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语文教案:第16讲 综合复习与阶段检测
辅导教案 学员姓名: 学科教师: 年 级:高二 辅导科目:语文 授课日期 ××年××月××日 时间 A / B / C / D / E / F段 主 题 第16讲 综合复习与检测 教学内容 1、复习梳理上一阶段所学知识,并能学以致用。 2、检测上一阶段学习情况,找出薄弱环节,并进行突破提升。 教法指导:本环节共两个步骤:一、让学生回顾前阶段学习内容,然后组织探讨汇总,用思维导图画出重要内容;二、进行课内背诵、默写PK,可以通过接龙游戏或者1分钟定时炸弹的形式进行背默PK。 一、你还记得我们春季课程从开课到现在,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吗,请用思维导图画出所学内容? 二、背诵与默写小PK 1、背诵接龙(老师选择学生学过的古诗文和学生一起接龙背诵) (1)三山半落青天外,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 ,栗森林兮惊层巔。(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是处红衰翠减, 。(柳永《八声甘州》) (4) ,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等建康赏心亭》) (5) ,阴晴众壑殊。(王维《终南山》) (6)塞上长城空自许, 。(陆游《书愤》) (7) ,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8)世事洞明皆学问, 。(曹雪芹《红楼梦》) 参考答案: (1)一水中分白鹭洲 (2)熊咆龙吟殷岩泉 (3)苒苒物华休 (4)休说鲈鱼堪脍 (5)分野中峰变 (6)镜中衰鬓已先斑 (7)祸兮福之所倚 (8)人情练达即文章 教法指导:同步知识与阶段复习可能与日校的知识模块会出现重复,请大家采取灵活的策略来处理本部分。例如:回顾式、提问式、例题重现式、以教代学、优先回答等都可以。重点突出诗歌鉴赏5步骤与现代文巩固训练,做好一定的巩固提升。 一、散文阅读方法指津 1、关注“标题” (1)能提供阅读的线索 (2)隐含了信息(写作对象、重要内容) (3)可以联系文章的主题 2、梳理文脉 (1)按段落的先后顺序梳理“形”——梳理清文中所写到的事件、景物、人物,并且理清他们有什么特征 (2)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 (3)了解文章的一般结构: 开头(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起下文) 中间(写了哪些内容——散文的“形”) 结尾(篇末点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 散文常常是卒章显志,最后几段要重点关注! (4)分析文章结构用语: 作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 呼应、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 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3、找“关键句”——本文揭示作者观点、态度的词语和句子在哪里?要画出来! 4、归纳“主旨” 散文之“散”,往往来自于联想(相似、相关、对比、因果等),联想的各个方面,都是为表现主旨服务的,所以,要对散文中描写、引述的人、事、景物等进行分析,弄清其内涵,弄清其异同,然后归纳综合,从而把握主题。 据形悟神,即根据文中所写的事件、景物、人物等,联系“文眼”中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观点倾向、写作目的等,再用自己的“心”去发现“散文的心”。 不少散文作家都喜欢“卒章显志”的写法,我们还可以先读文章的结尾,了解其“志”,然后再浏览前面的材料,这样会更容易把握文章的主旨。 再说,散文的主旨大多是抒情、明志、言理,这也给我们把握主旨带来提示,即我们可从“情、志、理”入手。 另外,对于文学性作品,理解和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阅读和答题的重点。是怀念、敬仰、喜爱、倾慕、惋惜,还是别的什么感情,答题时往往题题可用到这个思想感情。 