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4-201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

‎2014-2015学年九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 分 一、语言知识与运用。(12分)‎ ‎1.下列各组词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惩罚(chénɡ) 凛冽 义愤填膺(yīnɡ) 毛骨悚然 B.伎俩(liǎnɡ) 干涸 戛然而止(ɡá) 赅人听闻 C.憎恶(zènɡ) 斑斓 顶礼膜拜(mó) 广茂无垠 D.追溯(sù) 招睐 猝然长逝(cuì) 根深蒂固 ‎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一旦产生灵感,就能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你就会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 B.众目睽睽的世界杯足球赛在人们的期盼中拉开帷幕。‎ C.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中国美食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令观众回味无穷。‎ D.近日南方连续暴雨,大家对受灾群众伸出援助之手,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 ‎3.下列词语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随着长沙地铁2号线的投入使用,使长沙人的未来与地铁密不可分。‎ B.江西省图书馆开通24小时自助服务,平均每天接待读者约200余人次。‎ C.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火了,孩子们的表现给观众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D.赣州市文明办开展与策划“我爱虔城”的活动,得到市民很多的响应。‎ ‎4.下面句子横线处所填序号正确的一项是( )(2分)‎ 观点,在议论文中就是“论点”,即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提出的见解和主张。 ‎ ‎①议论文总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说服别人的目的。‎ ‎②所以,在议论文中论述观点的文字必须简明、确切,不能含混、啰嗦。‎ ‎③要做到这一点,作者的观点首先要正确、鲜明。‎ ‎④所谓“正确”,就是要符合客观实际,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真理。‎ ‎⑤所谓“鲜明”,就是立场、态度要分明,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 A.③④①⑤② B.⑤②①③④ C. ①③④⑤② D.⑤②③④①‎ ‎5.在下面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两个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比起秋天的枫林来,夏天的枫林虽然没有那撩人的红韵,但那生机盎然的绿, ;那繁荣茂盛的绿, ;人们置身其间,会在不知不觉中充满年轻的激情和活力。正是因为如此,“接天绿叶无穷碧”的夏日枫林更值得赞美。‎ ‎① 透露着的却是一种苍劲的风骨 ② 涌动着的却是一种青春的朝气 ‎③ 奔腾着的却是一股向上的力量 ④ 展现着的却是一种优美的情韵 A.②①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6.提取下面句子的主要信息,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原本对生活充满了美好憧憬却忽然残疾了的史铁生,这才惊异地发现,在古老的地坛里,淡褪了容颜的断壁残垣,亘古不败的冉冉红日,以及满目荒芜的丛草密林,处处散发出令人震撼的生命的气息。‎ A.原本对生活充满了美好憧憬的史铁生忽然残疾了。‎ B.古老的地坛,处处令人惊异和震撼。‎ C.断壁残垣、冉冉红日以及丛草密林散发出生命的气息。‎ D.史铁生发现断壁残垣、冉冉红日以及丛草密林散发出生命的气息。‎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题。