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云南省昆明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检测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昆明市2019—2020学年高二期末质量检测 生 物 1. 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病毒是最小的生命系统 B.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命系统 C. 草履虫可以看作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D. 植物体和动物体共有的生命系统层次有细胞、组织、器宫、个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详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A错误; B、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B正确; C、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因此可以看作是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C正确; D、植物体和动物体共有的生命系统层次有细胞、组织、器宫、个体,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学说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 下列有关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肠杆菌通过无丝分裂增殖 B. 乳酸菌中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 C. 破伤风芽孢杆菌生活在有氧环境中 D. 硝化细菌能利用CO2合成有机物 【答案】D - 26 - 【解析】 【分析】 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只能进行二分裂生殖,属于无性生殖,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含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是DNA。 真核生物: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有复杂的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等);能进行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含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是DNA。 【详解】A、大肠杆菌通过二分裂增殖,A错误; B、乳酸菌是原核生物,无核仁,B错误; C、破伤风芽孢杆菌生活在无氧环境中,C错误; D、硝化细菌能利用CO2合成有机物,是生产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一些常考生物的类别,掌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 关于下列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某些RNA能催化化学反应 B. 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C. ADP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 D. ATP的合成一般与吸能反应相联系 【答案】A 【解析】 【分析】 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高能磷酸键。ATP为直接能源物质,在体内含量不高,可与ADP在体内迅速转化。 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部分是RNA。 【详解】A、有些酶的本质是RNA,能催化化学反应,A正确; B、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B错误; C、ADP含有1个高能磷酸键,C错误; - 26 - D、ATP的合成一般与放能反应相联系,D错误。 故选A。 4. 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B. 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都是可以运动的 C. 人体红细胞的细胞膜上没有运输O2的载体蛋白 D. 相邻两个细胞可以通过细胞膜接触进行信息交流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脂质,其次还有少量糖类,脂质中主要是磷脂,动物细胞膜中的脂质还有胆固醇;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与细胞膜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功能越复杂,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2、细胞膜的功能:作为细胞边界,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详解】A、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A正确; B、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大多数是可以运动的,B错误; C、O2的跨膜运输运方式是自由扩散,因此人体红细胞的细胞膜上没有运输O2的载体蛋白,C正确; D、相邻两个细胞可以通过细胞膜接触进行信息交流,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D正确。 故选B。 5. 下列关于内质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是由单层膜构成的细胞器 B. 可对分泌蛋白进行初步加工 C. 是性激素合成的场所 D. 可以外连细胞膜内连高尔基体膜 【答案】D 【解析】 【分析】 1 - 26 - 、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2、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肽链→内质网进行初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A、内质网是由单层膜构成的细胞器,A正确; B、分泌蛋白在核糖体合成,由内质网进行初步加工,B正确; C、性激素属于脂质,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车间”,C正确; D、内质网可以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D错误。 故选D。 6. 每年六月昆明地区的杨梅大量上市,杨梅储藏不当会产生酒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杨梅细胞产生酒精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B. 杨梅细胞产生酒精的过程中释放出大量能量 C. 杨梅细胞产生酒精的过程中没有气体生成 D. 杨梅适合储藏在低氧、零上低温的环境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 影响细胞呼吸因素主要有温度、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氮气浓度等)、水分等,在保持食品时,要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所以水果蔬菜保存需要低温、低氧和一定湿度的环境,而粮食保存需要低温、低氧和干燥的环境。 