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2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4驿路梨花学案 新人教版
驿路梨花 编制教师 总序号 审核人 学生姓名 班级 小组序号 课题内容 14、驿路梨花 学习目标 1、进一步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粗知故事梗概。 2、把握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3、细读课文,从内容、形式、表情达意方面,学习、分析、理解本文特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感悟助人为乐的朴实民风,提高自我的公德意识。 学习重点 细读课文,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 学习难点 分析、理解、品味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 学法指导 讨论、研究、汇报,学会略读。 一、预习案 第一课时 完成基础知识的识记,达成教学目标1。 1、背景链接:作者从1950年春,随军进入云南以来,三十多年大部分时间都在那里生活.……写《驿路梨花》是在被迫搁笔多年后的1977年秋.那时,党中央重新提出了学习雷锋.……作者想起了边疆许许多多朴实的人和事,作者想起了曾经见过的那深山大岭里的小茅屋,默默为茅屋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以及为了后来的旅客,临行前都要给小茅屋做点事的先行者.想起这些,一股无形的力量迫使我立即拿起笔来. 2、文学常识:《驿路梨花》的作者 彭荆风 ,选自1977年11月27日 《光明日报》。驿路,又叫 “驿道”,这里指 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3、生字词: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字词。 zhú miè mí máng lù sù jiǎn lòu xiū xián jīng yíng (竹篾 ) (迷 茫 ) (露宿) (简陋 ) (休 闲 ) ( 晶莹 ) xiū qì zhé sǔn dǒu qiào yì lù shān zhài niǎn zǒu ( 修 葺 ) (折损 ) ( 陡峭) ( 驿 路) (山 寨) (撵走) 4、整体感知课文:下面的人物分别与小茅屋有过什么故事?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呢? “我”和老余 瑶族老人 一群哈尼小姑娘 解放军战士 梨花 4 明确:“我”和老余:在大山深处的梨树林边,发现了小茅屋;在小茅屋中受到照料,得到了食宿帮助;第二天和瑶族老人一起为小茅屋顶加草,挖排水沟。 瑶族老人:打猎迷路,在小茅屋中得到照料,很感激;专门到小茅屋送粮食,方便路人;和“我”、老余一起修葺小茅屋。 一群哈尼小姑娘:照料小茅屋。 解放军叔叔:向雷锋同志学习,为方便过路人,建造小茅屋。 梨花:被解放军战士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感动,照料小茅屋。 他们都是为小茅屋做出了贡献,都是小茅屋的主人。 二、探究案 1、 阅读、探究、讨论:找出文中设置的三个悬念、两次误会,分析理解作品精巧的构思 及其表达效果。 明确:三个悬念、两次误会,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到小说的最后,通过哈尼小姑娘的述说,我们终于知道了事情的原委;解放军战士为了方便过路人,学习雷锋精神建造了小茅屋;梨花姑娘受感动,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帮助过路人,一直照料着小茅屋;梨花姑娘出嫁后,她的妹妹就接着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我”、老余等过路人、受到照料,都很感激,也都尽力照料小茅屋。他们都是小茅屋的主人。 第二课时 完成探究案2和语文主题阅读,达成学习目标2和3. 2、“梨花”在文中多次出现,所指不尽相同,请找出来,理解各自的含义,并说说这几次出现对全篇结构的作用。再想一想,用“驿路梨花”做标题有什么妙处? 明确:见教参第186页。 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文中的“驿路”,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它是“我”和老余在边疆行走的道路,是雷锋助人为乐精神长盛不衰的地域见证。“驿路梨花”是盛开在边疆路上的梨花,在作者笔下,这既是自然界的梨花:又是梨花姑娘:助人为乐,充满朝气,还是雷锋精神助人为乐的象征。同时,“驿路梨花”语出陆游的诗,这也为文章增添了文化的韵味。 我的知识网络 三、训练案 4 语文主题阅读(一)见语文主题学习第四本49页,《指路小孩》。 香港屯门有一条轻铁,沿途一边是街道,一边是山坡绿地。站台是敞开的,立着车费刷卡机。站在月台上,看闲花野草、楼宇路人。过一会儿,有电车驶来,车与轨道的摩擦声在高远的天空下散得很远。 头一回搭轻铁去天水围看朋友,半路上与一个小孩同行。那是个胖胖的男孩,穿一条肥大的短裤,颈上挂着八达通卡,手里提着一个黑色乐器盒,肩上的布袋里是乐谱,应该是星期六上琴课或者下琴课回家。看他神情严肃、身负要务的样子很有趣,便逗他,指他的盒子说:“双簧管?单簧管?”他先还绷着,后来就绷不住了,鼓鼓的脸颊露出笑容。又猜:“小提琴?”他用劲点一下头,猜对了。于是,我们就哼一段小提琴基础课程《开塞》练习曲,与他套近乎。 搭乘轻铁比预想的要复杂。首先,同一个站台上有多条不同方向的路线﹔其次,我们要去的天水围似乎不在任何一条路线上。于是,招来新结识的朋友,请他指点。他默想片刻,胖胖的手指头在路线图上指定一个点,表示是我们应乘的那路车;沿线爬行一段,停下了,表示我们应抵达的地方;停一会儿,手指头跳到另一条路线上,这回的意思是换车;然后,迅速爬行,直至天水围,停下。指点完毕,他便走开,与我们保持一段距离。 车来了,才知道他与我们上同一路车。拥挤的人群,将我们的视线阻断了。有几次,我见他转头寻找我们,脸上流露出焦急的表情,等看见我们,却又立即回过头,看前边人的脊背。下车后,他遥遥对着我们,指向一处。顺着他的指点走了几步,不料,已到对面站台的他,又转身奔来。他努力交替浑圆的小腿,将小提琴盒提高到膝盖以上,以避免磕碰,这样就更吃力了。我们不由停下脚步。他一边跑,一边用手再次强调地指点,使我们明白走错了。这一回,他领着我们走到正确的站台,还是站在一段距离以外。 站台上的人熙来攘往,他与我们,就像在茫茫人海中相遇相知、聚散无常的样子。等驶往天水围的轻铁靠站,小孩看我们上了车,才放心离去,乘坐他自己的车。 从头至尾,他基本没有说话,大概怕我们听不懂他的广东话,或怕我们笑话他的普通话,极少又极关键的几个字,是用英语说的。唯有小提琴练习曲《开塞》的旋律,为我们做沟通,使我们于萍水中结交。 思考:文章写了一件设么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你从小男孩身上学到了什么? 明确:文章叙述了一个小男孩热心帮助我们搭乘轻铁的经过。我们做人要善良,要善于助人为乐。举出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说明。 语文主题阅读(二):见语文主题学习第四本60页,《滴水之恩》。 1、 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我”和“他”之间的故事。 4 明确:几个月前,他流落到马山,“我”给他买水买糕,劝他回家。“我”在步行返回的山路上,恰好拦到他的车。他没认出“我”,给“我”讲了几个月前在马山发生的事,认为那次受到的帮助改变了他。到马山后“我”才知道他是专程送“我”的。 2、文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明确:①善良,有爱心,乐于助人:为潦倒的他买水买糕,并劝他回家。②细心体贴,尊重他人:没有言明“我”曾帮助过他,维护他的尊严,让他拥有一份完整的助人的快乐和自豪。 课后延伸阅读:见语文主题学习第四本42页,《一件小事》。 写作提示 谈谈车夫的形象? 四、教与学反思 4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