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9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重庆市合川大石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6-11)无答案
重庆市合川大石中学高2018级16秋半期考试 高2018级语文试题卷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中国文化而言,“道”除了化为具体的实践智慧之外,还涉及人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问题,后者进一步内在地指向人的培养、人格的完善,孔子指出:“志于道。”“志” 意味着确定并朝向一定的目标,“道”则表现为一定的理想,所问“志于道”, 也就是在人格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以“道”作为内在的目标。 在“道” 的引导之下,培养完美的人,具体意蕴是什么?要了解这一点,可以联系孔子的另一论点:“君子不器。”“君子”即完美的人格,“器” 则去特定的器具,所谓“君子不器”, 至少包含两个方面的意蕴:第一,不能把人等同于物;第二,不能把人限定在某一个方面。换言之,君子作为理想的人格,既具有人之为人(不同于物)的规定,同时又包含多方面的品格,而不能成为单一化、片面化的存在。 从价值的层面看,理想的人格同时表现为内在的精神形态,后者同样与“道”存在多方面的关联,“道” 既指天道,即存在的原理和世界变化的法则,又表现为人道(价值原则,社会道德理想等等),既内在于世界本身,又是指向世界的具体真理。不论处于何种形态?“道”都以真实性为其内在规定:作为真实的存在或对存在的真实把握,“道”首先呈现真的性格,与真的品格相联系,“道”同时又涉及善,作为人道,“道”体现的是人的价值理想,文化的理想,社会理想等。后者内在地包含着对善的追求,建立理想的社会,意味着实现广义的善,在天道层面,“道”似乎与善的追求没有直接关系,然而,从人的实践活动来看,天道同时又为人的价值创造提供了根据; 天道包涵存在的内在法则,人的价值创造活动则离不开这种普遍法则的引导,而价值创造本质上表现为善的追求。在这一意义上,“道”无疑又与善紧密相关,同时,“道”又和美相联系。在中国文化看来,天地有自身之美:“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里的天地,内含天地之道,从天道层面来说,天地之道蕴含着美的意义,同样,在人道的层面,中国文化也一再把人道和美联系到一起,人道之美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便是人格之美。中国文化常常把“仁、智、勇”,看作是人的理想品格,而“仁、智、勇”的统一,同时又被视为“道之美”,可以看到,以“志于道”为前提,真善美之间彼此相通,真善美的这种统一既为人格的多方面发展提供了根据,又构成了理想人格的价值内涵:以“道”为指向(志于道),人格之境具体展开为真善美的统一。 完美的人格不仅表现为内在的品格,而且总是行之于外,后者不只是涉及外在的形象,而且具体地展现于行为过程之中。这里就涉及言和行、知和行的关系。从言和行、知和行的关系看,问题又进一步关涉“道”的内涵。“道”的原初含义之一是“道路”,道路又可以引申为行走的意思,所谓“道,行之而成”。 “道”又有言说之意,并体现为真理。与之相联系,“道”的追寻内在地包含言和行、知和行的关系。无论是言说,抑或真理,都有如何具体落实和践行的问题。“道”所内含的如上含义,规定了理想人格的存在方式:人格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总是内在地指向知和行、言和行的统一。言行一致、知行统一。这是中国文化所反复强调的,这种观念同时也是“为道”的题中之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所说的“志于道”,意味着在人格的培养和完善的过程中首先要确立一定的目标即一定的理想,然后朝着这个目标发展。 B.培养完美的人格既要让人有别于物而独立存在,又要使其具有多方面的品格,简言之,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不器”。 C.从价值层面看,人内在的精神形态是理想人格的表现,后者与“道”存在多方面的关联。 D.完美的人格总是表现在具体地行为过程中,涉及言和行、知和行的关系,而不只是外在形象的问题。 2.下列对原文“道”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一项是(3分) A.“道”,在中国文化里作为一定的理想,始终是人的培养和人格发展的内在目标。 B.“道”,不论是内在于世界,还是具体真理,它首先呈现真的品格,同时涉及善,还与美紧密相连。 