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刷卷(新课标卷) 数学(理)(新课标卷)04(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必刷卷(新课标卷) 数学(理)(新课标卷)04(解析版)

2020 年高考必刷卷(新课标卷)04 数学(理)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将试卷 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 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 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 1| 01 xA x x      ,  2| log (3 ),B y y x x A    ,则 A B =( ) A. ( , 1) [2, )   B. ( , 1) [1, )   C. 1,2 D. 1,2 【答案】D 【解析】 【分析】 解分式不等式得集合 A,求对数函数的值域得集合 B,再由并集概念计算. 【详解】 由题意 1 01 x x   (1 )(1 ) 0 1 0 x x x       ( 1)( 1) 0 1 x x x       1 1x    , ( 1,1]A   , 1 1x   时, 2 3 4x   , 21 log ( 3) 2x   , (1,2]B  , ∴ ( 1,2]A B   .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集合的并集运算,考查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分式不等式要注意分母不为 0. 2.已知复数 1 i i z += (i 为虚数单位),则 z 的虚部为( ) A.1 B.-1 C.i D. i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先计算出复数 z,求出共轭复数 z ,再由复数的定义得结论. 【详解】 2 1 i i (1 ) 1z i i ii += += = - , 1z i  ,其虚部为 1.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复数的除法运算,考查共轭复数及复数的定义.属于基础题. 3.已知 4log 5a  ,  1 216log 2b  , sin 2c  ,则 a ,b , c 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a  B. c a b  C. a b c  D. c b a 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利用换底公式化简 1 2b  ,而 1,0 1a c   ,利用 siny x 在[ , ]2   单调性比较 c 与 1 2 的大小关系, 即可求解. 【详解】   1 1 2 2 2 2 16 4 log 2log 2 log 2 1 2b        , 4 4log 5 log 4 1a    , 5 5 12< ,sin 2 sin ,6 6 2 b c a      .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比较数的大小关系,涉及到对数换底公式、对数函数和正弦函数的单调性,属于中档题. 4.在西非肆虐的“埃博拉病毒”的传播速度很快,这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威胁.为了考察某种埃博拉病 毒疫苗的效果,现随机抽取 100 只小鼠进行试验,得到如下列联表: 附表: 参照附表,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 %过的前提下,认为“小动物是否被感染与有没有服用疫苗有关”; B.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 %过的前提下,认为“小动物是否被感染与有没有服用疫苗无关”; C.有 %的把握认为“小动物是否被感染与有没有服用疫苗有关”; D.有 %的把握认为“小动物是否被感染与有没有服用疫苗无关”.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故应选 . 考点:独立性检验 5.已知函数  f x 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且满足  ( )1 3 0f x f ―x   ,且当 )4(2x  , 时, 1 2 ( ) log ( 1)f x x m    ,若 (2021) 1 ( 1)2 f f   ,则 m  ( ) A. 4 3 B. 3 4 C. 4 3  D. 3 4 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首先求出函数的周期为 4,从而求出    2021 1f f ;再由函数的奇偶性即可求出 1(1) 3f  ,由 (1) (3)f f  ,代入解析式即可求解. 【详解】 因为      1 3 3f x f x f x      , 故函数  f x 的周期为 4,则    2021 1f f ; 而    1 1f f   ,由 (2021) 1 ( 1)2 f f   可得 1(1) 3f  ; 而 1 2 1(1) (3) (3 1) 3f f log m      , 解得 4 3m   .