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2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8单元教案全套
第八单元 单元概述 本单元以“美好品质”为主题,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篇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司马光》这篇文言文通过讲述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友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掌声》这篇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在同学们鼓励的掌声中变得自信的故事。《灰雀》讲述了列宁、灰雀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的故事。《手术台就是阵地》讲的是加拿大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战斗中,以手术台为阵地,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的动人故事。本次口语交际意在让学生学会请教。习作的主题是“那次玩得真高兴”,引导学生将自己玩得特别开心、印象特别深刻的一次经历写下来。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四个板块。 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能尝试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能转换人称复述故事片段。 4.感知文言文和其他课文的不同,能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背诵文言文。 5.能简单地写一次玩的过程,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 6.在生活中遇到不好解决的问题时懂得向别人请教。 7.积累名言警句,总结默读的基本方法。 重点 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 能简单地写一次玩的过程,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 《司马光》1课时 《掌声》2课时 《灰雀》2课时 《手术台就是阵地》1课时 口语交际:请教1课时 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2课时 语文园地2课时 24 司 马 光 《司马光》是一篇文言文,通过讲述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友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文言文离我们生活的年代较远,三年级的学生从未接触过文言文,学起课文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这个故事他们都听说过,有助于他们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课文简短,一旦读熟,理解、背诵起来就很容易了。 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古人有“读书百遍,而义自见”“熟读成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说法。因此本课教学以朗读为主。让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小组赛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熟读背诵。 【知识与技能】 1.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能自己讲一讲这个故事。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注释和工具书等多种途径来理解词句的意思,生生、师生互动交流,理解课文,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2.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古文独具魅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古代传统文化形式的精美和内容的丰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重点 1.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字。 2.学会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全文。 难点 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古文独具魅力的语言。 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搜集文言文的有关知识,预习课文。 1课时 一、图片导入 1.课件出示文中插图。 师:看到大屏幕上的这幅图,大家会想起哪个故事呢?(学生交流) 师:这个故事最早以文言文的形式被记录在我国元代的一本历史书——《宋史》里面。 2.板书:司马光。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教师相机提示学生,司马是姓,光是名) 师:同学们在课前进行了预习,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到了不少资料吧!那么你们了解到了我们即将学习的这篇课文的哪些知识?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介绍文言文的相关知识。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的预习完成得非常棒。现在,请打开课本,跟着老师一起来读一读这篇课文,教师先用较慢的速度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2.教师再用正常的速度范读课文,读出停顿,学生跟读,读流利。 3.看大屏幕,把本课生字读一读,每个生字读两遍。 4.生字解决了,谁能把这篇古文给大家读一读?(抽读) 师:请其他同学注意听,如果他有什么地方读得不够好,等会儿提提意见。(学生点评) 5.现在读的感觉和刚开始读的感觉不一样了吧,古文就是要慢慢读,反复读,才能读出味道来!再试试……(齐读) 三、理解课文 1.学习“群儿戏于庭”。 (课件出示:群儿戏于庭)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司马光小时候)大家是怎么知道的?(“儿”是“小孩子”的意思) (2)这句话还告诉了我们什么?(教师引导翻译词句,并点击出示单字解释) 生:事情发生的地点(院子里)。 师: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庭)大家找到这个字了吗?我们把它勾出来,还可以做上笔记,我们再来写一写这个字。(教师范写“庭“字。) 师:这群孩子在做什么?哪个字能说明?(戏)“戏于庭”就是……(抽学生翻译)“于”是“在”的意思。 (3)谁能把我们刚才理解到的信息连起来,给大家说一说。(翻译全句) (4)齐读这一句。 2.学习“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师: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 (课件出示: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1)指名读。 师:老师注意到,有的同学在阅读本句时停顿还掌握得不是特别好。(指导:范读、齐读) (2)认识“瓮”。 师:最开始,我们看了一张图片,里面有个大家伙,那是什么?(瓮)“瓮”是什么意思呢?(盛物的陶器,口小肚大)大家是从哪里了解到这个字的意思的?