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2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块二近代史部分专题五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学案
专题五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世界近代史 ►阶段一 西方文明的兴起与发展——手工工场时期的资本主义 从新航路的开辟到工业革命前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资产阶级开始按照自己的要求改造世界。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资产阶级将自己的活动范围向世界拓展,开辟了新航路,并向世界各地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推动了欧洲近代社会的发展。 具体时段 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前(16世纪前后~18世纪60年代) 史实定位 政治 (1)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美国除外);(2)英美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确立;(3)早期殖民战争 经济 (1)西欧资本主义崛起,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2)手工工场为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3)对外进行早期殖民扩张,海上霸权由西、葡、荷转移到英国;(4)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实行重商主义政策 思想 文化 (1)14~16世纪,新兴资产阶级掀起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2)17~18世纪,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而且为资产阶级提供了一整套构想,同时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3)在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下,欧洲的近代科学逐渐形成;牛顿力学体系的提出,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24 ►阶段二 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扩展——工业革命时期的资本主义 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初步确立;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大大推动了人类的民主化进程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完善。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将人类历史推进到“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具体时段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 史实定位 政治 (1)资产阶级代议制日渐完善;(2)工人运动兴起;(3)出现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三股进步潮流;(4)欧美加强了对亚非拉的殖民争夺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建立了代议制民主制度;(2)社会主义运动从暴力斗争转向合法斗争,从分散走向联合;(3)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的矛盾加剧,世界局势趋于紧张 经济 (1)工业革命开始,工业资本占据主导地位,英国成为世界工厂;(2)现代工厂建立;(3)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奉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1)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重工业成为经济的主导,美德两国后来居上;(2)大企业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模式;(3)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对世界的瓜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4)垄断主义经济政策盛行 思想文化 (1)科学技术发展;(2)人们开始反思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文化艺术领域出现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 (1)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进一步推动科技的进步;(2)近代艺术开始向现代艺术过渡,印象派艺术产生,文艺界开始思考人类的前途、工业化的得失等重大问题 中国近代史 ►阶段一 近代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由农耕文明时代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形成,而半殖民地特征体现最明显。 具体时段 两次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1840~1894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社会在屈辱中开始向近代化迈进 政治 24 史实定位 (1)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在民族危机加剧的背景下,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担负起了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经济 (1)随着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加剧,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2)洋务派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经济开始向近代化迈进 思想 封建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猛烈冲击,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生活 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民众的生活习俗受到巨大冲击,开始发生变化 ►阶段二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后的中国 觉醒与探索是甲午战争后至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华民族的主旋律。这一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这一过程既有民族危机的加深,半殖民地化的沉沦,也有自然经济加快解体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一时期也是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舞台上异常活跃的时期。 