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奇偶性和周期性求函数值以及根据函数值求参数值,属于中档题. 6.已知空间中三条不同的直线 a 、b 、 c 和平面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若 a  ,b  ,则 //a b B.若 //a  , //b  ,则 //a b C.若 a  , //b  ,则 //a b D.若 a c ,b c ,则 //a b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利用空间中线线与线面的位置关系逐一分析各选项的正误,可得出合适的选项. 【详解】 对于 A 选项,若 a  ,b  ,由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知 //a b ,A 选项正确; 对于 B 选项,若 //a  , //b  ,则 a 与b 平行、相交或异面,B 选项错误; 对于 C 选项,若 a  , //b  ,则 a 与b 平行或异面,C 选项错误; 对于 D 选项,若 a c ,b c ,则 a 与b 平行、相交或异面,D 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空间中线线位置关系的判断,可以充分利用空间中垂直、平行的判定和性质定理来判断, 也可以利用模型来判断,考查推理能力,属于中等题. 7.已知公差不为 0 的等差数列 na ,前 n 项和为 nS ,满足 3 1 10S S  ,且 1 2 4, ,a a a 成等比数列, 则 3a  ( ) A. 2 B. 6 C. 5 或6 D.12 【答案】B 【解析】 【分析】 将题设条件转化为基本量的方程组,求出基本量后可求 3a . 【详解】 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 d ,则     1 1 2 1 1 1 3 3 10 3 a d a a d a a d       , 解得 1 2 2 a d    或 1 5 0 a d    (舍),故  3 2 2 3 1 6a      , 故选:B. 【点睛】 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处理有两类基本方法:(1)利用基本量即把数学问题转化为关于基本量的方 程或方程组,再运用基本量解决与数列相关的问题;(2)利用数列的性质求解即通过观察下标的特 征和数列和式的特征选择合适的数列性质处理数学问题. 8.已知函数 ( ) sin( )6f x x   ,若方程 4( ) 5f x  的解为 1 2 1 2, (0 )x x x x    ,则 1 2sin( )x x  ( ) A. 3 2  B. 3 2 C. 1 2 D. 1 2 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 ( ) sin( )6f x x   且方程 4( ) 5f x  的解为 1 2 1 2, (0 )x x x x    ,可知 1 2,x x 关于直线 3x  对 称,从而可得 1 2 2 3 x x   ,进而可得出答案. 【详解】 由 ( ) sin( )6f x x   ,可知 3x  是函数的一条对称轴, 又方程 4( ) 5f x  的解为 1 2 1 2, (0 )x x x x    , 1 2 2 3 x x   ,即 1 2 2 3x x   , 所以 1 2sin( )x x  3 2 .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函数的对称性,需掌握住正弦函数的对称轴,属于基础题. 9.以下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 ( ) A.若 1 1 2 3OP OA OB    ,则 , ,P A B 三点共线 B.若 , ,a b c   为空间的一个基底,则 , ,a b b c c a       构成空间的另一个基底 C.  a b c a b c         D. ABC△ 为直角三角形的充要条件是 · 0AB AC   【答案】B 【解析】 【分析】 A,利用向量共线定理即可判断;B,利用共面向量基本定理即可判断;C,向量的数量积运算与实数运 算的区别;D,直角三角形顶点不确定. 【详解】 A 错误,1 1 5+ = 12 3 6  ,所以 , ,P A B 三点不共线;B 正确,假设 , ,a b b c c a       不能构成空间 的基底,则存在实数  , 使得  ( )a b b c c a          ,即 (1 ) (1 ) ( ) 0a b c           ,因为 , ,a b c   为空间的一个基底,所以 , ,a b c  不共面,则 1 0,1 0, 0         ,无解,故 , ,a b b c c a       构成空间的另一个基底;C 错误,   | cos , |a b c a b a b c            ;D 错误,直角边不确定. 【点睛】 在实数运算中,若 ,a bR ,则 ab a b  ,但对于向量 ,a b  却有 a b a b     ,当且仅当 a b ∥ 时等号成立.这是因为 | cos , |a b a b a b        ,而 cos , 1a b  . 三点 , ,P A B 共线,对空间任一点 , (1 )O OP xOA x OB     . 10.