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17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济南市二中2020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2020年济南二中3月模拟 生 物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A. 生长素从顶芽运输至侧芽的过程主要由线粒体供能 B. 吞噬细胞摄取、处理抗原与溶酶体中的溶菌酶有关 C. 高等植物成熟筛管细胞在衰老过程中染色质要收缩 D. 低等植物细胞分裂末期细胞板的形成与中心体有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植物细胞中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有:横向运输、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三种运输方式都需要消耗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2、吞噬细胞通过胞吞作用摄取抗原,需要消耗能量; 3、没有成形细胞核的细胞有:成熟筛管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 【详解】A、生长素从顶芽运输到侧芽是极性运输,需要消耗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A正确; B、吞噬细胞将抗原摄入细胞内,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对于摄入细胞的抗原可利用溶酶体中的溶菌酶处理,B错误; C、高等植物的筛管细胞在成熟过程中,细胞核已退化、消失,衰老过程中无细胞核的变化,C错误; D、低等植物细胞分裂末期细胞板的形成于高尔基体有关,D错误。 故选A。 2.下图为蔗糖在不同植物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的物质运输过程都不需要消耗能量 B. 图中的运输方式体现了胞间连丝的信息传递功能 C. ATP的合成减少会直接影响图中单糖的运输 D. 筛管内蔗糖水解前后,细胞质的渗透压大小不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图中伴胞细胞中蔗糖通过胞间连丝顺浓度梯度运进筛管细胞;而蔗糖要运进薄壁细胞需要将蔗糖水解单糖才能运输,并且也是顺浓度梯度进行运输。 【详解】A.通过分析可知,图中的物质运输过程都是顺浓度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 B.图中的运输方式体现了胞间连丝的通道功能,B错误; C.单糖的运输是顺浓度的运输,不需要ATP,故ATP的合成减少不会直接影响图中单糖的运输,C错误; D.筛管内蔗糖水解后,细胞质的渗透压变大,D错误。 故选A。 3.下列有关高等动物细胞以葡萄糖为底物进行细胞呼吸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部分存储在ATP中 B. 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会产生[H] C. 人在剧烈运动时可通过分解肌糖原释放部分能量 D. 若细胞呼吸消耗的O2量等于生成的CO2量,则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大量能量的过程。 【详解】A、细胞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存储在ATP中,A正确; B、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产生[H]和少量的能量,B正确; C、糖原是能源物质,人在剧烈运动时可通过分解肌糖原释放部分能量,C正确; D、若细胞呼吸消耗的O2等于生成的CO2,细胞可能同时存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因为无氧呼吸不一定产生CO2,D错误。 故选D。 【点睛】对于人来说,只有有氧呼吸或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存时,氧气的消耗量都等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 4.科学家利用人类干细胞在实验室中成功培育出了“微型人脑”,其已经达到9周胎儿大脑的发育水平,但不能独立思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将人体干细胞培育成微型人脑,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B. 在培育微型人脑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裂、分化、衰老等过程 C. 若培育过程中出现细胞凋亡,则说明其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D. 若培育过程中发生细胞坏死,则属于基因控制下的程序性死亡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全能性是以形成个体为标志。 2.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详解】A、由成人皮肤细胞培育成微型人脑,但没有形成完整个体,因此不能体现动物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 B、由胚胎干细胞或成人皮肤细胞培育出微型人脑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裂、分化、衰老过程,B正确; C、细胞凋亡属于基因控制下的编程性死亡,细胞凋亡的过程中基因进行了选择性表达,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C错误; D 、细胞坏死是由于某种不利因素导致的细胞不正常死亡,细胞凋亡属于基因控制下的编程性死亡,D错误。 故选B。 5.MccBl7是一种由大肠杆菌分泌的小分子的毒性肽,其编码基因位于大肠杆菌的一种质粒上,MccB17可通过抑制gyrase酶的作用来阻止其他微生物细胞内DNA的复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ccB17在核糖体上合成后需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 B. 