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9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河北省辛集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解析版)
河北省辛集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分享经济,又名共享经济,指的是通过人人参与,借助互联网平台,把各类过剩的消费资源、尤其是数据信息整合在一起,通过倡导人人分享,实现体验式消费,进而促使成本降低、效率提高,创造新的生产红利和消费红利。 美国著名的Zipcar租车公司,就是把各种闲置车辆及其信息通过网络平台整合起来,Zipcar的会员用车时通过网站或电话搜寻,即可发现距离会员最近的车辆情况和使用价格,然后会员可自主选择并预约用车,用完之后在约定时间内将车开回原处。再比如,大家熟悉的淘宝网,其实也是成千上万大中小企业、成千上万用户借助互联网平台,让成千上万的产品和商品价格、产品数量、广告、厂商、消费者甚至信用等各类信息透明化,通过人人参与,平台分享,公平竞争,大大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交易效率,同时也扩大消费需求。 之所以能产生这样的效应,原因就在于分享经济强调分享式消费和消费式分享,即消费既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为他人消费提供供给和创造创新的过程;同时,分享经济的背后也提出了一个今天我们如何更好解决过剩的问题。当今时代,高速工业化和市场化带来的巨大效率提升、生产高速增长,实际上带来了“全球性过剩”,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大量的资源、产品和服务处在闲置和过剩状态,因此分享经济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把大量的“闲置”重新配置,加以利用。这显然顺应了绿色消费、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 从更重要的意义上说,分享经济也意味着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工业化甚至更早时代,经济增长更加强调生产、强调效率、强调产出率,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办法就是实现分工,通过分工产生效率,通过市场交易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达到产出最大化的目标。但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日益细化的社会分工和市场分工,在带来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过剩;强调分工促进增长的同时,也由于生产环节细化、甚至全球化分工,产生了信息不对称并由此带来了巨大的市场交易成本,反而降低了交易效率和经济增长效率。为此,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以及由此产生的大数据等,能借助分享平台整合价值链、产业链,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解决过剩经济时代的供求失衡问题。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人参与的大数据分享正在带领人类从分工型经济走向分享型经济。 当然,要让分享经济真正有效地满足人人参与、人人分享,需要每个参与者、分享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其背后也是对所有市场参与者的诚信体系的考量。在此情况下,政府通过依法干预和合理监管,确保分享经济建立在诚信有效的基础上,也是分享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权衡《分享经济: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商业模式》)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分享经济借助互联网平台,倡导人人分享,整合数据信息,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B. 淘宝网使各类信息公开和分享,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实现了公平竞争。 C. 随着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人类进入到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商业模式——分享经济中。 D. 分享经济中的消费是一种能提高交易效率,扩大消费需求,为他人消费提供帮助的过程。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于分享经济,文章先明确概念,再从原因、作用、出路上一一阐释。 B. 文章在论证中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手法,彰显分享经济的现实意义。 C. 文章以Zipcar租车公司和淘宝网为例有效论证了分享经济提高交易效率和不分国界的优点。 D. 最后一段提到对政府职能的思考,篇幅短却是是对文章主体立论不可或缺的补充。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随着互联网发展、大数据发展以及对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化,分享经济正在进行着一场经济运行形态的变革。 B. 不断细化的社会分工和市场分工,使得工业化时代实现产出最大化和资源配置最优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C. 分工型经济运行方式虽然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但由此引发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了交易成本,反而降低了交易效率。 D. 