具体时段 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1894~1919年),中国近代化的整体发展阶段 史实定位 政治 (1)西方列强侵华不断加剧,先后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2)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推动中国民主化进程;清王朝被推翻,中华民国建立后,出现军阀割据局面 经济 (1)西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但仍占据主导地位; (2)洋务运动破产,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思想 (1)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发展阶段,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思想、民主与科学思想先后成为思想界的主流;(2)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与传统文化一起形成多元思想并存的格局 生活 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巨变,服饰、礼仪、交通通讯、大众传媒等出现了向近代化演进的趋势 ►阶段三 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24 中国革命确立了新的方向——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无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争,最终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胜利。 具体时段 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1919~1949年),中国近代化的新方向阶段 史实定位 政治 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经济 (1)传统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但仍占据主导地位;(2)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快速发展;全面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战乱不断,日本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剥削压榨,民族工业不断萎缩 思想 (1)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2)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毛泽东思想,推动中国民主革命不断发展 生活 (1)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社会物质生活、交通通讯事业、影视事业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2)全面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发展迟缓 24 考点一 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 1.新航路开辟——西班牙、葡萄牙崛起 (1)根本原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兴起。 (2)过程:迪亚士抵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达·伽马开辟了由欧洲到达亚洲(印度)的航路;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3)影响 ①引发欧洲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②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美洲之间的贸易联系,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③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2.早期殖民扩张——荷兰、英国崛起 (1)荷兰 ①特点: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如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东方香料贸易。 ②结果:17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号称“海上马车夫”;17世纪中叶,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2)英国 ①过程:17世纪,进行商业战争,打败对手;18世纪下半叶,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②方式:殖民战争、海外贸易、政府鼓励海盗劫掠;以“三角贸易”形式进行黑奴贸易。 [重点深化] 运用多元史观认识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 (1)革命史观: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与掠夺之路,给亚非拉地区及其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反抗殖民扩张与掠夺,具有正义性。 (2)全球史观:新航路开辟后,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使世界各大洲的联系加强,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殖民扩张促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3)文明史观: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使世界各地的文明相互碰撞与交融,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4)近代化史观: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进行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到来;客观上促进了世界落后地区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成为人类逐步走向近代化的开端。 (5)社会史观: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商业交流加强,各种物品交流、交换,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 24 (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33)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促进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找错点 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从事奴隶贸易的并非英国一国,黑奴贸易只是“日不落帝国”的产生原因之一;奴隶贸易达到极盛,主要是因为发展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需要。 答案 A 1.(2018·怀化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题)新航路开辟后热衷于探险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看到可以用白银跟中国人做生意,便掀起了一场银矿开发狂潮。