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上高二中 2019~2020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本试卷四大题,共 22 小题。总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什么是中华文明的精神价值呢?我以为,在中华文明中,足以担当精神价值之任的是中、 和、乐三种价值。也就是说,中华道术、道德和艺术所体现的对人的精神生命最具关切性和 重要性的属性分别是中、和、乐,即道术中,道德和,艺术乐。 至迟在夏、商、周三代时期,中国人就赋予了音乐以道德意义和教化功能,甚至将其与 “礼”并称,因而中国早期的艺术精神主要体现在音乐之中,而音乐之“乐”与快乐之“乐” 又是密不可分的。《说文》云:“乐,五声八音之总名。象鼓鞞。木,虡也。”可见,“乐” 的本义是一种乐器,引申为“五声八音之总名”。音乐的功用是让人快乐,正如《礼记》所 说“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乐,乐其所自生”。《庄子•大宗师》云“回忘礼乐矣”,郭 象注也说:“乐者,乐生之具。” 鉴于音乐之“乐”与快乐之“乐”的这种密切关系,对音乐的重视必然导致对快乐的追 求,这从早期典籍中大量出现的“乐”字可以窥见端倪。以《诗经》为例,如“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 酒,以嘉乐嘉宾之心”“傧尔笾豆,饮酒之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南山有台,北山有 莱。乐只君子,邦家之基。乐只君子,万寿无期”等等。 “乐”也是儒家、道家、释家的共同价值。见于《论语》的孔颜乐处一直为后儒所称颂, 《庄子•至乐》中的“至乐”“天乐”则是一种与道冥合的超然之“乐”,更不用说佛教所描 绘的西方极乐世界了。 “乐”的价值深刻影响了中华艺术精神。中华艺术不是不讲究美,但美不过是实现乐的 途径而已,可谓寓美于乐。在中华艺术世界,不仅音乐令人欢乐,中国传统书画也总给人以 赏心悦目的享受,而中国的戏剧则以喜剧为主,往往以大团圆收场,就是这个道理。另一方 面, “乐”的价值也塑造了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古代文化名人几乎都是乐观 的和积极向上的,即使李煜、李清照所留给我们的那些忧伤词句,仍然散发着对生命的热爱, 可谓忧中有乐。因此中华民族是一个乐观向上的民族,“乐”的价值与有功焉。与此不同, 西方艺术以“美”为最终目的,而“乐”与“美”常常并不一致,甚至相互对立,这样一来, - 2 - 西方人以悲剧为戏剧的最高形式也就不足为怪了。这种价值取向和艺术精神,也同样制约着 西方人的人格和民族精神。君不见,许多西方文化名人是抑郁症患者,甚至是疯子,这不得 不归因于对“美”的倚重和对“乐”的忽视。 (摘编自郭沂《中和乐:中华文明的精神价值》)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音乐在夏、商、周时期便被赋予了道德意义和教化功能,并产生了中、和、乐的精神价值。 B. 音乐与快乐密不可分,由音乐产生的快乐是儒、道、释三家共同追求的精神价值。 C. 中华艺术不但体现了美,而且实现了乐,美是实现乐的手段,乐是艺术美的归宿。 D. 与真、善、美相比,快乐的艺术价值更高,艺术可以不要真、善、美,但不能没有快乐。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艺术乐”为中心话题,论证了“乐”是中华民族精神价值的重要担当这一观点。 B. 第二段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证明我国早期音乐便承载着道德意义和教化功能的观点。 C. 第三段大量引用《诗经》中的诗句,目的是为先民重视追求快乐的观点提供足够的论据。 D. 文末通过对比,阐述中华艺术和西方艺术对“乐”的态度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民族精神。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礼记》和《庄子•大宗师》对音乐的解释可以知道,音乐的唯一功用就是让人快乐。 B. 李煜和李清照的有些词句虽然充满忧伤,但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态度。 C. 对艺术美的追求导致西方不少文化名人患抑郁症,因此西方艺术美的价值取向值得怀疑。 D. 中华民族拥有乐观向上的精神态度,这与中华艺术中快乐的价值取向是不可分割的。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 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 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 项,扩大范围,“并产生了中、和、乐的精神价值”错误,由第一段“也就是说,中华道术、 道德和艺术所体现的对人的精神生命最具关切性和重要性的属性分别是中、和、乐,即道术 中,道德和,艺术乐”可知,是产生的“道术中、道德和、艺术乐”,而不是“中、和、乐”。 A 错误。 B 项,偷换概念,“由音乐产生的快乐是儒、道、释三家共同追求的精神价值”错误,由原文 - 3 - “‘乐'也是儒家、道家、释家的共同价值”可知,原文只是说“乐”是儒家、道家、释家的 共同价值,并未说“由音乐产生的快乐……精神价值”。B 错误。 C 项,正确。 D 项,无中生有和说法绝对,文中没有拿“快乐”和“真、善、美”比较,“艺术可以不要真、 善、美”说法绝对。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 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 点和论证的方法。 B 项,“证明我国早期音乐便承载着道德意义和教化功能的观点”错误,由原文“至迟在夏、 商、周三代时期,中国人就赋予了音乐以道德意义和教化功能,甚至将其与‘礼’并称,因 而中国早期的艺术精神主要体现在音乐之中,而音乐之‘乐’与快乐之‘乐’又是密不可分 的”可知,应为证明“早期音乐之‘乐’与快乐之‘乐’密不可分的观点”。B 错误。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 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 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 A 项,“音乐的唯一功用就是让人快乐”错误,由原文“‘乐’也是儒家、道家、释家的共同 价值”和“‘乐’的价值深刻影响了中华艺术精神”可知,音乐除了让人快乐外,还可以“深 刻影响了中华艺术精神”,也是“儒家、道家、释家的共同价值”,所以“唯一功用”说法 绝对。A 错误。 B 项,“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态度”错误,由原文“中国古代文化名人几乎都是乐观的和积极向 上的,即使李煜、李清照所留给我们的那些忧伤词句,仍然散发着对生命的热爱,可谓忧中 有乐”可知,是“忧中有乐”,并不是“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态度”,“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态 度”是对“忧中有乐”的误解。B 错误。 C 项,“因此西方艺术美的价值取向值得怀疑”错误,由原文“这种价值取向和艺术精神,也 同样制约着西方人的人格和民族精神。君不见,许多西方文化名人是抑郁症患者,甚至是疯 - 4 - 子,这不得不归因于对‘美’的倚重和对‘乐’的忽视”可知,原文只是说对“美”的倚重 和对“乐”的忽视,并没有说对“西方艺术美的价值取向值得怀疑”,说法过于武断。C 错误。 D 项,正确。 故选 D。 【点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 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 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如果题干中出现“不 属于”“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是这类题;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理 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 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 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垃圾分类仅凭经济激励是行不通的,但经济激励作为约束机制的辅助手段,在打通分类 推广的“最后一公里”上至关重要。