只有市场参与者诚实守信,加上政府部门依法干预、合理监管,才能确保分享经济发展建立在诚信有效的基础之上。 【答案】1. D 2. C 3. B 【解析】 1. 试题分析:A项,缩小范围,原文中“尤其是”数据信息只是部分内容。B项,曲解文意,“大大”表明不是全部,“从而”前后因果颠倒。D项,未然已然混淆,原文是“正在走向分享型经济”。 2. 试题分析:对论据的使用理解错误。不能有效论证出亦无论证“分享经济不分国界”的观点。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阅读材料是一篇小论文,所以要明确文章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法法。答题时注意判断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此题选项B对论据的使用理解错误。 3. 试题分析:以偏概全的错误。分工是在工业化甚至更早时代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随着人类经济活动进一步发展,分工已不再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鸡毛 汪曾祺 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靠给学生洗衣服、拆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她在门前的两棵半大榆树之间拴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得的衣服夹紧在两绳之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霍霍作响。大太阳的天气,常常看见她坐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净)做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 学生叫她文嫂,她管学生叫“先生”。时间长了,也能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但是,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人很老实。虽然没有知识,但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 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很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上市去卖。蛋大,也红润好看,卖得很快。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块够一个猫吃的肉。 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这司机是下江人,他来看过老丈母,每次回来,会给文嫂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下江人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 文嫂生活在大学的环境里,她隐隐约约地知道,那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但联大的人都有点怪,如今且说一个人。 此人姓金,名昌焕,是经济系的。其怪异处不胜枚举,总括起来有三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一块肉。他在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这些铁丝上,领带、袜子、针线包、墨水瓶……他每天就睡在这些丁丁当当的东西的下面。学生离不开纸。怎么穷的学生,也得买一点纸。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为什么要花钱买呢?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侧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琳琅满目。这些启事、告白总有一些空白的地方。金先生每天晚上就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的地方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大小纸质、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他每晚都开夜车。开夜车伤神,需要补一补。于是他按期买了猪肉,切成大小相等的方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借用了鼎罐,都是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学校茶水炉上炖熟了,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了功,就打开坛盖,用一只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丁丁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因此,同屋的那位中文系夜游神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可是金先生倒不在乎,他很快就要毕业了,并已经在重庆找好了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 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一次丢的,而是隔一个多星期丢一只。早上开鸡窝放鸡时还在,晚上回窝时就少了。文嫂到处找,也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一个大学里很不合适,只是一个人叨叨:“我口乃(的)鸡呢?我口乃鸡呢?……” 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文嫂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她明白出了大事了。