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5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感悟自然1黄山记课件粤教版必修3
内容概括 《 黄山记 》 从人文的角度,用独特的手法勾勒黄山美景,表达了 “ 只有勇于攀登、探索的人才能征服自然、改造自然 ” 的主旨。阅读此文,我们会为黄山雄奇瑰丽的景色倾倒,从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 瓦尔登湖 ( 节选 )》 着重从描写景物的角度来表现作者的生活态度。阅读此文,我们为瓦尔登湖神奇的湖光山色所折服,惊叹作者细腻的文笔。节选部分,作者用细腻的文笔描写瓦尔登湖的湖光山色,充满着诗情画意,给人宁静致远的力量,而作者的生活态度也从中得以体现。 《 巩乃斯的马 》 从人与动物的角度,借助对马的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对不受羁绊的生命力与进取精神的向往与渴求。阅读此文,我们会被一份不受羁绊的生命力打动,感慨作家真挚的情感、深沉的思考。可从人与动物的角度,对自然生命的问题进行思考,正确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 学法指津 1. 通过对自然事物的观察和体会,感受自然界的生机,领悟生命的意义。 2 .通过文本学习,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 黄山记 对于不同的人,世界呈现不同的面貌。在精神贫乏者眼里,世界也是贫乏的。 世界的丰富的美是依每个人心灵丰富的程度而开放的。 对于音盲来说,贝多芬等于不存在。对于画盲来说,毕加索等于不存在。对于只读流行小报的人来说,从荷马到海明威的整个文学宝库等于不存在。对于终年在名利场上奔忙的人来说,大自然的美等于不存在。 想一想,一生中有多少时候,我们把自己放逐在世界的丰富的美之外了?一个经常在阅读和沉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逸闻和凶杀故事的人,他们生活在多么不同的世界上!那么,你们还要说对崇高精神生活的追求是无用的吗? —— 周国平 《 追求 》 徐迟 (1914 — 1996) ,浙江吴兴人,当代作家。 1933 年开始发表作品, 1957 年担任 《 诗刊 》 副主编, 1960 年调湖北文联当专业作家, 1963 年当选为作协武汉分会副主席。代表作有报告文学集 《 哥德巴赫猜想 》 。他的作品感情真挚,爱憎分明,说理透辟,繁简相宜,语言洗练。 作者介绍 关于黄山 黄山,古称黟 (yī) 山,唐朝改名黄山 ( 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山修身炼丹,黄山因此得名 ) 。在今安徽省歙县、太平、休宁、黟县之间,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这里山峰劈地摩天,云凝碧汉,气象万千;青松苍郁遒劲,刚毅挺拔;烟云翻飞缥缈,波澜起伏,浩瀚似海;巧石星罗棋布,惟妙惟肖;温泉终年喷涌,无色无臭,可饮可浴。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 “ 黄山四绝 ” 。 相关链接 3 . 近义词辨析 (1) 奔泻 · 倾泻 “ 奔泻 ” 是指 ( 水流 ) 向低处急速地流。 “ 倾泻 ” 指 ( 大量的水 ) 很快地从高处流下。 例句: ① 逢旱时,流水全部从左渠绕伊山而过,滋润着大片大片的农田;逢雨季,多余的水会从弧形溢水口 ________ 而出,声如雷鸣,成一大景观。 ② 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广汕路火炉山内一灌溉用小型水库突然发生溃坝事故,近万立方米水库蓄水夹杂泥沙 ________ 而下,导致下游方圆数公里范围内泥水侵袭。 奔泻 倾泻 (2) 界线 · 界限 “ 界线 ” 指两个地区分界的线,较具体;不同事物的分界;某些事物的边缘。 “ 界限 ” 指不同事物的分界,较为抽象;尽头处;限度。 