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葫芦岛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辽宁省葫芦岛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历史 一、选择题 1.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鲁公伯禽被封到鲁地,三年后向周公“报政”,周公问:“何迟也?”伯禽说:“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这表明分封制 A. 扩大了周政权的统治区域 B. 推动了周文化向周边地区的传播 C. 在分封制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朝觐不勤的现象 D. 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可知,鲁公将周的礼乐制度带到了其封地,改变了当地的社会习俗,这说明分封制可以推动周文化向周边地区传播,故选B;材料重在强调文化习俗的变化,而不是统治区域的扩大,排除A;鲁公迟到是因为其改革的目标没有及时实现,而不是故意不觐见,故无法得出朝觐不勤的结论,排除C;材料只表现了周天子和鲁国之间的关系,由此单对关系便得出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理由不够充分,排除D。 2.秦律对官府铁器的供应和使用有具体的规定,如果铁器损失,必须根据情况分别处理。秦律规定对偷盗耕牛的人必须判罪,并规定厩苑所饲养的牛必须达到一定的繁殖率,完不成任务的需接受处罚。这些规定 A. 反映出秦律的严苛残暴 B. 有利于农业的精耕细作 C. 推动秦代冶金业的发展 D. 说明铁犁牛耕逐渐普及 【答案】B 【解析】 “如果铁器损失,必须根据情况分别处理。秦律规定对偷盗耕牛的人必须判罪”说明秦朝对于铁器和偷盗耕牛的人必须判罪,显然是保护农业发展的动力,有利于精耕细作发展,B正确;A、C和D不符合材料主旨。 3.北宋的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 是中央最主要的监察机构。台谏官称为“言官”,可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宋太祖曾规定,“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宋朝这一传统 A. 保证了宋王朝的长治久安 B. 助推了士人的参政热情 - 12 - C.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 有效地制约了君主权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等信息可知,宋朝比较重视维护士人的地位,这会助推士人的参政热情,故选B;王朝的长治久安不可能依靠一项举措就得以保证,否则,宋朝也不会灭亡,排除A;材料提到的谏议制度仅涉及对中央权力的监察,未及地方,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宋朝这一传统对于过于集中的皇权,具有一定的纠偏作用,但不是有效,D项程度有所夸大,排除。 4.明朝政府发行纸币和铜钱,纸币通过发放官俸和赏赐官军等方式流通于社会,金银的使用在明初受到限制,但明中后期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纸币却逐渐停止使用。这种状况说明 A. 金融配套制度的不健全 B. 海外贸易冲击统治基础 C. 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 D. 商品经济发展趋于停滞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明中后期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纸币却逐渐停止使用”可知,当时明朝的货币管理比较混乱,这说明当时金融配套制度不健全,故选A;材料反映的是国内市场秩序的混乱,没有提及海外贸易,排除B;材料说的是全国的状况,并未就具体的地方进行差异化描述,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说明明朝商品经济并未停滞,D项说法错误,排除。 5.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前,中间跨越50多年,中国社会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真正的变化是从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开始的。得出上述结论的主要依据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 A. 历史上的朝贡体系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B. 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的成效 C. 实业教国已成为主要思潮 D. 出现了“言变法者乃纷纷”的现象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后不断加深的民族危机,使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出现了“言变法者乃纷纷”的现象,中国的社会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故选D;AC两项均不能体现社会底层民众的心理变化,而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推动者,故这两项均不是主要依据,排除;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在甲午战争后登上政治舞台,但很快以失败告终,并未在近代化的推进过程中取得较大的成效,排除B。 - 12 - 6.康有为曾说,在此“沉族破家,肝脑原野”的危难关头,“与其分灭于外,惨为亡国之戮囚,孰若付权子民,犹得守府而安荣”这反映出康有为 A. 提出了“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主张 B. 认为君主立宪制是最好的政治制度 C. 维护既有统治者利益的前提下改革专制制度 D. 倡导以分权政治体制取代封建专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孰若付权子民,犹得守府而安荣”可知,康有为主张将权力下放于民众以求得统治的延续,即主张在维护既有统治者利益的前提下改革专制制度,故选C;A项是严复的主张,而非康有为,排除;材料未就不同的政体形式进行比较,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材料仅提及将权力下放给民众,并未提及如何分权问题,故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 7.根据下表可知 全国重点建设城市非农业人口变动情况(不包括辖县)单位:万人 A. “一五”计划有利于平衡工业布局 B. 合理调整工商业推动人口迁移 C. 忽视了对农业的发展和建设 D. 