根据问卷调查,物质激励手段更受居民欢迎,53%较少参 与垃圾分类的受访居民表示,如果采用物质激励措施,愿意参与垃圾分类,优化以绿色账户 为代表的物质激励措施仍有一定的意义。未来,可从宣传教育、硬件配套和奖励机制三个方 面重点切入,精准挖掘绿色账户的潜力。首先,宣传教育可以有效释放具备申请意愿的民需 求。在没有或较少使用绿色账户的受访居民中,28%表示不知道该如何办理。具体而言,60 岁 以下的受访居民由于不知道办理方法而没有绿色账户的占比较高,这个年龄段群体是重点攻 坚对象,应重点加强线下推广工作,如入户宣传、实地培训等。其次,要完善相关硬件配套, 提高绿色账户覆盖率的物质基础。在没有或较少使用绿色账户的受访居民中,29%表示小区没 有相关硬件配套。在具备使用绿色账户条件的小区里,建议尽快配套设施,包括绿色账户积 分设备、自动兑换机扫码支架等。最后,建议未来适当加大对绿色账户的资金支持力度,扩 大可兑换物品的种类。问卷显示,居民最希望纳入的兑换物品包括交通充值卡、话费卡、流 量卡等。 (摘编自罗楠《上海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模式探索》,《城乡建设》2019 年第 8 期)) 材料二: 居民一旦有了足够的内在动力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垃圾分类监管就可大大降低行政成本。 - 5 - 增加内在动力可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提高经济激励。仅靠现有的经济诱因不能够提供足够 的垃圾分类内在动力,这在目前的社会生活中已被证实。只有那些经济价值较大的垃圾才能 得到有效分类,即便家庭中不进行分类,拾荒者也能将这一部分垃圾分离出来。所以,必须 对那些目前来看没有多大经济回报的垃圾提供分类补贴,促进这部分垃圾的分类。二是加强 宣传教有,培养分类习惯。三是增加其他内在动力,如与慈善活动结合。这在我国台湾地区 已有先例。具体而言,就是在社区中通过义工上门收集各家各户提前分类好且有一定经济回 报的垃圾,以筹集慈善款。 (摘编自张贝宁《城市垃圾分类研究》,《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8 年第 11 期) 材料三: 垃圾分类困局虽有所突破,但现阶段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如各阶段相关制度不够完善、 法律有待继续补充、宣传还不够全面深入。这就需要国家加大力度,乘胜追击。关于制度, 国家应发动群众,联合个人企业、商会,将权力下放,减轻政府负担,使垃圾分类成为一项 全民参与的行动。此外,在进一步垃圾分类推广中,不应夸大金钱奖励,不能低估促进垃圾 分类回收的其他动因。当人们渐渐养成分类习惯后,应该逐步弱化货币激励政策,强化大众 自觉回收的责任意识。关于法律,建议制定相应的垃圾分类收费政策,同时尽快出台更多具 体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另外,垃圾分类应成为中国的传统,仅在社区街道开展宣传还远 远不够,提高认识的活动应该集中在年轻一代,如学校的孩子。对儿童进行垃圾分类教育有 助于居民从小建立垃圾分类意识且能积极影响家庭成人。树立儿童榜样已被证明对社会所需 行为的认知创造具有重大影响。 (摘编自彭韵等《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发展历程、障碍及对策》,《中国环境科学》) 材料四 - 6 - (摘编自王泗通《破解垃圾分类困境的社区经验及其优化》《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9 年 第 3 期) 4. 下列对“材料四”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社区干部依靠“人情”关系,组建居民志愿组织,居民志愿组织利用“熟人”关系规劝社 区普通居民参与垃圾分类。 B. 居民志愿组织在对社区中未参与垃圾分类居民规劝过程中,通过舆论监督,引导其参与垃 圾分类。 C. 社区干部利用日常宣传、奖励等行政手段鼓励、引导社区普通居民参与垃圾分类,这是社 区垃圾分类成功实现的途径之一。 D. 通过鼓励和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垃圾分类的共同管理监督,是破解社区垃圾分类困境的 重要手段。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既然物质激励是调动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积极性的最有效手段,那么优化绿色账户为代表的 物质激励措施就应普遍推广。 B. 若要充分发挥绿色账户促进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功能,必须深人开展宣传教育,完硬件配 套,增加资金支持。 C. 要想降低垃圾分类监管力度和行政成本,就要设法增加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内在动力。 D. 要使垃圾分类成为中国的传统,一方面社区街道要开展广泛宣传,另一方面学校要重视对 儿童进行垃圾分类的教育。 6. 如何提高生活垃圾分类的水平?试结合材料,从政府与公民两个角度简要概括。 【答案】4. B 5. A 6. 从政府层面看:①健全、完善垃圾分类的制度、法律;②深入、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宜传教 育。③适当采取经济激励措施鼓励垃圾分类。 从公民方面看:①提高垃圾分类觉悟;②激发主动、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热情;③培养垃圾分 类的良好习惯。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 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错误点和 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解 - 7 - 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 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 B 项,“通过舆论监督”错误,“居民志愿组织”与“社区中未参与垃圾分类居民”没有直接 的“與论监督”关系。B 错误。 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选项的内容不一定是原材料中句子的照搬,可 能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以变通、转换,甚至添加了出题者或客观或主观的理解。要解答好 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 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的变通,绝不是 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 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 准确率。 A 项,“最有效”这一表述缺少充分的依据,根据材料一段首句“垃圾分类仅凭经济激励是行 不通的,但经济激励作为约束机制的辅助手段,在打通分类推广的‘最后一公里’上至关重 要”可知,原文并没有说是“最有效”手段;且“那么优化绿色账户为代表的物质激励措施 就应普遍推广”的表述过于绝对,由材料二“一是提高经济激励。仅靠现有的经济诱因不能 够提供足够的垃圾分类内在动力,这在目前的社会生活中已被证实。只有那些经济价值较大 的垃圾才能得到有效分类,即便家庭中不进行分类,拾荒者也能将这一部分垃圾分离出来。 所以,必须对那些目前来看没有多大经济回报的垃圾提供分类补贴,促进这部分垃圾的分类” 可知,原文没有说“应普遍推广”。A 错误。 故选 A。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方法有:(1)整体阅读语言材 料。