(文下的注释) 师:没错,借助注释理解相关内容,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3)那在本句中,还有哪些字是你们在阅读中没弄明白的? 生:“足”“跌”“没”…… (4)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字并指导书写生字:登、跌。 (5)现在谁能够看着大屏幕,把事情的起因给同学们说一说?(翻译本句) (6)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这一句。 3.学习“众皆弃去”。 师:在这危急的关头,其他孩子是怎么做的? (课件出示:众皆弃去) (1)抽读。 (2)师范读。 (3)自读。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方法再读读,多读几遍,而义自见,试一试。 (4)通过阅读,大家了解了哪些字的意思?(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5)指导书写:众、弃。 (6)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众皆弃去”,想象一下孩子们当时的表情、心理、动作,进一步理解体会。 翻译:其他的孩子都放弃而离开。 4.学习“光持石击瓮破之”。 (课件出示:光持石击瓮破之) 师:在这危急关头,只有司马光没有离开,在想办法救人。 板书:光持石击瓮 (1)指导书写“持”,理解“持、击、破”的意思。 (2)抽生完整翻译全句。 (3)司马光与其他孩子一比较,就让人觉得司马光真是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他……(评价,谈品质) 5.学习“水迸,儿得活”。 (课件出示:水迸,儿得活) (1)齐读。 (2) “水迸”是什么意思?(水向外溅出或喷射) (3)结果怎样?(儿得活) (4)板书:儿得活 师:孩子得救了,真是让人松了一口气,让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令人欣慰的结局吧!(齐读) 6.比较异同,复述全文。 师:《司马光》这篇课文我们学完了,你发现这篇课文的语言和其他课文的不同了吗? (1)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 文言文不同于课文,它篇幅极短,语言简练,需要借助注释理解意思。 (3)师:现在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讲。 四、指导背诵 1.教师领读。 师:“好文不厌百回读,熟读成诵有收获。”这节课我们通过反复朗读,初步领略到了文言文的魅力。现在,就请大家熟读成诵,把它放进自己的知识宝库里吧! 2.指导背诵方法。 师:老师刚才看了一下,同学们都背得很认真,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掌握到了合适的方法。老师背类似的古文,一般会先想想故事内容,再背,想一句,背一句,就容易许多。不信,我们来试试。 3.教师说句意,学生背对应句子。 4.同桌互背。 5.教师抽背。 五、布置作业 1.推荐读《掩耳盗铃》。 2.书写本课生字。 司马光 这篇文言文的内容和道理比较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选编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时,我把“读通”文章作为一大任务,先范读,然后让学生自读,互读,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及韵律,再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词句的大概意思,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学到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5 掌 声 课文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女孩英子因为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残疾,从此变得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老师让大家轮流上台讲故事,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令她没想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言简情浓,通过英子动作、神态的变化,展现了两次“掌声”带给英子的巨大作用。表现了同学之间的关爱、鼓励和尊重,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通过一直以来的语文学习,学生对有故事情节的课文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通过平时的培养与训练,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引导、阅读来理解语言,感悟其情,而且学生善于把文中的语言文字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但是学生平时感受更多的是别人对他们的爱,却很少能理解他人的内心感受,缺少关爱他人的情感体验,因此理解英子的内心感受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会换位思考在本课的教学中尤为重要。 《新课标》要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我为学生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殿堂。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把听、说、读结合起来,以品读为主,让学生在个性飞扬的读书声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真谛。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会写11个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能说出英子前后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3.尝试转换人称讲述故事。 【过程与方法】 1.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2.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体验,去感受掌声中包含着的鼓励、关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主动关心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鼓励。 重点 1.会认11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会写11个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了解变化的原因。 难点 通过神态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情变化。 教师:生字卡片,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收集关于掌声的故事。 2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点 识字写字。 难点 用简练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一、揭示课题 1.由“掌”字引入课题,字理识字激发学习兴趣。 (1)说说你是怎么识记“掌”字的,引导分清形旁声旁。 师:“掌”字上半部分是“尚”字的变形,可识记为高尚的手。 (2)板书古文的“掌”字,与之对比。 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学生书空。