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31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广西省桂林市中山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桂林市中山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二年级 历史 (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00分)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单项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1. 钱穆先生认为:“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据此,下列“现实”与“制度变动”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 西周灭亡——秦朝郡县制 B. 秦朝灭亡——汉初郡国并行制 C. 藩镇割据——唐朝三省六部制 D. 丞相擅权——明朝内阁制 2. 中国在春秋以前没有大型水利工程。从春秋末期开始出现了大型水利工程,至战国出现了兴建大型水利工程的高潮。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 铁制工具的使用 B. 社会局面的稳定 C. 水利技术的提高 D. 小农经济的发展 3. 韩非子说:“臣尽全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计数之所出也。”指出君臣之间不过是买卖、交易、互相算计的关系。这一现象反映出 A. 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潮流 B. 君臣之间的关系毫无诚信可言 C. 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 D. 儒家伦理道德正统地位的确立 4. 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A. 宗法制度的瓦解 B. 分封制度的崩溃 C. 等级制度的颠覆 D. 礼乐制度的破坏 5. “城市”一词是近代才使用的,中国古代典籍则较少将城与市连在一起用。杜甫在《征夫》一诗中云:“路衢唯见哭,城市不闻歌。”这里的城市,未必是现代城市的含义,可以说有城而少市,毋宁称城邑或城堡。这段材料反映了当时的“城市” A. “城”与“市”完全分离 B. 偏重于政治军事功能 C. 商业活动受到了限制严格 D. 经济功能在不断削弱 6. 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 A. 大一统的时代背景 B. 多元化的创作风格 C. 理性化的思想诉求 D. 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7.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这种“爆炸性影响”主要是指 A. 使世界由隔绝走向联系 B. 加速了生产方式的变革 C. 使其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D. 确立资产阶级统治地位 8. 宋明家具设计扬弃了隋唐壮美华丽的审美走向,崇尚简约内敛,讲求秩序和稳定,体现出一种工整而规范的美。上述家具设计的价值取向折射出宋明 A. 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B. 儒学思想社会化趋向 C. 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D. 经世致用观念的影响 1. 郑骞在《宋代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定位》中说:“唐宋两朝,是中国过去文化的中坚部分……上古以至中古,文化的各方面都到唐宋作结束。就像一个大湖。上游的水,都注入这个湖;下游的水,也都是由这个湖流出去的。”这表明唐宋文化 A. 集合起前代文化精华 B. 居于文化轴心的地位 C. 引领着后代文化变革 D. 具有融会贯通的特征 2. 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畬《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 A. 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 B. 天朝观念已被摒弃 C. 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 D. 洋务运动成为共识 3. 清代康乾时,广东地区种植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的农户在“东家夸三月之青,西家矜四月之红,各以其先熟及美种为尚”的相互竞争下,弱者被排挤而日益贫困,以至破产沦为雇工,强者则成为“家有荔枝干枝”的大户,甚至雇工经营。这表明当时广东地区 A. 新的经济因素向农业领域扩散 B. 农业和商业发展相互促进 C. 农产品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 D. 传统的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4. 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抵制 B. 《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C. 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 D. 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5. 19世纪的蚌埠仅是个隶属于凤阳的偏远小镇,虽每逢集市,偶尔也有出售树木或木制家具的,但无人开设木行;1911年津浦铁路修成后,蚌埠一跃成为皖北水陆交通的枢纽,当地的木竹商号鳞次栉比,成为著名的木竹集散地。这最能说明 A. 便利的交通是推动近代化的重要因素 B. 当地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C. 交通的发展促进了蚌埠自然经济的迅速解体 D. 木竹市场的形成推动了当地的近代化 6. 20世纪初,上海《良友》画报中女性读书成为重要题材,其中《女子读天演论》是典型的代表作,画报中女子气质娴静,手握书卷,这幅作品呈现了书的名字——《天演论》,却不是《女诫》或《烈女传》等女学教材。这种情况表明 A. 新式的学堂教育发展迅速 B. 上海成为女性解放的中心 C. 女性读书开始为人们接受 D. 民族危机冲击着传统观念 7. 20世纪20年代,随着“国学”复兴,“国医”、“国术”、“国画”、“国乐”、“国剧”等原本属于民间的艺术,经各界努力,并由政府批准,也先后兴盛起来。这反映了 A. 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改变 B. 外来文化刺激民族文化的发展 C. 政府利用国学来构建意识形态 D. 近代艺术由世俗逐步走向高雅 8. 1925年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材料表明孙中山 A. 调整了国民革命策略 B. 认可苏联的革命道路 C. 采用中共的革命纲领 D. 抛弃了民主革命立场 9.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 A. 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 C. 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D. 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 1. 1983年,国家有关部门指出,去年国有企业首钢创利润4.1亿,交国家2.862亿元后,在当年新增利润中拿的太多。首钢领导则认为,企业去年上交利润又递增了6%,不应该“只知取蛋,不想养鸡”。材料说明当时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急需 A. 政企分开,建立企业承包责任制 B. 简政放权,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C. 搞活企业,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D. 释放活力,取消计划管理体制 2. 古代雅典10所高级法院,平均每所500名陪审法官由抽签方法选出(另有100名候补)陪审员在开庭时听取原告、被告和证人的口供,当他们弄清案情时,陪审员投票判决,相互之间事先不做商议。这一制度 A. 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 B. 杜绝陪审法官徇私枉法的危险 C. 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正性 D. 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 3. 《十二铜表法》的排列顺序是,前面为诉讼程序法,后面为人法和物法。《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则把作为主法的人法和物法排列在前,而把作为助法的诉讼程序法排列在后。这一变化反映出 A. 贵族与平民之间矛盾的缓和 B. 罗马法的形式主义特征 C. 罗马商品货币经济获得发展 D. 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4. 