据题推测可知,McbB17的合成可能受到染色体上基因的调控 C. 若在培养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MccB17,则可抑制大肠杆菌的增殖 D. gyrase酶基因发生突变可能会导致细菌对MccBl7产生抗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成型的细胞核,只有拟核,细胞质中唯一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根据题意MccB17的作用机理是,可通过抑制gyrase酶的作用来阻止其他微生物细胞内DNA的复制。 【详解】A、MccB17是一种肽类物质,在大肠杆菌的核糖体上合成,细菌细胞内无内质网和高尔基体,A错误; B、大肠杆菌细胞中没有染色体,B错误; C、MccB17是大肠杆菌分泌的,对其他微生物的增殖起抑制作用而不对自身产生抑制,C错误; D、gyrase酶基因发生突变可能会导致 gyrase酶的结构发生改变,使MccB17不能识别gyrase酶,从而使细菌对MccB17产生抗性,D正确。 故选D。 6.科学家最近在墨西哥湾深海发现了一种新的鮫鏮鱼,雌鱼头顶自带“钓鱼竿”——若干个肉状突起,可发出光源,吸引猎物。雄鱼则吸附在雌鱼体表提供繁殖所需的精子,同时通过雌鱼血液获取营养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头顶发光“钓鱼竿”的形成是海底黑暗环境长期诱导的结果 B. 雌雄鱼的生活繁殖方式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中相互适应形成的 C. 鮟鱇鱼种群在深海环境条件稳定时,基因频率也可能会改变 D. 鮟鏮鱼形成的过程仅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详解】A、头顶发光“钓鱼竿”的形成是海底黑暗环境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错误; B、共同进化发生在不同物种、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B错误; C、胺鲸鱼种群在深海环境条件稳定时,基因频率也可能会改变,如突变和基因重组也会影响基因频率,C正确; D、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均能提供进化的原材料,D错误。 故选C。 7.下列有关DNA研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根据DNA衍射图谱有关数据推算出DNA呈双链 B. 通过DNA酶处理叶绿体,发现细胞质DNA的存在 C. 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和差速离心法证明DNA半保留复制 D. 用32P和35S同时标记噬菌体并侵染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2、叶绿体的基质中细纤维状物质可以被DNA酶水解,因为酶具有专一性,DNA酶只能催化DNA水解,因此这种细纤维结构是DNA。 3、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分别侵染细菌,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用3H标记氨基酸,探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 (3)15N标记DNA分子,证明了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4)卡尔文用14C标记CO2,研究出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即CO2→C3→有机物; (5)鲁宾和卡门用18O标记水,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 【详解】A、沃森和克里克根据DNA衍射图谱的有关数据,推算出DNA分子呈螺旋结构,A错误; B、叶绿体中有细纤维存在,用DNA酶处理后细纤维消失,说明叶绿体中含有DNA,B正确; C、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利用了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同位素示踪技术,C错误; D、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用32P、35S分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DNA研究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了解相关实验方法,重点掌握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学中的应用,难度不大。 8.下图为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为一对等位基因 B. 在有丝分裂后期,基因cn、cl、v、w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C.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cn、cl、v、w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D. 在有丝分裂中期,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两者含有的基因均为非等位基因,其中朱红眼基因和暗栗色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辰砂眼基因、白眼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 【详解】A、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为非等位基因,A错误; B、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细胞中具有两套完全相同的基因,两极都含有与亲本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基因cn、cl、v、w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B正确; C、图示常染色体和X 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可能会移向同一个子细胞,因此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cn、cl、v、w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C正确; D、在有丝分裂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D正确。 