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掌声》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老师的读音,老师读完后说一说应注意哪些字音。(“落” 和“调”是多音字,在文中分别读lào 和diào。 ) 2.学生大声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生字词。借助拼音将生字字音读准, 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 3.小组合作学习,识记生字,读通课文。 (1)组内互相检查字音读得是否正确。 (2)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合作读课文,互相指正。 4.集体汇报。 (1)由学生自己指名“开火车” 读课文,其他学生当裁判。 (2)出示本课生字词,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好的识记方法。 三、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哪个字要提醒伙伴注意? 2.学生互相提示写字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3.教师示范书写“班、默、腿、摇、晃”,学生书空。 4.学生临写。 四、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标出自然段,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试着用两三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比一比谁讲得精练。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掌 声 “落”和“调”是多音字:落lào 调diào 第二课时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能说出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2.尝试转换人称讲述故事。 重点 能说出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了解变化的原因。 难点 通过神态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情变化。 一、激趣设疑入境 师:我们每个人都听到过掌声,有些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我们今天这节课的主人公英子就收到了别人送给她的掌声,那当掌声响起来的时候,她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掌声》。 二、细品思路、语言 1.了解“掌声”前的英子。 (1)自由读课文第1~3自然段,用“——”画出描写“掌声”前英子行为举止的句子。 (2)汇报交流,体会英子的内心情感。 (3)学生读所画的语句,教师引导感悟。 ①出示: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师:从“总是……又总是……”,你感受到了什么? ②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根据体会入情朗读。(读出英子的忧郁和自卑,语调低沉而缓慢) ③说一说英子为什么那么反常。(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④引导学生换位感悟英子的自卑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不便。 ⑤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配乐《童年的回忆》。 ⑥出示句子。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师:“犹豫”是什么意思?英子为什么犹豫?读出其矛盾的心情。 ⑦抓住“慢吞吞”“红红的”,引导学生领会神态描写反映人物内心情感的写作方法。 师:众目睽睽之下,英子一摇一晃地走着,几米的讲台显得那么遥远。此时,她是什么心情?(紧张、痛苦) (4)齐读以上句子,体会“掌声”之前英子的心情。 思考:在“掌声”之前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 板书:自卑、忧郁 (5)出示: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师:此时英子的心情又是怎样的?(激动) 2.感悟“掌声”后英子的变化。 师:之后,她完全变了,变成什么样了呢? (1)指生读第4自然段。 (2)学生回答之前的提问。 (3)组织交流,哪个词语用得好,好在哪儿。(抓关键词句“游戏说笑”“甚至”“让同学们教她跳舞”,感悟英子前后的变化之大。) (4)采访:此时你又看到一个怎样的英子? 板书:开朗 3.品味掌声的力量。 师:英子的变化源于那次故事会中大家给予她的掌声,请学生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用“——”画出描写掌声的句子,体会两次掌声有何不同。 (1)先用自己的话说说,再指生读原句。 (2)出示: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两次掌声像在对英子说什么? 随机板书:鼓励、称赞 (3)指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突出英子走上讲台的痛苦与走下讲台的感动。) 4.让英子来讲述自己的故事。 师:同学们,如果是英子自己,她会怎样向大家讲自己的这次经历呢?想一想。(指名讲,全班评价) 三、练习拓展评结 (《童年的回忆》音乐声中)导语:多么可爱的同学,多么温暖的掌声。它让自卑、忧郁的英子变得快乐,而英子则把对大家的感激写进了信中。 1.(出示第5自然段信中的语句)齐读。 2.男女生合作读。 3.如果你是英子,你会向同学说什么? 4.以英子的身份填空。 我永远( ),因为它使我( ),( )并没有( )。 ( )给了我( ),使我鼓起( )微笑着( )。 5.想想身边的人或事,说一说怎样才是“微笑着面对生活”。 6.学生结合实际说。 7.学完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小结:当别人身处困境时,不要忘记把“掌声”献给别人;当自己身处困境时,也要珍惜别人的掌声。 掌 声 课堂上,我由始至终都在努力营造一种师生与作者及文本的“共情”氛围,切实唤醒学生的心灵感悟,有效调动学生宣泄情感的欲望。围绕“掌声”这一主题,我抓住整体——局部——整体的关系,透过掌声前后英子的巨大变化,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理解掌声,最后升华掌声的含义,做到循序渐进。教学中,我始终谨记面对文本,要有语文意识。因此,我透过语言的形式把握语言的内容,再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感悟语言运用之妙,最终迁移内化于学生的语言活动之中。 26 灰 雀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主动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本文难读的句子和难理解的词语较多,这给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此外,列宁的循循善诱是隐含在列宁对鸟儿不见了的着急和担心之下的,学生也不容易领会。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着重加强这几个方面的指导。 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这一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想象,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读悟结合,培养学生的理解意识和思考能力。