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试题各地高考试题分章汇总新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生物试题各地高考试题分章汇总新

‎2010年高考生物试题各地高考试题分章汇总 细胞的分子组成 ‎(10全国2)1下列关于高尔基体的叙述,错误的是B A. 高尔基体膜具有流动性 B. 抗体从合成到分泌不经过高尔基体 C. 高尔基体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 D. 高尔基体具有对蛋白质进行加工的功能 选B 解析: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其合成所需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10重庆卷)3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A. 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形成 B. 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能观察到纺锤体和中心体 C. 分泌蛋白合成后在内质网和细胞质基质中加工 D. 质粒和线粒体是既有核酸又有外膜的细胞结构 答案:A 解析: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壁形成,而细胞壁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故答案A正确。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能观察到纺锤体和中心体,所以答案B错。分泌蛋白合成后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加工,故答案C错。质粒是只是环状的DNA,线粒体是双层膜的结构里面有DNA,故答案D错。‎ ks5u ‎(10新课标)1.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D A.病毒是一类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B.蓝藻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环状 C.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 D.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都具有流动性 解析1:病毒是非细胞结构的生命体。蓝藻细胞属于原核细胞,其最大的特点是不具有细胞核。人体细胞的周期长短差距很大,不是相同的。‎ ‎【答案】D ‎【解析2】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蓝藻为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围的真正细胞核。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不同。细胞膜、内质网膜等膜结构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是生物膜结构的结构特点。‎ ‎【评析】本题考察了生物必修I中关于细胞的内容,讨论了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和无细胞结构的生物,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构建,以及细胞周期的内容,应该说考察的难度不高,非常适合作为高考的第一题。不过个难度的试题处在高考中还是有点让人意外的。‎ ‎(2010山东高考理综)5、溶酶体具有细胞内消化功能,其内部水解酶的最适PH在5.0左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 A、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 B、溶酶体执行功能时伴随其膜组分的更新 C、细胞质基质中的被转运到溶酶体内需消耗能量 D、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对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 ‎【答案】D ‎【解题立意】本题考查溶酶体与酶、运输等的关系,考查综合分析能力。‎ ‎【解题思路】水解酶属于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溶酶体属于生物膜系统,在消化细胞内的物质时要吞噬这些物质,形成具有消化作用的小泡,所以溶酶体执行功能时要发生膜成分的更新,的运转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正常状态下机体也要产生衰老、凋亡细胞,死亡后溶酶体要对他们进行分解消化。‎ ‎(10四川卷)1、与酵母菌相比,硝化细菌具有的特点是w_w*w.k*s 5*u.c_o*m A.无线粒体,只能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 B.无固氮酶,只能以含氮有机物作为氮源 C.无细胞核,只能通过出芽生殖方式繁殖后代 D.无染色体,只能在DNA水平产生可遗传变异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区别及微生物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酵母菌为真核生物,硝化细菌为原核生物,硝化细菌无线粒体,但是需氧型生物,进行有氧呼吸,A错。硝化细菌无固氮酶,但能利用无机氮NH3作氮源,B错。硝化细菌无细胞核,但进行分裂生殖,不能进行出芽生殖,C错。硝化细菌为原核生物,无染色体,所以只能在DNA水平产生可遗传变异,D正确。‎ ‎(10海南卷)1.下列关于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和果糖分子均有还原性 B.葡萄糖和麦芽糖可被水解 C.构成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和果糖 D.乳糖可以被小肠上皮细胞直接吸收 ‎【答案】A ‎【解析】糖类分还原糖和非还原糖,其中还原糖指可被氧化充当还原剂的糖。常见的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五碳糖等,所以A对。葡萄糖属于单糖不可以被水解,B错。纤维素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大分子多糖,其单体是葡萄糖,C错。乳糖的分子结构是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缩合形成,需水解成单糖后被吸收,D错。‎ 本试题综合考试学生对糖类的知识的理解。‎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0江苏卷)2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mRNA合成的同时就会有多个核糖体结合到mRNA上 ‎ B.唾液腺细胞和胰腺细胞中高尔基体数量较多 ‎ C.核孔是生物大分子可以选择性进出的通道 ‎ D.吸收和转运营养物质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线粒体集中分布于细胞两端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结构与功能。mRNA合成在细胞核中进行,而核糖体结合到mRNA上进行翻译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中,因此mRNA合成的同时不会结合核糖体,A项正确。高尔基体与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形式有关,所以唾液腺细胞核胰腺细胞等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中含有的高尔基体多,B项正确。核孔为酶和mRNA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C项正确。吸收和转运营养物质时需要耗能,故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的线粒体在吸收物质时集中分布在细胞两端以提供能量,D项正确。‎ 有丝分裂 ‎(10重庆卷)3.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形成 B、 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能观察到纺锤体和中心体 C、 分泌蛋白合成后在内质网和细胞质基质中加工 D、 质粒和线粒体是既有核酸又有外膜的细胞结构 答案:A 解析: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壁形成,而细胞壁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故答案A正确。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能观察到纺锤体和中心体,所以答案B错。分泌蛋白合成后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加工,故答案C错。质粒是只是环状的DNA,线粒体是双层膜的结构里面有DNA,故答案D错。‎ 分析:此题考查了细胞的结构和有丝分裂过程相关知识,以及生物膜系统的相关知识(选修),此题属识记类,为容易题。‎ ‎(10海南卷)3.有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板在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 ‎ B.同源染色体配对通常发生在分裂前期 C.在分裂末期,细胞膜内陷形成两个子细胞 ‎ D.在分裂中期,两个中心粒复制形成两组中心粒 ‎【答案】C ‎【解析】 高等植物细胞分裂中期,在隔膜形成体的中央生成的薄膜结构称为细胞板。此题背景为动物细胞,故A错。同源染色体配对通常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刚开始不久,所以B错。C描述的现在是典型的动物细胞分裂末期的现象,正确。两个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两级式在细胞分裂前期的特征,故D错。‎ 减数分裂 ‎(10安徽卷)2雄蛙的一个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C1、C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S1、S2)。比较C1与C2、S1与S2细胞核中DNA数目及其贮存的遗传信息,正确的是 A.DNA数目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 B.遗传信息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 C.DNA数目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 D. 遗传信息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细胞分裂相关知识C‎1 C2 是细胞有丝分裂形成的,而有丝分裂重要特征是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保持遗传物质的稳定性,所以C1 和C2的遗传信息相同;而S1和S2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刺激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重要特征是同源染色体平均分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有染色单体,无同源染色体,所以遗传信息不同,且XY两条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同。答案B正确。‎ ‎(10江苏卷)21.人类精子发生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中染色单体散最多可达92条 ‎ B.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是不同的 ‎ C.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前 D.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最大为1/‎ ‎【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的过程及考生理解能力。人精子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经过复制,染色单体可达到92条,A项正确;姐妹染色单体可发生交叉互换,带着遗传信息可能不同,B项正确,姐妹染色单体壳发生交叉互换发生在四分体时期,即同源染色体分开前,C项正确,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种类型4个精子,D项错误.‎ ‎(10江苏卷)28.(6分)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分为期、S期和期)和分裂期(M期)。下图标注了甲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2)肠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时长及DNA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 (1)若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DNA复制的原料之一)短期培养甲动物肠上皮细胞后,‎ ‎ 处于S期的细胞都会被标记。