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小学音乐二下到郊外去单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小学音乐二下到郊外去单元

第一单元 到郊外去 一、教学要求:‎ (一) 单元总要求:‎ 通过欣赏和学唱与春天户外活动相关的音乐作品,鼓励学生进行音乐表演和音乐创造活动,培养与大自然的感情,丰富对音乐的感受。‎ ‎(二)具体要求:‎ ‎1、学唱歌曲《郊游》《放牛放到小河边》。‎ ‎2、欣赏《出发》《放风筝》《山谷回音真好听》。‎ ‎3、聆听音乐《出发》,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 ‎4、认识小节线和小节。‎ ‎5、参与:“回音”游戏和多声部节奏组合《春天交响曲》活动。‎ 二、教学内容、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内容:‎ 学唱歌曲《郊游》《放牛放到小河边》,欣赏《出发》《放风筝》《山谷回音真好听》。‎ 本单元重点:‎ ‎1、学唱歌曲《郊游》《放牛放到小河边》。‎ ‎2、随音乐《出发》或《郊游》的旋律即兴表演。‎ 本单元教学难点:‎ ‎1、用轻快、活泼、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郊游》,引导学生体会户外活动时的动态和愉悦的心情。‎ ‎2、学唱《放牛放到小河边》歌曲唱名,做到唱名与音高一致 ‎3、聆听音乐《出发》《山谷回音真好听》进行表演、创作、模仿时,要做好组织工作。‎ 三、学情分析:‎ 本单元通过欣赏和演唱与春天户外活动相关的音乐作品,使学生亲近大自然,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和运 用学过的音乐要素进行创造的能力,提高音乐的表现力。其中“回音”游戏和多声部节奏组合要营造出师生共同合作、互动的情境,为学生提供创造、表现和发挥个人自主学习积极性的空间。‎ 1、 ‎《郊游》‎ 歌曲为台湾儿歌,旋律平易亲切、朗朗上口,为儿童所喜爱。‎ ‎ 歌曲描写了儿童结伴去郊游的情景。演唱速度我利于行走的中速。‎ 2、 ‎《出发》‎ ‎1949年10月,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夫为儿童创作了一套儿童交响组曲《冬天的篝火》,这套乐趣公分八段。其中包含《出发》一段。‎ 第一乐章《出发》描写了一群儿童坐火车去郊外欢度假日的情景。乐曲主要利用乐队音色的手法,表现儿童心潮起伏的心情和车窗外快速变化的景色。该乐章为单二段结构。‎ 3、 ‎《放风筝》‎ 这是一首流传在河北南皮一代的民歌。歌曲表现了春季放风筝的民俗。从三月清明唱起,倡导姐妹的穿着打扮,倡导放风筝的动作细节、风筝飞向的形态,直唱到姐妹收起风筝欢欢喜喜回家去。歌曲优美动听,深受人们的喜爱。民歌有山歌、消掉、劳动号子等,《放风筝》属小调,也称小曲。小曲是河北地区流传最广的一种民歌题材。‎ 4、 ‎《放牛放到小河边》‎ 这是一首流传在江西萍乡一代的民歌,属于民歌题材形式中的山歌。歌曲表现了在种田之余儿童在河边草地上放牛的情形。歌曲中蓝天、情操、小河、耕牛,与小牧童融为一体。‎ 5、 ‎《山谷回音真好听》‎ ‎ 歌曲简洁、朴实,描绘了孩子们眼中的大自然景象,刻画了海通的好奇心理,生动模仿了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的自然现象。‎ ‎ 四、划分课时 ‎《郊游》 1课时 ‎《放牛放到小河边》 1课时 ‎《出发》《放风筝》 1课时 ‎《山谷回音真好听》。 1课时 第一课时 郊游 时间:2012、2、12‎ 学情分析 歌曲为台湾儿歌,旋律平易亲切、朗朗上口,为儿童所喜爱。‎ 歌曲描写了儿童结伴去郊游的情景。演唱速度我利于行走的中速。‎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郊游》,表演郊游的情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基础性目标:基本学会歌曲《郊游》。‎ ‎2、提高性目标:能感受歌曲的情绪,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郊游》。‎ ‎3、拓展性目标:体会歌曲潜在的力度变化,在有感情演唱《郊游》的同时加入动作表演。‎ 能力目标:‎ 创编歌表演,了解回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发现大自然的美,更加热爱生活。