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南省九师联盟高考地理模拟试卷(5月份)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河南省九师联盟高考地理模拟试卷(5月份)

‎2020年河南省九师联盟高考地理模拟试卷(5月份)‎ 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岭南地区的香云纱有“丝织品中的黄金”之称,其胚料采用蚕丝,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经过“三蒸九煮十八晒”,其中染色是一道关键工艺,染色采用生长于西江流域的薯莨(灌木)和西江河泥,薯莨中所含的单宁与河泥中富含的铁离子发生反应,在绸缎表面形成一层黑色油亮的纯天然涂层。如图示意历史时期香云纱生产分布区域,目前广东顺德为仅存的传统香云纱主产区。据此完成1~3题。‎ 香云纱被称为“丝织品中的黄金”,主要是由于(  )‎ ‎①生产工艺复杂 ‎②劳动力投人大 ‎③原料品质要求高 ‎④生产周期短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岭南地区的香云纱有“丝织品中的黄金”之称,其胚料采用蚕丝,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经过“三蒸九煮十八晒”,其中染色是一道关键工艺,染色采用生长于西江流域的薯莨(灌木)和西江河泥,薯莨中所含的单宁与河泥中富含的铁离子发生反应,在绸缎表面形成一层黑色油亮的纯天然涂层。如图示意历史时期香云纱生产分布区域,目前广东顺德为仅存的传统香云纱主产区。据此完成1~3题。‎ 第23页(共23页)‎ 历史时期,香云纱产地集聚珠三角的主要因素是(  )‎ A.地租 B.原料 C.资金 D.市场 ‎3.岭南地区的香云纱有“丝织品中的黄金”之称,其胚料采用蚕丝,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经过“三蒸九煮十八晒”,其中染色是一道关键工艺,染色采用生长于西江流域的薯莨(灌木)和西江河泥,薯莨中所含的单宁与河泥中富含的铁离子发生反应,在绸缎表面形成一层黑色油亮的纯天然涂层。如图示意历史时期香云纱生产分布区域,目前广东顺德为仅存的传统香云纱主产区。据此完成1~3题。‎ 除顺德外,目前其他传统香云纱主产区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 A.从业人员大量流失 B.生产区的无序竞争 ‎ C.产品品牌效应降低 D.纺织技术快速发展 ‎4.如图示意青海省西宁市零售业网点空间分布。据此完成4~5题。‎ 第23页(共23页)‎ 西宁市零售业网点的布局(  )‎ A.呈“多核心”城市空间形态 ‎ B.分布分散,服务范围无重叠 ‎ C.密度由中心城区向外围递增 ‎ D.日趋向社区化、微型化转变 ‎5.如图示意青海省西宁市零售业网点空间分布。据此完成4~5题。‎ 与西宁市零售业网点布局形态联系紧密的是(  )‎ A.居民消费水平 B.城市用地 ‎ C.商业网点规模 D.交通运输 ‎6.位于山东半岛南部崂山距岸百米的“石老人”海蚀柱,岩石表面呈现大片烧焦样蜂窝状石孔,是我国基岩海岸典型的海蚀景观。如图示意“石老人”所在地区海蚀地貌景观。据此完成6~8题。‎ 第23页(共23页)‎ 海蚀柱的形成过程可反映出(  )‎ A.岩石坚硬度不同 B.山脉的走向不同 ‎ C.海水运动方向不同 D.岩石新老关系不同 ‎7.位于山东半岛南部崂山距岸百米的“石老人”海蚀柱,岩石表面呈现大片烧焦样蜂窝状石孔,是我国基岩海岸典型的海蚀景观。如图示意“石老人”所在地区海蚀地貌景观。据此完成6~8题。‎ ‎“石老人”所在地区的海蚀平台(  )‎ A.向海一侧形成时间早且坡度较陡 ‎ B.向岸一侧形成时间早且坡度陡 ‎ C.基岩层理构造发育明显,常见化石 ‎ D.发育有适合夏季日光浴的沙滩 ‎8.位于山东半岛南部崂山距岸百米的“石老人”海蚀柱,岩石表面呈现大片烧焦样蜂窝状石孔,是我国基岩海岸典型的海蚀景观。如图示意“石老人”所在地区海蚀地貌景观。据此完成6~8题。‎ 第23页(共23页)‎ 推测未来图示地区海蚀地貌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海蚀崖逐渐向南推移 ‎ B.海蚀崖所处高程逐渐增大 ‎ C.海蚀平台逐渐消失 ‎ D.海蚀崖与海蚀柱距离变小 ‎9.冈底斯山横贯西藏自治区西南部,山体呈西北一东南走向,大致与喜马拉雅山平行,平均海拔约6000m,最高峰罗波峰(又名冷布岗日)海拔达7095m。冈底斯山现代冰川规模较小,主要集中于高山地区,但古冰川规模巨大。从冰川类型来看,冈底斯山冰川以冰斗冰川和悬冰川(悬贴于山坡上的冰川)为主,山谷冰川较少。如图分别示意1970~2016年冈底斯山不同朝向冰川面积(a图)与数量(b图)变化统计。据此完成9~11题。‎ ‎1970~2016年,冈底斯山冰川面积和数量变化最大的朝向是(  )‎ A.东北朝向 B.正南朝向 C.西北朝向 D.正北朝向 ‎10.冈底斯山横贯西藏自治区西南部,山体呈西北一东南走向,大致与喜马拉雅山平行,平均海拔约6000m,最高峰罗波峰(又名冷布岗日)海拔达7095m。