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二轮复习人教版专题9中华文化与文化建设教案(教材必背一站清)(全国)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二轮复习人教版专题9中华文化与文化建设教案(教材必背一站清)(全国)

专题九 中华文化与文化建设 ‎ ‎■核心知识·巧整合·‎ ‎[核心考点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如何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1)汉字 ‎ ‎①文字的重要性: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②汉字的重要性: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统一的汉字成为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绵延不绝的重要文明标志。‎ ‎(2)史书典籍: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表现在哪些方面?‎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 ‎①文学艺术 ‎ a.作用: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b.特点: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②科学技术 ‎ a.地位: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b.特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c.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果,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 ‎①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②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①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②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3.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重要性: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2)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指向如何处理好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关系。‎ ‎①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尊重文化多样性。‎ ‎②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3)意义: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4.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力量?‎ ‎(1)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2)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3)作为文化的一种,它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4)中华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和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5.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有哪些?‎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注意:结合名言或俗语、典型事例等区别和理解各自的具体内涵。‎ ‎6.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意义: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3)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4)其他:可以将文化的一般作用、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知识,根据题目要求加以选择和运用于此处。‎ ‎[真题印证] 上述知识可以用于分析我国举办的各种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活动的原因或意义;可以将其作为传统文化的内容之一,分析传统文化的有关知识。如2015全国卷Ⅱ·39(2)。‎ ‎7.如何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国应对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 ‎(2)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4)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5)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6)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7)其他:结合材料信息指向,将第二单元、第四单元的有关措施类内容加以选择、提炼和运用。‎ ‎[真题印证] 上述知识可以用于分析我国当前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措施,可以与其他知识一起分析针对某些问题的文化发展措施。如2016全国卷Ⅰ·39(2)。‎ ‎8.为什么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2)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真题印证] 上述知识可以用于分析举办各种与爱国主义密切相关的教育、宣传活动的原因,可以分析公民维护国家利益的各种行为或现象。如2015全国卷Ⅱ·39(2)。‎ ‎9.怎样高扬爱国主义旗帜?‎ ‎(1)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2)爱国主义应该表现在实际行动中,要辛勤劳动、建设祖国;反对侵略、保卫祖国;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国家尊严,展现民族风采。‎ ‎10.如何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1)原因: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2)主要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真题印证] 上述知识可以用于分析中华民族精神在当前的传承和培育,可以用于分析备受关注的各种与中华民族精神相关的纪念、宣传活动,可以与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作用等结合起来分析问题。如2015全国卷Ⅱ·39(2)。‎ ‎11.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关系是怎样的?‎ ‎(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2)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温馨提示 本考点讲义及练习见主本P97‎ ‎[核心考点二 文化生活现状和 ‎      文化强国建设]‎ ‎1.如何把握当前的文化现状及原因?‎ ‎2.如何正确区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1)含义 ‎①落后文化是指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落后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②腐朽文化是指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 ‎(2) 危害 ‎①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污染文化环境。‎ ‎②‎ 腐朽文化会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3)态度:对落后文化要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对腐朽文化要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3.针对当前文化现状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1)市场管理角度:文化市场越活跃,文化产品越丰富,文化生活越繁荣,越不能放任自流,越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2)文化产品角度: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 ‎(3)人民群众角度: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即我们所提倡的面对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4)不良文化角度:对于落后文化,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对于腐朽文化,要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5)发展方向角度:在提倡文化多样性的同时,要奏响文化主旋律。要始终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要让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6)文化性质角度: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 ‎[真题印证] 上述知识可以用于分析我国当前文化领域的热点时政,包括国家实施的大政方针和公民关注的文化焦点,既可以是原因分析,又可以是措施分析。如2016全国卷Ⅰ·39(2)。‎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是怎样的?‎ 在当代中国,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5.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1)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6.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个路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7.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关系是怎样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8.如何理解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是什么 ‎①含义: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②表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3)怎么办 ‎①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②结合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含义和表现,从其具体内容中分析出具体措施。‎ ‎③结合材料信息总结或提炼出答案要点。‎ ‎[真题印证] 上述知识可以运用文化自觉的知识来 分析我国采取的各项推动文化发展的措施,可以运用文化自信的知识分析我国传统文化的成就、我国的文化发展前景等,可以结合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民族精神、精神文明等知识进行综合性运用。如2016全国卷Ⅲ·39(3)。‎ ‎9.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指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3)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具体要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4)关键: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5)精神文明建设:明确根本任务,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等。(具体内容见后面核心考点的具体内容)‎ ‎(6)其他:结合材料信息,结合教材其他知识提炼和总结措施。‎ ‎[真题印证] 上述知识可以用于分析我国当前文化发展的措施,包括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展的典型事例、社会关注的焦点等,可以与其他文化发展措施的知识进行综合性运用。如2016全国卷Ⅲ·39(3)。‎ 温馨提示 本考点讲义及练习见主本P99‎ ‎[核心考点三 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和提升公民道德素质]‎ ‎1.如何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1)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2)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3)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4)要努力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 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2.我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原因是什么?‎ ‎(1)经济建设角度: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2)个人发展角度:更好地发挥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作用,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文化传播角度:是文化传播的途径;学习各种文化课程可以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4)文化发展角度: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5)社会发展角度: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建设更加完善的现代教育体系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题中之意。