【典型例题】 生命的品格 ①谁都知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们追求长生不老,正说明生命美好,这表达了人们对活着的依恋。 ②据我们所知,人的正常寿命也就只是100岁左右,大多数人活不到100岁,超过120岁的人寥若晨星。就算100岁吧,在人的一生中可能是漫长的,但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是相当短暂的。据科学考察,地球已经存在46亿年了,人类的历史也有好几亿年了,如果和地球的生命比起来,一个人的一生只相当于地球的四百六十万分之一,打个比方,如果用长度来衡量地球的生命的话,如果地球的生命是46公里长,那么,人的生命的长度相当于一毫米,真可以忽略不计,可以说倏忽即逝。 ③可是,即使这样短暂的生命也是不容易的。世上有多少有生命的东西,但又有多少能像人类那样生存呢?据科学考察,世界上共出现过一亿二千万种生物,人是所谓“万物之灵”,我们能作为“人”,已够幸运的了。 ④但是,人生的旅途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诞生到世间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啼哭,这是对命运的抗争,是无法逃脱苦难的“绝望的一哭”。人又是诞生在血泊中的,这可能预示了人的一生在世间注定要受苦受难。人来到世上的时候,是自己在哭,别人在笑;人离开世间的时候,是别人在哭,自己在笑。来的时候,自己在哭,是对苦难的预感;别人在笑,是对你的欢迎。走的时候,自己在笑,是对苦难的解脱;别人在哭,是对你的留恋。一哭一笑,说明人是有理智、有感情的动物,对生、老、病、死的规律有着深刻的认识,对悲、欢、离、合的际遇有着明显的反应和感悟。当然,我们可以通过锻炼身体和现代的医疗保健措施延 长生命,但这也只能是适当地、有限度地。即使是在现在的基础上再延长一倍,和大自然的寿命比起来仍然是可忽略不计的。这确实应了我们常说的那句老话,就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⑤既然生命是有限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无法把这个物质的生命延长到我们理想的程度,那我们所能做的就只有如何提高这有限的生命的历程的质量,使这有限的人生旅途更有意义。这就不得不使人想起上世纪中叶流行的一本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翁保尔·柯察金的那段话:“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顾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段话虽然出自一个普通士兵这样的小人物之口,但由于它说的确实是朴实的真理,几乎家喻户晓,被人们奉为座右铭,从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他说的道理是正确的。的确,一个人一生如果能做到毫无悔恨,那也就很不容易了。因此,人们常常哀叹人生苦短,却不知道人生的长短并不只是以寿命来衡量的,赋予人生更丰富的内涵,使之更有意义,有价值,也就等于是“延长”了生命。这也可以用我们熟悉的另一句老话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人的生命也就是通过为他人、为社会服务而从有限到无限。 ⑥要懂得珍惜。生命只有一次,时光不会流转。要珍惜生活给予我们的每一点赐予。珍惜每一寸光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孔夫子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要把有限的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花在学习上,多读一本书,多学一点东西,多了解一点世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花在工作上,多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情。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真正做到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要珍惜一粒米、一寸布,一张纸,一支铅笔。