‎ 习惯养成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并有感情演唱歌曲、不喊唱。‎ 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节奏的美及十六分音符的联唱。‎ 教学难点:‎ 用悦耳动听的歌声、富有情感的动作去体会和表现音乐的内容。‎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践法、表演法、聆听感悟法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和着《嘀哩嘀哩》 的音乐愉快地跟着老师飞进教室。‎ ‎2、跟着老师律动,师生问好 ‎【设计意图】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 二、导入新课、节奏练习 ‎1、师:同学们,春天来了,黄鹂鸟邀请小朋友们一起去寻找春天呢,我们一起坐着汽车出发吧。‎ ‎2、出示节奏 ‎2/4‎ X X ︱ X X X ︱ X X X X ︱X X X︱X—︱ X—︱‎ 走 走 快快 走 开着 汽车 出发 了嘟— 嘟—‎ ‎【设计意图】在找春天的话题中进行节奏复习,为掌握歌曲《郊游》中的节奏做铺垫 习惯培养:此处培养学生安静的聆听习惯 三、话说春天——聆听《嘀哩嘀哩》‎ ‎1、播放录音,录像 习惯培养:此处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师:春天在那里呢?你们找到了吗?大地的景象有什么变化?‎ ‎2、说说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3、律动 师:让我们随着春天优美的音乐跳起舞吧。‎ 让学生随着音乐自己创编动作。教师在旁边加以引导。‎ 四、寻找春天——歌表演《郊游》‎ ‎1、导入语:这么美的春天你最想做什么呢?‎ ‎2、说说自己在春天最想做的事情。‎ ‎【设计意图】使学生发现大自然的美,更加热爱生活,完成本课的德育目标。‎ ‎3、点击课件播放录音《郊游》‎ 师:跟着老师一起拍手吧(有节奏地为歌曲伴奏)‎ ‎4、说说郊游时的心情与发现。‎ ‎5、指导学生理解歌曲内容,有感情朗读歌词。‎ 习惯培养:此处培养学生正确的站姿坐姿,静心的聆听。‎ ‎6、再次播放歌曲《郊游》‎ ‎(指导学生有感情演唱歌曲。)‎ ‎7、随钢琴学唱歌 师:大家一起跟着老师轻声地学唱《郊游》好吗。‎ ‎8、指导学生练习较难的第三、第四乐句。‎ ‎9、用进行曲速度演唱歌曲 ‎10、自主进行歌曲处理,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寻找答案,并讨论、唱唱、试试,选出最佳方案。‎ ‎11、点击歌曲伴奏,教师用身体动作暗示学生有感情演唱歌曲。‎ ‎12、指导学生创编歌词。(结合福州著名景点编创歌词)‎ ‎【设计意图】:从春天的话题引导学习歌曲《郊游》,从听觉入手体验歌曲。并通过自主形式对歌曲进行处理,最后创编歌词贴近学生生活的同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表现春天 ‎1、引导学生分组设计如何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唱、跳、画、弹)‎ ‎2、巡视学生活动情况 ‎3、自评互评 ‎4、展示学生收集的关于“春天”的作品,唱一唱、说一说、读一读、演一演。‎ 六、小结:‎ ‎ 春天里处处有美景,只要同学们细心观察,你会在春天里发现更多更多更美好的东西。下面让我们踏着春天的脚步到校园、到田野、到大自然去寻找更美的景色吧!随音乐出教室。 ‎ ‎【后续指导】:‎ 大部分学生能完整演唱歌曲《郊游》,大多数人能够做到有效的聆听,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表演动作较协调,但少数学生积极性不高。‎ 这堂课我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创设“郊游”情景,使学生在反复聆听歌曲之后对歌曲有很深的印象,然后通过个别乐句的教唱使学生学会整首歌,继而再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巩固练习歌曲的演唱,从而达到学会唱歌曲、在讨论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目的。