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分层集训5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中图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分层集训5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中图版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分层集训5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中图版 ‎(建议用时:40分钟)‎ A组 跨越本科线 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此图反映了(  )‎ ‎①地球公转轨道形状 ②地球公转方向 ③地轴空间指向特点 ④近日点时太阳直射点的半球 ⑤黄赤交角的度数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2.运用此图可以正确解释的是(  )‎ A.地球公转周期为365日6时9分 B.黄赤交角为23.5°‎ C.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量 D.北极点极昼的天数多于南极点 - 7 - / 7‎ ‎1.B 2.D [第1题,该图反映了地球公转的方向、公转轨道特征、地轴的倾斜方向等。因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因而在近日点与远日点太阳直射的半球不同;此图反映出了黄赤交角的存在,但并未反映出其数值大小。故选B。第2题,公转周期与公转的速度、轨道的长短有关,此图无法进行解释;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量与大气的削弱作用有关,从图中也无法看出;地球公转的轨道为椭圆形,公转速度在近、远日点存在差别,导致两极点极昼、极夜天数有差别。故选D。]‎ 下图为我国科考队员在南极中山站(69°22′S,76°22′E)拍摄的太阳在一天中的运动轨迹示意图(每两小时拍摄一次)。回答3~4题。 ‎ ‎【导学号:29790019】‎ ‎3.该日最有可能为(  )‎ A.10月1日 B.11月15日 C.1月1日 D.2月1日 ‎4.当该日太阳位于图中M位置时,北京(  )‎ A.旭日东升 B.艳阳高照 C.夕阳西下 D.夜色深沉 ‎3.C 4.B [第3题,结合图中太阳运动的轨迹,可判断出该日中山站正处于极昼时期,由于中山站的纬度接近南极圈,因而该日应接近南极圈上出现极昼的12月22日,由此可判断出该日最可能为1月1日。第4题,在该日当太阳处于运动轨迹最高点时,地方时为12时;据此可判断出当该日太阳位于图中M位置时中山站的地方时为8时,此时北京时间大约为11时,因而艳阳高照。]‎ 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表。据此回答5~6题。‎ 时间 地点  ‎ 当日 次日 日出 日落 日出 日落 ‎①‎ ‎9:00‎ ‎23:00‎ ‎8:58‎ ‎23:02‎ ‎②‎ ‎7:19‎ ‎18:41‎ ‎7:20‎ ‎18:40‎ ‎③‎ ‎5:40‎ ‎18:48‎ ‎5:39‎ ‎18:49‎ ‎5.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 7 - / 7‎ C.②①③ D.③①②‎ ‎6.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  )‎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5.B 6.C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①地昼长大于12小时(当日14小时,次日14小时04分),且昼逐渐变长;②地昼长小于12小时(当日11小时22分,次日11小时20分),且昼逐渐变短;③地昼长大于12小时(当日13小时08分,次日13小时10分),且昼逐渐变长。第5题,①③两地均昼长夜短,所以在太阳直射半球,且纬度①高于③,(纬度越高,昼越长),②与①③虽不在同一半球,但昼长最接近12小时,所以纬度最低,因此三地纬度由高到低为①③②。第6题,③地昼长夜短,且昼逐渐变长,如果③地为北京,则太阳直射北半球,直射点继续向北移动。地球离远日点越来越近,公转速度逐渐变慢;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扩大;除赤道地区外,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相差逐渐变大。]‎ ‎(2018·长春模拟)右图为3月2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升国旗时旗和影子示意图,其中旗面与影子的夹角为45°,据此完成7~8题。‎ ‎7.推测升旗时的风向为(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8.此日过后2个月内(  )‎ - 7 - / 7‎ A.正午旗杆影长越来越长 B.正午旗杆影长越来越短 C.一天中影子的移动角速度越来越慢 D.一天中影子的移动角速度越来越快 ‎7.D 8.B [第7题,根据材料信息此时为3月21日,全球各地正东日出,确定旗子的影子朝向为正西,进而确定是国旗飘扬的方向为西北,风向为东南。第8题,此日过后两个月内,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正午旗杆影子变短;由于地球自转线速度不变,所以一天中影子移动的角速度也不变。]‎ 下图中ACB为晨昏线,C为其中点。图示范围阴影区为黑夜,其他地区为白天。据此回答9~10题。‎ ‎9.C点地方时可能是(  )‎ A.8:40 B.9:00‎ C.18:40 D.22:20‎ ‎10.当天北极圈昼长最长可达(  )‎ A.19小时40分 B.20小时40分 C.21小时40分 D.22小时40分 ‎9.A 10.D [第9题,本题只显示部分光照图,解答时可将图进行补充扩展,通过对图示进行补充可以得出下图。从图上可以看出,此时A点为120°W、赤道和晨线的交点,故其地方时为6时,20°W的地方时为12时40分,30°W的地方时为12时。