例句: ① 行政区域 ________ 管理是政府的一项重要社会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边界地区的平安、和谐、稳定,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②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不断丰富,网上房展经过多年发展已经逐步成熟,网络没有 ________ ,全世界的人都可以浏览,并且国内许多旅游城市都开辟有网上房展。 界线 界限 4 . 词语释义 ① 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② 虚无缥缈:形容非常空虚渺茫。 ③ 化险为夷:使危险的情况或处境变为平安。 ④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 看不过来 ) 。 ⑤ 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⑥ 煞费心机:形容费尽心思。煞:极,很。 ⑦ 高风峻骨:高尚的品格,坚贞的节操。形容道德和行为的完美。 ⑧ 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⑨ 逸兴横飞:指超逸豪放的意兴勃发飞扬。 1 .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突出特色?请举例说明。 提示: 采用节奏明快的短句和类似骈体文的排偶句式,以增强文章奔腾豪放的气势,是本文语言的突出特色。 (1) 本文多数单句、分句都极其简短,即使是一些比较复杂的长句,作者也顺应句子结构,将其分开成几段,使其简洁洗练,节奏感极强。比如: “ 云海上下,有三十六源,二十四溪,十六泉,还有八潭,四瀑。 ” ( 一个句子,分为两个分句,五个宾语分别用逗号隔开 ) “ 它是大手笔,用火山喷发的手法,迅速地,在周围一百二十公里,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一个浑圆的区域里,分布了这么多花岗岩的山峰。 ” ( 比较复杂的长句,却将它们用逗号隔开,以加强语势节奏 ) (2) 文章不少段落,采用类似骈体文的排偶句式。比如第二段: “ 它打开了它的云库,拨给这区域的,有倏来倏去的云,扑朔迷离的雾,绮丽多彩的霞光,雪浪滚滚的云海。 ”“ 黄山松铁骨冰肌,异萝松天下罕见。 ”“ 这样,大自然把紫红的峰、雪浪云的海、虚无缥缈的雾、苍翠的松拿过来组成了无穷尽的幻异的景 …… 一道温泉,能治百病。各种走兽之外,又有各种飞禽。神奇的音乐鸟能唱出八个乐音。稀世的灵芝草,有珊瑚似的肉芝。 ” 整篇文章,读来有一种奔腾直泻、不可阻遏的磅礴气势。 2 . 第二部分引用 “ 传说 ” 材料及前人诗文有什么作用? 提示: 写黄帝在这里飞升的传说,增加了神秘色彩,使黄山显得更有魅力。引用诗文表现了黄山的险峻、登山的艰难,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2 . 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叙写黄山雄放瑰奇的景色,赞叹大自然的崇高卓越,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以及这能让 “ 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 ” 的伟大时代,激发人们对祖国壮丽河山以及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热爱。 1 .第一部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黄山的形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对应考点 】 鉴赏作品的表现手法。 【 提示 】 首先找出对应的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然后具体分析运用这样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 答案 】 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把大自然作为主人公来描写,写它是怎样安排黄山的。