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3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数学总复习一次函数压轴题专题练习(pdf,含解析)
2020 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一次函数压轴题专题练习 1.如图,在平面内,点 Q 为线段 AB 上任意一点,对于该平面内任意的点 P, 若满足 PQ 小于等于 AB,则称点 P 为线段 AB 的“限距点”.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若点 A(﹣1,0),B(1,0). ①在的点 C(0,2),D(﹣2,﹣2),E(0,﹣ )中,是线段 AB 的“限 距点”的是 E ; ②点 P 是直线 y= x+ 上一点,若点 P 是线段 AB 的“限距点”,请求出 点 P 横坐标 xP 的取值范围.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若点 A(t,1),B(t,﹣1).若直线 y= x+ 上存在线段 AB 的“限距点”,请直接写出 t 的取值范围 解:(1)①当 C(0,2)时,C 到 AB 的最短距离 2,∵AB=2, ∴C 不是线段 AB 的“限距点”; 当 D(﹣2,﹣2)时,D 到 AB 的最短距离 2,∵AB=2, ∴D 不是线段 AB 的“限距点”; 当 E(0,﹣ )时,E 到 AB 的最短距离 ,∵AB=2, ∴E 是线段 AB 的“限距点”; 故答案为 E; ②如图:以(1,0)为圆心,2 为半径做圆,以(﹣1,0)为圆心,2 为半径 做圆, 两圆与直线 y= x+ 的交点为 P, ∴ ; (2)如图,以 A(t,1)为圆心,2 为半径做圆,以 B(t,﹣1)为圆心,2 为半径做圆, 两圆与直线 y= x+ 的交点为 P, ∴ . 2.如图,已知过点 B(1,0)的直线 l1 与直线 l2:y=2x+4 相交于点 P(﹣1, a),l1 与 y 轴交于点 C,l2 与 x 轴交于点 A. (1)求 a 的值及直线 l1 的解析式. (2)求四边形 PAOC 的面积. (3)在 x 轴上方有一动直线平行于 x 轴,分别与 l1,l2 交于点 M,N,且点 M 在点 N 的右侧,x 轴上是否存在点 Q,使△MNQ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 请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点 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y=2x+4 过点 P(﹣1,a), ∴a=2, ∵直线 l1 过点 B(1,0)和点 P(﹣1,2), 设线段 BP 所表示的函数表达式 y=kx+b 并解得: 函数的表达式 y=﹣x+1; (2)过点 P 作 PE⊥OA 于点 E,作 PF⊥y 轴交 y 轴于点 F, 则 ; (3)如图,M(1﹣a,a),点 N , ∵MN=NQ,则 , ①当 MN=NQ 时, ②当 MN=MQ 时, ③当 MQ=NQ 时, , ∴ ,∴ . 综上,点 Q 的坐标为:(﹣ ,0)或(﹣ ,0)或(﹣ ,0).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 l1:y=﹣2x+6 与坐标轴交于 A,B 两点,直线 l2: y=kx+2(k>0)与坐标轴交于点 C,D,直线 l1,l2 与相交于点 E. (1)当 k=2 时,求两条直线与 x 轴围成的△BDE 的面积; (2)点 P(a,b)在直线 l2:y=kx+2(k>0)上,且点 P 在第二象限.当 四边形 OBEC 的面积为 时. ①求 k 的值; ②若 m=a+b,求 m 的取值范围. 解:(1)∵直线 l1:y=﹣2x+6 与坐标轴交于 A,B 两点, ∴当 y=0 时,得 x=3,当 x=0 时,y=6; ∴A(0,6)B(3,0); 当 k=2 时,直线 l2:y=2x+2(k≠0), ∴C(0,2),D(﹣1,0) 解 得 , ∴E(1,4), ∴△BDE 的面积= ×4×4=8. (2)①连接 OE.