C.“道”,包括天道和人道:从人格角度看,天道指的是人的内在品格,人道指的是人的外在表现。 D.“道”,有最初的原始意义,也有引申意义,它的含义,规定了理想人格的存在方式,即知行合一、言行一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人的实践活动看,人的价值创造是以天道为根据的,而天道又与善紧密相连,所以人的价值创造从本质上看就是对善的追求。 B.真善美既各自独立,又彼此相通。三者统一,既是人格培养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也是人格能够多方面发展的理论依据。 C.人对存在的真实把握、人的价值创造以及“仁、智、勇”的统一是理想人格的价值体现。 D.在人格的完善上,中国文化注重内外兼修:内在品格上,真善美统一;外在表现上,言行一致、知行统一。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荆国大长公主,太宗八女也,特钟爱之。幼不好弄,未尝出房闼。太宗尝发宝藏,令诸女择取之,欲以观其志,主独无所取。真宗即位,封万寿长公主,改随国,下嫁附马都尉郴遵勖。旧制选尚者降其父为兄弟行,时遵勖父继昌亡恙,主因继昌生日以舅礼谒之。帝闻,密以兼衣、宝带、器模式币助其为寿。遵勖宾客皆一昌贤士,每燕集,主必亲视饔饎。尝有盗入主第,帝命有司讯捕。主请出所逮系人,以私钱募告者,果得真盗,法当死,复请贳之。历封越、宿、鄂、冀四国。明道元年,进魏国。 初遵勖出守许州暴得疾主亟欲驰视之左右白须奏得报乃可行主不待报而往从者裁五六人。帝闻,遽命内侍督诸县逻兵以卫主车。其后居夫丧,衰麻未尝去身,服除,不复御华丽。尝燕禁中,帝亲为簪花,辞曰:“自誓不复为此久矣。”尝因浴仆地,伤右肱,帝遣内侍责侍者,主曰:“早衰力弱,不任步趋,非左右之过。”由是悉得免。 主善笔札,喜图史,能为歌诗,尤善女工之事。尝诫诸子以“忠义自守,无恃吾以速悔尤”,视他子与己出均。及病目,帝挟医诊视,自后妃以下皆至第候问。帝亲舐其目,左右皆感泣,帝亦悲恸曰:“先帝伯仲之籍十有四人,今独存大主,奈何婴斯疾!”复顾问子孙所欲,主曰:“岂可以母病邀赏邪?”赍白金三千两,辞不受。帝因谓从臣曰:“大主之疾,倘可移于朕,亦所不避也。”主虽丧明,平居隐几,冲淡自若。诫诸子曰:“汝父遗令:柩中无藏金玉,时衣数袭而已。吾殁后当亦如是。” 皇祐三年薨,年六十四。帝临奠,辍视朝五日。追封齐国大长公主,谥献穆。徽宗改封荆国。政和改献穆大长帝姬。 《宋史·列传第七》,有改动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遵勖出守许州\暴得疾\主亟欲驰视之\左右白\须奏得报乃可行\主不待报而往\从者裁五六人。 B.初\遵勖出守许州\暴得疾\主亟欲驰视之\左右白\须奏得报乃可行\主不待报而往从者裁五六人。 C.初\遵勖出守许州\暴得疾\主亟欲驰\视之左右白\须奏得报乃可行\主不待报而往\从者裁五六人。 D.初\遵勖出守许州\暴得疾\主亟欲驰\视之左右白\须奏得报乃可行\主不待报\而往从者裁五六人。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其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尚:古代常指娶帝王之女,多指高攀婚姻。文中“选尚”指被选中与公主成亲。古代女子出嫁可称“适、归”等,如《孔雀东南飞》:“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B.衰麻:旧时用麻做的丧服。古代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个等级,称为五服,分别适用于与死者亲疏远近不等的各种亲属,每一种服制都有特定的居丧服饰、居丧时间和行为限制。 C.步趋:东汉人解释,两脚进曰“行”,徐行曰“趋”,疾趋曰“走”,即散步。按照这个解释,文中“不任步趋”,意思是腿脚不灵便,只能比“步”“趋”更慢地“行”。 D.伯仲:古时兄弟间的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以此推之,三国时的孙权,排行应该是老二。陆游所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之“伯仲”代指兄弟,比喻才能相当,不相上下者。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长公主心地善良,宽以待人。她对盗窃她家的真凶,请求皇帝不予惩处。她曾经洗澡时伤了手臂,皇帝要责罚侍者,但她为侍者开脱,认为是自己的原因,侍者因此免受处罚。 B.大长公主恪遵妇道,伉俪情深。她不拘旧制,仍以儿媳妇的身份对待丈夫的父亲。丈夫和宾客们聚会宴饮,她都亲自安排张罗酒饭。丈夫生病,她立即就驱车前去探视。丈夫死后,她不再穿华丽的衣服,就连自己的后事,她都要求孩子们必须按照她丈夫生前给她所作的安排办理。 