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9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开封市、商丘市九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下期期中联考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务必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按文字方向贴在答题卡的指定区域。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本卷满分150分钟,时间150分钟。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 《红楼梦》中的服饰有一些是汉族历代传承的服饰,但也有很多是清代人的穿着。黛玉初至荣国府时,见到王熙凤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袭人要回家探亲时也是在“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外,再套上“青缎灰鼠褂”。徐珂《清稗类钞•服饰》中说:“褂,外衣也,礼服之加于袍外者。”赵振民《中国衣冠中之满服成分》索性认定:“中国古无‘褂’字盖满制也。”应该说褂子是清代人对肥大上衣的习惯称谓。贾宝玉是作者着墨最多、寄托最深的人物之一。他的服饰特色主要体现在红色上。初见黛玉时,服饰以红为主色;群芳夜宴时,枕着红香花枕;祭晴雯时,穿着血点般大红裤子:看破红尘出家时,身披“大红猩猩毡的斗篷”。 这是因为红色是最能体现宝玉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的颜色。红色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具有令人产生激动、热烈的本性和感情的力量,与他热情奔放的性格暗合。红色也体现了他尊重女性的心理特征。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常是女性的代名词,古代男子常称其女性好友为“红颜知己”。宝玉非常推崇、爱慕和关心女性,红色岂不正是他怡悦红颜的绝妙注解?红色还是他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象征。他虽被视为掌上明珠,却处处受羁绊,恨不能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而红色常使人联想到火焰和鲜血的颜色,是充满刺激性和令人振奋的色彩。它能使人产生积极进取的态度,这正是宝玉性格的写照。 服饰不但能突现人的外貌和性格,在阶级社会里,更能显示人的地位。贾雨村还是寄住在葫芦庙内的一个穷儒时,曹雪芹只用“敝巾旧服”四个字就画出了这个落魄文人的潦倒。邢岫烟虽为小姐,无奈家道艰难,只能着“家常旧衣”,连冬天也穿得“很单薄”。对那些美貌而富贵的人曹雪芹则不惜浓墨重彩。只看看宝玉的佩戴物就知道了。他的帽子是嵌玉紫金冠;颈上挂着饰有“金螭缨络”的项圈;那通灵宝玉,先是用“五彩金丝”系着,后又由莺儿织了一个“梅花络”套上;又有“寄名锁”——在神僧面前“寄名”为“弟子”,再铸一把锁,以示神命锁住;还有道士所画能祛邪的“护身符”。而地位高至皇妃的元春,曹雪芹又不细写她的服饰了。元春省亲时,我们只看到皇家仪仗队里有人捧着她的“冠袍带履”,回到家后,也只知道她一次次“更衣”。到底穿戴如何,没有具体写。这是不写之写之妙。 曹雪芹笔下的服饰是在不违背清廷禁律的前提下,按照封建审美标准,遵循美的规律创造的。《红楼梦》的服饰集中国封建社会服饰美之大成,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摘编自《红楼梦中的服饰文化》,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红色最符合宝玉个性心理,所以,曹雪芹笔下的宝玉始终全身穿戴红衣红饰。 B. 《红楼梦》中所涉服饰虽存在汉族元素,审美价值颇高,但却未触犯清廷禁律。 C. 从宝玉身上的各种安全饰物中,我们可看出贾宝玉在贾府中备受呵护、地位至高。 D. 服饰描写是曹雪芹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也是促进封建审美规律形成的重要元素。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贾雨村、贾宝玉的服饰比对描写,说明“突显地位”是曹雪芹服饰描写的重要原则。 B. 作者由表及里,从宝玉的穿着服饰中,探究出了人物性格的深层内蕴,见解深刻。 C. 文中援引徐珂、赵振民两人著作中的言论,说明了“褂子”是清人独有的服饰类型。 D. 文章以“服饰文化”主线,串联起了《红楼梦》人物形象、审美艺术等诸多内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解读《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特点,从服饰入手是解读方法中最为便捷、高效的。 B. 曹雪芹笔下的服饰受封建社会思想影响,深入品赏时,我们需了解写作时代背景。 C. 《红楼梦》中人物服饰描写手法多样,各具特色,体现出曹雪芹高超的写作技艺。 D. 《红楼梦》中的服饰文化博大精深,因而,该书是研究清人服饰情况的重要文献。 【答案】1. B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筛选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比较、辨析。本题A项,“曹雪芹笔下的宝玉始终全身穿戴红衣红饰”扩大范围了,按照原文“他的服饰特色主要体现在红色上”,可知选项“宝玉始终全身穿戴红衣红饰”表述扩大范围。C项,“地位至高”过于绝对,宝玉在贾府极受爱宠,但不能说地位至高。D项,结合原文末段“曹雪芹笔下的服饰是在不违背清廷禁律的前提下,按照封建审美标准,遵循美的规律创造的”,可知封建审美规律的形成在前,而选项中“也是促进封建审美规律形成的重要元素”便混淆了先后关系。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C项,“是清人独有的服饰类型”曲解文意,原文是“徐珂《清稗类钞•服饰》中说:‘褂,外衣也,礼服之加于袍外者。’赵振民《中国衣冠中之满服成分》索性认定:‘中国古无‘褂’字盖满制也。’应该说褂子是清代人对肥大上衣的习惯称谓。”,可见从徐珂、赵振民两人的相关言论中,并不能得出“独有”之义。