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31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四月考试 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四月考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每题3分,共9分) 得益于中国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卓著进步,人工智能在国内发展迅猛。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 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域获得蓬勃发展。从娱乐、出行到支付手段,人工智能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带来社会建设的新机遇,同时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带来了新挑战。在这些新挑战中,最令普通人关注的,或许就是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高阶人工智能有没有失控风险?未来的机器会不会挑战人类社会的秩序,甚至获得自主塑造和控制未来的能力?随着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发展,很多人有了这样的担心。 人工智能会带来福祉还是挑战,是许多文学、影视、 哲学作品不断探讨的主题。近年来大众传播对人工智能的关注,无形中也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虑。 以音源库和全息投影技术为支撑的“二次元”虚拟偶像上台劲歌热舞,人工智能用人脸识别技术与深度学习能力挑战人类记忆高手,“阿尔法狗”击败各国围棋大师,攻占了人类智力游戏的高地……尤其是一些以“人机对战”为噱头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为渲染了一种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既无必要,也缺乏科学性。 事实上,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属于在“图灵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无论是将要盛行的根据神经网络算法的翻译程序,抑或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种模型, 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作家韩少功提出了“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的有趣假设,从文学的角度解释了自己对于人机对立关系的看法。他认为价值观才是人类最终的特点和优势,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促使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刻的探索,并坚定人类本身存在的价值。 尽管如此,行将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国务院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形成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能力”。未来,应通过对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服务人类社会。这也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共识。 微软、谷歌等巨头也因人工智能的发展风险而成立了AI伦理委员会。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专家呼吁,在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上安装“道德黑匣子”以记录机器的决定与行为。人们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以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为前提。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猛,在未来构建人机关系格局上,也应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面对人工智能,既要通过法律和政策予以规范,也要用文明和伦理赋予其更多开放的弹性。在这方面,相信中国文明传统会比偏重逻辑与实证的西方文明传统更有用武之地,更有助于开拓兼顾科技与人文的“中国智造”。 (摘编自蔡映洁《人工智能,以法律和伦理为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它在自动驾驶、 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B.人工智能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同时机器人专家对人工智能将来发展的不确定性表示出了忧虑。 C.作为从属于人类的工具,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提应是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 D.