优先发展重工业改变工业结构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表格数据可知,成都、西安、兰州等中西部城市的非农业人口得到了快速增长,这说明在一五计划期间,中国政府注重中西部工业化的发展,这使工业布局逐渐平衡,故选A;非农业人口的增长是工业化的结果,而非人口迁移的结果,排除B;材料没有农业的相关数据,无法得出C项结论,毕竟工业的发展不代表农业就必然被牺牲和忽视,故排除;材料数据只说明了非农业人口的增长情况,未涉及各具体工业部门的组成比例问题,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 8.希腊城邦普遍禁止不婚,斯巴达还进一步惩罚晚婚。结婚不是公民的私人事务,而是“公民为城邦生育下一代公民的责任。”甚至公民企图自杀都应受到惩处,因为它使城邦丧失一个公民。这反映出在古代希腊 A. 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颇受尊崇 B. 城邦对公民具有绝对的权威 - 12 - C. 使个人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D. 帮助公民树立集体荣誉观念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结婚不是公民的私人事务,而是‘公民为城邦生育下一代公民的责任’”可知,城邦对公民具有绝对的权威,故选B;自然法是罗马法的内容,与古希腊城邦无关,排除A;材料的主体在于强调城邦,而非个人,C项并非最佳答案,排除;对公民过于严苛的规定,有可能会激发公民的逆反心理,并不必然会帮助公民树立集体荣誉观念,排除D。 9.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口红效应”经济理论首次被提出,即经济不景气时,人们就会转向购买廉价奢侈品,口红虽非生活必需品,却兼具廉价和粉饰的特点,能给消费者带来心理慰藉。美国电影因其虚构的美好,也成为“口红效应”的受益者之一这一现象说明 A. 新政促进了第三产业繁荣 B. 经济危机引发精神危机 C. 人们面对危机能够淡定应对 D. 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认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给消费者带来心理慰藉”“虚构的美好” “口红效应”等词可知,经济危机的创伤让人们寻求精神上的慰藉,故B项符合题意。A项,“口红效应”不能说明第三产业的繁荣,故排除。C项,是对材料的误读,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项,材料并未体现现代艺术的发展,故排除。 10.欣赏下列两幅绘画,它们的相同之处是 A. 注重写意,抒发个人性情 B. 大胆创新,采用夸张手法 C. 注重写实,作品栩栩如生 D. 托物言志,表达民间疾苦 - 12 -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清明上河图》和杜普雷的农村风情画都是现实主义美术作品,它们都非常注重写实,因此作品也栩栩如生,富有生活气息,故选C;很明显杜普雷的农村风情画是写实作品,不具备写意的特征,排除A;两幅画都贴近生活原型,并未采用夸张手法,排除B;《清明上河图》是对宋朝盛世的描绘,不涉及民间疾苦的表达,排除D。 11.英国著名思想家卡尔波普尔认为:“马克思试图用所谓‘阶级境况的逻辑'来解释工业体系的制度运行,尽管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也忽视了这种境况的某些重要方面,在我看来……至少他对工业体系的那个阶段所作的社会学分析,是令人钦佩的。恩格斯在晚年不但高度评价了股价制企业的制度模式,还认为它是从私有制向真正的公有制过渡的模式。这表明 A. 马克思主义根植于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 B. 恩格斯借鉴资本主义私有模式 C. 马克思主义放弃了“暴力革命”的理论 D. 马克思主义认同资本主义运行模式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马克思试图用所谓‘阶级境况的逻辑'来解释工业体系的制度运行…….至少他对工业体系的那个阶段所作的社会学分析”可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根植于对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研究之上的,故选A;恩格斯肯定的是股价制企业的制度模式,而非整个资本主义私有模式,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暴力革命这一斗争策略的态度,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恩格斯认为股价制企业的制度模式只是一种过渡模式,其并非最终归宿,且马克思等人如果认同了资本主义的运行模式,则也没有必要号召所有工人一起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了,故排除D。 12.下图漫画载于2018年3月9日美国报刊漫画家协会网站,题目是《自筑壁垒》。它从深层次说明了 - 12 - A. 中美两国的核心利益矛盾突出 B. 推动全球化发展进程任重道远 C. 当今世界单极格局仍不可动摇 D. 贸易保护主义让美国陷入孤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从漫画中可以看出美国为了保护本国经济,筑起了与他国贸易的围墙。这指的是美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从漫画时间2018年可以看出,此时处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美国的做法说明推动全球化发展进程任重道远,故本题答案选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中美两盾,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单极的世界格局,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美国陷入孤立”,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一)必做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家训是指家庭或家族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传统家训有口头家训和书面家训等形式,有专著、散文、诗歌等体裁。家训的内容主要涉及齐家治国、为人处世之说,包括孝道、勤俭、谦恭、诚信、慎修、勉学、自省、向善、安分、积德、睦亲等诸方面的问题。我国传统家训发轫于先秦时期,发展于汉魏六朝时期,成熟于隋唐时期,鼎盛于宋元明清时期。先秦时期,大多数家训还夹杂于各种文献之中。汉魏六朝时期,一些贵族官宦 及饱学之士把家训当作独立的著述进行编写。宋元明清时期的家训中较多渗透了择业、理财等经济思想。随着传统家族组织的日益完善,包含家法、族规等具有极大约束性内容的家训产生。家族制定家训以及训俗、乡约具有超个体家庭的、多点成西的社会普及性,促使传统家训向社会家训转变。 -----据朱明勋 《中国传统家训研究》整理 材料二 近代以来,由于时代的急剧裂变,传统家训在近代发生了转型。