把握语言材料的内容要点,即明确文中透露的信息点。(2)根据题干要求,对照语言材 料进行搜索阅读,查找与题干相对应的信息源,辩别真伪,筛选所需信息。(3)在阅读的过 程中理清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思路,将文章前后进行比照、勾连,归纳出文章大意。这是整 体感知文本内容的操作过程。整体感知的直接体现就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概括准确是整体 感知正确的表现,是深入解读的基础。整体感知的环节,对以往“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面面 俱到”,“肢解式的模式分析”是一次革命,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理念的贯彻与落实。 - 8 - 从政府层面看:由原文“垃圾分类困局虽有所突破,但现阶段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如各阶段 相关制度不够完善、法律有待继续补充、宣传还不够全面深入”可知,健全、完善垃圾分类 的制度、法律;由原文“另外,垃圾分类应成为中国的传统,仅在社区街道开展宣传还远远 不够,提高认识的活动应该集中在年轻一代,如学校的孩子。对儿童进行垃圾分类教育有助 于居民从小建立垃圾分类意识且能积极影响家庭成人。树立儿童榜样已被证明对社会所需行 为的认知创造具有重大影响”可知,深入、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宜传教育;由原文“根据问卷 调查,物质激励手段更受居民欢迎,53%较少参与垃圾分类的受访居民表示,如果采用物质激 励措施,愿意参与垃圾分类,优化以绿色账户为代表的物质激励措施仍有一定的意义”可知, 适当采取经济激励措施鼓励垃圾分类。 从公民方面看:由原文“关于制度,国家应发动群众,联合个人企业、商会,将权力下放, 减轻政府负担,使垃圾分类成为一项全民参与的行动”可知,提高垃圾分类觉悟;由原文“居 民一旦有了足够的内在动力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垃圾分类监管就可大大降低行政成本”可知, 激发主动、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热情;由原文“当人们渐渐养成分类习惯后,应该逐步弱化货 币激励政策,强化大众自觉回收的责任意识”可知,培养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点睛】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首先浏览选项标敏感点,敏感点就是题干要求的“内 容”“艺术特色”等。其次回归原文找对应句,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句,筛选信 息类要注意是否改变了原文判断,评价赏析类的选项要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是否有原文依 据。最后排除定答案,根据“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知识性错误”的选项挑选 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盏马灯 薛培政 我到某市干休所采访“老边防”梁英才,发现他家卧室的墙壁上,挂着一盏老式马灯, 看上去与室内的现代陈设极不协调。 梁老的老伴打趣道,自打老头子回到内地后,这盏马灯就再没点燃过。老头子却拿它当 宝贝,隔几天就拿下来擦拭一番,还捧在手里左右端详,像欣赏宝贝似的。 见我对这盏马灯好奇,梁老便将马灯从墙上摘下来捧在手中,给我讲了一段往事—— 那是 20 世纪 70 年代初,26 岁的我担任了连指导员。暮春的一天早上,尚未吹起床号, 通信员便将我推醒,通知我到团部接受一项紧急任务。 - 9 - 当我快步赶到团部时,团长已在那里等候我了。团长告诉我,根据气象预测,今年天山 天池冰面解冻可能要提前。他随即命令由我带队,以最快的速度将山上伐下的木材,用,马 匹通过天池冰面运到对岸,为战备施工备足木料。 当我带领两个排的兵力赶到天池边时,才发现作业的艰难程度,已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 象。这次要往山下运送的木材,都是 6 至 10 米长,粗的一个人都抱不过来的松木。近似原始 的运输方式,是在木材的一头钉上数个铁钯,用绳索系牢套上马匹拖过冰面。要将堆积如山 的木材全部运到天池对面,至少需要一个月。 当运输进入后期时,我们不愿看到的一幕出现了: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天池出现了解冻 的迹象:放眼望去,湖面上的裂纹清晰可见,并不时发出阵阵冰裂的声音。 天池平均水深 60 余米,最深处约 105 米,因属高山湖泊,水温较低,假如人或马匹不慎 坠湖,几乎就没有抢救的可能。 任务紧急,情况突变,向上级请示已经来不及了。如果停止运输,剩余的木材只能等到 冬季封冻时才能运出,势必会影响战备工程的进度;若是按照原来的运输方式作业,造成伤 亡怎么办?我心急如焚,在天池边踱来踱去,虽有寒风吹过,但仍感到身上一阵阵燥热。经 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我决定利用夜间气温低,浮冰间再次形成连接,天池冰面相对固定的时 机,组织展开夜间作业。 夜幕渐渐降临,呼啸的寒风夹着雪花扑面而来。漆黑一片的冰面上,别说战士难以行进, 就连拉木头的马匹都扭动着身子不愿前行。 见此情景,我瞬间便做出第二个决定:由我提着马灯走在前面开路,大家看着灯光,跟 我保持距离连成一线行进。如果一旦看不见灯光,要赶紧卸下木材,立即返回原地,大家记 住了吗? “记住了——”在这罕无人迹的天山上,战士们那悲怆的回答响彻旷野,我感到肩头上 有千钧的压力。 我提着这盏马灯在前挪动,身后运木材的人员马匹形成一条长龙,渐渐向天池对岸靠近。 经过两个整夜的紧张抢运,终于将所有木材运到对岸。这时人困马乏,都盼着早点返回 营区休整。 我顾不上歇息,再次来到天池边,仔细观察了现场情势后,回到队伍前做出了第三个决 定:原地进行短暂休整,备足两天的干粮,准备翻山绕道返回营区。 “指导员,咱们昨夜不是才从冰面上过来吗?这回又是轻装返回,不会出事的!”几个 老兵劝我道。 - 10 - “您看俺们都劳累成这样了,为啥有近道不走,非要绕远路自讨苦吃呢?”有的战士也 发起了牢骚。 …… 在稍作休整,备足干粮之后,我铁青着脸向着队伍下达了命令:“同志们,上级赋予我 们的任务已经完成,团首长在等待着我们安全返回。现在湖面上的情况已经发生变化,我们 任何人都不能盲目蛮干,做无谓的牺牲,我必须把人员、马匹一个不能少的带回营区,开 拔——!” 两天后,当我站在营区门口,看着所有人员和马匹安全进入营区后,竟一头晕倒在地…… 若干年之后,当那些身处天南地北、已是子孙满堂的老战友,偶尔与我见面或电话联系 时,总少不了提起这档子事,都认为我当年提着马灯在前开路,颇有些“壮士一去不复返” 的豪情。 “其实,当时我也有顾虑。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即将分娩的妻子,倘若我那夜掉进湖 去,对他们的打击可想而知。可是,想想担负的任务,再看看身边的战士,作为指挥员,我 别无选择。所幸的是,我把他们一个个安全的带回来了……” 抚摸着那盏马灯,诉说完那段往事,梁英才老人微眯的眼里充满了笑意。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7 年第 14 期,略有删节)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写的是“老边防”梁英才的一段往事,以讲述人讲述自己过去经历的方式展开故事情 节,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B. 任务还没有完成,而天池已出现了解冻的迹象,在这种令人紧张的情况下该如何抉择,这 一情节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 小说形象地描绘了夜幕下寒风、大雪等恶劣的天气情况,反衬了人物的英雄壮举,为后文 在返回营区时改路作了铺垫。 D. 小说在主人公看似平淡的叙述中,给读者展示了那个火红年代的英雄人物的壮举,颂扬了 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 8. 小说以“一盏马灯”为题,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9. 