冈底斯山现代冰川规模较小,主要集中于高山地区,但古冰川规模巨大。从冰川类型来看,冈底斯山冰川以冰斗冰川和悬冰川(悬贴于山坡上的冰川)为主,山谷冰川较少。如图分别示意1970~2016年冈底斯山不同朝向冰川面积(a图)与数量(b图)变化统计。据此完成9~11题。‎ 第23页(共23页)‎ ‎1970~2016年,影响冈底斯山正南朝向冰川面积和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降水 C.光照 D.植被 ‎11.冈底斯山横贯西藏自治区西南部,山体呈西北一东南走向,大致与喜马拉雅山平行,平均海拔约6000m,最高峰罗波峰(又名冷布岗日)海拔达7095m。冈底斯山现代冰川规模较小,主要集中于高山地区,但古冰川规模巨大。从冰川类型来看,冈底斯山冰川以冰斗冰川和悬冰川(悬贴于山坡上的冰川)为主,山谷冰川较少。如图分别示意1970~2016年冈底斯山不同朝向冰川面积(a图)与数量(b图)变化统计。据此完成9~11题。‎ 冈底斯山冰川以冰斗冰川和悬冰川为主的主要原因是(  )‎ A.水汽充足,雪线较低 B.气候高寒,河水冻结 ‎ C.冰碛堰塞,围堰成湖 D.山体陡峭,地形破碎 二、非选择题:共56分.第12~1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4~1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2.(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费尔干纳盆地是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交界地区的山间盆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一年有200多天的无霜期。该盆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类聚居地之一,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在此交汇,农民和牧民混居,形成古代陆上“丝绸之路”‎ 第23页(共23页)‎ 的重要贸易口岸。该盆地有古老而高效的灌溉系统,数千年来都是中亚地区的粮仓。丰富的油气资源、优越的地理条件和发达的农业并没有使费尔干纳盆地成为繁荣之地,却充斥着纷争和激烈的矛盾。如图示意费尔干纳盆地地理位置。‎ ‎(l)说明费尔干纳盆地成为最古老的人类聚居地之一的有利条件。‎ ‎(2)指出费尔干纳盆地农业过度发展对下游湖泊产生的影响。‎ ‎(3)分析费尔干纳盆地充斥着纷争和激烈矛盾的原因。‎ ‎(4)请为费尔干纳盆地经济的繁荣提出可行性措施。‎ ‎13.(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冶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矿产资源丰富,素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之称。该市已发现和探明的矿床273处,铜矿石储量达550万吨,是全国铜矿石重要生产基地,小型采矿企业众多。大冶因矿而兴,因矿而立,但随着矿产资源逐渐枯竭,矿产企业停产,大量工人失业,被列为我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2008~2017年,大冶市走出一条长江经济带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新路。如图示意大冶市地理位置。‎ ‎(l)指出大冶市发展采矿业的有利条件。‎ ‎(2)说明大冶市小型采矿企业众多的原因。‎ ‎(3)指出大冶市应对资源枯竭而进行产业转型可能采取的对策。‎ 第23页(共23页)‎ ‎(4)分析大冶市在资源枯竭后转型面临的困境。‎ 三、【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共1小题,满分10分)‎ ‎14.(10分)出游力指客源地居民在经济能力、休假制度等方面参与户外休闲或旅游的能力。如图示意2016年厦门客源市场出游力格局分布。‎ 指出厦门市出游力客源市场的主要分布特征及影响厦门客源市场出游力的主要因素。‎ 四、[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共1小题,满分0分)‎ ‎15.我国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近年来,在能源危机和环境压力下,我国各地的太阳能电站迅猛发展,全国各地兴起了建设光伏电站的热潮,装机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沙漠、荒野、山地、滩涂、湿地、湖泊都成了太阳能发电站的新领地。目前,光伏电站的设计使用寿命大约为30年,2040~2050年,我国光伏组件将处于报废大潮,这些报废的光伏材料含有大量有毒物质。如图示意光伏发电景观。