一方面, - 12 - 由于“家庭革命”(大家庭牧世同堂、同灶共食的局面退渐被小家庭取代)风暴的影响,家训专著及家诚、家范等专门性的家训单篇在家庭中的地位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已然失去其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交通工具逐渐发达,人们的分别较以前更为经常,而当时电话、传真等并不普遍,这为家书的发展留下了极大的空间。这样,家书取代家训专著和家训单篇成为这一时期家训的主要形式。另外,这一时期的家训思想比较混杂,既有封建思想,又有资产阶级的旧民主主义思想,还有无产阶级的新民主主义思想,其中以封建思想和资产阶级的旧民主主义思想为主。 -----摘编自朱明勋 《中国家训史论稿》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家训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明清时期传统家训鼎盛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传统家训出现新变化。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浅谈对传统家训传承的认识。 【答案】(1)特点:形式、体裁多样,内容丰富;起源早,阶段性明显;逐步发展为独立专著;日益社会化并具有一定约束性。背景:农耕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观念的变化;儒家思想(理学)的影响;宗法观念和传统家族制度的发展。 (2)新变化:家训以家书为主要形式;家训思想多元化,新旧并存。 认识:要传承和发扬传统家训中的优秀思想和道德精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实现传统家训的创造性转化,将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 【解析】 【详解】(1)特点:由材料“有口头家训和书面家训等形式,有专著、散文、诗歌等体裁……包括孝道、勤俭……睦亲等诸方面的问题”可归纳为形式、体裁多样,内容丰富;由材料“发轫于先秦时期,发展于汉魏六朝时期,成熟于隋唐时期,鼎盛于宋元明清时期”可归纳为起源早,阶段性明显;由材料“把家训当作独立的著述进行编写”可归纳为逐步发展为独立的专著;由材料“具有极大约束性内容的家训产生……促使传统家训向社会家训转变”可归纳为日益社会化并具有一定约束性。 背景:结合所学可从农耕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观念的变化、儒家思想的影响、宗法观念和传统家族制度的发展等角度进行作答。 (2)新变化:由材料“家书取代家训专著和家训单篇成为这一时期家训的主要形式”可归纳为家训以家书为主要形式;由材料“这一时期的家训思想比较混杂,既有封建思想,又有资产阶级的旧民主主义思想,还有无产阶级的新民主主义思想”可归纳为家训思想多元化,新旧并存。 认识:结合所学可从批判与继承的角度展开作答,既要发扬和传承传统家训中优秀的思想和道德精髓,又要以现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以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结合。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12 - 罗斯福新政时期推行的住房政策,是美国克服经济危机、缓解社会矛盾的一-项重要对策,同时也是美国社会福利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住房政策”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示例 论题:美国通过立法等手段,有效地解决了民众住房问题。 论述:背景:美国爆发严重经济危机,自由放任政策失灵,破产失业问题严重。 措施:国家高度重视;立法保障;采取多种渠道和途径;主要面向普通民众。使得美国住房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原因:美国经济基础雄厚;将解决住房问题与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相结合;采用市场经济体制,运用信贷等手段,将短期救济与长期计划相结合,具有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美国解决住房的政策和举措,值得我们借鉴。 【解析】 【详解】首先,由材料“通过《房主贷款法》”“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通过《国民住宅法》”“通过《紧急救济拨款法》”“通过第一个合众国住房法”等信息可归纳出论题为“美国通过立法等手段,有效地解决了民众住房问题”。 其次,结合所学可从罗斯福新政的背景、采取的措施、实施后的效果等方面展开论述说明。 最后,对其之所以能起到良好效果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并说明我们的态度。 (二)选做题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12 - 材料 宋仁宗时期,国家官僚队伍庞大,行政效率低,人民生活困苦,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社会危机日益严重。不少“以天下为已任”的大臣,纷纷上书朝廷,要求革新政治。宋仁宗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范仲淹等提出了明黜砂(严明官吏升降)抑侥幸(限制官僚滥进)、精贡举(严密科举取士)择官长(慎选地方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式备、减徭役、覃思信(落实朝廷的息政和信义)。重命令(严肃对待和慎重发布朝廷号令)等10项以整顿更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仁宗采纳了大部分意见,遂推行新政。这就是“庆历新政”。但变法主张触犯了官僚地主的既得利益,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对,仅仅一年左右,范仲淹等人就相继被迫离职,变法随之失败。 -------改编 自岳麓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庆历新政的背景和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庆历新政。 【答案】(1)背景:“三冗”“两积”引起的严重的社会危机(内忧外患);革新除弊成为朝野共识。 内容:整顿吏治、培养人才、发展生产、加强武备、厉行法治等。 (2)评价:这次改革是对北宋初期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进行的一次调节、完善和加强,是为了延长北宋封建王朝的统治寿命。这次改革失败了,但是为后来的王安石变法拉开了序幕。 【解析】 【详解】(1)背景:由材料“宋仁宗时期,国家官僚队伍庞大,行政效率低,人民生活困苦,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社会危机日益严重”可归纳为“三冗”“两积”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危机,以致内忧外患;由材料“不少‘以天下为已任’的大臣,纷纷上书朝廷,要求革新政治”可归纳为革新除弊成为朝野共识。 