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3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2019-2020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案卷的方格内) 1.(2分)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的政党构成状况,这说明了( ) 职务 主席 副主席 副主席 副主席 副主席 副主席 副主席 姓名 毛泽东 朱德 刘少奇 宋庆龄 李济深 张澜 高岗 党派 中共 中共 中共 民革 民革 民盟 中共 A.开国大典的意义 B.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2.(2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B.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C.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了国家主人 D.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2分)今年 3 月 25 日至 28 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访华,习近平主席与之会谈(如图),双方都认为中朝友谊是老一辈人用鲜血凝成的,牢不可破。用“鲜血凝成的友谊”指的是( ) 第35页(共35页) A.两国在历史上曾进行过激烈战争 B.中国抗美援朝共同抗击西方侵略 C.中国曾长时间援助朝鲜各种物资 D.朝鲜曾向中国医院提供大量血液 4.(2分)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28%,1952年比1949年增加42%,农作物产量迅速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进行了土地改革 B.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C.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D.进行了“一五计划”建设 5.(2分)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全体职工送给朱德一段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根无缝钢管,(如图)时值( ) A.改革开放时期 B.抗美援朝时期 C.一五计划时期 D.土地改革时期 6.(2分)毛泽东在1954年某次会议上的讲: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 ) A.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C.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将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 第35页(共35页) 7.(2分)“恒源样”创始人沈莱舟曾对子女说:“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这又有什么不好?”这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全行业公私合营 C.手工业合作化 D.人民公社化运动 8.(2分)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下列史实中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 (1)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2)开展了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 (3)长春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等重工业企业投产 (4)新藏、青藏、川藏公路修通。 A.(1)(2)(3) B.(1)(2)(4) C.(1)(3)(4) D.(2)(3)(4) 9.(2分)在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涌现出一批英雄模范人物,下面这些人物属于( ) A.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B.1956﹣1966年,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C.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D.1978年至今,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0.(2分)《中国历史上错失的三次战略机遇期》一文中说:“在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却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内乱上,搞自我封闭。”这里的“内乱”是指( )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 第35页(共35页)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11.(2分)如图纪念馆再现了当年“大包干”从酝酿到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分田包产到户开启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历史航程,揭开了我国农村发展的新篇章。要参观这一纪念馆,应该去( ) A.四川省广汉市向阳乡 B.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 C.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D.广东省深圳市 12.(2分)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A.允许企业公私合营 B.推行公司制 C.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废除国有制 13.(2分)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农村经济体制 D.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14.(2分)某同学举办“新中国65年发展成就展”,拟分“艰苦创业”“曲折探索”“改革开放”“世纪跨越”四个篇章。应入选“改革开放”篇的是( ) 第35页(共35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2分)构建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如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知识结构图,与图中①②依次对应正确的是( ) 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B.四项基本原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邓小平理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6.(2分)一些国外学者认为,这是对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模式的发展创新,是独特的“中国经验”。这里的“中国经验”是指(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设立特别行政区 D.成立五大战区 17.(2分)2019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20周年,相对于我国内地来讲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特别”是指( ) A.政治上不受中央政府管辖 B.澳门成为经济特区,原经济地位不变 C.与葡萄牙仍有紧密的政治联系 第35页(共35页) D.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18.(2分)我国《反分裂国家法》中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实现中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 A.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不使用武力 D.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19.(2分)“必须高度重视战略前沿技术发展……选准主攻方向和突破口,超前布局、超前谋划,加紧在﹣些重要领域形成独特优势。”“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这表明我国军队、国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 ) ①扩大军队规模 ②增加军队数量 ③加强军队改革和国防建设 ④走科技强军之路 A.②④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0.(2分)某军事博物馆举办“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图片展。请根据下面图片选择最恰当的一条标语( ) A.90年磨砺利剑出科技强军换新颜 B.90年英雄辈出长征精神永远传承 C.90年不忘初心传承红色服务人民 D.90年披荆斩棘本色不改为国为民 第35页(共35页) 21.(2分)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1971年,我们的第一批记者随亨利•基辛格进入毛的中国。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会见毛泽东和周恩来,迎来了令人振奋的新时期。”这里的“新时期”指的是( ) 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C.中美两国确立战略伙伴关系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2.(2分)按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 ①重返联合国 ②中美正式建交 ③万隆会议 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④③②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③④①② 23.(2分)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与苏联等17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C.美国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D.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24.