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8 发布 |
- 37.5 KB |
- 3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19写作之议论文讲含解析
专题 19 写作之议论文 精讲目标 1.回顾高考议论文写作考纲要求及常见题型。 2.熟练掌握并运用高考议论文写作命题规律和写作技巧。 精讲考向 考向一: 论 点 【真题典例】 1.【2017年高考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 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 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 “问题中国”下的思考 长城、大熊猫、京剧,这是典型的中国符号,早在你的中国“游游攻略”之中;一带一路、美丽乡 村,这是“中国梦”的真实写照,早成为无可回避的“中国词语”;没有高铁、移动支付,怕你无法生活; 广场舞、中华美食,更会已俘获你的目光和味蕾。 相比之下,“空气污染”、“食品安全”、“共享单车”这三个词语,可能会更能吸引你的注意,它们看 起来似乎不那么“正面”,却是我最想与你沟通交流的。我想告诉你,同为青年的中国学生,是如何看待 “问题”中的中国。 “空气污染”,不用 pm2.5 的测量,你早就有过深度呼吸,你的中国攻略里不会有“至少带五副口 罩”的提醒吧。“食品安全”,可能你还不能一下感受出来,却能从中国报纸中发现这个常用词语。“舌尖 上的中国”会征服你的味蕾,但是,当你和我一样去消费的时候,这个词语就可能会给你带来惊扰。 如果说这两个词语会让你心生担忧和疑虑,那么“共享单车”则是喜忧参半的一个存在。“共享单车” 是被世人的“无德”玩得有些尴尬的新生事物。这个被你们评价为“新四大发明”之一的美好事物,在 现实中却展现出令人羞耻的一面:随意丢弃,私改“专享”,在破译密码上尽显“聪明”……有人说,它 是一款照妖镜,照射出某些人的丑陋。 当然,这份丑陋,并不因为现代中国“一带一路”的宏图尽展而改变,也不因为我们走在“美丽乡 村”“中国梦”的复兴之路上而消失,这都是当今中国“暗色”的一角,然而,它却是真实中国的一角, 更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角。 其实,“暗色”的存在并不能成为否定中国发展的理由,也不能成为“误读”中国的借口。为了消灭 “空气污染”,几代人把植树造林当成自己的事业;为保证“食品安全”,各类严打也不时见于报端;至 于表现在“共享单车”上的丑陋,有人已用“电子圈养”以及“用车信用”的方式,努力把丑陋变成原 本的美好。 我们中国作家丁玲有一篇《曼哈顿街头夜景》的文章,写了高楼耸立、街灯闪烁、车水马龙的曼哈 顿街景之后,把笔触投向一位曼哈顿街头乞者,丁玲说:“别了,曼哈顿,我实在无心在这里久留。”我 想,听我说了这三个词语后,你应该不会对中国报以冷眼,选择离开。毕竟,“暗色”词语的背后,更多 有光焰照人词语的存在,在美国如此,中国亦然。 【解析】 本题立意空间极其广阔,不仅考虑到了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考生,也考虑到了不同考生的写作优势。在 立意行文的过程中,使关键词形成有机的关联并不难;但要作出有新意、有创造性乃至意料之外又情 理之中的关键词组合,并能由此写好文章则又不那么容易。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 E。 【名师点睛】紧扣材料:只要能“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且能“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选对文体: 论述类、叙述类乃至说明、抒情类的文体都可以自由选择,只要在写作中能体现所选文体的特征;预 设对象:“外国青年”属于泛指,考生可想象自己面向全体侃侃而谈,也可预设某一个或某一类外国 青年与之对话。优秀的文章应该有针对性地面对预设的读者写作,寻求共识乃至注意话语策略。 2.【2016 年高考天津卷】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60 分)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 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 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 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 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③不少于 800 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 阅读的三重境界 人生天地间,总要与外界发生联系。而阅读,则是其最主要的通道。 阅读分为若干种,绝大多数人的阅读属于消遣性阅读。这种阅读的目的就是打发时间,说得高雅点, 是让时间不至于白白流逝。浏览网页,翻翻报纸,看看电视,了解一些热点新闻,搜集几件明星八卦,打 探哪里出了奇人异事,瞅瞅又有几个老虎被调查……边看边乐,然后与志同道合者大摆龙门,是很惬意很 得意的事。 市井闲人们的阅读大抵如此,很多上班族的阅读有相当的比重也可归入此类,我们青年学子,有时也 愿意做这些消遣性的阅读。