(4分)‎ 惜 花 韩 偓 皱白离情高处切,腻红愁态静中深。‎ ‎   眼随片片沿流去,恨满枝枝被雨淋。‎ ‎   总得苔遮犹慰意,若教泥污更伤心。‎ ‎   临轩一盏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阴。‎ ‎7.下面对诗歌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惜花伤春 B.赞美春天 C.感怀伤春 D.怜惜落花 ‎8.下面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人的笔触首先伸向枝头摇摇欲坠的残花:那高枝上的白花已经枯萎皱缩,自知飘零在即,离情十分悲切;底下的红花尚余粉光腻容,却也预感到未来的命运,在沉寂中愁态转深。‎ B.接着,诗篇展示了雨打风吹、水流花落的情景,一片片坠落水中的花瓣顺流而去,残留枝上的花朵还在受无情的风雨摧残,这满目狼藉的景象,怎不教人满怀怅恨?‎ C.再进一步,诗人设想花落后的遭遇,体现了诗人对落花命运的深切关怀与满怀欣喜。‎ D.最后,诗人因无计留住春光,借酒浇愁,遥想明日残红去尽,只有绿沉沉的树荫映入池塘。‎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 鸟 说 【清】戴名世 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①有声口官口官 ② 然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③,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④,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鷇⑤,无有。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 ‎ 嗟乎!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好也,奚⑥不深山之适⑦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⑧! ‎ ‎ (选自《戴名世集》)【注释】①日:有一天。 ②口官(guān)口官:拟声词,二鸟相和之声。 ③盏:杯 ‎ ‎④掬:捧。 ⑤鷇(kòu):初生的小鸟儿。 ⑥奚:为什么。 ⑦适:到。 ⑧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意思是,人生的道路并不很宽。‎ ‎9.为下列语句划分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 A.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 B.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 C.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 D.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去地不五六尺( ) (2)手下,鸣乃已( )‎ ‎11.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 ‎12.文中细致描写了鸟儿的巢之精美的语句是 ,表现鸟儿情态之可爱的语句是 。(2分)‎ ‎13.作者通过二鸟“托身非所”‎ 致死的不幸遭遇,意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三)古诗文名句积累。(8分)‎ ‎(1)足蒸暑土气, 。(白居易《观刈麦》)‎ ‎(2会当凌绝顶, 。(杜甫 《望岳》)‎ ‎(3)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4)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5)要想使学习效率更高,就得注意学习和思考二者的关系,因为孔子在《〈论语〉十则》中就说过: , 。‎ ‎(6)生活中总会遇到许多不如意的事情,我们该用坦然的心态去面对,正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 , 。‎ ‎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19 题。(16分)‎ ‎ 命 系 悬 壶① 陈源斌 姚五先生是我家乡古镇上的世传名医。他的名字竟然可以治病。邻居家小孩突发急痧,整夜惊叫抽搐,大人捋着头发哄他说:“好孩子,别怕,请姚五先生去了。”