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内蒙古集宁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2017-1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内蒙古集宁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2017-12)

集宁一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三年级语文试题 第I卷 阅读题 ‎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在艺术生产领域,只有中国油画这种艺术形式最典型地包容着它的国际性形式和它需要表达的民族记忆的冲突,作为一种来自西方的艺术形式,油画从材质、观念、方法上都积淀着西方的历史记忆和历史经验,当它被用来塑造中国的形象和承载中国的记忆时,它会以何种方式“出场”呢?‎ 从中国油画发展史来看,在革命意识形态占据支配地位之前,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中国油画艺术正经历着和西方大致相同的发展进程:从古典写实的再现的艺术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意象的表现的艺术。但这些不同的艺术表现方法都力图和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与艺术形式衔接起来,都力图表达中国的民族记忆。革命胜利以后,从西方传承过来的艺术进程被中断,取而代之的是苏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格局下所形成的艺术,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的绘画传统和苏联的革命现实主义被移植到中国,形成了在中国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写实主义油画。‎ 和所有的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艺术形式一样,中国的写实主义油画充分地表达了一个特定时期的中国民族记忆,它叙述和再现了在这个时期所发生的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着力宣扬这个时期一直倡导的革命意识形态;至“文革”时期,写实主义艺术蜕变为“革命”的艺术,一种观念的艺术,艺术纯粹为观念而存在,艺术本身却被消解了。具有反讽意义的是,正是写实主义油画的这种观念性,为后来的中国流行艺术的蓬勃兴起,提供了适宜的温床和可以利用的材料。‎ 在中国的写实主义艺术长期一统天下的格局下,流行艺术从波澜不兴到蔚为大观,成为当下足以和前者并驾齐驱的一股最重要的艺术力量,原因何在?按西方艺术史的变迁规律来看,流行文化的兴起是西方艺术在古典写实时代终结之后历经印象主义、现代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不同的艺术发展阶段后,由美国的文化霸权所扶持起来的一种话语形态,它力图通过消解艺术和生活的界限来消解艺术的神圣性,进而消解具有几千年文化积累的艺术欧洲的中心地位;它倡导的是一种平民化的艺术,主张艺术是通俗的、可复制的、可批量生产的;它实际上又重新确立了观念对艺术的崇高地位,艺术的任何形式在流行艺术那里都成了图解某种观念的符号和工具。很显然,流行艺术是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在美国的文化背景下,它实际上从来没有对现状的批判,它批判的只是艺术本身。中国流行艺术的崛起,有文化工业的既有逻辑,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作为国际潮流的流行文化在中国的反映,本质上它是一种移植的文化。‎ ‎ (摘编自荣剑《第三空间:抽象艺术的中国力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油画在艺术生产领域具有某种最典型的包容性,因此中国油画的国际形式和它需要表达的内在的民族记忆也就没有了冲突。‎ B.从古典写实的再现艺术逐渐过渡到抽象意象的表现艺术,这表明油画艺术在中国和在西方有着大致相同的发展进程。‎ C.与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艺术形式不一样,中国写实主义油画,表达特定时期的民族记忆,再现特定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D.