她的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的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女婿的同事带了信来。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 女儿走了,文嫂失魂落魄,有点傻了。但是她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生都毕业了,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多了。有的先生要走了。行李收拾好了,总还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这些先生就把文嫂叫了来,随她自己去挑拣。挑完了,文嫂必让先生看一看,然后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 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二十五号的朱先生叫文嫂也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不是也留下一些还值得一拣的东西。 什么都没有。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里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毫无所得,然而她也照样替金先生打扫了一下。她的笤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有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 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呐,这是我口乃鸡呀!我口乃笋壳鸡呀!我口乃黑母鸡,我口乃芦花鸡呀!……” “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口乃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她好像要把一辈子所受的委曲、不幸、孤单和无告全都哭了出来。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错误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写文嫂的勤劳、老实、洁身自好等特点,是为了让金昌焕的不善和丑恶更加彰显,以唤起读者对他的更强烈的鄙视、憎恶。 B. 文嫂尊称学生为先生,而“先生”并不知道文嫂的身世,金昌焕甚至还偷吃文嫂的鸡,作者用点面结合的方式说明联大学生冷酷无情,自私自利。 C. 文嫂的女婿人很好,经常来看望文嫂,并说要养文嫂一辈子,作者以“文嫂胖了”四字展现了文嫂的生活发生的改变。 D. 养鸡、卖鸡蛋是文嫂赖以生存的重要途径,三只鸡的丢失无异于使文嫂艰辛的生活雪上加霜,所以文嫂从金先生床下扫出鸡毛时忍不住嚎啕大哭。 5. 小说以“鸡毛”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 小说是如何塑造金昌焕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①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小说以“鸡毛”为题奇特有趣,且小说并未马上提到鸡毛,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呼应故事情节,揭示主题;标题与小说结尾部分文嫂发现鸡毛相呼应,并以此为引,勾起了文嫂对悲惨命运的宣泄,引起读者对文嫂的同情和对金昌焕的鄙视;③突出了人物形象;小说通过在金昌焕床下发现鸡毛这一事件,突出了金昌焕的自私、卑下、无耻;④以“鸡毛”为题,寓指人生的琐碎和杂乱,反映出人生的苦难和人性的邪恶。 6. ①讽刺手法的运用;例如作者将其怪癖搜罗,漫画般地凸显了金昌焕的行为习惯,最后用一个绰号将其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②对比衬托;作者以文嫂的善良、洁身自好等特点与金昌焕做对比(金昌焕与其他学生、文嫂女婿的对比),突出金的自私、卑鄙、丑恶;。③细节描写;例如写他“从不买纸”,每天晚上带着一把剪刀,把校园里各种启事、告白的空白处剪下;例如写他每天要吃一块肉,“打开坛盖”“瞅准了”“扎出”“闭目而食之”等动作细节描写,把这个人物的鄙吝、无聊、无耻表现得淋漓尽致。 【解析】 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B项,“而‘先生’并不知道文嫂的身世,金昌焕甚至还偷吃文嫂的鸡,作者用点面结合的方式说明联大学生冷酷无情,自私自利”错误;从文中来看,学生不知道文嫂的身世不能说明他们就冷酷无情、自私自利,而且金昌焕偷鸡也只是个例,不能代表联大学生。E项,“语言轻松诙谐”错误,从文中来看,本文的语言应是“平实清淡、简洁自然”的,如“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很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上市去卖”,作者只是简洁地叙事,没有过多的修饰,非常平实,却写出了市井百姓生活的原味。 5.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以‘鸡毛’为题,有什么作用”,这是针对小说标题设题。解答此题,可根据标题的常见作用,结合着文章具体内容,从文章内容、人物形象、小说主题等角度分析作答。先看标题,“鸡毛”,理解其含义,“鸡毛”在文中既是实指金昌焕床下发现的鸡毛,也是寓指人生的琐碎和杂乱,既指向文嫂苦难的人生,也指向金昌焕身上表露出来的人性的邪恶;然后从情节的角度来看,文章最后写到“床底下有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标题与之呼应,并借助文嫂的哭诉展示了命运的悲惨,如“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我口乃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引发读者对文嫂的同情,同时更加鄙视金昌焕的行为;从人物形象上来看,金昌焕床下的鸡毛,凸显出金昌焕的自私无耻;从对读者的角度来看,文章虽然以“鸡毛”为题,但文章开头并没有提到鸡毛,这就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点睛:此题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答题时,首先要知道文章标题的一般性作用: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形式新颖,吸引读者;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等,然后再结合着文章具体内容来分析标题的作用。