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31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天津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天津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 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基础(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多次 汇报,作出重要指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事实表明,有党中央坚强领导,举国上下 ,打羸疫情防控阻击战就有最大底气。 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就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国家卫健很组建6支医疗救治队 武汉,解放军支援湖北医疗队寻事集结抵达。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心连心、共命运,是党的恒心,也是党的初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畏风浪、直面挑战,( ),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1月28日01版,有删改)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聆听 同心同德 支援 B.聆听 披肝沥胆 支援 C.听取 同心同德 驰援 D.听取 披肝沥胆 驰援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必然能汇聚起坚不可摧的磅礴力量 B.我们一定能汇聚起坚不可摧的磅礴力量 C.我们一定要汇聚起坚不可摧的磅礴力量 D.我们必然要汇聚起坚不可摧的磅礴力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共命运、心连心,与人民同呼吸,是党的恒心,也是党的初心。 B.与人民同呼吸、心连心、共命运,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 C.心连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是党的恒心,也是党的初心。 D.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 【答案】1.C 2.B 3.D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词语的考查是命题的一个常项。主要侧重同义词语的选择、词语使用正误等两种方式。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词语。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聆听,多用于书面语,常指仔细注意地听。听取,接受;听(意见、反映、汇报等)。后面加地宾语是汇报,所以选用“听取”。 同心同德,指为同一个心愿,同一目的而努力。多用于褒义。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也形容非常忠诚。这里指全国上下为了同一个目的而努力,所以选用“同心同德”。 支援,支持援助。驰援,奔赴救援。这里指国家卫健很快组建6支医疗救治队奔赴武汉进行救援,所以选用“驰援”。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联系上下文语境补充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会”“要”“能”三个词语“能”词义最重。“必然”与“一定”的辨析如下:“必然”“一定'都表示对判断、推理的肯定,都含有“非……不可”的意思。一般来讲,“一定”是形容词、副词,“必然”是形容词,偶而作名词。“必然”表示客观事物发展的趋势或结果。“必然”可以作名词、定语,“一定”可以表示对客观事物发展趋势的判断的意义,也可以表示人的意志、愿望或表示一种命令的语气的意义,也可以表示特定或相当的意思。前文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畏风浪、直面挑战”,具备了条件一定能产生良好的结果,而且也表示人的意志、愿望,所以应该说“我们一定能够能汇聚起坚不可摧的磅礴力量”。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本题中“同呼吸”“共命运”指利害一致,命运相同。二者是联系在一起的。然后“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首先是党的初心,然后坚持下来才是党的恒心。后面几句有相同词语的紧密连接衔接最紧。 故选D。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饥馑(jǐn) 孝涕(tì) 痒序(yáng) 前合后偃(yǎn) B.忖度(dù) 烦燥(zào) 狡狯(kuài) 撒手人寰(huán) C.庖丁(páo) 商贾(gǔ) 迤逦(lǐ) 煞费苦心(shà) D.便嬖(pì) 提防(tí) 恻隐(cè) 畏葸不前(xǐ)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辨析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字形及字音的能力。汉字拼音的错误,往往表现为声韵母的混淆、多音字的误读、声调符号及标注位置的错误等。汉语拼音侧重考查综合运用能力,考查内容兼顾课内外,涉及范围很广。