整整两个半世纪,美洲的巨额白银不断地流入中国。这反映了( ) A.白银流入促进了中国资本的原始积累 B.对外贸易增加使中国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C.中国商品满足西、葡两国的市场需求 D.西、葡已成为明朝政府最大的贸易伙伴 答案 C 解析 依所学,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未促进资本的原始积累,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故B项错误;据材料“美洲的巨额白银不断地流入中国”,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手工业发达,手工产品竞争力强,满足西、葡的市场需求,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国成为西、葡的白银流入国,而不是强调西、葡两国的贸易伙伴地位,故D项错误。 2.(2018·邢台高三第二次月考,27)下面是不同时期英荷两国商船与军舰数量的对比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英国 荷兰 1650年 1820年 1650年 1820年 24 商船数量 约3 000艘 约40 000艘 约15 000艘 约9 000艘 军舰数量 约200艘 约2 000艘 约1 000艘 约300艘 A.荷兰曾建立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 B.英国的崛起与工业革命密不可分 C.殖民斗争主要在英荷之间进行 D.殖民扩张使大量财富流入西欧 答案 B 解析 荷兰成为商业殖民帝国是17世纪,是材料的起点,不符合对比的目的,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1650年到1820年,英国的商船数量、军舰数量从远少于而转变为远远超过荷兰,英国工业革命完成的时间为1840年前后,故B项正确;材料中只是商船数量、军舰数量的变化,无法反映殖民战争,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提及英荷两国商船与军舰数量的对比变化,没有反映财富流入西欧,故D项错误。 考点二 两次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 (1)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①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②资金:殖民掠夺等资本原始积累。 ③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④市场: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2)成就 ①纺织机器: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②动力机器: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 ③交通工具:英国人史蒂芬孙制造出蒸汽机车。 (3)影响 ①生产力与生产方式:人类历史进入“蒸汽时代”;确立了工厂制。 ②阶级结构:资本主义社会逐渐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 ③世界市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欧美列强成为机器工业生产中心,亚、非、拉地区成为原料产地和工业品销售地。 2.第二次工业革命 (1)条件: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2)成就 ①电力的应用: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同时,电动机也被制造出来。 ②新交通工具:内燃机问世,随后汽车和飞机相继问世。 24 ③石油化工:提炼多种化学合成材料。 (3)影响 ①生产力与生产方式: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出现垄断组织,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了垄断资本主义。 ②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并最终形成。 [重点深化] 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 (1)提供了物质基础。工业革命用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空前发展,为满足急剧扩大的生产和商品销售的需要,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扩张。 (2)密切了国际交流。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使国际分工也更具体,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 (3)为推动国际交流提供了技术和经济条件。 (4)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殖民体系的确立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保障。 1.(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33)下表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 约1770 约1790~1793 约1830~1835 数额(百万英镑) 140 175 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 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 年份 1755 1797 1835 指数 42.74 42.48 78.69 综合上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抓题眼 表中英国国民总收入和工人实际工资的数据变化反映了工人工资水平提高速度赶不上国民总收入增加速度。 答案 D 24 2.(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34)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抓题眼 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的认识在不断地发展,从经济条件,到政治条件,再到自然条件。 答案 B 3.(2018·安徽皖南八校联考)19世纪中期后,英国人的休闲(指人们对可自由支配时间的使用)方式从随意休闲日益发展成为定时休闲。这一变化反映了( ) A.近代交通运输发展的迅速 B.民众财富收入的日益增加 C.政治自由民主化得到发展 D.生产方式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答案 D 解析 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工厂制度的时间要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们休闲娱乐的时间,故D项正确。 4.(2018·潍坊期中)托拉斯是垄断资本主义的一种组织形式。1890年美国国会制定《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第二条规定:“凡垄断或企图垄断,或与其他任何人联合或勾结,以垄断州际或对外贸易与商业的任何部分者,均作为刑事犯罪。”这表明( ) A.托拉斯不适应美国经济发展 B.美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 C.美国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D.