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 【过程与方法】 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学习本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列宁的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尊重和呵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的教育。 重点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难点 透过人物的语言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学生:阅读灰雀的相关介绍资料,自读课文。 2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 难点 从第1自然段中找出相关语句,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1.出示灰雀图。 师:多美的图画呀!谁能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展开想象,练习说话。教师作恰当的点评,以激励学生说得更流畅、生动。 2.板书课题,强调“雀”字上面是一个变形的“小”,下面是一个“隹”,“隹”指短尾巴的鸟。指导学生书写“灰雀”这个词语。 3.出示列宁和小男孩的画面:他们是谁呀?你从他们的衣着上能看出些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列宁和小男孩,了解列宁是苏联伟大的革命领袖。 师:列宁和一个小男孩,再加上三只灰雀,就有了下面这个动人的故事,你们想读读吗? 二、通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惹、渣、诚”的字音。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小组内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字形的。 3.教师重点指导。 养:第八画是竖撇,不是竖。 或:左下方口的下面是提,右边斜钩上有一撇。 4.学生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指导学习第1自然段,体会“喜爱”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让学生自由评价,教师追问:这段话应该读出什么感情?怎样才能读出这种感情?哪些语句凸显了这种感情?你能画出来吗? 3.你喜欢灰雀的什么呢?(让学生交流灰雀的颜色、动态、声音)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理解“来回跳动”“婉转”“惹人喜爱”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4.教师引读描写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 五、巧妙结尾,设置悬念 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 师:第二天,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这只灰雀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六、布置作业,课堂小结 1.书写生字并组词。 2.抄写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 灰 雀 三只灰雀惹人喜爱 第二课时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联系上下文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小男孩诚实的品质。 重点 通过言语和神态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小男孩诚实的品质。 一、回忆问题,进入新课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都来这儿散步,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朗读课文第3~10自然段,看看哪几段话是列宁说的,哪几段话是小男孩说的。 2.屏幕出示课文第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说的这些话的意思。 (1)学生交流。你对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的形式来告诉大家。 (2)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集中体现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同学们,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哪里去了?你是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屏幕出示第4、8、10自然段。 (1)学生练读这几段话,教师指名朗读检查。 (2)边读边思考: ①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A.男孩说话时为什么要停顿一下? B.你从这句话中明白了什么? ②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A.男孩为什么说那只灰雀还活着? B.你从这句话中又明白了什么? ③“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A.男孩为什么那么肯定那只灰雀还活着? B.你从这句话中猜到了什么? 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 (3)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4)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小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4.细细体会列宁和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分角色朗读第3~10自然段。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第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文字,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体会到: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 四、朗读竞赛,美读升华 小组内练习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并推荐一人进行朗读比赛,在饶有情趣的朗读中提高朗读水平。 五、课堂小结,精彩练笔 1.听了列宁的问话,其实,那只深红色胸脯的小灰雀张开了小嘴,叽叽喳喳地对列宁说了好多的话,只不过是列宁没能听懂罢了。可是老师却听出了小灰雀的话里带有“可惜、诚实”这两个词。请你猜猜看,小灰雀究竟说了些什么?想好后写下来。 出示写话导语:灰雀看看列宁,又看看小男孩,张开小嘴,快活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男孩呢?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举办一期鸟的图片、图画展览。 灰 雀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重点介绍了这三只灰雀的样子,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灰雀的惹人喜爱,然后再引导学生找出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通过分角色朗读,想象人物对话时的语气、神态、动作、心理,让学生真正地意识到列宁对灰雀的爱与小男孩对灰雀的爱的不同,同时,也为小男孩知错就改的思想所折服。