这样写比自己介绍要好。首先,由自己介绍显得一般化,把大自然作为主人公来写就显得独辟蹊径,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其次,这样写更能突出黄山确是人间仙境,是大自然 “ 煞费心机 ” 安排的。再次,便于以居高临下的气势、简练的笔触,把黄山的绝境和细微之处全都写到。 2 .文章第二部分与其他部分、文章中心有什么关系? 【 对应考点 】 分析作品结构。 【 提示 】 将第二部分与其他三部分进行对照,并结合文章主旨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 答案 】 与其他部分的关系:第二部分承接第一部分黄山风光的 “ 奇 ” 而来,是大自然 “ 不肯随便把胜境给予人类 ” 及 “ 封山 ” 这一意旨的具体体现。又与第三部分 “ 胜境已成为公园,绝处已经逢生 ” 的现实情况相互比照。可见这部分使文章结构波澜起伏,而又貌断实续。 与文章中心的关系:这部分回顾几千年来,只有少数像李白这样不畏险阻的人才能登上山顶,其余的人都只能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这就为下文歌颂我们的时代和人民埋下了伏笔。 3 .第四部分承接第一部分黄山奇观的 “ 奇 ” 而来, “ 奇 ” 在何处?请简要概括。 【 对应考点 】 欣赏作品的形象。 【 提示 】 在第四部分中找出与 “ 奇 ” 有关的内容,具体分析。 【 答案 】 奇就奇在变化无定上,云海漂泊无定,景物瞬息万变,群峰时隐时现,忽而旭日东升,忽而倾盆大雨,用神奇的摄身光,写尽黄山的险与奇,还有神秘感。又如写松树, “ 从峰顶俯视,它们如苔藓,披覆住岩石;从山腰仰视,它们如天女,亭亭而玉立。沿着岩壁折缝,一个个地走将出来,薄纱轻绸,露出的身段翩然起舞 ”“ 而排云亭前,好比一座繁忙的海港 …… 我多么想从这儿扬帆出海去。可是暗礁多,浪这样险恶 ……” 这些比喻,都把景色的奇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作者对黄山奇景的描绘可谓神来之笔。七十二峰高风峻骨,险壑迭出;云海忽聚忽散,漂泊不定;奇松铁骨冰肌,矫健多姿;初升太阳鲜红无比;摄身光神奇罕见;一道温泉能治百病;溪流飞瀑煞是壮观 …… 作者采用荒诞的手法,驰骋奇特瑰丽的想象,采用清新华美的语言,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极兴致之所至,大跨度跳跃,超时空组合,融现实的自然景观与荒诞的幻异奇观为一体,扑朔迷离,令人心驰神往。 技法镜鉴 虚实结合,想象独特 【 即时小练 】 运用想象,写一段文字,要求突出景物特点, 200 字左右。 【 答案 】 示例 你能读懂黄山峭壁上的那株迎客松吗?云缠它,雾绕它,雨抽它,风摧它,霜欺雪压,雷电轰顶,大自然仿佛容不得它的存在,定要除之而后快。然而,它不低头,不让步,不畏风刀雪斧的剔抉,在数不尽的反击和怒号声中,练就了一身铮铮铁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气。 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游记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拥有丰富的社会知识,给人以美的感受。 对接高考 阅读游记散文 游记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更是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些描写山川景物的文字,之所以广为传诵,主要是由以下几个特点决定的: ① 写景状物,栩栩如生。 ② 融情于景,动人心弦。 ③ 托物言志,含蓄隽永。 ④ 语言优美,妙笔生花。 阅读游记散文,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出作者的行踪,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理清游踪是理清游记散文结构的一把钥匙。 