故选A。 9.图1表示细胞呼吸的过程,图2表示细胞呼吸时气体交换的相对值的情况,图3表是氧气浓度对呼吸速率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某些植物细胞中可以同时发生图1所示的所有过程 B. 图3中能表示氧气浓度对人体呼吸速率的影响 C. 图3中C点时细胞的呼吸方式与图2中氧浓度为d时一致 D. 图2中氧气浓度为d时,细胞中能通过图1所示①②过程产生CO2和H2O 【答案】D 【解析】 图1中,植物细胞中不能同时发生③④过程,A错误;图3中不能表示氧气浓度对人体呼吸速率的影响,可以表示酒精途径的无氧呼吸的植物的相关生理过程,B错误;图3中C点时细胞的呼吸方式与图2中氧浓度为c时的一致,C错误;图2中氧气浓度为d时,细胞只有有氧呼吸,能通过图1所示①②过程产生CO2和H2O表示,D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10.取大小与生长状况相同的马铃薯幼根与物种a的幼根分别放入甲~戊五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数小时后,取出称重,质量变化量如图所示。已知在该实验中,植物根细胞吸水能力与根细胞细胞液的浓度有关。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五种蔗糖溶液浓度从小到大的顺序为甲、丙、戊、乙、丁 B. 正常情况下,马铃薯幼根细胞细胞液浓度大于物种a幼根细胞细胞液 C. 物种a在与马铃薯根细胞液等渗的完全培养液中能正常生长 D. 当马铃薯根细胞在乙蔗糖溶液中质量不再发生变化时,水分子的跨膜运输也就停止了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与细胞液和外界溶液的浓度差有关,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质量变小;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质量变大。细胞外液和细胞液的浓度差越大,质量变化越明显。当水分子进出细胞达到平衡时,质量不在发生变化。 【详解】根据题图可知,纵坐标表示处理后根的质量变化量,当蔗糖溶液浓度相对较高时,根细胞失水,质量减轻,蔗糖溶液浓度相对较低时,根细胞吸水,质量增加,因此可推断出五种蔗糖溶液的浓度从小到大的顺序为丙、戊、甲、丁、乙,A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植物根细胞吸水能力与根细胞中细胞液的浓度有关,则细胞液浓度越大,根吸收水的能力越强,据图推断,正常情况下,马铃薯幼根细胞细胞液浓度大于物种a幼根细胞细胞液,B正确;在甲溶液中,马铃薯吸水和失水处于动态平衡,则甲溶液属于马铃薯的等渗溶液,而物种a在此溶液中会失去水分,所以不能正常生长,C错误;当马铃薯质量不变时,水分子的跨膜运输达到动态平衡,D错误。 故选B。 【点睛】理解质量变化和细胞吸水和细胞失水的关系以及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11.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的某种动物,可以产生如图中各种基因型的子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动物的卵巢和睾丸中能同时找到AaBb、AB、Ab、aB和ab五种基因型的细胞 B. 经过程④产生的性状一定能传递给子代 C. 导致过程③的根本原因是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 D. 与过程①、②、④相比,过程③特有的现象是可以产生新基因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①表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该过程中能发生基因重组;②表示有丝分裂形成子细胞;③过程后基因发生改变,说明该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④过程后,基因数目减少,应该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详解】A、动物的卵原细胞和精原细胞都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因此在动物的卵巢和睾丸中能同时找到AaBb、AB、Ab、aB和ab五种基因型的细胞,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过程④可能发生了染色体变异,若该变异发生在体细胞,则一般不会遗传给后代,B错误; C、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过程③发生了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指的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C正确; D、只有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图中只有③过程发生了基因突变,因此与过程①、②、④相比,过程③特有的现象是可以产生新基因,D正确。 故选B。 12. 在人和动物体内由特殊腺体和细胞分泌的物质,能起到化学信号的作用。请根据图分析(图中A代表下丘脑神经细胞,B代表垂体细胞,D代表血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分泌的物质作用于B,进而提高机体耗氧率和兴奋性,则A分泌的物质名称是促甲状腺激素 B. 若A分泌的物质进入血液后,最终调节C细胞对水的重吸收,则A分泌的物质名称是抗利尿激素 C. E作用于B,对应的 E细胞末端处发生的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D. 