美国力图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 答案 C 解析 垄断组织托拉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适应了当时美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故A项错误;根据“垄断州际或对外贸易与商业的任何部分者,均作为刑事犯罪”可知美国打击垄断对外贸易的行为,并非贸易保护主义,故B项错误;美国通过制定法律来打击垄断,是用国家权力干预经济的表现,故C项正确;美国早已建立起统一的国内市场,故D项错误。 24 考点三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1.雏形出现 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欧洲与亚洲、非洲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密切,与美洲开始了经济交往,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2.进一步拓展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等国开始了殖民扩张。殖民扩张不仅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也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3.初步形成 以蒸汽机的发明为代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革,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诞生,近代城市兴起,列强对外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4.最终形成 以电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产生了垄断和垄断组织;列强加紧瓜分世界和输出资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重点深化]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基本特点 (1)整体性:世界各地逐渐连为一体。 (2)开放扩张性:由资本主义固有属性决定。 (3)不平等性:残酷掠夺殖民地供自己发展。 (4)进步性:顺应近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上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5)以英国为中心:英国凭借其“世界工厂”的地位,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期的主要“供货商”。 (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33)下表为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年代 1870 1896~1900 1913 比例 78% 74% 72% 由上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24 找错点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欧美发达国家工业生产仍占据垄断地位;各国工业发展程度没有体现;四国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得不出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 答案 B 5.(2018·河南中原名校质量考评)1893~1895年,法国与瑞士陷入关税纠纷,相互提高关税,致使由法国输出到瑞士的商品减少了 43%,瑞士输出到法国的商品减少了27%。该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已经抬头 C.欧洲国家间的经济联系密切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竞争激烈 答案 D 解析 A项是在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时,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B项是材料中该现象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突出了欧洲国家间经济竞争的加剧,而非经济联系密切,故C项错误;1893~1895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欧洲国家间经济竞争的加剧,陷入关税战、贸易战,故D项正确。 6.《西方文明简史》中指出:“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上述材料表明( ) A.世界开始从孤立走向一个整体 B.西方列强的侵略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 C.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D.轮船、飞机等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19世纪末……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故B项正确。 [考向一 主干知识迁移]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命题点1 早期殖民扩张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24 17世纪中叶,荷兰不仅垄断了黑奴贸易,还从非洲源源不断地将黄金、白银运到国内,将美洲庄园生产的蔗糖、棉花、玉米等农作物大量地运输到欧洲市场出售。这反映了当时( ) A.荷兰成为世界殖民帝国 B.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C.黑奴贸易引发价格革命 D.欧洲殖民扩张的加剧 答案 B 解析 材料仅仅反映了当时荷兰的对外贸易情况,并未说明当时荷兰成为世界殖民帝国,故A项错误;价格革命是新航路开辟后在欧洲出现的,不是黑奴贸易的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中仅仅反映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并未涉及殖民扩张的加剧,故D项错误。 命题点2 运用全球史观认识新航路开辟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以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为代表的全球历史观的开创者,将1500年和1900年定为世界近现代史的分界点,这反映了(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历程 B.欧洲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漫长过程 C.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的历程 D.近代史上野蛮和文明进程的交织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英国史学家从全球史观的角度,将1500年和1900年定为世界近现代史的分界点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最终形成,故A项正确。 史论链接 ⊙商业革命是指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业经济领域产生的一次重大变革。它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促进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同时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世界有力地联结为一个整体。 ⊙早期殖民扩张的双重作用:殖民主义者对殖民地野蛮的屠杀、掠夺和奴役,打断了亚、非、拉美的历史进程,造成这些地区的长期落后,但在客观上,殖民主义也为殖民地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20世纪初,世界被瓜分完毕,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 [考向二 能力方法渗透] 理解历史发展的原因 命题点3 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哥伦布曾经对其踏上的新大陆表示遗憾,认为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吹嘘的“黄金遍地,香料盈野”。由此可见( ) A.美洲的发现完全出于一种历史的偶然 B.哥伦布远洋航行是为了寻找亚洲印度 C.新航路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动因 24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哥伦布对所到达的新大陆经济状况的看法,没有体现其发现美洲是一种历史偶然,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哥伦布对到达的大陆经济状况不满意,不能体现出哥伦布远洋航行是为了寻找印度,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哥伦布“认为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吹嘘的‘黄金遍地,香料盈野’”,可知哥伦布远洋航行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反映出新航路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动因,故C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故D项错误。 方法点拨 历史原因的分类 (1)从原因广度上分析: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①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的原因。即:人为的原因。 ②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它是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原因。 (2)从原因深度上分析: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 ①直接原因:是指导致事件发生的近期的诱导性因素。导火线通常就是直接原因,是一种偶然性因素。 ②主要原因:是指对历史事件的产生起主导性、决定作用的因素。有了这种因素,历史事物才会以当时的特征出现。如果少了这种因素,历史事物则不会以当时的特征出现,甚至不会产生。 ③根本原因:是指影响历史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带有历史发展必然性。在历史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生产关系类从生产力方面入手; 上层建筑类从经济基础方面入手; 政治事件类从阶级、矛盾或社会性质方面入手; 社会意识类从社会存在方面入手; 历史事件的存在和发展类从内因入手。 [考向三 历史价值观引领] 文明冲突和科技创新 命题点4 早期殖民扩张的双重影响 “当我们把自己的目光从资产阶级文明的故乡转向殖民地的时候,资产阶级文明的极端伪善和它的野蛮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因为它在故乡还装出一副很有体面的样子,而一到殖民地它就丝毫不加掩饰了。”马克思想要表达的是( ) 24 A.现代文明是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张的结果 B.资产阶级所创造的文明是伪善不道德的 C.资产阶级不加掩饰地呈现西方的价值观念 D.殖民主义的“传播文明”就是肮脏的奴役和掠夺 答案 D 解析 根据“资产阶级文明的极端伪善和它的野蛮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可知,马克思揭示了殖民主义的“传播文明”的实质是奴役和掠夺,故D项正确。 命题点5 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科技发展 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敦是纺织工人,瓦特是修理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化说明( ) A.发明者的出身决定研究成果 B.科技创新不再需要生产经验 C.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 D.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 答案 C 解析 材料阐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以工匠和技师为主,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以科学家为主,科学对于发明和技术的作用加深,故C项正确。 史论链接 ⊙对殖民国家来说,殖民统治者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在欧洲转化为资本,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考向四 学术成果创新]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发展的社会影响研究 命题点6 新航路开辟与欧洲的崛起 美国学者沃勒斯坦在论述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时认为:“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个我们所说的欧洲世界经济体产生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技巧和现代科学技术……使这个世界经济体得以繁荣、增殖和扩展。”作者认为当时经济全球化( ) A.扩大了世界经济发展差距 B.以欧洲为中心开始出现 C.促进了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 D.加速了各国资本的原始积累 24 答案 B 解析 “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个我们所说的欧洲世界经济体产生了”表明以欧洲为中心的经济全球化开始出现,故B项正确。 命题点7 英国经济发展对社会面貌的改变 18世纪,有英国学者说:“英国的贸易造就着绅士,而且已使绅士布满这一国家,因为商人的孩子,或至少是他们的孙子,开始与出身最高贵和出身于最古老家族的人一样,成为地道的绅士、政治家、议员、枢密院官员、法官、主教和贵族。”这说明当时英国( ) A.资本主义经济正在改变社会面貌 B.传统的经济政治格局已被彻底颠覆 C.绅士由贸易多少和经济地位决定 D.国内外贸易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完成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中“英国的贸易造就着绅士,而且已使绅士布满这一国家”说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英国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绅士,说明经济发展改变了社会面貌,故A项正确。 史论链接 ⊙新航路开辟后,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18世纪的英国社会呈现出一种三层式架构,处于社会顶层的是贵族集团,居于社会底层的是下层民众,介于二者之间的是一个庞大的中间阶层,中间阶层不断壮大,成为18世纪社会结构变化的显著特点。 [考向五 隐性社会热点]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命题点8 工业革命时期的法国公民的环保意识 在19世纪初的法国,忍受污染还被宣传为一种“爱国行为”,而到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洁净的空气和饮用水开始不再仅被视为一种单纯的享受,而被视为公民的权利”。这表明( ) A.民众环境保护意识觉醒 B.法国工业革命进程加快 C.政局变化推动环境保护 D.法国生态环境全面恶化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从“忍受污染”到“享受洁净的空气和饮用水,是公民的权利”是公民环境保护意识觉醒的一种表现,故A项正确;无从看出法国工业革命的进程,材料的主旨围绕的是环境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政局的变化,故C项错误;全面恶化过于绝对,材料是公民对环境的保护意识觉醒,故D项错误。 24 命题点9 运用生态史观认识工业革命 “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变成了野蛮人。”这是1835年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英国城市曼彻斯特的评论。对这段评论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运用唯物史观高度肯定了工业革命创造了巨额物质财富 B.运用近现代史学范式指出了工业文明的进步性 C.运用生态史学范式指出了工业革命存在的问题 D.运用社会史学范式肯定了工业社会人们生活的改进 答案 C 解析 “污秽的阴沟”“肮脏的下水道”属于对生态环境的描述,由此可以得出从生态的角度来进行研究,故C项正确。 史论链接 运用多元史观认识工业革命 革命史角度 导致社会关系变化,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激化 现代化角度 是人类近代化的标志 整体史角度 密切了世界各地联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文明史角度 工业成为主要生产部门,从农耕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 社会史角度 改变了人类的出行方式、生活习惯、思想观念 生态史角度 造成资源大量开采,自然环境严重污染 [考情统计] 年份 类别 25分大题 12分大题 2017年 全国卷Ⅱ —— 工业革命与钟表的演变 2017年 全国卷Ⅲ 新航路的开辟;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 —— 2016年 全国卷Ⅱ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 2014年 全国卷Ⅱ —— 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 25分综合大题导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 材料一 纵观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大致可以将其划分为两大历史阶段。从西汉时期的张骞通西域至明代的郑和下西洋止,是第一个阶段。这一时期,虽然也有一些域外国家或地区的物产,如西域的葡萄、核桃等植物,以及胡琴等乐器传入中原地区,甚至还有一些如印度的佛教思想等也传入中国。但是,就整体过程而言,中国始终是以先进文明输出国的姿态而出现或存在的,呈现出明显的中华文明向周边国家和地区辐射和扩散的色彩。这是一种进步文明向不太进步地区的自然辐射,是一种高势能文化向低势能文化渗透与浸润的自然过程,基本上是各国间的和平、和谐发展。第二个阶段,大致自清朝初年至其覆亡止。此一时期,虽然清王朝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但中外之间的联系并未完全中断。除了西方国家的商人不断来华以外,诸如荷兰、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等国家都曾派遣使节来华,力图与中国建起商贸,甚至是国家的关系。——摘编自王开玺《古代丝绸之路的辐射力》 材料二 处于新航路和商路中心的英国是早期拓殖、奴隶贸易和争夺海外市场的主要国家,它先后打败西、荷、法,树立了海上霸权、商业霸权和殖民霸权。18世纪60年代,成为“日不落帝国”。它拥有的殖民地之广、市场之大,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世界殖民霸主地位就此确立了。有几种条件决定了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但如此广阔的市场、廉价原料产地和对商品的大量需求,无疑是首发工业革命的一个强劲动力。 ——摘编自杨子坤《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史概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大致划分为两大历史阶段的主要依据。(12分) 指导语 ①两大历史时段:从西汉时期的张骞通西域至明代的郑和下西洋止;自清朝初年至其覆亡止。 ②主要依据:从对外贸易政策和中西彼此的影响力上归纳。 试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与近代世界市场的异同。(13分) 指导语 ①相同点:结合两者对世界联系的推动和文明的传播来分析。 ②不同点:从文明交流方式和社会转型的影响力上思考。 试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西汉到明初中国处于先进文明输出国的地位;中华文明通过自然辐射影响周边;中国政府大多采取积极开放的对外政策。而明清时期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清政府采取闭关政策或被迫开放的态度;西方国家主动来华,西学东渐历程逐渐加深,西方侵略中国。 (2)同:均加强世界联系,传播先进文明。 24 异:“丝绸之路”为中国处于主动地位,大多为和平交往方式,各种文明和谐发展,文明传播多为自然辐射,但始终没能促进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世界市场以西方为中心,各国通过武装拓殖,争夺霸权,强制输出西方文明,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转型。 12分论证题导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70年,欧洲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64.7%。而唯一的对手美国仅占23.3%。到1913年时,虽然美国已向前发展,达到了35.8%,但这一年欧洲工厂的产量仍占世界总产量的47.7%。到1914年时,欧洲除了在全球陆地上架设了庞大的电报和电话线路网外,还在海底铺设了516 000多公里的电缆,已有总吨位为5 000万吨的3万多艘船只装载货物往返于世界各地……欧洲已成世界的银行家,为建造横穿大陆的铁路、开凿沟通海洋的运河、开发矿山、建立种植园提供所需的资金,诸大陆这一经济上的一体化导致了全球生产率的惊人增长。这一期间世界工业总产量至少增加了6倍,贸易额增加了12倍,欧洲在这一经济腾飞中得益最多。1800年,欧洲宗主国的人均收入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地区收入的差距约是3∶1,而到1914年时这一差距则增加到约7∶1。——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阅读材料,提炼出一个欧洲与世界经济发展关系的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12分)(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指导语 ①材料主旨:抓住欧洲与世界经济发展的关系。 ②关键信息:“世界工业总产量……世界贸易额……”两个方面。 ③史论结合:结合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和掠夺、两次工业革命等史实进行论述。 试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 观点:近代欧洲在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起到了核心和引领作用。 