“人机对战”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 使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对立起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人工智能为分析对象,借用现实例子,探讨其未来发展走向,体现了时评文章及时性的基本特点。 B.文章既肯定了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的发展和机遇, 又深入地分析了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风险问题。 C.对于人工智能,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提出应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积极作用。 D.文章引用相关的文件规定和专家的观点,说明人们已经意识到“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 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我们能坚定人类本身的存在价值,深刻探索自身存在的本质,将会更好地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 B.“人机关系”是人工智能时代最令普通人关注的问题,所以面对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必须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 C.我们应深入探讨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 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D.只要通过法律和政策规范人工智能,并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就能避免未来人工智能失控的风险。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的扩张,不少承载着乡土文化和历史记忆的传统古村落面临着被破坏甚至消亡的压力。加上“仿古建筑,小吃一条街”的疯狂“造街”,使古村落不仅因过度开发失去原真,而且陷入同质化、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怪圈”。 浙江省对古村落的开发保护值得各地借鉴。以建德市新叶村为例,该村是我国首批传统村落.是国家文物局保护与利用综合试点推进的6个村落之一。新叶村在保护利用的基础上,适度开发文化旅游项目,为古村落保护提供经济补偿基础,形成保护、开发的良性循环。 在保护过程中,积极采取“规划新区,保护老区,有序过渡,和谐共生”的办法,来降低老区的人口密度,同时引导村民发展相关的旅游事业。 (摘编自2016年6月28日《广州日报》) 材料二: 大量古村落因人去屋空而破败甚至消失,意味着文明的断裂。现代人在享受幸福生活时如果丧失了“文化之根”,这种幸福只能是不完整的,因此,国家肩负着保护古村落、振兴古村落的责任。党的十九大将乡村振兴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推进,保护、振兴古村落自然是其中的应有之义。 一个古村落能够长久地保存下去,关键在于这个村落能够人丁兴旺,只有有了足够的人气才能让古村落有生气。 一些列入了保护名录的古村落,被开发成了旅游景点,能够吸引到一些旅游资源,在这方面已经有了成功的样板,如江南地区的乌镇、周庄等古镇。但是更多的古村落并不具备像这些名镇那样的丰富资源,很难吸引到足够的客流,而一些新造的旅游景点也不足以体现传统文化。因此,保护古村落,更重要的是让古村落能够留得住人,说得具体点,就是能够留得住在此居住、生活的人群。 (摘编自2017年12月11日《澎湃新闻》) 材料三: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公布了4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共4153个传统村落。然而,中国有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平均每一个县被收录的古村落不足2处。据调查统计,2000年,中国有360万个自然村,到2010年,自然村减少到270万个。10年里有90万个村子消失,相当于一天之内就有250个自然村落消失。至今,全国的自然村只有约200万个。 面对急剧消失的古村,“救火式的奔走根本跑不赢古村消失的脚步”,公益组织的力量似乎分外薄弱。 2014年11月,汤敏①辞去城市规划师的工作,在深圳发起成立“古村之友全国古村落志愿者网络”,着手建立“全国古村落保护与活化联盟”,尝试用“互联网+公益”的方式为古村保护积蓄能量。 汤敏认为,在“互联网+”语境下,利用扁平化与便捷快速的社群链接,正让社会创新走向多维立体生态, 也能让“古村之友”聚合出巨大的价值增量。 “一个人干出100分,就只是100分,一万个人干出 70分,那就是70万分。”汤敏说,如今,古村落保护不缺政府的支持,也不缺商业的力量,缺的是公众的参与, “对古村落最好的保护方法,就是让老百姓自己来保护, 引导大众的文化自觉,使大众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成为习惯。而如今,互联网正让这一切变得更加容易和可能。” 【注】①汤敏:北大研究生毕业,近年致力于保护古村落,推动乡贤文化建设。 (摘编自2018年1月23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 (摘编自中国高陵网) 4.下列关于“古村落保护”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传统古村落往往承载着乡土文化和历史记忆,从一定意义上讲,保护古村落就是保护和传承文化之根。 