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A项,“从服饰入手是解读方法中最为便捷、高效的”无中生有,结合原文内容,看不出“从服饰入手是解读方法中最为便捷、高效的”的意思。故选A。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比阅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对面的碗 王若冰 坐在餐桌前,面前又是已经盛满米饭的碗。碗面上是一只腾飞的金凤凰,碗的边缘是一圈金色,与凤凰交相辉映。骨瓷,薄,剔透,泛着凝白的光芒。小路看了好一会儿,她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精致的碗。老人将一块牛肉放到小路的碗里,“你尝尝,这是我小火三个小时炖出来的。” 老人的话听起来漫不经心,似解释,又似自言自语。 小路的眼睛湿润了。她想起已经过世的母亲。 小路与老人相识于偶然。那天,她到这座楼里看房子,因租金太高而放弃。高楼之外的天空,秋阳飘洒在窗外,落叶纷纷扬扬地在距离有限的楼宇间飘荡。小路想起家与父母,想到在都市里打拼的艰辛,不由落泪。 老人就是在那个时刻出现的。她身穿圆领黑毛衣,搭一条酒红色披肩,藏蓝色西裤,脚上是一尘不染的黑皮鞋;戴一副金丝花边眼镜,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 在听到小路要租房的时候,她笑着说:“要不,你看看我那房子是否满意?” 说罢,老人不等小路回答,径直走向电梯对面的门。那扇深棕色的门一打开,房子内部就展现在小路的眼里了。她一看,刚迈进的一条腿又缩回来,不好意思地对老人说:“阿姨,我还是不看了。我,租不起。”老人一把拉住她的胳膊,先进来看看吧。房子是中式风格,含蓄婉约中透着特有的美感。墙上挂着山水画,客厅的博古架上,摆满了精美的瓷器。美术系毕业的她,非常喜欢这样的风格与氛围。 可是越看就越觉得是在做梦。老人说:“两个房间,一个朝南,一个向北。你随便选择,价格都是一个月六百元。”小路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可是黄金地段啊!老人笑着说:“价格便宜是因为我有要求,你每天下班回来都得帮我带一瓶牛奶。” 小路听后,感激地说了无数声“谢谢阿姨!” 搬入的第二天下班,小路发现老人坐在餐桌前,对面摆放着一只盛满米饭的碗。老人不经意地说:“我的朋友原本要过来吃饭,结果临时有事来不了。要不,一起吃?” 小路不好推辞。闲聊中,她得知,老人退休前是美术学院教授,老伴早在十多年前就病逝了。女儿已定居加拿大多年;对儿子,老人却一带而过。此后,小路注意到,每次谈到儿子,老人的脸上都会掠过一丝不易觉察的复杂表情。 小路不好问,她总是尽力地多做些事。除了每天回来帮老人带牛奶外,还非常勤快地打扫厨房与客厅的卫生;倒垃圾;入睡前检查家里的门窗与厨房里的水电、煤气等。老人总是对小路笑笑,很优雅地说着谢谢。 时光如沙,在指间无声地滑落。一晃,小路已经在老人家里租住半年了。 因为忙,她下班的时间并不固定,跟老人的交流也很少。可每次到家,她都会发现老人坐在餐桌前,就像专门在等她一样。小路注意到自己面前的那只碗,每次都不一样:带凤凰的,印孔雀的,玫瑰花的,梅花盛开的,水中睡莲的,绿竹的,菊花朵朵的,精致考究,又颇有情趣。 最近,小路时常出差,她已经很久没有与老人一起晚餐了。这天,她出差回来是下午三点多。进门后,却听到了老人房间里传出的抽泣声,那声音里夹杂着压抑的悲凉。她一惊,老人低吟的哭诉声声传来,“老伴啊,你在那边还好吗?要不是等林子出狱,我真想快点去找你啊!我做梦都怀念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情景,我每天看着对面那只饭碗,都觉得是你或者孩子坐在那里跟我一起吃饭……” 小路震惊,她转身悄然退出房门,坐在与老人相遇的楼梯口,心情异常沉重。直到华灯初上,她才进了门。她发现老人已经坐在餐桌前,表情凄凉。“阿姨,我想跟您商量件事儿。”老人抬头看着她:“你,要搬走?” “不是,我很喜欢您做的饭菜,也很喜欢您盛满米饭的那些碗,更享受跟您一起吃饭的感觉,就像跟妈妈一起一样,温暖、安全。我妈妈已经去世五年了,见到您,我觉得很亲切,我想像对妈妈那样,陪陪您,和您说说话。不知道您……” 话还没有说完,老人颤抖着站起来,双手把她搂进怀里,泪水长流。 坐在餐桌前,面前又是那盛满了米饭的碗,饭香弥漫;那凝白剔透的碗面之上,红梅怒放,春意盎然。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基调沉郁,情节简单,叙述简约而平实,却又曲折有致;描写温婉而细腻,人物的一举一动,既精确到位,又克制内敛。 B. “秋阳飘洒在窗外,落叶纷纷扬扬地在距离有限的楼宇间飘荡”,烘托了在都市里打拼的女孩因租金太高而无法租房的失落心情。 C. 老人低价位出租给女孩位于黄金路段的房子,是因为自己年老行动不便,想让女孩每天帮自己买牛奶,顺便照顾自己的生活。 D. 老人的哭诉伤感动人,小说借此巧妙地交代了老人的家庭情况,展现出了老人的内心世界,揭开了关于“碗”的故事谜底。 5. 请概括小说中老人的形象特征,并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 “碗”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答案】4. C 5. ①生活讲究:老人穿着考究;使用的餐具精美;房子的布置摆设含蓄婉约中透着美感。②心地善良:低价出租房子给小路,又不伤害小路的自尊心;等待小路吃饭,善待小路。③温雅内敛:希望让小路陪她吃饭,但又不明说;自己内心痛苦,却不对外人流露;小路帮她做家务,总是优雅地说谢谢。 6. ①“碗”是老人情感的载体,是老人生活中盛饭的碗,更是老人心中渴望盛满亲情的碗。②“碗”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终,是小说情节结构的枢纽,使情节简洁明了。③文中多次写到精致的“碗”,表现出老人讲究生活品味的特点,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④小说以“碗”为中心讲述了老人和小路相互关心帮助的故事,富有生活气息,赞美了人性的美好。⑤对“碗”的描写,给小说涂上了一层“悬疑”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C项,说“是因为自己年老行动不便,想让女孩每天帮自己买牛奶,顺便照顾自己的生活。”分析不正确,从原文来看,老人把房低价租给小路,一方面是看到小路没有租到房子,同情小路,另一方面是老人自己也希望能有个人陪伴自己。