洗脱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换用无放射性的新鲜培养液培养,定期检测。预计最快约 ▲ h后会检测到被标记的M期细胞。‎ ‎ (2)从被标记的M期细胞开始出现到其所占M期细胞总数的比例达到最大值时,所经历的时间为 ▲ 期的时间,处于该期的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是 ‎ ▲ 。‎ ‎ (3)若向甲动物肠上皮细胞培养液中加人过量胸苷,处于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而处于其他时期的细胞不受影响。预计加人过量胸苷约 ▲ h后,细胞都将停留在S期。‎ ‎ (4)乙动物肠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长为24 h,M期时长为l.9 h。若要在显徽镜下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的变化,选用 ▲ (填“甲”或“乙”)动物肠上皮细胞更合适。‎ ‎ (5)在光学显徽镜下观察,同处于分裂末期的动物肠上皮细胞与洋葱根尖细胞,形态上最主要的区别是 ▲ 。‎ ‎【答案】‎ ‎(1)2.2‎ ‎(2)M 12→24→12‎ ‎(3)7.4‎ ‎ (4)甲 ‎(5)动物肠上皮细胞膜凹陷,细胞缢裂;洋葱根尖细胞形成细胞板 ‎【解析】本题借助细胞周期的DNA含量变化曲线考查细胞周期及分裂期特点,同时考查学生的识图判断能力。‎ ‎(1)根据题意S期细胞被标记,洗脱放射性的胸苷后,S期的细胞经G2期变化后变为M期细胞,故最短时间为G2时期,即2.2h ‎(2)间期细胞数目最多,因此从M期细胞开始出现,到其所占M其细胞总数比例最大值,即变为间期细胞,故经历的时间为分裂期的时间,即M期的时间。因染色体只在分裂后期加倍,故分裂期染色体数目变化为‎12-24-12‎ ‎(3)加入过量胸苷后,只有处于S期的细胞被抑制;刚结束S期的细胞,再次经过G2、M、G1期后再次到达S期后受到抑制,经历时间为2.2+1.8+3.4=7.4h。其他各期细胞达到S期的时间均短于该时间,故加入胸苷后7.4h后细胞都停留在S期 ‎(4)从图可知,甲动物分裂期所占时间比例为1.8/(3.4+7.9+2.2+1.8)=1.8/15.3=11.2%;乙动物分裂期的比例是1.9/24=0.08,观察染色体形态变化主要是观察分裂期的细胞,而分裂期细胞数目的增多与其所占细胞周期的时间的比例呈正相关,因此选甲动物作为观察材料。‎ ‎(5)洋葱根尖细胞为高等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比,有细胞壁,因此分裂末期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动物细胞的细胞质从中央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而植物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 ‎(10广东卷)3. 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常用的有效方法之一,最主要的原因是移植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可在患者体内 A.正常生长 B. 增殖并分化成多种细胞 C.分泌抗体 D. 杀死各种病原菌 ‎【解析】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白血病又称血癌,病人产生大量的异常白细胞,而正常的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产生量减少。移植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可以增殖分化形成各种血细胞和淋巴细胞,因此骨髓移植是目前治疗白血病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答案】B 植物激素调节 ‎31.(8分)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自茎段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3/4处。将切开的茎段浸没在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如图所示。若上述黄化苗茎段中的生长素浓度是促进生长的,放入水中后半边茎内、外两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都不会升高。请仅根据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分析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这一现象,推测出现该现象的两种可能原因。‎ 原因1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2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考查植物的激素调节等相关知识。‎ 从题干上来看,(1)幼茎段无叶无侧芽,暗示我们不会再有新的生长素产生;(2)黄化苗茎段中的生长素浓度是促进生长的,放入水中后半边茎内、外两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都不会升高,暗示我们只考虑低浓度的促进效应,不考虑高浓度的抑制效应;(3)仅根据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分析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这一现象,暗示我们不能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单纯归结为内外两侧的细胞吸水膨胀不同引起的。‎ 从图示的情形可以推测出来,应该是半边茎内侧细胞生长比外侧快形成的;而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则可能是:(1)内侧生长素比外侧高,这可能与内侧细胞和外侧细胞的吸水能力不同有关;(2)内外两侧细胞内生长素的浓度是相等的,但是内外两侧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一致;(3)其他合理的原因。‎ ‎【答案】‎ 原因1:内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比外侧高,所以内侧细胞生长较快。‎ 原因2:内外两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相同,但内外侧细胞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该浓度的生长素更有利于内侧细胞的生长 ‎(10重庆卷)4.将一玉米幼苗固定在支架上,支架固定在温、湿度适宜且底部有一透光孔的暗室内,从题4图所示状态开始,光源随暗室同步缓慢匀速旋转,几天后停止于起始位置,此时,幼苗的生成情况是 A,根水平生长,茎向上弯曲 B,根水平生长,茎向下弯曲 C,根下弯曲,茎向上弯曲 D,根向下弯曲,茎向下弯曲 答案:B 解析:此题也为识图题,但图形是书上没有的,是原创的,这就更加考查学生的识图理解能力了。结合文字和图形可知,玉米幼苗固定在支架上,而光源随暗室同步缓慢匀速旋转,表面上是一个均匀光照而实际光源随暗室同步缓慢匀速旋转则是一个单侧光,表面上植物的茎在上、下方要受重力影响有差别而实际上因缓慢匀速旋转各方向受重力影响相同,所以植物的茎只受单侧光的影响而不受重力影响,生长素向背光侧横向运输多于向光侧,此时两侧的生长素的浓度都是促进生长的,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更有利于植物细胞的纵向伸长,故茎向光(下方)弯曲生长。同理植物的根不受重力的影响而自然水平生长。所以答案B正确。‎ 分析:此题同是一个识图题,但考查的层次更高,要求学生把图看懂,同时还要结合文字理解其含义,并且考查了植物生长素的生理功能的相关知识以及生长素与植物向性运动的关系,此题属理解类,为中档题。‎ ‎(10浙江卷)6. 将无根的非洲菊幼苗转入无植物激素的培养中,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应出现的现象是(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生命活动调节中激素的作用和产生部位,植物有五大类激素,其中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的长芽和生根长芽,此题中虽然培养基中没有植物激素,但是植物幼苗叶片本身可以产生生长素,而细胞分裂素的产生部位在根尖,所以细胞分裂素不能产生,所以植物能够在一段时间后长出少量的根而没有出芽,所以我觉得答案为B。‎ ‎(10新课标)30.(9分)‎ 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将茎段自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3/4处后,浸没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茎段的半边茎会向切面侧弯曲生长形成弯曲角度(a)如图甲,。与生长浓度的关系如图乙。请回答:‎ ‎(1)从图乙可知,在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茎段半边茎生长产生的弯曲角度可以相同,请根据生长素作用的特性,解释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原因是_____。‎ ‎(2) 将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一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测得其半边茎的弯曲角度a1,从图乙中可查到与a ‎1对应的两个生长素浓度,即低浓度(A)和高浓度(B)。为进一步确定待测溶液中生长素的真实浓度,有人将待测溶液稀释至原浓度的80%,另取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其中,一段时间后测量半边茎的弯曲角度将得到a2。请预测a2与a1相比较的可能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____。‎ ‎【答案】(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双重性,最适生长素浓度产生最大α值,高于最适浓度时有可能出现与低于最适浓度相同的弯曲生长,从而产生相同的α值。(2)若α2小于α1,则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为A;若α2大于α1,则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为B。‎ ‎【解析】植物生长素的两重性曲线为一钟形曲线,在顶点为生长素最适浓度,高于或低于最适浓度,生长素的促进生长效果都会降低。‎ ‎【评析】生长素的两重性是生长素复习中的一个要点,对于这个实验应该说是让人很意外的,对于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很高,学生应该学会如何分析一个实验的能力,这样这道题才能解答的很完整。‎ ‎(10北京卷)29.(20分)‎ 在验证生长素类似物A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影响的试验中,将如图1所示取得的切段进入蒸馏水中1小时后,再分别转入5种浓度的A溶液(实验组)和含糖的磷酸盐缓溶液(对照组)中。在‎23℃‎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24小时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结果见如图2。‎ 请分析并回答:‎ (1) 生长素类似物是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_______作用的一类化合物。本实验中__________mg/L浓度的溶液促进切段伸长的效果最明显。‎ (2) 振荡培养的目的是:①增加溶液中的________以满足切段细胞呼吸的需求;②使切段与溶液成分接触更___________。‎ (3) 生长素类似物A应溶解于__________中,以得到5种浓度的A溶液。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的目的是减少___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 图2中,对照组切段的平均长度是__________mm。浓度为0.001mg/L的溶液对切段伸长___________(选填“有”或“无”)促进作用;与浓度为1mg/L的结果相比,浓度为10mg/L的溶液对切段的影响是_________。‎ (5) 图2中,浓度为0.1mg/L时实验二所得数据与实验一偏差较大,在做原始记录时对该数据应___________(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 A.舍弃 B.修改 C. 如实填写 为检验该浓度下相关数据的可靠性,还应___________。‎ 答案(1)调节;1 (2)①氧气;②均匀 (3)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切段中内源激素。‎ ‎ (4)7.0;有;促进伸长的作用减弱 (5)C;重复实验 ‎【考点直击】本题考查生长素类似物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的影响实验,同时考查考生从题干和图形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此考点几乎每年都有考查。‎ ‎【要点透析】(1)生长素属于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调节作用;据图2,1mg/L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A溶液促进切段伸长的效果最明显。