在美国的文化背景下,流行艺术作为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实际上并没有对现状进行批判,批判的只是艺术本身。‎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文章第一段,从油画形式的国际性和内容的民族性的角度,提出问题,引起下文。‎ B.文章第二段,从革命胜利前、后两个方面,阐述中国写实主义油画形成的原因。‎ C.文章第三段,阐述中国写实主义油画的特点、发展及其产生的一些影响。‎ D.文章最后一段,通过阐述西方艺术变迁的规律,论述中国流行艺术崛起的深层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中国油画艺术被在苏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下所形成的艺术形式所取代,与当时的革命进程有关系。‎ B.“文革”时期,写实主义艺术成为“革命”的艺术,一种观念的艺术,艺术纯粹为观念而存在,这对艺术的发展来说,不一定完全是坏事。‎ C.如果流行文化通过某些途径消解了艺术的神圣性,就有可能导致具有几千年文化积累的欧洲艺术中心地位的崩塌。[]‎ D.中国的写实主义油画占据主导地位和中国流行艺术的崛起都有外国文化影响的因素,由此可知,外国文化的影响是文艺繁荣的前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村庄的脊梁 李光彪 依我看,每一个村庄都有骨有肉,有自己的脊梁。[]‎ 我从小出生在云南楚雄千里彝山的脊背上,村庄的脊梁如母亲温暖的背,用彝家刺绣的花裹被背着我长大。‎ 故乡的村庄以一条三四百米长、近千级的石梯为轴,如一只巨人的手,把古老的村庄举在半山腰。凸凹不平的石阶如祖先的脊梁,背负着山村厚重的历史,岁月的沧桑。‎ 村庄躺在山坡上,说大不算大,说小也不小,几百年的繁衍生息至今,也只有稀稀疏疏五十多户人家。分布在石梯左右的房屋和院落,就像村庄发达的肌肉。从早到晚,春夏秋冬,石梯静静地地承载着村庄的早晨与黄昏,承载着村庄的快乐与忧伤。‎ 在我枯萎的记忆里,那架从村脚延伸向村头的石梯,是村庄的主轴,是村里人茶余饭后的乡村文化演展舞台。每天晚饭后,村里的人不论男女老少,都会不约而同陆陆续续来到石梯上,找块合适的石板坐下,三五成群凑在一起,吹牛聊天,谈古论今。天南海北,家长里短,家事村事,好事坏事,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很多花边新闻,都会在石梯上联播,在石梯上群发。谁买了一套新衣服、一双新胶鞋,谁家娶了新媳妇,谁家添人增口,都会在石梯上一一登台亮相。人闲手不闲的村里人,有缝针线纳鞋帮的;有吸水烟筒抽烟、砸烟锅吃草烟的;有吹竹箫、弹三弦、唱调子对山歌的。不论是谁,不分才艺高低,那些无师自通的民歌手,都会在石梯上层出不穷,比拼展演 。父亲是个二胡手,经常在石梯上边拉二胡边唱放羊调、爬山调、过门调……悠扬的二胡声响彻石梯,萦绕在山村的上空。‎ 石梯是验证乡村人品德的试金石。谁家丢了一只鸡,几个鸡蛋,瓜菜水果被人偷摘了,就会有人在石梯上拉开嗓门,高音喇叭似的指桑骂槐,骂那些手脚不干净的人。这一招还真管用,骂过之后,知情的人就会悄悄提供线索,做了亏心事的人,也会逐渐猛然醒悟,转过弯悄悄物归原主,慢慢变得干净起来,和和睦睦相处。也有些人家,有时会端着腌菜、葵花瓜子等零食,一一散发给来石梯上玩耍凑热闹的人吃。见者有份,哪怕是一块粑粑,一根甘蔗,只要能进嘴的东西,寄生在石梯上的人,都可以尝到人情味。‎ 石梯是透明开放的。有些哺乳期的妇女,拉起衣服,就敞胸露乳当众给自己的婴儿喂奶。有些婴儿,从小生下地娘就缺奶水,经常抱着嗷嗷待哺的婴儿,向奶水充足的妇女讨几口奶吃。那架石梯如村庄硕大的乳房,大公无私地喂养着村庄的每一个人。‎ 石梯是村庄的主动脉。从早到晚都有人从它的脊梁上走过,听到脚步声、咳嗽声、说话声,远远的石梯也就能猜出是谁来了。出工收工、上山砍柴、下田干活,牛羊出圈、放牧归村,谁早谁迟,谁勤劳、谁懒惰,一切的一切,夜以继日守候着村庄的石梯,都历历在目,铭记在心。‎ 石梯从不嫌贫爱富。在石梯的眼里,没有贫富之分,不管你是穿皮鞋、布鞋、胶鞋、凉鞋,还是赤脚从石梯上走过,石梯总是那样默默无语。来的都是客,不管是谁,你看上石梯的哪一块石头,屁股一坐,就是最好的板凳。石梯从不喜新厌旧,不管你离家多少年,不管你多长时间没来,天长日久迎接着一茬茬降临人间的孩子,娶进门的媳妇,送走一茬茬命归黄泉的老人。岁月沉浮,一代又一代,村庄的人去的去,来的来,石梯总是依旧躺在那里,毫无怨言地在风雨中、在朝朝暮暮中静静的等着你。‎ 村庄在老去,我也在长大。如今的村庄,‎ 很多人家都建盖了单家独院的新房子,那一条条如石梯血管和肠道的村间道路,也不断变宽,打成了光滑的水泥地板,连接到各家各户。村中那架曾经热闹非凡的石梯,也逐渐门可罗雀。偶尔有人走过,几声稀疏的脚步,几乎再也看不见昔日全村人坐在石梯上聊天吹牛,谈笑风生的情景。我一屁股坐在当年那块下棋的石板上,牛角棋、豆腐棋盘的线纹还清晰可见。