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38)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38)

‎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教学设计 ‎ ‎ ‎ ‎ 一、教材简析   ‎ ‎《有的人》是诗人藏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作,诗人参观了北京的鲁迅故居。看了鲁迅先生生前工作过的地方,联想到鲁迅一生不懈的奋斗,诗人感慨地说:“人民的爱憎是分明的,对于为革命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由此他写下了这一首哲理诗。这首诗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哲理,诗中提炼了几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形象,在对比中深化主题,从而抒发纪念鲁迅先生的感受,颂扬鲁迅先生“俯手甘为孺子牛”的革命精神。嘲讽和鞭挞了反动统治者的丑恶行径,同时向我们提出了人生价值的重大课题。在学习时,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搏,加深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学生尽管是第一次接触鲁迅,但在有了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基础上,他们对鲁迅先生的感人事迹和精神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加上我之前让学生上网去搜集关于鲁迅的资料,他们应该不难理解本诗赞颂像鲁迅这样无产阶级革命者的甘为人民和革命献身的伟大精神。只是本班学生朗读的基础不是很好,在诵读中体味诗歌感情上也许存在一定难度。‎ 三、教法设计  ‎ 本篇课文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诗人在诗歌中的爱憎分明,感情强烈,应该让学生在阅读和诵读中加以体会,为此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前一种人”和“后一种人”的表现及结局不同,理解这两种人分别是什么样的人,进而赞颂哪些人,贬斥哪些人。引导他们去自主探究、和同学交流课文内容,感受自学成功的喜悦。‎ ‎2.诵读法:在理解了诗歌的基础上,诗歌要用感情去读。通过诵读,学生在大脑中能产生意象的联想,从而加深对诗歌的体验。为此,教学中要让学生多方位去读,多形式去读,同时教师也要指导朗读和范读,让学生在读中体味诗意和诗情。‎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教学重点:   ‎ 在朗读中理解诗的深刻哲理。‎ 教学难点:   ‎ 通过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的伟大精神,培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人生观。‎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师:同学们,第五单元我们走进了鲁迅的世界,现在请同学们谈谈你对鲁迅的了解。          ‎ 师:1936年,鲁迅病逝于上海,至今已经整整80年,80年的时间,岁月的风尘并没有把这个名字掩埋在历史深处,相反,他的名字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加光彩夺目。鲁迅先生身上有什么独特的魅力让他得到了这么多人这么持久的爱戴呢?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一面》这两篇文章中同学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再走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1949年参加完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以后,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板书)‎ 二、诵读全诗,整体感知 ‎   1.学生自由读诗,注意读流畅。提示“呵”的读音。‎ ‎   2.指导学生读出节奏。‎ 在过去,诗歌是可以配上曲子唱出来的。所以,诗歌本身有一定的节奏,像音乐一样。读诗和读普通的文章是不一样的,它更讲究朗读时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请根据昨天的学习同桌合作读。‎ ‎   3.指名读,师生评议。‎ ‎   4.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师:同学们,把握好了诗的节奏,是不是这首诗就读好了呢?‎ ‎  生:不是,还要读得有感情。‎ ‎  师:是的,诗歌中都寄托着一定的感情,比如这首诗,作者写了两类人,一类是——   生:一类是活着但已经死了的人;一类是——死了却还活着的人。‎ ‎  师:用两个词来形容就是“虽生犹死”和“虽死犹生”。对这两类人,你认为作者的态度一样吗?‎ ‎  对虽死犹生的人却是——赞扬,歌颂。‎ ‎  师:对待不同的人,势必会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表情和不同的语气。‎ 想听听名家的朗读吗?‎ 我们也来试试,注意读出感情 三、细读感悟,体会表达 ‎   1.师:读得真好!我相信你们已经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可是你们知道吗?诗歌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它有节奏,语言简练,能强烈地表达作者的感情这一方面,还表现在他的特点上,请同学们再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2.像这样把不同的人的不同做法放到一起去比较的写作方法,叫对比。还有哪几个小节也是把不同的人的做法进行了对比呢?‎ ‎3. 我们一起对比着把这首诗读一读,同学们读每一小节的前两句,女同学读后两句。体会体会对比的好处。‎ ‎4. 对比的好处就是让好人在大家的心中更好,让坏人……‎ ‎  生:在大家的心中更坏。‎ ‎5.师:在这首诗中,你还发现了其他特点吗?‎ 作者写的几类人,做法和结果一一对应着 师:像这样的写法是对比的一种形式,我们也可以说是“对照”。‎ ‎6.还发现了其他的特点吗?‎ 我有一个小小的提醒:看看第一段和后面几段是什么关系?‎ ‎  生:总分。‎ ‎  生:第一段总的说了两类人,后面每一段都写了这两类人。‎ ‎  师:同学们请看,这首诗的题目是:有的人。在题目下面还有一个副标题,一起念出来。‎ ‎  生(齐):纪念鲁迅有感。‎ ‎  师:这首诗是纪念鲁迅的,但是却有一个奇特的现象,你发现了吗?‎ ‎  生:在这首诗中没有一个地方有鲁迅的名字。‎ ‎  师:对呀!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会儿再探讨。但是我们相信,臧克家先生肯定不是忘记了。我相信,诗中虽然没有鲁迅的名字,但是一定有鲁迅的影子。看看,你从哪句诗中看到了鲁迅的影子?想到了他的哪件事呢?‎ ‎  生:我从“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句诗中看到了鲁迅的影子。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一个冬天的夜晚,鲁迅先生看到一个黄包车夫脚被玻璃扎破了,鲁迅先生就亲自为他包扎。‎ ‎  师:还记得是怎样包扎的吗?‎ ‎  生:鲁迅先生一条腿跪在地上,慢慢的,小心地清洗着伤口,仔细地包扎。‎ ‎  师:是的,只有把生活在最底层劳动人民看做人的时候,才能够这样做。‎ ‎  生:我从“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一句中看到了鲁迅的影子。《一面》中青年工人没有钱买自己很喜欢的书,鲁迅先生就用最低的价钱卖给了他,还把自己一本送给了这个青年。‎ ‎  师:是的,他希望这个青年从书中汲取力量,拼得一个好的生活。‎ ‎  生:我从“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的人,群众把它抬举得很高很高”中看到了鲁迅的影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一开头就写很多人来追悼他,大大小小的花圈不计其数,看出来人们对鲁迅非常爱戴。‎ ‎ 师:是的,同学们,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伟大革命家毛泽东这样评价鲁迅先生-----‎ 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这样说——‎ ‎  人民文学家老舍先生说——‎ 依然回到刚才的问题,为什么纪念鲁迅的文章却不写鲁迅的名字?再读一读诗的副标题。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词,能够解答这个问题。‎ ‎  生:“有感”,这首诗不是写的鲁迅一个人,而是写的像鲁迅这样的人。所以,没有出现鲁迅的名字。‎ ‎  四、联系实际,总结反思 ‎1.在你看来,哪些人也是作者要歌颂的人呢?‎ ‎2.在我们班级中,也有很多这样无私的人。‎ ‎3.你要做个怎样的人?‎ 诗人臧克家写下这首诗除了纪念鲁迅及其像鲁迅这样的人,更是号召所有人都行动起来,做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从自己做起,从小事情做起!‎ 同学们,带着你的激情,带着你的追求,让我们拿起书,再读这首诗。‎ ‎ 五、布置作业 ‎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  2.根据本单元小课题研究情况,办一期手抄报:“走近鲁迅”‎ 板书设计 ‎ ‎ ‎ ‎ ‎ 虽生犹死 批判 有的人 ‎ ‎ 虽死犹生 歌颂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