为的是放松放松,调剂一下有些枯燥的学习生活。我觉得,“消遣”是个中性词, 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归入褒义,毕竟有所消遣便是有所寄托,这总比无所事事、无是生非要好得多得多。 阅读的第二重境界,我们称之为充电式阅读。这种阅读有明显的现实“功利性”,颇有现趸现卖、临时 抱佛脚的意味。以我为例,该交综合性研究作业了,我才上网搜索相关的材料,包括成本的书、杂志,相 关论文,然后挑灯夜战,快速扫描,从中筛选自己用得着的矿石,冶炼、提纯,最终形成自己的产品。这 样的阅读,效率高,印象深,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我的大脑里面的东西感觉越来越多,越来越有品位。 出于很近视的目的,其效果却是长久的,这样的阅读,其实就是我们成长的台阶。 听说大多数成年人尤其是上班族,其阅读大都含有某种“功利性”。这不是坏事。关键是要将这些信息 合理转化,切忌生搬硬套,机械照搬。否则的话,这种阅读就成了鸦片,副作用可不是一般的大。 阅读的最高境界,是精神性阅读,或者叫心灵性阅读。这样的阅读完全是个人的兴趣所在,阅读的过 程,也是修养身心、陶冶情操的过程。据说,这样的人,看经典的影视作品,会忘掉了世界的存在,能与 剧中人的命运相喜悲;看喜欢的文学名著,常常会如五柳先生“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可惜的是,我还 没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但我会向这个方向努力。 鲁迅说过,要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卢梭则强调,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 多加思索。道出了读什么书和怎样读的问题,明乎此,力行之,便会臻于大境界。 【解析】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对于材料作文,首先要选择立意的角度,明确立意;然后再进行构思。材料作文的审题:第 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 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 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 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 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题,材料中已经给出了立意的方向“围 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写作的中心必然是“阅读”, 可以写自己的阅读方式,也可以写自己的阅读经历和感受,还可以写阅读过程中自己的思考。 【考点直击】 2017 年高考从各省市命题来看,文体没有固定的要求,基本是考纲的规定,能写记叙文和议论文,议 论文的论点要符合题意,中心明确,见解深刻、新颖、独到。2018 年高考仍沿袭上述命题特点。 【技巧揭秘】 1.知识梳理: (1)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 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中心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统帅和灵魂,论点的正确、恰当与否,直接 关系一篇文章的成败。全文应围绕此点展开议论。 (2)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 据。 (3)对论点的要求:正确、鲜明、概括,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绝不可模棱两可: ①正确性: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方 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荒谬的,再怎么论证也不能说服人。因此,论点正确是议论文 的最起码的要求; ②鲜明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千万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 ③新颖性: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见解,不是重复他人的老生常谈,也不是无关 痛痒、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谈,应该尽可能独特、新颖。 (4)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文题、开头、文章中间、结尾。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段落论 点也是如此。当开始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 2.读写结合,与文本对话,不断提高认识水平。 