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先审题,题干是“请概括小说中老人的形象特征,并结合作品简要分析。”,题目要求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小说中老人的形象特征。人物形象的分析一般从人物身份、职业及各种细节入手,要听其言观其行。本题则要从文中找到对老人的相关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的事例或语言。比如初见老人时,老人“身穿圆领黑毛衣,搭一条酒红色披肩,藏蓝色西裤,脚上是一尘不染的黑皮鞋;戴一副金丝花边眼镜,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穿着很讲究,家里装修“房子是中式风格,含蓄婉约中透着特有的美感。墙上挂着山水画,客厅的博古架上,摆满了精美的瓷器。”,吃饭时用的碗“小路注意到自己面前的那只碗,每次都不一样:带凤凰的,印孔雀的,玫瑰花的,梅花盛开的,水中睡莲的,绿竹的,菊花朵朵的,精致考究,又颇有情趣。”,由此可归纳出老人对生活讲究。再者从老人与小路的相识交集中,老人是在小路因租金高租不到房子落泪时,主动把自己黄金地段的房子租给小路,而且让小路自己挑选房间,说是以小路为自己带牛奶为交换条件,其实小路工作很忙,还经常出差,可见带牛奶只是老人保护小路自尊心的一个借口,而且老人每天都有意等小路回来吃饭,这些足见老人心地善良。最后结合老人的言行“老人不经意地说:‘我的朋友原本要过来吃饭,结果临时有事来不了。要不,一起吃?’小路不好推辞。闲聊中,她得知,……每次谈到儿子,……入睡前检查家里的门窗与厨房里的水电、煤气等。老人总是对小路笑笑,很优雅地说着谢谢。”“进门后,却听到了老人房间里传出的抽泣声,那声音里夹杂着压抑的悲凉。她一惊,老人低吟的哭诉声声传来,‘老伴啊,你在那边还好吗?要不是等林子出狱,我真想快点去找你啊!……跟我一起吃饭……’”等知老人内心痛苦,在外人面前没有流露过,可见其温雅内敛。本题先要概括出老人的形象特点,然后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物象及探讨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题目要求简要说明“碗”在小说中的作用。解答本题可从“碗”的含义、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主题表达等角度进行分析。从“碗”含义上看,表面上就是指老人家里吃饭用的碗,但结合老人的哭诉,可知老人是借对面的碗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可见“碗”是老人情感的载体。从情节上看,小说从小路吃饭注意到碗的精致写起,中间的情节发展也都与碗有关,结尾又写“面前又是那盛满了米饭的碗”,可见“碗”贯穿了全文,起到了线索作用。从人物形象塑造来看,老人给小路盛饭的碗每次都不同,但都精致考究,表明老人对生活的讲究,反映出老人的生活口味,从主题表达来看,老人用各种精致的碗给小路盛饭,小路注意到碗的精致,也感受到老人的善意,又了解了老人在对面摆一只碗的原因,可见小说是围绕“碗”展开故事,赞美了美好的人性,突出了主题。另外,小说对一只只碗的描写, 突出了碗的精致,使小说笼罩上了种“悬疑”色彩,也给读者设置了悬念,能够起到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点睛】人物形象分析的题型及答题要点: 1.你认为主要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个人物的? 2.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形象特点。 这类题的答题步骤: ①指出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 ②找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找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③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 “月球背面是一片难得的宁静之地,屏蔽了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信号干扰。这次探测可以填补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将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重要资料。”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新闻发言人于国斌说。 落月后,通过“鹊桥”中继星的“牵线搭桥”,嫦娥四号探测器进行了太阳翼和定向天线展开等多项工作,建立了定向天线高码速率链路,实现了月背和地面稳定通信的“小目标”。 15时7分,科技人员发送指令,两器分离开始。22时22分,巡视器玉兔二号月球车踏上月球表面。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表示:“飞几十万公里,关键是着陆,要不翻车,月球车要安全走下来。苏联连续失败16次,主要是下去的瞬间翻车了。” (摘编自《半月谈》 2019年1月3日) 材料二: 嫦娥四号登月是一个重要时刻,因为它不只涉及技术,嫦娥四号的成功就像伴随登月向世界分发的中国政治制度的一张名片。只有坚定地自上而下制定目标和指挥实施项目和推进进程,才可能成功。 中国人隐忍而系统地为这次成功做了准备。他们先发射了绕月运行的探测卫星。成功后,又于5年前将嫦娥三号探测器送上了月球面向地球的一面。嫦娥三号甚至还携带了名为玉兔的月球车。 航天业迄今的重要参与者美国、俄罗斯和欧洲正是这种持之以恒行动的反面教材。它们费力地说服政府提供太空任务所需的预算,因此,美国航空航天局、欧洲航天局和俄罗斯航空航天署只能惊讶地旁观中国人的太空行动。虽然单纯从技术角度看,他们也能做到。 (摘编自德国《明镜》周刊网站 2019年1月3日) 材料三: 欧阳自远是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曾成功推动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发射升空。此后,“嫦娥计划”从一号到五号探测卫星,全都离不开他的参与和推动。 中国的探月准备工作做了35年,其中仅是论证,就整整10年,但对于欧阳自远来说,更难的是如何赢得国人的理解和支持。他最初面临的质疑很多,近20年来没有其他国家提过探测月球,为什么中国要去搞探月?