(2分)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由此引起人们对医学的重视和敬仰,下列选项中为我国的医学做出重大贡献人物是( ) A.邓稼先 B.屠呦呦 C.袁隆平 D.焦裕禄 第35页(共35页) 25.(2分)小明的爸爸说:“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15岁)一顿能吃5碗饭,你却连2碗都吃不了。”小明分辩“我吃了很多肉、鱼、菜,还喝了牛奶,奶奶说你那时几乎没有这些吃!”这段对话说明改革开放以来( ) A.国家粮食产量有所下降 B.青少年深受西方饮食文化影响 C.青少年的体质有所下降 D.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二、非选择题(26题18分,27题12分,28题20分,共计50分) 26.(18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某校八年级学生对不同时期的政策进行了材料搜集和探究学习。请你一起加入吧! 【第一阶段:土地梦想的实现】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的社会变革,该变革颁布了什么文献?使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二阶段:由分到合的过程】 材料二: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为了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对农业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到1956年,我国完成了三大改造,其意义如何? 【第三阶段:探索中的失误】 第35页(共35页) 材料三: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分别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1958年8月初……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经营,分配方面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由公社统一发放,生产好坏分配也一样。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在当时农村出现了哪两大运动?这两大运动对中国经济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第四阶段:新时期农民的创举】 材料五: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村民在村西一间茅屋里秘密开会,决定实行“大包干”。包干到户的第一年,从未向国家贡献过一粒粮食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贡献粮食4万斤,油料2万斤。小岗村的奇迹,使人们看到了农村改革的希望。 (4)据材料五,指出“农村改革的希望”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5)2020年是实现脱贫攻坚决胜之年,由上述材料你能获得什么认识? 27.(12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说,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与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 ﹣﹣《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1983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的构想是什么?这一构想在哪些地区已经被成功实践? 材料二:2018年5月30日,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在国台办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2016年以来两岸关系目前政治僵局的症结所在,恰恰就在于民进党当局不承认“九二共识”…… 第35页(共35页) (2)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九二共识”是指什么? 材料三: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 ﹣﹣《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3)根据材料三,概括当前严重阻碍台湾和祖国大陆实现和平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四:2017年4月12日,两岸经贸论坛在厦门召开。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两岸产业优势互补,可借此在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和共同走向国际市场等方面深度合作。 ﹣﹣海峡之声网 材料五:统一是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 (4)根据材料四、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岸关系发展趋势的认识。 28.(20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一步步接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 (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一中“二十八年”的起止时间。标志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事件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你对“崭新的姿态”的理解。 材料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辟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带领人民开创了一条……道路,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使中国走上了一条富裕安康的强国之路。 (3)材料二中“改革开放”政策始于哪次会议的决策?这次会议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邓小平带领人民开创的道路是什么? 第35页(共35页) 材料三:这是一部跨度达30年的惊心动魂的逃亡史。在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在深圳市,宝安区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室九空遁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邓小平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 ﹣﹣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 (4)据材料一,指出当时“逃港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解决这一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 材料四: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发有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明确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我们相信,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华民族这个“东方巨龙”一定会日益“强起来”,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5)根据材料三说说,“东方巨龙”一定会日益“强起来”的重大举措是什么? (6)中共十九大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请指出我国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7)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能为实现“中国梦”做出哪些努力? 第35页(共35页) 2019-2020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案卷的方格内) 1.(2分)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的政党构成状况,这说明了( ) 职务 主席 副主席 副主席 副主席 副主席 副主席 副主席 姓名 毛泽东 朱德 刘少奇 宋庆龄 李济深 张澜 高岗 党派 中共 中共 中共 民革 民革 民盟 中共 A.开国大典的意义 B.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分析】本题以“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的政党构成状况,”为切入点,考查了新中国成立的相关知识。 【解答】根据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政党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2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第35页(共35页) B.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C.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了国家主人 D.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分析】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为切入点,考查新中国成立。 【解答】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的胜利;标着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故选:D。 【点评】本题以新中国成立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3.(2分)今年 3 月 25 日至 28 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访华,习近平主席与之会谈(如图),双方都认为中朝友谊是老一辈人用鲜血凝成的,牢不可破。用“鲜血凝成的友谊”指的是( ) A.两国在历史上曾进行过激烈战争 B.中国抗美援朝共同抗击西方侵略 C.中国曾长时间援助朝鲜各种物资 D.朝鲜曾向中国医院提供大量血液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10月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前线,中国开始抗美援朝战争。 