论述:新航路的开辟,世界经济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欧洲市场规模扩大、商品种类增多,贸易不断上升;随着欧洲的对外殖民扩张,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本,开拓了广大的海外市场,吸收了优秀的文明成果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展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欧洲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工业技术中心。欧洲在不断的殖民扩张中,为了便于自己获取更大的利益,在世界上建立了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殖民网络,从而引领着世界经济向着广度和深度发展。 方法指导: 运用辩证观点,保证答案全面性 24 对有些认识、评论之类的答案,要从正反两方面考虑,切忌盲目的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首先要肯定它的进步性,又要看到局限性或落后性。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一次联考)新航路开辟后,各种新的商业组织在欧洲纷纷出现,如股份公司、期货贸易、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等。这表明( ) A.西欧商业经营方式的发生转变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商业资产阶级的地位逐渐上升 D.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新变化 答案 A 解析 股份公司、期货贸易、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种全新的经营方式,故A项正确。 2.(2018·合肥一模,14)对于哥伦布及其事业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察。据此,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使( ) A.不同文明得以交融与发展 B.西欧各国纷纷开始海外探险 C.西欧国家开始争夺殖民地 D.人类历史迈入工业文明时代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实际上强调的是要用全球史观或整体史观来看待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从这个维度来说,其使不同文明得以交融与发展,故A项正确。 3.(2018·北京东城东直门中学二模)下图白色区域是某一时期欧洲人认识世界的范围,据图可知,当时( ) A.阿拉伯人是东西方交流的主导者 B.非洲大量土地被欧洲列强瓜分 C.主要受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 24 D.美洲正在逐步地纳入世界体系 答案 D 解析 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空白”地区已经包括了亚洲、欧洲、非洲及非洲最南端,而且与美洲也产生了联系,故可推测是15世纪末16世纪初美洲正在逐步地纳入世界体系,D项正确。这时期西方殖民者是东西方交流的主导者,排除A。图片反映的是非洲沿岸信息,而不是非洲大量土地被欧洲列强瓜分,排除B。这时期中国实行“海禁”,海上丝绸之路逐渐没落,排除C。 4.(2018·江西五市八校第一次联考题)从1500年到1600年近一个世纪内,西欧黄金增加了117%,白银增加了206%。这带来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 A.欧洲各国的物价飙涨 B.加速了西欧社会转型 C.有利于原始资本积累 D.引发了“价格革命” 答案 B 解析 新航路的开辟导致“价格革命”,物价飙涨,但非最主要的影响,故A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推动封建制度的衰落,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西欧社会转型,是其最主要的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新航路的开辟加速资本原始积累,但非最主要的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新航路的开辟导致“价格革命”,但非最主要的影响,故D项错误。 5.(2018·泉州高中毕业班质检)下表为欧洲、美洲、非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百分比的变化 年份 欧洲 美洲 非洲 1650年 18.3% 2.4% 18.3% 1750年 19.2% 1.6% 13.1% 据此推知( ) A.欧美国家政府鼓励移民 B.黑奴贸易的发展和泛滥 C.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加快 D.高产作物的引进和种植 答案 C 解析 材料涉及欧洲、美洲和非洲,故A项错误;黑奴贸易解释不了美洲居民的减少,美洲人口的减少主要是对印第安人的屠杀导致的,故B项错误;西方国家殖民扩张进行黑奴贸易、屠杀印第安人并促进本国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高产作物引进体现不了美洲和非洲居民的减少,故D项错误。 24 6.(2018·江西重点中学盟校高三第一次联考,32)下表是法国货币图尔里佛中含银量的变化,对该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年份 1541~ 1550 1551~ 1560 1561~ 1570 1571~ 1580 1581~ 1590 1591~ 1600 含银量 50% 39% 11% 17% 18% 5% A.美洲的财富到达欧洲存在时间差异 B.金银用途以及流向的多元化造成 C.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法国贵金属短缺 D.实现了西欧封建制度的最终解体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可知法国货币图尔里佛中含银量逐年减少,结合所学这一时期是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时期,从美洲掠夺来的金银并不能如数的到达欧洲,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金银并非都用来制造货币,有大部分用做奢侈品,或流向其他欧洲国家,所以造成法国货币含银量低,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法国货币含银量减少可以看出法国贵金属短缺,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殖民扩张时期是加速封建制度瓦解,不是最终解体,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7.(2018·河南名校联盟高三第一次段考)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从亚洲、非洲、美洲运往英国或爱尔兰以及英国各殖民地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英属殖民地的船只运送。此规定( ) A.有利于英属殖民地经济发展 B.使英国获得世界市场垄断地位 C.巩固了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 D.直接引发英法两国间殖民战争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中英国颁布《航海条例》及其内容可知是英国为打击荷兰的对外贸易而颁布的,有利于英国殖民地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说明英国借此获得世界市场的垄断地位,故B项错误;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是通过多次殖民战争建立的,故C项错误;材料中是英国制约限制荷兰,并未直接引发英法之间的殖民战争,故D项错误。 