B.保护古村落、振兴古村落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国家肩负的历史重任。 C.在古村落保护过程中,人是关键因素,要让古村落拥有足够的吸引力,能够留得住在此居住、生活的人群。 D.大力增加“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数量,是当前应对古村落急剧消失现状的根本之举。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量同质化、低水平重复“造街” 的做法,违背古村落保护初衷,属于过度开发,难以对古村落真正起到保护作用。 B.浙江省建德市新叶村坚持在保护利用的基础上适度开发,形成保护、开发的良性循环,因而入选我国首批传统村落。 C.古村落的破败消失与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不无关系,只要放缓城市化进程,就能有效遏制古村落的破败消失。 D.“古村之友全国古村落志愿者网络”等网络组织的成立,使得“互联网+公益”的方式成为古村保护的主要途径。 6.结合材料内容,谈谈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古村落。(5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验钞机 加贝 淇河市副市长梁醒刚到办公室,电话就响了。保卫科那头传来陌生的声音:“小梁,我知道你很忙,不得已才来找你,不会耽搁你多少时间的。” 梁醒没有猜出叫他“小梁”的人是谁,便问:“你是? ” “我是赵德法啊!”来人小声说。“赵……你是赵老师?”梁醒终于听出来了,对方是他的初中班主任,也是淇河市的前任财政局长,因贪污受贿被判了8年。 面前的赵德法老师几年不见,头发全白了,没有当年意气风发的模样。 梁醒给他倒了杯水,问有什么事。对方局促不安, 半天没有说出一句话。于是,他主动说:“赵老师,有事尽管说,只要不违背原则,学生能办的,尽量安排。”梁醒可怜他的处境,但又怕他真给自己出难题,特意加了句 “只要不违背原则”。最后才明白赵德法想让他帮着找事做。 他小心翼翼地红着脸说:“我被判了刑,开除了公职,老婆孩子跟我断绝了关系,亲戚朋友也视我为眼中钉、肉中刺,我现在……”他哽咽地说不下去了。 梁醒心中一软,但口气强硬:“但是你能干啥呢?”他怯怯地说:“体力活是干不了,能不能把我安排到市政府大门口的保卫科。我不要钱,只要能维持基本的生活就行。”见梁醒没说话,他坐不住了 :“小梁,难为你了。当财政局长这些年,我阅人无数,坏人的花花肠子一眼能看个八九不离十。你是副市长,圈子比我大,需要一个明辨是非的人替你把关。” 梁醒心动了,但不放心:“你只能帮我阅人,不能打着我的旗号办事,否则咱师生也会翻脸。”他喜形于色: “放心,我一定当好你的‘验钞机’!” 他甄别的人都——得到了验证。特别是梁醒的大学的铁哥们儿借故出差来玩,赵德法提醒他此人不可深交。没多久他就求梁醒办事,说有批货被海关查了,让梁醒出面打个招呼,并递了个厚厚的红包。梁醒最终没有答应这个铁哥们儿的要求。后来,海关汇报从此人包中搜出了录音笔和微型拍摄器。梁醒惊出了一身冷汗。 梁醒的妻弟在一个区里当副局长,工作干得好,因竞争局长过来找他。起德法当即制止道:“工作真干得好就不用找人,找了人反而说不清了;干不好,打了招呼,组织也为难,群众意见也大。”听了建议,梁醒就没再过问。后来,妻弟当了局长,但他的竞争对手举报到省里,说梁醒给区里递了条子。省里一查,不但还了他一个清白,更提高了他的威信。有了赵德法这个“验钞机”, 梁醒顺风顺水,被省组织部列为市长人选。 后来梁醒用合法方式让赵德法的恩人的儿子取得中标手续后,赵德法忙碌起来了。有天早晨,梁醒看到赵德法又黑又瘦,叫他去医院看看。赵德法眼圈一红: “没事。谢谢关心。”第二天保卫科说起德法病重住院。 梁醒大惊,直奔医院,在重症监护室找到了浑身上下插满管子的他。 赵德法眼角滚出了一滴清泪,哆嗦着掏出一个纸包递给梁醒:“这是那小子的工程财务复印件,我仔细查看了,有问题,要马上停工。”喘了一口气,又说:“我的病是肝癌晚期,时间不多了。我给家乡抹了黑,不能在死前再对不起政府和良心,更不能对不起你,不想背着‘贪官’这个骂名……唉,还不知族人肯不肯原谅我,让我进入祖坟啊!” 两天后,梁醒站在殡仪馆赵德法的遗体前深深地鞠了一躬,哽咽着说:“赵老师,谢谢你这个无私的‘验钞机’,替我验出了假币,让我避免了犯错。你放心,我一定亲自把你送回老家,说服你本家族人把你葬进祖坟……” (选自《今古传奇(故事版)》,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多亏了赵德法的提醒,否则梁醒就会因收受他大学的铁哥们儿的红包而被抓住把柄,干出令人痛心的违法乱纪的事情。 B.小说用语言、动作、心理和外貌等描写方法塑造了政府官员梁醒的立体形象,他为人可亲可敬,工作可圈可点,很有人情味。 C.文中三次提到“验钞机”,不但点了题,而且前后照应,表明了“验钞机”是保证官员清正廉明、官场风清气正的关键性因素。 D.“梁醒”谐音“良心”,体现了正直官员的良心:他不计嫌疑,为判过刑的老师找生活出路;不徇私情,拒绝帮助问题哥们儿。 8.这篇小说为什么要用“验钞机”做题目?请简要分析。(6分) 9.小说对梁醒和赵德法的塑造都很成功,你认为谁是小说的主人公?为什么?(6分)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叶义问,字审言,严州寿昌人。建炎初,登进士第。调临安府司理参军。范宗尹为相,义问与沈长卿等疏其奸。为饶州教授,摄郡。岁旱,以便宜发官仓赈民,提刑黄敦书劾之,诏勿问。前枢密徐俯门僧犯罪,义问绳以法,俯本欲举义问,怒甚,俯乃袖荐书与之。 知江宁县。召秦桧所亲役,同僚不可,义问曰:“释是则何以服他人。”卒役之。通判江州。豫章守张宗元忤桧,或中以飞语,事下张常先。宗元道九江,常先檄义问拘其舟,义问投檄曰:“吾宁得罪,不为不祥。”常先白桧,罢去。 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枢密汤鹏举效桧所为。