‎ 简述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爆发式增长对当地产生的不利影响。‎ 第23页(共23页)‎ ‎2020年河南省九师联盟高考地理模拟试卷(5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岭南地区的香云纱有“丝织品中的黄金”之称,其胚料采用蚕丝,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经过“三蒸九煮十八晒”,其中染色是一道关键工艺,染色采用生长于西江流域的薯莨(灌木)和西江河泥,薯莨中所含的单宁与河泥中富含的铁离子发生反应,在绸缎表面形成一层黑色油亮的纯天然涂层。如图示意历史时期香云纱生产分布区域,目前广东顺德为仅存的传统香云纱主产区。据此完成1~3题。‎ 香云纱被称为“丝织品中的黄金”,主要是由于(  )‎ ‎①生产工艺复杂 ‎②劳动力投人大 ‎③原料品质要求高 ‎④生产周期短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自然因素:原料、能源、土地、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政府、科技等。‎ ‎【解答】解:根据材料可知,香云纱采用蚕丝制胚,染色原料为生长在西江流域的薯莨与河泥,制作工艺需经过“三蒸九煮十八晒”,生产工艺复杂、周期长、品质高,价格昂贵,所以被称为“丝织品中的黄金”。①③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影响工业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 第23页(共23页)‎ ‎2.岭南地区的香云纱有“丝织品中的黄金”之称,其胚料采用蚕丝,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经过“三蒸九煮十八晒”,其中染色是一道关键工艺,染色采用生长于西江流域的薯莨(灌木)和西江河泥,薯莨中所含的单宁与河泥中富含的铁离子发生反应,在绸缎表面形成一层黑色油亮的纯天然涂层。如图示意历史时期香云纱生产分布区域,目前广东顺德为仅存的传统香云纱主产区。据此完成1~3题。‎ 历史时期,香云纱产地集聚珠三角的主要因素是(  )‎ A.地租 B.原料 C.资金 D.市场 ‎【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自然因素:原料、能源、土地、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政府、科技等。‎ ‎【解答】解:由于生产香云纱的原料和染料有特殊的要求,只有珠三角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才能达到制作香云纱的要求,所以历史时期香云纱产地集聚珠三角的主要因素是原料。‎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影响工业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 ‎3.岭南地区的香云纱有“丝织品中的黄金”之称,其胚料采用蚕丝,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经过“三蒸九煮十八晒”,其中染色是一道关键工艺,染色采用生长于西江流域的薯莨(灌木)和西江河泥,薯莨中所含的单宁与河泥中富含的铁离子发生反应,在绸缎表面形成一层黑色油亮的纯天然涂层。如图示意历史时期香云纱生产分布区域,目前广东顺德为仅存的传统香云纱主产区。据此完成1~3题。‎ 第23页(共23页)‎ 除顺德外,目前其他传统香云纱主产区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 A.从业人员大量流失 B.生产区的无序竞争 ‎ C.产品品牌效应降低 D.纺织技术快速发展 ‎【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自然因素:原料、能源、土地、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政府、科技等。‎ ‎【解答】解:受现代纺织技术快速发展的冲击,丝织品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价格较低,导致以传统于工生产的香云纱作坊被淘汰。‎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影响工业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 ‎4.如图示意青海省西宁市零售业网点空间分布。据此完成4~5题。‎ 西宁市零售业网点的布局(  )‎ A.呈“多核心”城市空间形态 ‎ B.分布分散,服务范围无重叠 ‎ C.密度由中心城区向外围递增 ‎ D.日趋向社区化、微型化转变 第23页(共23页)‎ ‎【分析】零售商业网点布局是指在城市零售商业配置结构中,既要有大型营业网点,又要有小型网点;在大城市里,一般有三级商业网点:一级点是指全市性网点,多分布在市中心或交通便利线上。