我等了很久,想等一个村里人下棋,一直没有人来,只有一条狗伸长脖子向我汪汪狂吠。 (有删改)‎ ‎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本文以石梯为线索,融记叙、描写、抒情于一体,描写故乡事,抒发故乡情,语言朴实而贴切,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B. 文章以“每一个村庄都有骨有肉,有自己的脊梁”开头,既高度凝练地概括了作品的主旨,奠定了沉郁的基调,又自然引出下文对作者故乡的深情追忆。 ‎ C. 文章第5段写到村里人在石梯上吹牛聊天、谈古论今、纳鞋抽烟、吹拉弹唱等生活情景,表现了乡村生活的富足和民风的淳朴。  ‎ D. 做了亏心事的人,面对石阶会猛然醒悟;家有零食的人,会在石梯上散发给玩耍的人吃。乡下人人性的丑陋与崇高由此彰显无遗。  ‎ ‎5.“村庄的脊梁”在文中具体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村庄的脊梁?(5分)‎ ‎[]‎ ‎6.文章结尾一段有何丰富的含意?请结合文本具体阐释。(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周有光:不许批评的真理,是伪真理!‎ 马国川:现在学术作假等现象层出不穷。为什么会这样?即使是名牌大学,对于教授抄袭事件也装聋作哑,既不进行调查,也不回应。您怎么看待?‎ 周有光:我看到了一些材料,这些材料告诉我,学术抄袭、教授造假,是大学的“官僚化”的一个派生现象。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官员读博成为新风气,他们为了一个学位头衔大批进入大学,创造了“在职博士生”这个怪现象。官员有时间读书写论文吗?绝大多数文章都是抄的或者别人替他们写的,当然是虚假的。这样就产生了大批没有知识的博士和空头教授。有什么办法解决问题呢?我想,办法就是“非官僚化”。上海一个教授告诉我,大学有两种假教授,一种是“真的假教授”,交一笔钱,大学给你一个客座教授之类的聘书;还有一种是“假的真教授”。一个系升格为学院,来了一个院长两个副院长,一定是教授,其实不学无术,把教育的尊严和威信一扫而光。至于名牌大学的教授抄袭,我们要研究整个现象。名牌大学面对抄袭事件装聋作哑,是非常不正常的。‎ 马国川:假文凭泛滥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社会现象,例如最近的唐骏假文凭事件,就闹得沸沸扬扬。为什么今天的中国会假文凭泛滥?‎ 周有光:‎ 唐骏是我的老乡,常州人,还有一个糟糕的事,我是常州中学的毕业生,他也是常州中学毕业的,只是前后差了几十年。报纸上说,唐骏到常州中学去演讲,虽然文凭是假的,可是本地人还很拥护他。可见今天的风气是坏得不得了了。学问和管理能力是两码事。有的人有管理能力,能办事,可是不能搞学问;有的人有做学问的天赋,可是不能搞管理。唐骏这个人有管理能力,可是在我们现在的制度之下,有了社会地位还要一个文凭。怎么办?只有造假了。后来报纸上不是登了吗?只要给多少钱,美国西太平洋大学就给一个硕士或博士学位。为什么今天的中国假文凭泛滥?因为我们这个社会需要假文凭。我们今天重视文凭不重视知识,文凭越高越发达,当然假文凭就出来了。‎ 马国川: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大师.您认为原因是什么?目前中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周有光:我想,对于第一个问题,唐代大学问家韩愈早已答复了。韩愈在文章里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很重要,马叫是表示意思的,你不懂它,怎么能做伯乐呢?“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个答复非常好,用不着我来回答了。我看到一些杂志上有些小评论说,不随风倒就不可能做“大师”。当然这是笑话,“随风倒”的人怎么能够成为“大师”呢!不过是御用文人罢了。没有独立思想怎么能成为大师呢?还有,要出“大师”还有许多条件。比如,鲁迅是连领袖都推崇的大师,可是假如他多活二十年,他还能做大师吗?蔡元培提出来八个字“学术自由,学校自治”,所以他造就了一个好的北京大学。国外都是这样子,世界上的好大学没有一个不是学术自由、大学自治的。假如大学继续官僚化,就不可能有学术自由、大学自治。‎ 马国川:社会科学的发达与否,决定了能否培养出真正的大师。但有人批评说,中国现在社会科学中玄学和形而上学盛行。那么,如何克服社会科学中的玄学与形而上学问题呢?‎ ‎ 周有光:‎ 这个问题很重要。人类的思维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神学思维,神学思维都是迷信;第二个阶段叫玄学思维,玄学思维是信仰;第三个阶段是科学思维,科学思维讲究实证。三种思维是完全不一样的。