捋着捋着,啼哭声变小,孩子气息匀细,睡熟了。有个半大少年,暑天贪吃生食,又喝凉水,不一会发作起来,抱着肚子在地下打滚,一口气吸进去,憋得脸色乌青,连眼睛都倒起来了。这时候,有人喊说:“好了,好了,姚五先生来了。”其实才远远看到姚五先生的影子,走到跟前还得好一会儿呢。地下的病人却把一口气痛痛快快吐出来,觉得肚子好受多了。‎ 关于姚五先生的传说很多:说他某年路过某地,听见一户人家嚎啕哭丧,进屋看时,人已经断了气,穿好送终的寿衣寿裤,躺在草铺上了。姚五先生说有救,熬了一罐药,撬开牙关,灌将进去,草铺上的人立刻还了魂;又说他某年途中撞见一群披麻戴孝抬棺人,他朝滴在地下的血迹看看,又凑到跟前嗅了嗅,赶紧开棺急救。原来是位难产的孕妇,幸得姚五先生救治,母子双双侥幸活了命……这些故事都不新鲜,显然是从一些旧书和传闻那里,移植过来的。姚五先生听了,总是不置可否,一笑了之。‎ 传来传去,姚五先生就被神化了。说他不但能让死人活,也能让活人死。这话是当着姚五先生的面说的。他跟往常一样懒得理睬,只管凝神替面前的病人诊治。这句话却惹出了一个意外灾祸:有一个青年高高骑在墙头上看热闹,手里捧了一罐南瓜稀粥,喝了个底朝天,肚子胀得像只鼓。那青年听见这句话,很不服气,抓着喝空了的罐子,“啪”地一声跳到地下,说:“我就不信,我一个大活人,他真有本事,敢不敢让我马上就死?”姚五先生抬头看看他,脸色陡变,让人赶紧找青年的家长,准备后事。果然如此,没等家长赶到,青年已经瘫软死去——事后,姚五先生解释说,青年喝了一肚子稀粥,从那么高的墙头猛跳到地上,硬把肚肠挣断,又因地处偏僻乡下,来不及救治,可惜这条性命了。‎ 姚五先生体恤民情,替人治好病,或是救了一条命,视人家的家境,酌收诊费。遇到乡下普通老百姓,他把手挥挥,说,算了,你要真过意不去,闲暇时送几只斑鸪鸪来吧。斑鸪鸪是一种乡下常见的鸟,喜好在野地里用脚爪刨挖单叶芽果吃,随手就捉得到,不算什么难事。姚五先生嗜好这种野味。他饮食十分挑剔,从来不在外面吃饭。有时候下乡到人家忙活一天,连口水都不喝,照样挥挥手,走了。多少人被他感动了,望着他的背影,为他祈祷,说:“好人哪,但愿他长命百岁!”‎ 姚五先生只活到五十岁。他患的是当地俗称的膈食病,就是不能吃饭——得过他恩惠的乡下人说,姚五先生怕是斑鸪鸪吃多了。斑鸪鸪喜欢刨吃野地里有毒的单叶芽果,这种野鸟身上积存了毒素,人偶尔尝个新鲜是可以的,吃多了,就会有大妨碍。姚五先生一辈子替太多的普通百姓看过病,吃了太多的人家送来的斑鸪鸪,日积月累,中了重毒了——姚五先生是治膈食病的圣手,有一个祖传单方,远远近近,好多患这种病的人,都是由他治愈的。他按祖传单方给自己抓了药,煎好,一口气喝下肚里,却一点不剩地吐了。再舀一碗,硬灌下去,泼刺一声亮响,全部喷射出来。很明显这是药不对症,姚五先生把头摇摇,叹了一口气,说:“命系悬壶,治得了病,治不了命。”他一天天瘦下去,瘦下去,瘦成了一根芦柴似的,只剩了一口气在胸腔里悠悠转着。接着,这口气断了,他死了。‎ 注释:①汉代以后,民间郎中的药铺或诊所门口大都挂一个药葫芦即“悬壶”‎ ‎,以此作为卖药行医的标志。题目中的“悬壶”即为“行医”之意。‎ ‎15.从小说内容看,题目“命系悬壶”的含义是什么?(3分)‎ ‎16.在古镇人们眼中,姚五是一个怎样的形象?(3分)‎ ‎17.小说多处透露出的“言外之意”是姚五并非神医,请举出两例简要说明。(3分)‎ ‎18.本文多处运用细节描写,任选一处加以赏析。(3分)‎ ‎19.小说意蕴丰富,你从中领悟到了怎样的道理?(答出两点即可)(4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20-23题。(14 分)‎ 茱萸之谜 余光中 ‎①茱萸在中国诗中的地位是十分特殊的。屈原在《离骚》里曾说:“椒专佞以慢幍兮,榝(shā)又欲充夫佩帷。”显然认为榝是不配盛于香囊佩于君子之身的恶草。榝就是茱萸。千年之后,到了唐人的笔下,茱萸的形象已经大变。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的“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都是吟咏重阳的名句。屈原厌憎的恶草,变成了唐人亲近的美饰,其间的过程,是值得追究一下的。‎ ‎②重九,是中国民俗里很有诗意的一个节日,诸如茱萸,菊花,登高等等,都是惯于入诗的形象。登高带茱萸囊的传统,一般都认为是源于梁朝人吴均《续齐谐记》所载的这么一段:“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红)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③根据《续齐谐记》的说法,登高带茱萸囊,饮菊花酒等习俗到梁时已颇盛行。吴均虽是梁朝人,相传桓景和费长房却是东汉人。《西京杂记》中也有记载,汉高祖宫人“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华酒,令人长寿”。