因此,对于易混字、多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注意进行分类整理。一般而言,字形题考查的常见类型有以下五种:音近(同)形似而误、音同而误、形近而误、同义异形词、义近致误。 A项,“痒”应为“庠”读“xiáng”,“涕”应为“悌”; B项,“度”应读“duó”,“燥”应为“躁”; D项,“嬖”读“bì”,“提”应读“dī”。 故选C。 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疏,原本是“疏通”的意思。后来作为一种公文形式,成了古代官员向帝王进言,以便使下情上达的进谏奏文。如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B.古时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宴席中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朝东,“项王、项伯东向坐”,体现了项羽、项伯尊贵的地位。 C.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女子和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童子,少年,均指不到20岁的人。 D.“晋侯”“秦伯”中的“侯”“伯”都是爵位名。我国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本题中, C项,“古时女子和男子20岁行冠礼”错,应该是“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女子满十五岁行笄礼”。 故选C。 6.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良疱岁更刀,割也 ②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③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④越国以鄙远 ⑤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⑥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⑥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本题是对词类活用的考查,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本题中, ①名词作状语,每年;②名词作状语,把宝鼎,把美玉;③名词作动词,做;④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⑤形容词用作动词,流得远;⑥名词作状语,用笼子。所以①②⑥名词作状语,③名词作动词,④名词的意动用法,⑤形容词用作动词。 故选A。 7.下列是加点的代词与括号里代词的比较分析,其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朴园:这个人跟我们(我)有点亲戚。——用“我们”淡化了周朴园和“这个人”的关系,更利于表现周朴园尽力掩饰自己的虚伪性格。 B.周朴园:……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你)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用“我们”拉近了和侍萍之间的距离,表明周朴园良心发现,对过去的过失内疚,非常后悔。 C.鲁侍萍:……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我们)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这里用“你”更能突出鲁侍萍对周朴园的痛恨。 D.周朴园:你(我们)的第二个孩子你不是已经抱走了么?——这里用“你”更能表现周朴园怕承担责任的自私和冷酷。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重要词语含义比较的能力。理解词语有几种方法:(1)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2)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词语。 B项,“良心发现,对过去的过失非常内疚,非常后悔”错误,只不过是周朴园哄骗侍萍,怕侍萍揭露真相,影响自己的地位。 故选B。 8.下面所列判词内容和人物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王熙凤 B.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秦可卿 C.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香菱 D.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探春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名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面所列判词内容和人物对应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根据《红楼梦》中人物的特点和相关情节进行判断分析. B项,由“结子”可以看出他已有孩子。“李”、“完”也与李纨谐音。“兰”又是贾兰的名字, “空”暗示她已守寡,只能作为贞洁的样板了。因此该判词应是李纨。 故选B。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 范增论 苏轼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尔。”