“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享受的每一份服务,我们使用的每一件物品,都凝聚着多少人辛勤劳动的汗水。我们吃饭时只看到雪白的大米,却看不到农民在烈日的暴晒下赤脚在泥水的田里耕种;我们用精美的铅笔学习写字,却不知道制造一根铅笔从伐木工人到油漆包装送到文具店,要经过多少人的劳动。因此要懂得惜福。要珍惜朋友之间的友谊。人海茫茫,能回首相聚是缘分。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每一份关爱,哪怕是一个招呼,一个微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不能以怨报德。懂得尊重别人,感受别人,体恤别人。 ⑦要有悲悯情怀。人生在世,要心存感激,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生长在世上,靠大地养育,只有我们欠她的,没有她欠我们的。小时候,我们离不开别人的养育,吃着母亲的奶水长大;长大了,也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吃着别人生产的粮食,穿着别人缝制的衣服,住着别人建造的房子;生病了,还要别人照顾,也是别人教我们读书写字。我们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别人。所以,要敬重别人,包容别人。常怀一颗慈悲的心去帮助别人。要把关怀别人,救助别人当作自己的天职,变成自己的天性。帮助了别人,自己的心灵也会得到慰藉,境界也会得到升华:“与人玫瑰,手留余香。” ⑧要有面对苦难的意志和勇气。(甲)人生必然会经历种种磨难。关键是要敢于面对苦难,有直面苦难的信心和勇气。(乙)把为了别人而承受苦难看作是自己的荣耀和责任。只有这样,一个人在真正忍受磨难的时候,就会忘记磨难,只有当他从不计较受到了磨难,忍受磨难就不是一种惩罚,而是一件快乐的事。(丙)人世间的好多重要的事情,正是通过忍受磨难才能感悟,所谓“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有时候,(丁)通过忍受磨难,才能表达真理和爱,才能唤醒人性中的良知。一个人只有敢于并勇于承受磨难,才能锻炼成无所不克的意志,才能不断增长道德勇气,以至可以无畏地直面死亡。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⑨人世间,我们每个人都是匆匆过客,都是一个行者,沿途的风景再好,你只能尽情地看,但不能带走;路上的客店再舒适,但你只是一个异客,不是属于你的。生时没有带来任何东西,死时也带不走任何东西,无论你是君主还是囚徒,是富豪还是乞丐,概莫能外。这是造物主给人的定数,是任何人也改变不了的法则。就连你的身体,最终也得归还给大地,化为粪土重归自然。所以,要有一个明白头脑,把人生想透彻。王阳明说:“人心本是天然之理,精精明明,无纤介染着,只是一无我而已。”只有进入无我之境,才能超然物欲之诱,“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从而自始至终干干净净地做人,走完人生的旅程,这就是生命的品格。 6、(2分)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了□□的手法,其作用是 7、(2分)第⑤段中划线句“延长”在文中的意思是 。 8、(3分)第⑥段中作者认为人要懂得珍惜 。 9、“要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这句话应补在文章第八自然段的(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0、(6分)对文章的内容和写法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 ) A.作者在文中反复强调生命有限,旨在告诉读者人的生命短暂,微不足道。 B.人生的旅途并非一帆风顺,其中有生老病死,悲欢离合。 C.人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有限度地延长生命,但这并不代表生命质量的提高。 D.“生命的品格”实际上就是高尚的人格,它来自于对人生透彻的理解。 E.这是一篇哲理散文,作者运用大量的事例,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F.文章从生命有限起笔,中间围绕如何使有限的生命更有价值和意义这个中心进行阐述,最后揭示题旨。