二级点是指区域性网点,主要分布在本区交通方便地段。三级点主要为居民小区服务的消费品、副食网点。‎ ‎【解答】解:A、读图可知,西宁市零售业网点总体上已经形成“多集聚、多核心”的城市空问形态,故正确;‎ B、不同等级、相同等级零售网点的服务范围多有重叠,故不符合题意;‎ C、分布密度呈现出中心区沿交通十线向外同递减的趋势,故不符合题意;‎ D、各行业零售网点因属性不同,集聚和分布变化呈现各自不同的特点,与城市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饮料等零售业网点口趋社区化、微型化、便利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以青海省西宁市零售业网点空间分布为背景,考查了西宁市零售业网点的布局,读图分析解决问题。‎ ‎5.如图示意青海省西宁市零售业网点空间分布。据此完成4~5题。‎ 与西宁市零售业网点布局形态联系紧密的是(  )‎ A.居民消费水平 B.城市用地 ‎ C.商业网点规模 D.交通运输 ‎【分析】零售商业网点布局是指在城市零售商业配置结构中,既要有大型营业网点,又要有小型网点;在大城市里,一般有三级商业网点:一级点是指全市性网点,多分布在市中心或交通便利线上。二级点是指区域性网点,主要分布在本区交通方便地段。三级点主要为居民小区服务的消费品、副食网点。‎ ‎【解答】解:同在西宁市,居民消费水平不会呈“十字形”分布,A错误;‎ 第23页(共23页)‎ 城市用地和商业网点规模对西宁市零售业网点布局形态影响不大,BC错误;‎ 读图可知,西宁市位于高原河谷地区,零售业网点多沿交通线布局,呈狭长的十字形,D对。‎ 故选:D。‎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的内容是城市商业网点布局的原因,需要结合图中交通布局特点进行综合分析。‎ ‎6.位于山东半岛南部崂山距岸百米的“石老人”海蚀柱,岩石表面呈现大片烧焦样蜂窝状石孔,是我国基岩海岸典型的海蚀景观。如图示意“石老人”所在地区海蚀地貌景观。据此完成6~8题。‎ 海蚀柱的形成过程可反映出(  )‎ A.岩石坚硬度不同 B.山脉的走向不同 ‎ C.海水运动方向不同 D.岩石新老关系不同 ‎【分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的知识,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解答】解:崂山地区岩石在长期海蚀作用下,抗海蚀作用差的岩石被侵蚀,致密坚硬的岩石保存下来,从而形成海蚀柱。‎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通过示意图设置题目,考查地质作用的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调动、运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7.位于山东半岛南部崂山距岸百米的“石老人”海蚀柱,岩石表面呈现大片烧焦样蜂窝状石孔,是我国基岩海岸典型的海蚀景观。如图示意“石老人”所在地区海蚀地貌景观。据此完成6~8题。‎ 第23页(共23页)‎ ‎“石老人”所在地区的海蚀平台(  )‎ A.向海一侧形成时间早且坡度较陡 ‎ B.向岸一侧形成时间早且坡度陡 ‎ C.基岩层理构造发育明显,常见化石 ‎ D.发育有适合夏季日光浴的沙滩 ‎【分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的知识,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解答】解:海蚀平台是海蚀崖形成后,继续受海蚀作用不断后退,在海蚀崖前出现一个平台状地貌,所以向海一侧形成时问早、坡度陡,故A对,B错;‎ 岩石表面呈现大片烧焦样蜂窝状石孔,应为喷出岩,而化石存于沉积岩中,故C错;‎ 沙滩属于海积地貌,故D错。‎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通过文字材料背景和示意图设置题目,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学生需根据材料信息,结合选项一一分析。‎ ‎8.位于山东半岛南部崂山距岸百米的“石老人”海蚀柱,岩石表面呈现大片烧焦样蜂窝状石孔,是我国基岩海岸典型的海蚀景观。如图示意“石老人”所在地区海蚀地貌景观。据此完成6~8题。‎ 第23页(共23页)‎ 推测未来图示地区海蚀地貌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海蚀崖逐渐向南推移 ‎ B.海蚀崖所处高程逐渐增大 ‎ C.海蚀平台逐渐消失 ‎ D.海蚀崖与海蚀柱距离变小 ‎【分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的知识,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解答】解:由于海水不断侵蚀,海蚀平台将因侵蚀而逐渐消失,故C对;‎ 海蚀崖不断后退,逐渐向北推移,与海蚀柱的距离增大,故AB错;‎ 其他外力风化、侵蚀,使海蚀崖所处高程逐渐变小,故D错。