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例如本题可根据文章具体内容,从以上三四个答题要点角度分析作答。本文的标题与小说结尾部分文嫂发现鸡毛相呼应,并以此为引,勾起了文嫂对悲惨命运的宣泄,引起读者对文嫂的同情和对金昌焕的鄙视。由此可起到揭示主题的作用。以此类推即可。 6.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是如何塑造金昌焕这一人物形象的”,这是考查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小说中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正面和侧面,正面主要是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主要是环境的烘托,对他人的影响以及他人的评价等,在文中找到这些句子进行归纳,可以找到到答案。答题时注意用文中的事实对性格进行解释分析。本题就要结合着小说具体内容,从讽刺手法、对比、细节描写等表现手法角度分析作答。例如,写他“从不买纸”,每天晚上带着一把剪刀,把校园里各种启事、告白的空白处剪下;例如写他每天要吃一块肉,“打开坛盖”“瞅准了”“扎出”“闭目而食之”等动作细节描写,体现出了他的鄙吝、无聊、无耻的形象。这是直接描写。如文中写到文嫂的善良、洁身自好,这对金昌焕起到对比反衬的作用,突出了金昌焕的自私卑鄙和丑恶,文嫂的悲惨遭遇更是极好的衬托,对这样的一位寡妇,金昌焕依然是偷她的鸡,这更凸显出其人性的卑劣。同时作者在塑造金昌焕这一形象时,写了他很多的怪癖,如“其怪异处不胜枚举,总括起来有三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一块肉”,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外号,讽刺手法的运用凸显了人物的丑态。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本报评论(评论员钟声)】韩国企业乐天集团近日同意就“萨德”反导系统部署用地与韩国军方签署协议,意味着主动挤入东北亚战略博弈的复杂局面。不少抗议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韩国民众对此表示极大愤怒。但是,韩国一些媒体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本国民意上,更没有顾及本国及地区安全的大局,而是忙不迭地揣测中国是否“封杀”乐天。他们心里装着鬼,所以心很慌。其实他们很清楚,中国人民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 众所周知,美韩推进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严重破坏地区战略平衡,严重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的本地区有关国家的战略安全利益,不利于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安全利益关乎一国根本。韩方一方面破坏邻国的安全利益,另一方面还指望同邻国正常做生意,这样的如意算盘怎么可能打出名堂?在整个国际关系史上都找不出先例。 中国欢迎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依法保障有关企业在华合法权益,这是一贯的政策立场。然而,外国企业在华经营成功与否,最终却要由中国的市场和中国的消费者来决定。乐天集团主动选择配合“萨德”部署,就是把韩国政府往损害邻国战略安全利益、恶化地区局势的错误方向推,就是一心一意要为自己的错误讨一颗苦果吃。相应而来的结果已经显现出来,中国消费者自发地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乐天做出坚决回应,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显然,乐天给“萨德”入韩铺路的决定,是典型的误国之举。此举不仅无助于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还制造了新的冲突点,令整个半岛局势进一步恶化。况且,绑上美国反导“战车”的韩国,很多事情将由不得自己做主了。一旦爆发激烈冲突,韩国不可能不受重创。 韩国媒体现在用“坐立不安”“战战兢兢”来形容乐天当下的心境,恐怕一方面是看准了乐天在中国规模达8万亿韩元的各种项目和业务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也明白韩国的“苦日子”将随之而来。去年7月美韩决定在韩国部署“萨德”以来,中韩合作的民意基础明显受到了损害,中韩不仅政治关系遇冷,而且经贸、人文等各领域交往也受到了影响。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韩国继续执意推进“萨德”部署,两国间各领域合作势将遭遇更大困难。 中国反对在韩部署“萨德”系统的意志是坚定的,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安全利益也不会有丝毫含糊。韩国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否则注定要为此承担责任。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03月04日) 材料二: 【本报记者 倪浩魏辉】“中韩经贸关系倒退10年是有可能的”,辽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表示,在涉及国家重大利益问题上中国不会让步。如果韩国继续一意孤行,结果只能是作茧自缚。2016年韩国经济受到国际市场波动和国内政治动荡双重打击,呈现严重低迷状态。