植其党周方崇、李度,置籍台谏,锄异己者。义问累章劾鹏举,有“一桧死一桧生”之语,并方崇等皆罢之。又言:“凡择将遇一阙,令枢密院具三名取上旨,则军政尽出掌握。” 上闻金有犯边意,遣义问奉使觇之,还奏:“彼造舟船,备器械,其用心必有所在,宜屯驻沿海要害备之。”金主亮果南侵。命视师,义问素不习军旅。至镇江,闻瓜洲官军与敌相持,大失措,乃役民掘沙沟,植木枝为鹿角御敌,一夕潮生,沙沟平,木枝尽去。会建康留守张焘遣人告急,义问乃遵陆,云往建康催发军,市人皆媟骂之。又闻敌据瓜洲,采石兵甚众,复欲还镇江,诸军喧沸曰:“不可回矣,回则有不测。”遂趋建康。已而金主亮被弑,师退,义问还朝,力请退,遂罢。 隆兴元年,中丞辛次膺论义问“顷护诸将几败事,且以官私其亲”。谪饶州。乾道元年,诏自便。六年卒,年七十三。 (选自《宋史·叶义问传》,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 B.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 C.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 D.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的人称为进士。 B.教授,文中指古时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与现在的"教授"不相同。 C.建康,即今天的南京,是吴、东晋、宋、齐、梁、陈等王朝都城,它还有石头城、金陵等名称。 D.弑,古时候指臣子杀君主、部下杀上级、子女杀父母、奸臣杀忠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叶义问为官正直,关爱百姓。任职期间,敢于向皇帝奏明宰相范宗尹做的不法之事;旱灾之年,又以便宜的价格发售粮食,救济百姓。 B.叶义问不畏权贵,坚守道义。对于秦桧的亲友,他同等看待,令他们正常服役;受命拦截张宗元的船只,他却说宁可领罪也不做坏事。 C.叶义问关心朝政,尽心奉主。他发现汤鹏举仿效秦桧结党营私,便上奏皇帝,弹劾汤鹏举;又提议皇帝改进选将方式,掌牢军政大权。 D.叶义问不熟战事,治军无方。在其视察军队期间,了解敌情后惊慌失措,修筑无效防御工事;在军情紧急之时,竟决定撤退,遭到非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义问绳以法,俯本欲举义问,怒甚,俯乃袖荐书与之。 译文:__________ (2)豫章守张宗元忤桧,或中以飞语,事下张常先。 译文: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送杨少府贬郴州 王维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①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②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③。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注】①若为:怎堪。②青草瘴:《番禺杂记》载“岭外二三月为青草瘴”。③夏口:古城名,在今湖北武汉。湓城:古城名,在今江西九江。二地均在郴州以北。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杨少府到了衡山与洞庭后,眼前看到的是孤冷的秋月,耳中听到的是凄切的猿啼,一股悲凉之气腾然而起。 B.颔联细探迁客心曲,当贬谪之地越来越近时,偏偏南风颇大。乘着南风本可北归,但因被贬谪而无法顺风回去,故而“恶”起南风来。 C.颈联是诗人的祈祝,他祈愿明年春天江水盛大、青草茂盛时,杨少府能够行经湓城、夏口,顺利到达贬所。 D.尾联运用贾谊被贬长沙的典故,贾谊被外放为长沙王太傅后,谪居三年,不幸去世,此联暗含诗人对友人被贬的悲惨结局的担忧。 15.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是怎样抒发的?请简要分析。(8分) 四、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9分) 1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读《儒林外史》,我们可以发现古时候的官员与现在有诸多类似。他们的一生,是竭尽全力往上爬的一生,是作威作福的一生,更是__________的一生。 ②人们对一些人的飙车行为早已忍无可忍。此次警方及时出动,大举追堵逼停飙车团伙,查扣相关车辆,真是__________。 ③会上大喊廉洁口号,背地里却对下属的礼品来者不拒,这位__________台上一套,背后又是一套,实在令人讨厌。 A.小心谨慎 弹冠相庆 梁上君子 B.战战兢兢 大快人心 正人君子 C.小心谨慎 大快人心 梁上君子 D.战战兢兢 弹冠相庆 正人君子 17.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鲁迅先生几百万字的遗著,其中很大一部分必将永远受到读者的喜爱,后世读者将以一种赞叹和欣赏的态度阅读它。_____。 ①他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这形象,这精神,必将永世长存。 ②比起文章来,更重要的是鲁迅这个人,他的入世的态度,他的爱国心和正义感。 ③更有若干篇在写作的当时就并不正确,就只能作为一种研究资料保留下去了。 ④他对强暴的反抗和对弱者的同情,他为了中国进步不懈的努力。 ⑤还有一部分时过境迁,不再使人感到兴趣。 ⑥他身上那种中国优秀知识分子传统的骨气,用他的话说,“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A.④⑥①②⑤③ B.④①⑥⑤③② C.⑤③①⑥②④ D.⑤③②④⑥① 18.下列协议书的一些条款,表达准确、鲜明、得体的一项是( ) A.甲乙双方不得终止协议,否则,由终止方按《工矿产品购销条例》负责全部经济损失。 B.