一营养级别的动物一定是一个种群 B.能量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 C.同一种动物可同时占几个营养级 D.营养级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分析的基础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处于同一营养级的动物的食物来源相似,但不一定是一个种群;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故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同一种动物可处于不同的食物链中,同时占几个营养级.‎ ‎【解答】解:A、处于同一营养级的动物的食物来源相似,但不一定是一个种群,A错误;‎ B、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且逐级递减,B正确;‎ C、同一种动物可处于不同的食物链中,可同时占几个不同的营养级,C正确;‎ D、营养级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分析的基础,其中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D正确.‎ 故选:A.‎ ‎ ‎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  )‎ A.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 B.系统内生物体能量代谢的过程 C.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 D.能量从生物体进入环境的过程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 ‎【解答】解:A、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属于能量的输入过程,A错误;‎ B、系统内生物体能量代谢的过程是能量的转化和散失过程,B错误;‎ 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C正确;‎ D、能量从生物体进入环境的过程还是能量的输入过程,D错误.‎ 故选:C.‎ ‎ ‎ ‎3.如图所示是地球上各种水体相互转化的示意图.请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指出该图能体现的生态系统功能是(  )‎ A.能量流动 B.物质循环 C.信息传递 D.物质更新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生态系统的功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物质循环是反复利用、循环流动,具有全球性;信息传递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解答】解:由图可知所示的是地球上各种水体相互转化的示意图,具有反复利用、循环流动的特点,能体现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 故选:B.‎ ‎ ‎ ‎4.一般地说,在食物链中随着营养级的递增,生物个体的数量将依次(  )‎ A.递增 B.递减 C.不变 D.稍有增加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1、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丧失的过程.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间的密切联系,可以通过能量流动来实现.‎ ‎2、能量流动两大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解答】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且逐级递减.因此,在食物链中随着营养级的递增,能量消耗增多,高营养级的生物获得的能量逐渐减少,生物个体数量一般会减少.‎ 故选:B.‎ ‎ ‎ ‎5.假若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和m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四种生物中所含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于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B.在一段时间内,若b种群数量增加,则a种群数量下降,d种群数量增加 C.若ml<5m2,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 D.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比c个体生物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多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a是生产者,其固定的太阳能就是用于系统流动的能量;由于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m4<m3<m2<m1,m是某个营养级全部个体的有机物总量,而不是每个个体的有机物的质量;当m1<5m2时,说明能量传递效率高于20%,将影响生物和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若b种群数量增加,将捕食更多的a生物,故a种群数量下降,而c和d得到的物质和能量更多,种群数量增加.‎ ‎【解答】解:A、四种生物中所含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于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A正确;‎ B、在一段时间内,若b种群数量增加,则a种群数量下降,d种群数量增加,B正确;‎ C、根据能量流动特点,前一营养级能量(物质)大于等于后一营养级能量的5倍,才能满足后一营养级的能量需要,C正确;‎ D、两营养级之间,高营养级所含能量一定少于低营养级所含能量,但两营养级间生物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大小没有必然规律,D错误.‎ 故选:D.‎ ‎ ‎ ‎6.如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中所示数值的单位是J/(cm2•a)),G为植物,H为植食性动物,C为肉食性动物.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与该生态系统稳定性密切相关的是图中G、H和C所形成的营养结构 B.由G到H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3.51%‎ C.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G、H和C所包含的所有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D.H包括多种动物,它们之间的需求相似构成竞争关系 ‎【考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和题图可知,G为植物,是生产者;H为植食性动物,是初级消费者;C为肉食性动物,是次级消费者,据此答题.‎ ‎【解答】解:A、图中G、H和C构成了一条食物链,为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A正确;‎ B、H固定的能量=12.6+29.3+18.8+2.1=62.8,G固定的能量=62.8+12.5+293.1+96.3=464.7,所以由G到H的能量传递效率=62.8÷464.7=13.51%,B正确;‎ C、群落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该生物群落在图示食物网的基础上,还应该包括这个环境中的所有其他生物(如分解者),C错误;‎ D、H为植食性动物,是初级消费者,其包括多种动物,它们之间的需求相似构成竞争关系,D正确.‎ 故选:C.‎ ‎ ‎ ‎7.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其碳素循环如图所示,箭头和字母分别表示碳素传递方向和转移量.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夏季,a>b+c+e B.秋季,e+f<g C.春季,g=b+e+f D.冬季,d>c+f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碳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离不开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在题目所给出的生态系统中,a代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及合成的有机物,这是流经该森林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数量最大;b代表植物呼吸作用散失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代表通过食物链流入到动物(各级消费者)体内的总能量;d代表动物的呼吸作用散失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e代表植物的残枝、落叶流入到分解者的能量;f代表动物流入到分解者的能量;g代表分解者的呼吸作用散失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在一年中的不同季节,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同.‎ ‎【解答】解:A、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效率为10%~20%,在夏季,森林生态系统的同化作用占优势,即植物光合作用所固定的总能量>植物呼吸作用所消耗的能量+流入到动物体内的能量+流入到分解者的能量;A正确.