内容:由材料“严明官吏升降”“限制官僚滥进”“慎选地方长官”等信息可归纳为整顿吏治;由材料“严密科举取士”可归纳为培养人才;由材料“均公田、厚农桑,修式备、减徭役”可归纳为发展生产、加强武备;由材料“严肃对待和慎重发布朝廷号令”可归纳为厉行法治。 (2)评价:由材料“但变法主张触犯了官僚地主的既得利益……变法随之失败”并结合新政的内容及所学可知,这次改革是对北宋初期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进行的一次调节、完善和加强,是为了延长北宋封建王朝的统治寿命而进行的一次改革,尽管其失败了,但是为后来的王安石变法拉开了序幕。 - 12 -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联合国宪章》是联合国的基本大法,它既确立了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组织机构设置,又规定了成员国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及处理国际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联合国宪章》除序言和结语外,共分19章111条,国际法院规的是《联合国宪章》的组成部分。《联合国宪章》于1945年6月26日在旧金山会议上签署,子1945年10月24日正式生效。 -------改编 自岳麓版《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教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联合国宪章》签署的过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联合国宪章》关于安理会的主要规定及这些规定的作用。 【答案】(1)过程:1941年,美、英两国发表《大西洋宪章》,最早表达了在战后成立国际组织的意向。1942年1月,反法西斯同盟国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的共同宣言。1943年,中、美、英、苏4国发表《普遍安全宣言》,提出尽快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1945年4月,联合国家国际组织会议在美国旧金山开幕。1945年6月,大会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1945年10月24日宪章开始生效。 (2)规定:安理会是联合国中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实行“大国一致”原则。 作用:使安理会能有效地采取行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但未能彻底、有效地阻止美国等国家及组织的霸权主义活动。 【解析】 【详解】(1)过程:由材料“《联合国宪章》于1945年6月26日在旧金山会议上签署,子1945年10月24日正式生效”并结合所学可知,《联合国宪章》签署主要和1941年《大西洋宪章》的发表、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1943年《普遍安全宣言》的发表、1945年旧金山会议的召开及《联合国宪章》的生效等史实相关。 (2)规定:结合所学可知,《联合国宪章》规定安理会是联合国中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并且在决策的过程中实行“大国一致”原则。 作用:结合所学可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展开分析。其积极方面,是使安理会能有效地采取行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其消极方面,是未能彻底、有效地阻止美国等国家及组织的霸权主义活动。 - 12 -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今年95岁的老党员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 旅718团2营6连战士,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 年,张富清退役转业,响应国家号召,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先后在城关粮油所、县粮食局、县纺织公司、三胡区、卯湖公社、县外贸局、县建设银行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来,张富清刘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他曾说:“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几多(好多)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摆自己啊? ! 我有什么功劳啊?!" 2018年底,在追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张富清的事迹被发现,这段英雄往事重现在人们面前。 ------选编自《人民日报》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富清对新中国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富清等先进人物体现的时代精神。 【答案】(1)贡献:革命斗争年代,在部队保家卫国;和平建设时期,到地方为民造福。 (2)精神:坚守初心、对党忠诚革命本色;朴实纯粹、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先人后己的牺牲奉献精神。 【解析】 【详解】(1)贡献:由材料“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可归纳为革命斗争年代,在部队保家卫国;由材料“1955 年,张富清退役转业……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可归纳为和平建设时期,到地方为民造福。 (2)精神:由材料“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可知,其精神为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革命本色;由材料“60多年来,张富清刘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可知,其精神为朴实纯粹、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由材料“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摆自己啊? ! 我有什么功劳啊?!”可知,其精神为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先人后己的牺牲奉献精神。 - 12 - - 12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