【解答】1950年10月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前线,中国开始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加深了中朝两国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友谊”。 第35页(共35页)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注意掌握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知识。 4.(2分)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28%,1952年比1949年增加42%,农作物产量迅速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进行了土地改革 B.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C.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D.进行了“一五计划”建设 【分析】本题以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28%,1952年比1949年增加42%,农作物产量迅速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为切入点,考查土地改革。 【解答】由“1951年,1952年”结合所学,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三亿无地或少地农民分得了土地。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可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进行了土地改革。 故选:A。 【点评】本题以土地改革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5.(2分)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全体职工送给朱德一段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根无缝钢管,(如图)时值( ) A.改革开放时期 B.抗美援朝时期 C.一五计划时期 D.土地改革时期 第35页(共35页)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果。1953﹣1957年,我国实行了“一五”计划;其基本任务之一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解答】通过读取题干,可以获取到有效的信息:“1953年”、“鞍山钢铁公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鞍山钢铁公司之所以能够炼成中国第一根钢轨,是因为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我国实行了“一五”计划;其基本任务之一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建成投产正是在“一五”计划期间。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果,建议重点掌握。 6.(2分)毛泽东在1954年某次会议上的讲: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 ) A.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C.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将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 【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解答】材料中会议的名称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主要是因为该会议制定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地位。 7.(2分)“恒源样”创始人沈莱舟曾对子女说:“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这又有什么不好?”这反映的是( ) 第35页(共35页) A.土地改革运动 B.全行业公私合营 C.手工业合作化 D.人民公社化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解答】“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这又有什么不好?”这反映的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故选:B。 【点评】掌握三大改造的内容和影响。 8.(2分)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下列史实中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 (1)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2)开展了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 (3)长春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等重工业企业投产 (4)新藏、青藏、川藏公路修通。 A.(1)(2)(3) B.(1)(2)(4) C.(1)(3)(4) D.(2)(3)(4) 【分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重大成就。识记“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重大成就,如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长春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等重工业企业投产 等等。 【解答】题目直接设问考查下列史实中可以证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的选项。“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重大成就主要有: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到1956年底,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新藏、青藏、川藏公路成功修通等;开展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是在大跃进运动中。 故选:C。 第35页(共35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重大成就。 9.(2分)在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涌现出一批英雄模范人物,下面这些人物属于( ) A.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B.1956﹣1966年,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C.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D.1978年至今,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英雄人物及事迹。识记社会主义探索时期英雄模范人物以及事迹。 【解答】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涌现出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他们无私奉献、舍身忘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事迹激励着人们。王进喜、邓稼先雷锋等都是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人物。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社会主义探索时期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 10.(2分)《中国历史上错失的三次战略机遇期》一文中说:“在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却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内乱上,搞自我封闭。”这里的“内乱”是指( )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 第35页(共35页)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的知识点。1966年﹣﹣1976年我国处于文化大革命期间。 【解答】根据材料“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却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内乱上,搞自我封闭”可知反映的内乱是指文化大革命。1966年﹣﹣1976年我国处于文化大革命期间,这是我国的一场内乱,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巨大的危害。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理解文化大革命中口号反映的本质。 11.(2分)如图纪念馆再现了当年“大包干”从酝酿到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分田包产到户开启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历史航程,揭开了我国农村发展的新篇章。要参观这一纪念馆,应该去( ) A.四川省广汉市向阳乡 B.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 C.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D.广东省深圳市 【分析】本题以参观大包干纪念馆为切入点,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答】依据所学,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实行“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序幕,因此参观大包干纪念馆应该去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故选:C。 【点评】本题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第35页(共35页) 12.(2分)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A.