寻求与中国合作,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但“萨德”入韩,引发中韩关系大倒退。10年前的2006年中韩双边贸易额是1300亿美元。如果韩国不改弦更张,中韩经贸关系肯定受损,甚至会出现“硬着陆”。也就是说,减少1000亿美元 是很有可能的,那就是“一夜之间回到10年前”。 (选自《环球网》2017年03月04日) 材料三: 【本报讯】韩国民众与民间组织分别在韩国国会以及乐天百货商场门前举行示威,抗议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要求乐天集团拒绝提供部署“萨德”用地。 参加示威的金泉市民对策委员会共同委员长刘先喆说,“萨德”系统不能保护韩国安全,部署“萨德”只会使韩国成为半岛“火药桶”和冲突“前沿”。“这是‘假安保’,真的安保政策应该是通过六方会谈要求朝鲜弃核。” 刘先喆认为,乐天集团这次是否提供“萨德”用地,将成为判断其是否真正属于国民企业的标准。“如果乐天屈服于韩国国防部的压力,将犯下卖国罪行,乐天应该做出明智的决定”。 (选自《湖北日报》2017年02月23日) 7.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 三者关注的都是当下“萨德入韩”的问题,都对其持反对的态度,而且都认为此次“萨德入韩”将会对韩国经济造成很大的冲击。 B. 材料一认为此次“萨德入韩”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韩国的一些媒体妄意揣测中国会不会封杀“乐天”,而没有注意本国民意。 C. 相比于材料二与材料三的消息报道,材料一虽然属于新闻评论,但是对“萨德入韩”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同样具有新闻价值。 D. 三者都对“萨德入韩”问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分析报道,并且均暗示读者,对该事件的妥善解决要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8.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A. 三段材料来源不一,有党报,有网媒,但都选择了在“萨德入韩”这一时期发布相关新闻,说明三者都注重新闻的时效性。 B. 相对而言,《人民日报》的观点更有可信度,材料二和材料三仅仅代表个人的观点,因此它们违背了新闻客观性的原则。 C. 对于“萨德入韩”一事,材料三选择的采访对象是韩国人,由此可以看出它和其他两则材料有不同的感情倾向与政治立场。 D. 三家媒体发布关于“萨德入韩”的新闻的背后,是国家对于“萨德入韩”问题的看法。可见,三者都是国家的喉舌,服务于民。 E. 为了适应不同的读者需求,三家媒体在用词和修饰风格上有各自的考虑,相比之下,《人民日报》的风格义正词严,更为恰当。 9. 根据上述材料,请从不同的角度谈谈此次“萨德入韩”对韩国有哪些影响。 【答案】7. C 8. AD 9. ①国家安全(政治)方面:不利于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危害本国安全。②经济方面:中韩经贸受损,本国经济倒退。③外交方面:影响同中国等国家外交的民意基础,影响人文交往。④本国民情、舆论方面:影响本国人民对和平的渴望。 【解析】 7.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章的内容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此题的考核重点在于概括材料的内容和比较材料报道的侧重点。其中A项,材料三是从韩国国家安全角度来谈,并未提及经济。B项,强加因果,材料一主要指出了“萨德入韩”的危害等,并未说原因,而选项中“韩国的一些媒体妄意揣测中国会不会封杀‘乐天’,从而没有注意本国民意”则发生在乐天与韩国军方就用地签署协议后,根本谈不上是“萨德入韩”原因。D项,无中生有,三则材料没有任何关于“乐观的态度”的暗示。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章的文本特征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此题几个选项分别考核新闻的时效性、客观性、感情倾向和语言风格,其中B项,材料二熬煎的两国经济交易数字、材料三展示的韩国民众反对“萨德”入韩的示威活动,都是真实客观的,故不能说违背“客观性”原则。C项,曲解文意,材料三采访的虽然是韩国人,但他们均反对“萨德入韩”,其立场和材料一、二相同。E项,不同的语言风格是为了适应不同读者(受众)的要求,谈不上哪一个“更为恰当”。 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回答对韩国影响,根据材料可从安全,经济,外交,民情、舆论等角度作答,注意根据文章中的重点语句概括,如根据文中“韩国民众与民间组织分别在韩国国会以及乐天百货商场门前举行示威”“中韩不仅政治关系遇冷,而且经贸、人文等各领域交往也受到了影响”“中韩经贸关系倒退十几年是有可能的”“严重破坏地区战略平衡,严重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的本地区有关国家的战略安全利益,不利于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等重点句子摘录重点词语作答。 点睛:信息筛选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安磐,字公石,嘉定州人。弘治十八年进士,改庶吉士。正德时,历吏、兵二科给事中,乞假去。世宗践阼,起故官。 嘉靖元年,主事霍韬言,科道官亵服受诏,大不敬。磐偕同官论韬先以议礼得罪名教,恐言官发其奸,故摭拾细事,意在倾排。帝置不问。中官张钦家人李贤者,帝许任为锦衣指挥。磐极言不可,不听。锦衣千户张仪以附中官张锐黜革,御史杨百之忽为讼冤,言:“仪当宸濠逆谋时,首倡大义,劝锐却其馈遗。今锐以是免死,仪功不录,无以示报。”磐疏言:“百之奸邪,阳为仪游说,而阴与锐交关,为锐再起。”百之情得,乃诬磐因请属不行,挟私行谤。吏部尚书乔宇等议黜百之,刑部谓情状未明,宜俱逮治。帝两宥之,夺百之俸三月,磐一月。 帝频兴斋醮,磐又抗言:“曩武宗为左右所盅,命番僧锁南绰吉出入豹房,内官刘允迎佛西域。十数年间糜费日甚,流谤道路。自刘允放而锁南囚供奉减小人伏奈何甫及二年遽袭旧辙不斋则醮月无虚日此岂陛下本意?实太监崔文等为之。文钟鼓厮役,夤缘冒迁,既经降革,乃营求还职。导陛下至此,使贻讥天下后世,文可斩也。”疏入,报闻。 锦衣革职旗校王邦奇屡乞复职,磐言:“邦奇等在正德世,贪饕搏噬,有若虎狼。