如果A突触小体释放的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只可导致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兴奋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详解】 A、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物质名称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错误; B、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后,由垂体后叶释放到血液中,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B正确; C、E作用于B,对应的E细胞末端发生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C错误; D、如果A突触小体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以导致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D错误。 故选B。 13.细菌放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它会繁殖并形成菌落(如图)。某实验小组想检验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下列实验方案最合适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检验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该实验应遵循对照原则,即设计只有细菌的空白对照组,实验组是含有A抗生素和含有B抗生素,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符合分析的图示只有C,故C正确。 14.将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如图为最适温度下A、B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酶C降低了A生成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 B. 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 C. T2后B增加缓慢是酶活性降低导致的 D. 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值增大 【答案】C 【解析】 T1时加入酶C,A物质浓度降低,B物质浓度增加,说明酶C催化A物质生成B物质,而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正确;题图显示: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B正确;T2后B增加缓慢是A物质含量减少导致,C错误;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绘制的,因此适当降低反应温度,反应速率减慢,T2值增大,D正确。 二、选择题 15.某性原细胞(2n=16)的DNA全部被32P标记,其在含有31P的培养基中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后继续进行减数分裂,下列能正确表示有丝分裂前期(白色柱状图)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灰色柱状图)每个细胞中含有32P的染色单体和DNA数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细胞分裂与DNA复制的知识,准确识图并识记相关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下图表示分裂过程中1条染色体上DNA的标记变化情况,其他染色体标记变化情况与之相同。 该性原细胞在含有31P的培养基中进行有丝分裂时,DNA的半保留复制使每条染色体中含有两个DNA,且DNA双链均为一条含有31P,另一条含有32P,故有丝分裂前期含有32P的染色单体和DNA数目分别为32和32;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每个DNA分子均为一条含有31P,另一条含有32P,子细胞在含有31P的培养基中继续进行减数分裂,则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每个细胞中含有32P的染色单体和DNA数目分别为16和16。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下图为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和转运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由双层膜包被的结构有①⑤⑥ B. 图中与胰岛素合成有关的结构有①②③④⑤ C. 若②合成的是丙酮酸脱氢酶,则该酶在⑥中发挥作用 D. 若②合成的是染色体蛋白,则该蛋白会运送到①⑤⑥中 【答案】A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中①~⑥依次是细胞核、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双层膜的结构有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A正确; B、胰岛素是由核基因控制合成,在核糖体上合成,在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加工,线粒体供能,B正确; C、丙酮酸脱氢酶催化丙酮酸脱羧反应,应在线粒体中发挥作用,C错误; D、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没有染色体,不需要染色体蛋白,D错误。 故选AB。 17.让羊产牛奶,科学家对此做了相关的构想,过程如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涉及的现代生物技术有基因工程、动物体细胞核移植、胚胎移植、胚胎分割和动物细胞培养 B. 小羊a、小羊b、小羊c性状表现不同,小羊a与羊N的性状表现相同 C. 若研究发现羊N细胞中线粒体基因的表达产物丰富,故而它的产奶率高,则小羊a会有这一优良性状 D. 