允许企业公私合营 B.推行公司制 C.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废除国有制 【分析】本题考查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 【解答】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是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13.(2分)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农村经济体制 D.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分析】本题考查十四大的内容;l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答】据所学可知,l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故选:A。 第35页(共35页)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l992年党的十四大的内容。 14.(2分)某同学举办“新中国65年发展成就展”,拟分“艰苦创业”“曲折探索”“改革开放”“世纪跨越”四个篇章。应入选“改革开放”篇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相关史实的认识。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①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属于航空航天领域,可排除;②发生在1971年,属于我国的外交领域。我国改革开放从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序幕,改革主要是在农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则是进行国企改革,开放则是设立经济特区,故③④适合题意。 故选:D。 【点评】对于关键历史事件,应牢固掌握相关史实,无论是以时间进行分期,还是以主题分期,都要注意区分。 15.(2分)构建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如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知识结构图,与图中①②依次对应正确的是( ) 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B.四项基本原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第35页(共35页) D.邓小平理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特色杜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997年,邓小平逝世后,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大会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把邓小平理论确立党的指导思想会议是中共十五大。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相关史实。 16.(2分)一些国外学者认为,这是对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模式的发展创新,是独特的“中国经验”。这里的“中国经验”是指(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设立特别行政区 D.成立五大战区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抓住题干关键词“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模式”是解题的关键,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根据我国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我国少数民族众多,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根据我国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这是对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模式的发展创新,是独特的“中国经验”。选项B符合题意。 第35页(共35页)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 17.(2分)2019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20周年,相对于我国内地来讲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特别”是指( ) A.政治上不受中央政府管辖 B.澳门成为经济特区,原经济地位不变 C.与葡萄牙仍有紧密的政治联系 D.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分析】本题考查祖国统一大业的相关知识。重点理解“一国两制”的概念。 【解答】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即在中华人民共和法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特别”主要是指社会制度不同。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澳门特别行政区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特别”主要是指社会制度不同。 18.(2分)我国《反分裂国家法》中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实现中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 A.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不使用武力 D.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分析】本题考查祖国统一大业。识记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提出的内容。 【解答】 第35页(共35页) 结合所学可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曾于1992年11月达成了在事务性商谈中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在统一之前,在处理两岸关系事务中,特别是在两岸谈判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就是坚持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祖国统一大业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提出的背景、内容与影响。 19.(2分)“必须高度重视战略前沿技术发展……选准主攻方向和突破口,超前布局、超前谋划,加紧在﹣些重要领域形成独特优势。”“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这表明我国军队、国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 ) ①扩大军队规模 ②增加军队数量 ③加强军队改革和国防建设 ④走科技强军之路 A.②④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国防现代化,注意灵活认识选择中的内容。 【解答】“必须高度重视战略前沿技术发展…选准主攻方向和突破口,超前布局、超前谋划,加紧在一些重要领域形成独特优势。”“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这表明我国军队、国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③加强军队改革和国防建设和⑤走科技强军之路。军队规模、军队数量和科教兴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故选:C。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观点。 第35页(共35页) 20.(2分)某军事博物馆举办“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图片展。请根据下面图片选择最恰当的一条标语( ) A.90年磨砺利剑出科技强军换新颜 B.90年英雄辈出长征精神永远传承 C.90年不忘初心传承红色服务人民 D.90年披荆斩棘本色不改为国为民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军队建设;识记我国军队建设取得的成就。 【解答】根据题干信息“辽宁号航母”,“运20大飞机”,“核潜艇”,“战略导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越来越多先进武器装备研制出来,这是科技强军的成果,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CD与军事无关,可排除;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军队建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21.(2分)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1971年,我们的第一批记者随亨利•基辛格进入毛的中国。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会见毛泽东和周恩来,迎来了令人振奋的新时期。”这里的“新时期”指的是( ) 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C.中美两国确立战略伙伴关系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分析】 第35页(共35页) 本题考查了中美关系。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20多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美国争霸的国际形势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中美关系出现转机。 【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会见毛泽东和周恩来”可知这里的“新时期”指的是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尼克松访华的意义。 22.(2分)按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 ①重返联合国 ②中美正式建交 ③万隆会议 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④③②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③④①②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事件的相关史实。