加强阅读,包括教材,名著、时文,甚至每次练习时所用的文本材料,即时写下阅读感悟,有目的积 累文本论点,适度与我们生活生发勾联,不断丰富语文素养,逐步加大议论文的写作立意厚度。与文本对 话,立于精神高地,提升思想的境界。 3.关心社会,关注现实热点问题,提高感悟能力。 从最近几年高考来看,写作命题越来越贴近现实生活,越来越关注现实热点问题,学生在平时生活学 习中有意识地关注社会,关注现实,有广度的观察体悟,在写作时会使文章深刻反映现实,立意不落窠臼, 亮出不同凡响的论点,于无声处惊雷。 4.掌握高考对议论文中心论点的要求: (1)境界要高。 就是说,我们在确立论点的时候要力求立意高远。比如:见到《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这个题目, 有人立论为“我们生活在同一个镇上,所以要互相帮助,互相爱护”,论点就显得俗而浅;有人则立论为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对于在战火中受苦受难的人,应该给予同情、帮助和支援”,论点就显得 深刻。 (2)材料作文要准确把握材料的重心 材料型命题,内容庞杂,信息量大,所以,我们要分清主次,把握材料的重心。如下面这则材料: 有人曾问三个砌砖的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说:“砌砖。”第二个说:“赚钱。”第三个说:“建 造世界上最富特色的房子。”到了后来,这第三个工人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显然,命题者的重心落在第三个工人身上,赞扬他有崇高的理想。所以,从这则材料可确立中心论点: 人要有远大的理想。 (3)选择恰当的立论角度,口子要小。 命题者提供的材料或话题中一般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审题时一定要从材料的整体出发,选准角 度,确立论点。不能战线过长,全面出击,而要集中兵力,从“点”上突破。口子小,目标准,浓墨重彩, 走笔成文,就可避免面面俱到、泛泛而谈之弊病,收到以小见大、立意深刻之效果。比如:文学巨匠茅盾 在生命弥留之际正式向党中央提出请求,希望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有个同学写纪念文章时, 就抓住这一侧面,展开透彻的议论。他把茅盾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给党中央的信看做他一生创作的继续,十 分精当地把它称做“最后的‘作品’”,深情地赞扬了茅盾执着地追求真理的高洁志向。由于口子小,议 得透,见解就颇为深刻。 (4)观点正确、旗帜鲜明 一篇立论性的文章,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一定要很鲜明。否则,就会不知所云,令人费解。有位同 学在以“诱惑”为题作文时,先写道:“当诱惑之神张开双臂拥抱我们时,能清醒过来,迷途知返的毕竟是 少数,更多的人则是在欲望中迷失了自己,在诱惑中走向了错误。”很显然,这位同学的观点是:要抵制诱 惑。而接下来的,这位同学却这样写道:“但这一切都是错误的吗?我们更多的只是普通人,不可能面对诸 多的诱惑而无动于衷,我们应该拥抱这些诱惑,我们只有体验过这些诱惑才知道是对是错,才知道我们以 后的路该怎么走。”很明显,这一段他又要“拥抱诱惑”。这位同学的观点前后矛盾,主旨不明,让人不知 道他到底想说什么。 (5)观点要新颖、立意要深刻 一些陈旧的论题,如果我们还是采用陈词滥调、老生常谈的观点,势必会影响读者的阅读兴趣。如果 我们运用求异思维法结合当今实际来谈就可翻出新意,甚至化腐朽为神奇。例如,“不以规矩难成方圆”可 翻出“不以规矩亦能成方圆”的新论题,结合当今改革破除陈规陋习来谈大有深意;“酒香不怕巷子深”可 翻出“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新论题,结合当今商战中注重宣传效应来谈也颇具时代气息,自成一家之言。 还有一些类似的论题,只要求异,也能扩展思维,创出新意,令人耳目一新。例如,这样一则材料: 某某市消防支队全体官兵学英雄,见行动。他们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为群众利益出生入死,在 所不辞。一年来,为抢救人民生命财产,他们紧急出动 800 多次……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 对这则材料,一般同学都从消防官兵英勇无畏、为人民服务的角度立论,这样立论,尽管没错,但流 于肤浅。如果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就会发现,消防官兵固然英勇无私,但出动 800 多次,足以看出这个 市消防安全方面的漏洞。从这方面立论,可以确立这样的论点:“消防队应把重点放在‘防’上,而不是‘消’ 上”。这样立论,就显得深刻而独到。俗话说,别人嚼过的馍馍没味。同样,鹦鹉学舌,人云亦云也定会让 人生厌。如果我们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平淡的材料中得出新颖独到而又立意深刻的观点,就能使人眼睛 一亮。 5.掌握议论文提出中心论点的技巧: (1)开门见山法:这种开头方式,开宗明义,简洁明了,能统摄全文。 