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模块综合检测单元B卷 新人教版必修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模块综合检测单元B卷 新人教版必修2

第十一单元 必修二模块综合检测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为宋代各地书院的数量情况表。该表说明当时 四川 湖南 湖北 河北 山西 陕西 河南 江苏 安徽 ‎31‎ ‎70‎ ‎17‎ ‎3‎ ‎4‎ ‎1‎ ‎11‎ ‎29‎ ‎20‎ 浙江 江西 贵州 广西 广东 福建 海南 上海 香港 ‎156‎ ‎224‎ ‎1‎ ‎10‎ ‎39‎ ‎85‎ ‎2‎ ‎4‎ ‎1‎ A.江南地区经济文化比较繁荣 B.陆王心学成为主流思想 C.政府选拔官员以南方人为主 D.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南移 ‎2.《新全球史》中说:(商鞅)由于给个体耕种者以土地的所有权,世袭的贵族阶层在经济中的地位被大大削弱,这一措施使秦国的统治者在国内能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官僚统治,作者阐述的是 A.秦国能统一的根本原因 B.土地私有制的重要作用 C.自耕农取代了贵族阶层 D.官僚政治优于贵族政治 ‎3.日本史学家井上清在谈到明朝与日本的贸易时说:“和中国的往来不只是进行和平贸易、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海居民。倭寇和北欧古代的海盗船,以及英国中世纪末的海盗兼贸易船是一样的。”该材料可证明 A.日本与欧洲勾结共同掠夺中国 B.明朝与日本贸易情况复杂多样 C.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有其合理性 D.明朝海禁导致日本海盗的盛行 ‎4.东晋和南朝时期重新划定州、郡、县领域,居民无论“大户”还是原来依附于“私门”的租佃户都必须按实际居住地编定户籍,称土断制度。这一制度 A.加剧了南北政局的动荡 B.规范了均田制度的推行 C.推动了庄园经济的发展 D.动摇了士族制度的基础 ‎5.1727年,清政府推行开豁贱籍的政策,宣布取消山西乐户、浙江惰民、徽州伴当(仆人)、宁国府世仆等“贱民”的贱籍,户口统一编入正册,使“俾得奋兴向上,免至污贱终身、累及后裔”。这一举措 A.是对传统封建等级秩序的彻底否定 B.促进了社会流动和统治秩序稳定 C.减轻了农民与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 D.改变了传统“因业而贱”的职业观 ‎6.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中国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几十年后,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当时一些欧洲人把武夷茶称为“中国茶”。下表是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 时间 ‎1684年 ‎1689年 ‎1701年 售价(荷兰盾/磅)‎ ‎80‎ ‎7.75‎ ‎2.32‎ 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价格革命来势汹汹 C.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D.商业革命不断发展 ‎7.17至18世纪的英格兰人们曾以喝啤酒和麦芽酒的形式喝掉他们谷物总产量的一半,后来他们又转向喝中国茶,茶水里还要添加从牙买加舶来的食糖,从最低层的农民到最高层的贵族,英格兰人普遍消费茶叶,而且消费量极大。材料反映了当时英格兰 A.生产力水平和消费水平较高 B.开始崇尚东方人的生活方式 C.贵族与平民的界线日益模糊 D.积极发展与东方的海外贸易 5‎ ‎8.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9.工业革命初期,英国工厂中大量使用童工;19世纪40年代,英国国会通过法律限制在工业劳动中使用童工;1881年规定5至10岁的儿童必须接受强制教育,之后,儿童不再是劳动力市场中的一员。该现象反映的实质 A.资本家为榨取利润采取的不同手段 B.生产技术进步对劳动者的要求更高 C.英国法律对儿童受教育权利的保护 D.英国《权利法案》基本原则的体现 ‎10.据统计,18世纪末,英国棉纺厂中,约300家是雇佣人数在50人以上、使用动力机器的工厂,600家是雇佣人数在50人以下、使用珍妮机或骡机的工厂。这客观上反映出 A.机器生产摆脱地理环境限制 B.技术变革推动生产规模扩大 C.工业化造成分工越来越细密 D.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集中 ‎11.资本主义时代的经济革命和政治革命都是由英国来担任领跑者,而且都是从英国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后来再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这一发展历程的实质是 A.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斗争扩展的过程 B.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推动下的社会革命 C.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D.世界由和平走向战争再由战争走向和平的过程 ‎12.