‎ ‎1、创设合理情景,师生身临其中 这个“郊游”的创意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踏着节拍去旅行以达到和音乐课接轨的目的。在开始前要先给学生们讲问题,任务布置要明确,使每个学生都能有任务;先立好规矩,使学生达到有章法可依。‎ ‎2、在歌曲的学唱过程中 通过反复的聆听,学生已经对歌曲有了大体的认识,所以重点应放在学生仍有问题的疑难乐句上,也就是说要分清重点在哪,不能一味地象别的歌那样从头教起了。要注意学生的音准问题,刚开始的时候要给出第一个音,使学生能够对这首歌的音高有个固定的概念。疑难节奏、节拍处要通过教师的反复范唱、学生听让学生从中感受,这样效果比一点一滴的讲解更有效果。‎ ‎3、课堂语言 课堂语言要反复推敲,特别是在环节过度时的语言更不得马虎。良好的课堂语言会使整个课堂在实际的教授过程中闲的流畅自然。‎ 综上所述,一节好的音乐课要备好教材,备学生,了解学生的音乐素质基础,再加上好的课堂语言的组织。‎ 板书设计:‎ 郊 游 ‎“白 云 飘 飘 春 风 柔 柔,青 山 绿 水 我 们 乐 悠 悠”的歌谱 的 歌 谱 第二课时 出发 放风筝 时间:2011、2、20‎ 学情分析:‎ ‎1949年10月,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夫为儿童创作了一套儿童交响组曲《冬天的篝火》,这套乐趣公分八段。其中包含《出发》一段。‎ 第一乐章《出发》描写了一群儿童坐火车去郊外欢度假日的情景。乐曲主要利用乐队音色的手法,表现儿童心潮起伏的心情和车窗外快速变化的景色。该乐章为单二段结构。‎ 这是一首流传在河北南皮一代的民歌。歌曲表现了春季放风筝的民俗。从三月清明唱起,倡导姐妹的穿着打扮,倡导放风筝的动作细节、风筝飞向的形态,直唱到姐妹收起风筝欢欢喜喜回家去。歌曲优美动听,深受人们的喜爱。民歌有山歌、消掉、劳动号子等,《放风筝》属小调,也称小曲。小曲是河北地区流传最广的一种民歌题材。‎ ‎ 教学内容:‎ 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河北民歌《放风筝》。‎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基础性目标:能准确理解乐曲的情绪。‎ ‎2、提高性目标:了解歌曲的内容和一般特点,能根据乐曲的音色、速度、力度等音乐元 ‎ 素边听边想象。‎ 拓展性目标:听辩和感受《出发》与《放风筝》在音乐表现手法和音乐情绪方面的差异,能将对乐曲的理解用肢体动作表演出来,或者用语言叙述出来。‎ ‎ 能力目标:‎ 能听辨出不同的主题。‎ ‎ 德育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发现春天的美,更加热爱大自然。‎ ‎ 习惯养成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 教学重点:‎ 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 ‎ 教学难点:‎ ‎ 听辨主题1、主题2,随着歌曲扭秧歌。‎ ‎ 教学方法:‎ ‎ 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践法、表演法、聆听感悟法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出发》的节奏。‎ 春天吸引在人们到郊外去,我们聆听音乐,了解一下一群苏联的少先队员是如何出发到郊外去。‎ 提出问题:乐曲中描写了什么交通工具?作曲家运用哪些音乐手段来描写这种交通工具?‎ ‎2、教师介绍定音鼓和小鼓对火车均匀行驶节奏的模仿,小号对火车汽笛声的模仿。‎ ‎3、听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出发》的情绪。‎ 习惯培养:通过聆听分辨情绪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提出问题:乐曲中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是怎样的心情?‎ 作曲家在乐曲中运用两支旋律以及不同的音色,表现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心情。‎ ‎【设计意图】此处注意分层教学:基础层能准确理解乐曲的情绪;提高层了解歌曲的内容和一般特点,能根据乐曲的音色、速度、力度等音乐元素边听边想象;拓展层听辩和感受《出发》与《放风筝》在音乐表现手法和音乐情绪方面的差异,能将对乐曲的理解用肢体动作表演出来,或者用语言叙述出来。