根据下图分析可知,B点的地方时小于12时,C为ACB的中点,故C点的地方时小于9时。‎ - 7 - / 7‎ 第10题,根据图示分析可知,20°W与66°34′S的交点位于D、E之间,故D、E两点的经度差大于或等于10°,B、E两点的经度差大于或等于20°,E点的地方时比B点的地方时最少早1小时20分,故此时66°34′S的夜长小于或等于22小时40分钟,根据南北极圈昼夜长短的关系可以判断出北极圈的昼长。]‎ B组 名校必刷题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图1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2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图,回答11~12题。 ‎ ‎【导学号:29790020】‎ 图1‎ 图2‎ ‎11.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2.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  )‎ 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 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 C.日地距离相同 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 - 7 - / 7‎ ‎11.D 12.D [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则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及其运动方向与以太阳为参照系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及其运动方向相反,所以图2中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动方向应为自右向左。第11题,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应在夏至(6月22日)之前且靠近6月22日处,故应为丁。第12题,图中显示,甲、乙两点关于冬至点对称,而非关于近日点对称,所以日地距离不同;而地球公转速度与日地距离相关,故公转速度也不同,所以A、C错;冬至日为昼长的极值点,而甲、乙两点关于冬至日时称,所以同一个地点在这两个日期昼长相同,昼长变化趋势相反,日出方位相同,故B错、D对。]‎ ‎(2018·鄂东南期中联考)右图中虚线为某地某日太阳垂直投影地平面点的轨迹图,图中N、S、W、E为该地正北、正南、正西、正东方向,该轨迹一年中有两次与东西向线相切,且间隔时间为2个月。读图,回答13~14题。‎ ‎13.关于该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日昼短夜长 B.一年中昼长可达14小时 C.此日正午影长为一年中最小值 D.一年中有2个月正午物影朝南 ‎14.此季节,下列现象成立的是(  )‎ A.英吉利海峡风浪最大 B.北冰洋航线航行条件较好 C.北京香山游人如织 D.我国沿海禁渔期结束 - 7 - / 7‎ ‎13.D 14.B [第13题,图中显示该地该日日出东北方,日落西北方,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可知该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该地位于直射点南方;题干中说轨迹一年中有两次与东西向线相切,说明该地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位于北半球;相切间隔2个月,所以该地纬度大约是15°N。此日直射北半球,所以该地昼长夜短;该地为15°N,所以昼长不到13个小时(20°N昼长最长13小时13分);正午日影最小为0;该地轨迹相切时间间隔2个月,所以该地正午物影有2个月朝南。第14题,该季节为夏季,所以英吉利海峡风浪较小;北冰洋海冰部分融化,航行条件较好;北京香山秋季是旅游季节;我国沿海禁渔期结束时间为夏末秋初。]‎ ‎(2016·上海高考)北京(40°N)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60°‎ ‎50°‎ ‎40°‎ ‎15.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该地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是(  )‎ A.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短 B.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夜渐短 C.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夜渐短 D.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 ‎16.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15.D 16.C [第15题,依据正午太阳高度角=90°-两地纬度间隔,以及北京纬度为40°N,可计算出三次测量时太阳直射点纬度分别为10°N、0°、10°S。又因为是在连续三个月内的测量,可判断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动,结合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可知,D选项正确。第16题,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太阳直射赤道,且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动,故此次太阳直射赤道日期为秋分日,故C项正确。]‎ - 7 - / 7‎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