如图,在 ABC 中, sin sinBD B CD C  , 2 2 2BD DC  , 2AD  ,则 ABC 的面 积为( ) A. 3 3 2 B. 3 7 2 C.3 3 D.3 7 【答案】B 【解析】 【分析】 过点 D 分别作 AB 和 AC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 ,E F ,结合题干条件得到 AD 为 BAC 的平分线,根 据角平分线定理得到 2AB BD AC DC   ,再由 cos cos 0ADB ADC    ,结合余弦定理得到 2AC  ,在三角形中应用余弦定理得到 3 7sin 8BAC  ,最终求得面积. 【详解】 过点 D 分别作 AB 和 AC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 ,E F ,由 sin sinBD B CD C  , 得 DE DF ,则 AD 为 BAC 的平分线,∴ 2AB BD AC DC   , 又 cos cos 0ADB ADC    ,即 2 28 4 2 4 2 2 2 2 2 2 2 AB AC         , 解得 2AC  ;在 ABC 中,  22 24 2 3 2 1cos 2 4 2 8BAC       , ∴ 3 7sin 8BAC  ,∴ 1 3 7sin2 2ABCS AB AC BAC     . 故选 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正弦定理边角互化及余弦定理的应用与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属于简单题. 对余弦定理 一定要熟记两种形式:(1) 2 2 2 2 cosa b c bc A   ;(2) 2 2 2 cos 2 b c aA bc   ,同时还要熟练掌握 运用两种形式的条件.另外,在解与三角形、三角函数有关的问题时,还需要记住30 ,45 ,60o o o 等特 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以便在解题中直接应用. 11.如图,正方体 1 1 1 1ABCD A B C D 中, E , F , M , N 分别为 BC , 1CC , 1 1A D , 1 1C D 的中 点,则直线 EF , MN 所成角的大小为( ) A. 6  B. 4  C. 3  D. 2  【答案】C 【解析】 【分析】 通过做平行线,得到直线 EF , MN 所成角的大小,可转化为 1 1 1AC BC与 的夹角,三角形 1 1A BC , 三边均为正方体的面对角线,是等边三角形,进而得到结果. 【详解】 连接 1 1 1 1, ,AC BC A B ,根据 E ,F ,M ,N 分别为 BC , 1CC , 1 1A D , 1 1C D 的中点,可得到 MN 是三角形 1 1 1AC D 的中位线,故得到 1 1,MN AC 同理可得到 1BC EF ,进而直线 EF ,MN 所成角 的大小,可转化为 1 1 1AC BC与 的夹角,三角形 1 1A BC ,三边均为正方体的面对角线,是等边三角形, 故得到 1 1 1AC BC与 的夹角为 .3  故答案为:C. 【点睛】 这个题目考查了异面直线的夹角的求法,常见方法有:通过做平行线将异面直线转化为同一个平面 的直线,进而将空间角转化为平面角. 12 . 已 知    ,f x g x 都 是 定 义 在 R 上 的 函 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50, 0, , 1 1 2 xf x f fg x f x g x f x g x ag x g g        , 则 关 于 x 的 方 程 2 52 02abx x   ,  0,1b 有两个不同的实根的概率为( ) A. 3 5 B. 2 5 C. 1 5 D. 1 2 【答案】B 【解析】由已知,              2 ' '' 0f x f x g x f x g x g x g x        ,∴函数     xf x ag x  是减函数,∴ 0 1a  ,又         1 1 1 5 1 1 2 f f ag g a     ,解得 1 2a  或 2a  ,∴ 1 2a  ,方程 2 52 02abx x   有两个不等的实根,则 52 4 2 5 02ab b       , 2 5b  ,又  0,1b ,所以 20 5b  ,因此 所求概率为 2 0 25 1 0 5P    ,故选 B.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3. 已知向量 a ,b 满足| | 1a  ,| | 2b  , ( )a a b    ,则 a 与 b 夹角的大小是______. 【答案】 3 4  【解析】 【分析】 由向量垂直的充分必要条件可得 2a b a    ,据此求得向量夹角的余弦值,然后求解向量的夹角即 可. 【详解】 由 ( )a a b    得, ( ) 0a a b    ,即 2 0a a b    , 据此可得: 2cos ,a b a b a b a           , 1 2cos , 21 2 a b       , 又 a  与b  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为[0, ] ,故 a  与b  的夹角为 3 4 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向量垂直的充分必要条件,向量夹角的计算等知识,意在考 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和计算求解能力. 14.