‎ B、在秋季,植物遗体、残枝败叶相对增多,动物粪便也相对增多,而土壤中的生物数量相对稳定,由于气温变低代谢变缓、繁殖变慢,因而g<e+f;B错.‎ C、春季,分解者分解的能量包括植物和动物流向分解者分解的能量,则g=e+f;C错误.‎ D、在冬季,动物呼吸作用加强以维持体温,故d值增大,而动物可摄入的有机物量相对减少,即c值减少,对动物而言c、d、f三者的关系可能是d+f≤c,不可能是d>c+f;D错误.‎ 故选:A.‎ ‎ ‎ ‎8.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 B.一定能固定CO2‎ 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 D.一定是植物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产者的理解.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一定处于第一营养级,能够利用光能或化学能把CO2和H20制造成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绿色植物,但也有像硝化细菌等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 ‎【解答】解:A、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一定处于第一营养级,因此都位于同一营养级,A正确;‎ B、生产者能利用CO2和H20制造成有机物,B正确;‎ C、生产者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是能量转换的载体,C正确;‎ D、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的,自养型分为光能自养和化能自养.光能自养的有蓝藻、光合细菌、植物,化能自养有硝化细菌等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D错误.‎ 故选:D.‎ ‎ ‎ ‎9.要使一生态系统长期存在,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至少必须具有(  )‎ A.消费者和分解者 B.生产者和消费者 C.生产者和分解者 D.生产者和人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明确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据此答题.‎ ‎【解答】解: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非生物部分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叫做消费者.细菌和真菌能够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因此,生态系统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还必须具有生产者和分解者.‎ 故选:C.‎ ‎ ‎ ‎10.若用甲代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乙代表生产者,丙代表消费者,丁代表分解者,则甲、乙、丙、丁在物质循环中的关系是(  )‎ A. B. C. D.‎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碳循环的过程是: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经二氧化碳转变为有机物,在群落内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都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形成二氧化碳返回无机环境.‎ ‎【解答】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被生产者进入生物群落;再从生产者通过捕食关系流向消费者;消费者和生产者又会被分解者利用,碳就流入分解者;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都可以通过呼吸作用,这样碳又回到无机环境.‎ 故选:D.‎ ‎ ‎ ‎11.在生产上,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结群或远离农田,这是利用了生态系统的功能(  )‎ A.物质循环 B.能量流动 C.信息传递 D.以上都不是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分析】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 ‎【解答】解:利用音响设备发出的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结群或远离农田,这是利用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其中,音响设备发出的声音属于物理信息.‎ 故选:C.‎ ‎ ‎ ‎12.下面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各营养级的生物都以两种呼吸方式将碳返回无机环境中 B.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高 C.食物链中生物种类的增加一定会导致生态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的降低 D.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存在所必不可少的成分 ‎【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分析】由生物群落和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两方面.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四部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答】解:A、各营养级的生物有的只能进行有氧呼吸,有的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有的能以两种呼吸方式将碳返回无机环境中,A错误;‎ B、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所以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高,B正确;‎ C、食物链中生物种类的增加一般会导致生态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的提高,C错误;‎ D、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存在必不可少的成分,D错误.‎ 故选:ACD.‎ ‎ ‎ ‎1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量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 B.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可以是无限的 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以长时期地保持动态平衡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或食物网;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能量流动的时候只能从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而不能倒过来流动,所以说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是指从前一种生物所包含的能量只有10%~20%能够传给下一种生物,其他的能量都损耗掉.‎ ‎【解答】解: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由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关系,能量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而不能逆转,A正确;‎ B、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一般一条食物链的营养级不超过五个,B错误;‎ C、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以保持相对稳定,这是生态系统达到动态平衡的一个标志,C正确;‎ D、流入到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都通过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D正确.‎ 故选:B.‎ ‎ ‎ ‎14.土壤动物能够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改良土壤结构,其类群组成和数量是评价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下表是某农田使用两种肥料后4类土壤动物物种效和密度(个/M2)的调查数据:‎ 动物类群 样地 跳虫类 蜱螨类 线蚓类 线虫类 物种数 密度 物种数 密度 物种数 密度 物种数 密度 有机肥田 ‎10‎ ‎167‎ ‎38‎ ‎30‎ ‎40‎ ‎120‎ ‎19‎ ‎339‎ 化肥田 ‎4‎ ‎79‎ ‎16‎ ‎4l ‎18‎ ‎32‎ ‎7‎ ‎52‎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化肥田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 B.有机肥田的土壤动物数量大大增加,有机质减少 C.化肥田土壤动物个体总数减少,但是生物多样性提高 D.