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18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九上语文测试卷第一单元 一、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 同学们,跟随作者的脚步,我们一起拾级而攀,在鼎湖山líng( )听大自然新成代谢的足音;我们一起徜yáng( )林间,在小溪的欢声笑语中佛想联翩;我们一起泛舟漓江,品味画山绣水的美丽精髓。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líng( )听 徜yáng( )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改为 二、下列句子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关爱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B.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得益彰。 C.在学习的道路上是没有捷径可循的,只有坚持不懈的人,才能学有所成。 D.曲靖市洞经音乐协会给麒麟小学的孩子们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 三、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他一回到老家就感受到热烈的气氛和乡亲们一张张快乐的笑脸。 B.经过诗歌朗诵比赛,使人重拾古典文学之美,越发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 C.《第三极》之所以火爆的原因,在于这部纪录片美到极致的风景和独特的风俗人情。 D.我们欣赏散文,既要细心领会作者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又要认真品评作者表达这种感悟所用的形式。 四、由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 ②也许,中国的水应该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 ③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 ④而黄河也只有到了壶口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⑤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 A.②④①⑤③ B.③④②①⑤ C.③①⑤②④ D.①⑤④③② 五、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鼎湖山听泉》是谢大光的一篇游记散文,以空间转换的顺序为主来组织材料,文中透露出作者对人生的见解。 B.《林中小溪》一文中,俄国作家普里什文采用第一人称和主观视角的方式来述说,表述了自己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C.《飞红滴翠记黄山》中柯蓝向人们介绍了黄山雄奇壮丽的景色,激发了我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唤起了我们珍惜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D.《画山绣水》是著名散文家杨朔写的一篇散文,标题采用了互文的手法,意思是画出来的和绣出来的山和水。 六、根据提示填空。 (1)黄河远上白云间, 。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2)月黑雁飞高, 。欲将轻骑逐, 。 (卢纶《塞下曲》) (3) ,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七、学完气象物候专题后,某班举行了一场辩论赛。下面是正方主辩的观点和理由,假如你是反方主辩,针对正方辩词你会怎么说? 正方:我方认为“天有可测风云”。大自然虽然变幻莫测,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天气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手段已有了很大提高,在自然面前不再束手无策,而是可以凭借高科技来预测天气。可见,“天有可测风云”。 反方: 八、阅读下面的新闻,给其添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人民网黄山电 由安徽省旅游局和黄山市政府联合承办的第十七届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以下简称黄山节)于11月16日至20日在黄山市举行。 本届“黄山节”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有关规定要求,本着“务实、节俭、高效”的原则,以“旅游难忘安徽”“天地之美,美在黄山;人生有梦,梦圆徽州”为主题,集旅游、文化、体育、商贸于一体,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不断创新。将包括开幕式,安徽第二届国际旅行商大会,安徽(黄山)旅游项目招商推介暨银旅对接签约大会,黄山市旅游、旅游文化、旅游地产展示交易会及第八届中国黄山(黟县)国际摄影大展等五项主要活动。