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 精准训练十六 赏析古诗抒情艺术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 精准训练十六 赏析古诗抒情艺术

精准训练十六 赏析古诗抒情艺术 练前提示 诗歌就是抒情艺术,中国古典诗歌更是如此。高考古典诗歌鉴赏最重要的内容和题型之一就是赏析抒情艺术。这种题型在题目中一般有“如何抒情”“抒情特色(方式)”等字眼。答这种题型,要答出抒情方式和情感内涵两个要点。抒情方式指的是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两种。如是间接抒情,则一定要答出是借景抒情还是借事、人、物抒情等具体方式,个别的还涉及对比衬托等手法,然后指明所要表达的情感即可。有的题问“如何抒情的”,且问的是全篇或者词的上片或下片,则还要逐联逐句地分析。‎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春三首(其一)‎ 朱淑真[注]‎ 才过清明春意残,落花飞絮便相关。‎ 衔泥燕子时来去,酿蜜蜂儿自往还。‎ 风静窗前榆叶闹,雨余墙角藓苔斑。‎ 绿槐高柳浓阴合,深院人眠白昼闲。‎ 注 朱淑真:南宋著名女诗人。‎ 本诗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结合颈联和尾联作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诗主要是通过写景来抒发情感的。末两联的前三句借景抒情,描写了风雨过后,窗前榆叶繁密,墙角苔藓绿意丛生,槐柳浓荫蔽日,渲染了幽静之感。最后一句写出了庭院深深,少有人至,甚至白日入眠的情形。表达出了诗人身处深闺看似闲适实则寂寞无聊的情感。‎ 3‎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建康 仲 殊 钟山影里看楼台。江烟晚翠开。六朝旧时明月,清夜满秦淮。  寂寞处,两潮回。黯愁怀。汀花雨细,水树风闲,又是秋来。‎ 词的下片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运用典故:化用刘禹锡《石头城》“潮打空城寂寞回”的诗句,抒发了世事无常的寂寞伤感之情。②直抒胸臆:“黯愁怀”直接抒发了词人内心黯然销魂的愁苦。③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汀花、细雨、水树、闲风等秋景,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伤感,又隐含对历史变幻的沧桑感。‎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清]谭献 庭院深深人悄悄,埋怨鹦哥,错报韦郎到。压鬓钗梁金凤小,低头只是闲烦恼。  ‎ 花发江南年正少,红袖高楼,争抵还乡好?遮断行人西去道,轻躯愿化车前草。‎ 词的下片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虚写,前三句通过想象男子在江南生活的情景,担心男子留驻江南而希望他早日回家相聚;②侧面描写,表达了对男子的思念之切;③想象自己变成车前草,阻断行人西去道路,表达对爱情的忠贞。‎ ‎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 中 王 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山中留客 张 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两首诗的抒情方法各有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王诗借景抒情,诗中有画,注重色彩描写,抒发了对山中景色的喜爱之情。‎ ‎②张诗借景抒情,用拟人写了山色的活跃,借议论直接表达了对客人的挽留之情。‎ 3‎ ‎5.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旅次①寄湖南张郎中 戎 昱 ‎ 寒江近户漫②流声,竹影临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春 梦 岑 参 ‎ 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③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注 ①次:途中止宿的处所。②漫:放纵。③美人:古诗文中多以指自己所怀念向往的人。既可指男人,也可指女人,既可指容色美丽的人,也可指品德美好的人。‎ 分析这两首诗前两句抒情方式的差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戎诗以景烘托怀人之情(或“借景抒情”),极写江畔寒气逼人,江水恣意流淌,声声入耳,竹影临窗,乱月穿户,以环境的寒冷、纷乱烘托羁旅之人心境的纷乱,自然引出羁旅之人梦中怀人的诗行。‎ ‎②岑诗侧重即事抒情,写季节的更换引起感情的波动。“美人”“湘江”,用典抒情,不点明所思之人为何人,所处之地为何地,使诗歌意境朦胧,情感含蓄蕴藉。‎ 3‎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