‎ ‎4、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中两个主题。‎ 习惯培养:此处培养学生真确的坐姿,正确的发音习惯。‎ ‎(二)听乐曲《出发》,随着音乐律动。‎ ‎1、教师将学生组织成一列或几列长队,仿佛是火车的车厢,随音乐有节奏地律动,特别提醒学生表现火车出站、进站时,渐快与渐慢的节奏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律动时队形的变化,以及队形行驶方向的改变,应随音乐中旋律的不同、音色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3、介绍作曲家和乐曲创作背景。‎ ‎(三)聆听河北民歌《放风筝》‎ ‎1、聆听中国风格的音乐。‎ 提问:《放风筝》与前现刚听过的乐曲《出发》有什么不同?‎ 鼓励学生从音乐情绪、风格、音乐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 ‎2、听歌曲歌词,提问:歌曲中唱了哪些内容?‎ 三月——姐妹穿着——放风筝——风筝飞翔——回家。‎ 习惯培养: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带着问题安静聆听乐曲。‎ ‎3、介绍这首民歌的音乐特征:在人民群众中流传、传唱,不同地域《放风筝》的音乐也不同,同一首民歌,不同的人唱的也不一样。我国各地流传着各种版本的《放风筝》,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收集一些,以供大家欣赏。介绍歌曲中的衬词、装饰音以及旋律等特点。‎ ‎4、请学生跟着录音或教师的范唱哼唱歌曲。‎ ‎(四)多声部节奏组合活动:《春天交响曲》‎ ‎1、引导学生展开关于春天的想象,将春天能发出声音的事例列举出来,将这些事物发出的声音模仿出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春天的美,达到更加热爱大自然的德育目标。‎ ‎2、组织学生对各种声音依次模仿和表演。‎ 教师选取其中的几种声音填入如下表格中,进行节奏设计,组织学生按节奏念读。‎ ‎3、全体学生顺序表演。启发学生进一步联想,思考哪些声音应该用强力度来表现,哪些声音应该用弱的力度来表现,哪些声音应该渐强,哪些则应该渐弱。‎ 力度 ‎1、春雷 轰隆.‎ 轰隆.‎ 轰隆.‎ 轰隆.‎ ‎……‎ ‎2、春风 呜   —‎ 呜  —‎ ‎……‎ ‎3、春雨 沙沙 沙 沙沙 沙 沙沙 沙 沙沙 沙 ‎……‎ ‎4、山泉 叮 咚 叮 咚 叮 咚 叮 咚 ‎……‎ ‎5、布谷鸟 布谷 0‎ 布谷 0‎ 布谷 0‎ 布谷 0‎ ‎……‎ ‎6、……‎ ‎……‎ ‎4、然后将学生分组,分别担任不同的节奏声部,先集资表演各自的声部,然后两个、三个声部,直至所有声部都组合在一起,创作了一首《春天交响曲》。‎ 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还有哪些春天的声音可以组合到《春天交响曲》中来,可以用什么节奏来表现,等等。‎ ‎(五)教师总结本课。‎ ‎【后续指导】:‎ 大部分学生能听辨出乐曲《出发》中的火车的节奏,少数学生不能听辩出乐曲《出发》与民歌《放风筝》情绪的不同。大部分学生能模仿一种与在大自然中春天常出现的声响。‎ 欣赏课倾听乐曲是主要途径,可如何倾听呢?首先,带着问题倾听。老师在每一遍倾听都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在问题中更好的感受乐曲的情绪,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再,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乐曲的感受,激发兴趣,才能保证有效的倾听。‎ 板书设计:‎ ‎《出发》、《放风筝》‎ 力度 ‎1、春雷 轰隆.‎ 轰隆.‎ 轰隆.‎ 轰隆.‎ ‎2、春风 呜   —‎ 呜  —‎ ‎3、春雨 沙沙 沙 沙沙 沙 沙沙 沙 沙沙 沙 ‎4、山泉 叮 咚 叮 咚 叮 咚 叮 咚 ‎5、布谷鸟 布谷 0‎ 布谷 0‎ 布谷 0‎ 布谷 0‎ ‎6、‎ 第三课时 放牛放到小河边 时间:2011.2.20‎ 学情分析:‎ 这是一首流传在江西萍乡一代的民歌,属于民歌题材形式中的山歌。