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2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复习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人体内物质运输主要靠血液循环系统来完成的,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懂得一些病理知识和如何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和道德修养。教材按照四个小节,分别以血液、血管、心脏,输血和血型来阐述人体内的物质是怎样运输的。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主要由血液循环系统来完成,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和血管。心脏和血管中流动着血液。血管和心脏虽然都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但他们却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学生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关于人体内物质运输的相关知识。本节课把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把零散的知识点穿起来,有利于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认识。并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与学生共同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在生生与师生共同质疑问题、生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前,学生已经了解了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心脏的结构特点、血液循环途径及血液在循环途径中成分的变化等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相互合作交流能力,形成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等的观念是可以实现的教学目标。 三、设计思路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血液的成分及功能 。 2.掌握心脏,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3.识记血液循环的途径,意义。 4.了解人的基本血型和血量。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血液循环过程影视资料,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2.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相互合作交流能力。 3.通过教师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复习能力。 4.通过实际问题的考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对课堂学习目标的共同探索,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2.通过输血和献血的知识,使学生意识到参加无偿献血的光荣。 3.联系实际,鼓励学生通过分析问题得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4.鼓励学生勤思考,做到学以致用。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巩固血液循环系统基本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难点是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教学方法 设置情境教学法、资料分析法、情感认同法、引导讨论法。 4、学法指导 分析资料法、知识迁移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 开端设疑 唤起记忆 合作创新 智慧交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学生展示课前教师布置的调查任务:“调查自己家人、亲属、朋友等熟悉人群,是否患有心脑血管疾病,造成哪些严重后果”。 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 通过学生亲自调查,使学生初步了解心脑血管疾病不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更是目前使人类致死、致残的“头号杀手”。 3 多媒体展示新闻调查资料 播放影视资料《人体血液循环过程》问:“同学们,能告诉老师,你们已经掌握多少有关人体内物质运输的知识吗?” 把学生分成四大组,布置任务:第一组:流动的组织——血液;第二组:血流的管道——血管;第三组: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四组: 血液循环的途径。请同学们围绕本组的课题,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和自身经验,对课题进行交流和探讨,从而解决你的疑难问题。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针对学生们的发言,及时给予评价。并适时提出问题,邀请学生帮助解答。 如:“生活中常出现意外事故,很多人因为一时失血过多而离开了人世。如果及时输血,他们可能会很快恢复健康,你能利用血液的功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报纸上报道,某人因划破手腕导致失血过多而死亡。我们平时经常不小心划破手或胳膊,但是只出一点点血,时间不长就好了。为什么 同样是划破手臂而出血状况却不同呢?”“在抽血或输血时,往往需用胶皮管捆扎针刺入部位的上方(近心端)。你知道这时针刺入的是什么血管吗?请解释这样做的理由。”“在影视剧里我们经常看到,警察和匪徒展开激烈的枪战,匪徒的心脏部位中弹后,倒地身亡;古代战争中将士们身穿的铠甲有护心镜。这些说明了什么?” 了解新闻资料 观看影视资料,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回忆所学知识,并展示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 小组同学就不同的课题展开热情讨论,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汇报交流,每组选一名主持人,模拟新闻发布会,就本组讨论的课题发表演讲,并提出本组的问题,先由其他组回答,然后本组成员补充解答。并认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通过多媒体展示新闻调查资料,告诉学生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呈上升趋势,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激发学生迫于找出发病原因,积极思考,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教学情境。 屏幕上声型并茂的显示人体血液循环过程,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做到眼、耳、脑并用,并通过生动形象影视资料唤起记忆,形成整体印象,以达到系统复习所学的知识。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相互合作交流能力。 这种情境使学生的角色发生了改变,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者、旁观者,变成主动参与者、体验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一种成功的自豪、心灵的愉悦、追求的快乐,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争辩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 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如:1.你愿意参加无偿献血吗?谈谈你的理由。 2.为了我们有个健康的体魄,从现在起,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心脏和血管呢?养成哪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呢? 同学间相互补充交流,发表不同见解,谈自己是否参加无偿献血的理由。列举大量事例,告诉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保护血管和心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通过这种以问题的形式生成知识,在师生互动中,寓教于乐,在紧张、激烈、有序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越辩理越明,知识更加巩固扎实。不但懂得了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关心他人,输血和无偿献血的常识,还知道了一些有关保护血管和心脏的病理知识,也使学生明白了如何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和道德修养。解答问题时,情感得以升华。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这节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学以致用的新课改教育理念,教师能够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个性发展需要出发,创造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重组,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整体化和生活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为课堂的参与者,引路人。在教学中,教师适当引导,巧妙点拨,创设了一个平等民主的氛围,还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参与质疑,合作交流,在愉快地讨论中做到师生、生生互动,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强化情感体验。 整个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细腻自然,形式多样,如:1、 师生角色互换: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当教师,引导其他学生生成、质疑问题。教师充当学生,联系身边事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2、合作创新, 智慧交锋: 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每个组分派不同的课题,展开积极讨论,然后选一名主持人,模拟新闻发布会,就本组讨论的课题发表演讲,看哪一组提出的问题有现实意义,解决的实际问题多。 本节课的闪光点是:情感教育贯穿始终,整节课是以问题的形式生成知识,在师生互动中,学生不但懂得了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关心他人,输血和无偿献血的常识,还知道了一些有关保护血管和心脏的病理知识,也使学生明白了如何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和道德修养。 3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