最后以一个小练笔结束本课,在发展学生语言思维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书写训练,引导学生乐于书面表达。 27* 手术台就是阵地 《手术台就是阵地》讲的是加拿大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战斗中,以手术台为阵地,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的动人故事,表现了白求恩同志对工作极端负责的品质和他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他自己的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文章的课题是一个比喻句,既点明了主要事件,又暗含中心。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之前已经接触过,可以运用之前所学的方法学习课文,感悟课文内容。课文中事件发生的时代离学生生活的时代有些距离,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需要教师仔细讲解时代背景。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联系课文中事情发生的背景,理清课文脉络,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含义,从而感悟白求恩的伟大。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说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抓住白求恩做手术时的动作、神态、语言,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及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重点 1.会认11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理解描写危险环境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坚持手术台这块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语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难点 结合具体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含义。 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中事情发生的背景。 1课时 一、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1.出示课题,朗读课题。 2.针对课题,提出问题,弄清题意。(“手术台”指什么?“阵地”指什么?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为什么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又是怎样把手术台当作阵地的?是在什么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的?……) 二、带着问题,自学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朗读课文,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扫除字词障碍,并分别理解词义。(强调“斗、大”这两个多音字的读音并分别组词。) 2.学生自由介绍自己了解的事情发生的背景,教师相机补充。 3.默读课文,完成填空,了解课文大意。 __________年春,__________战斗打响了。在____________的一座小庙里,白求恩大夫正在__________。他已经__________没休息了,眼球上__________。战斗越来越激烈。师卫生部长让白求恩__________,但白求恩说:“手术台是医生的________。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白求恩继续给伤员做手术。就这样,白求恩________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连续工作了______个小时。 4.把自己不理解的问题作上记号,交流时质疑。 三、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交流自学情况。 2.读了课文,你觉得白求恩是个怎样的人?从课文哪些地方具体反映出来的? 3.重点学习课文第2~4自然段,同时讨论解决学生所提的问题。 (1)仔细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用“——”画出描写白求恩语言、动作的句子,抓住最能体现人物品质的关键词进行归纳概括。 ①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丢在盘子里。(这是描写人物动作的语句,抓住“镇定”“敏捷”来理解句子的含义,白求恩镇定,动作敏捷地为伤员做手术,说明白求恩根本不把敌人的炮弹放在眼里,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同时也说明白求恩对工作高度负责,医术高明。) ②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同意撤走部分伤员。至于我个人,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这是描写人物语言的语句,抓住“沉思”“不能离开”来理解句子的含义,说明白求恩一心为伤员着想,对伤员负责,对自己的工作负责。) ③白求恩说:“谢谢师长的关心。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部长同志,请您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这是描写人物语言的语句,有三层意思:感谢师长的关心;“我”不能离开手术台;“我”是战士,不是客人。说明白求恩把自己看作是一名普通的战士,坚守阵地,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 “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换一种说法来表达,比较两个句子,说说作者为什么用反问语气。 ④白求恩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这是描写人物动作的语句,抓住“继续”来理解句子的含义,说明白求恩用行动表明自己的态度,绝不离开。) ⑤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这是描写人物动作的语句,抓住“仍然”“争分夺秒”“一个又一个”来理解句子的含义,白求恩连续不断地为伤员做手术,坚持不离开手术台,表明他对工作极端负责。) (2)读有关语句,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崇高品质。 (3)课文除了直接描写人物的言行外,还几次对战斗环境进行了细致描写,再读课文第2~4自然段,用“——”画出环境描写的语句。 (抓住“硝烟滚滚”“弹片纷飞”“淹没”“不断……不断……”“一连几发”“向手术台扑过来”等语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比较体会三次对环境的描写是怎样一层进一层地把当时环境的恶劣写具体的。) (4)学生交流题目的意思。(突出表现白求恩大夫坚守岗位,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 (5)教师总结:阵地是战士战斗的地方。白求恩大夫不光把自己看作一名医生,也把自己看成是在抗日战争中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的战士。作为一名战场上的医生,他认为什么都比不上给战士做手术更重要。因此,对他来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四、兴趣延伸,拓展阅读 1.