歌曲表现了在种田之余儿童在河边草地上放牛的情形。歌曲中蓝天、情操、小河、耕牛,与小牧童融为一体。‎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基础性目标:基本学会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 ‎2.提高性目标: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放牛放到小河边》。‎ ‎3.拓展性目标:能感受歌曲的情绪,在有感情演唱《放牛放到小河边》的同时加入动作表演。‎ 能力目标:‎ 认识小节、小节线,创编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更加热爱、珍惜现在拥有的幸福生活。‎ 习惯养成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并有感情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线、终止线。‎ 教学难点:‎ 在歌曲中分辨出小节线和终止线。‎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践法、表演法、聆听感悟法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活动《春天交响曲》。‎ ‎(二)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 ‎1、教师描绘春天的景象,请学生读歌词,引导学生区分歌词与衬词,注意衬词应轻读。‎ ‎【设计意图】使学生发现大自然的美,更加热爱生活,完成本课的德育目标。‎ ‎2、教师范唱,学生跟唱,学生跟琴独立演唱。‎ ‎【设计意图】此处注意分层教学,基础层基本学会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提高层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放牛放到小河边》;拓展层能感受歌曲的情绪,在有感情演唱《放牛放到小河边》的同时加入动作表演。‎ ‎3、完整地演唱歌曲。(指导学生有感情演唱歌曲。)‎ ‎4、教师范唱唱名,学生跟唱唱名。请个别同学唱,小组唱,同学互相评价并纠正。‎ 习惯培养:此处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一) 学习小节线、小节。‎ ‎1、教师介绍什么是小节与小节线。‎ ‎2、请学生说说《放牛放到小河边》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 ‎3、请学生数数学过的歌曲《山谷回声真好听》中,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在哪几个小节中需要用稍强的力度演唱。‎ ‎4、请学生设计演唱《放牛放到小河边》的强弱力度变化,做到有表情地演唱。‎ ‎(四)结束本课。‎ ‎【后续指导】:‎ 大部分学生喜欢并能有表情地演唱《放牛放到小河边》。个别学生不能识别歌曲中的小节线与小节。‎ 通过复习,对比两个风格的乐曲在情绪和速度方面的不同,在欣赏的过程中能够轻声哼唱出旋律,深入的感受乐曲情绪。在学唱的过程中以倾听为主,熟悉旋律后自主填词,便于学生在创编歌词方面的自由发挥。‎ ‎ 板书设计:‎ ‎《放牛放到小河边》‎ 小 节 线 图 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有( )小节、( )条小节线?‎ 第四课时 山谷回音真好听 时间:2011.2.20‎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基础性目标:基本学会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提高性目标: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山谷回音真好听》。‎ 拓展性目标:能感受歌曲的情绪,在有感情演唱《山谷回音真好听》的同时加入动作表演。‎ 能力目标:‎ 创编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去探寻大自然中的奥妙。‎ 习惯养成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并有感情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 能用强、弱对比表现歌曲。