【详解】A、杨梅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场所细胞质基质,A错误; B、杨梅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释放少量能量,B错误; C、杨梅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C错误; D、水果保鲜需要的条件是:零上低温、低氧和一定湿度,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D正确。 故选D。 7. 下列关于实验材料的选择,不合理的是( ) A. 选择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 选择花生子叶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C. 选择紫色的牵牛花花瓣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 26 - D. 选择蝗虫精巢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检测脂肪实验应该选择富含脂肪的生物组织,如花生子叶; 2、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应选择具有大液泡的生物组织,最好液泡有颜色,便于观察; 3、观察减数分裂实验中,应该选择雄性个体的生殖器官作为实验材料,如蝗虫精巢。 【详解】A、由于温度会影响过氧化氢分解,因此不能选择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A错误; B、花生子叶富含脂肪,因此选择花生子叶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B正确; C、紫色的牵牛花花瓣的叶肉细胞中含有紫色大液泡,因此可以选择紫色的牵牛花花瓣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C正确; D、选择蝗虫精巢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D正确。 故选A。 8. 下图为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连续分裂过程中,分裂间期和分裂期所用时间的相关数据。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c段可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B. bc段核DNA数目加倍 C. cd段细胞中可观察到细胞板和赤道板 D. de段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线段图:ab、cd、ef段表示分裂期,bc、de段表示分裂间期;bd段表示一个细胞周期,df段表示下一个细胞周期。 【详解】A、由分析可知,bd段和df段可以表示一个细胞周期,ac - 26 - 段是从分裂期至分裂间期,不代表细胞周期,A错误; B、bc段表示分裂间期,细胞完成了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DNA加倍,B正确; C、赤道板是一个假想的结构,观察不到,C错误; D、de段是分裂间期,而纺锤体的形成是在前期,D错误。 故选B。 9.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 B. 衰老细胞中细胞核体积增大,多种酶的活性下降 C.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D. Rous肉瘤病毒可诱发人的细胞癌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3、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详解】A、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分化程度较低的细胞,A错误; B、衰老细胞的表现有:细胞核体积增大,多种酶的活性下降,水分减少、代谢减慢等,B正确; C、细胞凋亡是细胞的编程性死亡,对机体是有利的,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C正确; D、Rous肉瘤病毒(病毒致癌因子)属于生物致癌因素,可诱发人的细胞癌变,D正确。 故选A。 - 26 - 10. 某二倍体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其体内某卵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相关染色体及基因的位置如图。下列叙述与该图不相符的是( ) A. 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B. 细胞含有1个染色体组,4条染色单体 C. 细胞可能发生了交叉互换 D. 该卵原细胞分裂形成的卵细胞基因组成可能是AB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没有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详解】A、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没有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A正确; B、该细胞中只有1个染色体组,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B正确; C、由于二倍体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而不是交叉互换,产生了a基因,C错误; D、该卵原细胞分裂形成的卵细胞基因组成可能是AB,也可能是Ab或ab,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1. 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格里菲思证明了加热杀死的R型细菌中有转化因子 B. 艾弗里提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C.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 为得到35S标记的T2噬菌体,应先将其培养在含35S的培养基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 26 -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A、格里菲思证明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有转化因子,A错误; B、艾弗里提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B正确; C、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没有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错误; D、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因此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D错误。 故选B。 12.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和翻译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转录的场所有线粒体 B. 转录的产物有rRNA C. 翻译的模板是tRNA D. 