‎ ‎(6)精神文明角度: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7)道德建设角度:有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公民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有利于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正确意识引领社会思潮。‎ ‎[真题印证] 上述知识可以用于分析与教育相关的文化热点,包括教材委员会的成立等国家大政方针,包括教育扶贫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既可以用于分析原因或意义,又可以用于分析措施或启示等。如2014·全国卷Ⅰ·39(1)。‎ ‎3.如何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根本任务角度:培养“四有”公民,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基本内容角度 ‎①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②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④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3)创建活动角度:通过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创造丰富多彩的形式以调动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引导公民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身体力行,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4)其他角度:结合具体材料信息,调动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强国等具体内容,总结和提炼出新的措施。‎ ‎[真题印证] 上述知识可以用于分析我国弘扬社会新风的原因或措施,可以用于从原因和措施角度去分析我国教育、科技、公益事业、道德等领域的热点问题。如2016全国卷Ⅰ·39(2)、2015全国卷Ⅰ·39(1)。‎ ‎4.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1)地位作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2)意义:有利于培育“四有”公民,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 ‎(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就要把建设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全过程,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根本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3)当前,面对日益频繁的不同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这需要发挥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作用。‎ ‎(4)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5)有利于坚持我国文化发展的主旋律,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有利于形成良好文化育人环境,有利于发挥优秀文化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6)其他:结合材料信息,提炼分析文化意义。如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对个人发展的积极作用等。‎ ‎[真题印证] 上述知识可以用于分析我国当前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热点问题,如正确的社会风气、不良的社会思潮等;既可以用于分析原因,还可以用于评析观点。如2015全国卷Ⅰ·39(1)。‎ ‎6.如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2)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人类文明成果相承接来推进工作。‎ ‎(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4)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全过程,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5)其他:结合具体信息,从我国加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措施、文化强国的措施、精神文明建设的措施、思想道德建设的措施中总结和分析出相关措施。‎ ‎[真题印证] 上述知识可以用于分析我国当前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热点问题,如正确的社会风气、不良的社会思潮等;既可以用于分析措施,还可以用于评析观点。如2015全国卷Ⅰ·39(1)、2016全国卷Ⅰ·39(2)。‎ ‎7.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1)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加强科学文化修养,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作出理性的行为选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为社会造福。‎ ‎(3)坚持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统一,既要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又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8.怎样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1)国家 ‎①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 ‎②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全过程,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③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④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2)公民 ‎①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②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增强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能力。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③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④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 ‎⑤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向道德模范学习。‎ ‎⑥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诚信,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提高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水平。‎ ‎(3)其他:无论国家还是公民角度,都需要结合具体材料信息和相关理论知识,有针对性地总结分析其他措施。‎ ‎[真题印证] 上述知识可以用于分析我国当前思想道德建设领域的各个热点问题,包括学习模范、弘扬核心价值观、提高公民素养等;既可以是国家或社会角度的,又可以是公民自身角度的。如2015全国卷Ⅰ·39(1)、2016全国卷Ⅰ·39(2)。‎ ‎9.不同主体如何发挥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1)国家或政府角度:要对文化市场加强管理、正确引导;要在提供多样化文化的同时,弘扬主旋律,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要把握中国特色先进文化的内涵和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包括指导思想、方向和方针、原则和效益等);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四有”公民,搞好教育、科技和文化事业,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搞好文化继承和交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创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2)文化生产单位或媒体角度:要增强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大力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3)公民个人角度: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制低俗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遵守基本道德规范;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真题印证] 上述知识可以用于分析国家发展文化的重要政策,可以用于分析企业或组织文化发展的成功事例,可以用于分析公民在文化领域的热点行为或思想。如2015全国卷Ⅰ·39(1)、2016全国卷Ⅰ·39(2)。‎ 温馨提示 本考点讲义及练习见主本P101‎ ‎■易错诊断·明原委·‎ 一、高考题选项 ‎1.(2016·全国卷Ⅲ·T21③)弘扬“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在于为我国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现实路径。‎ 教材探源:(教材必修3 P72)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但不是现实路径。‎ ‎2.(2015·全国卷Ⅰ·T20④)校训宣传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 教材探源:(教材必修3 P106)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校训宣传是重要途径,但不是基本途径。‎ 二、高考题预测 ‎3.在交流借鉴过程中,我国各地文化已融为一体。‎ 教材探源:(教材必修3 P68)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融合不代表着融为一体。‎ ‎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之一。‎ 教材探源:(教材必修3 P7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不是任何举措都是爱国主义的主题。‎ ‎■时政金句·精提炼·‎ 主题一 文化强国和精神文明 ‎1.文化娱乐行业发展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2.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实现有效监管,主动服务,良性互动,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市场环境。‎ ‎3.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是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 ‎4.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使自己的作品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 ‎5.坚定不移跟党走,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锐意改革创新,加快融合发展,扩大对外交流。‎ ‎6.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7.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8.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创作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 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 主题二 核心价值和道德建设 ‎1.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十九大)‎ ‎2.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十九大)‎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十九大)‎ ‎4.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十九大)‎ ‎5.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十九大)‎ ‎6.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十九大)‎ ‎■精彩答案·要谨记·‎ 典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略)‎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人民的名义》热播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什么启示。‎ 答案: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②立足于社会实践,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反映时代的任务与要求。③运用大众传媒等现代科学技术,重视文化内涵、形式及表演方式上的创新。④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并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