掌握事件发生的时间即可作答。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①重返联合国是在1971年,②中美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③万隆会议召开于1955年,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故按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顺序排列题干事件是③①②④。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事件的相关史实。 23.(2分)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第35页(共35页) B.与苏联等17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C.美国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D.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知识的掌握。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解答】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及影响。 24.(2分)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由此引起人们对医学的重视和敬仰,下列选项中为我国的医学做出重大贡献人物是( ) A.邓稼先 B.屠呦呦 C.袁隆平 D.焦裕禄 【分析】本题考查屠呦呦。题干关键信息“为我国的医学做出重大贡献人物”。 【解答】1971年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首先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1972年屠呦呦分离出新型结构的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1992年抗疟药物研制成功,它的使用在全世界“拯救了几百万人的生命”。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为我国的医学做出重大贡献人物是屠呦呦。B符合题意;A是两弹元勋,C是农学家,D是人民的好干部,ACD均没有为我国的医学做出贡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屠呦呦,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做出正确答案。 第35页(共35页) 25.(2分)小明的爸爸说:“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15岁)一顿能吃5碗饭,你却连2碗都吃不了。”小明分辩“我吃了很多肉、鱼、菜,还喝了牛奶,奶奶说你那时几乎没有这些吃!”这段对话说明改革开放以来( ) A.国家粮食产量有所下降 B.青少年深受西方饮食文化影响 C.青少年的体质有所下降 D.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变化相关史实的掌握情况。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材料中的“肉、鱼、菜…牛奶”等说明物质丰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 二、非选择题(26题18分,27题12分,28题20分,共计50分) 26.(18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某校八年级学生对不同时期的政策进行了材料搜集和探究学习。请你一起加入吧! 【第一阶段:土地梦想的实现】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的社会变革,该变革颁布了什么文献?使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35页(共35页) 【第二阶段:由分到合的过程】 材料二: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为了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对农业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到1956年,我国完成了三大改造,其意义如何? 【第三阶段:探索中的失误】 材料三: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分别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1958年8月初……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经营,分配方面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由公社统一发放,生产好坏分配也一样。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在当时农村出现了哪两大运动?这两大运动对中国经济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第四阶段:新时期农民的创举】 材料五: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村民在村西一间茅屋里秘密开会,决定实行“大包干”。包干到户的第一年,从未向国家贡献过一粒粮食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贡献粮食4万斤,油料2万斤。小岗村的奇迹,使人们看到了农村改革的希望。 (4)据材料五,指出“农村改革的希望”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5)2020年是实现脱贫攻坚决胜之年,由上述材料你能获得什么认识? 【分析】本题考查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反映的是我国在农村实施的政策。 【解答】 第35页(共35页) (1)依据材料中的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幅图片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实施的土地改革。1950年,在新解放区,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实施,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地主阶级被消灭。 (2)据材料二“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可以知道,1953年一五计划正式开始执行,工业的发展需要农业发展予以支持,然而,土地改革虽使农民分到了土地,但是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方式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土地由农民个体所有变成集体所有,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到1956年,我国完成了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材料三反映的是大跃进运动时期的浮夸风。材料四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失误,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破坏,使国家和人民遭受了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困难。 (4)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村民开创,促进中国农业的发展,因此材料五中“农村改革的希望”具体措施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政府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等原则。 故答案为: (1)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破坏,使国家和人民遭受了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困难。 第35页(共35页)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政府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等原则。 【点评】掌握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和影响。 27.(12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说,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与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 ﹣﹣《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1983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的构想是什么?这一构想在哪些地区已经被成功实践? 材料二:2018年5月30日,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在国台办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2016年以来两岸关系目前政治僵局的症结所在,恰恰就在于民进党当局不承认“九二共识”…… (2)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九二共识”是指什么? 材料三: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 ﹣﹣《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3)根据材料三,概括当前严重阻碍台湾和祖国大陆实现和平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四:2017年4月12日,两岸经贸论坛在厦门召开。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两岸产业优势互补,可借此在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和共同走向国际市场等方面深度合作。 ﹣﹣海峡之声网 材料五:统一是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 第35页(共35页) (4)根据材料四、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岸关系发展趋势的认识。 【分析】(1)本题考查“一国两制”构想。