C.大长公主俭朴自律,淡泊达观。她幼时就不好嬉戏游玩,足不出户。太祖让她和姐妹们挑选宝物,她一无所取。晚年虽身披残疾,但平常居处,平静淡泊自如。 D.大长公主多才多艺,教子有方。她擅长笔札,喜欢图书史籍,还会创作诗歌,尤其擅长纺织、刺绣、缝纫等事。她对孩子言传身教,要孩子们“忠义自守”,希望皇帝不要因为她生病就满足孩子们的要求,也拒绝了皇帝的赏赐。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主请出所逮系人,以私钱募告者,果得真盗,法当死,复请贳之。(5分) (2) 尝诫诸子以“忠义自守,无恃吾以速悔尤”,视他子与己出均。(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以下小题。 凤栖梧 景覃① 倦客情悰纷似缕。小院无人,卧听秋虫语。归意已搀新雁去。晚凉更作潇潇雨。 架上秋衣②蝇点素。冷菊戎装,尚被春花妒。别有溪山容杖履,等闲不许知人处。 【注】①金代词人,少有文名,曾三次赴进士举,后因病中辍,隐居乡里,终老于家。②架上秋衣:指词人为参加秋试而准备的白衣,古代未登第者均着白衣,入考场需着素服。 8.首句“倦客情悰纷似缕”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本词中“晚凉更作潇潇雨”与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在意境、感情基调方面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5分) 9.请赏析“冷菊戎装,尚被春花妒”的妙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逍遥游中用“ , ”两句写出了水与舟的关系表明了有所待的大与. (2)《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 , ”两句表达了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决心。 (3)《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道大题里的小题。如果多做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25分) 尘埃里的上帝 李代金 威尔逊原本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每个月都能拿到一份不错的薪水,但是一场车祸却夺去他的双腿,从此,他不但失去工作,而且行动变得艰难。成天无所事事的威尔逊总是闷闷不乐,妻子看在眼里,就建议他在自己家旁边开一家超市。威尔逊想了想,同意了。超市开起来了,没想到生意非常不错,附近的人都到他的超市购物。一整天,超市人来人往,大家还跟威尔逊聊聊天,威尔逊的脸上成天都堆满了笑容。 威尔逊的生意做得风风火火,一家人过得开开心心,可是邻居蒂芬妮的丈夫却因为车祸去世了。因为责任在蒂芬妮的丈夫,蒂芬妮为此需要支付对方一大笔赔偿金,为此她家顿时陷入了困境。威尔逊决定出手帮他们。他清楚,自己现在之所以过得开心,是因为大家照顾他的生意。 然而妻子说:“我们要帮她,但这不能明帮,只能暗帮。”威尔逊想了想,便有了主意。威尔逊取出一笔钱,用一个袋子装好,然后交给了马克。马克带着这笔钱,去了蒂芬妮家,并悄悄地藏在了一个角落里,然后,他跟蒂芬妮家的比尔和大卫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不一会儿,马克就叫了起来:“哇,这里有好多钱!”马克的叫声引来了比尔和大卫,他们见到那袋钱,不由得吃了一惊:“这是我家的,这是我家的!”马克把钱交给他们,他们赶紧去把钱交给了蒂芬妮。蒂芬妮拿着钱喜出望外,激动得掉下了泪水。 因为这笔钱,蒂芬妮的难题一下就解决了。威尔逊脸上堆满了笑容:这样真好,蒂芬妮对钱的来历没有丝毫怀疑,花得心安理得。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蒂芬妮的难题解决没多久,她自己却病倒了,一大笔医药费顿时吓傻了他们全家。治吧,没钱;不治吧,只能病死。蒂芬妮不怕死,可是她死了,两个孩子怎么办?他们还小,难道就要因为她的死而成为孤儿吗?蒂芬妮为此成天以泪洗面。 见此,威尔逊再一次同妻子商量,他说:“我们跟蒂芬妮是邻居,我们手上还有不少钱,不如取点来帮帮她!”妻子点头同意了,她也不忍心蒂芬妮有个三长两短,否则那两个孩子就太可怜了。当然这次也不能明帮。于是威尔逊再一次取出一笔钱,再一次装入一个袋子,再一次交给马克,再一次详细地交代一番,让他务必稳妥地把钱交到比尔和大卫手里。马克点点头,带着这笔钱去了蒂芬妮家,并悄悄地藏在了一个角落里。 当然,马克又找比尔和大卫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当然,没过多久,马克又装着无意的样子,发现了那袋钱,并叫了起来:“哇,这里有好多钱!”