‎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通过示意图设置题目,题目为常规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学生需根据材料信息,结合选项一一分析。‎ ‎9.冈底斯山横贯西藏自治区西南部,山体呈西北一东南走向,大致与喜马拉雅山平行,平均海拔约6000m,最高峰罗波峰(又名冷布岗日)海拔达7095m。冈底斯山现代冰川规模较小,主要集中于高山地区,但古冰川规模巨大。从冰川类型来看,冈底斯山冰川以冰斗冰川和悬冰川(悬贴于山坡上的冰川)为主,山谷冰川较少。如图分别示意1970~2016年冈底斯山不同朝向冰川面积(a图)与数量(b图)变化统计。据此完成9~11题。‎ ‎1970~2016年,冈底斯山冰川面积和数量变化最大的朝向是(  )‎ A.东北朝向 B.正南朝向 C.西北朝向 D.正北朝向 ‎【分析】‎ 第23页(共23页)‎ 雪线高低的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温度,即阴坡阳坡的问题,阳坡温度高,雪线高,阴坡温度低雪线低;二是降水量,即迎风坡背风坡的问题,迎风坡降水量大,雪线低,背风坡降水量小,雪线高(降雪速度与融雪速度的问题)。‎ ‎【解答】解:根据图中1970﹣2016年冈底斯山脉各朝向冰川面积和数量的变化可知,正北朝向变化最大。‎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1970~2016年冈底斯山不同朝向冰川面积(a图)与数量(b图)变化统计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了影响雪线的因素,获取图文中信息即可。‎ ‎10.冈底斯山横贯西藏自治区西南部,山体呈西北一东南走向,大致与喜马拉雅山平行,平均海拔约6000m,最高峰罗波峰(又名冷布岗日)海拔达7095m。冈底斯山现代冰川规模较小,主要集中于高山地区,但古冰川规模巨大。从冰川类型来看,冈底斯山冰川以冰斗冰川和悬冰川(悬贴于山坡上的冰川)为主,山谷冰川较少。如图分别示意1970~2016年冈底斯山不同朝向冰川面积(a图)与数量(b图)变化统计。据此完成9~11题。‎ ‎1970~2016年,影响冈底斯山正南朝向冰川面积和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降水 C.光照 D.植被 ‎【分析】雪线高低的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温度,即阴坡阳坡的问题,阳坡温度高,雪线高,阴坡温度低雪线低;二是降水量,即迎风坡背风坡的问题,迎风坡降水量大,雪线低,背风坡降水量小,雪线高(降雪速度与融雪速度的问题)。‎ ‎【解答】解: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冰川退缩、断裂分离,导致部分冰川朝向发生改变,因而正南和东南朝向的冰川面积和数量增加。‎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1970~2016年冈底斯山不同朝向冰川面积(a图)与数量(b图)变化统计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了影响雪线的因素,获取图文中信息即可。‎ 第23页(共23页)‎ ‎11.冈底斯山横贯西藏自治区西南部,山体呈西北一东南走向,大致与喜马拉雅山平行,平均海拔约6000m,最高峰罗波峰(又名冷布岗日)海拔达7095m。冈底斯山现代冰川规模较小,主要集中于高山地区,但古冰川规模巨大。从冰川类型来看,冈底斯山冰川以冰斗冰川和悬冰川(悬贴于山坡上的冰川)为主,山谷冰川较少。如图分别示意1970~2016年冈底斯山不同朝向冰川面积(a图)与数量(b图)变化统计。据此完成9~11题。‎ 冈底斯山冰川以冰斗冰川和悬冰川为主的主要原因是(  )‎ A.水汽充足,雪线较低 B.气候高寒,河水冻结 ‎ C.冰碛堰塞,围堰成湖 D.山体陡峭,地形破碎 ‎【分析】雪线高低的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温度,即阴坡阳坡的问题,阳坡温度高,雪线高,阴坡温度低雪线低;二是降水量,即迎风坡背风坡的问题,迎风坡降水量大,雪线低,背风坡降水量小,雪线高(降雪速度与融雪速度的问题)。‎ ‎【解答】解:冈底斯山冰川雪线较高,且山体陡峭,地形破碎,不利于大冰川的发育,多形成冰斗冰川和悬冰川。‎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1970~2016年冈底斯山不同朝向冰川面积(a图)与数量(b图)变化统计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了影响雪线的因素,获取图文中信息即可。‎ 二、非选择题:共56分.