8.(2018·唐山一中模拟)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写道:“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中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这说明当时英国( ) A.新生工业导致社会贫富分化 B.资产阶级议会改革的必要 24 C.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D.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结构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从而把中等阶级中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可知,工业革命使社会分裂为两大阶级,即改变了社会结构,故D项正确。 9.(2018·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模考)有学者指出,西方国家用武力打开各国大门,将整个世界征服于脚下。被征服的人民在这个过程中饱受苦难。他们为了生存,也开始追求工业化。从这个时候起,一个世界性的现代化过程就开始了。这说明( ) A.当今世界各国已实现现代化 B.现代化过程即主动融入世界的过程 C.有些国家现代化具有被动性 D.西方的崛起起源于工业的现代化 答案 C 解析 西方殖民扩张过程中促使殖民地被动进行现代化,“被征服的人民在这个过程中饱受苦难。他们为了生存,也开始追求工业化”正说明这一特点,C正确。 10.(2018·北京海淀模考)约翰·希克斯说:“工业革命是现代工业的兴起而不是工业本身的兴起。”“现代工业”与以手工工场为代表的传统工业的本质区别是( ) A.榨取工人剩余价值 B.雇佣自由劳动力 C.使用机器进行生产 D.分工协作的形成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现代工业”相对“手工”而言,反映了工业革命是机器取代人工的生产力的飞跃,故C项正确。 11.(2018·沈阳三模)“在重商主义时代,一个幽灵困扰着欧洲,这便是担心像西班牙一样因富于黄金,贫于生产,以及由可怕的贸易逆差而被毁灭。”这一认识客观上( ) A.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 B.促进了西欧的殖民扩张 C.推动了英国制造业发展 D.催生了自由主义思潮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早期殖民帝国疏于生产,引起“价格革命”,导致其衰落,英国要避免衰落就不得不从事生产,推动了英国制造业发展,C正确;先有新航路开辟,再引发“价格革命”,排除A;价格革命是西欧殖民扩张的结果,而非原因,排除B;自由主义思潮产生于工业革命时期,与新航路开辟时期不符,排除D。所以选C。 24 12.(2018·安徽高中十校发展共享联盟联考)随着垄断组织的发展,企业的管理艺术逐渐上升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资本主义19世纪兴起的泰罗制就是这样一种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的的科学管理理论体系。由此可见,垄断组织的发展( ) A.推动了企业的海外扩张 B.刺激了生产技术的革新 C.提高了企业经营的成本 D.促成了经济模式的变革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中垄断组织推动企业管理模式的变化,可知垄断组织促进了经济模式的变革,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2个题,其中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8·沈阳一模)(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中期的英国工业革命不仅带来了技术革新,还带来了整个社会对教育发展的关注和重视。工人阶级在幼年时期,通过一些慈善学校、全日学校等学习基本的读写算,同时此类学校还注重培养勤劳虔诚的习惯。1811年托马斯·查尔斯设立了成人学校,随后读书会、图书馆、阅览室等相继建立。19世纪初兴起了技工讲习所运动,成为现代英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源泉。在工厂制下为了提高效率,工厂主要求工人们在前4年的每个工作日应有一定受教育的时间,1846年《工厂法》指出,工厂教育是强制性的。 ——摘编自奥尔德里奇《简明英国教育史》 材料二 恩格斯在谈到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人的文化素质时说:“我常常碰到一些穿着褴褛不堪的粗布夹克的工人。他们显示出自己对地质学、天文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比某些有教养的德国资产者还要多。阅读最新的哲学、政治和诗歌方面最杰出的著作的几乎完全是工人。”——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教育的特点。(7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工人教育对英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8分) 答案 (1)教育内容丰富(或答文化教育与技能教育相结合);教育覆盖面广(或答幼年学校、成人学校各年龄段全覆盖);教育适应工业化大生产的需求;工人阶级自身要求学习与政府强制相结合;有法律保障。 (2)政治:推动英国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使英国民主制度逐渐完善。 经济:促进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文化:崇尚科学技术知识,提倡创新,促进教育内容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社会:工人阶级将教育看作是提高自身地位的一种工具,有利于社会稳定。 阶级:启发工人自我意识和阶级意识的形成,关注自身权利,改善自身地位,从而有利于打破旧有的社会结构。 24 教育:推动后来国民教育的发展。 14.(2018·清华附中高三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民生产总值表(年增长率)(单位:%) 年份 英国 德国 美国 1880~1890年 2.2% 2.9% 4.1% 1890~1900年 3.4% 3.4% 3.8% 1900~1913年 1.5% 3.0% 3.9% 世界制造业出口总额比重表(单位:%) 1880年 40% 19.3% 2.8% 1899年 32% 22.2% 11.2% 1913年 29.9% 26.4% 12.6% ——据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制 综合上述材料信息,自拟主题,结合世界史相关信息,加以论述。(12分)(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 范例: 论题:先进的科学技术的运用是国家经济实力变化的重要因素。 论述:英国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新兴起的电气、化学、汽车等部门不敏感,长期停留在传统的工业部门中,如煤、铁、棉,工业创新不足,不重视科学研究在生产过程中的运用,投资者大量资金投向殖民地,这是英国经济实力衰落的重要因素。反观美国、德国,充分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推动了国家经济实力的大发展。 总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否采纳先进的科学技术,决定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变迁。 24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