甲方对乙方经营负责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乙方在经营方面如果存在困难的话,甲方要不吝赐教。 C.此协议自2017年1月1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止,有效期限3年,自签订之日起,双方盖章签字后生效。 D.本协议如有未尽事宜,须经双方共同协商做出补充性规定,该补充性规定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效力。 五、默写题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荀子·劝学》中,表明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4).《琵琶行》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寡人之于国也》中注重教育,使百姓知礼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 20.以下是某中学庆祝教师节文艺演出的一段主持词。仿照画线部分的句式,在空缺处补写相应的语句。要求:句式一致,字数相等,语意相关。(6分) 学生甲:老师,您坚守一方净土,用粉笔书写忠诚,默默无闻; 学生乙:老师,您勤耕三尺讲台① 。 学生甲: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付出的辛劳; 学生乙:② 。 七、材料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 谁年轻的时候没有过梦想?谁年少的时候没有过榜样?好的偶像能够成就一代人的志向、理想和美好的精神家园, 而不好的偶像则会误人志向、毁人前程。在引导偶像崇拜时,我们要大力呼唤和推出“英雄偶像”,逐渐将那些“反面偶像”逐出舞台。 材料二 影视歌明星,总是引领着一个时代的流行潮流,无论是昙花一现的辉煌,还是常青藤般的经久不衰,他们带给人们的震撼与激情,是可以穿透岁月和记忆的。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有过类似的偶像情结,只不过因所处的时代不同,意义与价值观也随之大相径庭。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要求: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答案:1.C; 2.B; 3.C 解析: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带来了” 说法将未然变为已然,原文说的是“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获得蓬勃发展”。B项,“同时机器人专家对人工智能将来发展的不确定性表示出了忧虑”说法缩小范围,原文说的是“很多人有了这样的担心”,而选项主语仅为“机器人专家”,D项,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人为渲染了一种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项,“深入地分析了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风险问题”说法有误,文章并没有深入地分析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风险问题,而是谈论人们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忧虑,以及如何构建未来人机关系格局的问题。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项, 因果倒置,原文说的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促使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刻的探索,并坚定人类本身存在的价值”。B项, “‘人机关系’是人工智能时代最令普通人关注的问题”说法将或然变为必然,原文说的是“最令普通人关注的,或许就是人工智能时代的 ‘人机关系’”。D项,“就能避免未来人工智能失控的风险”说法过于绝对。 2.答案:1.D; 2.A; 3.①保护、开发并举,相互促进、支撑,形成良性循环; ②增强古村落自身文化吸引力,保证客流量,留住人口; ③利用“互联网+公益”创新保护形式,壮大公益力量; ④引导大众文化自觉,使大众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成为习惯; ⑤健全和完善古村落保护相关制度,加大古村落保护力度。 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根本之举”说法有误,原文说“面对急剧消失的古村,‘救火式的奔走根本跑不赢古村消失的脚步’”,而大力增加“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数量都属于“救火式的奔走”,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古村落急剧消失的问题。 2.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强加因果,“因而” 前后的因果关系不成立。材料一中以浙江省建德市新叶村为例,谈的是对古村落应如何保护和开发的问题,并不是说新叶村因为被保护和开发了才入选“我国首批传统村落”。C项,“只要放缓城市化进程,就能有效遏制古村落的破败消失”说法过于绝对,虽然材料一中提到“城市的扩张,不少……传统古村落面临着被破坏甚至消亡的压力但并不能由此得出“只要放缓城市化进程,就能有效遏制古村落消失”的结论。D项,无中生有,“‘互联网+公益’的方式成为古村保护的主要途径”在文中没有依据,原文只提到“尝试用‘互联网+公益’的方式为古村保护积蓄能量”并没有提到“主要途径”。 