从“美德即知识”的观点出发,苏格拉底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这种主张否定了当时盛行于希腊的道德天赋的观念。这反映了 A. 重视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 B. 人类自我关怀的人文精神 C. 雅典的民主缺乏道德基础 D. 罗马法尚处于习惯法阶段 5. 据统计,1600-1609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为22430匹和15000匹,而从1640-1649年,两地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降为11450匹和3000匹。与同时期的英、法比较,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毛纺布产量下降的原因是 A. 受到商业革命的影响 B. 受到价格革命的影响 C. 意大利经济发展缓慢 D. 英法重视技术的革新 6.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认为,“联邦宪法之所以优越,主要原因在于立法者们……敢于要求人们节制自由,因为他们真诚地不想使自由破灭。”这一立法思想主要体现于1787年美国宪法 A.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B. 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民直接选出 C.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制衡 D. 建立联邦国家并保持各州的独立性 7. 从1871年到“一战”前,英国颁行过一系列社会政策,其中有:承认工会合法地位,取消对其活动的限制,禁止强迫工会贴偿企业主因罢工所受损失,承认劳资双方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建立由中央到地方的调解劳资纠纷的专门机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工党政府注重维护工人阶级利益 B. 经济发展推动民主制度日益完善 C. 英国已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 英国开始“福利国家”制度建设 8. 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年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 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 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 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 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1. 美国学者狄克逊•韦克特在《大萧条时代》一书中评价道:“在新政的这段蜜月期里,总统和人民之间是真正的爱情婚配,双方也许都有少许的不理性,相信对方是绝对可靠的。但话说回来,这毕竟是超越逻辑的。”这里“爱情婚配”体现“新政” A. 违背自由主义经济理念 B. 站在了垄断资本家的对立面 C. 维护了广大劳工的权利 D. 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的经验 2. 根据美国官方统计,美国战后部分经济危机情况如下表: 危机起迄年月 工业生产下降幅度(%) 失业人数最高点(%) 物价消费变化(%) 1957.3~1958.4 13.5 508 4.2 1960.2~1961.2 8.6 500 1.6 关于战后美国经济危机的情况,据表和所学知识可知 A. 相对战前而言,危机持续的时间略长 B. 与20世纪30年代危机表现形式相同 C. 强制缩减生产规模与社会消费相适应 D. 运用新技术成为解决危机的重要手段 3. 下面图表是八十年代英国不同收入的四口之家税前税后收入变化表(1983/84年度)(单位:英镑) 月收入(四口之家) 50.00 80.00 100.00 130.00 200.00 儿童津贴 13.00 13.00 13.00 13.00 13.00 房屋津贴 22.55 17.60 13.89 8.29 0.00 家庭收入补助 22.50 7.50 0.00 0.00 0.00 学校免费午餐 5.00 5.00 0.00 0.00 0.00 纳税 0.00 -7.88 -13.88 -19.88 -43.83 国民保险 -4.50 -7.20 -9.00 -10.80 -18.00 实际收入 108.55 108.00 104.01 110.61 151.12 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 A. 英国政府成功解决了贫富分化的问题 B. 英国政府背负了极其沉重的财政赤字 C. 每个家庭均衡地享受着福利制度带来的利益 D. 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容易引起新的社会不公 4. 19世纪60年代,法国开始实行改革,例如议员可得到请愿权利,官方“公报”公布议会辩论记录,废除禁止工人罢工和结社的法律等。1870年4月,元老院受到削弱,变为普通上院。法兰西第二帝国后期的变化意味着 A. 工人的权利得到了切实保障 B. 民选议会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C. 元老院的政治地位无足轻重 D. 皇帝的专制统治进一步巩固 5. 英国学者约翰•凯伊在分析西欧经济时指出,“全球化”一词在1990年取代“民营化”成为经济改革的标语。这一变化表明在西欧 A. 经济已经逐步走出滞胀 B. 凯恩斯主义取得了主导地位 C. 信息技术得到广泛使用 D. 各国转而采用贸易保护政策 第Ⅱ卷(材料解析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17分)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分) 材料:至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交换日益扩大,金属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大量出现。但由于当时各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诸侯国各自为政自行铸币,货币的地域性十分明显,各诸侯国货币的形状、大小、轻重及制造工艺水平悬殊,计算单位也差异甚大,币制极为混乱。由于币制的极不统一严重阻碍了赋税征收、货币流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统一政权的巩固。秦朝在统一币制的过程中不仅对货币的形、质、量有明确规定,而且严禁私人铸钱。秦统一币制后,货币分为二等,以黄金为上币,以锰为单位;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尽管秦朝行暴政短促而亡,但其统一货币之功,则是应当充分肯定的。 ——摘编自张诚《秦汉币制改革略论》 请回答: 根据材料,指出秦朝币制改革的原因和特点。(9分)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币制改革的影响。(6分) 桂林市中山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二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B A C D B D B B D C A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B A D B A D B A C B A 题号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A C D D B A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40分。) 31. (1)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君主专制被推翻;等级制度被废除;《人权宣言》宣布了天赋人权和公民平等。(8分) (2)相同之处:追求民主与平等;(3分) 不同之处:法国民族主义是反对国内专制;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突出反对帝国主义;(6分) 原因:封建专制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法国社会主要矛盾,争取主权在民是主要任务;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是主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影响)。 (8分) 32. (1)原因:战国时期货币混乱;秦朝完成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和赋税征收的需要;巩固政权的需要。(4分,任答两点) 特点:统一币制;严禁私人铸钱;通行金属货币;统一形状和质量。(5分,至少答三点) (2)影响: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有利于赋税征收和经济管理;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强各地区之间的联系。(6分,至少答三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