‎ ‎(2)震荡培养可增加溶液中的氧气的量,还能使切段与溶液成分混合均匀。‎ ‎(3)对照试验的溶液为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所以生长素类似物A要溶解于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可以减少切段自身产生的生长素的影响。‎ ‎(4)据图2,生长素类似物A溶液浓度为0的即为对照组,切段的平均长度是‎7mm,与‎7mm比较,浓度为0.001mg/L的溶液对切段伸长有促进作用,与浓度为1mg/L的结果相比。浓度为10mg/L的溶液对切段的影响是促进伸长的作用减弱。‎ ‎(5)试验得到的数据要如实填写,误差大的可以重复试验。‎ ‎【考场雷区】在日常生活或学习中,错误数据或舍弃或修改,这成了一个思维定势,而试验中所有数据都要如实填写,误差大的还要重复试验,这是考生应注意的一个雷区。‎ ‎(10江苏卷)23.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科学家用某种植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测 ‎ A.浓度高于 mol/L的生长索会抑制该植物茎段的生长 ‎ B.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含量达到M值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 ‎ C.该植物茎中乙烯含量的增加会促进生长素的合成 ‎ D.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和乙烯的含量达到峰值是不同步的 ‎【答案】BD ‎【解析】本题考查了植物生命活动调节。从图中看出浓度为10-6时也是促进生长的,只是弱了,A项错误;从曲线看出,生长素含量达到M值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B项正确;从曲线看出,乙烯增加到一定程度,则生长素储量降低,即其储量达到峰值是不同步的,C项错误,D项正确。‎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10全国卷Ⅰ)32.(10分)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 ‎(1)用针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收缩活动。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其位于左后肢趾部的____中,神经中枢位于____中。‎ ‎(2)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____________所决定的。‎ ‎(3)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见右图),立即刺激A端__(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刺激B 端__(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__(能、不能)称为反射活动,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验与探究能力,考查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 第(1)小题中,感受器主要分布在皮肤和粘膜中,神经中枢主要是脑和脊髓,结合题意,本小题的答案为:皮肤,脊髓。‎ 第(2)小题中,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突触的结构所决定的。‎ 第(3)小题中,刺激A端,兴奋可以传到效应器,能引起左后肢的收缩,但是该活动的进行,没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不符合反射的定义(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生物体对内外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称为反射),不能称为反射;刺激B端,兴奋无法传到效应器,不能引起左后肢的收缩。‎ ‎【答案】‎ ‎(1)皮肤 脊髓 ‎(2)突触的结构 ‎(3)能 不能 不能 该活动不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进行的 ‎(10重庆卷)1.下列有关人体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糖浓度升高能使胰岛A细胞分泌增强 B饥饿时首先被利用的是肌糖元,其后是脂肪 C糖类分解释放的能量的主要贮存形式是ATP D多食少动,糖类易转变成脂肪和必需氨基酸 正确答案:C 解析:血糖浓度升高,应是胰岛素分泌增多,从而降低血糖浓度使血糖浓度达到正常值80-120mg/dl,而分泌胰岛素的是胰岛B细胞,所以血糖浓度升高能使胰岛B细胞分泌增强,故答案A错。饥饿时首先被利用的是肝糖元,而肌糖元不能直接利用,而必须先转化为乳酸运输到肝脏再合成肝糖元才能利用,所以答案B错。糖类分解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作为热能散失,少部分能量转移到ATP中贮存,当ATP含量过多时ATP中的一部分能量又转移到磷酸肌酸中贮存,糖类分解释放的能量的主要贮存形式是ATP是正确的。多食少动,糖类易转变成脂肪和某些非必需氨基酸,故答案D错。‎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代谢中的三大营养物质中糖类的利用、转化和调节以及呼吸作用相关知识,属于识记内容,此题目为容易题。‎ ‎(10新课标)5.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中的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A.静息电位值减小 B.静息电位值增大 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答案】D ‎【解析】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Na+内流导致,如果减少溶液S中的Na+的浓度,则会导致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内流量减少,而使峰值降低。‎ ‎【评析】;对于动作电位的产生,这道题出的难度适中,动作电位的产生是需要阳离子内流才能实现的,因此如果溶液S中阳离子的量少,就会导致动作电位的峰值降低。‎ ‎(10北京卷)3.以下依据神经细胞功能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膝跳反射弧中传出(运动)神经元的轴突较长 ‎ B.膝跳反射弧中传入(感觉)神经元的树突较多 ‎ C.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如乙酰胆碱)始终不被酶分解 ‎ D.分泌肽类激素旺盛的神经细胞核糖体较多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后迅速被分解了,否则下一个神经元一直处于兴奋或抑制状态,对传来的刺激或兴奋无法作出反应。所以选项C是错误的。‎ ‎(10北京卷)31.(14分)‎ 环境激素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而排放到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化学物质。为研究环境激素H对小鼠产生精子数的影响,用玉米油和环境激素H分别处理对照组和试验组雄性小鼠(每千克体重注射12.5ml,每天1次,连续21天,n=20)。实验结束后,对每只小鼠产生的精子计数。实验内容及结果见下表。‎ 对照组 实验组 ‎1‎ ‎2‎ 注射物 玉米油 H(浓度100mg/L)‎ H(浓度200mg/L)‎ 精子数均值(* 个)‎ ‎7.13‎ ‎5.09‎ ‎4.35‎ 请分析并回答:‎ (1) 表中数据显示,环境激素H浓度增高,小鼠生成精子数___________。‎ (2) 小鼠脑中的____________调节____________释放的相关激素能刺激睾丸分泌雄激素和少量雌激素,并生成精子。精子是由睾丸中____________细胞(2n)经_________发育来的。‎ (3) 正常雄鼠体内性激素浓度偏高会抑制脑中相关激素的释放,该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 (4) 有的环境激素可造成精子染色体缺失,这是精子DNA分子发生__________和DNA片段___________所致。‎ (5) 环境激素可沿着___________传递进入人体,被靶__________接受后干扰精子生成,从而使人的生育能力降低。‎ ‎【答案】 ⑴减小 ⑵下丘脑;垂体; 精原;减数分裂 ⑶负反馈调节 ⑷断裂。丢失 ⑸食物链;细胞 ‎(2010山东高考理综)25.为了更好的揭示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可用猴进行科学实验(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猴右手指受到电刺激时,会产生缩手反应。在此反射的反射弧中,神经冲动是  单  向传递的。头部电极刺激大脑皮层某区域引起猴右手运动,其兴奋传递过程是:中枢兴奋——传出神经兴奋——神经末梢释放—— 神经递质(或:乙酸胆碱)—— 与(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 ——后膜电位变化——右手部肌肉收缩。 若某动物离体神经纤维在两端同时受到刺激,产生两个同等强度的神经冲动,两冲动传导至中点并相遇后会 停止传导(或:消失,抵消) 。   (2)试验猴受到寒冷刺激,皮肤温度传感器兴奋,经传入神经引起 ‎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兴奋,导致 甲状腺激素(或: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机体产热增多以维持体温稳定。此调节方式为 神经—体液调节 。   (3)试验猴对屏幕上呈现的某些影像会产生明显的应激反应。在受到多次此类影像刺激后,猴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症。产生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 胰岛素分泌减少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导致了糖代谢异常。   (4)猴大脑皮层下的某区域出现病理性损伤后,表现为日排尿量异常增多、饮水剧增。推测脑内 下丘脑或(神经)垂体 区域被损伤,引起了 抗利尿激素(或:ADH) 缺乏。‎ ‎(10安徽卷)30、(12分)⑴将3根离体神经纤维(枪乌贼的巨轴突)分别放置于盛有海水(A)等渗KCl、溶液(B)等渗葡萄糖溶液(C)3个培养皿中。若都给予适宜的刺激, (填A、B、C编号)培养皿中的神经纤维可以产生神经冲动,原因是 。‎ ‎●‎ ‎●‎ C1‎ C2‎ 抗体 大脑 ‎●‎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肌肉 ‎⑵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C1、C2表示免疫细胞,黑点(●)表示神经元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按图示,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次是 _________(填①~⑦编号)。大脑感觉到肌肉受到刺激其信号(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次为 (填①~⑦编号)。‎ ‎⑶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多数患者的免疫系统误将自身肌肉细胞膜(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当作 ,产生的自身抗体攻击了此类神经递质受体,从而神经冲动传递受阻,肌肉收缩无力,图中免疫细胞C2的名称为 。‎ ‎【答案】⑴A 神经冲动的产生需要Na+ ⑵ ④⑤⑥ ③②① ⑶抗原 浆细胞 ‎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神经细胞生活环境与神经冲动传递过程和有关免疫知识。由于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需要钠离子从膜外进入膜内,而海水中还有钠离子,所以放在海水中产生兴奋,神经冲动的传导不自主收缩没有传递到大脑,而大脑感受到刺激传递到大脑,根据此图传导可知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的收缩,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次是④⑤⑥;大脑感觉到肌肉受到刺激其信号(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次为③②①。自身免疫病是把自身正常细胞表面的糖蛋白误认为是抗原。由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合成分泌抗体。‎ ‎(10江苏卷)13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 ‎ B. 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 C.若在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 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 D.在Ⅱ处施加剌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 ‎【答案】D ‎【解析】本题以反射弧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反射弧结构识别及神经调节等。