从科学角度来看,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同属于科学思维,意识形态属于玄学思维,是两个阶段的两种不同思维。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都是科学,把社会科学跟自然科学截然分开,这是错误的。按照今天世界的常识来讲,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同样都需要进行严格的实证。什么叫实证呢?实证就是实践的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什么叫真理呢?在不断地被批判被否定当中能站得住,那才是真理。如果不许批评,那怎么是真理呢?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意识形态是不许批评的,意识形态是用来信仰的,所以意识形态不能跟社会科学混起来讲。要恢复社会科学的本来面目,就要提倡民主。民主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发明,也不是它的专利品。民主是三千年来的历史经验的积累,现在还在一步步渐进。今天我们要重新建设中国,从五四开始,回归五四,学习民主。[]‎ ‎(选自《财经》,2010年10月,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周有光认为大学有两种假教授,一种是“真的假教授”,一种是“假的真教授”,这种现象把教育的尊严和威信一扫而光。‎ ‎ B.唐骏到常州中学去演讲,虽然文凭是假的,可是本地人还很拥护他,周有光藉此证明今天的风气坏得不得了。‎ ‎ C.周有光认为蔡元培造就了一个好的北京大学,它与世界上的好大学一样,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学术自由,学校自治”。‎ ‎ D.民主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发明,也不是它的专利品,民主是三千年来的历史经验的积累,我们国家的新建设也需要民主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A.学术抄袭、教授造假,是大学“官僚化”的一个派生现象。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就是“非官僚化“,让官员读博成为新风气。‎ ‎ B.周有光认为假文凭泛滥和个人素质无关,主要是因为我们这个社会需要假文凭。我们今天重视文凭不重视知识,文凭越高越发达。‎ C.周有光认为中国出不来大师的原因,有社会无识才的“伯乐”、人没有独立的思想、大学中没有学术自由、“官僚化”和中国现在社会科学与意识形态混淆等因素。‎ D.只有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截然分开以及批评社会科学,不批评意识形态,才能克服社会科学中的玄学与形而上学问题。‎ ‎ E.要把社会科学与意识形态分开来,意识形态是用来信仰的,社会科学须发扬民主,讲究实证。[]‎ ‎9、在访谈中,周有光主要批判了当今中国哪两方面的问题?(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谢晦,字宣明,陈郡阳夏人也。祖朗,东阳太守。父重,会稽王道子骠骑长史。兄绚,高祖镇军长史,蚤卒。晦初为孟昶建威府中兵参军。昶死,高祖问刘穆之:“孟昶参佐,谁堪入我府?”穆之举晦,即命为太尉参军。高祖尝讯囚,其旦刑狱参军有疾,札晦代之,于车中一鉴讯牒,催促便下。相府多事,狱繁殷积,晦随问酬辩,曾无违谬,高祖奇之 ‎。即日署刑狱贼曹,转豫州治中从事。义熙八年,土断侨流郡县,使晦分判扬、豫民户,以平允见称。入为太尉主簿,从征司马休之。时徐逵之战败见杀,高祖怒,将自被甲登岸,诸将谏,不从,怒愈甚。晦前抱持高祖,高祖曰:“我斩卿!”晦曰:“天下可无晦,不可无公,晦死何有!”会胡藩已得登岸,贼退走,乃止。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从征关洛内外要任悉委之永初二年,寻转领军将军,依晋中军羊祜故事,入直殿省,总统宿卫。三月,高祖不豫,给班剑二十人,与徐羡之、傅亮、檀道济并侍医药。少帝即位,加领中书令,与羡之、亮共辅朝政。少帝既废,司空徐羡之录诏命,以晦行七州诸军事、抚军将军,欲令居外为援。太祖即位,加使持节,依本位除授。寻进号卫将军,加散骑常侍,进封建平郡公,食邑四千户,固让进封。又给鼓吹一部。太祖惮其功高,欲诛羡之等,并讨晦。及将行诛,于是诏道济入朝,委之西讨。道济既至,晦大军一时溃散。众散略尽,乃携其弟遁、兄子世基等七骑北走,为光顺之所执。晦死时,年三十七。 ‎ ‎(选自《宋书·谢晦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从征关洛内外/要任悉委之/‎ ‎ B.