小说最后写道:“抚摸着那盏马灯,诉说完那段往事,梁英才老人微眯的眼里充满了笑 意。”这样结尾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赏析。 【答案】7. C 8. ①马灯是小说的线索,小说从看到梁英才家的马灯写起,中间写梁英才 用马灯引路最后又写梁英才抚摸马灯,马灯串起了整个故事。②马灯见证了英雄壮举,突出 - 11 - 了小说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形象,梁英才以马灯引路出色完成了任务,突出了他不畏艰险、不 怕牺牲的精神。③以马灯为题,更能突出主题,马灯让人追忆起那段充满激情的岁月,歌颂 了以梁英才为代表的军人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9. ①结尾再次提到马灯,结构上照应了开头和题目,使小说的结构严谨②以“充满了笑意” 结尾,干净利落,让人回味无穷;③讲到往事,梁英才为能将战士们安全带回营地而欣慰, 表现了他的担当:④梁英才为自己经历艰难岁月感到自豪,表现了人物的乐观主义革命精神。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 求,如本题“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立足考查“内 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 项,“为后文在返回营区时改路作了铺垫”错误,风雪等恶劣天气与后面在返回营区时的改 路不构成结构上的铺垫关系,改路是因为天池水面的解冻,而不是因为风雪。C 错误。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标题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主旨看,是否寄托情感,深化主题。其次要 结合结构看,重点看首尾段,看它们与标题之间有什么联系。一般而言,题目具有统领全文、 贯穿全文、担当线索的作用。然后结合情节看,标题是否有概括故事情节、铺开情节呼应细 节的作用。还要结合人物看,明确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看标题与人物形象、性格或命运之 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以此来看题目是不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情感态度的表达有具体的 作用。最后要结合标题本身的效果看,对读者而言,该标题是否新颖精妙,吸引读者。 “我到某市干休所采访‘老边防’梁英才,发现他家卧室的墙壁上,挂着一盏老式马灯,看 上去与室内的现代陈设极不协调。”“我提着这盏马灯在前挪动,身后运木材的人员马匹形 成一条长龙,渐渐向天池对岸靠近。”“抚摸着那盏马灯,诉说完那段往事,梁英才老人微 眯的眼里充满了笑意。”小说从看到梁英才家的马灯写起,中间写梁英才用马灯引路最后又 写梁英才抚摸马灯,马灯串起了整个故事,马灯是小说的线索。由原文“经过两个整夜的紧 张抢运,终于将所有木材运到对岸。这时人困马乏,都盼着早点返回营区休整”可知,马灯 见证了英雄壮举,突出了小说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形象,梁英才以马灯引路出色完成了任务, 突出了他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由原文“若干年之后,当那些身处天南地北、已是子 孙满堂的老战友,偶尔与我见面或电话联系时,总少不了提起这档子事,都认为我当年提着 - 12 - 马灯在前开路,颇有些‘壮士一去不复返’的豪情”可知,马灯让人追忆起那段充满激情的 岁月,歌颂了以梁英才为代表的军人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以马灯为题,更能突出主题。 【9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小说结尾艺术效果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联系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 生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 望。 “抚摸着那盏马灯”,结尾再次提到马灯,而且是老人“抚摸”那盏马灯,与开篇“发现他 家卧室的墙壁上,挂着一盏老式马灯,看上去与室内的现代陈设极不协调”和题目“一盏马 灯”在结构上相照应,使小说的结构严谨。“诉说完那段往事,梁英才老人微眯的眼里充满 了笑意”,作者以老人“充满了笑意”结尾,干净利落,让人回味无穷;由原文“两天后, 当我站在营区门口,看着所有人员和马匹安全进入营区后,竟一头晕倒在地……”可知,当 讲到往事时,梁英才为能将战士们安全带回营地而欣慰,表现了他的担当。由句子“总少不 了提起这档子事,都认为我当年提着马灯在前开路,颇有些‘壮士一去不复返’的豪情”可 知,梁英才为自己经历艰难岁月感到自豪,表现了人物的乐观主义革命精神。 【点睛】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或是情节的高度概括,或是人物性格的突出体现,等等。选择 标题作为探究点是命题者的偏好。常见的探究方式有三种:一是侧重标题内容的意蕴探究, 二是不同标题的比较探究,三是拟标题的意图。无论是哪种,都要关注两方面:一是标题本 身的内容、艺术特点;二是标题与文本(如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等)的联系,或就一个角 度谈深谈透,或多角度多层次切入。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思廉,字仲常,真定获鹿人。幼师太原元好问。既冠,张德耀宣抚河东,辟.掌书记, 复谢归。至元十年董文忠荐之世祖问文忠曰汝何由知王思廉贤对曰乡人之善者称之也遂召见, 授符宝局掌书。十三年,姚枢举为昭文馆待制,迁奉训大夫、符宝局直长。十四年,改翰林 待制,尝进读《通鉴》。帝尝御延春阁,大赉群臣,俾十人为列以进,思廉偶在卫士之列,帝 责董文忠曰:“思廉儒臣,岂宜列卫士!” 十八年,进中顺大夫、典瑞少监。十九年,帝幸白海,时千户王著矫杀奸臣阿合马于大 都,辞连枢密副使张易。帝召思廉至行殿,屏左右,问曰:“张易反,若知之乎?”对曰: - 13 - “未详也。”帝曰:“朕自即位以来,如李璮之不臣,岂以我若汉高帝、赵太祖,遽陟帝位 者乎?”思廉曰:“陛下..神圣天纵,前代之君不足比也。”帝叹曰:“张易所为,张仲谦知 之否?”思廉即对曰:“仲谦不知。”帝曰:“何以明之?”对曰:“二人不相安,臣故知 其不知也。” 二十年,升太监,帝眷注优渥。尝疾,赐御药,顾问安否;扈跸,失所乘马,给内厩马 五匹;盗窃所赐玉带,更以玉带赐之。裕宗居东宫,思廉进曰:“殿下府中,宜建学官,俾 左右近侍,尝亲正学,必能裨辅明德。”裕宗然之。裕宗尝欲买甲第赐思廉,思廉固辞。二 十三年,改嘉议大夫、同知大都留守,兼少府监事。藩王乃颜叛,帝亲征,思廉间谓留守段 贞曰:“藩王反侧,地大故也,汉晁错削地之策,实为良图,盍为上言之?”贞见帝,遂以 闻,帝曰:“汝何能出是言也?”贞以思廉对,帝嘉之。 延祐七年卒,年八十三。赠.翰林学士承旨、资德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右丞、上 护军,追封恒山郡公,谥文恭。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七》)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至元十年/董文忠荐之世祖/问文忠曰/汝何由/知王思廉贤/对曰/乡人之善者称之也/ B. 至元十年/董文忠荐之/世祖问文忠曰/汝何由知王思廉贤/对曰/乡人之善者称之也/ C. 至元十年/董文忠荐之/世祖问/文忠曰/汝何由知王思廉贤/对曰/乡人之善者/称之也/ D. 至元十年/董文忠荐之世祖/问文忠曰/汝何/由知王思廉贤/对曰/乡人之善者/称之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辟,古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皇帝征召称“辟”,官府征召称“征”。 B. 陛下,帝王宫殿的台阶之下,是对帝王的尊称。“殿下”汉代称皇太子、诸侯王为“殿下”, 三国开始皇太后、皇后也称“殿下”。 C. 中书省,古代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之名,封建政权执政中枢部门。