有机肥田的各类土壤动物密度总是大于化肥田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有机肥田中的土壤动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高,其物种数都远远大于化肥田,使用有机肥,可为土壤生物提供更多的有机营养,有利于土壤生物的大量繁殖,从而增加生物的多样性,同时异养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土壤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有机质增加).长期使用化肥,可导致土壤板结,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土壤有机质(腐殖质):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包括: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及其分泌物以及土体中植物残体和植物分泌物.‎ ‎【解答】解:A、化肥田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A正确;‎ B、有机肥田的土壤动物数量大大增加,有机质增加,B错误;‎ C、化肥田土壤动物个体总数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C错误;‎ D、有机肥田的各类土壤动物密度总是大于化肥田,这个是不一定的,如 蜱螨类和密度就是化肥田的高,D错误.‎ 故选:A.‎ ‎ ‎ ‎15.什么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者数量 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 C.提高各营养级之间的复杂性 D.限制一个演替系列的演替过程 ‎【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分析】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相对性,当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该生态系统自身更新和自我调节能力时,便可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 ‎【解答】解:A、生态系统的成分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不能减少其中某些成分的数量,A错误;‎ B、生态系统中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不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错误;‎ C,提高各营养级之间的复杂性,则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强,C正确;‎ D、群落演替是逐渐向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限制演替过程不合适,D错误.‎ 故选:C.‎ ‎ ‎ ‎16.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草是生产者,鼠是初级消费者.现将某动物新物种X引入该生态系统,调查表明鼠与X的种群数量变化如表:‎ 时间(年)‎ 鼠种群数量(只)‎ X种群数量(只)‎ ‎1‎ ‎18 900‎ ‎100 ‎ ‎2‎ ‎19 500‎ ‎120‎ ‎3‎ ‎14 500‎ ‎200‎ ‎4‎ ‎10 500‎ ‎250‎ ‎5‎ ‎9 500‎ ‎180‎ ‎6‎ ‎9 600‎ ‎170‎ ‎7‎ ‎9 500‎ ‎180‎ ‎8‎ ‎9 600‎ ‎170‎ 若不考虑瘟疫等其他因素(题目所列除外),下列说法中最可能的是(  )‎ A.在该调查时间内物种X种群增长曲线大致呈“J”型 B.鼠和X种群为竞争关系 C.若在第9年间,大量捕杀物种X,则第10年鼠种群数量增加 D.鼠和X种群为互利共生关系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种间关系.‎ ‎【分析】根据表格分析,两个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同步,最可能是捕食关系,其中鼠种群数量较多,为被捕食者.‎ ‎【解答】解:A.在该调查时间内,物种X种群数量先增加,后下降,接着趋于稳定,A错误;‎ B.如鼠和X为竞争关系,数量上呈现“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B错误;‎ C.鼠和X为捕食关系,因为鼠的数量增加,X数量随之增加,不同步的变化,若在第九年大量捕杀物种X,则第十年鼠种群数量会增加,C正确;‎ D.如鼠和X为互利共生的关系,数量上呈现“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D错误.‎ 故选:C.‎ ‎ ‎ ‎17.现有如图食物链,①、②、③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种群,设每一种群个体数量依次为n1、n2、n3,每个个体所含平均能量依次为a1、a2、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1>n2+n3 B.a1>a2+a3‎ C.n1a1>n2a2>n3a3 D.n1a1=n2a2+n3a3‎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1、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丧失的过程.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间的密切联系,可以通过能量流动来实现.‎ ‎2、能量流动两大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解答】解: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而且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图中每一种群个体数量依次为n1、n2、n3,每个个体所含平均能量依次为a1、a2、a3,则n1a1>n2a2>n3a3.‎ 故选:C.‎ ‎ ‎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0分)‎ ‎18.如图表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如图表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部分物质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南图分析,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是通过 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进入生物群落的,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是以 CO2 的形式进行的.碳元素是以 有机物 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的.‎ ‎(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其主要原因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经过 呼吸 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了无机物.‎ ‎(3)若此草原向森林群落演替,在这一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量 大于 (填“大于”、“等于”、“小于”)整个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营养结构逐渐复杂,生态系统的 抵抗力 稳定性逐渐增强.‎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关于“碳循环”,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碳在无机环境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二氧化碳和碳酸盐,在生物群落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有机物.‎ ‎2、途径:生物群落⇌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燃烧无机环境.‎ ‎3、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煤和石油等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植被被破坏等.‎ 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大力植树造林,开发新能源(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等.‎ ‎【解答】解:(1)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的;碳元素是以有机物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的,而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02形式进行循环.‎ ‎(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其主要原因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经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了无机物.‎ ‎(3)若此草原向森林群落演替,物种丰富度增加,生产者的种类丰富和数量增多,生产者吸收的CO2量大于整个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营养结构逐渐复杂化,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 故答案为:‎ ‎(1)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CO2 有机物 ‎(2)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呼吸 ‎(3)大于 抵抗力 ‎ ‎ ‎19.