分析下图,对该图主题概况最准确的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的过程 B.经济全球化呈现出由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 C.工业文明兴起及向世界传播的过程 D.经济组织形式由手工场向机器大工业过渡 ‎13.下表是根据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整理的近代农产品出口情况一览表。该表反映出近代中国 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加深 B.出口贸易以农产品为主 C.占据国际贸易优势地位 D.农产品加工业迅速发展 ‎14.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史时提出“转石效应”——改革往往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15.中共中央某某决议规定:“根据土地质量评定入社土地的产量,规定土地报酬和劳动报酬的数量及其比例关系,肯定社员的少量自留和其他分散的林业、鱼塘等分散的生产资料属于社员所有。”该决议适应了 A.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需要 B.开展农业互助合作的需要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D.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的需要 ‎16.包产到户最初兴起于1956年,随着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扩大被迫中止。1959-1961年经济困难时期再次兴起,1962年8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又遭到批判。20世纪70年代末再次出现并获中央肯定。这反映了 A.八字方针的制定 B.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 C.改革开放的实施 D.经济决策深受“左”倾错误的干扰 ‎17.195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6%,工业产值所占比重由1949年的30%提高到56.5%,重工业比重由26.4%提高到48.4%。这主要得益于 A.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B.计划经济体制的推行 C.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5‎ ‎18.驮运(用牲口运物)、驿运(驿站式)和木船运输是中国古老的运输方式,近代以来日渐衰落,但在抗战时期的大后方却快速发展起来。这说明 A.传统运输方式比较适应大后方的形势 B.传统运输比现代运输方式更具优越性 C.物资产地分散,只能用传统方式运输 D.大后方的百姓只熟悉传统运输方式 ‎19.有的学者指出,罗斯福新政的意义远远超出经济领域,也超过一定意义上的改革,不论提出者自己是否意识到,它造成了资本主义的一次深刻变革或者是一种再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使美国成功摆脱了经济危机 B.并未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保存了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D.美国开始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20.在新政初期,美国州长协商会对罗斯福是大力支持的。l935年,州长们对新政的态度出现明显分化,他们反复宣传的是维护州权和加强州际合作的重要性。据此判断,下列新政举措中,可能遭到州长们反对的是 A.贬值美元以刺激出口 B.设定统一的工资标准 C.逐步恢复银行的信用 D.调整企业和劳资关系 ‎21.在得到大企业的勉强支持后,罗斯福随之又尽力争取中小企业主的支持。他说“要取得成功还在于小雇主们,他们的贡献是为1至10人提供新的就业机会。这些小雇主实际上是国家骨干中极重要的部分,而我们的计划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为此他采取了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C.规定最高工作时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22.1988年,英国撒切尔政府开始通过公房出售的方式改革原有的公房使用制度。并缩减社会住房开支。随后在1988年开始了把社会住房转让给住房协会的改革。其主要目的是 A.全面放弃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B.消除贫困现象促进社会公平 C.尽力争取议会中工党的支持 D.增强英国经济复苏发展活力 ‎23.《金融战争与美元霸权》的作者谭智元认为,表面看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是美元的灾难,其实相反,美元从此获得了黄金的生命,而不是和黄金共享生命。美国依靠独步全球的经济总量,垄断了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地位,偷取了黄金的生命,建立了全球美元经济独裁。作者旨在说明 A.美元取代黄金成为国际货币 B.美元进一步强化了国际货币地位 C.美国利用黄金实现经济独裁 D.