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全国)(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全国)(7)

‎2018届二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 训练(全国)‎ 练前提示 标题是文本的窗户,高考命题者很喜欢用标题来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和审美能力;常考查的角度有意蕴和作用两种,所用题型是综合分析题或探究题。无论是哪种角度哪类题型,答题前都要注意标题命名的方式,看看它是以“人物”“物象”命名还是以“时间”“地点”“环境”“事件”等命名的,因为标题的意蕴和作用与标题命名方式有很大关系。‎ 对于标题意蕴题,应该从“标题的含义”“表达技巧”和“结构作用”三个方面分析。‎ ‎“标题的含义”有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表层含义指标题的字面含义;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指文本所渗透的情感和主旨,一定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如果标题运用了表达技巧,如双关、比喻、象征等,则要答出其指代义、双关义、比喻义和象征义。从结构上,标题通常是文本的线索。对于标题作用题,应把握其常见作用:①点明时间地点,渲染环境氛围;②概括文本内容,暗示比喻象征,揭示主旨;③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④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分析时还要紧紧联系标题所用的表达技巧及其特点。‎ 答标题类题目,一般情况下都是靠自己对文本内容的把握和全面、深入的体悟,如果文中有点题文字,则必须牢牢抓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静 沈从文 女孩子岳珉年纪十四岁左右,有一张营养不良的小小白脸,穿着新上身不久长可齐膝的蓝布袍子,正在后楼屋顶晒台上,与北生倚在朽烂发霉摇摇欲坠的栏干旁,数天上的大小风筝。晒楼后面是一道小河,河水又清又软,很温柔的流着。河对面有一块碧绿的大坪,上面还绣得有各样颜色的花朵。大坪远处,可以看到好些菜园同一个小庙。菜园篱笆旁的桃花,同庵堂里几株桃花,正开得十分热闹。‎ 日头十分温暖,景象极其沉静,两个人一句话不说,望着远处。小孩子快乐得如痴,女孩子似乎想到很远的一些别的东西。‎ 他们是逃难来的,这地方并不是家乡,也不是所要到的地方。母亲,大嫂,姐姐,姐姐的儿子北生,小丫头翠云一群人中,就只五岁大的北生是男子。他们要去的城市被围困了,过上海或过南京的船车全已不能开行。‎ 他们不能前行但又不能再回去,因此照妈妈的主张,就找寻了这样一间屋子权且居住下来,打发随来的兵士过宜昌,去信给北京同上海,等候各方面的回信。爸爸是军部的一个军事代表,大哥也是个军官。‎ 母亲原是一个多病的人,到此一月来各处还无回信,路费剩下来的已有限得很,身体原来就很坏,加之路上又十分辛苦,自然就更坏了。‎ 想着母亲的病和一直没消息的爸爸,岳珉的眼神落在了外面的河上。河中有一只渡船,懒懒的搁在滩上,常常半天就不见一个人过渡。守渡船的人,这时正躺在大坪中大石块上睡觉。那船在太阳下,灰白憔悴,浮在水面上,慢慢的在微风里滑动。‎ ‎“为什么这样清静?”女孩岳珉心里想着。这时节,对河远处却正有制船工人,用钉锤敲打船舷,发出砰砰庞庞的声音。还有卖针线飘乡的人,在对河小村镇上,摇动小鼓的声音。声音不断的在空气中荡漾,正因为这些声音,却反而使人觉得更加分外寂静。