3.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更好”“保护”“古村落”,从材料中筛选出与这几个关键词相关的内容,然后进行分点概括。如:材料一列举了浙江省新叶村的成功例子,由这个村“适度开发文化旅游项目,为古村落保护提供经济补偿基础,形成保护、开发的良性循环”, 可概括出“要保护、开发并举,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材料二说更多的古村落并不具备像周庄等名镇那样的丰富资源,很难吸引到足够的客流,提出“更重要的是让古村落能够留得住人”的建议,根据这些信息可总结出“增强古村落自身文化吸引力,保证客流量,留住人口”。材料三指出“救火式的奔走根本跑不赢古村消失的脚步”,可见古村落保护还需要有健全完善的相关制度。材料三还提出“尝试用‘互联网+公益’的方式为古村保护积蓄能量”,“ 对古村落最好的保护方法,就是让老百姓自己来保护”,据此可总结出“利用‘互联网 +公益’创新保护形式,壮大公益力量”“引导大众文化自觉,使大众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成为习惯”。 3.答案:1.D; 2.①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是贯串全文的线索,小说情节围绕它展开; ③运用了比喻手法,赵德法就像检验钞票真假的“验钞机”,他专门检验人的善恶美丑; ④暗示了主题,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要正直做人、成就事业,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检验鉴别人的真假善恶的法宝。 3.【示例一】我认为梁醒是小说的主人公。原因:①小说叙述了梁醒在不违背原则、不避嫌疑的情况下知恩图报的故事,体现了正直官员的良好形象。②梁醒善于采纳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工作尽心尽职,大公无私。③梁醒的为官之道是官员的楷模,体现了正能量,令人敬佩。 【示例二】我认为赵德法是小说的主人公。原因:①小说主要围绕赵德法这个“验钞机”来展开故事情节,梁醒事业成功有他的功劳。②赵德法形象丰满,有立体感,给读者印象更深刻。③赵德法刑满释放后勇于改过,他的临终遗言给现实中的官员一个深刻的警示。 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否则梁醒就会因收受他大学的铁哥们儿的红包而被抓住把柄,干出令人痛心的违法乱纪的事情”表述过于绝对。B项,小说中没有对梁醒的外貌进行描写。C项,“三次提到‘验钞机’”没有体现出明显的前后照应的关系, 且“保证官员清正廉明、官场风清气正的关键性因素”表述过于绝对。 2.本题考查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小说的标题往往具有设置悬念、交代线索、表现人物性格、概括情节、暗示主题、提供人物活动背景等作用。这篇小说以“验钞机”为题,却写了一个反省后想做一点事情的“贪官”的故事,可见具有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作用。“验钞机”贯串全文,是本文的线索,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暗示了正直做人、鉴别真假善恶美丑的主题。 3.本题考査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个开放性题目,梁醒和赵德法都可以作为小说的主人公,但要结合具体情节、人物和主题分析其原因。如认为主人公是梁醒,则从其对老师知恩图报、工作大公无私、为官之道体现正能量等方面说明原因即可。如认为主人公是赵德法,则从题目所指,其形象给读者的印象、知错能改的态度等方面说明原因即可。 二、文言文阅读 4.答案:1.C; 2.D; 3.A; 4.(1)叶义问按法律处置了他,徐俯本来打算举荐叶义问,非常生气,徐俯于是把推荐书放在袖子里给了他。 (2)豫章郡守张宗元得罪了秦桧,有人用流言中伤他,案件交到张常先那里。 解析:1.原文标点: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 2.“奸臣杀忠臣”错,“弑”没有这种意思。 3.“便宜”理解错误,不是“价格便宜”的意思。 4.[参考泽文] 叶义问,字审言,严州寿昌人。建炎初年,叶义问进士及第。调任临安府司理参军。范宗尹做宰相,叶义问和沈长卿等人上疏揭发他的恶行。任饶州教授,代理州事。当年旱灾,叶义问自行决定开官仓赈济百姓,提刑黄敦书弹劾他,皇帝下诏不再追究。从前的枢密史徐俯门下僧人犯罪,叶义问按法律处置了他,徐俯本来打算举荐叶义问,非常生气,徐俯于是把推荐书放在袖子里给了他。 叶义问任江宁知县。召秦桧的亲友服役,同僚不同意,叶义问说:“不这样做,那又怎么能让别人心服。” 最终令他们服役。任江州通判。豫章郡守张宗元得罪了秦桧,有人用流言中伤他,案件交到张常先那里。张宗元路过九江,张常先发文书给叶义问,命他阻拦张宗元的船只,叶义问扔掉文书说:“我宁可领罪,也不做坏事。”张常先告诉秦桧,罢官而去。 秦桧死后,汤思退推荐他,皇帝记起他曾弹劾范宗尹,召到朝廷。叶义问进言台谏官罢免任用权在皇帝,秦桧的亲友党羽应全部罢黜斥逐,因上言获罪者应当复官任职。提拔为殿中侍御史。枢密汤鹏举仿效秦桧的做法,树立他的党羽周方崇、李庚,安插在台谏部门,铲除不与自己同流合污的人。叶义问连续上奏章弹劾汤鹏举,有“一个秦桧死了一个秦桧还活着”的话,汤鹏举和方崇等人一齐被罢免。又进言:“凡是选择将领遇到一员空缺,命令枢密院开列三人的姓名听从皇帝的旨意,那么军政大权就都在皇帝掌握中了。” 皇帝听说金人有侵犯边境的意图,派遣叶义问出使观察动静,回来上奏:“他们在造战船,准备武器,他们一定是有目的的,应当驻军在沿海关键的地方防备他们。”金主完颜亮果然南下侵略。皇帝命令叶义问去视察部队,他平常不熟悉行军打仗。到达镇江,听说瓜洲官军和敌人相持不下,惊慌失措,就发动民夫挖掘沙沟,插树枝做鹿角栅防御敌人,一天晚上潮水上涨,沙沟荡平,树枝都漂走了。