美国依靠经济优势垄断国际贸易 ‎24.1962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说,如果但丁、歌德都没有了自己的国籍,都用世界语来思考和写作。他们还能对欧洲文化有他们已做出的贡献吗?因此除了“多国家的欧洲”之外,不可能有另一个什么“欧洲”。这反映了他 A.呼吁保留必要的国家主权 B.提倡扩大西欧一体化的范围 C.鼓励张扬各国的文化特色 D.极力反对美国干涉欧洲事务 ‎25.下表为2015年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状况比较表(金额单位:十亿美元),据此可知 国家 出口金额 占全球出口份额 进口金额 占全球进口份额 世界 ‎4675‎ ‎100.0%‎ ‎4570‎ ‎100.0%‎ 美国 ‎690‎ ‎14.8%‎ ‎469‎ ‎10.3%‎ 中国 ‎288‎ ‎4.9%‎ ‎425‎ ‎9.6%‎ 日本 ‎158‎ ‎3.4%‎ ‎174‎ ‎3.8%‎ A.美国贸易顺差加速资本扩张 B.中国贸易逆差阻碍经济发展 C.日本经济发展增速明显放缓 D.全球服务市场机遇挑战并存 第II卷 本卷包括26、27、28、29四个大题,共计50分,考生根据具体要求进行作答。‎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 11~20世纪的中国江南地区自宋以来已经迈入农商社会的门槛。农商社会的前身,无疑是建立在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之上的古代农业社会;‎ 5‎ 农商社会的发展前景,当然应是现代工商社会。亦即农商社会是处在古代农业文明和现代工商业文明之间的一个历史阶段。从商品性农业的成长,市镇网络的形成,早期工业化进程的启动,经济开放度的提高,以及交换手段、商业信用、包买商和雇佣劳动等角度概括出江南农商社会的五大特征。江南农商社会形成于宋元,成熟于明清,自晚清以后发生调整和分化。历史上中国宏观经济盛衰变化的长波受到生态、战乱和制度三个要素的影响和制约,尤以制度要素最为重要。在海外贸易的拉动之下,东南沿海地区自宋元至明初已出现开放型市场经济的雏形,却因明清专制集权政府闭关锁国政策之打击而步履蹒跚,终在18世纪西方工业革命之后落后于政治民主、经济自由之世界演进大势。江南区域经济近千年的变迁轨迹表明,经济现代化历程是先从市场化发朝,再发展到工业化、城市化,即由商业革命引发工业革命,从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 ‎——摘编自葛金芳《“农商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一宋以降(11~20世纪)江南区域社会经济变迁》‎ 评价材料中关于农商社会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了伊丽莎白一世授予的特许状,开始以合资方式启动了它的首航,之后又出现了几家贸易公司并存竞争的局面。到1709年,统一的“英国商人对东印度贸易联合公司”(简称“东印度公司”)在国王的出面斡旋下终于成立了,它从成立初期起就开始限制大股东的支配权,确立了每位股东,无论性别、信仰、种族如何,只要购买了公司股份,都拥有投票权、参加股东大会的权利;同时,还设立了明确的法规,强化了股东大会的重要性,并规定总裁和副总裁不参加股东大会,而由董事长来主持股东大会。公司的主要业务,就是把亚洲各地的陶瓷、咖啡、香料、纺织物、茶叶等进口到欧洲,再把一些欧洲的毛织物、象牙、锡铁制品等出口到亚洲,公司的贸易据点遍及欧亚沿海地带。从17世纪到18世纪,公司都保持着惊人的年均利润率。‎ ‎——摘编自[日]浅田实《东印度公司》‎ 材料二 明朝的海禁政策迫使海上商业发展为走私贸易,17世纪郑成功从走私商人起家,指挥大船,装备着佛郎机火器,主导了整个东亚地区北自日本、西至大陆、南抵南洋群岛的海上贸易秩序,初来乍到的欧洲商人也要服从其管辖。他们以妈祖信仰作为精神纽带,以儒家宗族观念作为信用基础,构建起了东亚地区性的海洋商业秩序,但清朝在顺治十八年颁布“迁海令”,使郑氏家族实力大减,最终无法与大陆帝国长期对抗而失败。‎ ‎——摘编自施展《枢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兴起背景和特点。(10分)‎ ‎(2)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7世纪郑氏家族构建的海洋商业秩序的不同之处,并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6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古代中国基层妇女的生存原则是通过劳动、婚姻和生育来获取生存资料和社会地位。相比于以往朝代,清代知识女性的人数明显增多,女性的自发性意识逐渐增强。随着西方文明强势进入中国,“自由平等”等一系列性别思想冲击着晚清士大夫。一些知识女性积极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之中。近代化的女子学堂教育改变了清代闺嫒的家学传统,而闺嫒也积极参与到女子教育的教授和管理中来,成为近代第一批知识女性,同时还培养了大量接受西方思想启蒙的女学生和职业技能的女工。‎ ‎——摘编自万银红《清代妇女社会活动研究》‎ 材料二 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平民阶层妇女走向工厂,参与工业生产,她们的自我觉醒和自主意识提高,开始了自我解放的历程。中产阶级妇女走出家庭,面向社会,参与文化事业,充分展示了自我的解放和个性。而上层妇女则组织大量的文化性沙龙,互相交流思想,研讨学术、哲学、生活和艺术,使其成为了一个思想文化的交流中心。在工业社会中,妇女地位提升与解放有了划时代的变化。‎ ‎——摘编自夏金娇《论工业革命背景下英国妇女地位的改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与中国妇女相比,近代英国妇女的社会诉求有何不同。