设 E(n,﹣2n+6), ∵S 四边形 OBEC=S△EOC+S△EOB, ∴ ×2×n+ ×3×(﹣2n+6)= , 解得 n= , ∴E( , ), 把点 E 的人 y=kx+2 中, = k+2, 解得 k=4. ②∵直线 y=4k+2 交 x 轴于 D, ∴D(﹣ ,0), ∵P(a,b)在第二象限,在线段 CD 上, ∴﹣ <a<0, ∴b=4a+2, ∴m=a+b=5a+2, ∴﹣ <m<2.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 y=﹣x+2 的图象与 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 A,B,与函数 y= x+b 的图象交于点 C(﹣2,m). (1)求 m 和 b 的值; (2)函数 y= x+b 的图象与 x 轴交于点 D,点 E 从点 D 出发沿 DA 方向, 以每秒 2 个单位长度匀速运动到点 A(到 A 停止运动).设点 E 的运动时间为 t 秒. ①当△ACE 的面积为 12 时,求 t 的值; ②在点 E 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 t 的值,使△ACE 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 直接写出 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点 C(﹣2,m)在直线 y=﹣x+2 上, ∴m=﹣(﹣2)+2=2+2=4, ∴点 C(﹣2,4), ∵函数 y= x+b 的图象过点 C(﹣2,4), ∴4= ×(﹣2)+b,得 b= , 即 m 的值是 4,b 的值是 ; (2)①∵函数 y=﹣x+2 的图象与 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 A,B, ∴点 A(2,0),点 B(0,2), ∵函数 y= x+ 的图象与 x 轴交于点 D, ∴点 D 的坐标为(﹣14,0), ∴AD=16, 由题意可得,DE=2t,则 AE=16﹣2t, 由 ,得 , 则点 C 的坐标为(﹣2,4), ∵△ACE 的面积为 12, ∴ =12, 解得,t=5 即当△ACE 的面积为 12 时,t 的值是 5; ②当 t=4 或 t=6 时,△ACE 是直角三角形, 理由:当∠ACE=90°时,AC⊥CE, ∵点 A(2,0),点 B(0,2),点 C(﹣2,4),点 D(﹣14,0), ∴OA=OB,AC=4 , ∴∠BAO=45°, ∴∠CAE=45°, ∴∠CEA=45°, ∴CA=CE=4 , ∴AE=8, ∵AE=16﹣2t, ∴8=16﹣2t, 解得,t=4; 当∠CEA=90°时, ∵AC=4 ,∠CAE=45°, ∴AE=4, ∵AE=16﹣2t, ∴4=16﹣2t, 解得,t=6; 由上可得,当 t=4 或 t=6 时,△ACE 是直角三角形. 5.如图 1,已知线段 AB 与点 P,若在线段 AB 上存在点 Q,满足 PQ≤AB,则 称点 P 为线段 AB 的“限距点”. (1)如图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2)中,若点 A(﹣1,0),B(1,0) ①在 C(0,2)2,D(﹣2,﹣2), 中,是线段 AB 的“限距点” 的是 C,E ; ②点 P 是直线 y=x+1 上一点,若点 P 是线段 AB 的“限距点”,请求出点 P 横坐标 xP 的取值范围.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点 A(t,1),B(t,﹣1),直线 y= 与 x 轴交于点 M,与 y 轴交于点 N.若线段 MN 上存在线段 AB 的“限距点”, 请求出 t 的取值范围. 解:(1)①∵点 A(﹣1,0),B(1,0), ∴AB=2, ∵点 C 到线段 AB 的最短距离是 2≤AB, ∴点 C 是线段 AB 的“限距点”, ∵点 D 到线段 AB 的最短距离= = >AB, ∴点 D 不是线段 AB 的“限距点”, ∵点 E 到线段 AB 的最短距离是 ≤AB, ∴点 E 是线段 AB 的“限距点”, 故答案为:C,E; ②∵点 A(﹣1,0),B(1,0) ∴点 P 为线段 AB 的“限距点”的范围是平行于 AB 且到 AB 距离为 2 两条线 段 和以点 A,点 B 为圆心,2 为半径的两个半圆围成的封闭式图形,如图所 示: 如图 3,直线 y=x+1 与该封闭式图形的交点为 M,N, ∴点 M 坐标(1,2) 设点 N(x,x+1) ∴(x+1)2+(x+1﹣0)2=4 ∴x=﹣1﹣ ∴ , ∴点 P 横坐标 xP 的取值范围为: ; (2)∵直线 y= 与 x 轴交于点 M,与 y 轴交于点 N. ∴点 N(0,2 ),点 M(﹣6,0) 如图 3,线段 AB 的“限距点”的范围所形成的图形与线段 MN 交于点 M, ∵点 M 是线段 AB 的“限距点”, ∴﹣6﹣t=2, ∴t=﹣8, 若线段 AB 的“限距点”的范围所形成的图形与线段 MN 相切于点 F,延长 B'A'交 MN 于 E, ∵sin∠FEA'=sin∠MNO, ∴ = ∴ ∴t= ﹣2, ∴t 的取值范围为﹣8≤t≤ ﹣2. 