恰巧在建康留守的张焘遣人报告军情紧急,叶义问就由陆路撤退,说是到建康催促进兵,百姓都辱骂他。又听说敌人占据瓜洲,采石军队很多,又打算退回镇江。士兵们喧嚷吵闹说:“不能回去了,回去不知会发生什么事情。”就往建康行进。后来金主完颜亮被部下杀死,部队退回,叶义问回到朝廷,极力请求退职,就罢了官。 隆兴元年,中丞辛次膺参劾叶义问“以前指挥诸将差一点误事,而且利用官位给自己亲友好处”。贬谪到饶州。乾道元年,皇帝下诏其可以任意居住。六年后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三、诗歌鉴赏 5.答案:1.B; 2.对贬谪者才华的肯定和对朋友的鼓励与安慰。借用典故抒情,借才子贾谊来写友人,以贾谊之才肯定友人的才华;反用典故,写到朋友将在郴州稍作停留,不会像贾谊悼念屈原一样伤感, 以此鼓励、安慰朋友。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A项,“首联写杨少府到了衡山与洞庭后”分析不准确,首联并非实写杨少府到了衡山与洞庭后的所见所闻,而是诗人设想中的境况。C项,“顺利到达贬所”错, “夏口 ”“湓城”均在郴州以北,故颈联表明诗人希望明年友人能够离开贬所。 D项,“贾谊被外放为长沙王太博后,谪居三年,不幸去世”错, 贾谊是在任梁怀王太傅后因梁怀王之死抑郁而终的,并非在长沙谪居三年后不幸去世;“此联暗含诗人对友人被贬的悲惨结局的担忧”错, 此联用典是反其意而用之,“不久留才子”“何须吊屈平”说明诗人认为杨少府不会久留贬所,不必像贾谊作赋凭吊屈原。 2.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需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进行分析。尾联上句运用贾谊做长沙王太傅的典故,将友人与贾谊类比,肯定了友人的才华。下句写贾谊作《吊屈原赋》之事,“何须”二字为昂扬语,以此安慰朋友,认为朋友不会始终处在被贬的境遇中。回答时要注意诗题中的“贬”字,作者为被贬的朋友送行,安慰、鼓励朋友乃人之常情。作答时也可先进行联想,然后从具体的诗句中找出依据。 四、默写题 6.答案: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3.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1.参,知; 2.浔,荻;3.惘。 7.答案: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解析: 8.答案:艰难苦恨繁霜鬓 ; 潦倒新停浊酒杯 解析: 9.答案:1.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解析: 10.答案: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解析: 五、选择题 11.答案:1.CD; 2.现实因素: ①国民党腐败统治的现实使他深感失望; ②东北解放区领导尊重人才的诚意使他深受感动。 思想基础: ①从小受外祖母影响,以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为榜样; ②不忘自己是中国人,愿为中华民族富强奋斗终生。 3.①因为岭南大学的需要,中断学业,提前回国效力; ②把自家的花园洋房和积蓄捐献给国家,并主动提出减薪; ③带病编写教材纲要,为筹建沈阳农学院辛勤工作。 解析: 12.答案:B 解析:“小心谨慎”,形容说话办事细心慎重,不敢马虎大意。 “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根据句意来看,“战战兢兢”更合适。 “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含贬义)。 “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飙车团伙被追堵应是“大快人心”的事。 “梁上君子”是窃贼的代称。 “正人君子”有两种理解,一是品行端正的人,二是用来讥讽假装正经的人,此处用的是第二个意思。 13.答案:D 解析:⑤③承接前文谈鲁迅的文章,②由鲁迅的文章转入鲁迅的为人和他的精神,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故应紧接③句。④⑥承接②句谈鲁迅的精神, ①句对整个文段进行总结 14.答案:D 解析:A.“甲乙双方”应为“任何单独一方”;“负责全部经济损失”应为“负责对方的全部经济损失”。B.不得体;C.有效期限应为“4年”,“自签订之日起,双方盖章签字后”语意重复。 六、语言表达 15.答案:示例一:①用汗水浇灌希望,孜孜不倦。②诗词歌赋,颂不完您带来的感动。 示例二:①用双手托起未来,无怨无悔。②赤橙黄绿,画不完您多彩的人生。 解析:此题考査仿用句式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例句中的隐性条件。如第一处画线句中的“默默无闻”与“坚守”照应, 所以①处仿写的语句中的成语也应与“勤耕”照应。第二处画线句中的“加减乘除”是数学中的用语,因此,②处的仿句也应是某一学科的内容。 七、材料作文 16.答案: 【例文一】 这,不是错误 郑愁予说:“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我说,偶像情结并不是错误,因为每个偶像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闪光点。 在《东风破》中悲伤,在《龙拳》中奋起,并不是所有的潮流都一无是处。有人说,假如老一代艺术家是一颗小恒星,那么那些新生代充其量是一颗流星,闪亮是刹那间的,过后,只是灰烬。姑且相信这种说法,可流星不也有它的耀眼之处吗?至少,它璀璨过! 不错,无数的男生女生为“超女快男”们疯狂,在大人眼中, 这些另类幼稚的小小青年算个什么?又有什么值得万千年轻人为之东奔西跑?也许他们更以为这无数的痴迷粉丝们只不过是一只只没有头脑的小雀,因为内心空虚和精神无处寄托而去追星。