第12~1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4~1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2.(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费尔干纳盆地是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交界地区的山间盆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一年有200多天的无霜期。该盆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类聚居地之一,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在此交汇,农民和牧民混居,形成古代陆上“丝绸之路”‎ 第23页(共23页)‎ 的重要贸易口岸。该盆地有古老而高效的灌溉系统,数千年来都是中亚地区的粮仓。丰富的油气资源、优越的地理条件和发达的农业并没有使费尔干纳盆地成为繁荣之地,却充斥着纷争和激烈的矛盾。如图示意费尔干纳盆地地理位置。‎ ‎(l)说明费尔干纳盆地成为最古老的人类聚居地之一的有利条件。‎ ‎(2)指出费尔干纳盆地农业过度发展对下游湖泊产生的影响。‎ ‎(3)分析费尔干纳盆地充斥着纷争和激烈矛盾的原因。‎ ‎(4)请为费尔干纳盆地经济的繁荣提出可行性措施。‎ ‎【分析】(1)费尔干纳盆地成为最古老的人类聚居地之一的有利条件应从自然、文明、经济等方面进行说明。‎ ‎(2)费尔干纳盆地农业过度发展对下游湖泊产生的影响应主要从水量减少方面进行分析指出。‎ ‎(3)费尔干纳盆地充斥着纷争和激烈矛盾的原因应从民族、国界、资源等方面进行分析。‎ ‎(4)费尔干纳盆地经济的繁荣的可行性措施应从国际合作、因地制宜、依托一带一路等方面提出。‎ ‎【解答】(1)费尔干纳盆地地形平坦,受高山阻挡,受冬季寒冷气流影响小,冬季温暖,海拔较高,夏季凉爽,有丰富的冰雪融水、河流水作为水源,水源丰富,适合人们居住的自然条件优越;光热资源丰富,灌溉便利,农耕文明形成时间早,游牧文明历史悠久,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在此交汇,农民和牧民混居,形成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贸易口岸,商业经济非常繁荣,因此费尔干纳盆地成为最古老的人类聚居地之一。‎ ‎(2)费尔干纳盆地农业过度发展,农业用水量增加,使得注入湖泊的径流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湖泊面积萎缩,湖水盐度升高;湿地面积减少,湖水盐度升高,生物生存环境受到破坏,导致湖泊原有生态平衡遭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面积萎缩,大量湖床裸露,当地沙源地增加,冬春季节湖泊周边地区沙尘暴频发。‎ 第23页(共23页)‎ ‎(3)材料信息表明,费尔干纳盆地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交界地区,地处多国交界地带,国界划分分歧大;不同民族混居,民族矛盾多发;费尔干纳盆地数千年来都是中亚地区的粮仓,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和优越的地理条件,人口密集,资源争夺激烈。‎ ‎(4)由于当地充斥着纷争和激烈的矛盾,要做到经济发展和繁荣,首先应通过和谈解决国际纷争,营造良好的国际投资环境,然后引进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发展具有特色的经济,提高地区竞争能力;依托我国一带一路发展契机,加强国际合作,实现互利互惠,发展对外贸易出口,实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费尔干纳盆地经济的繁荣。‎ 故答案为:‎ ‎(1)盆地地形,冬季温暖,海拔较高,夏季凉爽;河流流经,灌溉便利;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汇,人口集聚;古“丝绸之路”重要贸易口岸,经济繁荣。‎ ‎(2)入湖水量减少,湖泊面积萎缩,湖水盐度升高;湖泊原有生态平衡遭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湖床裸露,冬春季节湖泊周边地区沙尘暴频发。‎ ‎(3)不同民族混居,民族矛盾多发;地处多国交界地带,国界划分分歧大;人口密集,资源争夺激烈。‎ ‎(4)通过和谈解决国际纷争,营造良好的国际投资环境;加强国际合作,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实现互利互惠;依托我国“一带一路”发展契机,发展对外贸易出口。‎ ‎【点评】本题以费尔干纳盆地地理位置图以及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了费尔干纳盆地成为最古老的人类聚居地之一的有利条件、费尔干纳盆地充斥着纷争和激烈矛盾的原因,读图文分析解决问题。