从图示可看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均与伸肌相连,所以伸肌肌群中含有感受器和效应器,A项正确。b为该反射弧位于脊髓的神经中枢,肌肉伸缩反射活动受大脑皮层控制,而大脑皮层通过控制低级反射中枢来实现其控制功能,B项正确。Ⅰ处受刺激后,产生兴奋传导到a处,a处由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变为动作电位(外负内正),然后恢复静息电位(外正内负),C项正确。‎ Ⅱ处施加刺激引起的屈肌收缩不属于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应,该过程没有通过整个反射弧完成,因此不属于反射,D项错误。‎ ‎(10江苏卷)22.养鸡场鸡舍中清晨和傍晚用稳定的灯光延长光照时间.以提高产蛋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延长光照刺激可直接通过体液调节提高产蛋率 ‎ B.鸡的产蛋率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 ‎ c.鸡的产蛋行为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 ‎ D.鸡的产蛋行为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 ‎【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了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鸡的产蛋行为受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与体内雌性激素有关,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正确选项为BCD。‎ ‎(10海南卷)9.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置于某一条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表面,如右图,给该神经一个适宜的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的变化。能正确反映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这段过程中电位变化的曲线是 ‎ D D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知识点。‎ 血糖调节 ‎(10福建卷)4.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索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导致 A.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B.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C.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D.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及其结构基础。胰岛素的功能是降低血糖浓度,使血糖浓度降低的途径是,1、加快细胞加速摄取血糖,使血糖浓度降低;2、阻止肝糖原分解;3、促使血糖转化为肝糖原和肌糖原。受体缺失使得细胞无法识别胰岛素,从而使胰岛素作用丧失,哪么就会导致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10广东卷) 27.(16分)‎ ‎ 血糖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图11是血糖调控模式图,据图回答:‎ (1) 当机体处于低血糖状态时,如果机体通过途径①→②→③使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其主要机理是______分泌增多,促进了_____分解成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 (1) 如果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能的原因是胰岛_______细胞受损,导致体内_____分泌减少。‎ (2) 胰腺中调控血糖水平的主要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多肽,它们的合成和加工过程需要_____ 、______和______等细胞器直接参与。激素合成时所需的能量,只要由细胞呼吸产生的_______直接提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当机体处于低血糖状态时,如果机体通过途径①→②→③使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其主要机理是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多,促进了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如果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能的原因是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体内胰岛素分泌减少。胰腺中调控血糖水平的主要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多肽,它们的合成和加工过程需要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直接参与。激素合成时所需的能量,只要由细胞呼吸产生的ATP直接提供。‎ ‎【答案】‎ ‎(1)胰高血糖素 肝糖元 ‎(2)B 胰岛素 ‎(3)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ATP ‎(10天津卷)8.(18分)根据下列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实验一:选取同品种、同日龄的健康大鼠若干只,实施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随机等分成四组,分别注射激素及生理盐水30天,结果如图1。‎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 ‎(2)手术应切除 。每次注射各激素的量应按照 来计算。‎ ‎(3)图1表明胰岛素具有 ‎ 的作用,胰岛素与生长激素共同作用的效应 (小于/等于/大于)它们单独作用之和。‎ 实验二:选取健康大鼠,持续电刺激支配其胰岛的副交感神经,测定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浓度,结果如图2。‎ ‎(4)开始刺激后,血糖浓度将 ,原因是 。‎ ‎(5)图2中胰高血糖素浓度下降的原因之一是胰岛素直接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若要证实该结论,可在胰岛组织中注射 ,通过检测注射前后期周围血液中 的浓度变化来确定。‎ 答案(18分)‎ ‎(1)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对大鼠生长的影响 ‎(2)垂体和胰腺;单位体重注射量乘以体重 ‎(3)促进大鼠生长(及加强生长激素的促生长作用);大于 ‎(4)降低;胰岛素浓度升高和胰高血糖素浓度降低,促进了组织细胞加速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抑制了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5)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1) 胰岛素;胰岛血糖素 思路分析:(1)图1的横坐标为注射生理盐水、胰岛素、生长激素、胰岛素和生长激素的天数,纵坐标为体重,可推知该试验的目的是探究胰岛素和生长素对大鼠生长的影响。‎ ‎(2)为排除体内的胰岛素和生长激素的影响,手术应切除垂体也胰腺,在动物实验中,每次注射试剂的量应按照单位体重注射量乘以体重来计算。‎ ‎(3)注射胰岛素的大鼠的体重大于注射生理盐水的大鼠的体重,说明胰岛素具有促进大鼠生长的作用。据图,注射胰岛素和生长激素的大鼠的体重大于注射生长激素的大鼠的体重,也大于注射胰岛素的大鼠的体重,说明胰岛素与生长激素共同作用的效应大于他们单独作用之和。‎ ‎(4)据图2,开始刺激后,胰岛素浓度上升,胰高血糖素浓度下降,血糖浓度将下降。‎ ‎(5)若要证实胰岛素直接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可在胰岛组织中注射胰岛素,再检测注射前后期周围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变化,胰岛血糖素浓度下降了,即可证明。‎ 误区:高中生物必修3教材上提到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并没有谈及胰岛素具有促进动物生长的作用,本题中的实验—给出了注射生理盐水和注射胰岛素的大鼠体重对比,可推知胰岛素具有促进动物生长的作用,不要局限于教材,解题时要从题干新前景出发,这是考生应该注意的一个雷区。‎ ‎(10江苏卷)31.(6分)人体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受多种因素影响。现有甲、乙、丙三人.甲正常,乙的胰岛B细胞被自身免疫反应所破坏.丙的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在某次运动前后血糖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bc段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 ▲ , cd段血糖浓度升高主要是由于血液中肾上腺素和 ▲ 的明显增加引起的。‎ ‎(2)用斐林试荆对甲、乙、丙三人空腹时尿样进行检测,水浴加热后观察到的颜色分别是 ▲。从激素调节机制分析.乙尿样检测结果产生的原因是▲。‎ ‎ (3)给丙注射胰岛素 ▲(填“能“或“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原因是▲。‎ ‎【答案】‎ ‎(1)运动初期血糖消耗量多于产生量 胰高血糖素 ‎(2)蓝色 砖红色 砖红色 乙的胰岛 B细胞受损 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血糖浓度高 ‎(3)不能 胰岛素不能与受体结合 ‎【解析】本题考查了人血糖调节剂考生识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1)运动初期,机体能量需求激增,血糖消耗速率迅速增高,由于机体血糖平衡调节需要一段时间导致血糖消耗速率大于产生速率,从而导致机体血糖含量降低,随后机体会在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下加快血糖产生速率,最终达到平衡。‎ ‎(2)甲由于胰岛功能正常,其尿液中不含血糖,因而像是菲林试剂的颜色为蓝色 乙由于胰岛B 细胞受损,丙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从而二者血液内胰岛素含量低甚至没有,导致血糖分解大大减少,使其尿液中含有血糖,因而呈现砖红色。‎ ‎(3)由于丙体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从而导致胰岛素不能和受体结合,因而尽管注射了胰岛素也不能发挥作用。‎ 免疫调节 ‎(10浙江卷)1.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C)‎ A. 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 B. 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淋巴细胞 C. 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D. 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 ‎ 解析:本题考查免疫的有关的知识,疫苗的接种是特异性免疫,接种疫苗后,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淋巴细胞),当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淋巴细胞),但记忆细胞(淋巴细胞)的种类是不变的,效应B细胞会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接种乙肝疫苗之所以要间隔注射三次,就是为了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淋巴细胞),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能力.所以答案为C.‎ ‎.w(10福建卷)1.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会引起结核病,体内接触该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是 A.浆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效应T细胞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免疫的基础知识。人教版必修三课本37页最后一段叙述如下: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就会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就会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K^S*5U.C#O ‎(10新课标)29.