学习了课文,我们对这位白求恩大夫有了一些了解。如果你还想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想一想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呀? (1)学生交流方法。(查找人物的生平资料,读读他写的文章或别人写他的文章等。) (2)课外阅读《白求恩逝世前的两封信》。 手术台就是阵地 小庙——手术台——阵地 弹落庙前——镇定 敏捷 周围爆炸——继续手术 火苗扑来——争分夺秒 连续工作六十九个小时 在教学本文时,我把学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上课开始,我抓住时机问学生,本节课,你们最想问什么问题,同学们一听自己有了发言权,都争先恐后地举手,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众多问题中,我选择了几个重要的问题,例如,是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手术台怎么会是阵地呢?他在这个阵地上干什么?我以这些问题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与对话。教学中我还引导学生通过环境、语言、动作的描写去感悟课题,体会人物的品质。 口语交际:请教 这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是“请教”。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不好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向别人请教。请教不仅能让学生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能帮助学生学会一项技能。 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都有过向别人请教的经历,但在请教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学生不是很清楚,所以需要教师引导。教师需让学生在请教过程中注意要有礼貌,要知道给别人带去愉悦,别人才会愉快地帮自己解决问题。 通过观察、练说、讨论、角色体验、评价等方式来培养和提 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评价能力。教学时,引导学生在通过请教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向别人请教的方法和技巧,感受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带来的愉悦,培养交际的能力,体会交际的意义。 【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能就自己不好解决的问题有礼貌地向别人请教。 2.指导学生明白在请教过程中有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时追问。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再现,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不好解决的问题,找到正确的请教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大方真诚地对待别人,培养学生谦虚、诚恳的品质。 重点 注意要有礼貌地向别人请教。 难点 培养学生谦虚、诚恳的品质。 教师:课件。 学生:回忆自己向别人请教的经历。 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两位新朋友,一位叫欢欢,一位叫喜喜,他们两个遇到了难题。(出示课件) 欢欢:我经常丢三落四,上课了才发现忘带作业本,出去春游又忘记带水……我该怎么办呢? 喜喜:邻居家的小朋友借东西不及时归还。前些天他把我的足球借走了,一直没有还。提醒他吧,怕显得小气;不提醒的话,又担心他一直不还……谁能帮帮我呀? 2.师:同学们,你们能帮欢欢和喜喜解决问题吗?(学生自由回答) 师:谢谢你们的帮助,欢欢和喜喜终于找到了解决的办法。老师从你们刚才的回答中发现你们都是热心的孩子。当欢欢和喜喜向你们请教时,你们热情地帮助了他们,那么如果你们遇到了一些不好解决的问题,你们会怎样向别人请教呢? 3.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以“请教”为话题上一节口语交际课。(板书课题:请教) 二、明确话题 1.你在生活中有哪些向别人请教的经历呢?和大家说一说。 2.读内容,明要求。 师:我们该怎样向别人请教呢?请教时该注意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书中的内容,同时思考问题。 3.自由读书。 4.指名回答,板书要求。 说清楚 问明白 态度好 有礼貌 5.怎样做才是“有礼貌”呢?指名说一说。 (请教前、请教中、请教后) 三、练习说话 1.出示图片。 师: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可能在干什么?可能在说些什么?同桌讨论。 (1)指名说一说。 (2)同桌合作表演。 师:请同桌合作,来表演一下画面上的内容,首先要分好角色,然后想清楚要请教什么,注意使用请教的礼貌用语。 (3)师生评价(按黑板要求进行评价),师适当指导评价语言。 (4)交换角色再次表演。 根据第一次表演的优缺点提出第二次表演的要求。 (5)指名表演,生评价。 2.分组表演。 师:同学们表演得真不错,评价也很到位,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 我们都有向别人请教的地方,谁能说一说画面上的小朋友在请教什么?(出示课件) (1)学生观察4张图片。 (2)组长确定话题,分组表演。 (3)组内表演。 (4)各组派优秀的同学到前面展示。 (5)师生评价出最优秀的一组,给予表扬。 3.请教别人时,别人不方便怎么办?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大头儿子(课件出示),他也遇到了困难,想请教爸爸,可是爸爸正在睡午觉,他该怎么办呢? 指名回答。 师小结:在请教别人时,如果别人不方便,我们要在一旁等候,或者去请教其他人。 4.请教别人时,没听明白怎么办? 师创设情境:我很胆小,上课时明明想回答问题又怕答错。 1.请生上台:演示请教。 2.当有学生追问时,马上点明:当请教过程中遇到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追问对方。 四、拓展延伸 师:如果身边没有别人,或者请教别人了,别人也不会,我们该怎么办呢?还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指名说一说) 出示课件并进行讲解。 五、交际范例 李小玲:郭巧巧,打扰一下,请问你现在有时间吗? 郭巧巧:有时间。你有什么事吗? 李小玲: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怎么想也想不出来,你是咱们班的数学高手,能讲给我听一下吗? 郭巧巧:我看看。这道题我会做,来,我讲给你听……弄懂了吗? 李小玲:弄懂了,谢谢你! 六、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当遇到难题时,千万别着急,学会向他人请教,问题就会迎刃而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老师相信你们一定知道了如何向他人请教,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中,有不懂的一定要多多向他人请教,千万不要不懂装懂,虚心向他人请教才是大智慧,送给同学们一句话:(课件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口语交际:请教 说清楚 问明白 态度好 有礼貌 口语交际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与人交流,以便在生活中更好地与人交往。因此,口语交际的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情境,为生活实际服务。