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①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②;而诸侯之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 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有删改) 【注】①卿子冠军:对宋义的尊称。②楚怀王孙心:楚怀王孙子熊心,项梁拥立他为王,仍称怀王。项羽称霸后尊熊心为帝。 文段(二) 鸿门宴(节选)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珏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9.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 间:离间 B.独恨其不早尔 恨:仇恨 C.而擢以为上将 擢:提拔 D.羽既矫杀卿子冠军 矫:假托君王之命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 常以身翼蔽沛公 B.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 得复见将军于此 C.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 若属皆且为所虏 D.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1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B.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C.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D.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12.下列对两个语段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段(一)中,汉王用陈平的反间计成功离间了项羽和范增的关系,但作者认为,如果项羽不是自己先对范增有了猜忌之心,反间计就不会成功。 B.文段(一)中,作者认为拥立义帝,范增为实为谋主。义帝的存亡,岂止决定楚国的盛衰,范增也与此祸福相关。 C.文段(二)中,范增见项羽“默然不应”,怕失去时机,于是命项庄以舞剑为由,伺机刺杀刘邦。 D.文段(二)中,范增向项羽预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从正面说明刘邦是一个强劲的对手。范增的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双方矛盾关键的尖锐性。 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书》)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答案】9.B 10.B 11.B 12.D 13.(1)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2)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 【9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 B项,句意:只遗憾他没有早早离开罢了。恨:遗憾。 故选B。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 A项,介词,因为/用; B项,介词,在; C项,动词,是/介词,表被动; D项,连词,表转折关系/表修饰。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句子意思是:物品必定先腐烂了,然后才能生蛆虫;人必定先有了怀疑之心,然后谗言才能够乘机而入。陈平虽说智慧过人,又怎么能够离间没有怀疑的君主呢? “也”为句末语气词,其后断开,排除AC;“陈平虽智”中,“陈平”是主语,“虽智”做谓语,整个句子与下一句构成转折关系,应在“虽智”断开,排除D。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文本内容的能力。这类题需要认真阅读文章内容,分析文章思路、手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表达的观点等,仔细分析选项中敏感点,比对原文,辨析正误。 D项,“范增向项羽预测”错误,原文是“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可见,是向项庄预测。并且,不是正面,是侧面。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1)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关键字:繁,多;克,能;盖,大概;寡,少。 (2)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关键字:因,依靠;弊,损害;“不仁”“不知”是判断句;与,结交,所与,所字结构,这里指同盟者。 参考译文: (一) 刘邦采用了陈平的计策,离间疏远楚国君臣。项羽怀疑范增和汉暗中勾结,渐渐剥夺了他的权力。范增大怒,说:“天下大事已经大致成为定局,君王也自为之吧。希望能让我这把老骨头回乡务农。”回乡时,还没到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背上痈疽发作就病死了。 苏子说:“范增离去是对的,如果不离去,项羽一定会杀了他;只遗憾他没有早早离开罢了。”既然如此,那么范增应当在什么时候(也可译为“因为什么事”)离开呢?