翻译的产物是蛋白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真核细胞中转录、翻译的比较: 转录 翻译 时间 个体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 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 细胞质的核糖体 模板 DNA的一条链 mRNA 原料 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20种游离的氨基酸 条件 酶(RNA聚合酶等)、ATP 酶、ATP、tRNA - 26 - 产物 一个单链RNA 多肽链 特点 边解旋边转录 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顺次合成多条肽链 碱基配对 A-U、T-A、C-G、G-C A-U、U-A、C-G、G-C 遗传信息传递 DNA→mRNA mRNA→蛋白质 意义 表达遗传信息,使生物表现出各种性状 【详解】A、真核细胞中,DNA可分布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所以转录的场所有线粒体,A正确; B、DNA通过转录形成RNA,包括mRNA、tRNA和rRNA,B正确; C、翻译的直接模板是mRNA,tRNA是转运氨基酸的工具,C错误; D、转录的产物是RNA,翻译的产物是蛋白质,D正确。 故选C。 13. 下列关于基因和性状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B. 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C. 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D. 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现型也一定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一对相对性状可以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等位基因也可能与多对相对性状有关。 2、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也可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3、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环境相互作用精细地调控着生物的性状。 【详解】A、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A正确; B、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正确; - 26 - C、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正确; D、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现型不一定相同,D错误。 故选D。 14. 某植物的紫花和白花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任意一对基因为隐性纯合时表现为白花。 用纯合的白花植株甲和纯合的白花植株乙杂交,F1为紫花,F1自交产生F2,F2中紫花 有216株,白花有168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这两对等位基因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F1测交的后代紫花:白花=1:3 C. F2中与植株甲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3/16 D. F2的紫花中纯合子占1/9 【答案】C 【解析】 【分析】 某植物的紫花和白花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纯合的白花植株甲和纯合的白花植株乙杂交,F1为紫花,F1自交产生F2,F2中紫花有216株,白花有168株,即紫花:白花=9:7,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若用A/a,B/b表示,则F1基因型为AaBb。 【详解】A、F1自交产生的F2中紫花:白花=9:7,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F1(基因型为AaBb)进行测交,任意一对基因为隐性纯合时表现为白花,因此测交的后代紫花:白花=1:3,B正确; C、F1基因型为AaBb,因此纯合的白花植株甲基因型为AAbb(或aaBB),纯合的白花植株乙基因型为aaBB(或AAbb),F2中AAbb的概率为1/4×1/4=1/16,aaBB的概率也为1/16,因此F2中与植株甲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16,C错误; D、F2中紫花基因型为A_B_,其概率为3/4×3/4=9/16,紫花纯合子AABB的概率为1/4×1/4=1/16,因此F2的紫花中纯合子占1/9,D正确。 故选C。 15. 图示DNA分子的一条链被15N标记(深色表示),该亲代DNA分子利用只含14N(浅 色表示)的原料复制一次后,得到的两个子代DNA应为( ) - 26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DNA分子的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过程:边解旋边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特点:半保留复制。 【详解】图示DNA分子的一条链被15N标记(深色表示),该亲代DNA分子利用只含14N(浅色表示)的原料复制一次后,得到的两个子代DNA中,1个DNA是一条被15N标记(深色表示)链和一条被14N标记(灰色表示)链,另1个DNA是2条均被14N标记(灰色表示)链。 故选C。 16.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基因可以向不同方向发生突变 B.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片段的移接会导致基因重组 C. 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着丝点分裂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D. 染色体变异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 (2 - 26 - )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详解】A、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表现在基因可以向不同方向发生突变,A错误; 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片段的移接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易位,B错误; C、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形成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C错误; D、染色体变异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D正确。 故选D。 17. 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C.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 通过共同进化形成了生物多样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错误; B、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B正确; 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物种形成必须要有生殖隔离,C正确; D、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变异是不定向的,可遗传的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18.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血红蛋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 26 - B.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C. 