依据目前的生物技术和理论,还不能通过生物工程手段获得新物种“羊—牛” 【答案】A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中A表示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B表示受精卵通过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技术获得转基因羊N,C表示羊N的体细胞中取核,D表示羊O的卵母细胞去核,E表示细胞核移植,F表示早期胚胎培养,再进行胚胎分割移植技术获得小羊 abc。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示过程涉及到的技术有基因工程、动物体细胞核移植、胚胎移植、胚胎分割和动物细胞培养等,A正确; B、小羊a、小羊b、小羊c都是通过胚胎分割移植获得的,因此表现型应相同,但是小羊a与羊N的性状表现不完全相同,B错误; C、据图分析,小羊a的细胞核基因来自于羊N,而线粒体基因(细胞质基因)来自于羊O,因此羊N的线粒体基因控制的产奶率高的性状不会传给小羊a,C错误; D、依据目前的生物技术和理论,还不能通过生物工程手段获得新物种“羊-牛”,D正确。 故选AD。 18.如图为某细菌mRNA与对应的翻译产物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分子mRNA有一个游离磷酸基团,其他磷酸基团均与两个核糖相连 B. mRNA上的AUG是翻译的起始密码,它是由基因中的启动子转录形成 C. 在该mRNA合成结束后,核糖体才可以与之结合并开始翻译过程 D. 一个mRNA有多个起始密码,所以一个mRNA可翻译成多种蛋白质 【答案】AD 【解析】 A.一分子mRNA上5’端有一个游离磷酸基团,其他磷酸基团均与两个核糖相连,A正确; B.启动子是DNA上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启动子转录来的序列不一定是翻译的起始密码,B错误; C.原核细胞中转录和翻译是同时进行的,C错误; D.由图可知,一个mRNA有多个起始密码,所以一个mRNA可翻译成多种蛋白质,D正确; 答案选AD。 19.果蝇的体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生物钟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有节律(XA)对无节律(Xa)为显性。在基因型为BbXaY的雄蝇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出现一个BBXAXa类型的变异细胞,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B. 该细胞的核DNA数与体细胞中的相等 C. 形成该细胞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姐妹染色单体发生过交叉互换 D. 该变异细胞中,由染色体数目变异导致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一种某雄果蝇的基因型为BbXaY,其继续分裂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变异细胞的基因型为BBXAXa,由于该细胞中没有Y染色体和基因b,说明其减数第一次分裂已经完成,但是该细胞中有两个X染色体(或姐妹染色单体),说明该细胞处于就是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可能处于前期、中期或后期;其两条X染色体(或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为等位基因A、a,说明发生过基因突变,且由a基因突变为A基因。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A错误; 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或后期,其核DNA数与体细胞相等,B正确; C、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在形成该细胞过程中发生过基因突变,且该果蝇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两对基因间不存在连锁与交换现象,C错误; D、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变异细胞中,发生的是基因突变,D错误。 故选ACD。 20.下图表示某新型流感病毒通过细胞膜入侵宿主细胞并增殖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③⑥过程所需的酶和碱基配对方式相同 B. 宿主细胞为病毒增殖提供核苷酸和氨基酸 C. ⑦过程需要两种RNA参与 D. 在该病毒内完成了过程RNA→DNA→RNA→蛋白质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为某新型流感病毒通过细胞膜入侵宿主细胞并增殖的过程,该新型流感病毒为RNA病毒,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以病毒的RNA为模板形成DNA单链,然后形成双链DNA,进入细胞核内,整合到核DNA上,随核DNA进行复制、转录和翻译,形成病毒RNA和病毒蛋白质,然后进行组装。 【详解】A、图中③表示逆转录,⑥表示转录,两者需要的酶不同,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也不完全相同,A错误; B、病毒增殖过程中需要的原料(核苷酸和氨基酸)都是由宿主细胞提供的,B正确; C、⑦过程为翻译过程,需要两三RNA(tRNA、mRNA、rRNA)参与,C错误; D、图示过程发生在宿主细胞内,而不是病毒体内,D错误。 故选ACD。 二、非选择题 21.图甲表示在不同温度条件下C02浓度对某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图乙表示将该种植物叶片置于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叶肉细胞中C5的相对含量随细胞间隙C02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甲可知,当C02浓度分别为600μmol·L-1和1200μmol·L-1时,更有利于该植物生长的温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当C02浓度为200μmol·L-1时,28℃条件下该植物净光合速率明显低于20℃和15℃,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02在RuBP羧化酶作用下与C5结合生成C3,据图乙分析,A→B的变化是由于叶肉细胞吸收C02速率_________,在此阶段暗反应消耗ATP的速率_________;B→C保持稳定的内因是受到___________限制。 (3)研究发现,绿色植物中RuBP羧化酶具有双重活性,催化如下图所示的两个方向的反应,反应的相对速度取决于02和C02的相对浓度。 在叶绿体中,在RuBP羧化酶催化下C5与___________反应,形成的___________进入线粒体放出C02,称之为光呼吸。光合产物1/3以上要消耗在光呼吸底物上,据此推测,C02浓度倍增可以使光合产物的积累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 (1). 20℃、28℃ (2). 实际光合速率都不高,而28℃时的呼吸速率很强 (3). 增加 (4). 增加 (5). RuBP羧化酶数量(浓度) (6). O2 (7). 二碳化合物(C2) (8). 高浓度CO2可减少光呼吸 【解析】 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图甲中实验的自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温度,因变量是净光合速率;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三种温度下的净光合速率都在一定范围内逐渐增大;当二氧化碳浓度超过800时,在实验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净光合速率逐渐增加。图乙中,随着细胞间隙C02浓度的逐渐增加,叶肉细胞中C5的相对含量逐渐下降,最后趋于稳定。 (1)据图分析,当C02浓度为600μmol·L-1时,20℃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最高;当C02浓度为1200μmol·L-1时,28℃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最高;而当C02浓度为200μmol·L-1时,28℃条件下该植物净光合速率明显低于20℃和15℃,可能是因为实际光合速率都不高,而28℃时的呼吸速率很强。 (2)据图乙分析,A→B之间随着细胞间隙C02浓度的逐渐增加,细胞吸收C02速率在逐渐增加,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的三碳化合物增加增加,因此叶肉细胞中C5的相对含量逐渐下降,该过程需要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因此消耗ATP的速率增加;B→C随着细胞间隙C02浓度的逐渐增加,细胞吸收C02速率保持相对稳定,受RuBP羧化酶数量(浓度)的限制。 (3)据图分析,RuBP羧化酶的作用是催化五碳化合物与二氧化碳结合生成三碳酸,或者催化氧气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三碳酸和二碳化合物,其中后者的产物二碳化合物进入线粒体放出二氧化碳;高浓度CO2可减少光呼吸,导致光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减少,因此C02浓度倍增可以使光合产物的积累增加。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找出图甲中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并根据对照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判断不同二氧化碳条件下最适宜的温度,明确净光合速率是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 22.核基因P53是细胞的“基因组卫士”。当人体细胞DNA受损时,P53基因被激活,通过图示相关途径最终修复或清除受损DNA,从而保持细胞基因组的完整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细胞中P53基因的存在对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从进化的角度来说这是________的结果。 (2)图中①是____________过程,该过程控制合成的P53蛋白通过调控某DNA片段合成lncRNA,进而影响过程①,该调节机制属于________调节。 (3)细胞中lncRNA是________酶催化的产物,合成lncRNA需要的原材料是_______________,lncRNA之所以被称为非编码长链,是因为它不能用于________过程,但其在细胞中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4)图中P53蛋白可启动修复酶系统,在修复断裂的DNA分子时常用的酶是_______________。据图分析,P53蛋白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5)某DNA分子在修复后,经测定发现某基因的第1201位碱基由G变成了T,从而导致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比原蛋白质少了许多氨基酸,原因是原基因转录形成的相应密码子发生了转变,可能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①AGU(丝氨酸) ②CGU(精氨酸) ③GAG(谷氨酸)④GUG(缬氨酸) ⑤UAA(终止密码) ⑥UAG(终止密码) 【答案】 (1). 自然选择 (2). 基因的表达(转录、翻译) (3). (正)反馈 (4). RNA聚合 (5). 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6). 翻译 (7). DNA连接酶 (8). 启动P21基因、结合DNA片段 (9). ③→⑥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中①表示基因的表达(转录和翻译),②表示转录;当某些因素导致DNA受损伤时,会激活P53基因表达出P53蛋白,P53 蛋白有三个作用:可以结合在DNA片段上,转录出lncRNA,进而促进P53基因的表达;还可以启动P21基因的表达,阻止DNA的修复;还可以启动修复酶基因的表达,产生修复酶系统去修复损伤的DNA。 【详解】(1)人体细胞中P53基因的存在对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①表示P53基因的表达过程,其控制合成的P53蛋白通过一系列过程会反过来促进该基因的表达过程,为正反馈调节机制。 (3)lncRNA是DNA转录的产物,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lncRNA是一种RNA,其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即合成lncRNA需要的原材料是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lncRNA是非编码RNA,说明其不能用于翻译过程。 (4)修复断裂的DNA分子时,需要用DNA连接酶连接相邻的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由图可知,P53蛋白可启动修复酶系统,还可以结合DNA、启动P21基因的表达等。 (5)根据题意分析,某DNA分子修复后的第1201位碱基由G变成了T,从而导致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比原蛋白质少了许多氨基酸,说明基因突变后导致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变成了终止密码子,即401位密码子的1号碱基发生了改变后变成了终止密码子,结合密码子表可知,应该是③GAG(谷氨酸)→⑥UAG(终止密码)。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能够根据图示物质变化判断各个数字代表的过程的名称,并能够分析图中P53基因表达后发生的三个过程的机理,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23.人类胰岛素基因位于第11号染色体上,长度8416bp,包含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人类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已知。回答相关问题: (1)上图是利用PCR技术获取人胰岛素基因的方法,除了此方法外,还可以利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2)利用PCR技术获取人胰岛素基因,在缓冲液中除了要添加模板和引物外,还需要添加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______轮循环可以得到所需的目的基因,一个DNA分子经过5轮循环,需要引物A_____个,从PCR的过程和DNA分子的特点,试着写出设计引物需要注意的问题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4)利用SDS-凝胶电泳分离不同DNA分子,迁移速度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 (5)利用图示方法获取的目的基因,直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后导入大肠杆菌,(选能或不能) ___________表达出人胰岛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从基因文库获取或人工合成 (2). 四种脱氧核苷酸(dNTP)和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 (3). 3 (4). 31 (5). 引物自身不能有互补序列 (6). 引物之间不能有互补序列 (7). DNA分子的大小 (8). 不能 (9). 因为此方法获得的目的基因中含有内含子,大肠杆菌无法正常识别内含子而对内含子部分转录的mRNA进行翻译,导致合成的蛋白质出现错误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包括目的基因的获取、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图示目的基因为人类胰岛素基因(位于11号常染色体上),其通过PCR技术进行扩增,需要A、B两种引物;PCR扩增目的基因的过程包括变性、退货、延伸。 【详解】(1)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除了PCR技术,还有从基因文库获取或人工合成。 (2)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人胰岛素基因)时,所需的条件有引物、模板 (目的基因或人胰岛素基因)、原料(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和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等。 (3)根据PCR过程和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可知,前两轮循环产生的四个DNA分子的两条链均不等长,第三轮循环产生的DNA分子存在等长的两条核苷酸链,即仅含引物之间的序列,因此,经过三轮循环可以得到所需的目的基因;一个DNA分子经过5轮循环,理论上至少需要26-2=62个引物,其中A引物31个。引物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引物自身不能有互补序列;引物之间不能有互补序列;引物长度适当;引物能与目的基因两侧特异性结合;避免与扩增DNA内有过多互补的序列。 (4)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中分子的迁移速率主要取决于分子的大小,因此利用SDS-凝胶电泳分离不同DNA分子,迁移速度取决于DNA分子的大小。 (5)题干信息显示,图示获取的目的基因含有外显子和内含子,因此直接将含有此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导入大肠杆菌并不能表达出胰岛素,原因是大肠杆菌无法正常识别内含子而对内含子部分转录的mRNA进行翻译,导致合成的蛋白质出现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PCR技术等相关知识点,弄清楚PCR技术的过程和原理,能够利用公式计算PCR技术过程中需要的引物的数量,并能够分析大肠杆菌不能表达出该目的基因产物的原因。 24.ClB品系果蝇具有一条正常的X染色体(X+)和一条含CB区段的X染色体(),其中C表示染色体上的倒位区,可抑制X染色体间交叉交换;l基因导致雄性果蝇胚胎致死;B为显性棒眼基因。ClB品系可用于隐性突变和致死突变的检测。