当初范增劝项羽杀沛公,项羽不听,终因此而失去天下,应当在此时离去吗?回答说:“不。范增想要杀死沛公,是做臣子的职责。项羽不杀刘邦,还显得有君王的度量。范增怎能在此时离去呢?范增离去,应当在项羽杀卿子冠军的时候。” 陈涉能够得民心,因为打出了楚将项燕和公子扶苏的旗帜。项氏的兴盛,因为拥立了楚怀王孙子熊心;诸侯背叛他,因为他杀了义帝。况且拥立义帝,范增实际上是主要谋划者。义帝的生死存亡,岂只关系到楚国的盛衰成败;也和范增的祸福密切相关。绝没有义帝被杀,而单单范增能够长久得生的道理。项羽杀卿子冠军宋义;就是杀义帝的先兆;他杀义帝,就是怀疑范增的本源。难道还要等到陈平出反间计吗?物品必定先腐烂了,然后才能生蛆虫;人必定先有了怀疑之心,然后谗言才能够乘机而入。陈平虽说智慧过人,又怎么能够离间没有怀疑的君主呢?我曾经评论义帝,认为他是贤明君主。只派遣沛公入关却不派遣项羽,在稠人广众之中发现了卿子冠军,并且提拔他做上将军,这两件事,如果不是贤明之君能做到这些吗?项羽既然假托君王之命杀死了卿子冠军,义帝必然不能容忍。因此,不是项羽谋杀义帝,就是义帝杀了项羽,这用不着智者(指点)就可知道了。范增当初劝项梁拥立义帝,诸侯因此而服从(楚的指挥);中途杀义帝,一定不是范增的本意:其实岂但不是他的本意;他必然极力劝谏又没有被接受。不听取他的忠告又杀死他所拥立之人,项羽怀疑范增,一定是从这时就开始了。 (二) 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达鸿门,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然而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能够在这里再看到将军您。现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将军和我有了隔阂……”项羽说:“这是你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是这样的话,我怎么会这样呢?”项羽当天就留刘邦同他一起饮酒。项羽、项伯面向东坐;亚父面向南坐──亚父这个人,就是范增;刘邦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陪坐。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项羽默默地没有反应。范增站起来,出去召来项庄,对项庄说:“君王为人不狠心。你进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请求舞剑助兴,顺便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项庄就进去祝酒。祝酒完了,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娱乐,请让我用舞剑助兴吧。”项羽说:“好。”项庄就拔出剑舞起来。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项庄得不到(机会)刺杀(刘邦)。 三、诗歌鉴赏(2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乡村①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①指江南农村。 14.前两句的景物描写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15.请简要分析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14.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郁,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辉映,杜鹃啼鸣,烟雨蒙蒙。这两句描绘了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色彩对比鲜明,动静结合,有色有声。“子规声里雨如烟”,运用比喻手法,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15.繁忙的四月,村里没有一个闲人,村民们刚刚完成了种桑养蚕,又去插秧了。这两句用直白晓畅的口语勾勒了乡村四月农家的紧张忙碌的生活,繁忙紧张之中透露着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情感。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意象及其使用的技巧,准确把握诗人感情的能力。仔细品鉴诗句所使用的意象,揣摩其情感基调,分析诗人感情。解答本题先答出前两句描写的什么景物,然后回答运用了什么手法。“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这两句描绘了“草木”“稻田”“烟雨”“杜鹃”等意象,大意是山坡田野间草木葱郁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交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催人耕种,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作者采用动静结合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江南农村初夏时节,明丽动人的山水风光描绘得活灵活现。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做这种题的通常思路是:首先,看作者,了解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即知人论世;其次,结合诗歌中的注解,进一步了解内容;第三,如果有选择题,可以在选项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最后,就是细读诗歌文本,对其中的意象,带有情感的字眼,要紧紧地抓住。