尤其令欧阳自远感到压力的是,国人只愿看到“嫦娥”系列卫星一个接一个地成功,无法想象一旦出现失败会是怎样。“开汽车有时都会遇到发动机发动不起来的状况,对于如此复杂的探月工程,问题怎么可能没有?所以我们的压力很大,要出去就必须成功!” 回忆往昔,欧阳自远仍然心情激动:“当卫星上轨道,我从来没那么激动过,抱着孙家栋(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我们两个七老八十的人说不出话来,眼泪一直在往下流。” (摘编自《环球人物》2019年1月4日) 材料四: 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登陆月球背面,玉兔二号巡视器成功实现月表“越野”,令无数中国人激动不已,而 “嫦娥登月”背后的航天人也逐渐走入公众视野。与过去不同,与国外不同,中国飞控中心坐着的几乎全是年轻人:一群80后、90后,筑就了这条长达38万公里的奔月路。 航天队伍的年轻化,已然成为中国航天的独特优势。今天,中国航天15万研究员中,10万人属于 “80后”,平均年龄为 31~33岁。这样的年龄优势,让国外同行感到“恐怖”。美国宇航局研究员平均年龄是42岁,欧洲和日本科研人员年龄更大,俄罗斯还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尴尬。 更值得称赞的是,这群献身航天事业的年轻人的意志品格丝毫不输老一辈。他们既有初生牛犊的闯劲,又有拓荒牛的冷静,还有孺子牛的奉献精神。 (摘编自《长安观察》2019年1月5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嫦娥四号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表软着陆,其意义重大,可以填补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将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重要资料。嫦娥四号 B. “嫦娥奔月”背后都是80后、90后的年轻航天人,这是其他国家不能相比的巨大年龄优势,其他航天强国研究人员大多年龄偏大,甚至青黄不接。 C. 对科学家欧阳自远来说,探月工程一直在诸多质疑中进行,尤其让他感到压力的是,国人只愿看到“嫦娥”系列卫星发射成功,无法容忍出现失败。 D. 在嫦娥四号登月之前,我国为登月成功已做了充分准备,先是发射绕月探测的卫星,后又将携带玉兔月球车的嫦娥三号探测器送上了月球。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衡量登月探测器成功的关键是着陆,还要保证月球车不能翻车,前苏联进行过多次登月探测,但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月球车在探测中最终出现翻车。 B. 由于月球背面能够屏蔽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信号,所以要通过中继星“鹊桥”来中转月背和地面信号,实现对探测器发送指令和传输数据等功能。 C. 技术上看,美国、俄罗斯等也能实现月球背面着陆,但他们的政府不愿提供太空任务所需预算,他们的科研人员只能成为中国太空行动的旁观者。 D. 在复杂的探月工程中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国人应该理性看待,不要苛责。而对于科学家来说,国人的苛责也可以转化成必须成功的坚定信心。 9. 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分析中国在探月工程中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答案】7. D 8. A 9. ①国家的支持,坚定地自上而下制定目标,持之以恒地指挥实施项目和推进进程。②老一辈科学家积极参与、推动与艰辛付出。③中国航天队伍的年轻化与青年航天人的奉献精神。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浏览选项,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内容,最后进行比对。本题A项,“嫦娥四号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表软着陆”错,根据材料一第一段看,应是“月背软着陆”。B项,“背后都是80后、90后的年轻航天人”错,材料四原文是“与过去不同,与国外不同,中国飞控中心坐着的几乎全是年轻人:一群80后、90后,筑就了这条长达38万公里的奔月路。”。C项,“探月工程一直在诸多质疑中进行”错误,材料三原文是“他最初面临的质疑很多”。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题目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本题A项,“但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月球车在探测中最终出现翻车”错,材料一最后一段是说“苏联连续失败16次,主要是下去的瞬间翻车了。”,是“下去的瞬间翻车了”非选项所说的“在探测中最终出现翻车”。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和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定向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审题,题目要求简要分析中国在探月工程中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而原因无外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观原因主要依据文中探月科学家的相关叙述描写,从科学家队伍参与研究付出奉献等角度加以概括。客观原因则是国家对探月工程的政策制定、支持指挥推进等。最后结合文中对探月工程评价的相关语句,找到这些就不难概括出中国探月工程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了。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白传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10.