并指出近代女权发展的趋势。(6分)‎ ‎【答案】‎ ‎(1)变化:逐渐摆脱家庭依附;自主意识增强;参与公共事务;接受新式教育;社会地位有所提高。(3分)‎ 原因:社会变革;近代经济的发展;西方文明的影响;观念更新。(3分)‎ ‎(2)不同:谋求经济独立(或争取劳动权);追求自我解放(或个性解放);争取政治权利(或自由平等);提升生活品质。(3分)‎ 趋势:自由平等(或男女平等);民主法制;提升妇女文化素养。(3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伴随着城市 5‎ 化和休闲时间的延长,体育运动目益普及。体育全球化的核心表现就是现代奥运会。但奥运会一开始就受到国际政治形势的影响。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变成纳粹的宣传表演会;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意味着进入东西阵营同场竞技的时代。此后20年两大阵营主要以运动成绩的比拼为主,将奖牌数量作为验证社会制度优劣的最重要指标;70年代美苏开始竭力争取承办奥运会。但美苏分别于1980年、1984年带头抵制了对方承办的奥运会。大规模政治抵制成为了80年代前期奥林匹克运动的主题,现代奥林匹克运动遭遇巨大挫折。政治介入奥运的最根本原因……奥运会中体现出的民族主义。不管是开幕式上运动员以国家为单位入场的形式,还是颁奖仪式上升国旗奏国歌的礼仪,都极大地激发和强化了各国政府、运动员以及普通民众比的民族主义思想。‎ ‎——摘编自李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冷战研究《(1950年代一1990年代初)》‎ 材料二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与科学技术关系密切。运输和通讯技术的进步不断推动体育运动的全球化。1912年斯德哥尔摩引进电子计时器精确记录时间和准确保存运动员成绩成为现实。而运动摄影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运动会信息的传播手段,还使运动员能更真实地模拟比赛场景并组织训练。1936年在柏林,闭路电视第一次被用来转播运动会实况。现代科技还更新了体育科学研究和奥运选手训练的面貌,一系列先进的传感、测量和遥测技术、高速摄影分析器进一步发展,甚至还引起体育器材、运动服甚至运动场技术的变化。此外,反对违禁药物的斗争,也促进了生物化学科学和检测分析技术的发展。事实上,超大屏幕的电视系统、大型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大跨度的或移动的屋顶结构、大型的照明与通风系统等无一不是在以奥运会为代表的大型运动会的刺激下发展起来的。‎ ‎——摘编自理查德.W.布利特等著《20世纪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影响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发展的因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要科技成果,并分析说明科技与现代体育的关系。(6分)‎ 5‎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B)‎ 第十一单元 必修二模块综合检测 答 案 ‎1.【解析】材料数据反映了宋代浙江、江西等江南地区书院的数量居多,当时经济重心南移,故说明江南地区经济文化比较繁荣,故A正确;王阳明是明代思想家,材料并不能说明陆王心学成为主流思想,故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书院数量,也无法体现政府选拔官员以南方人为主,故C错误;宋代之前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南移,故D错误。故选A。‎ ‎【答案】A ‎2.【解析】从材料“由于给个体耕种者以土地的所有权,世袭的贵族阶层……的地位被大大削弱,……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官僚统治”中可以分析出,封建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促使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故B项正确;A项错误,秦国统一的根本原因是小农经济;C项错误,官僚阶层取代了贵族阶层;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官僚政治和贵族政治对比,故D项排除。‎ ‎【答案】B ‎3.【解析】日本史学家井上清认为明代的“倭寇和北欧古代的海盗船,以及英国中世纪末的海盗兼贸易船是一样的”,都是侵略掠夺,由此可证明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有其合理性,故C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故错误;B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故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C ‎4.【解析】“大户”和依附于“私门”的租佃户都必须按实际居住地编定户籍,这加强了国家对人口的控制,不会导致政局的动荡,故A错误;均田制度推行于北魏,不是东晋和南朝,且材料与均田制无关,故B错误;依附于“私门”的租佃户编定户籍,这不利于豪强地主隐藏人口,不利于庄园经济的发展,故C错误;“大户”和租佃户都编定户籍,打击了士族地主经济,这动摇了士族制度的基础,故D正确。