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从征关洛/内外要任悉委之/‎ ‎ C.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从征关洛内外/要任悉委之/‎ ‎ D.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从征关洛/内外要任悉委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高祖为庙号,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少帝、太祖也是庙号。‎ ‎ B.举,举荐,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李密就是因孝廉被刺史举荐。‎ ‎ C.行,代理官职的意思,它可以是代理、兼任、暂任,也可以是高位兼低职。‎ ‎ D.食邑是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食邑原为世袭。‎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谢晦出身名门,熟悉刑狱诉讼。谢晦出身阳夏谢家,祖父、父亲和兄长都曾身居要职,他在代理刑狱参军的时候一看审讯的记录,便马上作出判决。‎ ‎ B ‎.谢晦善于治理,办事秉持公平。义熙八年,朝廷按地域划定郡县安置侨流,派谢晦管理扬州和豫州的户口,谢晦因办事公平而被人们称道,于是升为太尉主簿。‎ ‎ C.谢晦忠于皇帝,敢于以死明鉴。将领们阻止高祖为徐逵之报仇,但高祖更加气愤,谢晦上前抱住高祖,高祖扬言要杀死他,但他并不惧怕,可见其忠心。‎ ‎ D.谢晦在宋历职三朝,受皇帝重视。谢晦深受高祖重视,其他官员难以达到,并且辅佐少帝即位。太祖又晋封他为建平郡公,谢晦也接受封爵和赏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相府多事,狱繁殷积,晦随问酬辩,曾无违谬,高祖奇之。‎ ‎(2)众散略尽,乃携其弟遁、兄子世基等七骑北走,为光顺之所执。‎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4~1 5题。‎ 奉和杜相公发益昌岑参 相公临戎别帝京,拥麾持节远横行。‎ 朝登剑阁云随马,夜渡巴江雨洗兵。‎ 山花万朵迎征盖,川柳万条拂去旌。‎ 暂到蜀城应计日,须知明主待持衡。‎ ‎[注]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岑参随杜鸿渐入蜀平乱,这首诗写于行军途中。‎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诗的首联写杜鸿渐领命出征平乱,离开帝京长安时的情形,气势雄伟。‎ B.“远横行”出自杜诗的“万里可横行”,表现了将士饱满的精神状态。‎ C.部队不分白昼、跋山涉水急行军,将士们即使被雨水所淋仍斗志昂扬。‎ D.尾联表达了作者希望杜鸿渐计算日程,尽快赶赴成都平定战乱的愿望。‎ E.这首“奉和”之作,既有赞颂杜相公之意,也抒发了个人怀才不遇之情。‎ ‎15、本诗的颈联“山花万朵迎征盖,川柳万条拂去旌”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5分)‎ ‎(1)韩愈《师说》中与圣人虽超出常人但仍然虚心求师学习的态度形成强烈反差的学习态度是“,,”。‎ ‎(2)杜甫《春望》中,“,”两句写出面对烽火连月,家信不至的境况,诗人搔首徘徊,头发稀疏,青丝变白的痛苦形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在北京四月下旬一个风雨如晦的晚上,黄先生驾鹤西去,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失去了一位最为敏锐的见证人,中国社会学界失去了一位识途老马与领路人。‎ ‎②中国人民乃至周边国家地区人民深深地支持“一带一路”战略,对这项带动地区全面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举措有口皆碑。‎ ‎③诗歌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诗歌在唐朝取得的成就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后代诗人有心效仿,却只能望其项背。‎ ‎④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添枝加叶,为早日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⑤为应对雾霾问题,提供出行便利,以“ofo”和“摩拜”为代表的共享单车以雨后春笋般的速度快速成长为新兴的低碳环保产业。