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B. 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C. 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D. 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有关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常说的“四书五经”,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B. “天宝”,是唐玄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自汉武帝开始,后形成制度,之后历代皇帝都有年号,一个皇帝只能有一个年号。 C. 皇帝的命令称“诏”“敕”“圣旨”“谕旨”“上谕”等。假托或假冒皇帝的命令,称为“矫诏”。 D. “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本文中李白就是被永王李璘在节度东南时聘为军中幕僚。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 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 C. 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官府赦免李白的死罪。 D. 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13.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 (2)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答案】10. A 11. B 12. C 13. ①高力士以此为羞辱,就指摘李白《清平调》中引用的赵飞燕的典故,用来激怒杨贵妃。 ②李白漫游到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到这时,郭子仪向朝廷请求解除官职来为李白赎罪,于是朝廷下诏把李白长期流放夜郎。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结合文本理解意思,这段话是说“李白曾与崔宗之一起坐船,从采石矶到金陵,他身穿宫中特制的绸袍坐在船上,旁若无人”。本题“乘”为动词,“舟”是“乘”的宾语,其后应断开,排除C、D两项;“金陵”是地名,是“至”的宾语,中间应断开,再者“著”为动词“身穿”,“宫锦袍”指宫中特制的绸袍,排除B项。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B项,“一个皇帝只能有一个年号”错误,皇帝可以有不止一个年号,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时都会更改年号。唐玄宗就有“先天”“开元”“天宝”三个年号。一直到明清时,皇帝才大多是一人只用一个年号。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C项,“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错,根据原文“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可知应是“李白有恩于郭子仪”。故选C。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和例举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1)中的“耻”,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羞耻;“之”,代词,代高力士脱靴这件事;“摘”,指摘、摘取;“其”,代词,代李白;“以”,连词,表目的,来、用来。(2)中的“初”,当初;“奇”,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特,感到……奇特(非同一般);“其”,代词,代郭子仪;“请官”, 请求解除官职;“长流”,长期流放。 【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李白,字太白,崤山以东人氏。母亲梦见长庚星生下了他,于是用“白”作他的名,用“太白”作他的字。李白十岁时就通晓五经,他自己梦见笔头长出花来,此后他天赋过人,才华横溢。李白喜欢纵横之术,练习剑术为打抱不平,他不看重钱财,乐于施舍。又客居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住在徂徕山中,天天设酒痛饮,号称“竹溪六逸”。 天宝初年,李白从蜀中来到京城长安,当时他的本领尚未施展,就把自己所作的诗歌献给贺知章看,贺知章读到《蜀道难》一诗时,感叹地对李白说:“你啊,是被贬谪到人间的仙人。”于是,解下自己身上的金龟饰物来换酒,与李白整天为乐。于是向玄宗推荐了李白。玄宗在金銮殿召见了李白,与他谈论时局国政。李白献上颂文一篇,皇上很高兴,赐给他饭食,并亲手为他调匀肉汤,降旨任命李白为翰林供奉。李白曾在皇上面前大醉,起草诏书,让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以此为羞辱,就指摘李白《清平调》中引用的赵飞燕的典故,用来激怒杨贵妃。皇帝每次想要给李白官做,贵妃总是阻止。李白更加高傲放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并称为“饮酒八仙人”。后来他恳求回乡。玄宗赏赐给他黄金,下诏让他回家。 李白云游四方,打算登华山,带着醉意跨在驴身上,路过县衙门,县令不认识李白,十分生气,派人把李白带到公堂上问道:“你是什么人,敢这样无礼!”李白在供词中不写姓名,只写:“呕吐后曾使皇上用手巾擦嘴,吃饭时皇上亲手为调匀肉汤,写字时杨贵妃捧着砚台,高力士帮着脱靴。在天子殿门前尚许我纵马奔驰;华阴县衙门口,却不能骑驴而过?”县令看了,又惊又愧,忙行礼道歉说:“不知道是翰林学士来到此地。”李白大笑着扬长而去。李白曾与崔宗之一起坐船从采石矶到金陵,他身穿宫中特制的绸袍坐在船上,旁若无人。安禄山叛乱时,玄宗避难蜀中,永王李璘统管东南地区。李白当时高卧隐居于庐山之上,被李璘招聘为军中幕僚。后来李璘起兵造反,李白潜逃回到彭泽。李璘失败后,李白受牵连被关在浔阳的监狱中。