‎ ‎【答案】D ‎5.【解析】取消所谓的“贱民”的贱籍而统一编入正册既有利于促进社会流动又有利于统治秩序稳定,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彻底否定”的说法过于绝对,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统一编入正册是加强了农民与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这一举措并不能改变传统“因业而贱”的职业观,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答案】B ‎6.【解析】新航路开辟之后,引起商业革命,不仅商品种类的增加,商业贸易范围的不断扩大。材料中“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说明商业范围的扩大,故D项正确,C项错误;A项是鸦片战争之后;价格革命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答案】D ‎7.【解析】材料信息“英格兰人们曾以喝啤酒和麦芽酒的形式喝掉他们谷物总产量的一半”说明当时的英国生产力水平较高;“英格兰人普遍消费茶叶,而且消费量极大”说明英国人消费水平较高,故A项正确;B项错在“开始”;英格兰人普遍消费茶叶不能说明贵族与平民的界线日益模糊,故C项错误;D项只符合材料部分信息,不是材料的主旨,故错误。‎ ‎【答案】A ‎8.【解析】材料信息有关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研究视角有:经济角度、政治角度、自然因素角度,这说明对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认识越来越多元,故B项正确;历史研究没有唯一正确的观点,研究角度不同,观点也就不同,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英国最早具备经济条件、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英国自然条件优越等,这些视角都是基于对英国与其他国家的比较而得来的,故C项错误;后期的研究未必比传统观点更为可信,故D项错误。‎ ‎【答案】B ‎9.【解析】材料信息是工业革命后童工现象在英国消失。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童工现象消失和工业革命后生产技术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提高有关,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错误;C项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是本质,故错误;《权利法案》是限制王权的法案,和材料信息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B ‎10.【解析】材料“雇佣人数在50人以上、使用动力机器”反映了生产规模较大,而动力机器的技术水平高于珍妮机或骡机,这说明技术变革推动生产规模扩大,故B正确;材料并不能体现当时机器生产摆脱地理环境限制,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分工细密的问题,故C错误;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集中,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D错误。故选B。‎ ‎【答案】B ‎11.【解析】材料中“经济革命”指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推动西方殖民扩张,促进世界市场形成。“政治革命”指英国代议制确立,17世纪英国发动资产阶级革命,率先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此后逐步扩展到其它国家,C正确;世界由和平走向战争再由战争走向和平的过程与材料不符,排除D;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不属于经济革命和政治革命,排除B;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斗争扩展的过程只体现政治革命,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A。 ‎ ‎【答案】C ‎12.【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说明了全球化开始,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大大推动了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总体体现了经济全球化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故B正确。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完成,与20世纪中期之后的史实不符,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为工业文明的兴起准备条件,不是对材料的全面反映,C项错误。D项只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前的信息,不能整体反映材料,故错误。‎ ‎【答案】B ‎13.