马克的叫声引来了比尔和大卫,他们看到那袋钱,顿时就笑了起来,跳着说:“ 这是我家的钱,这下好了,妈妈有救了!”他们从马克手里接过钱,欢呼着跑去找蒂芬妮。蒂芬妮从两个孩子手里接过钱,一问,得知是家里找出来的,愣了愣,不由得喜出望外,连忙带上钱去了医院。 十天后,蒂芬妮出院了,就去找了一份轻松的工作。后来,她又换了辛苦的工作,努力地挣钱。威尔逊见此非常高兴,心想这下好了,他们一家可以过上好日子了。可是,蒂芬妮一家却省吃俭用,原来她把钱都存了起来。两年后的一天,蒂芬妮走进了威尔逊的超市。威尔逊以为她要买东西,可是她却将一袋钱放在柜台上,对他说道:“威尔逊先生,谢谢你们对我们的帮助,我这是来还你们钱,请您收下!” 威尔逊吃了一惊,却装作毫不知情的样子,说道:“你这是干什么?我们什么时候帮过你啊?”蒂芬妮告诉他,她每次需要钱的时候,马克与她的孩子捉迷藏都找出一袋钱,而那个地方,她查过,她的丈夫根本不会藏钱在那里,不用说,是他们一家在帮她,才想出这样的办法给钱。威尔逊说:“不,你弄错了,我们从来没有帮过你什么。倒是你,帮了我们。你家周围栽满了花,大家闻到花香,就都喜欢来我的超市购物了!” 蒂芬妮心想,也许那真是丈夫藏的钱。他们帮了我,没理由不承认。威尔逊说得有道理,卡尔森就曾开过超市,但生意却不好,最终关门了,现在他的生意这么好,真是我家的花帮了忙。然后,蒂芬妮带上钱,开心地走了。威尔逊脸上堆满了笑容,对妻子说:“你看,我不承认,还说她帮了我们,她多开心。大家总是照顾我们的生意,可他们却从不承认这是对我们的照顾。上帝从来不承认自己是上帝!” (选自2015年第2期《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介绍威尔逊在一次车祸中失去双腿后无所作为的生活现状,主要是为了增加故事的真实性。 B.小说情节曲折有致,叙事一波三折。小说人物之所以塑造得有血有肉有灵魂,得益于作者对情节的巧妙安排,叙事有起有伏。 C.威尔逊为帮助蒂芬妮,让马克与比尔和大卫在家里玩捉迷藏游戏,并嘱咐他务必稳妥地把钱交到蒂芬妮手里。 D.蒂芬妮攒够钱后,第一时间找到威尔逊,善意地说明来意。但却被威尔逊巧妙地阻止,最后她带着钱,开心地离开了。 E.文中叙述蒂芬妮得到第一次帮助后“钱花的心安理得”,是为第二次得到帮助后“不由得喜出望外”的情节做衬托,以突出威尔逊的聪慧机敏。 (2)文中三次写威尔逊的笑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威尔逊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为何以“尘埃里的上帝”为标题?如果换成“上帝的恩赐”是否可以?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抗战将领刘放吾 刘放吾,湖南贵阳人,生于1898年4月17日。刘家祖祖辈辈靠耕读勤俭持家,家境殷实。刘放吾的父亲喜欢读书,经常以《朱子家训》及“曾文正治家之道”训导他们。青少年时期的读书、务农和传统的家教,让沉默寡言的刘放吾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生活作风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到黄埔军校去” 成为当时年轻人最时尚的口号。1926年6月,刘放吾从湖南省桂阳蓝嘉联合中学毕业后,深受湘军领袖曾国藩思想的影响,辗转来到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步兵科学习军事。三年后,刘放吾毕业,在蒋介石的中央军校教导队当了学生队排长。在这里,士兵们操练时用的都是最新的装备,训练的也是新装备体制下的新战术。但是,不像在战场上那样,有那么多建功立业的机会,只能认认真真地通过训练磨练意志。刘放吾在这样的环境中,默默地、踏踏实实地干了很多年。后来,蒋介石为了补充国民党军的抗战力量,组建新三十八师,孙立人任师长,刘放吾离开了教导队,任三十八师一一三团团长。 1942年2月,为了协助驻缅英军抗击日寇对缅甸的进犯,保卫西南大后方的安全,国民党组建中国远征军。刘放吾率领的一一三团随三十八师于4月抵达缅甸,参加曼德勒会战。 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以后,驻缅英军孤傲自大,日军三十三师团轻易地就将英军第一师全部和第七旅一部包围于宾河南岸的仁安羌东北地区。英军反复突围,均无功而返。在这紧急关头,驻缅英军司令向中国远征军发出驰援请求,师长孙立人立即要求刘放吾迅速驰援解围。面对数倍于己、装备精良的敌人,刘放吾没有惊慌失措,而是要求全团上下即刻熟悉地形,尽快做好战前的充分准备。在一一三团的攻击下,日军苦撑了三天,就仓皇溃退了。事实上,刘放吾当时带去的官兵只有八百多人!就是这八百多中国勇士,在刘放吾的指挥下,不仅击溃了曾经不可一世的日寇两个精锐联队一万余人,而且成功救出了被围的已经绝望的七千名英军。