内环境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构成的 D.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详解】A、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 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B正确; C、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C错误; D、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成分、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9. 甲、乙、丙三者关系不能用下图表示的是 ( ) 选项 甲 乙 丙 A 感受器 神经中枢 效应器 B 下丘脑 垂体 肾小管和集合管 C 胰岛A细胞 胰岛素 肝细胞 - 26 - D 记忆细胞 浆细胞 抗体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关系中甲可以控制乙,乙又可以控制丙的活动。 【详解】A、甲感受器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于乙神经中枢,而神经中枢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于丙效应器,与图示相符,A正确; B、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运输到垂体,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水的重吸收,与图示相符,B正确; C、胰岛A细胞释放胰高血糖素(而不是胰岛素)作用于肝细胞,不能用如图表示,C错误; D、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释放抗体,能用如图表示,D正确。 故选C。 20. 某人从24℃的环境进入1℃的低温室后,测得其体温变化如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b段散热量增加,产热量增加 B. ab段酶活性下降,机体耗氧量减少 C. ad段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汗腺分泌减少 D. ad段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维持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 - 26 - 体温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寒冷条件下参与产热的激素有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详解】A、ab段散热量增加,产热量增加,A正确; B、在外界环境温度变化时,恒温动物酶的活性基本不变,B错误; C、ad段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产热增加,汗腺分泌减少,散热减少,C正确; D、ad段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维持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D正确。 故选B。 【点睛】熟记体温调节的过程图,学会从题干中获取有用的信息,逐一分析选项。 21.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刺激反射弧的传出神经可引起反射活动 B. 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外K+浓度高于膜内 C.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 D.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 【答案】D 【解析】 【分析】 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传出神经效应器能做出反应,但此过程不属于反射,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A错误; B、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但膜外K+浓度仍低于膜内,B错误; C、兴奋是以神经递质的形式在神经元之间传递,C错误;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一致,D正确。 - 26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突触的结构和类型,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2. 下列关于先天性胸腺缺陷小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有正常的体液免疫 B. 比正常小鼠更容易被病原体感染 C. 体内仍然有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 D. 移植器官在该小鼠体内的存活率大于正常小鼠 【答案】A 【解析】 【分析】 缺少胸腺的鼠,造血干细胞将不能正常发育成T细胞,T细胞在体液免疫中能识别和呈递抗原,但少部分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因此缺少T细胞,体液免疫功能降低。在细胞免疫中,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因此缺少T细胞,细胞免疫丧失。 【详解】AB、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影响T细胞的成熟,导致T细胞的数量会显著降低,进而引起体液免疫部分丧失,细胞免疫全部丧失,比正常小鼠更容易被病原体感染,A错误;B正确; C、溶菌酶可以由免疫细胞产生,也可以由其他细胞产生,如唾液腺细胞,C正确; D、先天性胸腺缺陷小鼠的细胞免疫丧失,移植器官在该小鼠体内的存活率大于正常小鼠,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3.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样方法可用于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 B. 黑光灯诱捕法可用于调查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C. 标志重捕法可用于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群密度 D. 逐个计数法可用于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答案】C - 26 - 【解析】 【分析】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 【详解】A、蚜虫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可以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A正确; B、趋光性昆虫具有趋光的特点,可利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正确; C、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C错误; D、逐个计数法可用于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D正确。 故选C。 24. 下图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A-F表示生命活动,①—⑥表示能量值。