将同种大鼠分为A、B两组,A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产生抗体的能力丧失:从B组大鼠中获得淋巴细胞并转移到A组大鼠后,发现A组大鼠能够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请回答:‎ ‎(1)上述实验验可以说明___是免疫反应所需的细胞.‎ ‎(2)为了证明接受了淋巴细胞的A组大鼠重新获得了产生抗体的能力,需要给A组大鼠注射___,任何检测相应的抗体。‎ ‎(3)动物体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称为____。在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和编码抗体的基因这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是_____。在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这三类细胞中不属于免疫细胞的____。‎ ‎【答案】⑴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⑵抗原;⑶浆细胞(效应B淋巴细胞);编码抗体的基因;红细胞 ‎【解析】因为A组去除淋巴细胞后,产生抗体能力丧失,而重新移植后又获得了产生抗体的能力,因此免疫反应所需要的是淋巴细胞。如果要证明A组大鼠获得了产生抗体的能力,就应该给大鼠注射抗原,从而刺激其产生相应的抗体。抗原进入动物体后,通过体液免疫的过程,可以使浆细胞(效应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从而消灭抗原。编码抗体的基因属于遗传物质,红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 ‎【评析】;考察的知识点属于常考点,但是此题新颖,考察学生的应变能力。‎ ‎(10广东卷)6.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最终导致 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 B 全身出现性过敏反应 C.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提高 D 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能力提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可知重症肌无力应该属于自身免疫病,由于体内存在的某种抗体与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所以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减低甚至丧失,但不影响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能力。‎ ‎【答案】A ‎(10浙江卷)5.无胸腺裸鼠是一种无毛变异小鼠,先天性无胸腺,常作为医学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动物。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 B.无胸腺裸鼠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 C.无胸腺裸鼠对异体组织无排斥反应 D.人类癌细胞可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增殖 ‎【答案】A ‎【解析】本题借助裸鼠特点考查胸腺作用及免疫类型及过程。胸腺为T淋巴细胞发育成熟场所,无胸腺则不能产生T淋巴细胞,而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因此需胸腺裸鼠不具备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A项错误。因其免疫力低下,故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B项正确。对异体组织的排斥反应以及清除体内的癌细胞过程都属于细胞免疫,由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对异体组织及癌细胞等进行识别并排斥,裸鼠无T细胞,故无排斥反应且不能清除癌细胞,C项、D项正确。‎ ‎(10海南卷)8.可被人体免疫系统直接识别的是 A.血液中O2浓度的变化 B.血糖浓度的变化 C.环境中温度的变化 D.感染人体的流感病毒 ‎【答案】A ‎【解析】免疫系统就是人体抵御病原体及其毒性产物侵犯,使人免患感染性疾病。钱三项属于稳态,只有D项属于治病病毒,所以很快被识别。‎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0江苏卷)4.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漫长的.直到20世纪初期,人们仍普追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当时人们作出判断的理由不包括 ‎ A.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 ‎ B.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 ‎ C.蛋白质比DNA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且能够自我复制 ‎ D.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台可以贮存大量遗传信息 ‎【答案】C ‎【解析】本题借助科学发展史考查蛋白质的多样性等特点。蛋白质不具备热稳定性,也不能复制,故选C项。其他选项所述的蛋白质的特点,与遗传物质应具备的特征一致,可作为遗传物质的理由。‎ ‎(10广东卷)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DNA 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 B. 每种氨基酸仅有一种密码子编码 C.DNA 复制就是基因表达的过程 D.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是mRNA;一种氨基酸可有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基因具有两个基本功能,即复制和表达;基因的复制是以DNA为基本单位进行的;基因的表达分为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由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D ‎(10海南卷)13.某同学分离纯化了甲、乙两种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重新组合为“杂合”噬菌体,然后分别感染大肠杆菌,并对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作出预测,见表。其中预测正确的是 ‎“杂合”噬菌体的组成 实验预期结果 预期结果序号 子代表现型 甲的DNA+乙的蛋白质 ‎1‎ 与甲种一致 ‎2‎ 与乙种一致 乙的DNA+甲的蛋白质 ‎3‎ 与甲种一致 ‎4‎ 与乙种一致 A.1、3 B.1、‎‎4 ‎‎ C.2、3 D.2、4‎ ‎【答案】B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10北京卷)30.(16分)‎ 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对象,运用同位素失踪技术及密度梯度离心方法进行了DNA复制方式的探索实验,实验内容及结果见下表。‎ 组别 ‎1组 ‎2组 ‎3组 ‎4组 培养液中唯一氮源 繁殖代数 多代 多代 一代 两代 培养产物 A B B的子I代 B的子II代 操作 提取DNA并离心 离心结果 仅为轻带(/ )‎ 仅为重带(/ )‎ 仅为中带(/)‎ ‎1/2轻带(/ )‎ ‎1/2中带(/)‎ 请分析并回答:‎ (1) 要得到DNA中的N全部被放射性标记的大肠杆菌B,必须经过___________代培养,且培养液中的__________是唯一氮源。‎ (2) 综合分析本实验的DNA离心结果,第_________组结果对得到的结论起到了关键作用,但需把它与第__________组和第___________组的结果进行比较,才能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_________。‎ (3) 分析讨论:‎ ① 若子I代DNA的离心结果为“轻”和“重”两条密度带,则“重带”DNA来自于________‎ 据此可判断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不是___________复制。‎ ② 若将子I代DNA双链分开后再离心,其结果是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 判断DNA的复制方式。‎ ‎③若在同等条件下将子II代继续培养,子n代DNA离心的结果是:密度带的数量和位置是_____________,放射性强度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带。‎ ‎④若某次实验的结果中,子I代DNA的“中带”比以往实验结果的“中带”略宽,可能的原因是新合成的DNA单链中的N尚有少部分为______________.‎ ‎【答案】(1) 多 (2)3 1 2 半保留复制(3)① B 半保留 ②不能 ③没有变化 轻 ④ 15N ‎ ‎(2010山东高考理综)7.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 ‎【答案】B ‎(10江苏卷)1.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DNA和RNA中的五碳糖相同 B.组成DNA与ATP的元素种类不同 C. T2噬苗体的遗传信息贮存在RNA中 ‎ D.双链DNA分子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核酸的组成、结构和功能。DNA含有脱氧核糖,RNA含有核糖,A项错误;DNA和ATP都是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B项错误。T2噬菌体遗传物质为DNA,故其遗传信息也储存在DNA中,C项错误。双链DNA嘌呤总和嘧啶碱基互补配对,故两者数量相等,D项正确。‎ 基因的表达 ‎1.(2010山东高考理综)下列实例与基因的作用无关的是 A.细胞分裂素延迟植物衰老 B.极端低温导致细胞膜破裂 C.过量紫外线辐射导致皮肤癌 D.细菌感染导致B淋巴细胞形成效应B(浆)细胞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基因的作用与具体事例的综合分析 ‎【解题思路】细胞分裂素的合成过程是受基因控制合成的相关酶作用调控,因此与基因作用有关;过量紫外线的辐射,可能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细胞感染导致B淋巴细胞形成效应细胞,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的产生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极端低温由于结冰导致细胞膜破裂,与基因无关,因此B选项正确。‎ ‎(10海南卷)12.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遗传信息的传递遵循中心法则 B.DNA中的遗传信息是通过转录传递给mRNA的 C.DNA中的遗传信息可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D.DNA病毒中没有RNA,其遗传信息的传递不遵循中心法则 ‎【答案】D ‎(10天津卷)2.根据表中的已知条件,判断苏氨酸的密码子是 A.TGU B.UGA C.ACU D.UCU 答案C 思路分析: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称作1个密码子。‎ 据表,mRNA的密码子和tRNA上的反密码子互补配对,可推知mRNA的密码子最后的碱基为U;DNA的一条链为TG,另一条链为AC,若DNA转录时的模板链为TG链,则mRNA的密码子为ACU,若DNA转录时的模板链为AC链,则mRNA的密码子为UGU。‎ ‎(10江苏卷)34.(8分)铁蛋白是细胞内储存多余Fe3+的蛋白,铁蛋白合成的调节与游离的Fe3+、铁调节蛋白、铁应答元件等有关。铁应答元件是位于铁蛋白mRNA起始密码上游的特异性序列,能与铁调节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阻遏铁蛋白的合成。当Fe3+浓度高时,铁调节蛋白由于结合而丧失与铁应答元件的结合能力,核糖体能与铁蛋白一端结合,沿移动,遇到起始密码后开始翻译(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甘氨酸的密码子是 ▲ ,铁蛋白基因中决定 的模板链碱基序列为 ▲ 。‎ ‎(2)浓度低时,铁调节蛋白与铁应答元件结合干扰了 ▲ ,从而抑制了翻译的起始;‎ 浓度高时,铁调节蛋白由于结合而丧失与铁应答元件的结合能力,铁蛋白能够翻译。这种调节机制既可以避免 ▲ 对细胞的毒性影响,又可以减少 ▲ 。‎ ‎(3)若铁蛋白由n个氨基酸组成.指导其合成的的碱基数远大于3n,主要原因是 ▲ 。‎ ‎(4)若要改造铁蛋白分子,将图中色氨酸变成亮氨酸(密码子为UUA、UUG、CUU、CUC、CUA、CUG),可以通过改变DNA模板链上的一个碱基来实现,即由 ▲ 。‎ ‎【答案】‎ ‎(1)GGU, ---CCACTGACC---‎ ‎(2)核糖体上的mRNA上的结合于移动 Fe3+ 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 ‎(3)mRNA两端存在不翻译的序列 ‎(4)C—A ‎【解析】本题考察了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及同学们的识图能力以及从新情景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根据携带甘氨酸的tRNA的反密码子CCA可以判断甘氨酸的密码子为GGU,甘一色---天对应的密码子为------GGUGACUGG-------判断模板链碱基序列为------CCACTGACC------‎ ‎(2)当Fe3+浓度较低时,铁调节蛋白与铁应答原件结合,使蛋白质的翻译缺少起始代码,从而阻止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遏制铁蛋白的合成,由于Fe3+‎ 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因此这种机制技能减少其毒性,又能在其含量较低时减少铁蛋白的合成从而减少细胞内物质和能源的消耗。