此举令那些骄傲的盟军都不得不对中国远征军另眼相看,极大地振奋了中国抗日将士的军心。 “仁安羌大捷”后,刘放吾率领一一三团奉令掩.护英军及杜聿明部队撤退,转战卡萨。任务完成后,转进野人山原始森林,经历了一个月千辛万苦地翻山越岭,终于在5月30日,在南先庆趁着黑夜,在敌人炮艇的巡逻下,泅水横渡大江,进入印度,归还建制。在渡江前,刘放吾发出两通电报:一通发到军令部给何应钦,一通发到师部给孙立人。电报里只有两句话:“刘团今夜渡江,不成功,就成仁。”渡江之后,无线电浸水,无法和外界联系,谣传刘团全军覆没,那时刘放吾的妻子正在贵州都匀,闻讯后当场昏厥。 “仁安羌大捷”是近代以来中国军人在境外第一次打败日寇的战役。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在国民党军的历史记载中,甚少提及第一一三团的战功,更少谈及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的第一一三团团长刘放吾,一切功劳都归到了孙立人及三十八师的名下。性情敦厚、淡泊名利的刘放吾,从此选择了沉默寡言,不在任何人面前谈起自己的“当年勇”。在派系严重的国民党军中,刘放吾虽然在1946年被委任为少将高参,但这是一个只能得到一些微薄薪水的闲职,刘放吾的事迹从此被人们逐渐淡忘。 1994年,刘放吾在美国洛杉矾逝世,享年九十五岁。他的次子刘伟民在整理刘放吾的日记时,看到父亲在记述仁安羌大捷时引用的唐代诗人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刘放吾戎马一生,热血忠诚,而这短短的几句诗中,也透露幽他对战争残酷的无奈。 (摘编自《刘放吾:蒙尘半个多世纪的抗战将领》,《名人传记》2015年第9期) 相关链接: ①刘伟民再三追问,父亲才说了一些与“仁安羌战役”有关的细节:“新三十八师多为湘兵。当时我们练兵采取曾国藩治湘军方式,官兵必背《曾胡治兵语录》,因此秉承了湘军的忠义勇精神,作战勇敢。另外就是对士兵的严格训练。我按照《陆军步兵操典》规定,每人每天跑五千公尺;射击时,不瞄准不准发,每发必中,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实弹射击,几乎所有官兵的命中率都在七成以上。练兵千日,用兵一时,仁安羌战果源自平日训练。” (“铁血社区”《我的团长刘放吾》) ②他爱读曾国藩家书及治军文献。不论练兵、治军及治家,他都以曾国藩的言行为典范。我们在他的遗物中找到多本破旧的曾文正公的文集。每页均有他读了多遍及加注的痕迹。可见他对曾公文献的重视。 (《潇湘晨报·刘放吾:从抗日名将到煤球店老板》)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刘放吾喜欢读书,热爱耕种,吃苦耐劳,淡泊名利,这源于他青少年时期的耕读生活和父亲经常用朱熹、曾国藩的治家之道对他的教导。 B.刘放吾在中央军校教导队做学生队排长,在这一时期,虽然这里没有多少建功立业的机会,但他却通过训练,磨练了意志,提高了战术素养。 C.“仁安羌大捷”中,刘放吾率领的一一三团不仅歼灭了日寇两个精锐联队,救出被困的七千名英军,而且振奋了中国抗日将士的军心。 D.在进入印度归还建制之前,刘放吾曾发电报表达“不成功,就成仁”的决心,由于渡江后无法与外界联系,外界误以为一一三团已经全军覆没。 E.在国民党军的历史记载中,刘放吾的功劳都归到了孙立人及三十八师的名下,但他并没有主动申辩与争取,从此,他的事迹被人们逐渐淡忘。 (2)取得“仁安羌大捷”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6分) (3)本文结尾交代刘放吾在日记中引用《陇西行》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刘放吾有着不同常人的人格魅力,这种“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知识运用 1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10月1日起施行,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了,将让失信者步履维艰,让守信者一路畅通。 ②不管如何,“活人墓”大量存在,已经是尽人皆知 的事实,它严重违反法律法规,侵蚀掉了法律的公信力,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③近日,“台独”大佬辜宽敏倡议两岸成“兄弟之邦”,两岸专家斥责他抛出这样的论调简直是痴人说梦。 ④诸葛亮运筹于帷幄,他对曹魏的图谋洞若观火。因此,当吴蜀两国发生摩擦的时候,他所采取的完全是内部调和的策略。 ⑤这档节目的参与者大多由相关网站推选,本期的男嘉宾可谓是凤毛麟角,其中要数一位科学家和一位电子竞技职业玩家最惹眼。 ⑥军地联手依法查处一起以网络谣言诋毁海军的恶劣事件,青岛网民祝某因在网上信口雌黄,发布虚假信息,已被公安机关依法惩处。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②④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国际糖尿病联盟主席指出,中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已高出世界平均水平,达到了6.7%,成为了影响中国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他呼吁中国人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B.“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近段时间网络上的“翻船体”被大家“活学活用”,演绎出上千个版本,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调侃的人越来越多。 C.领导干部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那些出于善意的批评,不仅要认真研究和吸取,而且要热烈欢迎。 D.当前,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一个国家能否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越来越取决于国民素质特别是广大劳动者的素质。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中国艺术中“风骨”的评品,源自对国人的感性生命及其精神风貌的识见。从魏晋开始,许多绘画作品尝试运用这个观念,一时蔚然成风。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风骨”成了后人评判民族优秀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尺度。 A.此后,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也体现了对“风骨”的追求。 B.此后,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也体现了对“风骨”的追求,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此后,出现了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它们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体现了对“风骨”的追求。 D.此后,出现了一些追求“风骨”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6.在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静和动是一对矛盾,又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人总是静久思动,动久思静。就像旅游, ① ,就有出去旅涛的冲动。在外面流浪久了,又会有回家的向往。叔本华的“钟摆理论”说,大多数人在需求未得到满足时会陷入痛苦, ② 。人生就在这痛苦与无聊的两端像钟摆一样摆来摆去。在一切物质需求已达到满足的境况下,能够继续自己对爱与美的不懈追求, ③ ,这是对一个人极大的挑战。 17.阅读下面这组漫画,联系第一、二幅画面的内容,给第三幅画面配上文字。要求前后内容相关,形式一致,逻辑严密,能够完整描述画面内容。并请写出这组漫画的寓意(要求20个字以内)。 (6分) 第三幅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有一个孩子跑到山上,无意间对着山谷喊了一声:“喂……”声音刚落,从四面八方传来了阵阵“喂……”的回声。大山答应了。孩子很惊讶,又喊了一声:“你是谁?”大山也回音:“你是谁?”孩子喊:“为什么不告诉我?”大山也说:“为什么不告诉我?” 孩子忍不住生气了,喊道:“我恨你。”他哪里知道这一喊不得了,整个世界传来的声音都是:“我恨你,我恨你……” 孩子哭着跑回家,告诉了妈妈,妈妈对孩子说:“孩子,你回去对着大山喊‘我爱你',试试看结果会怎样,好吗?” 孩子又跑到山上。果然这次孩子被包围在“我——爱——你,我——爱——你……”的回声中。 孩子笑了,群山笑了。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材料自选,体裁不限(诗歌除外),不得抄袭,不得套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