当初,李白漫游到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到这时,郭子仪向朝廷请求解除官职来为李白赎罪,于是朝廷下诏把李白长期流放夜郎。 李白晚年喜欢黄帝、老子的道家学说,在牛渚矶泛舟,带着醉意捕捉月亮,就沉到水底去了。当初,李白喜欢谢家青山,如今他的墓还在那里。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赴”字突出三峡两岸群山山势的雄奇,对句中点出昭君村所在地,诗人用高山大川的雄伟气势烘托王昭君。 B. 颔联既写出了王昭君一生的苦楚、死后的孤独,“青冢”表现了对这位为民族和睦做出巨大贡献的女子的歌颂。 C. 颈联“画图”句承第三句,“环珮”句承第四句。写她怀念故国之心永远不变,虽骨留青冢,魂灵还会在月夜回到生养她的故土。 D. 诗歌借对王昭君的同情、对统治者的谴责,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15. 本诗的颔联和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案】14. B 15. 对比(答反衬也可)。颔联:去与留的对比--离开了不该离开的故国,留在了不该留的荒漠。颈联:生与死的对比--生时可以“识”却没能“识”,死了不能归故乡,魂魄却归来。通过这些对比,反衬了昭君出塞的悲惨命运。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核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属于综合考查题,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B项,“‘青冢’表现了对这位为民族和睦做出巨大贡献的女子的歌颂。”错,“青冢”,即昭君墓,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二十里。据说塞外草白,只有昭君墓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独留青冢向黄昏”句从昭君死葬青冢永不得归的故土的时间着笔,意境辽阔,叙事含情,引人愁思。故“青冢”一词体现不出对王昭君的歌颂之意。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审题,明确题目考的是什么,题干是“本诗的颔联和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赏析。”,题目明考诗歌的表达技巧,而且是一种主要的手法。解答诗歌表达技巧的一般答题思路是:先明确指出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最后点明效果。本题要抓住颔联颈联(即中间两联),“其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等,从中可以看出离开了不该离开的故国,留在了不该留的荒漠、生时可以“识”却没能“识”,死了不能归故乡,魂魄却归来的鲜明对比,可知主要手法是对比。 【点睛】表达技巧的内涵十分丰富,一般可分为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结构形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对鉴赏表达技巧能力的考查,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在复习时要有意识地对各种表达技巧进行系统归纳整理,掌握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作用。这类题型的答题模式一般为先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手法,再答出该手法的作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 (6分,每空1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描写了诗人饱经沧桑、年华已老、因病戒酒的境况。 (2)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犹豫不决的矛盾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一文开头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木”和“金”为喻来说明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够取得进步的道理。 【答案】 (1). (1)艰难苦恨繁霜鬓 (2). 潦倒新停浊酒杯 (3). (2)千呼万唤始出来 (4). 犹抱琵琶半遮面 (5). (3)故木受绳则直 (6). 金就砺则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考生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繁霜鬓、新停、始、遮面、受绳、砺。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的迅猛发展,广大书法教育工作者在键盘和触屏的夹缝中知难而进,推进了书法教育的逆势发展。但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目前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心。当下,书法的商业化和娱乐化倾向,也是时代使然, ,但不应以损害书法的文化传统和艺术价值为代价。海内外书法界对于书法之美,在仁智互见的同时,也应当对其哲学及美学的基本内涵具有相对统一的认识,否则,既无益于获取书法理论与实践的真知灼见,亦无助于在全球各地教授书法,弘扬书艺。 当前,社会上某些机构对于一些公众场合的所谓书法,蓄意炒作, 。把只有幼儿习字水平,牙牙学语式的题词,吹捧为独具一格;( );把医用注射器喷墨,吹嘘为现代王羲之之作;甚至把具有裸露之嫌的涂抹行为,美化为标新立异。当今社会“草书”盛行,这同许多学生书写违规逾矩的现象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笔者认为,书法教育应当以启功先生为楷模,坚持对楷书教学的重视,以楷为楷,楷则近本。不应弃楷崇草,对草书 ,视为成名成家的 。在这一方面,学校加强早期楷书书法教育显得举足轻重。