‎ 岳珉到房里去时,看到躺在床上的母亲,静静的如一个死人,很柔弱很安静的呼吸着,又瘦又狭的脸上,为一种疲劳忧愁所笼罩。母亲像是已醒过一会儿了,一听到有人在房中走路,就睁开了眼睛。‎ 岳珉望到母亲日益消瘦下去的脸,同那个小小的鼻子,说到:“妈,妈,天气好极了,晒楼上望到对河那小庵堂里桃花,今天已全开了。”‎ 病人不说什么,微微的笑着。‎ ‎“你咳嗽不好一点吗?”‎ ‎“好了好了,不要紧的,人不吃亏。早上吃鱼,喉头稍稍有点火,不要紧的。”‎ 这样问答着,女孩便想走过去,看看枕边那个小小痰盂。‎ 病人忙说:“珉珉你站到莫动,我看看,这个月你又长高了!”‎ 女孩岳珉害羞似的笑着:“我不像竹子罢,妈妈。我担心得很,人长太高了要笑人的!”‎ 静了一会。母亲记起什么了。‎ ‎“珉珉我做了个好梦,梦到我们已经上了船,三等舱里人挤得不成样子。”‎ 其实这梦还是病人捏造的,因为记忆力乱乱的,故第二次又来说着。‎ 女孩岳珉望到母亲同蜡做成一样的小脸,就勉强笑着,“我昨晚当真梦到大船。今早上喜鹊叫了半天,我们算算看,今天爸爸会不会有信来”。‎ ‎“今天不来明天应来了!”‎ 两人故意这样乐观的说着,互相哄着对面那一个人,口上虽那么说着,女孩岳珉心里却那么想着:“妈妈病怎么办?”‎ 病人自己也心里想着:“这样病下去真糟。”‎ 姐姐同嫂嫂,从城北回来了,两人正在天井里悄悄的说着话。‎ 病人在房里咳嗽不止,姐姐同大嫂便进去了。女孩岳珉在天井中看了一会日影,走到病人房门口望望。只见到大嫂正在裁纸,大姐坐在床边,想检察那小痰盂,母亲先是不允许,用手拦阻,后来大姐仍然见到了,只是摇头。女孩岳珉不知为什么,心里尽是酸酸的,站在天井里,同谁生气似的,红了眼睛,咬着嘴唇。她上了晒楼,仍然在栏干边傍着,眺望到一切远处近处,心里慢慢的就平静了。后来看到各处远近人家都有了烟子,她才离开。‎ 这时听到隔壁有人拍门,有人互相问答说话。女孩岳珉心里很稀奇的想到:“谁在问谁?莫非爸爸同哥哥来了,在门前问门牌号数罢?”这样想到,心便骤然跳跃起来,忙匆匆的走到二门边去,只等候有什么人拍门拉铃子,就一定是远处来的人了。‎ 可是,过一会儿,一切又都寂静了。‎ 女孩岳珉便不知所谓的微微的笑着。日影斜斜的,把屋角同晒楼柱头的影子,映到天井角上,恰恰如另外一个地方,竖立在她们所等候的那个爸爸坟上一面纸制的旗帜。‎ 一九三二年三月作。‎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上的风筝和小河周围的景色共同表现出盎然的春意,这与小说内在的感情基调是一致的。‎ B.作者对渡船和守船人的描写意在表现河上环境的安静,岳珉也受到这种景象的感染,心绪平静。‎ C.之所以不让岳珉和大姐看痰盂,主要是因为母亲深陷自己沉重病情带来的焦虑和痛苦之中。‎ D.岳珉听到隔壁有人拍门并说话后的心理和动作,表现了她急切盼望父亲和哥哥回来的心情。‎ 答案 D 解析 A项“盎然的春意”与小说的基调是矛盾的,主人公始终处于焦虑和担忧之中。B项岳珉并没有“心绪平静”,而是想着病重的母亲和没有消息的父亲。C项母亲不让岳珉和大姐看痰盂,是因为不想让她们得知自己的病情而更加担心。‎ ‎2.小说末尾写到,这里的影子恰如爸爸坟上的旗帜,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揭示了故事的结局。父亲已不在人世,岳珉等不到他的消息。②增强了小说的悲剧色彩。父亲的死使残酷的现实与急切的期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此表现岳珉等待的徒劳。‎ ‎3.小说以“静”为标题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静”是小说描写的环境特征和营造的整体氛围。②“静”是身处乱世、遭受不幸的小说中人物的言行特征。③“静”是小说的情节特征。小说情节平淡,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④“静”构成小说的艺术张力,表现小说的悲剧主题。