[学,科,]‎ ‎⑥深秋时节,王教授登上美轮美奂的滕王阁,纵目远眺,体味王勃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豪迈。‎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2017年春晚上著名相声艺术家姜昆精彩的演出,博得了台下乃至全国观众的热烈欢迎。对这次《新虎口遐想》给予了高度评价。‎ B.中国茶文化“和”思想是在对社会生产与生活了解中融合儒释道的思想精髓,反映并揭示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C.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雾霾、酸雨、水污染等环境污染事件的强度和频率正在增加,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变成中国必须面对的挑战。‎ D.脑是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脑分为大脑、小脑、间脑、中脑等6部分组成,各个部分协调工作,相互配合,保证人体正常活动。‎ ‎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 A. 老李对儿子的书法老师说:令郎能在这次书法大赛上获奖,全仗您教导有方,我们全家感激不尽。‎ B. 老李对老王说:这次护照办得如此顺畅,多亏你帮忙。今晚我打算登门致谢,请你务必在家恭候!‎ C. ‎ 学校教导处通知说:学校明日将邀请德高望重的金教授在二楼报告厅作报告,希望同学们准时莅临。‎ D. 小红在给编辑老师的信中说:拙作已草就,定有许多瑕疵,现奉寄给您,敬请斧正指教。‎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 地震发生的时候,若正在用燃气生火,①____,然后迅速躲避。②_____,应迅速远离外墙及其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等空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千万不要外逃或从楼上跳下,也不能使用电梯。若是在户外,③_____,要远离高压线及石化、化学、煤气等有毒的工厂或设施。‎ ‎2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中国外卖正给全球带来一场生态浩劫。”近日,朋友圈流传一条呼吁公众减少、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的微信,希望通过改变消费习惯来缓解塑料污染问题。‎ 记者调查发现,如果仅从消费端产生的数量来看,全国每天丢弃的外卖一次性餐具至少2000万个,由于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渠道不畅,它们中大部分最终变成了垃圾,不得不以填埋或焚烧的方式处理。无论从能源浪费的角度,还是从加重城市运行负担和环境污染风险的角度,外卖一次性餐具带来的污染问题都已成为必须正视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德国,电视机生产厂家在建立一条生产线的同时,还要建立另一条生产线,负责回收物的拆解再利用,又称 “静脉生产线”。回收的产品,拆解后根据情况不同,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如果零部件还是好的,符合新产品要求,可以回到新产品生产线上,实现循环利用;零部件已经过时了,就用来生产二手机,以很低的价格出租或出售;最后一种情况,无法回收再利用的,进行分类粉碎,作为原料重新进入生产线。‎ 针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问题,请就解决中国外卖一次性塑料餐具污染问题提出你的三条建议,每条建议不超过25字(6分)(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②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③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④高一步立身,退一步处世。(洪应明)‎ ‎⑤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严复)‎ ‎⑥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 ‎1.D【解析】 A因果关系不成立。原文的意思是中国油画这种艺术形式能够包容它的国际性形式和它需要表达的内在民族记忆的冲突,不是说两者没有冲突。