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但目前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我们也值得关注。 B. 但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目前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注。 C. 但目前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心。 D. 但目前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注。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无可非议 指桑骂槐 趋之若鹜 旁门左道 B. 无可厚非 指鹿为马 趋之若鹜 终南捷径 C. 无可非议 指鹿为马 争先恐后 终南捷径 D. 无可厚非 指桑骂槐 争先恐后 旁门左道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把毫无章法、街头涂鸦式的涂写说成气韵生动 B. 把毫无章法的涂写夸耀为气韵生动、形神兼备 C. 把气韵生动、形神兼备说成毫无章法 D. 把毫无章法、街头涂鸦式的涂写夸耀为气韵生动 【答案】17. D 18. B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本题是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语病分析,辨析时要关注前后语境,先找到这个句子,即“但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目前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心。”,经辨析知这个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是多层定语排列不当,“目前”应放在“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前;二是搭配不当,“问题”与“关心”搭配不当,应把“关心”改成 “关注”。这样就可排除A项,主客颠倒,“对我们”主客颠倒。B项,语序不当。C项,搭配不当。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处,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此处是说当下书法的商业化和娱乐化倾向是时代使然的现象,所以填“无可厚非”。第二处,指鹿为马:比喻颠倒是非。指桑骂槐: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骂那个人。根据语境“蓄意炒作,……把只有幼儿习字水平,牙牙学语式的题词,吹捧为独具一格”,所以填“指鹿为马”。第三处,趋之若鹜: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多用于贬义。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根据语境“不应弃楷崇草,对草书……”,应选“趋之若鹜”。第四处,终南捷径:指求取官职或名利的最佳途径,也泛指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旁门左道:指非正统的学术派别和宗教派别。也泛指不正当的方法、途径等。根据语境“不应弃楷崇草,对草书……,视为成名成家的……”,应选“终南捷径”。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核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语段,初步感知大体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顺序、逻辑顺序,做到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一般用排除法。此类题一般结合排除法进行。题干要求“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题目要求补写的是第二段的句子,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答题。根据语境,从语意表达的角度是把不好的说成好的,这样可排除C项;再从前后“吹捧”“吹嘘”的照应,可排除A项;最后从句子结构,又可排除B项。故选D。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下面是一位记者采访楹联专家李老师的开头部分,请从下列所提供的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内容,将整段话补充完整。 李老师您好,感谢您能①接受我的采访。拿到您这本关于对联故事的②,想着您从数百里外捎来如此厚礼,我一定好好③! 看您书里写的行业联我很感兴趣,比如这副写医生“④,⑤”的对联,我觉得里面充满了文化元素,您能给大家解读一下吗? A.有幸 B.拨冗 C.大作 D.拙作 E.笑纳 F.惠存 G.珍藏 H.碧水竞舟十里欢 I.橘井挹泉滋蕙香 J.杏林分种逢春茂 K.艾人驱瘴千门乐 【答案】 (1). ①B (2). ②C (3). ③G (4). ④M (5). ⑤L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虽是补写词语的题,但实际上考查的是学生对用语得体的掌握情况。答题前要审读题干和材料,整体理解把握语段的内容。关注语境,明确选项中各个词语的意思和使用的语境。第一空表达对李老师百忙之中能接受采访的谢意,因此要用“拨冗”;第二空强调拿到老师作品,因此用“大作”;第三空表达记者决心好好收藏李老师的作品,因此用“珍藏”。第四空是有关李老师写医生的对联,因此选用“杏林分种逢春茂”“橘井挹泉滋蕙香”。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采菊东篱,寄情山水,享清闲喜恬淡,中国文人持有闲适的情怀。 材料: 苦闷 雄壮 感伤 怀愤懑诉愁苦 存慷慨显激昂 寄孤苦抒忧愁 送别友人 怀才不遇 思念家乡 留取丹心 报国无门 矢志报国 【答案】①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怀愤懑诉愁苦,中国文人怀有苦闷的情怀。 ②思念家乡,友人送別,寄孤苦抒忧愁,中国文人具有感伤的情怀。 ③留取丹心,矢志报国,存慷慨显激昂,中国文人拥有雄壮的青怀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能力,主要考核仿写,仿写有嵌入式仿系、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无论是哪种都注意一个原则,即“形似”“意谐”。形似,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结构、修辞方式及句式上相似。为此,要对例句的结构、运用的修辞方法、句式进行分析,弄清例句的“骨架”这样才能进行仿写。意谐,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思路、感情、语意上谐调,因此,要认真分析例句的思路,理解例句的语意,把握例句在一定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感情,特别要注意例句中的隐含信息,弄清题目中没有明确提出的要求。此题是提供材料的仿写,注意先是两个成语,然后是中间的六字短语,最后是“中国文人具有……的情怀。注意四字词语,六字词语和情怀之间的对应。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8岁时以优异成绩考上北京大学;作为领唱参加第八届世界合唱比赛,并斩获两枚金牌;大四时携笔从戎,经过严格训练成为海军陆战队一员,作为唯一一名女陆战队员远赴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最近,一位名叫宋玺的退伍兵火了。在不少人还处于迷茫的年纪时,年仅24岁的她,一次又一次树立新目标并不断进发,用奋斗书写了与众不同的青春。这令许多网友赞叹:“活出了中国年轻人应该有的模样”“这才是真正的90后”。 请围绕宋玺的经历,联系现实,选择恰当的写作方向,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树远大理想展青春风采 理想,在我国古代,被称为“志”。古人是很重视理想的,即使到了贫立无锥之二,也要恪守“人穷志不穷”的信念,坚持他们的理想。古人为何如此重视理想呢?因为理想是沙漠中的绿洲,是暗夜里的灯光,是吹响生命的号角。诗人流沙河曾说过:“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青少年失去了理想,生命就失去了光彩。生命就会枯萎。有了理想,生命就会充满希望。生命就会闪光。山溪的理想是大海,泉水的理想是池塘。幼苗的理想是栋梁。物尚有理想,作为万物灵长的人,作为跨世纪的青少年,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我们就更应该有理想。 从远古时代的盘古开天辟地,到如今的知识爆烽,网络时,多少年,多少代,多少志士仁人都有着崇高的理想。但他们受到时代的限制,有许多人感到生不逢时,饮恨终生。江洲司马,沦落天涯。泪湿青衫。东坡居士,赤壁岩下愤呼“人生如梦”。陆放翁临终低吟“万事空”。秋瑾女士狱中咏叹“秋风秋雨愁煞人……”然而,那种令人诅咒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我们的祖国已经“天公重抖擞,九洲生气扬”的时代了。今天是昨天父辈们用蘸着鲜血的理想建成的。明天,更需要我们蘸着汗水去创造。过去,祖国在无数中华儿女的理想和信念上站立起来,将来,祖国更需要我们用开拓和进取使他富强。我们大家正处于风华正茂,年富力强的青春时期。青春正是人生的黄金时人代,充满活力,富于探索,勇于追求,敢于创造。青春正是人生的春天,早晨的太阳,蓬蓬勃勃,灿烂红火。绚丽多彩。在青春的世界里,沙粒要变成珍珠,石头要化作黄金。青春的魅力,应当使枯枝长出新叶,沙漠变成绿洲。这才是青春的美丽,青春的快乐,青春的本分。 同学们,科学的时代,奇妙的宇宙,信息的社会,多变的春秋。一天一个样,一时一个气候。为了揭开生活的秘密,实现自已的理想和追求,我们要丢掉烦恼和忧伤,丢掉埋怨和叹息,丢掉悲观和失望。从个人主义小天地里勇敢的走出来,从金钱的方孔里勇敢的走出来……挽起理想的手臂,昂首挺胸地向前走。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束阳光,合起来就是一轮太阳。就是一个春天。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束纤维,叶巨大的风帆,推动祖国航行前进。 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是华夏子孙,是五月的花海。我们应该用青春来拥抱未来。前方是新世纪的署光,是我们的用武之地。我们正当青春年少,应该以超越古人的雄心壮志努力学习,艰苦奋斗。用汗水来浇灌灿烂的理想之花,用拼搏的双手去开拓祖国美好的未来。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作文要想准确立意,认真分析材料是关键。所给的材料是有关退伍女兵宋玺的事迹。材料中说年仅24岁的她,一次又一次树立新目标并不断进发,用奋斗书写了与众不同的青春。写作要求:围绕宋玺的经历,联系现实,选择恰当的写作方向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写作指导:这是一则具有励志色彩的材料作文题目。“上北大、拿冠军、打海盗”宋玺在成长过程中确立了一个个明确的目标,最终开出绚烂的花来。在实现每一个目标的过程中,她付出了挥汗如雨的拼搏,付出了摸爬滚打的坚毅,活出了时代的风采。如何定位自己的人生,是每一个年轻人应该思考的问题。写作这一题目,可以从材料内容出发,选择恰当的角度 表达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具体立意,可以从以下方而思考:①树立明确目标。目标,如花般发出幽香之气,让我们去寻,去找,当到达我们的目标时,内心的喜悦与释然,是奋斗后最好的奖赏。宋玺正是明确了人生的目标,才能一路走来,走出亮丽的风景。 ②展示青春风采。青春是一首歌每一个年轻人都应该唱出自己的青春乐章。宋玺的青春是缤纷多彩的,上北大、拿冠军、打海盗……踏着青春的节拍,她将生命点缀得无限精彩。③发扬奋斗精神。奋斗的人生,能够让我们在破除障碍时坚强勇毅、战胜困难时一往无前。宋玺这位90后女孩,用奋斗书写了与众不同的青春,展示了积极健康的精神风貌。④彰显生命价值。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其拥有多少财产,而在于为社会创造了怎样的价值,或者留下了怎样的精神品质。宋玺的价值,在她追求人生梦想的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