行文层次分明,点题水到渠成。 11、(4分)概括本文的语言风格,联系文章主要内容进行赏析。80字左右。 参考答案: 6、对比(类比),强调人生命的短暂(生命是有限的)。(2分) 7、赋予人生更丰富的内涵,使之更有意义、有价值。(2分) 20090116 8、珍惜光阴,珍惜人们的劳动成果,珍惜友谊和关怀。(3分) 9、B(3分) 10、AE(6分) 11、本文的语言质朴自然,是长者口吻,诚恳亲切(联系文章内容1分;能够说出文章的语言风格“质朴自然”2分;能说出“长者口吻,诚恳自然”1分) 教法指导: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竞赛的互动方式进行(以教代学、优先选择、问题抢答等),并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与表扬,题目也可根据学情考情做适当调整。 一、《过秦论》节选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孝公既没( ) (2)斩木为兵( ) (3)揭竿为旗( ) (4)赢粮而景从( ) 参考答案:1、(1)已经;(2)武器;(3)举起;(4)担负。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B.因河为池 C.追亡逐北 D.然秦以区区之地 参考答案:2、D 3、翻译下面句子。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参考答案:3、一个普通百姓带头起义,却把皇帝的位子给推翻了,皇帝自己也死在人家手上,被天下人嘲笑,为什么呢? 4、文章为什么要突出陈涉的普通、平凡,甚至弱小? 参考答案:4、是为了说明秦的灭亡不是因为对手的强大,而是秦不施仁义,原因在自身。 5、结合文意简析选文中对比手法的表达作用。 参考答案:5、通过秦与陈涉的对比、陈涉与六国的对比、秦先盛后衰的对比,多种比较造成层层进逼、步步蓄势的强烈气氛,强用力地说明极强的秦国竟亡于极弱的陈涉,耸动视听,发人深省。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1题。(14分) 落花枝头 谢大光 ①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清晨推窗望去,雨却停了。头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青黛色的雾霭。院子中,一丛绿树被染得浓荫如墨。朦胧的墨绿中,清晰的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跳出了一管清脆、欢跃的笛音,给这雨后空朗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气。 ②咦,已是春花红褪的初夏,什么花开得这般热烈? ③循着被雨水润白的碎石小路走去,我猛地记起了杨万里的初夏即事诗:“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近前一看,果然是石榴花。这是四株石榴树,分列在窄窄的甬道两侧,枝丫交错,搭起了一座花红叶绿的天然门楼。树只有一人高,花却开得十分繁茂。低头钻进树丛,真像是上元之夜徜徉于灯市之中。前后左右,俯仰回顾,都是火苗一样燃烧的石榴花。 ④早就听说石榴树是边开花边结果,花与子并生枝头,十分壮观。如今看去,果真如此。这满树密密层层的花果,真像一个姊妹比肩的大家庭。在从花到果的生长过程中,呈现出变化微妙的千姿百态——有的蓓蕾婷立,含苞待放;有的半开半合,微露金蕾;有的翩然怒放,喷红流彩;有的花瓣已落,籽实新萌;也有的花萼圆鼓鼓地胀起,果实已初具规模,挺在枝头随风摇曳。 ⑤啊,这些正在开放的花朵,正在成熟的果实,多像一群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孩子。可是,一阵微风吹过,我感到点点水珠洒落下来。这是花儿果儿的泪水吗?水珠洒落地上,地上是一片落花的世界。是了,花果洒泪是向落花依依惜别,是在感激落花的深情。落花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那么坦然,那么安宁。火红的花瓣在雨水中浸得发胀,将黑黑的泥土染成一片绯红。我第一次注意到落花景象是这般壮丽,一种内在的美好情操震颤着我的心。昨天,它也许还在枝头上为花蕊挡风遮雨,那艳丽的容貌、芬芳的呼吸,引来蜂蝶,传送花粉,孕育新生。