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1)选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中的“滤”字换成“流”或“渗”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3)“这万般泉声”中的“这”指代哪些声音? (4)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 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燃烧的木棉 梁惠娣 ①在更远的南方,春天是木棉花燃烧的季节。 ②在一个下着微雨的早晨,我在街心公园中散步。走着走着,一棵木棉树出现在我的面前。它枯褐色的枝干像垂暮老人布满皱纹沟壑的脸,充满沧桑的样子,一点也不好看。一抬头,才发现无数硕大、深红的木棉花在头顶密匝匝地开放,像天空中飘过来一团火红火红的云,又像一道红艳艳的朝霞,也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映红了一片天空,是那样耀眼夺目。偶尔,有开得正艳的木棉花从枝头落下,“啪”的一声落到地上,掷地有声,那样响亮,那样决然。 ③在这样的春天,我最爱到图书馆里看书。图书馆旁边有一个明如镜子的小湖,湖水清澈。湖边,一棵古老的木棉树临湖岸而长,它一树灰褐的枝干,未待绿叶长出,先开出一树繁盛无比的红花来,像美人临水梳妆。她伸出纤纤玉手,描唇画眉,那艳红亮丽的木棉花便是她发髻上的头饰。满树盛开的木棉花与湖水中的倒影交相辉映,更令人感到惊艳绝伦的美。我每次到图书馆,都坐在靠窗的座位上,安静地阅读。偶尔从书页间抬头,看到无数开放着的木棉花,像无数张笑脸,如此灿烂热烈,奔放到肆无忌惮的样子。那时那刻,我的心里也开出一朵朵热情奔放的木棉花来,满心欢欣与感动。有木棉花相伴的闲读,更觉舒心惬意。 ④在这个木棉花盛开的时节,流连在燃烧的木棉花下,禁不住吟咏木棉花的诗句,惹几分追昔怀远的情思。 ⑤宋代诗人杨万里在《三月一十雨寒》诗中写道:“姚黄魏紫向谁赊,郁李樱桃也没些。却是南中春色别,满城都是木棉花。”意思是说,像姚黄魏紫这样名贵的花要向谁要,就连李子樱桃这样的小家碧玉的花也没有;但是南方春色却有不同,满城都是木棉花。生动地描绘了南国红棉闹春的绚丽景色。我能想像,走在开遍全城的木棉花下,该是怎样繁盛热闹的景象。 ⑥明末清初女诗人张乔的《春日山居》里也写到了木棉花,诗曰:“二月为云为雨天,木棉如火柳如烟。烹茶自爱天中水,不用开门汲涧泉。”诗中写了早春二月时晴时雨的气候,木棉花如火如荼地开放,杨柳冒出新芽,像一团团浅黄色的烟雾,遇到大雨时,不用开门汲涧泉水,自接天水烹茶,饶有风味。那样的山居生活令我无限向往。 ⑦我爱木棉花,爱它生气盎然地盛放,又如此壮烈地坠落。当我看到那一朵朵盛开的木棉花时,心中不禁燃起火一样的热情。我想,我们也要像木棉花一样,要用尽全力开放一次,才无悔这一生。 (选自《教育导报》,有删改) (1)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 (2)简要分析下面这句话中画线的词语表达效果。 偶尔从书页间抬头,看到无数开放着的木棉花,像无数张笑脸,如此灿烂热烈,奔放到肆无忌惮的样子。 (3)文章引用古人有关木棉花的诗句,有何作用? (4)简要说说木棉花可贵的精神及其给我们的人生启迪。 十一、写作 鼎湖山有美景,林中小溪是美景,《飞红滴翠记黄山》说美景,《画山绣水》绘美景……从小到大,我们欣赏过许许多多的美景,请结合你最难忘的一次生活体验,以“美丽的 ”为题,写一篇内容丰富、有真情实感的游记。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1)聆 徉 (2)成 陈 佛 浮 二、B 三、D 四、C 五、B 六、(1)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2)单于夜遁逃 大雪满弓刀 (3)竹外桃花三两枝 正是河豚欲上时 七、[示例]我方认为“天有不测风云”。科学虽然发展了,人类对气象的观测能力也提高了,但大自然是变幻莫测的,人类到目前为止还不能完全解读出“大自然的语言”。印度洋海啸、汶川地震等给当地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便是最好的证明。可见,“天有不测风云”。 八、[示例] 第十七届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开幕 九、(1)①鼎湖山多层次的泉声;②作者在听泉时所产生的人生感悟;③对鼎湖山泉水的由衷赞美。 (2)不好。“滤”字写出了泉水对作者心灵的净化,荡涤灵魂,冲走尘垢,带来洗礼,而“流”或“渗”则无此表达效果。 (3)这声音包括草丛中淌过的小溪、石缝间漏下的滴泉、万道细流汇于空谷、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等发出的声音。 (4)因为此刻听泉,“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而且还能听出“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等。 十、(1)对木棉花的赞美和喜爱。 (2)[示例]①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木棉花的灿烂热烈、无拘无束;②贬词褒用,流露出作者对木棉花的喜爱。 (3)①增加散文的文学色彩;②进一步突出木棉花的灿烂、美丽;③表达出对木棉花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精神:生气盎然地盛放,又如此壮烈地坠落。启迪:我们应当像木棉花一样,用尽全力开放一次,无悔这一生。 十一、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