若下框图所给的程序运行结果为 S=20,那么判断框中应填入的关于整数 k 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 【答案】 8k  (或 9k  )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输出结果为 20S  ,第1次循环, 11S  , 9k  ,第 2 次循环, 20S  , 8k = , 此时 S 满足输出结果,退出循环,所以判断框中的条件为 8k  (或 9k  ).故答案为 8k  (或 9k  ). 考点:算法框图. 15.已知双曲线C : 2 2 2 2 1( 0, 0)x y a ba b     的右顶点为 A ,以 A 为圆心,b 为半径作圆 A ,圆 A 与 双曲线C 的一条渐近线于交 M 、 N 两点,若 60MAN   ,则C 的离心率为__________. 【答案】 2 3 3 【解析】 如图所示, 由题意可得|OA|=a,|AN|=|AM|=b, ∵∠MAN=60°, ∴|AP|= 3 2 b, ∴|OP|= 2 2 2 23| | | | 4OA PA a b   . 设双曲线 C 的一条渐近线 y= b a x 的倾斜角为θ,则 tan θ= 2 2 3 | | 2 | | 3 4 bAP OP a b   . 又 tan θ= b a , ∴ 2 2 3 2 3 4 b b aa b   ,解得 a2=3b2, ∴e= 2 2 1 2 31 1 3 3 b a     . 答案: 2 3 3 点睛: 求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值(或范围)时,可将条件中提供的双曲线的几何关系转化为关于双曲线基本 量 , ,a b c 的方程或不等式,再根据 2 2 2b c a  和 ce a  转化为关于离心率 e 的方程或不等式,通过 解方程或不等式求得离心率的值(或取值范围). 16.已知函数    1f x x sinx cosx   ,若对于任意的  1 2 1 2, 0, 2x x x x     ,均有     1 2 1 2 |x xf x f x a e e  成立,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 【答案】 1, 【解析】 【分析】 求导可知函数  f x 在 0, 2      上为增函数,进而原问题等价于对于任意的  1 2 1 2, 0, 2x x x x     , 均有    1 2 1 2 x xf x ae f x ae   ,构造函数     xh x f x ae  ,则函数  h x 在 0, 2      上为减函 数,求导后转化为最值问题求解即可. 【详解】 解:      sin 1 cos sin 1 cosf x x x x x x x      , 任意的  1 2 1 2, 0, 2x x x x     ,   0f x  恒成立,所以  f x 单调递增, 不妨设 1 2x x ,则    1 2f x f x ,又 1 2x xe e , 故     1 2 1 2 |x xf x f x a e e  等价于     2 1 2 1 x xf x f x ae ae   , 即    1 2 1 2 x xf x ae f x ae   , 设      1 , 0, 2 x xh x f x ae x sinx cosx ae x            , 易知函数  h x 在 0, 2      上为减函数, 故    ' 1 0xh x x cosx ae    在 0, 2      上恒成立,即  1 x x cosxa e  在 0, 2      上恒成立, 设    1 , 0, 2x x cosxg x xe       , 则       2 1 1 ' 0( ) x x x x cosx x sinx e x cosx e xsinx sinx xcosxg x e e             , 故函数  g x 在 0, 2      上为减函数,则  ( ) 0 1maxg x g  ,故 1a  . 故答案为: 1, . 【点睛】 本题考查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最值及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考查转化思想,属于中档题.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第 17-21 题为必做题,每个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22/23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60 分 17.设数列{ na }的前 n 项和为 nS .已知 2S =4, 1na  =2 nS +1, *Nn . (Ⅰ)求通项公式 na ; (Ⅱ)求数列{| 2na n  |}的前 n 项和. 【答案】(Ⅰ) 1 *3 ,n na n N ;(Ⅱ) 2 * 2, 1, 3 5 11, 2, .2 nn n T n n n n        N .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基础知识,同时考查数列基本思想方法,以及推理论证 能力. 试题解析:(Ⅰ)由题意得 1 2 2 1 4{ 2 1 a a a a     ,则 1 2 1{ 3. a a   , 又当 2n  时,由 1 1(2 1) (2 1) 2n n n n na a S S a       , 得 1 3n na a  . 