作为正规的宰相机构, 掌管制令决策,是中央最高权力机关。 D. 赠,指追赠,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亲属加封。这里强调王思廉死后获得的官爵及荣誉称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思廉有名声有儒才。董文忠因为乡人的称赞而了解王思廉的贤才,向世祖推荐他。皇帝 大赏群臣时,认为王思廉是儒臣,不应该排在卫土队列中。 B. 王思廉善于言辞,也敢于直言。他直言不清楚张易谋反的事,皇帝问臣子不臣是不是因为 自己仓猝登上帝位,他夸赞陛下胜过前代君王。 - 14 - C. 王思廉能进谏良言,时被采纳。裕宗做太子的时候,他提出兴建学馆,让身边近侍学习纯 正儒学。藩王乃颜叛乱时,他通过段贞进谏,受到嘉奖。 D. 王思廉圣眷优渥,屡有恩宠。裕宗探问他的病情,亲自赐药,赏赐他丢失的马匹。他盗窃 玉带,裕宗不治罪,还赐他玉带,还曾想给他购买府第。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曰:“何以明之?”对曰:“二人不相安,臣故知其不知也。” (2)藩王反侧,地大故也,汉晁错削地之策,实为良图,盍为上言之? 【答案】10. B 11. A 12. D 13. (1)皇帝说:“你凭什么知道他不知道此事?”王思廉回答说:“他们两个人不能和陸 相处,所以我知道张仲谦不知道这件事?” (2)藩王谋反,是封地太大的缘故,看来汉朝晁错削地的计策,的确是一个妥善的谋划,为 什么不对皇上进献这个策略呢?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文中充当的 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 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 “世祖”做“问”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所以“之”后断句,排除选项 AD;“文忠”做“问” 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乡人之善者”做“称”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 C。 故选 B。 句子翻译:至元十年,董文忠推荐他,世祖问董文忠说:“你凭什么知道王思廉的贤能?” 董文忠回答说:“乡里杰出的人都称赞他。” 【11 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 项,“皇帝征召称‘辟’,官府征召称‘征’”错误,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 A 错误。 故选 A。 - 15 -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 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 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 D 项,“他盗窃玉带,裕宗不治罪,还赐他玉带”错误,并不是“他盗窃玉带”,而是有盗贼 偷了皇帝赐给王思廉的玉带。“裕宗不治罪,还赐他玉带”错误,是“世祖”不治罪,还赐 他玉带,不是“裕宗”。 故选 D。 【13 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赋分点: (1)何以明之:宾语前置句,应为“以何明之”。明:知道。相安:和陸相处。故:所以。 其:代词,指张仲谦。 (2)反侧:谋反。地大故也:判断句。故:缘故。实:的确。为:是。良图:妥善的谋划。 盍:为什么。为:对。言:进献。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 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 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 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 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 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 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 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 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翻译: 王思廉,字仲常,真定获鹿人。幼年时跟从大原的元好问学习。20 岁以后,张德耀担任 河东宣托,征召他为掌书记,后来又辞官回家。至元十年,董文忠推荐他,世祖问董文忠说: “你凭什么知道王思廉的贤能?”董文忠回答说:“乡里杰出的人都称赞他。”世祖于是召 - 16 - 见王思康,授予他符宝局掌书的职务。至元十三年,姚枢推荐他为昭文馆待制,后升迁为奉 训大夫,符宝局直长。至元十四年,王思廉改任翰林待制,曾向皇帝讲读《资治通鉴》。皇帝 曾经驾临延春阁,大加赏赐群臣,让十个人排成一列按顺序进去。王思康偶然在卫士的行列 中,皇帝责怪董文忠说:“王思廉是文臣,怎么适合站在卫士行列中!” 至元十八年,王思廉晋升为中顺大夫、典瑞少监。至元十九年,皇帝亲临白海,当时千 户王著假传圣旨在大都杀了奸臣阿合马,他的口供牵连到枢密副使张易。皇帝召王思廉到行 宫,屏退左右,问他说:“张易谋反的事,你知道吗?”王思廉回答说:“我知道得不详细。” 皇帝说:“我自从即位以来,国家出现了像李瑄那样谋反的行为,难道是因为我像汉高祖、 赵太祖一样,仓猝登上了帝位吗?”王思廉说:“陛下圣明是天生的,前代的君王不能够和 你相比。”皇帝叹息说:“张易的所作所为,张仲谦知道吗?”王思廉回答说:“仲谦不知 道。”皇帝说:“你凭什么知道他不知道此事?”王思廉回等说“他们两个人不能和睦相处, 所以我知道张仲谦不知这件事。” 至元二十年,王思廉升任太监,皇帝对他的宠幸关注非常优厚。他曾经生病,皇帝赏赐 他医用药物,探问他是否安好;他随待皇帝出行,丢失了自已乘的马,皇帝送给他五匹官中 的马;有盗贼偷了皇帝赐给他的玉带,皇帝(不仅不治他的罪,)又赐他一条玉带。元裕宗做 太子的时候,王思廉进谏说:“殿下的府中,应该建一个学馆,让你身边亲近的侍卫,尝试 学习纯正儒学,一定能帮助他们彰明德行。”裕宗认为很对。裕宗曾想买府第送给王思康, 王思康坚决推辞。至元二十三年,王思廉改任嘉议大夫、同知大都留守,兼任少府监事。藩 王乃颜谋反,皇帝亲自征讨,王思廉私下对留守段贞说:“藩王谋反,是封地太大的缘故, 看来汉朝晁错削地的计策,的确是一个妥善的谋划,为什么不对皇上进献这个策略呢?”段 贞面见皇帝,就禀报给皇帝,皇帝说:“你怎么可能有这样的计策呢?”段贞把王思廉的话 告诉他,皇帝嘉奖了王思廉。 王思廉在延祐七年去世,享年 83 岁。被追赠为翰林学士承旨、资德大夫、河南江北等处 行中书省右丞、上护军,还被追封为恒山郡公,谥号为“文恭”。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郊居岁暮① 柳宗元 屏居负山郭,岁暮惊离索。 野迥樵唱来,庭空烧烬落。 - 17 - 世纷因事远,心赏随年薄。 默默谅何为,徒成今与昨。 【注释】①此诗作于元和十年冬,是柳宗元贬居永州时期的作品。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的首联点题,交代了写诗的环境、时间以及因“离索”而“惊”的情绪变化。 B. 颔联紧扣“野”字,“庭空烧烬落”是说野火的灰烬飘落在空旷的庭院之中。 C. 尾联写出了诗人的情态,在“今与昨”也就是过去和现在,都是在“默默”中度过的。 D. 全诗的前四句重在描写景物,后四句重在议论抒情,景、情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15. 结合全诗,说说诗人究竟为何“默默”。 【答案】14. A 15. ①屏居的孤独,郊野辽远、庭院空落的寂寞。②被贬之后的苦闷和压 抑。③壮志消磨的失落。纷乱世事已渐行渐远,心境也随时光的流逝空留叹息,只剩下一天 天地空耗岁月。