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1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七年级生物下册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教案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一、教材分析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第三章第二节和第四章第三节部分内容的重新整合,这节课内容将前面学过的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和后面学习的血液循环紧密联系起来,再进行深入加工,将肺泡处的气体交换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一并呈现给学生,便于学生对比、理解。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和血液循环等有关内容。经过初中的生物学习,已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描述肺泡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描述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型制作、演示和动手操作,实现体验、感知、实践、参与。以此培养学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 3、情感与价值观 结合具体模型,将教材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生物的实用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制作模型,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生物学科素养。 四、重点、难点定位 1)教学重点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及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是人体内气体交换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2)教学难点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及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是人体内气体交换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五、教法学法 教法:问题导入、探索发现、模型演示、推理、总结 学法:观察、操作、体验、归纳、思考、探索、交流、反思参与学习 六、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比较呼出气体与大气中的气体成分百分比含量变化表,可以发现:氮气和其他气体百分比含量并未发生变化,而氧气的百分比含量,在呼出气体中有所减少,二氧化碳和水的百分比含量在呼出的气体中则有所增加。 那么含量减少的气体成分到哪里去了呢?含量增加的气体成分又是哪里来的呢?原因是外界的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到达人体内,在人体内进行了气体交换,即肺泡处气体交换和组织细胞处气体交换。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呼出气体和大气中成分百分比含量的变化,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4 制作模 型过程 视频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过程是个抽象的生理过程,看不见、摸不着,因此,我们生物实验小组制作了几个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我们首先看模型制作的过程。 设计意图:将模型制作的过程的视频播放给学生,力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对所探究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自觉地成为学习的中心和主体,以达到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的目的。 肺泡 处气体 交换 提出问题:那么肺泡与血液是如何进行气体交换的呢?交换的结果又是什么? 取出模型,介绍结构,然后演示,转动齿轮,模拟肺泡处血液流动的过程中,可以明确看到,在血液流动过程中,血液由含氧少的暗红色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多的鲜红色的动脉血。引导学生推断: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时,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扩散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穿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扩散进入肺泡。经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设计意图:探究性实验让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借助图片和模型来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新知识。 突出学习重点,强化学习效果,同时为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作好铺垫。 组织 细胞 处的 气体 交换 提出问题:组织细胞与血液是如何进行气体交换的?交换的结果又是什么? 转动齿轮,模拟组织细胞处血液流动过程中,血液由含氧多的鲜红色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少的暗红色的静脉血。引导学生进行推理:这是因为当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扩散进入到了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到了血液,所以交换后组织细胞周围的血液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设计意图:探究性实验让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借助图片和模型来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新知识。 突出学习重点,强化学习效果,同时为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作好铺垫。 人体 内的 肺泡处气体交换和组织细胞处气体交换是同时、时时刻刻在进行然后利用“ 4 气体 交换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模型”演示。 提出问题 “假如我是氧气,请问到组织细胞怎么走?” “假如我是二氧化碳,请问到肺泡怎么走” 然后进行实践,取出“人体内气体交换”的模型,上有不同颜色的磁扣,红色代表氧气分子,蓝色代表二氧化碳分子,给同学们1分钟时间讨论,1min后,随机找同学上来进行演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路径。 设计意图:通过请学生帮老师,拉近师生之间距离。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用满腔热情产生师生共鸣,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及时引燃创新的火花。 同时利用人体内气体交换模型,让学生对气体交换有个整体概念,肺泡处气体交换和组织细胞处气体交换是同时、随时进行。 体验 留给同学们5min,可以针对不明白的问题讨论,可以体验上课用的模型,可以演示路径、也可以自己一个人静静的体会等。 设计意图:学生随时感受热烈学习气氛的感染,其态度、价值观也在悄悄发生着改变,学习不是无味的,而是一种乐趣,认识到了生命的奥妙;在相互交流中体验了平等、尊重、了解、互助,学会了合作、共享、评价和反思,时时感受到理智的挑战和内心的震撼,获得感动和鼓舞,以及精神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 总结 提出问题: 呼出气体中含量减少的气体成分是在哪里被消耗了?组织细胞 呼出气体中含量增加的气体成分又是从哪里来的?组织细胞 设计意图:教学并不是单纯地教给学生知识,而要教给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教给他们掌握知识的钥匙,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使他们真正适应时代的发展。 六、板书设计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一、肺泡处气体交换 二、组织细胞处气体交换 三、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四、总结 七、教学反思 (1) 分组合作制作模型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4 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动手演示,相互交流,增加合作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热情和对未知事物探究的兴趣,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锻炼学习能力,为学生长远发展奠定知识基础,同时真正落实了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2)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一个客观的、有形的生理现象,但受现有条件的限制,无法将其显现出来,学生看不见,摸不着。借助模型演示,学生直观理解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以此突破重点,同时激发学生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 (3)采用制作模型,倡导体验参与,既可以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同时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 4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