例 1:《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 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例 2:《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2)释题入篇法:在文章开头,就对标题或相关概念的含义加以解释和阐发,表明自己的观点,我们 把这种方法称为——释题入篇法。这种开头方式往往使文章节奏舒缓,给人留有思考的余地。 例:《舍生取义赞》 我赞美“舍生取义”。因为“舍生取义”是千百万仁人志士的人生哲理,它激励人们为了真理和正义的 事业而献身,它使人们的精神世界变得崇高、圣洁,它使一切见利忘义之辈、苟且偷生之徒变得渺小、丑 恶。 (3)巧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修辞是语言运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巧妙而贴切的修辞方法的运用 常能使语言增添许多风采。 例 1:假如我是小鸟,我会记住那出生时的巢穴;假如我是树苗,我无法忘记那滋养我的土地;假如我 是江河,那雪域高原成为我记忆中的烙印;假如……无论我是什么,无论我以什么方式存在,我可以忘记 周围的一切,甚至可以抛弃自己,但有一样东西是不可泯灭的——那就是回报。(《诠释回报》) 例 2:自负,像一个泥潭,陷进去就难以自拔;自卑,像一根受了潮的火柴,难以把希望之火点燃。所 以,我们既不能自负,也不能自卑。 ——《自负与自卑》 (4)引名言、诗文:引用名言、诗文足以显示作者深厚的语文积累,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使文章有 意蕴。达到言约意丰、权威夺人的效果,对作文获得高分也能起到积极的影响。 例 1:席慕蓉说:“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记,在 生命之河的右岸是铭记。我们乘坐各自独有的船在左岸与右岸穿梭,才知道————忘记该忘记的,铭记 该铭记的。 《在忘记与铭记的两岸》 例 2:“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吟咏着徐志摩的佳句,我轻轻掀开文学神秘的面纱。李白“长 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放,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低沉,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的旷达,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各有千秋。所以,世界因多彩而精彩。 《世 界因多彩而精彩》 (5)对比引入法:运用对比引入法,可直接帮助人们判断是非曲直。辩证说理 、对比鲜明 、判断曲 直、深刻有力。 例 1:古今中外,凡是在事业上有所造就、取得成功的人,没有不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反之,那些 懒惰昏庸的人,就难得成就事业。由此,我们可以说:勤则成事,惰则败业。 《说勤》 例 2: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立谏言者事业有成而名垂千古,拒忠言者祸国殃民而遗臭万年 【训练提分】 1.【2018 届上海崇明区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道理都懂,为什么不 按照道理去做。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答案】 知行合一,前路可期 去年今日,我绞尽脑汁、遣词造句,把自己兵荒马乱的高中岁月落笔在红格纸之间。此时此刻,我在 做同样的努力,却发现一年的时间,远离了“夜阑犹梦,文学当枕”的日子,少了过去高中胡老师语文课 堂上文学氛围的濡染,现在已是语言干涩、言辞匮乏。却仍执拗的强撑,想要再去写一次高考作文,实是 羞愧难当。 提及语文素养,在我看来,是知识与能力的并行不悖,是思维观念和文化品位的相互浸润,是积累语 言和拓展视野的相辅相成。抑或通俗来讲,素养本身绝非仅仅是格纹纸上的笔走龙蛇、挥毫洒墨。它可以 是,当你闻知杨绛先生驾鹤西去之噩耗,不需要浏览潮水般的纪念文章,就能流利地背诵出兰德的《我和 谁都不争》,得以明了先生“走到人生边上”内心的质朴和平和。同样,它也可以是,未谙世事的我们,甘 愿成为文字的信徒,甚至把文字当成信仰去膜拜——那种迷恋情怀所以得以深晓一切阴晴冷暖。 好比社会之建设需要民智开启,我们语文素养的养成也的确需要一位优秀的老师为我们指点迷津。有 效的课堂教学,不拘泥于形式,不在于灌输知识的多少,重要的是对于我们兴趣点的激发和培养,是严谨 治学精神的影响和陶染。幸运至极,在高中的最后一年,我有机会每日聆听老胡的谆谆教诲,受提携之情 与栽培之恩,没齿难忘。如果说课堂上的讲授是一个引领,那么课外的大量阅读就是一种延伸。我们都期 待着自己写作的时候可以笔下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词藻信手拈来,深情娓娓道出,可这些,都是需要 阅读背后的文化底蕴进行积淀的。连亘的文字排列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只要潜心发掘,便有值得 借鉴的菁华,永世难忘。 谈及社会生活实践对于提升语文素养的影响,我认为其是如虎添翼,而非雪中送炭。也就是说,社会 生活实践是要建立在扎实的教学和海量阅读的基础之上的,缺一不可。所谓实践,强调行动力,猝不及防 的鲁莽断不可取,内心的丰富和饱满不可或缺。 