可是他们未曾想到,其实我们也有自己的主张!难道不是吗?周杰伦会创作,会演戏,会唱歌,有能力,有孝心,这样优秀的人谁不喜欢?把他视为偶像,以此来激励自己,难道有错吗? 更何况,纵观历史,古今中外,哪一个成功者的内心深处没有自己的偶像? 苏轼说,屈原是我的偶像。或许得益于偶像的熏陶,我们才能读到他“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人生豪迈,才能看到他“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真情忧伤,才能领略到他的豪放与婉约、洒脱与细腻! 三毛说,曹雪芹是我的偶像。或许正是由于对偶像的崇拜与追逐,才成就了《撒哈拉的故事》,由此我们领略到了一个奇女子在大漠中的奇情故事。 陈景润说,哥德巴赫是我的偶像。或许缘于偶像的激励, 才有了“1+1= 2”的完美证明,才有了一代数学鬼才的横空出世。 牛顿说,前人都是我的偶像。正是因为有了前人的知识铺垫,才有了“牛顿定律”的产生,才让我们听到了那句“我之所以看得比别人更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至理名言。 苍鹰把蓝天视为偶像,因此才能搏击长空;鱼儿把大海作为偶像,因此才能畅游海洋! 由此看来,偶像情结并非一无是处。或许,正是偶像孝心的感召,让平凡的人群中出现了谢延信;正是偶像拼搏精神的传递,让我们有了航天英雄杨利伟;正是偶像对人生的执着, NBA赛场上杀出了一个姚明! 偶像情结,好像并无错误! 猎豹把风视为偶像,因此成就了它的风驰之速。 嫩芽把树视为偶像,因此成就了它的伟岸身姿。 这,偶像情结,不是错误! 【例文二】 偶像多元化是历史的进步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偶像,每个人也有每个人的偶像, 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代还会有不同的偶像。记得我在很小的时候,偶像大约就是《小兵张嘎》里的张嘎、《鸡毛信》里的海娃、《红孩子》里的苏保等等。他们的英雄传奇在我的童年时代曾是一道绚丽的风景,也是我们乐于模仿,甚至梦中仍然念念不忘的内容。 如果说这些偶像只是投射了一个孩子的英雄情结的话,那么另有一些英雄模范人物,像董存瑞、雷锋、王铁人、王国福等, 则更多地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和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并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时代道德理想的标杆。那时并不用“偶像”一词, 而直接称为“英雄”“模范”"典型”或“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种对于榜样的推崇和迷信,与偶像崇拜或有相似之处,但并不完全一样,区别就在于,偶像崇拜更多地基于个人的心理诉求,而榜样的确立,来自特定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支持。 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以后的变化,首先还是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的变化。国家的主要任务转向经济建设,知识成为改变命运的关键。于是,知识分子成为人们追捧的新的偶像。陈景润和钱锺书分别代表着两个不同的领域,人们崇拜他们,其实是在崇拜知识。这里或许仍然体现了一种国家政治意志,只不过是从单纯的政治道德完人,变成了知识积累的神话,作为偶像崇拜,它还是被动的,单一的。 随着上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社会利益的多元,带来了价值的多元;价值的多元更带来文化的多元,特别是大众流行文化的兴起,明星制的引进,商业价值获得广泛认同,偶像崇拜正在变成一种消费形式。 虽然有人发现了顾准、陈寅恪这样的精神崇拜对象,但已经很难进入社会的主流。事实上,这个时代的偶像崇拜都不可避免地打上了金钱的烙印,就像几十年前的偶像崇拜不可避免地被打上政治烙印一样。一方面商人、老板、企业家成了一些人崇拜的偶像,另一方面文化商人和掮客则试图将一切偶像崇拜都转化为商业价值。 在这里,不仅演艺明星被发现了具有商业潜力,体育明星、 新锐作家、时尚选秀、明星学者,同样被发现了具有商业潜力, 甚至像杨利伟这样的航天英雄,都无法逃脱被消费的命运。这时的偶像崇拜,已经越来越多地显示出金元崇拜的特征。如果说大众的消费活动创造出一种特殊的文化价值——偶像明星的话,那么对明星的偶像崇拜,又进一步转化为商业利润。 纵观几十年来偶像的变迁,在中国,我们的偶像崇拜经历了两个重要的转变,一个是具有政治诉求的偶像崇拜转变为商业的、世俗的、大众情人式的偶像崇拜;再一个就是偶像崇拜的多样化和多元化,当下几乎不再可能出现为全民崇拜的唯一偶像。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历史的进步,没有人能够阻挡其步伐。 解析:例文一:这是一篇很有特色的议论文佳作。文章结构层次分明,语言优美。作者从郑愁予的《错误》谈起,引出自己的观点。行文中对偶像情结进行深人剖析,层层推进,谈崇拜偶像的作用,且广征博引,论据充足,论证有力。另外,本文在审题方面做得也很好。作者抓住了“偶像情结”来谈偶像对于人的作用,特别是第5段“哪一个成功者的内心深处没有自己的偶像”的反问句,引人深思。 例文二:点评准确,让人无懈可击是本文的语言特点,很值得我们品味与借鉴。如“记得我在很小的时候,偶像大约就是 《小兵张嘎》里的张嘎、《鸡毛信》里的海娃……”“这里或许仍然体现了一种国家政治意志,只不过是从单纯的政治道德完人,变成了知识积累的神话……”等,这些句子中的“大约”“或许”等词用得相当有分寸、有技巧,既能鲜明地表达作者的观点和看法,又给人以科学、权威的感受,令人信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