其捕奸盗也,或以一人而牵十余人,或以一家而连数十家,锻炼狱词,付之司寇,谓之‘铸铜板’。其缉妖言也,或用番役四出搜愚民诡异之书,或购奸僧潜行诱愚民弥勒之教,然后从而掩之,无有解脱,谓之‘种妖言’。数十年内,死者填狱,生者冤号。今不追正其罪,使得保首领,亦已幸矣,尚敢肆然无忌,屡渎天听,何为者哉?且陛下收已涣之人心,奠将危之国脉,实在登极一诏。若使此辈攘臂,一朝坏之,则奸人环立蜂起,堤防溃决。宜严究治,绝祸源。”帝不能从。其后邦奇卒为大厉,如磐言。 历兵科都给事中。以率众伏阙再受杖,除名为民。卒于家。 (选自《明史·安磐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自刘允放/而锁南囚/供奉减小人伏/奈何甫及二年/遽袭旧辙/不斋则醮/月无虚日/此岂陛下本意/ B. 自刘允放/而锁南囚/供奉减小人伏奈何/甫及二年/遽袭旧辙/不斋则醮/月无虚日/此岂陛下本意/ C. 自刘允放/而锁南囚/供奉减小人伏/奈何甫及二年/遽袭旧辙不斋/则醮月无虚日/此岂陛下本意/ D. 自刘允放/而锁南囚/供奉减小人伏奈何/甫及二年/遽袭旧辙不斋/则醮月无虚日/此岂陛下本意/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践祚,践,履也。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祚阶。祚阶上为主位,因称即位行事为“践祚”。 B. 吏部、刑部皆为古代官署。吏部主管文武百官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刑部通常主管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各部主官为“尚书”。 C. 锦衣,明代官署锦衣卫的省称,锦衣卫,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明洪武十五年设置。 D. 阙常指古代在宫廷大门之外修建的两个对称的台子,被视作帝王宫廷的代表。伏阙意为拜伏于宫阙下,多指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安磐忠于职守,直言敢谏。步入官场后,他积极指出皇上过失、斥退奸佞小人。他的意见,皇上有时听取,有时却置若罔闻。最终他被革职为民,死于家中。 B. 安磐洞悉人心,明察秋毫。他与同僚揭发主事霍韬倾轧言官为求自保的恶行,又看穿御史杨百之替张仪鸣冤的险恶用心是替宦官张锐翻案。 C. 安磐坚持正统,反对邪教。他认为武宗当年热衷礼佛、皇上如今执迷道法都是受了别有用心的小人蛊惑,均带来了空耗国库、百姓怨声载道的恶果。 D. 安磐清醒警觉,颇有远虑。他反对恢复酷吏王邦奇的职务,认为应当防微杜渐,来回追究,如果让王邦奇嚣张得志,发生后患。后来的情况果如他所料。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磐偕同官论韬先以议礼得罪名教,恐言官发其奸,故摭拾细事,意在倾排。 (2)文钟鼓厮役,夤缘冒迁,既经降革,乃营求还职。 【答案】10. A 11. B 12. C 13. (1)安磐与同僚们认为霍韬之前因为议论礼教而得罪了正统读书人,担心御史揭发他干的坏事,所以拾取一些小事,意图排挤御史。 (2)崔文不过是主管钟鼓的仆役,向上攀附得到升迁,降职革查后,就谋求官复原职。 【解析】 10. 试题分析:“奈何”放到后句的句首,“遽袭旧辙”“不斋则醮”“月无虚日”结构对称中间断开。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奈何”放到后句的句首,“遽袭旧辙”“不斋则醮”“月无虚日”结构对称中间断开。 11. 试题分析:吏部只负责文官的升迁贬黜。 12. 试题分析:空耗国库在原文中没有出现。 13.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偕”“论”“发”“摭拾”“夤”“缘”“营”的翻译。 参考译文: 安磐,字公石,是嘉定州人。弘治十八年考中进士。后改任庶吉士。正德年间,历任吏、兵二部给事中,请假离职。世宗即位后,起复担任原来的官职。 嘉靖元年,主事霍韬进言,监察御史们穿着便服接受诏书,是对皇上大不敬。安磐与同僚们认为霍韬之前因为议论礼教而得罪了正统读书人,担心御史揭发他干的坏事,所以拾取一些小事,意图排挤御史。皇上搁置没有过问。宦官张钦的家人李贤,皇上许诺任命他担任锦衣卫指挥。安磐极力申诉不赞同,皇上不听从。锦衣千户张仪因为依附宦官张锐而被罢免,御史杨百之忽然替他伸冤,说:“张仪正逢朱宸濠谋反的时候,最先倡导大义,劝张锐退回朱宸濠的礼物。而今张锐因此免死,张仪立功却不被录用,无法显示出恩报。”安磐上书说:“杨百之狡猾,表面上替张仪游说,而暗中与张锐结交,为张锐图谋东山再起。”杨百之获悉,就诬蔑安磐因为请求托付没被应允,挟私愤施行诽谤。吏部尚书乔宇等人建议罢免杨百之,刑部认为情况不明,应该都抓起来治罪。皇帝宽恕了他们俩,罚没杨百之三个月俸禄,安磐一个月俸禄。 皇上频频举行道教仪式,安磐又上书说:“从前武宗被近臣蛊惑,让番僧锁南绰吉在豹房出入,宦官刘允去西域礼迎佛像。十几年间浪费一天比一天严重,道路上流言蜚语四起。自从刘允被流放,锁南绰吉被囚禁,供奉减少了,小人伏法了。为什么刚刚过了二年,马上沿袭旧迹。不是行斋仪就是举法式,一月中没有一天不这样。这难道是陛下本来的愿望?实在是太监崔文等人做的。崔文不过是主管钟鼓的仆役,向上攀附得到升迁,降职革查后,就谋求官复原职。引导陛下这样,使陛下被天下人、后世人讥笑,崔文应该被斩首。”奏折传入, 报奏皇上。 锦衣卫已被革职的旗校王邦奇多次请求恢复职务,安磐说:“王邦奇等人在正德年间,贪婪残暴,就像虎狼一样。他们抓捕盗贼,有时通过一个人牵连出十多个人,有时通过一家诛连到几十家,编造口供,交给主审部门,称之为‘铸铜板’。他们缉拿妖言惑众,有时任用胥吏到处去搜查平民非正统的书籍,有时收买奸邪的僧人暗中诱导平民信奉邪教,然后趁其不备抓捕,没有谁能脱逃,称之为‘种妖言’。数十年间,死亡的人塞满监狱,活着的人鸣冤哀嚎。现在不追究查正他的罪过,让他能够保住脑袋,已经算走运了,他竟然肆无忌惮,多次(奏文)亵渎皇上的耳朵,他算什么东西?况且陛下收服已经涣散的人心,巩固行将危急的国脉,实在在于即位的这一道诏令。如果让这种人振奋起来,一旦风纪败坏,那么奸邪之人就会四面兴起像蜂群一样,使大坝崩塌。应该严厉地追究治罪,杜绝祸患根源。”帝没能听从。后来王邦奇最终成为大祸患,正如安磐所言。 安磐担任了兵部都给事中。因为率领众人拜伏于宫殿下进言再次受杖刑,被除名成平民。在家中去世。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早蝉 白居易 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 14. 