“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现在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这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田园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求也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为国以礼,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作者在总结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后,提醒唐朝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的句子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 (4)《六国论》中,明确体现文章借古讽今和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这一主旨的句子是:苟以天下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如其礼乐 (2)以俟君子 (3)其言不让 (4)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6)是又在六国下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考查了两种默写类型。注意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俟、故事。注意不要丢掉:而、也、矣等虚词。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爱心菜 侯发山 鸡叫头遍的时候,老王和老伴就在大棚里忙活开了。 等到一畦畦白菜扳倒,老王的头上已经袅起热气,他甩掉棉衣,坐在田埂上歇息。老伴嗔道:“现在还是三九天,能的你?!” “一干活就不冷了。”老王站起来,顺手拿起一个编织袋,双手张开口子,“装吧,赶早不赶晚。” 老伴没有动,用袖子擦拭一下鼻尖的汗珠:“不能不去?” 老王瞪了老伴一眼:“废话,吐出来的吐沫咋能舔起来?” “大年三十,人家都是往家跑,你呢,就会唱反调。”老伴一边埋怨一边往袋子里装白菜,“我,我跟你去吧。” “废话,你又不会开车。”说到这里,老王腾出一只手比画了一下,“咱沈丘离武汉四百多公里,走高速,五个多小时,明个儿准能回,不耽误过年。” 老伴叹了口气,没再多说,她知道再开口也还是废话。 “不中!”老王忽然叫道。老伴吓了一跳,抱着一颗白菜怔在那儿,不知道老王发哪门子神经。 老王瞅着老伴手里的白菜,说:“这颗留下,咱过年吃。” 老伴这才注意到手里那颗菜样子有点萎缩,叶子泛黄,犹豫一下,便放到了一边。再装菜时,就经心多了,专拣那些个头大、菜叶新鲜水灵的。老王叹道:“若不是贷款没还清,其他菜可以搭配一些。” 天刚放亮,白菜全都装上了车,满满当当的,似乎多装一颗都没有地方。老王前后左右看了看,脸上掠过满意的笑容。 老伴迟疑了一下,说:“弄点饭,吃了再走?” “来不及,路上凑合吧。”老王说罢,扭开车门跳上驾驶室。这时候,他的手机唱起了“我们的大中国啊好大一个家”——是县城百家乐超市的杨经理打来的,让他送一车白菜。 “杨经理,不好意思,今个儿不能给咱超市送了。价钱好商量?再涨价也不能给您,真不是钱的问题……新年好,古得拜!”老王挂断电话,发动车子迎着曙光出发了。 到了第三天,也就是正月初二下午,杨经理从微信上得知,老王是去湖北武汉送白菜了!怪不得不给自己,原来是去发“国难财”了,听说武汉的蔬菜贵得离谱,白菜十几块一斤呢,他这一车菜,差不多有两万斤,乖乖,如此算来,他这一趟没少赚。在杨经理的印象中,老王是一个很本分的人。真是画虎画皮难虎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呐!杨经理气不过,想打电话奚落老王几句,觉得不能得罪老王,毕竟以后还合作呢。一念至此,便开上车去找老王,现在是非常时期,需要备点货。 一到村口,杨经理就给拦下了——一个老大爷戴着口罩,身穿战袍,一手拿柄关公大刀坐在路中间,一手拿个电喇叭,声称外来车辆和人员一律不得进村。 杨经理一边戴口罩一边说:“我是超市的,需要找老王进菜,疫情再严重,咋说也不能影响老百姓的菜篮子吧。” 老大爷举起电喇叭:“老王昨晚才从武汉回来,没回村,也没回家,在他的大棚里自我隔离呢。” 杨经理闻听,撇了撇嘴,心说老王发烧才美哩,谁让他挣昧心钱哩? 老大爷似乎知道杨经理的心思,又补充了一句:“老王可是俺村的骄傲,不要一分钱,往武汉送了两万斤的白菜。” “啊?”杨经理吃了一惊。 老王的大棚在村外的河湾里,杨经理去过多次。距离大棚还有十多米,杨经理把车停了下来,路当中扯了一条横幅,上边写着“我是武汉返回人员,请不要靠近我”。这时候,在大棚里的老王已经听到车的声音,戴着口罩从大棚旁边的铁房子里出来了,大声说道:“杨经理,啥事?” “大棚里还有其他蔬菜吗?能否再配一车?” “黄瓜,番茄,柿椒,都有,差不多能装一车。价格跟其他大棚一样,要不然人家会骂我老王八。” “可以,要好的,这次不是超市上架,我打算捐给武汉。” “好啊,你咋送?” “发物流。” “别搞那个,还是我送吧,我的车消过毒了,路线也熟悉。” “好,运费咋算?” “说啥运费呢,给我加箱油就中。杨经理,老乡要问起,咋说呢?得有个由头吧?” 杨经理歪头想了想,高声说道:“就叫‘爱心菜’吧!” “啥?包心菜?大棚里没有啊。” 杨经理往前走了两步:“咱们河南是豫,湖北是鄂……” “啥啊?鱼?鹅?”老王打断杨经理的话:“对对对,都是一个圈子的,一家人。” 杨经理憋不住笑了,摘掉口罩,朗声说道:“咱河南简称‘豫’,‘豫’字15画,湖北简称‘鄂’,‘鄂’字11画,多出来的四画刚好是‘心’的距离!所以,咱送的菜就叫‘爱心菜’!” 老王笑了,指了指路边他的货车。 