今天,新的生命开始生长了,为了让果实得到更多的阳光和养料,毫不留恋枝头的繁华,毫不夸耀自己的功绩,在斜风细雨中翩然飘落。躺在地上,它还翘望枝头,看到萌生的果实代替了它原来的位置,依然显示着生命的美好。它放心了,落而无憾。它放心了,却没有忘记自己的归宿。秋风秋雨中,它将自己和朴实的大地融为一体,又在准备滋养明年的花了。“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定庵的心和落花可谓相通。人常说:开花结果。殊不知,花落了,果实才能成熟。据说有一种火石榴树,开起花来复瓣繁英,十分好看,却是从来不结果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落花正是新生的标志,实在值得大书特书。还是这个龚定庵,在另一首落花歌中,就曾经发出“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长是落花时”的感慨。 ⑥然而,千百年来,关于落花的诗却多是伤感的、哀怨的。黑暗的时代,狂暴的风雨,常令未果之花倍受挫磨而夭谢,于是“流水落花春去也”,“无可奈何花落去”……就成了千古名句。它们的作者,或是伤春怨女,红颜薄命;或是落魄文人,怀才不遇,只好将花喻己,抒解愁肠。君不见,《红楼梦》中“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黛玉小姐的一首葬花词,哭痴了多少人的心。对于摧残人才,践踏新生的社会,这是一个曲折的控诉和抗争。今天,这样的时代应该是过去了。我们的国家如同这点缀着晨露的石榴树,花果同枝,生机勃勃。每个人都应该是一朵花,该开时,尽心竭力地开,该落时,坦坦荡荡地落,无论是翘立枝头,还是俯身泥土,都不忘培育新生的使命。这样,我们的事业就会新陈代谢,永葆青春的活力。 ⑦细微的簌簌声打断了我的遐想,又是几片飞红飘落下来。“落花辞树虽无语,别情黄鹂告诉春。”多情的落花委托黄鹂向春天嘱咐什么呢?请明年再到枝头上看吧,那满树的繁花硕果就是答案。 6、第五段中应填写的诗句为: (1分) 7、第③段划线处“低头钻进树丛,真像是上元之夜徜徉于灯市之中”,作者运用 修辞手法, 突出了 的特征。(2分) 8、文章开头对江南梅雨描写的作用。(2分) (1)从结构上看 (2)从与石榴花的关系上看 9、第⑤段中作者说“我第一次注意到落花景象是这般壮丽,一种内在的美好情操震颤着我的心”是因为:(3分) (1) (2) (3) 10、结合全文,对这篇文章赏析有误的选项是(3分)( ) A.落花给人的是花谢春残的伤感,容易联想到衰败与死亡,但本文作者用昂扬向上的格调,唱出了一曲对落花的颂歌。 B.本文先写石榴花开的繁茂热烈,然后再写落花的坦然安宁,在这两相对照中,更突出了落花为培育新生而奉献自己的精神的崇高。 C.本文采用衬托抒情的手法,赞美落花已超出了自然界的新陈代谢,而是从社会的发展,国家的繁荣的高度,希望每个人都不忘培育新生的使命。 D.结尾含义深长,落花委托黄鹂告诉春天,明年将是满树花果之年,明年将是人才辈出之年。 11、请结合当今社会某一行业(或领域),谈谈你对第⑥段画线句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 6、落红不是无情物 7、比喻 石榴花开的十分繁茂 8、(1)铺垫,为写水珠洒落,花果洒泪做铺垫(2)反衬,以天气的阴沉反衬石榴花的火红 9、(1)为花蕊挡风遮雨,孕育新生 (2)毫不留念枝头的繁华 (3)落而无憾,准备滋润明年的花 10、D 11、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精神 教法指导:以学生自我总结为主,TR根据教案中的总结进行引导为辅,为本次课做一个总结回顾;总结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画思维导图、默想回忆、抢答形式等。 一、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你的收获哪些? 二、还有哪些知识需要在后期进行巩固提升? 教法指导:本环节包含预习下次课相关专题和复习本次课内容两部分,每节新课前教师对巩固练习作业进行批改与讲解,预习作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讲解。 一、巩固练习 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1分) ①在我的感觉里,奶奶是一部极富传奇的大书。这部传奇不仅在于她的非凡经历,而且在于她的生命历程对我成长的影响。 ②奶奶是在雪花飘飘的季节来到这个世上,又在雪花飘飘的静谧里安详地长睡而去。