游记散文中,作者总会或显或隐地对特定风物作出审美评价,或流露出自己特有的情绪和感受。因此,阅读鉴赏游记散文时,要深入地会 “ 情 ” 解 “ 意 ” ,把握游感。具体地讲,就是要透过游记散文描写的自然景观揣摩和体会作者的感情,挖掘和概括文章的主题。 【 典型例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松堂游记 朱自清 ① 去年夏天,我们和 S 君夫妇在松堂住了三日。难得这三日的闲,我们约好了什么事不管,只玩儿,也带了两本书,却只是预备闲得真没办法时消消遣的。 ② 出发的前夜,忽然雷雨大作。枕上颇为怅怅,难道天公这么不作美吗!第二天清早,一看却是个大晴天。上了车,一路树木带着宿雨,绿得发亮,地下只有一些水塘,没有一点尘土,行人也不多。又静,又干净。 ③ 想着到还早呢,过了红山头不远,车却停下了。两扇大红门紧闭着,门额是 “ 国立清华大学西山牧场 ” 。拍了一会门,没人出来,我们正在没奈何,一个过路的孩子说这门上了锁,得走旁门。旁门上挂着牌子, “ 内有恶犬 ” 。小时候最怕狗,有点趑趄。门里有人出来,保护着进去,一面吆喝着汪汪的群犬,一面只是说, “ 不碍不碍 ” 。 ④ 过了两道小门,真是豁然开朗,别有天地。一眼先是亭亭直上,又刚健又婀娜的白皮松。白皮松不算奇,多得好,你挤着我我挤着你也不算奇,疏得好,要像住宅的院子里,四角上各来上一棵,疏不是?谁爱看? ⑤ 堂后一座假山,石头并不好,堆叠得还不算傻瓜。里头藏着个小洞,有神龛,石桌,石凳之类。可是外边看,不仔细看不出。得费点心去发现。假山上满可以爬过去,不顶容易,也不顶难。后山有座无梁殿,红墙,各色琉璃砖瓦,屋脊上三个瓶子,太阳里古艳照人。殿在半山,岿然独立,有俯视八极气象。天坛的无梁殿太小,南京灵谷寺的太黯淡,又都在平地上。山上还残留着些旧碉堡,是乾隆打金川时在西山练健锐云梯营用的,在阴雨天或斜阳中看最有味。又有座白玉石牌坊,和碧云寺塔院前那一座一般,不知怎样,前年春天倒下了,看着怪不好过的。 ⑥ 可惜我们来的还不是时候,晚饭后在廊下黑暗里等月亮,月亮老不上,我们什么都谈,又赌背诗词,有时也沉默一会儿。黑暗也有黑暗的好处,松树的长影子阴森森的有点像鬼物拿土。但是这么看的话,松堂的院子还差得远,白皮松也太秀气,我想起郭沫若君 《 夜步十里松原 》 那首诗,那才够阴森森的味儿 —— 而且得独自一个人。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地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从前人说: “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 真有点儿!云越来越厚,由他罢,懒得去管了。可是想,若是一个秋夜,刮点西风也好。虽不是真松树,但那奔腾澎湃的 “ 涛 ” 声也该得听吧。 ⑦ 西风自然是不会来的。临睡时,我们在堂中点上了两三支洋蜡。怯怯的焰子让大屋顶压着,喘不出气来。我们隔着烛光彼此相看,也像蒙着一层烟雾。外面是连天漫地一片黑,海似的。只有远近几声犬吠,教我们知道还在人间世里。 ( 原载 1935 年 5 月 15 日 《 清华周刊 》 第 43 卷第 1 期 ) 1 .下列对这篇游记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朱自清不愧是谋篇布局的高手,本文采用了时空交错的构思技巧,使得整个文章脉络清楚,布局井然。 B . “ 堂后一座假山,石头并不好,堆叠得还不算傻瓜 ” 中 “ 傻瓜 ” 是说假山的建造者头脑比较灵活,不怎么傻。 C .文中写 “ 松堂 ” 高大,他不直说,却说自己小,这些地方都是作者着意经营过的,可是看不出斧凿的痕迹。 D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作者在写景状物中极尽对比手法的运用,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让人叹服! 【 答案 】 B (B. “ 假山的建造者头脑比较灵活,不怎么傻 ” 错,根据句意,应该理解为假山的石头堆叠得比较合理,灵巧而不呆板 ) 2 .本文记游没有平铺直叙,读后有一波三折之感,颇有情趣。试概括说明。 【 答案 】 ① 出发的前夜因为忽然雷雨大作而怅然 —— 第二天清早,一看却是个大晴天。 ② 进门时,颇费周折,遇到恶犬,略有不快 —— 过了两道小门,却又豁然开朗。 ③ 晚上想赏月,可月亮老不上来 —— 等了好久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一半,躲在树缝里像个姑娘,羞答答的。却有古诗 “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 的妙趣。 ( 意思对即可 ) 3 .文章第 ⑥ 段写 “ 我想起郭沫若君 《 夜步十里松原 》 那首诗 ” ,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 答案 】 ① 运用对比手法,说明松堂的院子那时并不是最黑暗的,白皮松也太秀气,还没有达到 “ 松树的长影子阴森森的有点像鬼物拿土 ” 的氛围。与郭沫若在 《 夜步十松原 》 所描写的情景更是相差甚远。 ② 这样写使文章内容丰富,生动有趣。 ③ 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 “ 黑暗也有黑暗的好处,松树的长影子阴森森的 ” ,下启 “ 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地躲在树缝里 ” ,使文章前后衔接。 ( 意思对即可 ) 黄山绝壁松 冯骥才 黄山以石奇云奇松奇名天下。然而登上黄山,给我以震动的是黄山松。 黄山之松布满黄山。由深深的山谷至大大小小的山顶,无处无松。可是我说的松只是山上的松。 山上有名气的松树颇多。如迎客松、望客松、黑虎松、连理松等等,都是游客们争相拍照的对象。但我说的不是这些名松,而是那些生在极顶和绝壁上不知名的野松。 美文赏读 黄山全是石峰。裸露的巨石侧立千仞,光秃秃没有土壤,尤其那些极高的地方,天寒风疾,草木不生,苍鹰也不去那里,一棵棵松树却破石而出,伸展着优美而碧绿的长臂,显示其独具的气质。世人赞叹它们独绝的姿容,很少去想在终年的烈日下或寒飙中,它们是怎样存活和生长的。 一位本地人告诉我,这些生长在石缝里的松树,根部能够分泌一种酸性的物质,腐蚀石头的表面,使其化为养分被自己吸收。为了从石头里寻觅生机,也为了牢牢抓住绝壁,以抵抗不期而至的狂风的撕扯与摧折,它们的根日日夜夜与石头搏斗着,最终不可思议地穿入坚如钢铁的石体。细心便能看到,这些松根在生长和壮大时常常把石头从中挣裂!还有什么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我在迎客松后边的山崖上仰望一处绝壁,看到一条长长的石缝里生着一株幼小的松树。它高不及一米,却旺盛而又有活力。显然曾有一颗松籽飞落到那里,在那冰冷的石缝间,什么养料也没有,它却奇迹般生根发芽,生长起来。如此幼小的树也能这般顽强?这力量是来自物种本身,还是在一代代松树坎坷的命运中磨砺出来的?我想,一定是后者。我发现,山上之松与山下之松绝不一样。那些密密实实拥挤在温暖的山谷中的松树,干直枝肥,针叶鲜碧,慵懒而富态;而这些山顶上的绝壁松却是枝干瘦硬,树叶黑绿,矫健又强悍。 它们站立在所有人迹罕至的地方。那些荒峰野岭的极顶,那些下临万丈的悬崖峭壁,那些凶险莫测的绝境,常常可以看到三两棵甚至只有一棵孤松,十分夺目地立在那里。它们彼此姿态各异,也神情各异,或英武,或肃穆,或孤傲,或寂寞。远远望着它们,会心生敬意;但它们 —— 只有站在这些高不可攀的地方,才能真正看到天地的浩荡与博大。 于是,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在风狂雨骤间,在云烟明灭时,这些绝壁松都像一个个活着的人:像站立在船头镇定又从容地与激浪搏斗的艄公,战场上永不倒下的英雄,沉静的思想者,超逸又具风骨的文人 …… 在一片光亮晴空的映衬下,它们的身影就如同用浓墨画上去的一样。 但是,别以为它们全像画中的松树那么漂亮。有的枝干被飓风吹折,暴露着断枝残干,但另一些枝叶仍很苍郁;有的被酷热与冰寒打败,只剩下赤裸的枯骸,却依旧尊严地挺立在绝壁之上。于是,一个强者应当有的品质 —— 刚强、坚韧、适应、忍耐、奋取与自信,它全都具备。 现在可以说了,在黄山这些名绝天下的奇石奇云奇松中,石是山的体魄,云是山的情感,而松 —— 绝壁之松是黄山的灵魂。 【 课外阅读推荐书 ( 篇 ) 目 】 谢大光: 《 鼎湖山听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