‎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践法、表演法、聆听感悟法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二)聆听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1、播放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录音,引导学生倾听歌词,关注歌曲中的强弱关系。‎ 习惯培养:此处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模仿回音的两句旋律,启发学生思考歌曲运用了什么方法表现大自然中的回音现象。‎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去探寻大自然中的奥妙,完成本课的德育目标。‎ ‎2、教师即兴呼唤。请学生用稍弱的力度模仿教师的声音,表现回音效果。‎ ‎3、学生即兴呼唤。教师配合模仿,加深学生对回音效果的感性认识。‎ ‎4、教师穿插一至两首练声曲,让学生用稍弱一些的力度来模仿。‎ 例如:‎ ‎1=C4/4‎ ‎1 2 3 _ ∣1 2 3 _ ∣5 4 3 2 5 4 3 2 ∣ 1 _ _ _‖‎ 呜 呜 轰 隆 隆 隆 隆 隆 隆 隆 隆 呜 呜 轰 隆 隆 隆 隆 隆 隆 隆 隆 ‎(三)教师引导学生模仿歌曲中的一句,由一句模仿,引人整首歌曲的模仿.‎ ‎1 2 3 4 ︱ 5 _‖‎ 啊 学生跟唱:‎ ‎1 2 3 4 ︱ 5 _‖‎ 啊 ‎1、教师一句一句演唱全曲,学生一句一句跟唱,注意用稍弱的力度演唱。(指导学生有感情演唱歌曲。)‎ ‎2、全体跟琴演唱歌曲。‎ ‎3、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注意第二句演唱力度的变化。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演唱歌曲,另一组在第十一小节处模仿回音。‎ ‎【设计意图】此处注意分层教学,基础层基本学会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提高层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山谷回音真好听》;拓展层能感受歌曲的情绪,在有感情演唱《山谷回音真好听》的同时加入动作表演。‎ ‎(四)引导学生做回音游戏。将学生分成两组,做回音游戏的活动。领头的学生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创编声音,让另一组的学生模仿,比一比哪组模仿得像。‎ ‎1、呼唤。如:喂 — ,我来了——,大山你好——,等等。‎ ‎2、节奏。如:XX X , X X . , X X X X X, 等等 ‎3、唱名音高。如,mi—sol------------mi,等等。‎ ‎4、旋律片断。‎ 回音游戏方式也可以在几组同学间进行。一种声音在各组同学中模仿、传递,看哪组模仿到最后一个同学还不走样。‎ ‎(五)带领学生演唱《山谷回音真好听》,进步体验和感受回音的效果。‎ ‎【后续指导】:‎ 大部分学生喜欢演唱《山谷回音真好听》并能用歌声表现出强弱力度的差异。学生们都积极参与回音游戏。‎ 在学唱歌曲的部分,重点是把握好回音和原音的区别,这也是本次活动的兴趣和难点所在。我没有直接告诉小朋友那一句是回音,而是通过幼儿表演和老师表演,让小朋友自己去听,去发现原音和回音的区别,最后老师进行一下简单的总结:原音和回音说出来的字是一样的,但是原音的声音大一点,重一点,回音小一点,轻一点。掌握了这一特点后,我接着和小朋友玩“山谷回音”的游戏,开始说话,后来唱歌,很快的掌握了回音部分的强弱变化,孩子们玩的兴致勃勃的同时也轻松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难点。‎ 板书设计:‎ ‎《山谷回音真好听》‎ ‎1=C4/4‎ ‎1 2 3 _ ∣1 2 3 _ ∣5 4 3 2 5 4 3 2 ∣ 1 _ _ _‖‎ 呜 呜 轰 隆 隆 隆 隆 隆 隆 隆 隆 呜 呜 轰 隆 隆 隆 隆 隆 隆 隆 隆 声音大用“f”表示强,声音小用“p”表示弱。‎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