‎ ‎(3)mRNA并不是所有序列都参与蛋白质的翻译,有一部分是不具有遗传效应的。‎ ‎(4)色氨酸密码子为UUG,对应模式链碱基序列为ACC,当第二个碱基C-A时,此序列对应的密码子变为UUG,恰为亮氨酸密码子。‎ 实验探究与研究性实验 ‎(10安徽卷)29. Ⅱ(10分)面对去冬今春我国西南部分地霉菌可以与植物区严重旱情,生物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发现,摩西球囊菌可以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体,能提高干旱条件下植物体内活性氧的清除能力,增强抗旱性,请完成实验设计,探究接种摩西球囊霉菌是否具有提高紫花苜蓿(牧草)的抗旱能力。‎ 材料用具:紫花苜蓿幼苗,摩西球囊霉菌菌种,栽培土(经灭菌处理的田间土与河沙混合,体积比9:1),大小一致的花盆。‎ 方法步骤:⑴每个花盆中放置栽培土3㎏,并将花盆平均分成A、B两组 ‎⑵A组各花盆中 ,B组各花盆中 。‎ ‎⑶将等数量的幼苗移栽于各花盆中,置于 条件下培养;‎ ‎⑷6周后, 处理10d,每天观察、记录并统计 。‎ 结果预期与分析 ‎ ‎【答案】Ⅱ⑵接种等量的摩西球囊霉菌菌种 不接种 ⑶适宜且相同 ‎(4)干旱 紫花苜蓿死亡率或存活率或存活天数 结果预测与分析:A组紫花苜蓿死亡率明显低于B组,这可能是接种摩西球囊霉菌提高了抗旱能力A组紫花苜蓿死亡率明显等于或高于B组,这可能是接种摩西球囊霉菌不能提高了抗旱能力Ⅱ考查有关实验设计内容,根据题意可知,设置对照实验,遵循等量且适宜原则,放在干旱环境中进行选择指标为紫花苜蓿的存活率。‎ ‎(10广东卷)29、(16分)‎ 假设你去某饲料研究所进行课外实践活动,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选用恰当的试剂检测某样品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提供的试剂有:①碘液,②苏丹Ⅲ溶液,③双缩脲试剂,④斐林试剂。你选用的试剂应该是 ;蛋白质与相应试剂反应后,显示的颜色应为 。‎ ‎(2)完善以下实验设计并回答问题。‎ ‎ 探究A动物蛋白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资料:饲料中的蛋白含量一般低于20 ;普通饲料可维持小鼠正常生长;A动物蛋白有可能用于饲料生产。‎ 一、 研究目的:探究A动物蛋白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二、 饲料:‎ 1、 基础饲料:基本无蛋白质的饲料;‎ 2、 普通饲料(含12%植物蛋白):基础饲料+植物蛋白;‎ 3、 试验饲料:基础饲料+A动物蛋白。‎ 三、 实验分组:‎ 实验组号 小鼠数量(只) 饲料 饲养时间(天)‎ ‎1 10 基础饲料 21‎ ‎2 10 试验饲料1(含‎6 A动物蛋白) 21‎ ‎3 10 试验饲料2(含‎12 A动物蛋白) 21‎ ‎4 10 试验饲料3(含‎18 A动物蛋白) 21 ‎ ‎5 10 试验饲料4(含‎24 A动物蛋白) 21‎ ‎6 10 Ⅰ Ⅱ 备注:小鼠的性别组成、大小、月龄、喂饲量和饲养环境均相同。‎ 一、 实验方法和检测指标:略 ‎①实验组6中,Ⅰ应该为 ,原因是 ;Ⅱ应该为 ,原因是 ;‎ ‎②要直观和定量地反映小鼠的生长情况,可以测量小鼠的 和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要鉴定蛋白质,需要利用双缩脲试剂和蛋白质发生紫色颜色反应的原理进行。要探究A动物蛋白对小鼠生长的影响,不同浓度A动物蛋白的组合即2、3、4、5为实验组,且为相互对照组;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排除基础饲料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还缺乏另外一个对照组,来排除植物蛋白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即第6组,所以Ⅰ应该为普通饲料,饲养时间为无关变量,应处于相同且适宜的状态,所以Ⅱ应该为21;反应变量的检测方法可以选择测量小鼠的平均体长和平均重量。‎ ‎【答案】‎ ‎ (1)③ 紫色 ‎ (2)①普通饲料 要排除普通饲料中的植物蛋白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21 无关变量应该处于相同且适宜的状态 ‎②平均体长 平均体重 ‎(10江苏卷)19根据下列相关实验操作.预期结果合理的是 A. 实验① 8.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考生对教材实验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实验(1)中结果应是0.3%溶液中质壁分离明显,实验(2)中毛霉应在‎20℃‎环境中生长最好,实验(4)中,如果此时2,4-D浓度低于最适浓度,则浓度再低的话促进生根效果则较差了,所以预期最合理的应是实验(3)即C项正确。‎ ‎(10海南卷)21.(10分)‎ 某木本植物种子成熟后不能萌发,经过适宜的预处理可以萌发。现用甲、乙、丙、丁四种预处理方法处理种子,再将处理后的种子分成两组:一组在温度和水分等适宜的条件下进行萌发实验并测定萌发率,结果见表;另一组用于测定A、B两种激素的含量,结果见图。请回答:‎ 预处理方法 室温、保湿(甲)‎ ‎4℃‎‎、保湿(乙)‎ ‎4℃‎‎、水浸种(丙)‎ ‎4℃‎‎、干燥(丁)‎ 种子萌发实验条件 温度和水分等适宜条件 种子萌发率(%)‎ ‎0‎ ‎100‎ ‎98‎ ‎0‎ ‎(1)由表可知,有利于该种子萌发的预处理条件是______和_______。‎ ‎(2)由表和图可知,两种激素中抑制种子萌发的是_______。‎ ‎(3)已知激素A存在于上述木本植物种子的种皮中,为了验证激素A对种子萌发的作用,可用白菜种子为材料,以白菜种子发芽率为指标进行实验,请补充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预测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步骤:‎ ① 剥离该木本植物种子的种皮,提取激素A,并制备成激素A水溶液。‎ ‎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预测结果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ks5u 得出结论:‎ ‎21.(10分)‎ ‎(1)低温  水分(或‎4℃‎保湿、‎4℃‎水浸种)(每空1分,共2分)‎ ‎(2)A (2分)‎ ‎(3)步骤:‎ ‎②分别用激素A水溶液和蒸馏水处理白菜种子,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其中蒸馏水处理为对照(2分)‎ ‎③一定时间后,统计白菜种子的发芽率。(2分)‎ 预测结果:‎ 激素A处理的白菜种子发芽率低于对照(1分)‎ 结论:‎ 激素A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1分)‎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细胞膜)‎ ‎(10全国1)1. 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的是 A.植物体胞杂交中原生质体融合 B.m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 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D.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属于外排作用,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属于内吞作用,内吞和外排作用均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直接的关系;而m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 ‎【答案】B ‎(10浙江卷)29Ⅱ.为研究兔红细胞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形态变化,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写出实验思路,设计记录实验结果及原因分析的表格,并填入相应内容。‎ 材料与用具:兔红细胞稀释液、质量分数为1.5%的NaCl溶液、蒸馏水、试管、显微镜等。‎ ‎(要求:答题时对NaCl溶液的具体配制、待观察装片的具体制作不作要求)‎ 实验思路:ks5u (1) ‎①‎ ‎(2)设计一张表格,并将预期实验结果及原因分析填入该表中。‎ 解析:实验目的为研究兔红细胞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形态变化,所以需要设置不同梯度浓度的NaCl溶液,实验原理是动物细胞的细胞溶液浓度为0.9%,在浓度低于0.9%的NaCl溶液中动物细胞会吸水膨胀,在浓度高于0.9%的NaCl溶液中动物细胞会失水皱缩,且浓度差越大,现象,越明显,在清水中,动物细胞会吸水过多而破裂,但是一段时间后,形态又会恢复到原来形态,因为离子可以透过细胞膜。‎ 答案:(1)实验思路:①用1.5%的NaCl溶液和蒸馏水,培植出NaCl质量分数0.3%、0.6%、0.9%、1.2%、1.5%的溶液②取6片载玻片,标记为1-6滴加,滴加适量且等量的红细胞稀释液滴在1-6号玻片上,再分别滴加等量的蒸馏水,0.3%、0.6%、0.9%、1.2%、1.5%的NaCl溶液。③制成临时装片持续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变化,并做好记录。ks5u (1) 不同浓度NaCl溶液下兔红细胞的形态变化表 组别/指标 细胞形态 原因 ‎1‎ 胀破 在蒸馏水中吸水过多胀破 ‎2‎ 膨胀后恢复 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浓度,细胞吸水膨胀,但是离子会进入细胞,一段时间后细胞内外浓度相等,细胞恢复形态。‎ ‎3‎ 膨胀后恢复 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浓度,细胞吸水膨胀,但是离子会进入细胞,一段时间后细胞内外浓度相等,细胞恢复形态。‎ ‎4‎ 正常 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浓度,细胞水分平衡 ‎5‎ 皱缩后恢复 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浓度,细胞失水皱缩,但是离子会进入细胞,一段时间后细胞内外浓度相等,细胞恢复形态。‎ ‎6‎ 皱缩后不恢复 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浓度,细胞失水皱缩,但是细胞失水过多死亡,不再恢复 ‎(10福建卷)2.下列有关造血干细胞中物质运输的途径,可能存在的是 A.吸收的葡萄糖:细胞膜一细胞质基质一线粒体 B.合成的细胞膜蛋白:高尔基体一核糖体一细胞膜 C.转录的mRNA:细胞核一细胞质基质一高尔基体 D.合成的DNA聚合酶:核糖体一细胞质基质一细胞核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各种有机化合物在细胞内合成有运输的过程。A项吸收葡萄糖通过细胞膜计入细胞质基质,被分解成【H】和丙酮酸,然后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继续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B项膜蛋白与分泌蛋白一样,都是在粗面型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后进入内质网,然后经过高尔基体的加工和分装,通过具膜小泡运输到细胞表面。C项在细胞核内经过转录形成的mRNA,通过核孔出来与核糖体结合,准备开始翻译。D项DNA聚合酶是由于游离核糖体合成后,到细胞质基质经核孔进入细胞核。‎ ‎(2010山东高考理综)3.由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 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 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分析与坐标曲线的综合。‎ ‎【解题思路】分析坐标曲线可以看出,a为自由扩散,b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通过自由扩散(即方式a)运输,因此A错误;方式a与载体无关,只与浓度有关,因此B错误;方式b的最大的转运速率与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因此C正确。抑制细胞呼吸,能量供应不足,导致主动运输受阻,而与自由扩散(协助扩散)无关,因此D错误。‎ ‎(2010山东高考理综)4.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 B.构成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脂肪和胆固醇 C.有氧呼吸及光合作用产生ATP均在膜上进行 D.