杨经理转过脸去,这才看到车厢上悬挂着的横幅——“河南爱心菜”。 (《小说选刊》2020年第4期,有删改) 17.下列对文体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鸡叫头遍的时候”开篇,交代了时间之早;“老王和老伴就在大棚里忙活开了”设置了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写杨经理以为老王发“国难财”,不给自己白菜,说明杨经理是一个非常时期精明的商人,只看重利益,缺乏善心。 C.小说两次写到老王的笑,“露出满意的笑容”是因为老王觉得自己能够帮助武汉而感到满足,“笑了”是因为杨经理对这车菜的解说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 D.“能的你”“吐出的唾沫咋能舔起来”“明儿个准能回”“不中”等富有地域特色有口语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18.小说的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19.这篇小说的段落都很短小,甚至大量采用独立句成段的形式。作者这样处理有何效果? 【答案】17.B 18.执着善良。老王不顾老伴的意见,坚持在大年三十把蔬菜送到武汉。细心实诚。在装车过程中发现一棵白菜有点枯萎,让老伴留下自己吃。明理重义。从武汉回来后自我隔离,免费为杨经理把蔬菜送到武汉。 19.内容:可以密集且清晰地组织情节,丰富小说的内容。情节:便于加快小说的叙述节奏,迅速推进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便于灵活切换叙事场景,可以在多场景叙述中凸显人物形象。读者:避免拖泥带水,表达简洁明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B项,“只看重利益,缺乏善心”错误,从后文的情节看,杨经理也是一个有善心的人。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先在文章中找到与表现人物形象相关的内容,再从不同角度进行概括。特别要注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句段。答题时一般是先概括性格特点,再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老王瞪了老伴一眼:‘废话,吐出来的吐沫咋能舔起来?’”“老伴叹了口气,没再多说,她知道再开口也还是废话”“老王可是俺村的骄傲,不要一分钱,往武汉送了两万斤的白菜。”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写老王在年三十坚持给武汉送白菜,表现他善良、有爱心;“老王瞅着老伴手里的白菜,说:‘这颗留下,咱过年吃。’”表现他细心实在;“路当中扯了一条横幅,上边写着‘我是武汉返回人员,请不要靠近我’”“说啥运费呢,给我加箱油就中”回来后自我隔离,免费为杨经理送货,表现老王觉悟高,明理重义的品质。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作品的情节结构及构思的妙处。解答此类题目先要诵读全文,找到文中使用的叙述方式,再结合相关内容分析这样叙述的好处及作用。 这篇小说段落都很短小,大量采用独立句成段的形式,如前文老王和老伴在凌晨装运往武汉的白菜时大量的对话“老伴没有动,用袖子擦拭一下鼻尖的汗珠:‘不能不去?’”“老王瞪了老伴一眼:‘废话,吐出来的吐沫咋能舔起来?’”,后来杨经理与老大爷的对话,以及后文杨经理与老王的对话“好啊,你咋送?”“发物流”“别搞那个,还是我送吧,我的车消过毒了,路线也熟悉”“好,运费咋算?”,这些情节以两个人的对话为主,基本上都是独立成段,这些短小的段落加快了叙事的节奏,使情节内容紧凑,直接推动情节的发展;大量的语言描写便于表现人物性格,突显人物形象;从阅读效果上看,这种叙事方式简洁明快。考生从情节结构、塑造人物、艺术效果等角度分析即可。 五、语言运用 20.阅读下面这段文字,从中提取四个关键词。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其信息通过多媒体形式(至少有文字、语音、音乐、图片、影像)进行传播;多媒体信息通过多平台进行传播,多平台至少包括电脑、手机和电视,每个平台都有支持多媒体信息传播的能力;无论什么媒体、什么平台,都用一个技术体系和网络进行传播,也就是互联网体系;新媒体的经营范围不仅仅局限在信息传播领域,还可以扩大到基于信息的其他服务领域,例如网络游戏、网络软件、网络商务和网络服务等。 【答案】新媒体 多平台 互联网体系 传播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具体为提取关键词题型。找关键词首先要求考生在准确理解文段的基础上找到有效信息,并从中筛选出核心信息;然后用最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且概括时只能用词或短语。这个语段谈论的内容是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其信息通过多媒体形式(至少有文字、语音、音乐、图片、影像)进行传播”,因此“新媒体”“传播”是关键词;其次,寻找材料中的中心语句,比如“多媒体信息通过多平台进行传播”“无论什么媒体、什么平台,都用一个技术体系和网络进行传播,也就是互联网体系”,进而可以顺藤摸瓜地找到其他关键词“多平台”“互联网体系”。 21.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俞平伯口语《红楼梦》说“钗黛虽然并秀,性格却有显著不同:如黛玉直而宝钗曲,黛玉钢而宝钗柔,黛玉热而宝钗冷,黛玉尖锐而宝钗圆浑,黛玉天真而宝钗世故。……”你认同这个说法吗?请结合《红楼梦》中的相关情节阐述你的理由。 (2)鲁迅曾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用“爱博而心劳”来概括贾宝玉这个典型人物的独特性,你同意鲁迅的观点吗?