‎ ‎13.(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冶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矿产资源丰富,素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之称。该市已发现和探明的矿床273处,铜矿石储量达550万吨,是全国铜矿石重要生产基地,小型采矿企业众多。大冶因矿而兴,因矿而立,但随着矿产资源逐渐枯竭,矿产企业停产,大量工人失业,被列为我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2008~2017年,大冶市走出一条长江经济带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新路。如图示意大冶市地理位置。‎ 第23页(共23页)‎ ‎(l)指出大冶市发展采矿业的有利条件。‎ ‎(2)说明大冶市小型采矿企业众多的原因。‎ ‎(3)指出大冶市应对资源枯竭而进行产业转型可能采取的对策。‎ ‎(4)分析大冶市在资源枯竭后转型面临的困境。‎ ‎【分析】(1)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土地、水源、原料、运输、劳动力、市场、动力、政府政策等。‎ ‎(2)大冶市小型采矿企业众多的原因从运费、矿床分布、监管难度等角度进行分析。‎ ‎(3)大冶市应对资源枯竭而进行产业转型可能采取的对策从基础设施、技术投入、第三产业、低碳经济、环境污染的治理等角度进行解答。‎ ‎(4)大冶市在资源枯竭后转型面临的困境从治理难度、产业结构、人才流失等角度进行分析。‎ ‎【解答】解:(1)结合题干信息“该市已发现和探明的矿床273处,铜矿石储量达550万吨”,说明大冶市发展采矿业的有利条件是有色金属矿床多,储量大。读图,结合图示信息,大冶市靠近三峡水电站,电力供应充足,为有色金属冶炼提供了动力,该地靠近长江,有充足的水源,水陆交通便利。大冶市矿产资源丰富,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之称,说明该地为国家原料工业基地,消费市场广阔。‎ ‎(2)结合题干信息“该市已发现和探明的矿床273处,铜矿石储量达550万吨,是全国铜矿石重要生产基地”,大冶市小型采矿企业众多的原因是临近矿产地,运输费用较低。由矿床数量可以判断,其特点是分布分散,监管难度大。小型采矿企业资金投入少、见效快,从业者多。‎ ‎(3)结合鲁尔区整治的措施,结合大冶市的基本情况,该地应对资源枯竭而进行产业转型可能采取的对策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投入,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关停并转高能耗产业,注重环境的整治和保护。‎ 第23页(共23页)‎ ‎(4)结合题干信息“随着矿产资源逐渐枯竭,矿产企业停产,大量工人失业”,故大冶市在资源枯竭后转型面临的困境是由于长期对矿产资源的开采,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修复和治理难度大。该产业建立在丰富的铜矿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产业结构单一,产业转型升级耗时长。矿产企业停产,人才流失严重。‎ 故答案为:‎ ‎(1)有色金属矿床多,储量大;靠近三峡水电站,电力供应充足;国家原料工业基地,消费市场广阔;靠近长江,水源充足;水陆交通便利,利于矿产品外运。‎ ‎(2)临近矿产地,运输费用较低;矿床分布分散。监管难度大;小型采矿企业资金投入少、见效快,从业者多。‎ ‎(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投入,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开展技术改造,加快智能化建设,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控制高耗能产业规模,注重发展低碳经济;治理环境污染,美化环境,修复生态坏境。‎ ‎(4)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修复、治理难度大;产业结构单一,产业转型升级耗时长;矿产企业停产,人才流失严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大冶市地理位置为背景,考查了区域存在的环境及可持续发展,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三、【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共1小题,满分10分)‎ ‎14.(10分)出游力指客源地居民在经济能力、休假制度等方面参与户外休闲或旅游的能力。如图示意2016年厦门客源市场出游力格局分布。