6.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 y=﹣ x+4 交坐标轴于 A、B 两点, 过点 C(﹣4,0)作 CD 交 AB 于 D,交 y 轴于点 E.且△COE≌△BOA. (1)求 B 点坐标为 (0,4) ;线段 OA 的长为 3 ; (2)确定直线 CD 解析式,求出点 D 坐标; (3)如图 2,点 M 是线段 CE 上一动点(不与点 C、E 重合),ON⊥OM 交 AB 于点 N,连接 MN. ①点 M 移动过程中,线段 OM 与 ON 数量关系是否不变,并证明; ②当△OMN 面积最小时,求点 M 的坐标和△OMN 面积. 解:(1)∵直线 y=﹣ x+4 交坐标轴于 A、B 两点, ∴当 y=0 时,x=3,当 x=0 时,y=4, ∴点 A 的坐标为(3,0),点 B 的坐标为(0,4), ∴OA=3; 故答案为:(0,4),3; (2)∵过点 C(﹣4,0)作 CD 交 AB 于 D,交 y 轴于点 E.且△COE≌△ BOA, ∴OC=4,OC=OB,OE=OA, ∵点 A(3,0), ∴OA=3, ∴OE=3, ∴点 E 的坐标为(0,3), 设过点 C(﹣4,0),点 E(0,3)的直线解析式为 y=kx+b, ,得 , ∴直线 CE 的解析式为 y= x+3, 即直线 CD 的解析式为 y= x+3, 由 ,得 , 即点 D 的坐标为( , ); (3)①线段 OM 与 ON 数量关系是 OM=ON 保持不变, 证明:∵△COE≌△BOA, ∴OE=OA,∠OEM=∠OAN, ∵∠BOA=90°,ON⊥OM, ∴∠MON=∠BOA=90°, ∴∠MOE+∠EON=∠EON+∠NOA, ∴∠MOE=∠NOA, 在△MOE 和△NOA 中, , ∴△MOE≌△NOA(SAS), ∴OM=ON, 即线段 OM 与 ON 数量关系是 OM=ON 保持不变; ②由①知 OM=ON, ∵OM⊥ON, ∴△OMN 面积是: = , ∴当 OM 取得最小值时,△OMN 面积取得最小值, ∵OC=4,OE=3,∠COE=90°, ∴CE=5, ∵当 OM⊥CE 时,OM 取得最小值, ∴ , ∴ , 解得,OM= , ∴△OMN 面积取得最小值是: = , 当△OMN 取得最小值时,设此时点 M 的坐标为(a, a+3), ∴ = , 解得,a=﹣ , ∴ a+3= , ∴点 M 的坐标为( , ), 由上可得,当△OMN 面积最小时,点 M 的坐标是( , )和△OMN 面积是 7.如图,一次函数 y= 的图象分别与 x 轴、y 轴交于点 A、B,以线段 AB 为边在第四象限内作等腰直角△ABC,且∠BAC=90°. (1)试写出点 A、B 的坐标:A( 4 , 0 ),B( 0 , ﹣3 ); (2)求点 C 的坐标; (3)求直线 BC 的函数表达式. 解:(1)当 y=0 时,0= x﹣3, 解得:x=4, 故 A(4,0); 当 x=0 时,y=﹣3, 故 B(0,﹣3); 故答案为:(4,0),(0,﹣3); (2)过点 C 作 CD⊥x 轴,垂足为点 D, ∵∠BAC=90°, ∴∠OAB+∠DAC=90°, 又∵∠DCA+∠DAC=90°, ∴∠ACD=∠OAB, 在△AOB 和△CDA 中 ∴△AOB≌△CDA(AAS), ∴AD=OB=3,CD=OA=4, ∴OD=7, ∴C(7,﹣4); (3)设直线 BC 的函数表达式为 y=kx+b 把 B(0,﹣3),C(7,﹣4)代入上式: 得 , 解之得: , ∴直线 BC 的函数表达式为 y= . 8.如图 1 所示,在 A、B 两地之间有汽车站 C 站,客车由 A 地驶往 C 站,货 车由 B 地驶往 A 地.两车同时出发,匀速行驶.