回答下列问题: (1)ClB品系果蝇的染色体出现倒位区,表明该品系果蝇发生了_________变异,该变异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 (2)自然状态下一般不存在基因型为的果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是研究ⅹ射线对正常眼果蝇Ⅹ染色体诱变示意图。F1代中棒眼个体为_______________(填“雄性”或“雌性”),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为了鉴定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隐性突变,可用正常眼雄蝇和F1中的ClB雌果蝇杂交,若杂交后代中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X染色体上发生了隐性突变。 【答案】 (1). 染色体(结构) (2). 能 (3). 含有l基因的雄果蝇胚胎致死,不可能产生的配子,所以自然状态下一般不存在基因型为的雌性个体 (4). 雌性 (5). 1/3 (6). 雄性个体为新(突变)性状 【解析】 分析】 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有染色体变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详解】(1)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染色体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 (2)由题干信息“l基因导致雄性果蝇胚胎致死”,因此不可能产生的雄配子,所以自然状态下一般不存在基因型为的雌性个体。 (3)由示意图可知,雌果蝇提供的XCIB配子与Y染色体结合,由于含有l基因,会导致雄果蝇胚胎致死,因此存在的棒眼个体一定为雌性,其所占比例为1/3。F1中的ClB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CIBX?,其与正常眼的雄果蝇X+Y杂交,若X染色体上发生了隐性突变,则X?Y出现了一种新性状,即雄性个体出现新性状。 【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5.历史上塞罕坝林场由于过度采伐,土地日渐贫瘠,森林覆盖率只有11.4%。自1962年,塞罕坝林场三代建设者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使森林覆盖率达到80%,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对遭受破坏的塞罕坝林场进行恢复,就是要恢复林场的结构和功能。林场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方面,在恢复过程中首先要恢复的成分是__________。 (2)荒原变林海的过程中,植物的垂直结构日益复杂,这种垂直结构的生态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3)为了防治害虫,林场建设者施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来降低害虫的发生率,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塞罕坝林场的主要树种为针叶松,其常见病虫害之一为松毛虫。林场建设者提出了防治松毛虫的两种方案:方案一是喷施高效农药;方案二是投放松毛虫的天敌松毛虫寄生蜂。请对上述两种方案进行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2). 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3). 生产者 (4). 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5). 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降低种群的出生率,从而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6). 喷洒髙效农药可降低生物多样性,导致虫害再次爆发;还会造成环境污染。放养松毛虫寄生蜂可以长期控制害虫数量,维持生态平衡;同时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 2.群落的结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3.目前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大致有化学防治、机械防治和生物防治。 【详解】(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在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中,首先要恢复的成分是生产者。 (2)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群落分层现象,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以及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3)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降低种群的出生率,从而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4)喷施高效农药属于化学防治,这种防治方法会降低生物多样性,导致虫害再次爆发;还会造成环境污染。投放松毛虫的天敌松毛虫寄生蜂属于生物防治,这种方法可以长期控制害虫数量,维持生态平衡;同时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建议采用生物防治才是长久之计。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群落结构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掌握群群落结构、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系统结构,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回答,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