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 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要注意了解 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 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 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选“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 项说“诗的首联点题, 交代了写诗的环境”,结合诗歌标题可知首联交代的是诗人居住的环境。另外诗歌首联重点 突出因离群索居而“惊”,而非情绪变化。故选 A。 【15 题详解】 本题属于理解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解答此类题目需理解诗歌基本内容, 在准确把握诗人情感的基础上,深层次探究情感生发的原因。诗人屏山离群而居,看似环境 幽静怡人,却形同“囚居”,诗人强调“离索”,孤独愁苦之情立现。樵夫能悠然唱歌,轻 松愉悦,而诗人却只能“默默”细想、苦苦思索,这一强烈的对比,将诗人的苦情展现得淋 漓尽致。年关已近,诗人也已近“迟暮”,虽空怀大志却被贬荒野,不能施展,悠悠往事又 忆上心头,一切都成了今与昨的默默的忧怨感愤。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8 - (1)龚自珍《己亥杂诗》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情叙事,在离愁中表现出豪 放洒脱的气概。 (2)杜牧写《阿房宫赋》论述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如果六国当年能善待百姓,那么 “_________”;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那么,“_________”又怎么会灭亡呢? (3)《庄子•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只有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才能无所凭借在无穷 的时空里自由遨游。 【答案】 (1). 浩荡离愁白日斜 (2). 吟鞭东指即天涯 (3). 则足以拒秦 (4).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5). 若夫乘天地之正 (6). 而御六气之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 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 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 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斜”“鞭”“拒”“御”“辩”。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 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 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 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 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界范围内,许多革命领袖对文学委以重任。对于文学来说,“教育人民、团结人民、 消灭敌人、打击敌人”的功能并非仅仅复述某种抽象的理论语言,而是很大一部分诉诸于情 感领域。 文学史可以证明,《牛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春之歌》《林海雪原》《平凡的世界》 这些作品的主角曾经成为读者心目中的偶像,甚至引起各种程度的模仿。相对来说,另一些 作品是以整体构造形成的情感经验_______地影响读者——人们无法从《红楼梦》之中认定某 种单一的主题。无论是贾宝玉、林黛玉式的叛逆,还是贾母、王熙凤式的世事人情,这一部 作品毋宁说让人在__________之中经历一次情感的成熟。情感的成熟可以与理性的成熟 __________,这个命题构成了现代主体的内涵之一。很大程度上,情感的成熟是现代文学承 担的一个隐蔽使命。无论是鲁迅的《阿 Q 正传》、茅盾的《子夜》还是巴金的《家》、曹禺的 - 19 - 《雷雨》,一系列现代文学作品为读者带来了__________的心灵冲击。从历史的感悟、个人内 心的反省、深刻的同情、见贤思齐的崇敬到抗争的激情、搏斗的勇气、独立的人格、新的伦 理,现代文学负责从情感方面塑造现代人的心灵。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耳濡目染 百感交集 一视同仁 前所未有 B. 耳濡目染 心潮澎湃 相提并论 空前绝后 C. 潜移默化 心潮澎湃 一视同仁 空前绝后 D. 潜移默化 百感交集 相提并论 前所未有 18.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想赢的不能赢,不怕输的反而赢——这是竞赛的辩证法。 B.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 C. “顺——山——倒——”林子里传来伐木小伙子的喊声。 D. “我在珠海的公司干得挺顺,每月一万多呢!——我能打个电话吗?”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对文学来说,“教育人民、团结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功能并非仅仅复述某种抽 象的理论语言,而是很大一部分诉诸于情感领域。 B. 对文学来说,“教育人民、团结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功能并非仅仅复述某种抽 象的理论语言,而是很大一部分诉诸情感领域。 C. 对文学来说,“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功能并非仅仅复述某种抽 象的理论语言,而是很大一部分诉诸于情感领域。 D. 对文学来说,“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功能并非仅仅复述某种抽 象的理论语言,而是很大一部分诉诸情感领域。 【答案】17. D 18. B 19. D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 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 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第一空处,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耳满目 染:形容听得多见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此处的语境是指情感经验不知不觉地影 - 20 - 响着读者,所以应该用成语“潜移默化”。 第二空处,百感交集:感,感想;交,同时发生。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 情复杂。心潮澎湃:波涛冲击的声音。心里像浪潮翻腾。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此 处的语境是指一部作品让人在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之中经历一次情感的成熟,所以应该用成 语“百感交集”。 第三空处,相提并论:相提:相对照;并:齐。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一视同仁: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此处 的语境是指情感的成熟可以与理性的成熟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所以应该用成语“相提并 论”。 第四空处,前所未有: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空前绝后:以前没过,以后也不会有,多用来形 容非凡的成就或盛况。此处的语境是指一系列现代文学作品为读者带来了从来没有过的心灵 冲击,所以应该用成语“前所未有”。 故选 D。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然后 结合例句识记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最后结合语境分析标点符号的作用。 