诚然,题中之义的三条途径全部亲力亲为,知行合一,坚持到底是足以支撑语文素养的提升的。然而, 大多时候,我们总是害怕自己的努力石沉大海,担忧获得的回报遥遥无期。因为语文素养不同于数理计算, 它的反馈周期太过于漫长,倘若没有足够大的执念和孤注一掷的勇气,太容易泄气和崩溃。 可鲜衣怒马少年时,愿我们有朝一日可以奔赴近在咫尺的成功,也同样敢于征服远方始料未及的失败, 前路漫漫但可期啊! 【解析】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作文要想准确立意,认真分析材料是关键。所给材料就一句话:“生 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道理都懂,为什么不按照道理去做。”审题立意:生活从来不缺道 理。从出生到现在,人们天天都在学知识,学道理,很多大道理耳熟于心,比谁都懂。就算“不明事 理”,遇到问题的时候,别人也会“忍不住”给我们讲道理。似乎,讲讲道理,就应该懂了,问题也 就应该能够解决了。可实际上呢?道理听懂了,可问题还是解决不了。归根到底,解决问题,不仅需 要道理,更需要能力。知道应该怎么做,还要知道怎样才能做到,更重要的是,还要具备一步一步做 好的能力。道理是别人的,能力才是自己的。这就好比,知识和智慧的区别。知识是课本上的,是前 人传授的。知识的传播,是大脑到大脑的过程。而智慧不一样,智慧是知识与实际生活相互联结,并 且能够转化成我们自己的成功经验和方法。想要有智慧有能力,必须经过实践,必须在现实生活里熔 炼 2.【2018 届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卷】 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要求:结合图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 学会感恩 尘埃遮眼,泥泞缚足。我们有时如同田埂中的稻草人,随风摇曳。但是毕竟还是有那么多正能量,父 母养育我们,“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朋友陪伴我们,“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老 师教育我们,“三人行必有我师”;贵人帮助我们,“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所以,我们应该学会 感恩。 感恩是反哺,感恩是回报,感恩是信义。 丛飞感恩社会,牺牲自己。 丛飞绝对是乐善好施的典范,他感恩社会,把钱财捐给那些需要的人。甚至有人冒充别人来骗取丛飞 的资源,丛飞也一视同仁,源源不断地寄钱给他们。丛飞感恩,愿意做天空中的太阳,给人以温暖;丛飞 感恩,愿意做那湛蓝的大海,融汇大小河流;丛飞感恩,愿意做飘舞的孔明灯,为人间祈福。我记得最感 恩的一幕是,丛飞为了把欢笑留给别人,为了将表演进行通畅,为了感恩社会,i 演出中他冒着骨折的危险 做摔倒的动作,他就是这样,别人的快乐优先于自己的快乐。从丛飞身上,我看到了感恩的光芒,如此耀 眼,如此夺目! 史铁生感恩社会,我手写我心。 史铁生的命运是坎坷不平的,他先是患了肾病,后来发展到尿毒症,要靠透析维持生命。但是他是一 个乐观主义者,他戏称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换着别人,早已怨天尤人,一蹶不振,可是没 有难倒史铁生。他感恩社会,我手写我心,用那隽永的方块字抒发自己对朋友,对家人,对社会的感恩。 在他的草稿中,我们看见一个英勇的人生斗士,他进而高歌,登而疾呼,写下了自己顽强的一面,也写下 了对生活的热爱。他对生活的坚强与感恩,让我们深为感动,《我与地坛》激励了无数人。从史铁生身上, 我看到了感恩的伟大! 海伦凯勒感恩社会,假想给她三天光明。 又聋又哑又瞎,这对于任何人都是巨大的挑战。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境地?海伦凯勒就不幸成为了这样 的女孩。换着别人,一定心灰意冷,抑郁不平。可是海伦凯勒感恩社会,几级地学习,积极地改变。她的 老师在她的手心上写单词,这开启了海伦凯勒认识世界的大门。海伦凯勒感恩恩师,努力配合老师。终于 她学会了语言。她感恩于陪伴于她的人群,没有放弃她,鄙视她;她慢慢地在文学上有了建树,写下了她 的自传在。《加入给我三天光明》读之让人感动不已;苦难的人儿竟然对生活是如此的热爱,对社会是如此 的感恩! 感恩的人才活的踏实,感恩的人才过的舒坦。 学会感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学会感恩,“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学会感恩,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学会感恩,“感谢命运,感谢人民,感谢思想,感谢一切我要感谢的人” 让我们在感恩中释然,在释然中自足,在自足中幸福。 学会感恩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图画材料作文,所给材料是漫画,故应先分析漫画的内容, 点睛:漫画是描绘时事或反映生活的一种艺术样式,其目的一是幽默,一是讽刺,它往往运用夸张、变形、 比拟、象征、暗示、影射的方法。漫画作文,首先要欣赏漫画,特别留意那些夸张、变形等画面细节, 并进行整体思考。然后还要注意画外(明白其比拟、象征、暗示和影射之处),只有全面而细致地思考, 才可能获得准确而深刻的作文立意,这样写出的作文,才不至于失之一端,犯片面性和肤浅化错误。 