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膜部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 ‎【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命题思路】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与膜蛋白有关,因此A正确;结构细胞膜的脂质有磷脂和少量的固醇,不含有脂肪,因此B错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会产生ATP,第二阶段发生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光合作用的光反作用阶段发生和叶绿体内囊体薄膜上进行,因此C错误;只有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与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有关,因此D错误。‎ ‎(10广东卷)31.(8分)‎ ‎1. 图1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某矿物质离子示意图。据图判断,该离子跨膜进入根毛细胞的方式为 A. 自由扩散 B. 协助扩散 C. 主动运输 D. 被动运输 ‎【答案】C ‎【命题立意】跨膜运输的方式。‎ ‎【解析】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理解能力。结合图示可以看出,该矿质离子的跨膜运输有两个特点:一是逆浓度梯度,二是消耗ATP,故应为主动运输。‎ ‎(10安徽卷)1、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肌细胞的细胞膜上有协助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载体 B、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必需的结构 C、线粒体内膜上只分布着合成ATP的酶 ‎ D、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RNA自由进出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细胞相关的知识,生物膜的成分是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与细胞的功能密切相关,如一些物质的跨膜运输、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等。葡萄糖进入人呢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是协助扩散,进入其他细胞是主动运输,但都必须有载体的协助,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B选项有的信息交流的受体是在细胞内部,C选项中的线粒体内膜上分布着合成ATP的酶,也有合成H2‎ O的酶等;D选项是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RNA进出,但不是自由进出,而是主动选择。‎ ‎(10天津卷)4.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ATP提供能量 B.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不再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 C.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高&考%资(源#网]‎ D.抗体分泌过程中,囊泡膜经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 答案B 思路分析: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进行着K+外流和其他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供给,进行着葡萄糖的跨膜运输和葡萄糖的分解。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溶质相对增多,渗透压升高。抗体分泌过程属于胞吐,高尔基体分泌的囊泡到达细胞膜时,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 酶与ATP ‎(10全国卷)3.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右图表示的是 A.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CO2含量的变化[KS5‎ B.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 C.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 D.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相关生理过程中的数量变化趋势,涉及到新陈代谢与细胞分裂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如图曲线的走势为先增加后稳定,曲线有两个关键点:即起点(m,0)(m>0)和饱和点。符合这一曲线的为A选项;B项对应的曲线起点不正确,曲线的走势一直为增函数,不会出现饱和效应;C项对应的曲线就更不正确了,起点纵坐标等于终点,且大于0;D项曲线为种群的“J”型增长曲线。‎ ‎【答案】A ‎(10全国卷)34、(12分)某种细菌体内某氨基酸(X)的生物合成途径如图: ‎ 这种细菌的野生型能在基本培养基(满足野生型细菌生长的简单培养基)上生长,而由该种细菌野生型得到的两种突变型(甲、乙)都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在基本培养基上若添加中间产物2,则甲、乙都能生长;若添加中间产物1,则乙能生长而甲不能生长。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的X,甲能积累中间产物1,而乙不能 积累。请回答: ‎ ‎(1)根据上述资料推论:甲中酶______①     的功能丧失;乙中酶______②    的功能丧失,甲和乙中酶______③    的功能正常。由野生型产生甲、乙这两种突变型的原因是野生型的______④    (同一、不同)菌体中的不同______⑤    发生了突变,从而导致不同酶的功能丧失。如果想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 少量的X来生产中间产物1,则应选用_⑥     (野生型、甲、乙)。 ‎ ‎(2)将甲、乙混合接种于基本培养基上能长出少量菌落,再将这些菌落单个挑出分别接种在基本培养基上都不能生长。上述混合培养时乙首先形成菌落,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⑦    _______________        。 ‎ ‎(3)在发酵过程中,菌体中X含量过高时,其合成速度下降。若要保持其合成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改变菌体细胞膜的______⑧     ,使X排出菌体外。 ‎ 答案(1)b    a    c   不同    基因    甲 (2)甲产生的中间产物1供给乙,使乙能够合成X ,保证自身生长产生菌落 (3)通透性 ‎ ‎【解析】 (1)由题干“而甲不能生长”,可知乙酶a功能丧失,甲中酶b功能丧失。产生甲、乙两种突变的原因是野生型的不同菌体的不同基因发生了突变。因为“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的X ,甲能积累中间产物‎1”‎,所以要想生产中间产物1,应该选用甲。 ‎ ‎(2)由题干“若添加中间产物1乙能生长”,而“甲能积累中间产物‎1”‎,所以将甲、乙混合培养时甲产生的中间产物1能使乙合成X,使乙首先形成菌落。‎ ‎ (3)在发酵过程中,可以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X排出细胞外。‎ ‎(2010山东高考理综)5、溶酶体具有细胞内消化功能,其内部水解酶的最适PH在5.0左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 B、溶酶体执行功能时伴随其膜组分的更新 C、细胞质基质中的被转运到溶酶体内需消耗能量 D、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对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 ‎【答案】D ‎【解题立意】本题考查溶酶体与酶、运输等的关系,考查综合分析能力。‎ ‎【解题思路】水解酶属于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溶酶体属于生物膜系统,在消化细胞内的物质时要吞噬这些物质,形成具有消化作用的小泡,所以溶酶体执行功能时要发生膜成分的更新,的运转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正常状态下机体也要产生衰老、凋亡细胞,死亡后溶酶体要对他们进行分解消化。‎ ‎(10江苏卷)3.某种蛋白酶是由129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蛋白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蛋白酶分子结构中至少含有l29个氨酸和l29个羧基 ‎ B.该蛋白酶溶液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 C.利用透析法纯化该蛋白酶时,应以蒸馏水作为透析液 ‎ D.用含该蛋白酶的洗衣粉击除油渍,效果比其他类型加酶洗衣粉好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蛋白酶的化学本质、组成、结构及鉴定等。该蛋白酶只有一条链时,所含有的氨基和羧基数目最好,都至少含有一个,A项错误。因其本质为蛋白质,故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反应,B项正确。用透析法纯化蛋白酶时,应用缓冲液做透析液以保持蛋白酶的活性,C项错误。因酶具有专一性,油渍为脂肪,故利用蛋白酶去污比用含脂肪酶的效果差,D项错误。‎ 光合作用 ks5u ‎(10重庆卷)2.题2图为光能在叶绿体中转换的示意图,U、V、W、X、Y代表参与光能转换的物质 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 U在光合作用里的作用是吸收和传递光能 B, V吸收光能后被激发,使分解,产生电子流 C, W为的还原剂,其能量是稳定化学能来源之一 D, U至Y的能量转换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 答案:D 解析:此题的图是课本上的图的再现略有改编,首先要识图弄清U、V、W、X、Y代表参与光能转换的物质分别是除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的其它色素、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的、NADPH、NADP+、糖类,结合光能在叶绿体中转换过程(光能先转化为电能然后转换为活跃的化学能而后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可知,答案A 、B、C正确;其中光能先转化为电能然后转换为活跃的化学能为光反应过程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所完成,活跃的化学能而后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W-Y)则是暗反应过程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完成,故答案D错。‎ ‎(10浙江卷)29.(26分)回答下列Ⅰ、Ⅱ小题:ks5u Ⅰ.试管苗的光合作用能力较弱,需要逐步适应外界环境才能往大田移栽。研究人员进行了“改变植物组织培养条件缩短试管苗适应过程”的实验,实验在适宜温度下进行,图甲和图乙表示其中的两个实验结果。‎ 请回答:‎ ‎(1)图甲的实验是在大气CO2浓度下进行的。据图分析,试管苗在不加蔗糖的培养中___和____更高。‎ ‎(2)图乙是试管苗在密闭、无糖培养基条件下测得的24h内CO2浓度变化曲线。图中b-c段CO2浓度升高缓慢是因为________,c-d段CO2浓度急剧下降是因为试管苗_____。若d点时打开培养瓶塞,试管苗的光合速率______。‎ ‎(3‎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知,采用无糖培养基、_____和_____可缩短试管苗的适应过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考查学生对曲线的解读能力, (1)从甲图来看,不加蔗糖的培养基中在相同的光照强度下光合速率要比加蔗糖的培养基高,且光饱和点也比加蔗糖的培养基高, (2)图乙表示一昼夜中CO2浓度变化曲线, b-c段上升缓慢的原因是凌晨温度较低,酶活性降低,呼吸速率较慢导致CO2释放减少所致;c-d段急剧下降是因为光合作用消耗大量CO2所致,d点时光照强度不再是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 CO2才是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而大气CO2比瓶内高,所以更有利于提高光合速率。(3)从甲乙两图中可以得出不加蔗糖的培养基,适当增加CO2浓度,延长光照时间,适当增加光照强度等可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答案: (1)光合速率 光饱和点 (2)温度较低,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较弱,产生的CO2较少 c-d段光照的增强,光合作用增强,消耗大量的CO2,所以CO2浓度急剧下降 升高 (3)延长光照时间 增加光照强度 加CO2浓度(任选两个)‎ ‎(10福建卷)26.(25分)‎ 回答下列I、II题 I.东海原甲藻(简称甲藻)是我国东海引发赤潮的藻种之一,研究甲藻光合作用的生理特性可为认识赤潮发生机理提供重要信息。‎ ‎(一)某研究小组探究pH对甲藻合作用的影响,设计了以下实验:‎ 将生长旺盛的甲藻等量分成5组培养,各组藻液pH分别设定为6.0、7.0、8.0、9.O、10.0,在黑暗中放置12 h,然后在适宜光照等相同条件下培养,随即多次涮定各组氧气释放量并计算净光合速率。