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解释。 A 项,破折号表示总结上文。 B 项,破折号表示解释。 C 项,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 D 项,破折号表示话题的突转。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 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 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A 项,语序不当。“教育人民、团结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应改为“团结人民、教育人 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成分赘余。“诉诸于”中的“于”应删去。 B 项,语序不当。“教育人民、团结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应改为“团结人民、教育人 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 - 21 - C 项,成分赘余。“诉诸于”中的“于”应删去。 D 项,正确。 故选 D。 【点睛】成语意义具有整体性,而且意思是约定俗称的。如果仅仅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就 会导致理解不确切,由此而造成的运用错误,就属于望文生义。有些成语在长期的使用过程 中,已经附带上一定的感情色彩,或褒义,或中性,或贬义。成语运用是否正确,主要看它 是否符合语境,和整个句子的氛围吻合,和人称相应,和句意一致,使用就是正确的,忽视 语境,就会导致用词不当。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新冠肺炎和感冒有四个区别:①___________,新冠肺炎的病原是新冠病毒,感冒的病原是其 他病毒,包括合胞病毒、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全身症状不一样, ②_________,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临床表现,少部人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腹 泻等症状,而感冒时全身症状比较轻;局部症状不一样,新冠肺炎患者的局部症状相对比较 轻,而感冒时局部症状很重,有明显的鼻塞、明显的流涕,上呼吸道不适感特别突出;后续 临床表现不一样,新冠肺炎患者的后续表现会比较重,一周后容易出现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 感冒患者在 3-5 天后症状会明显缓解,③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病原不一样 (2). ②新冠肺炎患者的全身症状比较重 (3). ③一 周后(不久)大部分可以痊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补写句子能力。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准确把 握语段的话题,全面理解语段的整体意思;二是仔细分析判断各句的语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 系;三是权衡上下文内容的逻辑关系与语意衔接。 第一空处,由后文“新冠肺炎的病原是新冠病毒,感冒的病原是其他病毒”可知,要填写的 句子内容为“病原”,根据上句“新冠肺炎和感冒有四个区别”可知,此句为“区别”之一, 所以此处应该填写“病原不一样”。 第二空处,由下文“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临床表现,少部人有鼻塞、流涕、咽痛、肌 痛、腹泻等症状,而感冒时全身症状比较轻”可知,此句是在讲“新冠肺炎患者的全身症状”, 结合“发热、干咳、乏力”等临床表现可知,全身症状“比较重”,所以此处应该填写“新 冠肺炎患者的全身症状比较重”。 - 22 - 第三空处,由材料可知两者是对比来讲的,根据上文“一周后容易出现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 可知,此句应该也是讲感冒患者在一周后的临床表现,由上句“感冒患者在 3-5 天后症状会 明显缓解”可知,症状会明显缓解,所以此处应该填写“一周后(不久)大部分可以痊愈”。 【点睛】语句补写题,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 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同时有字数限制。补写的语句的内容来源于文本:具体 来说,所补写的语句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 写正确。所补写的语句与上下文的关系为: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 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0 个字。 2019 年国内 5G 基站数量预计将达到 15 万台。由于 5G 建设成本高,全范围覆盖难度大, 未来一段时间 5G 基础设施建设将以重点区域为突破,北京、上海、成都、深圳等重点城市均 计划于年底建成超过一万台 5G 基站。运营商方面,中国移动计划今年年底前开通 5 万个 5G 基站,在超过 50 个城市实现 5G 商用服务;中国联通表示,将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南京、杭州、雄安 7 个城市城区部署 5G 网络,在 33 个中心城市实现热点区域覆盖;中国电 信计划今年将在 40 多个重要城市推出 5GNSA/SA 混合组网。三大运营商在 5G 方面的投入将高 于预期的 340 亿元,有望超过 400 亿元。 【答案】2019 年国内 5G 基站数量预计将达到 15 万台。由于 5G 自身原因,5G 基础设施建设 将以重点区域为突破。三大运营商加大投资力度。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提炼语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提炼语意”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 或图表,按要求浓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或句子。本题要求压缩语段,注意理清语 段内容,提取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注意字数限制。 第一句是这段文字的中心句。第二句“由于 5G 建设成本高,全范围覆盖难度大”是说 5G 自 身存在的问题,“未来一段时间 5G 基础设施建设将以重点区域为突破,北京、上海、成都、 深圳等重点城市均计划于年底建成超过一万台 5G 基站”是说面对 5G 存在的困难所采取的措 施。第三句和第四句是说运营商方面对 5G 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学生运动会纪录“沉睡”40 年无人破、高中班里引体向上少有人达标、体育课长跑改 - 23 - 短跑……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中小学生身高、体重等身体 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但体质下滑引发“好日子养出弱孩子”的担忧,被广泛关注。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选择一个角度,合理分析,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生命在于运动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一个强壮的体魄,其余一切都是空的。加强体育 锻炼是现在每个中学生所不可缺少的一门主课。