下列关于这首诗的分析与理解,不合理的两项是 A. “六月初七日”,言语浅白,乍看不觉有何诗意,实则含有作者听到早蝉先秋鸣叫时内心的震动与惊悸。 B. 时值夏季,让作者意外的是,竟然在江边听到蝉鸣之声。这连绵不断的蝉声引发了作者的悲慨之情。 C. “西风”即秋风。古时人常习惯于将春夏秋冬四季之风,分别以东风、南风、西风、北风称之。西风未起,意即还没有到秋天。 D. “东掖”,宫中东侧的旁门。唐时为门下省的代称,亦称左掖,与称右掖的中书省对称。此联表现作者不无对昔日在宫城槐下听蝉的美好回忆。 E. “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此联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此刻对云树缭绕的湓城的无限思念之情。 15. 秋虽未至,但秋思已先秋而生。诗人的“秋思”中包含哪些具体情感?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BE 15. ①年事渐高的感伤之情。听到蝉鸣之声,作者就想到自己鬓色渐衰,大有岁月催人老的感伤。②困居异乡的思乡之情。蝉鸣之声触动了作者对故园的思念之情。③被贬离朝的愁闷之情。往昔在东掖槐花之下听蝉,今朝却是在浔阳僻处听蝉,今昔对比,失意无限。 【解析】 14. 试题分析:B项,“连绵不断的蝉声”有误,只是薄暮时分有三两声而已;E项,“对云树缭绕的湓城的无情”有误,这里的“无限思”是无限的愁思、哀思之意。“云树绕湓城”借景抒情,表现出的是江州困居湓江的失意与愁苦之情。 15. 试题分析:注意结合诗人当时的处境“年事渐高”“困居异乡”“被贬离朝”作答。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结合诗人当时的处境“年事渐高”“困居异乡”“被贬离朝”作答。 名句名篇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三句,用形象化的写法借气流传播声音来阐明君子善假于物的道理。 (2)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 ______,_____” 两句,以酒遣怀,抒发思乡爱国之情。 【答案】 (1). 顺风而呼 (2). 声非加疾也 (3). 而闻者彰 (4). 浊酒一杯家万里 (5). 燕然未勒归无计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①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国曾到哈尔滨演出,获得了成功;无独有偶,今年夏天,小提琴女演奏家俞丽娜也来哈尔滨演出,同样赢得了观众的好评。 ②依我的能力,承担这份工作实在是绠短汲深,但大家既然信任我,我只能勉力而为。争取把事情办好,不辜负大家的希望。 ③图书与文化的关系如此密切,而图书的数量又是如堕烟海,要通过图书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必须择其经典来阅读和研究。 ④接受卫视记者采访的这位本年度高考理科状元侃侃而谈他在高中的各种生活以及自己在学习上的各种经验教训。 ⑤韩国在其境内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其实是火中取栗,非但无助于维护自身安全,反而使韩国沦为美国的“棋子”,并且承受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安全风险 ⑥父亲从来没有像今晚这样口若悬河,仿佛他有满肚子的衷曲要告诉我一样。 A. ②⑤⑥ B. ②④⑤ C. ①③⑥ D. ③④⑥ 【答案】A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受台风“海马”影响,粤、闽、赣3省部分地区受灾。据统计,广东省农作物受灾面积近18万公顷,大约有170万人受灾,倒塌房屋456间,直接经济损失35.11亿元。 B. 在谈到文学作品影视化时,周大新表示,作家把作品改编成电影电视,应该持支持的态度,但是绝不能为改编而写作,更不能只是粗制滥造一些大家看完就忘记了的作品。 C. 主办方表示,本届冬博会将免费开放,观众只要在网上注册就可以免费进入,体验式的展览,让更多人感受冰雪运动的乐趣,从而提升冰雪项目的普及,助力北京冬奥会。 D. 米芾,湖北襄阳人,是北宋著名画家,生活在文人画的成熟时代,其绘画题 材十分广泛,包括人物、山水、松石、梅兰、竹菊无所不画.。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此题B项,成分残缺,残缺介词,应在“把作品改编成电影电视”前加“对于”;C项,搭配不当,“提升”与“普及”动宾搭配不当,应改为“推动普及”;D项,句式杂糅,“包括人物、山水、松石、梅兰、竹菊无所不画”将“包括人物、山水、松石、梅兰、竹菊”和“人物、山水、松石、梅兰、竹菊无所不画”杂糅,可二者取其一。 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D“包括人物、山水、松石、梅兰、竹菊”和“人物、山水、松石、梅兰、竹菊无所不画”两个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 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本人昨日不慎于学校阅览室丢失阿伦特《反抗平庸之恶》一书,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不甚感激!(寻物启事) B. 今天我能够站在这个舞台上唱我自己写的歌,遂感万分满足;评委老师的点评让我受益匪浅,谢谢你们的聆听!(比赛感言) C. 分别总是在六月,回忆是思恋的愁。同窗数载的无数美好瞬间,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之中…(毕业赠言) D. 特邀您作为嘉宾莅临我校校园戏剧节,相信您会有幸观赏到最具特色的演出,敬候您的光临。(邀请函)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此题A项,“璧还原物”,敬辞,用于归还原物或辞谢赠品,“璧”敬称对方的东西;B项,遂,文言词,不符合语体色彩;聆听,集中精力认真听,一般表示下级听取上级的意见报告等;D项,“有幸”是谦辞,不能用于主办方对嘉宾说。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灯笼与中国人生活息息相连,庙堂中、房宇外,①__。