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右图。‎ ‎(1)本实验除了通过测定氧气释放量,还可以通过测定 吸收量来计算净光合速率。‎ ‎(2)黑暗放置过程中,藻液pH会有所变化.因此在测定氧气释放量前.需多次将各组pH分别调到 ,这是控制实验的 变量。‎ ‎(3)若甲藻长时间处于pH10.0条件下,甲藻 ____(能、不能)正常生长繁殖,请据图分析并说明原因: ‎ ‎ 。‎ ‎(4)实验表明,甲藻光合作用适宜pH6.0—‎ ‎9.0。但海水在该pH条件下,一般不会发生赤潮,原因是生赤潮除了与pH、温度、光照强度等因素有关外,最主要还与海水的 有关。K^S*5U.C#O ‎(二)研究小组进一步探究了温度对甲藻光合作用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甲藻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温度为‎25℃‎左右,当温度为‎9℃‎和‎33℃‎时,甲藻不能正常生长繁殖。请根据这些信息在右图中画出净光合速率随温度变化的示意曲线。‎ 答案:(1)CO2 (2)原设定的PH值(起始PH值) 自 ‎(3)不能 因为长时间处于PH10.0的条件下,甲藻的净光合作用速率为负值,甲藻不能生长繁殖。‎ ‎(4)富营养化(N、P含量 或 矿质元素含量)‎ ‎(二)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甲藻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为‎15℃-30℃‎,在这个温度范围来净光合速率必须大于零;最适温度为‎25℃‎左右,所以在‎25℃‎曲线达到最高点;当温度为‎9℃‎和‎33℃‎时,甲藻不能正常生长繁殖,在‎9℃‎和‎33℃‎时,净光合速率必须小于或等于零。K^S*5U.C#O ‎(10北京卷)2.下列对生物细胞代谢活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大肠杆菌在拟核区转录信使RNA ‎ B.乳酸杆菌在细胞质基质中产乳酸 ‎ C.衣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 D.酵母菌的高尔基体负责合成蛋白质 答案D ‎【考点直击】本题考查细胞代谢的相关知识。此考点一直是近几年考查的热点。‎ ‎【要点透析】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在拟核区进行DNA转录,合成信使RNA。乳酸杆菌进行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乳酸。衣藻属于藻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10安徽卷)29、Ⅰ(8分)为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将同一品种玉米苗置于‎25℃‎条件下培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⑴与D点相比,B点条件下限制玉米CO2吸收量的因素是 ,C点条件下限制玉米CO2吸收量的主要因素是 ‎ ‎⑵实验结果表明,在 的条件下施肥效果明显,除本实验所涉及的因素外,从增加光合面积的角度考虑,采取 措施能提高玉米的光能利用率。‎ ‎▲‎ ‎▲‎ ‎▲‎ ‎▲‎ ‎●‎ ‎●‎ ‎●‎ ‎●‎ A B C D ‎20‎ ‎40‎ ‎60‎ ‎0‎ ‎5‎ ‎10‎ ‎15‎ ‎20‎ CO2‎ 吸 收 量 ‎/‎ μmol ‎·m—2‎ ‎·s—1‎ 土壤含水量/%‎ ‎▲光强(800μmol·m—2·s—1)‎ ‎●光强(200μmol·m—2·s—1)‎ 施肥 未施肥 ‎【答案】Ⅰ⑴光照强度 水分 ⑵土壤含水量在40%~60% 合理密植 ‎【解析】Ⅰ考查有关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通过图解可以看出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有光照强度、含水量、矿质元素等因素影响,B点与D点比较是光照强度,C点与D点比较是含水量影响,通过图解可看出施肥影响明显是在含水量大于40%,增加光能利用率一般是合理密植。‎ ‎(10天津卷)1. 在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 ‎ ①叶绿体基质 ②类囊体薄膜 ③线粒体基质 ④线粒体内膜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A ‎(10四川卷)3、.有人对不同光照强度下两种果树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如下表(净光合速率以的吸收速率表示,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对恒定)。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w_w w. k#s5_u.c o*m 光强(mmol光子/)‎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龙眼 光能得用率(%)‎ ‎-‎ ‎2.30‎ ‎2.20‎ ‎2.00‎ ‎1.80‎ ‎1.60‎ ‎1.50‎ ‎1.40‎ ‎1.30‎ ‎1.20‎ 净光合速率(umol /)‎ ‎-0.60‎ ‎2.50‎ ‎5.10‎ ‎6.55‎ ‎7.45‎ ‎7.90‎ ‎8.20‎ ‎8.50‎ ‎8.50‎ ‎8.50‎ 茫果 光能得用率(%)‎ ‎-‎ ‎1.20‎ ‎1.05‎ ‎0.90‎ ‎0.85‎ ‎0.80‎ ‎0.75‎ ‎0.70‎ ‎0.65‎ ‎0.60‎ 净光合速率(umol /)‎ ‎-2.10‎ ‎1.10‎ ‎3.70‎ ‎5.40‎ ‎6.50‎ ‎7.25‎ ‎7.60‎ ‎7.60‎ ‎7.60‎ ‎7.60‎ w_w*w.k*s 5*u.c_o*m A.光强大于0.1mmol光子 / ,随光照增强两种果树的光能利用率逐渐减少 B.光强小于0.5mmol光子/,限制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叶绿素含量 C.光强大于0.7mmol光子/,限制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生态因素是浓度 D.龙眼的最大光能利用率大于芒果,但龙眼的最大总光合速率反而小于芒果。‎ 答案:Bw_w w. k#s5_u.c o*m 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能力。从表中可以看出,光强大于0.1mmol光子 / ,随光照增强两种果树的光能利用率逐渐减少,A正确。光强小于0.5mmol光子/,随光照增强,净光合速率增强,因此光强小于0.5mmol光子/,限制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B错。光强大于0.7mmol光子/,随光照增强,净光合速率不再增强,因此光强大于0.7mmol光子/,限制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生态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主要是浓度,C正确。‎ ‎(10江苏卷)33.(8分)不同生态环境对植物光合速率会产生影响。某课题组测定生长于A地(平原)和B地(山区)银杏叶片不同时时间的光合速率,结果如右图。‎ ‎ (1)‎ 植物中叶绿素通常和蛋白质结合成为结合型叶绿素。在某些环境因素影影响下,部分结合型叶绿素与蛋白质分离,成为游离型叶绿素。A、B两地银杏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测定结果见下表:‎ ‎①请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完成总叶绿素含量与采样日期关系的二维曲线圈。 ▲ ‎ ‎②从表中数据分析,导致银杏叶片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 ‎(2)为提取银杏叶片中的叶绿素,研磨前在研钵中除加入剪碎的叶片外,还应加入 ▲ 。经快速研磨、过滤,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塞上橡皮塞;将试管置于适当的光照下2-3min后,试管内的氧含量 ▲ 。 ‎ ‎(3)a、b是‎7月1日和‎10月1日B地银杏叶绿体亚显微结构典型照片,推测 ▲ (填字母)是‎10月1日的叶绿体照片,理由是 ▲ 。‎ ‎【答案】‎ ‎(1)①‎ ‎ ②结合型叶绿素含量降低 ‎(2)酒精(丙酮)、碳酸钙、石英砂(二氧化硅) 基本不变 ‎(3)a ‎10月1日的光合建率低 a中叶绿体类囊体膜结构破坏 ‎【技巧点拨】第(1)画曲线图时要注意标明纵坐标和横坐标的名称以及相关的图例,这些往往是考生容易忽略的地方,要加强注意。‎ ‎(10海南卷)2.下列关于叶绿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A.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 B.叶绿体被膜由双层膜组成 C.暗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膜上 D.类囊体膜上具有叶绿素和酶 ‎【答案】C ‎(10海南卷)4.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是 A.[H]和H2O B.[H]和ATP C.ATP和CO2 D.H2O和CO2‎ ‎【答案】B 植物的矿质营养 人和动物的三大营养物质代谢 细胞呼吸 ‎(10新课标)2.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 B.有氧呼吸产生的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无氧呼吸不需要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的积累 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 ‎【答案】D ‎【解析】无氧呼吸的最终产物应该是乳酸或者酒精和二氧化碳,有氧呼吸前两阶段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结合生成水。无氧呼吸不需要O2参与,但是并没有【H】的积累,【H】只在细胞质基质中参与反应,产生了无氧呼吸的产物。质量相同的脂肪和糖类,脂肪所储存的能量更多,因此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 ‎【评析】代谢的内容是高考的必考部分,需要学生对细胞呼吸的知识掌握扎实。‎ ‎(10新课标)4.水中氧含量随水温的升高而下降。生活在寒温带湖泊中的某动物,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其生活的水温有关。右图中能正确表示一定温度范围内该动物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随水温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解析】由于水中的含氧随水温的升高而下降,而该动物要获得足够的氧气,那么含氧量下降会使得该动物的血红蛋白含量升高,因此可知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该动物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随水温升高而升高。‎ ‎【评析】;联系西藏问题,青海玉树地震战士遇到的问题,出现高原反应。与这个类似。‎ 高考资源网 基因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和伦理问题 ‎(10浙江卷)2.在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抗除草剂的转基因烟草过程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 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烟草茶叶病毒的核酸 B. 用DNA连接酶连接经切割的抗除草剂基因和载体 C. 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原生质体 D. 用含除草剂的培养基筛选转基因烟草细胞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基因工程的一般过程:①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含目的基因的DNA分子(除草剂基因)和运载体(质粒),②用DNA连接酶连接切割好的目的基因和运载体③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因为是植物可以说是原生质体④用相应的试剂和病原体帅选转基因细胞⑤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抗除草剂的转基因烟草(表达)。所以答案A。‎ ‎18.下列关于转基因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转入到油菜的抗除草剂基因,可能通过花粉传人环境中 ‎ B.转抗虫基因的植物.不会导致昆虫群体抗性基因频率增加 ‎ C.动物的生长激素基因转人植物后不能表达 ‎ D.如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来源于自然界,则不存在安全性问题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问题。转入到油菜的基因,可以通过花粉传入环境中,A项正确;由于植物与害虫间是相互选择的,转抗虫基因植物可使昆虫群体抗性基因频率增加,B项错误;动物生长素基因转入植物后也能表达,C项错误;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问题,要通过验证才能得到证实,D项错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