据此推测,重九的习俗起源则在东汉乃至汉初了。有意思的是,重九吟诗的传统中,从东晋至南北朝,却唯独少见咏茱萸之作。‎ ‎④到了唐朝,情形便改观了,茱萸已为诗人所乐道。王维所谓“遍插茱萸”,说明佩花之盛。杜甫所谓“醉把茱萸”,可能是指茱萸酒。重九二花,菊与茱萸,菊花当然更出风头,因为它和陶渊明缘结不解,而茱萸,在屈原一斥之后,却没有诗人特别来捧场。虽然如此,茱萸在唐诗里面仍然是很受注意的重阳景物。杜甫全集里,咏重九的十四首诗中便三次提到茱萸。李白的诗句“九日茱萸熟,插鬓伤早白”说明此树的红实熟于重九,可以插在鬓边。佩戴茱萸的方式,可谓不一而足,或如赵彦伯所谓“簪挂丹萸蕊”,或如陆景初所谓“萸房插缙(jìn)绅”。至于李峤“萸房陈宝席”和杜甫的“缀席茱萸好”,则是陈花于席,而李乂(yì)的“捧箧萸香遍”该是分传花房或赤果。‎ ‎⑤佩缀茱萸之风大盛于唐,大概是宫廷倡导所致。当时每逢重阳佳节,皇帝常常率领一班文臣登高赋诗,同时把一枝枝的茱萸分赠群臣作佩饰,算是辟邪消灾,应付桓景的传说吧。‎ ‎⑥茱萸辟邪除害,并非纯由传说,乃有医学根据。我们统称为“茱萸”‎ 的植物,其实更分为三类:山茱萸属山茱萸科,吴茱萸和食茱萸则属芸香科,功能杀虫消毒,逐寒去风。李时珍《本草纲目》里说,井边种植此树,叶落井中,人饮其水,得免瘟疫。至于说什么“悬其子于屋,辟鬼魅”,自然是迷信,大概是取其味辛辣性烈之意。其花、茎、叶、实均可入药,还可制酒。白居易所谓“浅酌茱萸杯”,恐怕正是这种补酒。‎ ‎⑦然茱萸何以独独见鄙于屈原呢?可能茱萸味特辛辣,不合屈原口味,甚至引起过敏之症,也未可知。曹植诗句:“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也许正说中了此意。‎ ‎——选自《余光中散文精选》‎ ‎20.为了揭开茱萸由“屈原厌憎的恶草,变成了唐人亲近的美饰”的谜底,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请简要概括。(答出两个方面即可)(4分)‎ ‎21.文段⑥为了说明茱萸辟邪除害的医学根据,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列举两种具体分析。(3分)‎ ‎ ‎ ‎22.文段⑦中加点的“可能”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23.根据提示完成下表,来一次传统节日文化的探究。(4分)‎ 名称 时间 有关辟邪除害预防疾病的习俗(至少两种)‎ 相关传说 相关古诗词句 ‎(文中列举的除外)‎ 端午节 ‎⑴‎ 挂艾叶、喝雄黄酒 ‎⑶‎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重阳节 农历 九月初九 ‎⑵‎ 汝南桓景登高避灾的传说 ‎⑷‎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 24.综合性学习。(6分)‎ 习近平总书记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住脚跟的根基。”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传统节日,以其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滋养着民族的心灵,为了让传统节日文化更广泛的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某校组织开展“我与传统节日”的综合实践活动。‎ ‎(1)了解节日习俗(2分)‎ ‎ 不同的传统节日,人们有不同的传统习俗。例如春节会贴春联,吃团圆饭……,请列举出元宵节的2个习俗。‎ ‎(2)讲述节日故事(2分)‎ 不同的传统节日,有着不同的故事或传说,例如端午节就与“屈原投江”的传说有关,请分别写出一个与中秋节和七夕节(乞巧节)相关的故事或传说的名称。‎ ①. 中秋节:‎ ①. 七夕节(乞巧节):‎ ‎(3)策划节日活动(2分)‎ ‎ 班上将开展一次“传统节日与传统文化”的活动,如果同学们推荐你为本次活动的策划人,你打算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写出一项,并说明活动目的。‎ ‎【示例】项目:中秋诗词朗诵会 ‎ 目的:增加古诗词的积累,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① 项目:‎ ‎② 目的:‎ ‎25.写作。