‎ 指出厦门市出游力客源市场的主要分布特征及影响厦门客源市场出游力的主要因素。‎ ‎【分析】‎ 第23页(共23页)‎ 概括厦门市出游力客源市场的主要分布特征可以从厦门客源市场出游力格局分布图直接获取,分析厦门客源市场出游力的主要因素要根据材料,运用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原理,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市场距离、交通通达度及休假制度等方面考虑。‎ ‎【解答】解:读图,根据图例可知,厦门市出游力客源市场空间分布不均,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东南地区出游力强,两北地区出游力弱。厦门旅游资源丰富,景观独特,游览价值高;气候适宜;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出游欲望;距离厦门近,可达机会多;交通便利,出游力强;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落后,距离厦门较远,交通不便,出行费用高,花费时间长,导致出游力弱。‎ 故答案为:‎ 分布特征: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东南地区出游力强,两北地区出游力弱。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旅游市场距离;气候舒适度;旅游资源差异;交通成本和休假制度。‎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学生掌握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等基础知识,并且能够根据题中材料信息分析解决问题。‎ 四、[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共1小题,满分0分)‎ ‎15.我国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近年来,在能源危机和环境压力下,我国各地的太阳能电站迅猛发展,全国各地兴起了建设光伏电站的热潮,装机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沙漠、荒野、山地、滩涂、湿地、湖泊都成了太阳能发电站的新领地。目前,光伏电站的设计使用寿命大约为30年,2040~2050年,我国光伏组件将处于报废大潮,这些报废的光伏材料含有大量有毒物质。如图示意光伏发电景观。‎ 简述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爆发式增长对当地产生的不利影响。‎ ‎【分析】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有利影响: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2、不利影响:工业生产对原材料的需求与自然界中有限的资源、能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人类对资源、能源的不合理利用也会造成酸雨、臭氧破坏、全球变暖等严重的工业污染,并直接破坏环境。‎ 第23页(共23页)‎ ‎【解答】解: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爆发式增长,沙漠、荒野、山地、滩涂、湿地、湖泊都成了太阳能发电站的新领地,破坏自然美景,造成光污染。在沙漠、荒野、山地建设过程中破坏地表植被,加剧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占用大量的湿地、滩涂、湖泊用地,减少了候鸟栖息、生存空间,威胁其生存;光伏发电塔产生的高温,还会误伤途经的飞鸟;2040~2050年,我国光伏组件将处于报废大潮,这些报废的光伏材料含有大量有毒物质。报废的光伏材料处理不当对土壤、水源造成污染等。‎ 故答案为:‎ 建设过程中破坏地表植被,加剧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占用湿地、滩涂、湖泊用地,影响候鸟栖息、生存;光伏发电塔产生的高温,误伤途经的飞鸟;破坏自然美景,造成光污染;报废的光伏材料处理不当对土壤、水源造成污染。‎ ‎【点评】解题关键是学生在熟记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分析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并了解环境污染(如:酸雨、全球气候变暖等)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5/28 9:05:33;用户:复圣中学;邮箱:fszx519@xyh.com;学号:37091097‎ 第23页(共23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