图 2 是客车、货车离 C 站的 路程 y1,y2(千米)与行驶时间 x(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 (1)填空:A,B 两地相距 600 千米;货车的速度是 40 千米/时; (2)求三小时后,货车离 C 站的路程 y2 与行驶时间 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3)试求客车与货两车何时相距 40 千米? 解:(1)由函数图象可得,A,B 两地相距:480+120=600(km), 货车的速度是:120÷3=40(km/h). 故答案为:600;40; (2)y=40(x﹣3)=40x﹣120(x>3); (3)分两种情况: ①相遇前:80x+40x=600﹣40 解之得 x= …(8 分) ②相遇后:80x+40x=600+40 解之得 x= 综上所述:当行驶时间为 小时或 小时,两车相遇 40 千米. 9.如图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点 A(2,0),点 B(﹣4,3). (1)求直线 AB 的函数表达式; (2)点 P 是线段 AB 上的一点,当 S△AOP:S△AOB=2:3 时,求点 P 的坐标; (3)如图 2,在(2)的条 件下,将线段 AB 绕点 A 顺时针旋转 120°,点 B 落在点 C 处,连结 CP,求△APC 的面积,并直接写出点 C 的坐标. 解:(1)设直线 AB 的函数表达式为 y= kx+b, ∵点 A(2,0),点 B(﹣4,3), ∴ , 解得: , ∴直线 AB 的函数表达式为 y=﹣ x+1; (2)过 B 作 BE⊥x 轴于 E,过 P 作 PD⊥x 轴于 D, ∴PD∥BE, ∵S△AOP:S△AOB=2:3, ∴ = , ∵点 B(﹣4,3), ∴BE=3, ∵PD∥BE, ∴△APD∽△ABE, ∴ = = , ∴PD=2, 当 y=2 时,x=﹣2, ∴P(﹣2,2); (3)点 A(2,0)、点 B(﹣4,3),点 P(﹣2,2), 则 AP=2 ,AB=CA=3 , 过点 P 作 HP⊥AC 交 AC 的延长线于点 H, 则 AH= AP= ,PH=APsin60°= , △APC 的面积= AC×PH= ×3 × = ; 设点 C(x,y), 则 PC2=PH2+HC2=15+( +3 )2=95=(x+2)2+(y﹣2)2…①, CA2=45=(x﹣2)2+y2…②, 联立①②并解得:x= ,y= , 故点 C( , ). 10.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 AB:y=kx+3(k≠0)交 x 轴于点 A(4, 0),交 y 轴正半轴于点 B,过点 C(0,2)作 y 轴的垂线 CD 交 AB 于点 E, 点 P 从 E 出发,沿着射线 ED 向右运动,设 PE=n. (1)求直线 AB 的表达式; (2)当△ABP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 n 的值; (3)若以点 P 为直角顶点,PB 为直角边在直线 CD 的上方作等腰 Rt△BPM, 试问随着点 P 的运动,点 M 是否也在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直线上运动,求出 该直线的解析式;如果不在直线上运动,请说明理由. 解:将点 A 的坐标代入直线 AB:y=kx+3 并解得:k=﹣ , 故 AB 的表达式为:y=﹣ x+3; (2)当 y=2 时,x= ,故点 E( ,2),则点 P(n+ ,2), 而点 A、B 坐标分别为:(4,0)、(0,3), 则 AP2=( +n﹣4)2+4;BP2=(n+ )2+1,AB2=25, 当 AP=BP 时,( +n﹣4)2+4=(n+ )2+1,解得:n= ; 当 AP=AB 时,同理可得:n= + (不合题意值已舍去); 当 AB=BP 时,同理可得:n=﹣ +2 ; 故 n= 或 + 或﹣ +2 ; (3)在直线上,理由: 如图,过点 M 作 MD⊥CD 于点 H, ∵∠BPC+∠PBC=90°,∠BPC+∠MPH=90°, ∴∠CPB=∠MPH,BP=PM,∠MHP=∠PCB=90° ∴MHP△≌△PCB(AAS), 则 CP=MH=n+ ,BC=1=PH, 故点 M(n+ ,n+ ), 故点 M 在直线 y=x+1 上. 11.小聪和小慧去某风景区游览,两人在景点古刹处碰面,相约一起去游览景点 飞瀑,小聪骑自行车先行出发,小慧乘电动车出发,途径草甸游玩后,再乘 电动 车去飞瀑,结果两人同时到达飞瀑.