仔细推算,中国有灯是秦汉以后的事,有纸灯笼又可能是在东汉纸发明之后。中国的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种象征,因“灯”与“丁”语音相同,② __。所以,过去每家每户都有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或客厅中,借以讨个口彩。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这种习俗的延续。不过,灯笼最让人遐思、期盼的,③__。元宵观灯的习俗起源汉代初年,至唐开元年间,为庆祝国泰民安,乃扎结花灯,象征“彩龙兆祥,民阜国强”,花灯风气至此广为流行。 【答案】 (1). 处处都有灯笼张挂 (2). 故灯意味着人丁兴旺 (3). 恐怕还是元宵节的花灯 【解析】试题分析:回答本题可按以下步骤:(1)通读文句,确定写作对象与中心。(2)上下联系,大致判断上下句逻辑关系。(3)精选关键词,尽量用原文词汇。①处结合语境是讲,灯笼处处都张挂;②结合“每户都有姓氏灯”“讨个口彩”可知,意味着人丁兴旺;③处结合后面关于“元宵”的叙述可知,此处主要讲元宵的花灯。 点睛: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话题要统一:首尾谈的是同一话题,中间也不应有所偏离,没有岔开或暗换话题之处。注意照应、过渡:首尾要照应,过渡应有过渡性语句作为桥梁。 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共享单车使用便捷,能够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低碳环保。因此,只要大力推广共享单车经营模式,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而且,推广共享单车可以根除机动车排除废气造成的环境污染;所以,随着共享单车的逐渐普及,城市人口的就业压力也就能得到解决。 ①推广共享单车未必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答案】 (1). 推广共享单车未必就能根除机动车排除废气造成的环境污染。 (2). 共享单车的普及未必就能解决城市人口的就业压力。 【解析】试题分析:注意文段中表述绝对的句子“可以根除机动车排除废气造成的环境污染”“随着共享单车的逐渐普及,城市人口的就业压力也就能得到解决”。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以上材料给你怎样的联想或思考? 请你自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教育亦有法,正确堪为先 “今天我们给了孩子怎样的当下,若干年后,孩子就将还给我们一个怎样的未来。”我们不久之后也将为人父母,如果我们传递给孩子的是一个又一个的“不能扶”,一个又一个的“不能信”,那么我们丢掉的,将不仅仅只是一瓶酱油。 诚然,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难免会发生一两次的诚信危机。作为公民,每个人都有揭露黑暗、批判罪恶的自由,但作为父母,是否真的有让孩子过早地接触光芒下暗影的必要?“纵使是水晶,在黑暗中浸久了也会变色”,更何况涉世未深的孩童?父母有责任引导孩子,但父母更有责任正确地教育孩子,以良好言行来引导孩子,就如习主席所说,“帮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比起示之以事实,语之以利害,晓之以善恶,我想,还是育人以善更好一点。我们不能否认那些阻止孩子扶人,告诫孩子不要轻易善良的父母也是在爱孩子,但这种“实际”的爱,“现实”的教导却不应出现在人性的天空,特别是对孩子而言。假如我们现在告诉孩子,因为可能会被讹,所以不能轻易去扶摔倒的人,那么我们这种对个别事件的“过分”的担心,就可能在孩子的心中播下名为“怀疑”的种子,若干年后,长成一株毒草。 因此,面对孩子的提问,我们不应敷衍了事或信口胡诌,而是慎之又慎,以良好的言传身教正确引导。即使保持沉默,也绝不误了孩子一生。 卢梭曾言:“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教育的正确与否,不在于知识的对错,而在于是否培养了向上的品性。正如漫画中,家长教育孩子躲过了一场“可能”的攻击,却也教会了孩子如何将本属于己的责任与正义高高挂起。从知识上看,母亲的经验之谈或许无懈可击,但从为人上说,这是一次彻头彻尾的失败也不为过。现在的他只是个孩子,洒掉的也只是一瓶酱油。倘若十余年后,偶遇车祸,受害人昏迷不醒,十多年前的一次错误的教育就可能让他漠视一条人命。 孟子曰:“术不可不慎。”既然选择了家长这份“职业”、这个“身份”,必应守正修敬,引子以正道。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是漫画,注意结合漫画的画面分析寓意,然后立意。此题由两幅画对照,前面一幅是孩子要“扶”,而家长劝阻;后面一幅是家长让孩子“扶”,孩子用家长原来劝阻的话来拒绝家长的要求,根据画面的内容可以从家长、孩子两个角度立意,具体为:①善于教导,切忌误导;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③不良教育误子弟;④播种冷漠,自食其果;⑤言传身教,有因有果;⑥明辨是非,拒绝盲从。行文时首先对画面简要的描述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如教育孩子要善于诱导,不要误导,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首先分析第一幅漫画中内容必然是个例,不要因为个例对孩子的价值观取向进行扭曲;然后分析这样作的恶果,就是自食其果;再指出如何去做:正确的辨别,具体的情况具体的分析。最后明确对孩子的教育要得法,不要因个别事件出于保护孩子的心理而误导孩子。 点睛:漫画作文,这类作文审题注意以下四个步骤:(1)读懂画意画旨。要先仔细读图,细心审阅,包括标题文字。(2)抓住形象特征。抓住特征,把握本质,就能找到写作材料,顺利地谋篇布局。(3)联系生活实际,揣摩漫画的画中之话,话外之音。展开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不但可以获得大量写作材料,而且可加深对画旨的理解。(4)最后根据题目要求,议论画面,综合构思成文。写作者要确定适合自己阅历和写作能力的内容和文体,一般适合写成观点鲜明的议论文,做到内容集中,注重辩证分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