所以,在教学时,我创设交际的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同时鼓励学生自己编故事,演故事。我把生活中的场景搬到教室,为交际活动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在轻松的活动中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 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 这次习作的内容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玩得特别高兴、印象特别深刻的一次经历,把当时的过程写下来和同学分享。这其实是让学生学会把一件事情写得具体、生动、有趣,教会学生写记叙文的诀窍。 本次习作立足于“玩”,正符合三年级孩子的性格特点。他们爱玩,乐意将玩的过程和大家分享。这就为本次习作铺设了较好的引子。 先引导学生理解题眼,充分交流习作内容,接着指导学生在自己的记忆库里筛选材料,然后为学生列举几种不同材料的写法,引导他们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知识与技能】 1.能简单地写一写玩的过程,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能和同学交流习作,修改同学看不明白的地方。 【过程与方法】 从自己玩的经历中筛选出本次习作要写的材料,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习作,培养学生互批互改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温快乐,让成长留有痕迹。 重点 能简单地写一写玩的过程,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难点 能和同学交流习作,修改同学看不明白的地方。 教师:课件。 学生:在头脑中回忆自己玩得最开心的一次经历。 2课时 第一课时 1.能简单地写一次玩的过程。 2.通过习作表达出自己当时快乐的心情。 重点 能简单地写一次玩的过程。 难点 通过习作表达出自己当时快乐的心情。 一、揭示写作题目,审清题意 1.谈话导入,出示题目。 师:同学们,你们都很喜欢玩吧。今天,我们就来写一篇自己是怎么玩的文章。 板书题目:那次玩得真高兴 2.审题,抓题眼。 (1)齐读题目。 (2)师:从题目上看,本次习作是要求我们写自己一次玩的经历。那么,再读读题目,谁能说说还有什么要求吗? (3)再读题目,找出“高兴”一词。 师:在写自己玩的过程中,要表达出自己快乐的心情。 二、回忆活动经历,选择写作材料 1.师:同学们,你们在学校和伙伴们一起玩什么呀?在假期中,爸爸妈妈有没有带你们到哪里去玩呢? 2.学生自由交流。 3.看图片,理解“玩”。 (1)出示文中的图片,指导学生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分别做了什么。 (和同学掰手腕、和爸爸妈妈去动物园、和爷爷钓鱼、和伙伴们去游乐园玩过山车。) 师:同学们,你们看“玩”包括哪些内容。 (2)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小结:本次习作“玩”在题目中并没有限定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所以,选材的范围比较宽泛。不过要注意的是必须是自己亲身的经历,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表达出自己高兴的心情。 三、明确写作要求 师:选好了写作材料,那么,怎样把文章写清楚、写具体呢? 1.写清楚。 (1)学生交流。 (2)师小结。 师:无论是与同伴做游戏,还是去旅游等,都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那么,在写作中把这一顺序交代清楚了,文章自然就显得有条理了。 (3)示范举例。(课件展示) ◇做游戏,可以把游戏的过程分为几步,一步一步写清楚。 ◇写旅游,可以按你游览的路线来写,先到哪里,再到哪里,最后到哪里。 ◇到嘉年华、大型游乐场游玩,可以按你游玩项目的顺序来写。 (4)师板书:写清楚 做游戏 一步一步写 旅游 按游览路线写 去游乐园 按游玩项目的顺序写 2.写具体。 师:要写出人物在玩时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还要做到详略得当。 (1)课件展示。 ◇写旅游,就要把自己每到一处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这样才能使文章显得具体。但需要注意的是,写具体并不是记“流水账”,每一处都平均花力气,这样写出来的文章非但不具体,反而平淡无味了。我们可以把留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作为重点来写,而有的地方则一笔带过,这样有详有略,文章的重点突出,读起来才更有味道。 (2)板书:写具体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所见、所闻、所感 详略得当 四、学习例文,体验情感 师:这是一篇由学生写的作文,让我们来看看他的作文是怎么写的。 1.出示例文及点评。 那次玩得真高兴 暑假里的一天,爸爸带我去河边钓鱼。 来到河边,我选了一块地方,坐下来,撒下鱼饵,甩出鱼竿,耐心地等待着。可我等了好长时间,都不见有鱼上钩。太阳火辣辣的,我的脸上直冒汗,树上的知了不停地叫着,我顿时觉得心烦意乱。这时,我又想起了我们学校的校风:坚韧不拔,永不放弃。于是我又直起了身子,专注地钓起鱼来。 过了一会儿,我看见浮标向下沉了,心想:哈哈,鱼上钩啦!我连忙把鱼竿往上一提。可能是我太心急了,鱼没上钩,鱼饵倒没了。唉,真是功亏一篑呀! 爸爸的运气好多了,他刚把线甩出去不久,鱼就上钩了。爸爸把鱼拉到岸边,用网兜一捞,一条大草鱼就到手了。 看着爸爸的样子,我耐心地等待着小鱼上钩。这时,我发现浮标动了。这回我没那么急了,等觉得差不多时,我才用力一拉鱼竿。就这样,第一条鱼上钩了,我欣喜若狂,忙将小鱼放进水桶里。 傍晚,我们带着鱼回到了家。妈妈还特地做了一桌鱼大餐呢!这天我玩得可真高兴! 点评:本文作者选取了自己和爸爸去河边钓鱼这件事,生动地写出了自己在钓鱼过程中的心理变化:由“心烦意乱”到“耐心”再到“欣喜若狂”。文章语言通顺流畅,描写生动细致。 2.学生说说读了例文后的感受。 3.交流例文的习作方法。 五、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 写清楚 做游戏 一步一步写 旅游 按游览路线写 去游乐园 按游玩项目的顺序写 写具体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所见、所闻、所感 详略得当 第二课时 1.相互修改习作。 2.和同学分享自己的快乐。 3.办一期习作园地。 重点 运用一定的方法修改习作。 难点 和同学分享自己的快乐,把自己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 一、精品屋 师:同学们,这几天老师仔细读了你们的习作,你们的习作里都洋溢着欢乐,老师准备在我们班办一期习作园地,栏目老师已经想好了,就叫“快乐乐园”,你们觉得怎么样?为了把我们的习作修改得更好,老师收集了一些让人读起来特别快乐的习作,让我们一同走进“精品屋”,去赏评这些优秀习作吧! 1.教师一边发习作,一边交代注意事项。 师:现在每组同学都拿到了两篇优秀习作,请同学们先认真地读一读,然后交流一下习作中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2.学生交流,各小组汇报,交流赏读发现。 二、练艺林 师:老师真不忍打扰你们,因为你们交流得真是太热烈了,相信你们的收获一定不少。接下来,让我们走进“练艺林”。老师这儿有两篇需要修改的习作,请同学们“牛刀小试”。 1.学生先读一读,想一想该如何修改。 2.小组内交流修改意见,全班汇报。 三、评改坊 1.总结收获。通过刚才的赏、评、改,请学生谈一谈从中受到的启发。 2.过渡语。常言说得好:人贵在知错能改。我们的习作是不是也应该这样呢?现在让我们走进“评改坊”,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3.学生评改。 4.读给同桌听,让他为你提提意见。 四、展示台(可放在学生誊抄习作后进行) 师:同学们,让快乐时光永留,请把你们这次修改的习作誊抄下来,再配上图画,放在 “快乐乐园”中展示,跟大家一起分享快乐。 