图中线段 OA 和折线 B﹣C﹣D﹣A 表示小聪、小慧离古刹的路程 y(米)与小聪的骑行时间 x(分)的函数关系 的图象,根据图中所给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小聪的速度是多少米/分?从古刹到飞瀑的路程是多少米? (2)当小慧第一次与小聪相遇时,小慧离草甸还有多少米? (3)在电动车行驶速度不变的条件下,求小慧在草甸游玩的时间. 解:(1) (米/分). 古刹到飞瀑的路程=180×50=9000(米). 答:小聪的速度是 180 米/分,从古刹到飞瀑的路程是 9000 米; (2)设 y=kx+b,则 , 解得 , ∴y=450x﹣4500 当 x=20,y=4500450 0﹣3000=1500 米 答:小慧与小聪第一次相遇时,离草甸还有 1500 米. (3)9000﹣4500=4500(米) 4500÷450=10(分钟). 50﹣10﹣10﹣10=20(分钟) 答:20 分钟. 12.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已知点 A(﹣2,0)和点 B(3,0),线段 AB 和线段 AB 外的一点 P,给出如下定义:若 45°≤∠APB≤90°时,则称 点 P 为线段 AB 的可视点,且当 PA=PB 时,称点 P 为线段 AB 的正可视点. (1)①如图 1,在点 P1(3,6),P2(﹣2,﹣5),P3(2,2)中,线段 AB 的可视点是 P2,P3 ; ②若点 P 在 y 轴正半轴上,写出一个满足条件的点 P 的坐标: P(0,3)(答 案不唯一) . (2)在直线 y=x+b 上存在线段 AB 的可视点,求 b 的取值范围; (3)在直线 y=﹣x+m 上存在线段 AB 的正可视点,直接写出 m 的取值范围. 解:(1)①如图 1,以 AB 为直径作圆 G,则点 P 在圆上,则∠APB=90°, 若点 P 在圆内,则∠APB>90°, 以 C( , )为圆心,AC 为半径作圆,在点 P 优弧 上时,∠APB=45 °,点 P 在优弧 内,圆 G 外时,45°<∠APB<90°; 以 D( ,﹣ )为圆心,AD 为半径作圆,在点 P 优弧 上时,∠APB= 45°,点 P 在优弧 内,圆 G 外时,45°<∠APB<90°; ∵点 P1(3,6),P2(﹣2,﹣5),P3(2,2) ∴P1C= > =AC,则点 P1 在圆 C 外,则∠AP1B<45°, P2D= =AC,则点 P2 在圆 D 上,则∠AP2B=45°, P3G= =BG,点 P3 在圆 G 上,则∠AP3B=90°, ∴线段 AB 的可视点是 P2,P3, 故答案为:P2,P3; ②由图 1 可得,点 P 的坐标:P(0,3)(答案不唯一,纵坐标 yp 范围: ≤ yp≤6). (2)如图 2,设直线 y=x+b 与圆 C 相切于点 H,交 x 轴于点 N,连接 BH, ∵∠HNB=∠HBN=45°, ∴NH=BH,∠NHB=90°,且 NH 是切线, ∴BH 是直径, ∴BH=5 , ∴BN=10, ∴ON=7, ∴点 N(﹣7,0) ∴0=﹣7+b, ∴b=7, 当直线 y=x+b 与圆 D 相切 同理可求:b=﹣8 ∴﹣8≤b≤7 (3)如图 3,作 AB 的中垂线,交⊙C 于点 Q,交⊙D 于点 W, ∵直线 y=﹣x+m 上存在线段 AB 的正可视点, ∴线段 CQ 和线段 DW 上的点为线段 AB 的正可视点. ∵点 C( , ),点 D( ,﹣ ),点 Q( , + ),点 W( ,﹣ ﹣ )分别代入解析式可得: ∴m=3,m= +3,m=﹣2,m=﹣2﹣ , ∴m 的取值范围: 或 . 13.已知 A、B 两地之间有一条 270 千米的公路,甲、乙两车同时出发,甲车以 每小时 60 千米/时的速度沿此公路从 A 地匀速开往 B 地,乙车从 B 地沿此公 路匀速开往 A 地,两车分别到达目的地后停止甲、乙两车相距的路程 y(千 米)与甲车的行驶时间 x(时)之间 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1)乙年的速度为 75 千米/时,a= 3.6 ,b= 4.5 ; (2)求甲、乙两车相遇后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相应的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解:(1)乙车的速度为:(270﹣60×2)÷2=75 千米/时, a=270÷75=3.6,b=270÷60=4.5. 