请结合《红楼梦》的内容举例加以阐述。 【答案】(1)示例:同意。薛宝钗和林黛玉的性格有显著不同:比如黛玉直而尖锐。在黛玉帮助宝玉在薛姨妈处吃酒一事中,李妈与之“辩论”,由于黛玉牙尖嘴利,李妈最终只得丢下一句“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厉害”而离开。而薛宝钗则比较圆滑。在她生日时,贾母问她想听什么戏,为讨贾母开心,便将贾母平时喜欢的挨个说了一遍。在同一件事上,黛玉却只说了一句“这会子犯不上借着光儿问我”。 (2)示例:同意。宝玉的爱并非只是男女之爱,更有广泛意义上的对周围不幸者的爱,包括亲近、爱惜、尊重、同情等。如“平儿理妆”一节,事情原本与宝玉毫不相干,然而他十分同情平儿的委曲求全,不仅“劳形”,为之理妆,而且“劳心”,叹其身世。这样的对不幸者的关切相知之情是难能可贵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对名著有大致的了解,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把握人物性格和与之相关的情节,组织语言作答。 本题是考查学生对《红楼梦》 阅读掌握。主要是分析的三位主人公,薛宝钗、林黛玉、贾宝玉的性格特征,并且第一题是将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性格进行了对比,作答时首先要把握好题干中所提示的人物性格,然后对于题干的观点是否同意,接下来要结合故事情节来阐述观点。比如对于钗黛二人的性格,可以就薛宝钗生日,二人回答贾母的话这一件事来看二人的性格。而贾宝玉对于贾府中的女孩们的态度来看贾宝玉的性格,比如对于平儿的关切和同情,来体现他的“爱博而心劳”。 六、作文(5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2020年,当我们再一次面临疫情的考验时,钟南山再一次成为了一名“逆行者”。1月18,他一边告诉群众:“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一边挤在高铁餐车的一角,昼夜兼程地赶往武汉。——《钟南山:疫情下的“逆行者”》 (2)学习本来就不应止于教学课本上的内容,学生可在疫情中学习和实践健康教育内容,亦可从疫情中学会思考、学会敬畏、学会尊重以及培养同理心,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助于抗疫。教育部提出的“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不只是一句口号,怎么教、怎么学应该有明确的规划。对于骤然而来的时期的教育,需要家校合作、师生共同探索。——《停课不停学,怎么学应有明确规划》 上述报道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作为一名高中生,你又从这场声势浩大的全民“战疫”中收获了哪些感悟与启示?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立意自定;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答案】范文 “卓”然自立,“越”战越坚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春节祥和团圆的气氛,却激发了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气魄;打断了我们返回母校的行程,却唤醒了我们铭刻心底的衡中精神:那就是直面挑战,敢于亮剑,追求卓越,决不妥协!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也是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正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回望历史,我们既有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后羿射日、愚公移山等勇战天灾的神话传说,又有左丘失明、孙子膑脚、屈原放逐、不韦迁蜀等不畏逆境的往圣前贤;注目当下,我们既可以看到24 小时轮班作业、十余天建起两座医院的建设工人,又可以看到不顾个人安危、再一次冲到最前线的医护人员。 所以,面对冠状病毒的阴云,我们没有理由恐惧,因为头顶已经有别人用他们的身躯为我们撑起了一张牢不可破的大伞;面对学习的挑战,我们也没有理由退缩,因为我们内心中还澎湃着中华腾飞的梦想,血管里还流淌着英雄民族的热血! 疫情阻挡我们回归学校的脚步,是挑战,但更是机遇。它给了我们一个锻炼心理素质、培养自律品质的机会,也为我们提供吸收实践经验、迁移运用书本知识的珍贵平台。我们的身体固然被禁锢于家中,然而此时我们的思想仍应如平常一般奔驰于知识的原野,为初夏即将到来的人生之战厉兵秣马。 所谓“追求”,原本就意味着一种不畏“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执着与痴狂;所谓“卓越”,原本就意味着一种“卓”然自立,“越”战越坚的豪迈与勇敢!所以,不要因为暂别了安静的教室、嘹亮的口号、励志的标语而自我放松、懒散懈怠。 唯有我们在这段时间里,通过坚定信心,严格自律,使自己脱胎换骨,成为一个在成绩和意志力等综合素质上都更加强大更加优秀的人,才能赢得这场战斗,才能赢得更好的成绩。 曾被关入死囚牢的俄国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留下一句震撼人心的名言:我只担心自己配不上所受的苦难。其实所有的苦难都是对真金的试炼。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这场疫情注定阻挡不了中华民族历经磨难百余载的复兴路,也注定阻挡不了我们这些未来筑路者辛苦求学十多年的大学梦。 愿你在硝烟散去、洗净遍身尘土血迹之时,看到一个更好的自己。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