奶奶临去前的那个冬天,下了一场几十年不遇的大雪。下雪的那个早上,我又一次让自己肯定了奶奶那超凡脱俗的美丽。我曾不止一次想象着美丽的奶奶冲出闺阁的小楼,穿着白色裙裾,不顾曾祖父、曾祖母的反对,翩翩迈进女子师范学校时的风姿;我曾不止一次想象,奶奶与英俊潇洒的军官爷爷相遇相亲相爱,并结为连理的浪漫情怀;我甚至不止一次想象,奶奶与爷爷一定在雪地里相识,在雪地里见证他们的爱情。我难以想象的是,在爷爷早逝不久,奶奶坚强地满怀悲怆地生下遗腹子——我父亲时的景况。 ③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周围的老人几乎都是不识字的,唯有奶奶是个例外。奶奶不仅识字而且还挺有学问。上小学时,有一阵我怎么也分不清“鲜”和“艳”字,为这事奶奶揪着我的小耳朵说过几次,可我仍然转眼就忘了。 ④那一回,当我又写错了以后,奶奶真的生气了,罚我将每个字写500遍。我哭哭啼啼地半夜才写完。一直没作声的奶奶,这时将我拉到怀里,一边给我洗脸,一边对我说:“饿了吗,想吃什么?”我说:“不想吃!”奶奶说:“那就喝点汤。”奶奶说着就端一碗汤,我尝了一口,味道真是好极了。我问奶奶这是什么汤,奶奶让我猜。我猜了半天没猜着。奶奶这才告诉我,说这是用鱼肉和羊肉混合后做的汤。 ⑤奶奶说,鲜吗?我说,真鲜。奶奶说,你再想想它为什么鲜,因为它是用鱼和羊做的!奶奶这解释真是妙极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写错“鲜”“艳”二字。 ⑥一个人的一生倘若能真正做到淡泊名利、清心处世,实在是不容易。然而,奶奶却用其一生的品行实现了这一点。 ⑦奶奶的嫁妆里被她视为最珍贵的是十几幅清代字画和一些古瓷器。爷爷死后,因房子被没收,这些心爱之物也在辗转迁徙之中一点一点地流失了,最后保存下来的只有四五幅字画和两个青瓷花瓶。在后来的岁月里,那些文物贩子当着奶奶的面说某某的画值多少万元时,她似乎一切都不曾有地沉默着。 ⑧奶奶也并非对一切都不在乎,凡是她真正视为生命的东西如果被损坏了,则后果不堪设想。8岁那年,我乘奶奶不在家时,翻开了她那只平常不让我们靠近的红色小皮箱。皮箱里有她出嫁时的首饰,有几幅年轻时与爷爷合拍的照片。翻了一阵,我被一只白色雕花烟斗吸引住了。我想奶奶又不吸烟,留着这东西做什么呢!我将它装进口袋一溜烟地跑出去,在同伴中炫耀一阵后,又和同伴一起打开了水仗。当我回家后准备将烟斗放还到皮箱里时,才发现那烟斗不见了,我不敢声张,偷偷地问小伙伴们是否拾到,当我一无所获以后,又想这没用的东西丢了,奶奶是不会知道的。 ⑨谁知奶奶第二天下午就发现了。她那惊慌失措的样子就连父亲也是第一次见到。 ⑩那天我放学一进门,见奶奶端坐在竹椅上,脸上的那种惨白让人不敢看第二眼。一旁的父亲冲着我大声呵斥:“是不是你拿走了皮箱里的烟斗?”我犹豫了一会儿,眼见躲不过便只好说了实话。当奶奶知道事实以后,立即绝望地大声唤了一声爷爷的名字,然后就昏死过去。 ⑾奶奶醒后说的第一句话是:烟斗不是掉的,是他拿走的,他想我,要我过去陪他! ⑿这时我才明白那烟斗是爷爷最后一次上战场时留给奶奶的。为了找烟斗,爸爸和妈妈动员了所有邻居的孩子,光是送给他们的水果糖就有十来斤,然而,烟斗再也没有回到奶奶身边。奶奶用那游丝般哀怨的声音说:人啦,我以为可让留有你气息的东西伴我入土,看来这最后的希望也没有了。 ⒀为了安慰奶奶,父亲专门到省里找了一家文物商店,请人做了只与先前那只相差无几的烟斗,然后对奶奶说烟斗找到了。奶奶看着烟斗,努力地对父亲笑了笑。 ⒁奶奶86岁那年终于彻底衰老了,病危之际,爷爷的远房亲戚蜂拥而至,要求分享爷爷留下的遗物遗产。而这时,爷爷遗下的物什中有一幢房子。 ⒂奶奶将房子分给了他们,父亲连一片土也没有得到。奶奶对父亲说:“孩子,妈把房子都给了他们,把烦恼也给了他们,妈给你的唯有这一片宁静、这一份温馨。没有人因为钱财来搅扰你,你可以平心静气地过日子,妈一生就求这个,所以妈把这当做最珍贵的留给你!”奶奶的话让妈妈和我们心中的不快一下子化为云烟。 ⒃奶奶最后拿出那只假烟斗,反复看了一阵后说,“我很爱这个烟斗,就让它伴我入土吧,我这一生有缘和你们组成一家,并得到大家的爱,我都心领了!” ⒄这话让父亲立时哭起来,随后我们也明白了,奶奶她早就知道了烟斗的秘密。 7、(2分)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8、(2分)从全文看,第②段加点的“超凡脱俗”具体指 (1) (2) 9、(3分)第②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说其表达作用。 