故答案为:75;3.6;4.5; (2)60×3.6=216(千米), 故 A(2,0),B(3.6,216),C(4.5,270) 当 2<x≤3.6 时,设 y=k1x+b1,根据题意得: , 解得 , ∴y=135x﹣270(2<x≤3.6); 当 3.6<x≤4.5 时,设 y=k2x+b2,则 , 解得 , ∴当 3.6<x≤4.5 时,y=60x, ∴y= . 14.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 y= x+4 与 x 轴交于点 A,与 y 轴交于 点 B,点 C 是 x 轴正半轴上一点,AB=AC,连接 BC. (1)如图 1,求直线 BC 解析式; (2)如图 2,点 P、Q 分别是线段 AB、BC 上的点,且 AP= BQ,连接 PQ.若 点 Q 的横坐标为 t,△BPQ 的面积为 S,求 S 关于 t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 变量取值范围; (3)如图 3,在(2)的条件下,点 E 是线段 OA 上一点,连接 BE,将△ABE 沿 BE 翻折,使翻折后的点 A 落在 y 轴上的点 H 处,点 F 在 y 轴上点 H 上方 EH=FH,连接 EF 并延长交 BC 于点 G,若 BG= AP,连接 PE,连接 PG 交 BE 于点 T,求 BT 长. 解:(1)由已知可得 A(﹣3,0),B(0,4), ∴OA=3,OB=4, ∴AB= = =5, ∵AB=AC, ∴AC=5, ∴C(2,0), 设 BC 的直线解析式为 y=kx+b, 将点 B 与点 C 代入,得 , ∴ , ∴BC 的直线解析式为 y=﹣2x+4; (2)过点 Q 作 MQ⊥y 轴,与 y 轴交于点 M,过点 Q 作 QE⊥AB,过点 C 作 CF⊥AB, ∵Q 点横坐标是 t, ∴MQ=t, ∵MQ∥OC, ∴ , ∴ , ∴BQ= t, ∵AP=BQ, ∴AP= t, ∵AB=5, ∴PB=5﹣ t, 在等腰三角形 ABC 中,AC=AB=5,BC=2 , ∵ AB×CF= AC×OB, ∴CF=OB=4, ∵EQ∥CF ∴ ∴EQ=2t, ∴S= ×(5﹣ t)= (0≤t≤2); (3)如图 3, ∵将△ABE 沿 BE 翻折,使翻折后的点 A 落在 y 轴上的点 H 处, ∴AH=AB=5,AE=EH, ∴OH=B H﹣OB=1, ∵EH2=EO2+OH2, ∴AE2=(4﹣AE)2+1, ∴AE= =EH, ∴OE= , ∴点 E(﹣ ,0) ∵EH=FH= , ∴OF= ∴点 F(0, ) ∴直线 EF 解析式为 y= x+ , 直线 BE 的解析式为:y=3x+4, ∴﹣2x+4= x+ , ∴x= , ∴点 G( , ) ∴BG= = , ∵BG= AP, ∴AP=1, 设点 P(a, a+4) ∴1= ∴a=﹣ , ∴点 P(﹣ , ), ∴直线 PG 的解析式为:y= x+ , ∴3x+4= x+ , ∴x=﹣1, ∴点 T(﹣1,1) ∴BT= = 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A(4,0)、点 B(0,4),过原点的直线 l 交直线 AB 于点 P. (1)∠BAO 的度数为 45 °,△AOB 的面积为 8 ; (2)当直线 l 的解析式为 y=3x 时,求△AOP 的面积; (3)当 时,求直线 l 的解析式. 解:(1)∵点 A(4,0)、点 B(0,4), ∴OA=OB, ∵∠AOB=90°, ∴△AO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AO=45°,△AOB 的面积= ×4×4=8; 故答案为:45,8; (2)设直线 AB 的解析式为:y=kx+b, 把点 A(4,0)、点 B(0,4)代入得 , 解得: , ∴直线 AB 的解析式为:y=﹣x+4, ∵直线 l 的解析式为 y=3x, 解 得, , ∴P(1,3), ∴△AOP 的面积= ×4×3=6; (3)如图,过 P 作 PC⊥OA 于 C, 则 PC∥OB, ∵ , ∴ = , ∴ = , ∵PC∥OB, ∴△APC∽△ABO, ∴ = = , ∴ = = , ∴PC=1,AC=1, ∴OC=3, ∴P(3,1), ∴ 直线 l 的解析式为 y= x.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