所以,数列 na 的通项公式为 1 *3 ,n na n N . (Ⅱ)设 13 2n nb n   , *nN , 1 22, 1b b  . 当 3n  时,由于 13 2n n   ,故 13 2, 3n nb n n    . 设数列 nb 的前 n 项和为 nT ,则 1 22, 3T T  . 当 3n  时, 2 29(1 3 ) ( 7)( 2) 3 5 113 1 3 2 2 n n n n n n nT          , 所以, 2 * 2, 1, 3 5 11, 2, .2 nn n T n n n n        N 【考点】 等差、等比数列的基础知识. 【方法点睛】 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1)错位相减法:形如数列 n na b 的求和,其中 na 是等差数列, nb 是等 比数列;(2)裂项法:形如数列     1 f n g n        或     1 f n g n       的求和,其中  f n ,  g n 是关于 n 的一次函数;(3)分组法: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分解为几个容易求和的部分. 18.在直三棱柱 1 1 1ABC A B C 中,底面 ABC 是直角三角形, 1 2AC BC AA   ,D 为侧棱 1AA 的中点. (1)求异面直线 1DC 、 1B C 所成角的余弦值; (2)求二面角 1 1B DC C 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答案】(1) 10 10 ;(2) 2 3 .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题意写出相关点的坐标;(1)求出直线 1 1,DC B C 所在的方向向 量 1 1,DC B C   ,直接计算即可;(2)求出平面 1B DC 与平面 1DCC 的法向量,计算即可. 试题解析: (1)如图所示,以 C 为原点,CA、CB、CC1 为坐标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C-xyz 则 C(0,0,0),A(2,0,0),B(0,2,0),C1(0,0,2),B1(0,2,2),D(2,0,1). 所以 1 ( 2,0,1)DC   , 1 (0, 2, 2)BC    , 所以 1 1 1 1 1 1 2 10cos( , ) 105 8 DC B CDC B C DC B C            .即异面直线 DC1 与 B1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10 10 . (2)因为 (0,2,0)CB  , (2,0,0)CA  , 1 (0,0,2)CC  ,所以 0CB CA   , 1 0CB CC   ,所 以  CB 为平面 ACC1A1 的一个法向量。 因为 1 (0, 2, 2)BC    , (2,0,1)CD  ,设平面 B1DC1 的一个法向量为 n , n=(x,y,z). 由 1 0,{ 0, n B C n CD         得 2 2 0,{2 0. y z x z      令 x=1,则 y=2,z=-2, n =(1,2,-2). 所以 4 2cos( , ) .3 2 3 n CBn CB n CB        所以二面角 B1―DC―C1 的余弦值为 考点:空间向量的应用. 【名师点睛】 本题考查空间向量的应用,属中档题;在空间求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是通过建立恰当的空间 直角坐标系,正确写出各点的坐标,则通直线所在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通过向量的夹角间接 求解,准确运算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1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抛物线 2y x 上异于坐标原点O的两不同动点A、B满足 AO BO (如图所示). (Ⅰ)求 AOB 得重心G(即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的轨迹方程; (Ⅱ) AOB 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请求出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I)设 △ AOB 的重心为 G(x,y),A(x1,y1),B(x2,y2),则         3 3 21 21 yyy xxx (1) ∵OA⊥OB ∴ 1 OBOA kk ,即 12121  yyxx ,(2) 又点 A,B 在抛物线上,有 2 22 2 11 , xyxy  ,代入(2)化简得 121 xx ∴ 3 233 2)3(3 1]2)[(3 1)(3 1 3 22 21 2 21 2 2 2 1 21  xxxxxxxxyyy 所以重心为 G 的轨迹方程为 3 23 2  xy . (II) 2 2 2 1 2 1 2 2 2 2 2 1 2 2 2 1 2 2 2 2 2 1 2 1 2 1))((2 1||||2 1 yyyxyxxxyxyxOBOAS AOB  由(I)得 122 12)1(22 1222 122 1 66 2 6 1 6 2 6 1  xxxxS AOB 当且仅当 6 2 6 1 xx  即 121  xx 时,等号成立,所以 △ AOB 的面积存在最小值为 1. 20.