【解析】从材料信息来看,中国农产品出口大幅增加,这说明中国日益成为西方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农民与市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故A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信息只反映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较快,没有反映这一时期中国商品的总体出口状况,故B项错误;材料中无法体现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故D项排除。‎ ‎【答案】A ‎14.【解析】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标志着中国工业化由此起步,洋务运动客观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资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为发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一系列政治和思想文化运动提供了物质和阶级条件,可见洋务运动引发了“转石效应”,故选B。ACD项均与材料中涉及到的“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不符合,故排除。‎ ‎【答案】B ‎15.【解析】材料信息反映的应当是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组织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因此该决议适应了开展农业互助合作的需要,故答案为B项。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是土改运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是在三大改造完成后开始,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C、D项。‎ ‎【答案】B ‎16.【解析】从包产到户在不同时期的遭遇可以看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探索,在“左”倾错误严重时遭到批判,在思想路线和经济政策真正从中国国情出发时又得到肯定。故答案为B项。A、C项不符合材料总体信息,排除;D项说法片面,经济政策也有不受“左”倾错误干扰的时期,排除。‎ ‎【答案】B ‎17.【解析】从1953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逐步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建设成就主要得益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推行,故答案为B项。一五计划的完成只是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排除A项;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社会主义改造侧重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变,排除C、D项。‎ ‎【答案】B ‎18.【解析】抗战时期的大后方主要是在农村地区,相对落后,所以现代化的运输方式不适合当时的需要,而传统的运输方式则与当时的形势相适应,故选A;BD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中物资产地分散与否与运输方式关系不大,故C也不符合史实,排除C。‎ ‎【答案】A ‎19.【解析】根据“罗斯福新政的意义远远超出经济领域,……它造成了资本主义的一次深刻变革或者是一种再生”,结合所学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使美国开始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故D正确;A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不符合“远远超出经济领域”,排除;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是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但不符合“资本主义的一次深刻变革或者是一种再生”,排除C。‎ ‎【答案】D ‎20.【解析】美国州长“反复宣传的是维护州权和加强州际合作的重要性”,说明他们已经意识到罗斯福新政损害了州权。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中规定全国执行统一的工资标准,这损害了州权,故B项正确;美元贬值刺激出口和逐步恢复银行的信用是金融方面措施,而金融大权属于中央政府的权限,没有影响到州权,故AC错误;调整企业和劳资关系也和州权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B ‎21.【解析】从材料“尽力争取中小企业主的支持”中可以看出,中小企业的发展,为美国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复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美国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经营章程,从而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B项是社会保障方面的措施,排除;C、D项是保障工人利益的措施,排除。