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 精品屋 练艺林 评改坊 展示台 本次习作,我引导学生走好三步:一、审题。通过读题,发现题目中的关键字,感悟习作主题;二、选材。筛选出合适的写作材料;三、例文。给学生写作指点方向。通过这三步的齐头并进,帮学生扫除了习作中的障碍。第二课时的习作修改及展评,引导学生凭借生活经历,运用已积累的写作方法,对习作进行修改,提高修改能力。通过“快乐乐园”的习作展评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体验成功的乐趣。 语文园地 这个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四个板块。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默读的方法。 “识字加油站”——引导学生学习和“目”有关的字、词。 “词句段运用”——区分近义词并选择一个词语写一句话;帮助妈妈整理购物清单,能将物品分类。 “日积月累”——积累四句名言警句。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能和同学交流默读的感悟,也能通过联系句子及查字典来辨析近义词,分类列购物清单,学生也能完成。教师应主要关注“日积月累”中的几句名言警句,引导学生理解意思,感悟其中的道理。 这是本学期最后一个语文园地,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对如何学习语文园地已有一定的经验积累。教学本次语文园地时,教师要适当放手,相信学生,引导学生自我探究,让他们品尝探究后的喜悦。 【知识与技能】 1.能把自己关于默读的体会与同学交流分享,积累默读的方法。 2.会认5个生字,大致理解与“目”有关的词语的意思。 3.区分近义词,并选择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4.能将物品进行分类。 5.积累四句古代名言警句,感悟其中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1.创设交流平台,培养学生勇于表达的能力。 2.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语言,积累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热爱祖国文化的意识。 重点 1.区分近义词,并选择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2.交流、总结默读的方法。 难点 积累四句名言警句,感悟其中的道理。 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梳理一下本单元的学习收获。 2课时 第一课时 1.能围绕默读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2.积累四句名言警句。 重点 通过与同学交流,积累更多的默读方法。 难点 积累四句名言警句,感悟其中的道理。 一、交流平台 1.导入激趣,了解默读。 师:同学们,当看到一篇美文时,你们会怎样读? (1)指名学生回答。 师:有时我们会朗读,有时我们会默读。老师很喜欢默读。 (2)课件出示默读的好处。 ★默读不影响别人,不受环境限制,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应用最广。 ★默读的速度比朗读时快得多,可以大量阅读,可以博览群书。 ★默读时可以默默地思考、比较、推敲、揣摩,可以自由地停顿下来重复看、反复想,从而促进思考,促进理解的深入。 师:本学期,我们学会了默读,那你们知道默读应该怎样去读吗? 2.学生交流默读的方法。 师:你们在默读课文时会做些什么? 3.教师小结:默读时,可以把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 读完后再想办法弄清楚它们的意思。还可以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把没读懂的地方标记出来,联系上下文进一步思考,或者向别人请教。默读适合深入思考,我们大家都要把这种方法运用好。 二、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下面四个句子及其出处。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爱人若爱其身。——《墨子》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 师:和同桌读读这四个句子,说说你们的发现。 2.学生自由读,读后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读,指导学生认准字,读通顺。 4.指名学生读。 师:现在我们把句子读熟了,那这四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5.小组交流讨论。 6.教师相机指导。 ○不迁怒,不贰过。 不把怒气转移到别人身上,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 ○爱人若爱其身。 爱别人就像爱自己一样。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仁爱的人爱别人,有礼的人尊敬别人。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和人说善意的话,比布帛还要温暖;出言伤人,比长矛利戟的伤害还要大。 师:了解了这四句话的意思,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 7.学生交流体会。 8.同桌尝试背诵。 9.指名背、齐背。 语文园地 不迁怒,不贰过。 爱人若爱其身。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第二课时 1.会认5个生字,大致理解与“目”有关的词语的意思。 2.辨析“陆续、连续、继续”的用法,并从中任选一个写一句话。 3.能分类整理购物清单,体会分类列清单的好处。 重点 会认5个生字,大致理解与“目”有关的词语的意思。 难点 辨析“陆续、连续、继续”的用法,并从中任选一个写一句话。 一、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眨、瞪、瞅、眶、睹”五个生字,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字的共同点。(都带有“目”) 2.学生指认生字。 3.和同桌互认生字。 4.出示文中的“扇面”,请学生读出“扇面”上的字。 5.课件出示词语。 眨眼 眼眶 怒目圆睁 目瞪口呆 耳闻目睹 6.做一做这些词语的动作,顺势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二、词句段运用 (一)辨析“陆续、连续、继续”的用法,并从中任选一个写一句话。 1.自读句子,思考:加点的词语可以互相调换吗? 2.学生交流。 3.教师总结:这三个词语都带有“续”,但是意思却有区别。“陆续”表示前后相继,时断时续做某事的情形;“连续”表示一个接一个做某事的情形;“继续”表示一件事做了一会儿停一停、接着往下做的情形。我军的伤员是时断时续地抬下来;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一个接一个地救治伤员,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他低下头,不间断地帮我把扣子钉好。如果调换词语,就不能准确地表达句子的意思和人物的品质,所以不能调换。 4.学生从这三个词语中任选一个写一句话。 5.全班交流写的句子,教师相机指导。 (二)整理购物清单。 师:快过节了,妈妈准备去超市买下面的东西(课件出示词语)。东西太多了,妈妈怕买的时候会有遗漏,所以想请你帮她整理一份购物清单,让她买起来既方便又不会遗漏。你会怎么帮她拟定呢? 1.小组内读一读这些词语,注意读准确。 2.指名学生读。 3.指名学生分类。 零食:饼干 水果:橙子 菜:鲫鱼 面类食品:速冻饺子、馒头 生活用品:毛毯、牙刷、菜板、充电器、枕头、垃圾桶、棉拖鞋、沐浴液、衣架 语文园地 分类要做到既方便又不会遗漏。 在这个语文园地的教学中,我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探讨、交流,灵活运用掌握到的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