生态学家对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的荒地进行调查.下表是此生态系统三个营养级的能量分析表.回答下列问题:(单位:J/hm2•a)‎ 营养级 同化量 未被利用量 分解者分解量 呼吸释放量 A ‎2.48×1010‎ ‎2.00×109‎ ‎1.20×1010‎ ‎3.60×1010‎ B ‎2.40×107‎ ‎6.00×105‎ ‎4.00×105‎ ‎2.30×107‎ C ‎7.50×108‎ ‎2.40×107‎ ‎6.00×106‎ ‎7.16×108‎ ‎(1)输入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由表 A 中所固定的.‎ ‎(2)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3.2% .‎ ‎(3)该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类型为 次生演替 .‎ ‎(4)生态学家为了监测和预报该生态系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弃耕后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调查统计发现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 I.研究者通常采用 标志重捕 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 Ⅱ.根据 调查统计的数据(数据) ,构建了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Nt=N0•λt,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的生存环境条件是 理想条件(食物和空间充裕、无天敌、气候适宜) .‎ Ⅲ.重复观察统计田鼠数量,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 检验或修正 ,以利于鼠害的防治.‎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群落的演替.‎ ‎【分析】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根据表格中三个营养级生物的同化的能量,构建食物链为A→C→B;‎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标记重捕法.样方法一般用于植物和活动能力较弱的动物的调查;标记重捕法一般用于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的调查.‎ 在理想条件(食物和空间充裕、无天敌、气候适宜)下,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由于外界因素包括疾病、天气、资源的局限及天敌的增加,会使种群的由指数式增长变为“S”型增长.‎ ‎【解答】解:(1)根据表格中三个营养级生物的同化的能量,构建食物链为A→C→B,输入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A(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为2.48×1010J/hm2•a.‎ ‎(2)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C)到第三营养级(B)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40×107)÷(7.50×108)×100%=3.2%.‎ ‎(3)次生演替是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因此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 ‎(4)①研究者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 ‎②研究人员根据最初的一个月内田鼠的数量调查数据构建的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N t=N0•λt,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的生存环境条件是理想条件,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 ‎③由于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就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若研究人员对此弃耕农田进行长期研究,将会发现田鼠的种群增长模型的变化趋势是由“J”型增长变为“S”型增长,所以需对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 故答案为:‎ ‎(1)A ‎ ‎(2)3.2% ‎ ‎(3)次生演替 ‎(4)Ⅰ.标志重捕 Ⅱ.调查统计的数据(数据)理想条件(食物和空间充裕、无天敌、气候适宜)‎ Ⅲ.检验或修正 ‎ ‎ ‎20.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模型. a、b、c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表示用于各营养级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g、h、i表示各营养级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j、k、I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1)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狼同化的能量c=“ f+i “.‎ ‎(2)若一段时间内草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1×l06kJ,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生物所获得的能量为 ×106 kJ(能量传递效率用图中字母表示).‎ ‎(3)若图中的a、b、c表示碳循环的一部分,则碳的循环方式与其他不同的是 a ,与之有关的生理过程是 光合作用 .‎ ‎(4)若将上述草原生态系统开发成为农田生态系统,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 次生演替 ,生态系统的 抵抗力 稳定性降低,人类在此过程中对群落演替产生的影响是 改变了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 ‎(5)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其中物质作为能量的 载体 ,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 动力 ,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考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群落的演替.‎ ‎【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两方面.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四部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流动特点为单向,逐级递减.群落的演替方式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解答】解:(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部分: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狼同化的能量c=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f+i.‎ ‎(2)由于a、b、c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所以一段时间内草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1×106kJ,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生物所获得的能量为1×106××=×106.‎ ‎(3)若图中的a、b、c表示碳循环的一部分,a以二氧化碳的形式,b、c以有机物的形式,因此碳的循环方式与其他不同的是a,与之相关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 ‎(4)将草原开发为农田,可能原有的植被不存在,但原有的土壤条件仍存在,并保留了草本植物的种子和根系等,故属于次生演替;物种多样性减少,故其抵抗力稳定性降低,人类在此过程中对群落演替产生的影响是改变了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5)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其中物质作为能量的 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 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故答案为:‎ ‎(1)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f+i ‎(2)×106‎ ‎(3)a 光合作用 ‎(4)次生演替抵抗力 改变了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5)载体动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