已知函数    21f x alnx x a 1 x 12      . (Ⅰ)当 a=2 时,求 f(x)的单调递减区间; (Ⅱ)若 a>1,求 f(x)在区间(0,+∞)上的极大值与极小值. 【答案】(Ⅰ) (1,2) (Ⅱ)极大值 1(1) 2f a  ,极小值 21( ) ln 12f a a a a a    . 【解析】 【分析】 (Ⅰ)先求出 f(x)的导数,根据 f′(x)<0 求得的区间是单调减区间; (Ⅱ)先求出函数的导数,令导数等于 0 求出导数的零点,再令导数大于 0 求出单调增区间,导数 小于 0 求出函数的减区间,再由极值的定义,导数零点左增右减为极大值点,左减右增为极小值点, 求出相应极值即可. 【详解】 (Ⅰ)  f x 的定义域为 0, ,当 2a  时,   212ln 3 12f x x x x    ,   22 3 23 0x xf x xx x       ,  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1,2 ; (Ⅱ)      2 11 0x a x aaf x x ax x         , 1 21,x x a  , 1a  ,在 0,1 是增函数,在 1,a 为减函数,在 ,a  为增函数, 极大值   11 2f a  ,极小值   21ln 12f a a a a a    . 【点睛】 本题考查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求解本题关键是记忆好求导的公式以及极值的定义,要会根据 函数的增减性得到函数的极值,本题还涉及了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等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 力.要求会根据导函数的正负判断得到函数的单调区间,属基础题. 21.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也已经逐渐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网购作为一种新的消费方 式,因其具有快捷、商品种类齐全、性价比高等优势而深受广大消费者认可.某网购公司统计了近五 年在本公司网购的人数,得到如下的相关数据(其中“x=1”表示 2015 年,“x=2”表示 2016 年,依次类 推;y 表示人数): x 1 2 3 4 5 y(万人) 20 50 100 150 180 (1)试根据表中的数据,求出 y 关于 x 的线性回归方程,并预测到哪一年该公司的网购人数能超过 300 万人; (2)该公司为了吸引网购者,特别推出“玩网络游戏,送免费购物券”活动,网购者可根据抛掷骰子 的结果,操控微型遥控车在方格图上行进. 若遥控车最终停在“胜利大本营”,则网购者可获得免费购 物券 500 元;若遥控车最终停在“失败大本营”,则网购者可获得免费购物券 200 元. 已知骰子出现奇 数与偶数的概率都是 1 2 ,方格图上标有第 0 格、第 1 格、第 2 格、…、第 20 格。遥控车开始在第 0 格,网购者每抛掷一次骰子,遥控车向前移动一次.若掷出奇数,遥控车向前移动一格(从 k 到 1k  ) 若掷出偶数遥控车向前移动两格(从 k 到 2k  ),直到遥控车移到第 19 格胜利大本营)或第 20 格 (失败大本营)时,游戏结束。设遥控车移到第 (1 19)n n  格的概率为 nP ,试证明 1n nP P  是 等比数列,并求网购者参与游戏一次获得免费购物券金额的期望值. 附:在线性回归方程 ˆˆ ˆy bx a  中, 1 2 2 1 ˆ ˆˆ, n i i i n i i x y nx y b a y b x x nx          . 【答案】(1) ˆ 42 26y x  ,预计到 2022 年该公司的网购人数能超过 300 万人; (2)约 400 元. 【解析】 【分析】 (1)依题意,先求出 5 5 2 1 1 3, 100, 1920, 55,i i i i i x y x y x        ,代入公式即可得到b , a ,可得 回归方程为  42 26y x  ,令 42 26 300x   , 8x N x  .所以预计到 2022 年该公司的网购人 数能超过 300 万; (2)遥控车移到第 n ( 2 19n )格的情况是下列两种,而且也只有两种. ①遥控车先到第 2n  格,又掷出偶数,其概率为 2 1 2 nP  ②遥控车先到第 1n  格,又掷出奇数,其概率为 1 1 2 nP  所以 2 1 1 1 2 2n nnP P P   ,即可证得 1n nP P  是等比数列, 利用累加法求出数列 nP 的通项公式,即可求得失败和获胜的概率,从而计算出期望. 【详解】 解:(1) 1 2 3 4 5 3,5x      20 50 100 150 180 1005y      5 1 1 20 2 50 3 100 4 150 5 180 1920i i i x y             5 2 2 2 2 2 2 1 1 2 3 4 5 55,i i x        故 1920 5 3 100 42,55 5 9b       从而  100 42 3 26,a y bx       所以所求线性回归方程为  42 26y x  , 令 *42 26 300,x x N   ,解得 8x  . 故预计到 2022 年该公司的网购人数能超过 300 万人 (2)遥控车开始在第 0 格为必然事件, 0 1P  ,第一次掷骰子出现奇数,遥控车移到第一格,其概 率为 1 2 ,即 1 1 2P  .