在寂静的氛围、平淡的情节和娴静的言行下,隐藏着时局的动荡、人物命运的艰难悲凉、人物内心的焦虑期盼等不安静因素。‎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魔鬼心里的上帝 雨 果 母亲已经攀着荆棘滚进沟里。她披头散发,身上被刺伤,流着鲜血。西穆尔丹和盖尚都在沟里,像塔里的戈万一样束手无策。士兵们无能为力,绝望地围在他们身边。炙热难忍,但是谁也感觉不到。大火还在继续,令人畏惧。人们看见在烧得通红的窗口有三个金发脑袋。拉杜对天挥挥拳头,仿佛在用眼光寻找什么人,说道:“这叫行善吗,老天!”母亲跪着亲吻桥拱,一面呼喊道:“发发慈悲吧!”‎ 大火的劈啪声中夹杂着低沉的爆裂声。图书室里书橱上的玻璃裂开了,哗啦啦地掉了下来。显然屋架要坍了。谁都无能为力。再过一会儿,一切都将倒坍。大难临头。只听见孩子们在喊叫:“妈妈!妈妈!”人们恐慌万状。‎ 突然间,在与孩子们相邻的另一扇窗口,在大火的朱红色底幕前,出现了一个高高的人影。‎ 所有的头都抬了起来,所有的目光都凝住了。一个男人站在楼上,站在图书室里,烈火之中。他的身影在火焰中发黑,但是满头白发。人们认出这是德·朗德纳克侯爵。‎ 他消失了,不久后又出现。‎ 这位可怕的老人在窗口摆弄一个很长的梯子,这就是放在图书室里的救火梯。他去墙边找到梯子,将它一直拖到窗前。他抓住长梯的一端,像竞技者一样灵巧自如地将它搭在窗栏边沿往外滑动,一直滑到沟底。拉杜站在下面,惊喜万分,伸手接过梯子,紧紧抓住它,喊道:“共和国万岁!”‎ 侯爵回答说:“国王万岁!”‎ 拉杜低声说:“你愿意怎么喊都行,胡说八道也可以,反正你就是仁慈的天主。”‎ 梯子放好了。燃烧的大厅和地面建立了联系。二十个人跑了过来,拉杜一马当先,他们很快便从上到下站到了梯子上,背靠着梯级,像是上下传递石头的泥瓦工。这是木梯上的人梯。拉杜站在梯头,挨近窗口,面向大火。‎ 分散在欧五南地和斜坡上的军队惊喜交加,涌向高原、沟壑和塔顶平台。‎ 侯爵再次消失,然后再次出现,手里抱着一个孩子。‎ 掌声雷动。‎ 这孩子是侯爵随手抱起的,他是胖阿兰。‎ 胖阿兰喊道:“我怕。”‎ 侯爵将胖阿兰递给拉杜,拉杜又递给身后下方的士兵,士兵又递给另一位士兵。害怕地叫嚷的阿兰就这样被传递下来,一直传到梯房,与此同时,侯爵又消失了一会儿,然后将勒内·让抱到窗前,勒内·让又哭又闹,当他从侯爵手中转到拉杜手中时,他还踢打拉杜。‎ 侯爵又返回满屋是火的图书室。若尔热特一个人呆在那里,他朝她走过去。她微笑。这个铁石心肠的人感到眼睛湿润,问道:‎ ‎“你叫什么名字?”‎ ‎“若尔热特。”她说。‎ 他将她抱在怀中,她仍然微笑。当他把孩子交给拉杜时,他那如此高傲、如此隐秘的心灵竟被天真无邪的孩子迷住了,他亲吻了她。‎ ‎“这是小姑娘!”士兵们说。若尔热特便在一片欢呼声中被一双双胳膊传下来,直到地面。人们在鼓掌、跺脚,老兵们在抽泣。她对他们微笑。‎ 母亲站在梯子下面,气喘吁吁、懵懵懂懂,面对意外的惊喜如痴如醉,因为她从地狱跃进了天堂。过度的快乐会损伤心灵。她伸开双臂,先抱住胖阿兰,再抱住勒内·让,最后拖住若尔热特,她狂热地亲吻他们,接着便大笑起来,晕倒在地。‎ 响起了高呼声:‎ ‎“都得救了!”‎ 确实,都得救了,但老人除外。‎ 但谁也没有想到他,他本人多半也没有想到自己。‎ 他在窗前呆了几分钟,若有所思,仿佛在给大火一点时间来决定去留。接着他便不慌不忙地、慢慢吞吞地、高傲地跨过窗栏,头也不回地直立在梯子上,背靠梯级,面对深渊,背靠大火,像威严的幽灵一样默默走下楼梯。梯上的人们赶紧下来,在场的人都不寒而栗,面对这个自天而降的人仿佛面对异象一样,感到一种神圣的恐惧,纷纷后退。此时,侯爵正沉着地钻入眼前的黑暗。他们在后退,而他却在靠近。他那大理石一般苍白的面容上没有一丝皱痕,幽灵般的眼神里没有一丝闪光。人们在黑暗里惊恐地盯着他。他每走近一步,就似乎又高大一分,梯子在他死亡的脚步下颤抖,发出响声,仿佛是骑士的石像再次进入坟墓。