B只是“在革命意识形态占据支配地位之前”具有相同进程,另外,“油画艺术”应为“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中国油画艺术”。C“与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艺术形式不一样”错,参见原文“和所有的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艺术形式一样”。‎ ‎2.B【解析】文章第二段,阐述中国写实主义油画形成的原因是革命胜利后,革命胜利前不是。‎ ‎3.D 【解析】 “外国文化的影响是文艺繁荣的前提” 推理不严密,绝对化。‎ ‎4.A(B项“奠定了沉郁的基调”错,本文的基调应为真挚朴实;C项“表现了乡村生活的富足”解读有误,不合实际;D项“乡下人人性的丑陋与崇高由此彰显无遗”过度解读,此处着重表现的是乡村人际关系的和睦,民风的淳朴。)‎ ‎5.第一问:石梯(石阶)。(1分)‎ 第二问:①故乡的村庄横卧在近千级石梯之中;②石梯是村里人各种活动的舞台;③石梯是验证乡村人品德的试金石;④石梯见证了乡村的发展变迁。(每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三点即可给4分)‎ ‎6.①体现了村庄及村里人的生活已今非昔比,越来越好。②表达了作者对昔日热闹、融洽的乡村生活的怀念。③流露了作者对淳朴乡风日渐消逝的怅惘之情。(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7、A (文中说这是上海一位教授说的,非“周有光认为”。)‎ ‎8、CE (A.“官员读博成为新风气”是作者批判的怪现象,错误。B.“周有光认为假文凭泛滥和个人素质无关”文中无依据。错误。D.“只有……才……”说法有误,另外“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截然分开”,文中明确说了是错误的。)(选对一项得2分,选对两项得5分)‎ ‎9、①批判了学术上的“假”:大学官僚化带来的学术抄袭与文凭作假,名牌大学对抄袭事件装聋作哑;社会重视文凭不重视知识,假文凭盛行。②批判了认知上的“混”:把社会科学与意识形态混起来讲。(每点2分)‎ ‎10、D (“高祖深加爱赏”不能断开,“高祖”是本句主语,不属前句。“从征关洛”独立成句,与“内外要任”断开。原文标点: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从征关洛,内外要任悉委之。)‎ ‎11、A (少帝是被废的皇帝,不是庙号。)‎ ‎12、D (原文中“晋封建平郡公”,谢晦则坚决辞去这个封爵。)‎ ‎13、(1)相府中的事务很多,案卷众多,大量聚积,谢晦依据所问对答,竟没有错误,高祖非常惊奇【译出大意,2分;“狱”(诉讼案件)“酬辩”(对答)“违谬”(过错,犹“违错”)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兵众逃散将尽,谢晦带着弟弟谢遁、哥哥的儿子谢世基等七人向北逃去,被光顺之抓住。【译出大意,2分;“骑”(骑马的人)“北走”(向北逃跑)“所”(助词,用在动词前,作被动词的标志,与介词“为”组成“为……所……”的格式,“所”不译)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14、C、E (C.“雨洗兵”与“云随马”相对,兵指兵器,洗兵有洗刷兵器不用的意思,用以预祝结束战争,取得。E.“抒发了个人怀才不遇之情”属无中生有,这一说法也与本诗的写作意图相悖。)‎ ‎15、这两句写在山间行军时,山上千万野花夹道欢迎主帅;到了平原的河边,两岸千万条的垂柳拂掠过大军的旌。(2分)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来写大军的行进,突出了将士们轻松的心情,字里行间洋溢着乐观豪迈的情绪,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4分)‎ ‎16、(1)今人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则耻师焉 ‎(2)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7、A (①风雨如晦:风雨交加,白天如同黑夜一样昏暗,后用来形容局势动荡或社会黑暗。不合语境。③‎ 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用于否定句。④添枝加叶:比喻转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为了夸大,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望文生义,可改为“添砖加瓦”。