‎ ‎【答案】A ‎22.【解析】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在经济上推行“自由市场”政策,大力推行私有化和非国有化的战略,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改革社会福利制度,建立一个更有竞争力的自由的社会,以增强英国经济复苏和发展的活力。故答案为D项。撒切尔夫人的执政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并非完全放弃,排除A项;撒切尔夫人的改革适当减少了社会福利,B项不是主要目的,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答案】D ‎23.【解析】根据“美国依靠独步全球的经济总量,垄断了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地位,偷取了黄金的生命,建立了全球美元经济独裁”看出,作者旨在说明美元进一步强化了国际货币地位,B正确;材料强调强化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A表述错误;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国际贸易,排除D。‎ ‎【答案】B ‎24.【解析】请“如果但丁、歌德都没有了自己的国籍,都用世界语来思考和写作。他们还能对欧洲文化有他们已做出的贡献吗?”说明作者主张保留各国文化传统和主权,A正确;材料反对欧洲一体化进程,B错误;材料中说明一体化会破坏文化以及主权,C错误;材料论述欧洲一体化,没有提及美国信息,D错误。‎ ‎【答案】A ‎25.【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全球化背景下美、中、日三国的服务贸易状况,说明国与国之间的服务贸易往来更加紧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服务贸易的发展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对于各国来说,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故答案为D项。服务贸易只是一国对外贸易的组成部分,因此美国服务贸易存在顺差并不必然导致资本扩张加速,中国存在服务贸易逆差也不能得出阻碍经济发展的结论,排除A、B项;一国服务贸易发展状况与经济发展增速不存在必然联系,排除C项。‎ ‎【答案】D ‎26.(12分)‎ ‎【答案】‎ 同意材料中关于江南地区自宋代以来进入农商社会的观点。‎ 商品性农业的成长促使农村传统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江南市镇兴起、市镇网络形成,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区域贸易、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扩展。市场容量增大,经济开放度提高,一些发达地区由封闭向开放转变。早期工业化进程开始启动,经济增长方式从传统的自给自足向专业化分工、主要面向市场转变;纸币、商业信用包买商和雇佣劳动等带有近代色彩的新经济因素出现并成长。‎ ‎27.(16分)‎ ‎【答案】‎ ‎(1)背景:地理大发现;殖民扩张;英国与荷兰、法国的海上竞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5分)‎ 特点:在政府或国王的支持下建立;整合或垄断了英国一切东亚贸易;从事商品收购和贩卖为主(或以商业资本为主);建立起了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方式;长期高利润率;贸易范围遍及欧亚沿海地区。(5分)‎ ‎(2)不同:受政府的压迫(或缺乏政府支持,或与政府对抗);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和信用体系;仅限于东亚地域性规模,过分依赖大陆市场;未能持续生存(或很快灭亡)。(3分)‎ 原因:①封建专制制度;②自然经济为主体;③重农抑商观念;④天朝上国思想;⑤政府海禁政策。(3分)‎ ‎28.(12分)‎ ‎【答案】‎ ‎(1)变化:逐渐摆脱家庭依附;自主意识增强;参与公共事务;接受新式教育;社会地位有所提高。(3分)‎ 原因:社会变革;近代经济的发展;西方文明的影响;观念更新。(3分)‎ ‎(2)不同:谋求经济独立(或争取劳动权);追求自我解放(或个性解放);争取政治权利(或自由平等);提升生活品质。(3分)‎ 趋势:自由平等(或男女平等);民主法制;提升妇女文化素养。(3分)‎ ‎29.(10分)‎ ‎【答案】‎ ‎(1)国际政治局势;科学技术手段;工业化及城市化水平;民族主义思想;经济全球化。(4分)‎ ‎(2)科技成果: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新式交通工具出现;电力的广泛应用;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电视的普及;遥感技术;生物化学工程技术。(答出任意四点得满分)。(4分)‎ 分析:科学技术不仅推动现代体育运动的全球化,也推动现代体育向着专业化。精细化的纵深方向发展;现代体育运动也推动相关领域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需要适当的分析阐述)(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