‎ 当侯爵走下最后一个梯级,踩上地面时,一只手抓住了他的衣领。他转过身来。‎ ‎“我逮捕你。”西穆尔丹说。‎ ‎“我同意。”朗德纳克说。‎ 注 本文选自雨果的长篇小说《九三年》,有删节。《九三年》创作于法国大革命时期,小说围绕封建势力旺岱叛军首领朗德纳克、资产阶级革命代表西穆尔丹等人物,生动地展现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生死斗争的历史画卷。‎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朗德纳克把梯子滑到沟底时,拉杜呼喊“共和国万岁”,侯爵回答“国王万岁”,拉杜的回应却低声无力。这表明拉杜已屈服于朗德纳克的威势,赞同他的立场。‎ B.小说以朗德纳克侯爵挽救了三个孩子的性命,自己却被西穆尔丹逮捕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小说戛然而止式的结尾,引起读者对战争和人性的思考。‎ C.“他在窗前呆了几分钟,若有所思”,众人都得救后,朗德纳克思绪复杂,有成功救人后的如释重负,有对死亡的恐惧和未来的担忧,有束手就擒抑或葬身火海殉道的抉择。‎ D.当三个孩子被困火海时,“母亲”全然不顾自身伤势,撕心裂肺地呼救;当孩子得救后,因过度兴奋晕倒在地。这表现小说最为重要的题旨——歌颂母爱的伟大。‎ 答案 B 解析 A项“表明拉杜已屈服于朗德纳克的威势,赞同他的立场”不正确,不是被威势屈服,更不会赞同其立场,是对朗德纳克仁爱救人的敬意和赞许。C项朗德纳克镇定、威严, “有对死亡的恐惧和未来的担忧”与人物性格不符,与他具体的表现相左。D项对母爱的歌颂不是本文所要着力展现的主旨。‎ ‎5.“细微之处见精神。”这篇小说的描写颇为细腻,请从场景描写、人物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中任选两个方面举例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场景描写:“大火的劈啪声中夹杂着低沉的爆裂声。图书室里书橱上的玻璃裂开了,哗啦啦地掉了下来。显然屋架要坍了。谁都无能为力。再过一会儿,一切都将倒坍。大难临头。”这对火场的细致描写,为故事的发生提供特殊背景,营造了紧张气氛,为小说主人公的出场做铺垫。‎ ‎②人物动作描写:“他去墙边找到梯子,将它一直拖到窗前。他抓住长梯的一端,像竞技者一样灵巧自如地将它搭在窗栏边沿往外滑动,一直滑到沟底。”一连串的动作,迅速、娴熟,突出了朗德纳克沉着冷静的性格和临危不乱的精神品质。‎ ‎③人物神态描写:“此时,侯爵正沉着地钻入眼前的黑暗。他们在后退,而他却在靠近。他那大理石一般苍白的面 容上没有一丝皱痕,幽灵般的眼神里没有一丝闪光。”运用比喻手法描写人物神态,既体现了朗德纳克侯爵的坚毅和威严,也歌颂了无情战火中人性的伟大。‎ ‎6.节选部分以“魔鬼心里的上帝”为标题颇有深意,请结合文本和创作背景探究其内涵和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魔鬼”意味着人性中的凶残、邪恶和冷酷,“上帝”则预示着善良、正直和仁爱。小说中的朗德纳克是旺岱叛军首领,自觉维护腐朽没落的封建势力,对资产阶级革命而言,有“魔鬼”的一面,但在连绵的火海中,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遭到威胁时,却能跨越心里的藩篱,挺身而出,救人于火海中,闪耀着善良、正直和仁爱的光辉,说明这个“魔鬼”心里也有“上帝”。节选部分写的主要人物就是朗德纳克,重点表现的是他“上帝”的一面,所以,以“魔鬼心里的上帝”为题,是对节选部分的最贴切的概括,彰显了歌颂人性善良和人道主义思想的主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