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意义。 (2)本题考查“九二共识”。结合“九二共识”的内涵理解。 (3)本题考查实现和平统一的内容。理解当前严重阻碍台湾和祖国大陆实现和平统一的因素。 (4)本题考查对两岸关系发展趋势的认识。属于开放性题目,学生只要围绕和平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等方面作答即可。 【解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可知,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的构想是一国两制。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即一国两制。这一构想在香港、澳门地区已经被成功实践,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开辟了正确的途径。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九二共识”是指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3)根据材料三可知,当前严重阻碍台湾和祖国大陆实现和平统一的因素有主要是“台独”势力,还有试图阻挠中国统一、干涉中国内政的国际反华势力。 (4)根据以上材料,展望未来,海峡两岸能实现和平统一。海峡两岸能实现和平统一的原因属于开放性题目,学生只要围绕和平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等方面作答即可。如:两岸一定能够实现和平统一。和平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故答案为: (1)一国两制;香港、澳门。 (2)“九二共识”: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3)主要是“台独”势力,还有试图阻挠中国统一、干涉中国内政的国际反华势力。(或台独、国际反华势力)。 第35页(共35页) (4)两岸一定能够实现和平统一;和平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点评】掌握祖国统一的方针和成就,认识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 28.(20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一步步接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 (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一中“二十八年”的起止时间。标志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事件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你对“崭新的姿态”的理解。 材料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辟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带领人民开创了一条……道路,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使中国走上了一条富裕安康的强国之路。 (3)材料二中“改革开放”政策始于哪次会议的决策?这次会议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邓小平带领人民开创的道路是什么? 材料三:这是一部跨度达30年的惊心动魂的逃亡史。在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在深圳市,宝安区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室九空遁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邓小平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 ﹣﹣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 (4)据材料一,指出当时“逃港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解决这一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 第35页(共35页) 材料四: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发有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明确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我们相信,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华民族这个“东方巨龙”一定会日益“强起来”,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5)根据材料三说说,“东方巨龙”一定会日益“强起来”的重大举措是什么? (6)中共十九大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请指出我国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7)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能为实现“中国梦”做出哪些努力?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史的知识点。解题关键是抓住“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可以用1949年减去1921年,正好是28年,知道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建国时间是1949年即可作答。 (2)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成立;理解新中国的成立的意义。 (3)本题考查我国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点。识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本题考查了当时“逃港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的政策。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实施了改革开放,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 (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相关知识的掌握。理解改革开放的意义。 (6)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7)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解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史。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之日起,就积极投身于中国革命的历史洪流中,经过28年的艰苦卓绝斗争,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依据所学可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2)据所学知,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所谓“崭新的姿态”指的是,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结束了被奴役被侵略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第35页(共35页) (3)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是党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伟大决策。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使中国走上了一条富裕安康的强国之路。 (4)由材料一“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可知,当时“逃港问题”产生的原因是生活水平低,或政策有问题。为此,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实施了改革开放,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设立的经济特区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5)据所学可知,推进中华民族日益“强起来”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深化改革。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主要矛盾表现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7)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积极向上即可。如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理想、牢记历史使命等。 故答案为: (1)1921年﹣﹣1949年。开国大典(或新中国成立)。 (2)新中国成立或建立;中国结束了被奴役被侵略的屈辱历史,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原因:生活水平低,或政策有问题;政策:实行改革开放,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设立的经济特区有珠海、汕头、厦门。 (5)全面深化改革。 (6)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第35页(共35页) (7)①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刻苦钻研、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立志成才报效祖国;②关注国家发展,献计献策;③节约资源,保护环境;④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⑤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等;⑥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等等。 【点评】本题以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8/8 13:48:09;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35页(共35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