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因缺少运动而导致死亡的人数,每年超过二百万。不运动,会 使身体的免疫力下降,某些疾病和病毒不能得到有效免疫而诱发猝死。还有一个重要的情况, 如果我们青少年不进行足够多的体育锻炼的话,那我们的大脑发育也不会很好,就影响到智 力稍微不明显的低下。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至理名言。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即是宝贵的, 也是脆弱的。人生苦短犹如白驹过隙。珍惜生命,自然离不开运动。而运动本身为人们指明 了预防疾病、消除疲劳、获取健康长寿的重要途径。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不断的提升,自我保健意识逐渐被唤醒。然 而,经常会有人抱怨不知如何健身,不知怎样的运动才能达到满意的健身效果。其实,选择 运动方式亦是因人而异的。不同层次、不同需求、不同生活环境和不同身体素质的人在其运 动也不尽相同。总之,科学的合理的而又符合自身条件的运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例如,常见的有氧运动:快、慢步行走,慢跑、走跑交替,上下楼梯,骑车,游泳,如 果经济条件和时间允许的话,还可以参加瑜珈练习,健身舞、健身操、扭秧歌、太极拳等低 强度运动,持续时间长,不需要较高技巧的运动项目。运动在于锻炼,锻炼贵在持,坚持就 是胜利。 总之,运动是保证人体代谢过程旺盛的重要因素。《吕氏春秋•尽数篇》说:“流水不腐, 户枢不蠹。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而华佗更进一步指出:“人体欲 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身。动摇则谷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当譬犹户枢,终不朽也。” 诸如此类的论述都强调重视运动锻炼。 当然,运动应谨记“过犹不及”的道理。强调适度,并要求持之以恒。科学合理的运动 才能有效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使各器官充满活力,从而推迟各器官的衰老。面对“生命在 于运动”理念,人人都应该有适合自己的新想法、新做法、新观念、新面貌。 - 24 - 为了大家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可以更好地学习与生活,都动起来吧。我运动,我快乐! 【解析】 【详解】本题重点考查写作能力。 审题:本题属于材料作文,这种命题形式的主要特点是:给材料不给话题。要求全面理解阅 读材料或提示语,全面理解材料,意味着要对本材料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作一个全面的理 解,把材料看透、看全。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侧面”是指材料的内容层次, “角度”是指材料含意的出发点,“角度”包含在“侧面”之中。本题的材料是中学生运动 会纪录 40 年无人破,好日子为何养出弱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找 原因,素质教育要落到实处。当前只有雷声不见雨点,应试教育却做得扎扎实实。过重的学 业负担、过长的学习时间,让青少年被迫远离了阳光和操场。长期的“圈养”怎能造就学生 “野蛮的体魄”。“不怕不运动,就怕出事故。”学校领导大多只得采取“懒政”,对具有 一定风险的活动,春游、长跑、标枪等统统封杀。家长的观念也需要改变。一但出现学生安 全问题,家长问责的总是校长、班主任甚至任课老师……家长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最直接, 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看法”,有时对孩子的选择起决定性作用。学生应重视体质,积极锻炼。 提高身体素质关键在学生自己,要树立刻苦自立的思想,去除“弱孩子”的形象。 立意: (1)要想身体好,体育锻炼不可少; (2)体育锻造健康体魄; (3)素质教育要落到实处; (4)生命在于运动。 素材: (1)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会让你更加快乐,运动会让你更加健康。我特别喜欢踢键 子,从中我得到许多收获,体会到许多乐趣。就说踢键子吧。这两天,我们学校举办了趣味 运动会。我踊跃报名参加踢键子比赛。从开学到现在,我一直都坚持练习踢键子,每天至少 要练半个小时。渐渐地,我踢键子的水平提高了,身体也越来越健康了,很少生病。在比赛 那天,因为我平时刻苦练习,一口气踢了 227 个!这可创下了我的最高记录。我取得了非常好 的成绩,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2)如果有人要问:人究竟能活多少岁,答案肯定是个未知数,因为伴随着人类步入现代社 会的进程,运动正为健康指数的不断攀升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不仅如此,乔丹那出神入 化的篮球技艺,马拉多拉那近乎完美的上帝之手所体现出来的力与美的和谐更是世界上任何 - 25 - 一个角落都难以拒绝的视觉诱惑,体育是力量的角逐,也是智慧的较量,更是美的展示。这 是全人类的公识。放眼我们的体育课堂,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犹如一股强劲的飓风,给我们的 课堂注人了崭新的生机和活力。 (3)我运动,我健康:因为,适当的运动锻炼,有利于消除疲劳,提高自信,改善情绪;适 当的运动,能有效地缓解生活压力,让人身心放松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适当的运动,甚至 可以把压力和不愉快带走。我运动,我快乐:因为,在运动中会发现许多生活的美妙与生命 的轻盈。清晨满眼绿意,心胸也往往豁然开朗,新鲜空气可使自己心境舒缓、心旷神怡;心 灵与大自然对话,忘却烦恼,振作精神。我运动,我快乐:抓住生命中最美好,在运动中在 快乐里,领悟自己的人生道路和人生价值;在运动中调试自己心态,回归一份宁静而自然, 简单而充实的生活;在运动中,让自在情趣的心灵,去发现、去挖掘生活的乐趣。我运动, 我健康,我快乐。运动已在不知不觉中变成我们学习进步中的一种动力,这也许是一种智慧 吧。 (4)在古希腊奥林匹克阿尔菲斯河岸的岩壁上保留着这样一段格言:“如果你想聪明,跑步 吧!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康,跑步吧!”如果你想拥有健康的心灵,如果你想 拥有强壮的体魄,如果你想拥有成功的人生,请来参加运动吧,因为,我运动,我健康,我 快乐! (5)运动健康的身体对于健康的头脑是必要的。大家都知道,要有健全的头脑,就应有健全 的身体。这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只有保持身体健康,才能在学习和工作中精力充沛,生活愉 快。为了保持健康,体育锻炼是最好的方法。锻炼,不仅可以强健我们的身体,而且对我们 的身心也很有益,如:爬山,可以磨练我们的毅力;举重,可以磨练我们的韧力;跳绳,可 以使我们长的越来越高。所以我总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很好,很少生病。我要坚持体 育锻炼,为国家多做些事情。 结构层次:文章开篇提出“加强体育锻炼是现在每个中学生所不可缺少的一门主课”。文章 由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得出,不运动,会使身体的免疫力下降,所以珍惜生命,自然离不开运 动;接下来文章阐述了科学的合理的而又符合自身条件的运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引用《吕 氏春秋•尽数篇》的话,进一步论证了运动是保证人体代谢过程旺盛的重要因素;文章结尾点 题:为了大家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可以更好地学习与生活,都动起来吧。 【点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 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 示的中心来写作。 - 26 - - 27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