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C表示第二营养级的呼吸作用 B. D表示第二营养级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C. ①为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 D. 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④/②×100%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形:①为摄入量,②为同化量,⑤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③为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⑤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④为第三营养级摄入的能量。 【详解】A、C表示第二营养级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A正确; B、D表示第二营养级的生长、发育和繁殖,B正确; C、①为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C正确; D - 26 - 、④为第三营养级摄入的能量,由于不清楚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故无法计算出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 故选D。 25.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B. 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方向可以是双向的 C. 对生态系统的利用不应超过其自我调节能力 D. 弃耕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提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该题涉及的知识点有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稳定性。 详解】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其中营养结构就是由食物链和食物网组成的,A正确; B、如在森林中,狼能够根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兔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由此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方向可以是双向的,B正确; 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C正确; D、弃耕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动植物种类增多,营养结构较之前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恢复力稳定性降低,D错误。 故选D。 【点睛】该题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要求考生熟记教材,夯实基础。 二、非选择题: (一)必考题: 26. 从红毛藻多糖中分离出的F1和F3两种物质会影响胰脂肪酶的活性。为探究F1和F3 对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在适宜条件下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图。 - 26 - 回答下列问题。 (1)酶的特性有 _______(答1点),胰脂肪酶催化脂肪水解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 。 (2)根据图示实验结果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3)进一步探究F3浓度对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 【答案】 (1). 专一性、高效性或作用条件温和等 (2). 能降低脂肪水解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3). F1和F3均能抑制胰脂肪酶活性,且F3抑制作用更强 (4). 设置一系列浓度梯度的F3分别与胰脂肪酶混合,进行相关实验,测定脂肪水解速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添加F1和添加F3时,脂肪的水解速率均比对照组低,说明:F1和F3均能抑制脂肪酶的活性,且F3的抑制作用更强。 【详解】(1)酶的特性有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胰脂肪酶催化脂肪水解的作用机理是能降低脂肪水解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2)根据图示实验结果,添加F1和添加F3时,脂肪的水解速率均比对照组低,可得到的结论是:F1和F3均能抑制脂肪酶的活性,且F3的抑制作用更强。 (3)若要进一步探究F3浓度对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则实验自变量为F3的浓度,因变量为脂肪水解速率。故可设置一系列浓度梯度的F3,分别与胰脂肪酶混合,在适宜的条件下与适量的脂肪进行混合,测定脂肪水解速率,可以进一步探究F3浓度对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酶活性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分析能力。把握实验的对照原则并能结合题图分析作答是解题关键。 27. 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遮光程度对小粒咖啡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 遮光程度 总叶绿素含量(mg/g) 气孔相对开放度 (µmol•m-2•s-1) 光合速率 (µmol•m-2•s-1) 不遮光(100%光照) 10.29 0.03 3.4 轻度遮光(65%光照) 21.51 0.036 3.86 重度遮光(30%光照) 26.16 0.034 3.6 - 26 - 回答下列问题。 (1)遮光处理后,一方面,小粒咖啡的总叶绿素含量_______,使光反应速率增大,为暗反应提供更多的_______;另一方面,其气孔相对开放度增大,_______,使暗反应速率增大,导致光合速率增大。 (2)根据研究结果,提高小粒咖啡的产量宜采用_______遮光。 (3)研究还发现,合理增施氮肥可显著提高小粒咖啡的光合速率,原因是氮元素可用于合成与光合作用有关的有机物,如_______(答两种)。 【答案】 (1). 增多 (2). [H]和ATP (3). CO2供应增多,促进CO2的固定 (4). 轻度 (5). 酶、叶绿素、NADP+、NADPH等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自变量为遮光程度,因变量为总叶绿素含量、气孔相对开放度、光合速率,与不遮光相比较,轻度遮光和重度遮光的总叶绿素含量、气孔相对开放度、光合速率都增大,其中轻度遮光增大最多。 【详解】(1)遮光处理后,小粒咖啡的总叶绿素含量增多,吸收的光能增多,使光反应速率增大,为暗反应提供更多的[H]和ATP,另一方面,其气孔相对开放度增大,使二氧化碳供应增多,促进二氧化碳的固定,暗反应速率增大,导致光合速率增大。 (2)根据研究结果,提高小粒咖啡的产量宜采用轻度遮光,此时光合作用速率最大。 (3)叶绿素、酶、NADPH、NADP+等该物质含有N元素,故合理增施氮肥可用于合成与光合作用有关的有机物,从而显著提高小粒咖啡的光合速率。 【点睛】本题结合表格,主要考查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要求考生根据表格判断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28. 雄家蚕的性染色体为ZZ,雌家蚕为ZW,其皮肤的非油性(A)和油性(a)为一对相对性状。用一只油性雌蚕和一只非油性雄蚕作为亲本,杂交得到F1,让F1中的雌蚕与油性雄蚕杂交,F2中非油性:油性=1:3。回答下列问题。 (1)A和a这对等位基因的产生是_____的结果。 (2)根据上述杂交结果,不能确定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只位于Z染色体上。若 位于常染色体上,则F2雄蚕中非油性个体占_____;若只位于Z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为,F2非油性雄蚕的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来自于亲本中的油性雌蚕,原因是______。 【答案】 (1). 基因突变 (2). 1/4 (3). ZaW、ZAZa 不能 (4). F2非油性雄蚕的Za - 26 - 只能来自于F1中的油雄蚕,而F1油性雄蚕有两个Za,分别来自于父本和母本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意:F2中非油性:油性=1:3,说明非油性为显性性状,若位于Z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ZaW、ZAZa,子一代的基因型为ZAZa、ZaZa、ZAW、ZaW,子二代的基因型为ZAZa、ZaW,比例为1:3;若位于常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aa,子二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1:3。 【详解】(1)A和a这对等位基因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 (2)若位于常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子一代的基因型为1/2Aa、1/2aa,子二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1:3,则F2雄蚕中非油性个体占1/4。若只位于Z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为ZaW、ZAZa,由于F2非油性雄蚕的Za只能来自于油性雄蚕,而F1油性雄蚕有两个Za,分别来自于父本和母本,故F2非油性雄蚕的Za不能确定来自于亲本中的油性雌蚕。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和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分离定律的实质;识记伴性遗传的特点,掌握反推法进行亲本基因型的推断。 29. 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某植物幼苗会出现茎向光生长和根背光生长的现象,如图所示,这种现象与幼苗体内生长素的分布有关。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_______。在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这种运输方式称为______ 。 (2)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该植物幼苗的茎出现向光性是由于______生长素造成的。 (3)根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但生长却慢于向光侧, 从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特点分析原因,①可能是背光侧生长 素浓度高,抑制背光侧生长,而向光侧______:②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2). 极性运输 (3). 分布不均匀(或其他合理答案) (4). 生长素浓度低,促进向光侧生长 (5). - 26 - 背光侧和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均促进生长,但对向光侧的促进作用强于背光侧。 【解析】 【分析】 1、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在幼嫩组织中,生长素只能从植物的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即极性运输。 2、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疏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 【详解】(1)生长素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中合成,主要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在幼根中,生长素只能进行极性运输,即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2)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茎表现出向光性。 (3)根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但生长却慢于向光侧,根据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进行分析,可能是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背光侧生长,而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向光侧生长;根据生长素浓度对根的促进作用曲线进行分析,也可能是背光侧和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均促进生长,但对向光侧的促进作用强于背光侧。 【点睛】本题考查了生长素的合成、运输以及作用特点,识记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0. 陆均松只分布在热带山地雨林中,科研人员对我国陆均松种群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在海南岛发现陆均松的分布可判断这是一个热带山地雨林群落,因为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________ (2)陆均松通常高达30米,其下层还分布有灌木、草本等植物,形成群落的________结 构,该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________的能力。 (3)调查发现海南岛霸王岭的陆均松幼年树比例较低,成年和老年树比例较高,该种群的 年龄结构属于________。 (4)热带雨林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保护热带雨林,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碳循环发生在________之间。 【答案】 (1). 物种组成 (2). 垂直 (3). 阳光等环境资源 (4). 衰退型 (5). 间接 (6). 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 【解析】 - 26 - 【分析】 1、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成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 3、种群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但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 【详解】(1)因为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所以在海南岛发现陆均松的分布可判断这是一个热带山地雨林群落。 (2)陆均松通常高达30米,其下层还分布有灌木、草本等植物,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该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3)调查发现海南岛霸王岭的陆均松幼年树比例较低,成年和老年树比例较高,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衰老型。 (4)热带雨林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碳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种群的数量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 (二)选考题: [生物一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31. 桑葚营养丰富,为解决桑甚的季节性过剩、不易储存等问题,可将其发酵制备成桑葚酒。 某研究员欲筛选出制备桑葚酒的优良菌株,筛选流程如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常用于果酒发酵的微生物是________,果酒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________℃。 (2)将桑葚果汁样品进行梯度稀释后,用______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用平板培养微生物时一般需要将平板__(填“倒置”或“正置”)。培养一段时间后, 可根据平板上菌落的颜色及________(答2点)等特征初步区别不同的微生物。 (3)为进一步筛选产酒精能力强的菌种,需将纯化菌种接种于显色培养基表面,接种后再在 - 26 - 其上覆盖一层相同的培养基,这是为了给目的菌提供________环境。根据菌落的颜色可判断菌株产酒精的能力,该培养基从功能上讲,属于________培养基。 (4)菌种保藏时若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酵母菌 (2). 18~25 (3). 稀释涂布平板法 (4). 倒置 (5). 形状、大小、隆起程度等 (6). 无氧 (7). 鉴别 (8). 保存的时间不长,菌种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 【解析】 【分析】 1、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是在18℃~25℃,pH最好是弱酸性。 2、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 (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 3、由于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不同微生物表现出各自稳定的菌落特征不同,故可根据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来初步区分不同种的微生物。 【详解】(1)常用于果酒发酵的微生物是酵母菌,酵母菌生长繁殖的最适温度是20℃左右,因此果酒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 (2)将桑葚果汁样品进行梯度稀释后,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用平板培养微生物时一般需要将平板倒置。培养一段时间后,可根据平板上菌落的颜色及形状、大小、隆起程度等特征初步区别不同的微生物。 (3)为进一步筛选产酒精能力强的菌种,需将纯化菌种接种于显色培养基表面,接种后再在其上覆盖一层相同的培养基,这是为了给目的菌提供无氧环境。根据菌落的颜色可判断菌株产酒精的能力,该培养基从功能上讲,属于鉴别培养基。 (4)菌种保藏时若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缺点是保存的时间不长,菌种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 【点睛】本题考查果酒的制作,以及微生物的培养、分离和保存等相关知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操作步骤及相关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生物一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 26 - 32. 水稻不育系的选育是杂交水稻育种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为了获得某水稻品种的不育系, 研究人员对该水稻品种的TMS5基因进行编辑,基因编辑过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Cas9蛋白与TMS5基因结合后,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________断开。断裂后的DNA分子会自动进行修复,修复过程中在b图所示位点插入碱基A之后两个片段在________酶作用下得到编辑成功的TMS5基因。 (2)编辑成功的TMS5基因可采用PCR技术扩增,前提是要根据一段________合成引 物。该基因的上游连接启动子,可作为________识别和结合的部位,再组装到相应的载体上,该载体的结构还应包括________。 (3)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侵染水稻愈伤组织,并整合到水稻细胞的________上, 愈伤组织经过________形成水稻幼苗。 (4)基因编辑中插入碱基A,会导致翻译提前终止,使TMS5基因表达的蛋白质不能产生, 最终导致水稻花粉不育。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测TMS5基因编辑是否成功,若 ________(填“出现”或“未出现”)杂交带,则表明基因编辑成功。 【答案】 (1). 磷酸二酯键 (2). DNA连接 (3). 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4). RNA聚合酶 (5). 复制原点、终止子、标记基因 (6). 染色体DNA (7). 再分化 (8). 未出现 【解析】 【分析】 1、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分子运输车”——载体。 2、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 - 26 -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1)分析题图,Cas9蛋白与TMS5基因结合后会将TMS5基因切割,因此Cas9蛋白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该酶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插入碱基A之后两个片段会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得到编辑成功的TMS5基因。 (2)PCR技术可用于扩增目的基因,前提是要根据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合成引物。该基因的上游连接启动子,可作为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再组装到相应的载体上。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因此该载体的结构还应包括复制原点、终止子、标记基因。 (3)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侵染水稻愈伤组织,为了能够稳定遗传,需要整合到水稻细胞的染色体DNA上,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形成水稻幼苗。 (4)基因编辑成功,即基因中插入碱基A,导致翻译提前终止,使TMS5基因表达的蛋白质不能产生,因此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测时不会出现杂交带。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等内容,要求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按照题干所给信息作出正确分析。 - 26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