(50分)‎ ‎ 人生,就是不断地前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以自信的姿态前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以奉献的姿态前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以阅读的姿态前行;“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这是以友爱的姿态前行……请以“以 的姿态前行”为题,写一篇文章。‎ ‎2014-2015学年九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测试 卷参考答案 ‎1. A 2. B 3.C 4. C 5. B 6. D 7.A 8. C ‎9. C ‎10.(2分)⑴ 距离(离开) ⑵ 停止 ‎ ‎11.(2分)每当得到食物,(它)就在房屋上停息,并不马上下来。‎ ‎12.(每句1分) 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 小不能盈掬,色明洁,娟皎可爱。‎ ‎13. (2分)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注意回避风险,尽量远离祸患。‎ ‎14. (1)背灼炎天光 (2)一览众山小 ‎(3)东风不与周郎便 (4)千里共婵娟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5.①古镇上人们把性命维系在医生姚五身上。或点出姚五具有良好的医术医德,多少人性命因他而保全。②行医是姚五安身立命的依靠,他因行医而生存而丧命。或暗示姚五的性命与他行医生涯息息相关,救治了太多无钱治病的人的性命,却也因此吃了太多的斑鹄鸪而丧命。(答出一个要点2分,答出两个要点3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16.姚五是一位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世传名医。‎ ‎ (答对一个要点1分,答对两个要点得3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17.示例:①邻家小孩、半大少年听到他的名字病症减轻,主要是心理作用,与他无关;②很多有关把死人救活的传说,属于移植,并不可信;③青年跳墙而死,他也只能解释原因,为之可惜,却束手无策;④他虽然治愈了很多人,却治不好自己的病,五十岁就死了。‎ ‎ (答出一处得1分,答出两处得3分,共3分。其它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18.示例:如“再舀一碗,硬灌下去,泼刺一声亮响,全部喷射出来。”赏析,运用动作细节,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姚五喝药时的艰难情景,揭示了神医不神的事实。‎ ‎ (举例1分,赏析2分,共3分。只举出例句不得分。其它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19.①医患的生命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是相互依存的。②世上没有真正的神医,任何医生即使再高明也不能救助所有的性命,我们不能把自己的生命完全托付给他人。③命运靠自己把握,不能将我们的命运完全寄托在别人身上。④面对任何事情都要有自己的正确认识和客观判断,不应片面否定或盲目崇拜。‎ ‎ (答题以小说包含的道理为依据,合情合理。答出一个要点得2分,共4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 ‎20.(2分)①登高带茱萸囊传统的来源;②重九吟诗,从东晋至南北朝,少见咏茱萸之作。③到了唐朝,茱萸已为诗人所乐道。④佩缀茱萸之风大盛于唐,大概是宫廷倡导所致。⑤茱萸辟邪除害,并非纯由传说,乃有医学根据。(意近,答出两点即可)‎ ‎21.(2分)分类别、引用、举例子(任写出两种即可)‎ ‎22.(2分)不能。因为从全文来看作者对屈原厌憎茱萸的原因未作深入探究,只是一种推测,若去掉则不够准确。(意近即可)‎ ‎23.(4分)⑴农历五月初五;⑵插茱萸、带茱萸囊、喝菊花酒、喝茱萸酒等(至少两种);⑶屈原的传说(与端午节有关的传说均可);⑷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与重阳节相关的均可)‎ ‎24. (1)吃汤圆(或元宵)、猜灯谜(或赏灯会)任写两个即可 ‎(2)中秋节:嫦娥奔月、吴刚折桂故事 ‎ 七夕节:牛郎织女的故事 ‎(3)项目:元宵灯谜会 ‎ 目的:增强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深入了解传话文化的精髓。‎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