遥控车移到第 n ( 2 19n )格的情况是下列两种,而且也只有两种. ①遥控车先到第 2n  格,又掷出奇数,其概率为 2 1 2 nP  ②遥控车先到第 1n  格,又掷出偶数,其概率为 1 1 2 nP  所以 2 1 1 1 2 2n nnP P P   , 1 1 2 1 ( )2n n n nP P P P       当1 19n 时,数列 1{ }n nP P  是公比为 1 2  的等比数列 2 3 1 2 1 3 2 1 1 1 1 11 , ( ) , ( ) , ( )2 2 2 2 n n nP P P P P P P               以上各式相加,得 2 31 1 1 11 ( ) ( ) ( ) ( )2 2 2 2 n nP           1 1( ) 1 ( )3 2 n      12 11 ( )3 2 n nP        ( 0,1,2, ,19n   ), 获胜的概率 20 19 2 11 ( )3 2P       失败的概率 19 20 18 1 1 112 3 2P P       ( ) 设参与游戏一次的顾客获得优惠券金额为 X 元, 200X  或500 X 的期望 20 19 192 1 1 1 1500 1 ( ) 200 1 ( ) 100 4 ( )3 2 3 2 2E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参与游戏一次的顾客获得优惠券金额的期望值为 191100 4 ( )2     ,约 400 元. 【点睛】 本题考查了线性回归方程的求法与应用问题,等比数列的证明,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累加法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以及数学期望的计算,属于难题. (二)选考题:共 10 分.请考生在 22,23 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2.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在极坐标系中,已知直线 l 的极坐标方程为 sin 14       ,圆 C 的圆心是 1, 4C      ,半径为 1. 求: (1)圆 C 的极坐标方程; (2)直线 l 被圆 C 所截得的弦长. 【答案】(1) 2 2 cos 2 sin 0     ;(2)2. 【解析】 【分析】 (1)先将圆心坐标化为直角坐标,求出圆的直角坐标方程,再利用互化公式化为极坐标方程即可;(2)直接 利用两角和的正弦公式以及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公式可得直线 l 的直角坐标方程,先判断直线过 圆心,可得直线被圆 C 所截得的弦长等于直径. 【详解】 (1)因为圆 C 的圆心是 1, 4C      ,半径为 1, 所以圆心的直角坐标为 2 2,2 2C       ,半径为 1, 所以圆 C 的方程为 2 2 2 2 12 2x y                 , 2 2 2 2 0x y x y    , 故圆 C 的极坐标方程为 2 cos 2 sin 0     . (2) 因为直线 l 的极坐标方程为 sin 14       , 所以 2 2sin cos 12 2         ,即 2 0x y   , 圆心 2 2,2 2C       满足直线 l 的方程, 所以直线经过圆心,所以直线被圆 C 所截得的弦长等于直径 2. 【点睛】 利用关系式 cos sin x y        , 2 2 2 tan x y y x       等可以把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互化,极坐标问题一 般我们可以先把曲线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用直角坐标方程解决相应问题. 23.选修 4-5:不等式选讲 函数 ( ) 2 2 3f x x x    (1)求不等式 ( ) 2 5f x x  的解集; (2)若 ( )f x 的最小值为 k ,且实数 , ,a b c 满足 ( )a b c k  ,求证: 2 2 22 8a b c   【答案】(1) ( ,0] [4, )   (2)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分类去绝对值符号后解不等式,最后取并集;(2)求出函数的最小值 k,根据基本不等式得出结论. 【详解】 (1)①当 3x   时,不等式即为 3 1 2 5x x    ,解得 6 , 35x x     ②当 3 1x   时,不等式即为5 2 5x x   , 0 3 0x x    ③当 1x  时,不等式即为3 1 2 5x x   , 4 4x x   综上, ( ) 2 5f x x  的解集为 ( ,0] [4, )   (2)由 5 1, 3 ( ) 5 , 3 1 3 1, 1 x x f x x x x x             当 1x  时, ( )f x 取最小值 4,即 4, ( ) 4k a b c    ,即 4ab ac     2 2 2 2 2 2 22 2 2 8a b c a b a c ab ac          当且仅当 2a b c    时等号成立 【点睛】 本题考查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的证明与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属于中档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