②有口皆碑: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人人称赞。碑,指记功碑。⑤雨后春笋: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⑥美轮美奂: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现在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 ‎18、B (A.中途易辙,可在“对”之前加上“观众”。C.搭配不当。“增加”和“强度"不搭配。D.句式杂糅,“分为……”或者“由……组成”二者保留其一。)‎ ‎19【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A项,“令郎”是称别人家的儿子,不合语境。B项,“务必”和“恭候”都不对;务必是上级对下级,恭候是谦辞。C项,“莅临”用于欢迎上级到访,用错对象。‎ ‎20. 【答案】 (1). 应随手关掉煤气开关或电开关 (2). 若是在楼房里时 (3). 要避开高大建筑物[]‎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解答此题要仔细研读各道横线的上下文,提取材料中的重要信息,根据前面内容“地震发生的时候,若正在用燃气生火”,第一处内容应为“应随手关掉煤气开关或电开关”,紧承前面内容。第二处内容与后面“若是在户外”相对,即为“若是在楼房里时”或“若在户内”。第三处内容根据前后内容及第二处后面的内容即可推断出 ‎21.【答案】 (1). 广大民众应提高环保意识,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产品。 (2). 政府应用法律手段强制生产厂家回收塑料餐具。 (3). 生产厂家应加大技术投入、实现回收产品循环利用。‎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作答时认真分析材料内容,由材料的第一段内容“近日,朋友圈流传一条呼吁公众减少、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的微信,希望通过改变消费习惯来缓解塑料污染问题”,可以提出建议为:广大民众应提高环保意识,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产品。由德国的做法可以提出建议为:政府应用法律手段强制生产厂家回收塑料餐具,国家应加大技术投入、实现回收产品循环利用等。所提建议合理、有利于环保即可,但不能完全脱离材料。‎ ‎【参考译文】‎ 谢晦,字宣明,陈郡阳夏人。他的祖父谢朗,是东阳太守;父亲谢重,是会稽王道子的骠骑长史;他的哥哥谢绚,是高祖的镇军长史,去世得很早。谢晦最初当孟昶的建威府中兵参军。孟昶死后,高祖问刘穆之:“孟昶的部属中,谁适合到我的府中?”‎ 刘穆之推荐了谢晦。于是高祖便任命谢晦为太尉参军,高祖曾审讯犯人,当天早晨刑狱参军病了,高祖使谢晦代理。在车中,谢晦一看审讯的记录,便马上作出判决。相府中的事务很多,案卷众多,大量聚积,谢晦依据所问对答,竟没有错误,高祖非常惊奇。当天便任他为刑狱贼曹,又转任豫州治中从事。义熙八年,朝廷安置侨流(东晋南北朝时,北人避战乱而流亡南渡,称为侨流)按地域划定归属的郡县,派谢晦管理扬州和豫州的户口,因办事公平而被人们称道。于是入朝任太尉主簿。谢晦随同高祖征讨司马休之。当时徐逵之战败被杀,高祖十分愤怒,要亲自披挂铠甲上岸作战,将领们都极力劝阻,高祖不仅不听,反而更加愤怒。谢晦上前抱住高祖(不让他上岸)。高祖说:“(你不放手)我便杀了你!”谢晦说:“天下可以没有我谢晦,不能没有了你明公,谢晦死了又有什么呢?”此时恰好胡藩已登上江岸,敌人退走,于是高祖才作罢。谢晦风度翩翩,善言谈,有风趣,眉目清秀,鬓发如漆。他博览群书,学识渊博,通晓事理。高祖对他非常喜爱和欣赏,其他官员们是远远赶不上的。谢晦随同高祖出征关中、洛阳,高祖把里里外外的重要事务都交给他办。永初二年,不久之后,谢晦又被任命为领军将军。仿照晋朝中军羊祜的先例,谢晦到宫殿内值班,总管大内警备工作。三月,高祖病重,配给谢晦带剑的武士二十人,让他和徐羡之、傅亮、檀道济同时服侍自己医治服药。少帝即位,加任谢晦为中书令,与徐羡之、傅亮共同辅佐朝政。少帝被废后,司空徐羡之宣布圣旨,用谢晦代理七州诸军事、任抚军将军,希望使谢晦在外藩作为援助。太祖即位后,又给谢晦加使持节,其他的职位照旧。不久谢晦又加号卫将军,任散骑常侍,晋封为建平郡公,食邑四千户,谢晦则坚决推辞这个封爵。后又赐给谢晦鼓吹一部。太祖忌惮他的功高,想要诛杀徐羡之等人,并且讨伐谢晦。等到太祖将要讨伐他时,于是下诏书命檀道济回到朝廷,派他向西讨伐谢晦。檀道济的大军到了后,谢晦的大军便一下子溃散了。兵众逃散将尽,谢晦带着弟弟谢遁、哥哥的儿子谢世基等七人向北逃去,被光顺之抓住。谢晦死时,只有三十七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