10、(6分)对本文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奶奶出生在雪花飘飘的季节,又在雪花飘飘的季节静谧地离去,既是巧合,也暗含人洁如雪的暗示,寄托了作者对奶奶的赞美与挚爱。 B、文章以倒叙的方式,按时间先后选择了奶奶生前的几个典型片断,展示了一个聪慧、淡泊、多情的女子形象。 C、奶奶对我成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她教我识字,使我再也没有写错过“鲜”“艳”二字。 D、奶奶坚强地满怀悲怆地生下了父亲,奠定了她一生痛苦的基调,也展现了她性格中的沉稳与坚毅。 E、奶奶对字画、爷爷的遗产的淡泊与对烟斗的珍视形成对比,着力凸现了她重情轻财的性格特点。 F、“父亲立时哭了起来”,既因为欺骗了奶奶,还因为奶奶病重不久人世。 11、(4分)第(13)段,奶奶“努力”对父亲笑,表达了她当时 的心理;而最后她说她爱这个烟斗其实是表达了她 的心理。 12、(4分)面对钱财与权位,有人痴迷,有人淡然。从关汉卿、白莽、华盛顿中任选一位,列举其面对名利时的典型表现,谈谈对你的启发。 参考答案: 7、总领全文,强调了奶奶对我的影响,表达对奶奶的热爱之情。 8、作为女子走进学校(周围人不识字,奶奶例外);一般人很难做到淡泊名利、清心处世,奶奶却做到了。 9、排比,运用一连串画面再现了奶奶的风采(超凡脱俗的美丽),抒发了对奶奶的钦佩与爱。 10、AE 11、既因烟斗无法找回而失望又极力想安慰爸爸的复杂心理; 领受了孩子们的善意与爱,也爱这个家的心理。 12、关汉卿:面对叶和甫、忽辛的利诱,断然拒绝,凛然赴死; 白莽:面对走向哥哥的一方可以获得的名号、纸帽,坚守真理,割舍亲情; 华盛顿:站在名利的顶峰,为了理想的民主社会,毅然告别权力。 启发:面对名利的取舍其实体现的是一个人的价值取向,这些人放弃名利的同时也成就了他们人格的高度,精神的富有。(有明确的看法即可) 二、预习思考 1、下节课主题:《师说》复习与拓展迁移 2、预习作业: (1)回顾《师说》的文言知识与内容,查找资料了解韩愈与其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古代君子非常重视自我完善。战国的苟况所说的“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便是一个证明。 在现实生活中,人是很难有自知之明的。这不光因为“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更因为人们的自卑和自以为是。因为这些,人们常常缺乏同自己对话,即缺乏对自己的审察、发现、怀疑、反省、忏悔的能力,因而常常会被自己蒙蔽,糊里糊涂地损人又误己。从这个意义上说,自我反省,是一种能力,一种品德,一种高贵的人格境界。 参考分析:“审视自我”是对自我的一种审察、反省,是对自身不足的一种检查,只有经过“审视自我”才能不断地提高自我。否则,只能“知足常乐”,停而不前。韩愈的《师说》当中有三种人——今之众人、爱其子之人、士大夫之族,他们不能“审视自我”,所以“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由此看来,“审视自我”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3)课文中有关“尊师”与“重道”的观点,是否适合于现代社会?你认为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参考分析:本题要求从课文中有关“尊师”与“重道”的观点出发,联系现代教育观念,谈谈自己理想的师生关系,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作一些引申发挥或比较分析,开阔思维,在语文学习中融入更多自己的思考。 课文中有关“尊师”与“重道”的观点,如“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帅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完全适合于现代社会。现代社会知识爆炸,信息激增,每个人都要从别人那里直接或间接(主要是后者)学习知识来丰富自己,以满足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可以就不同意见展开讨论)。 预习札记 预习分享主讲人: 是否进行资料检索?是 否 是,检索渠道是,检索反馈 否,为什么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