考向二: 论 据 【真题典例】 1.【2017 年高考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 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 800 字。 【答案】 【考场作文】 扫除腻粉呈风骨 时下,人们喜欢美容,买贵重的化妆品。一项英国科学家的研究表明:会化妆的女性平均收入往 往高于不化妆的女性,而且显得更聪明。 所以,化妆的女人不一定优秀,但优秀的女人一定会化妆,一定会更注重仪容仪表。爱化妆是爱美之 心的表现,这种心里人皆有之,但只注重这外在的“浅碧深红”,而忽略了内在的“芳香馥郁”,岂不是有 徒虚表之嫌? 李清照描写桂花诗说:“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我想说,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的年代确实离我们远了一些,不施粉黛想清新脱俗的女子也不多见了。我总认为,每天化一点 淡妆不仅会让自己的心情好,也美化了风景,何乐而不为呢?但仅仅是为了取悦他人而施粉浓眉,翘首弄 姿,妖艳惑众,而内里却“空空如也”,岂不是俗不可耐?因此,表里如一,内外兼修,才能芳香馥郁,这 应是我们追求的“极品”。 艰苦朴素是一种美,但绝不是不修边幅;适当的修饰但不能妖艳,这样可以被世人接受。一个人 无在家,还是立足社会,都应有责任和担当精神,才能顶天立地,堂堂正正活出真我。而不是为别人活着。 可巴金说过:人不是为了吃米而活着。那么除了吃穿住以外,还应有更高的追求,恰如恩格斯所言:人生 的最高境界是有所作为。用实力证明自己的不凡气质,舍弃行尸走肉的“空皮囊”,就“必须敢于正视„„敢 当。”人有了精神气,往往就敢于担当。 外在之美不可少。试想,如果某公司人力资源部招聘,在笔试成绩相差无几的情况下,面试选择 是素面朝天、穿着打扮的颓废者,还是愿意选择精心修饰的朝气者,答案肯定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大学 毕业生就业前美容打扮一番无可厚非。而金玉其外,虚有表面,缺少涵养、文化和能力,就是缺少内在之 美的底蕴,这样的人能走多远,令人怀疑。因为韶华易逝,青春难再,能留得住的只是“芳香馥郁”的人 格魅力。 内在修为是必须的。鲁迅说得好:“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向濂溪称净植, 莫随残叶堕寒塘。”先贤圣哲倡导清水芙蓉,天然去雕饰是另一种美。关键是美的适度。 如宋玉所说“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恰到好处。残花香尤存, 蜂蝶恋旧枝。德行、品格与学识能力等综合起来,方能彰显高贵气质。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如果不想被社会淘汰,就跟上时代步伐。人前举止谈吐得体,人后增强内蕴,今朝我少年必在自强不息中 收获精彩人生。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名句都是含蕴丰富,可以引发读者悠远想象的话。要想写好这篇 由富有哲思的话引发出来的作文,首先就要深层次地挖掘话语的含义。命题要求“以其中两三句为基 础确定立意”,实则是引导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在充分理解名句内涵的基础上自主进行组合, 从“小我”或“大我”的角度,以古鉴今,古为今用,激活名句的内在生命力。考生既可以集中论述 两三个名句的相通内涵,如以①⑤为基础探讨自强奋发、敢作敢为;也可以辩证思考由两三个名句组 合生发的新含意,如以③④⑤为基础,讨论自信与正视问题、开放进取之间的关系;考生还可以深入 研析个人、国家、社会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以①③④⑤为基础,探究如何全面提升个人的人格境界, 或以②⑤为基础,表现个人对家国情怀、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索,或以③⑤⑥为基础,论说坚持自我 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等。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考生应审题准确,完成题目要求。作文要求的关键是在六个诗句中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 立意并合理引用,所以考生在写作时应明确每个诗句的立意,然后选出两三个在立意上有内在逻辑关 联的句子确定出一个立意,可寻每个句子立意的共同点,因果关系等。思路一:第一句可立意为君子 要自强不息方可强大。第二句可立意为思乡。第三句可立意为重视内在之美,或自信的品格。第四句 可立意为人因所处位置不同,而视野、格局不同,实现的理想价值也不同。或人要有远大的理想,立 志四方。第五句可立意为要敢于正视自己。第六句可立意为个人、民族、国家的自信自强。例如,第 一句和第六句的立意有共同点均是自信自强,那么考生可据此立意;也可将一、四、六立意为实现理 想需要视野、自强、自信等因素。总之,考生需寻找两句或三句间的立意关联,从而确定出一个立意, 并在写作时引用。思路二:考生需准确审题、明确立意、体现思考,准确理解诗句含义,并选择其中 两至三句在文中合理引用,言之成理即可。上述立意角度都是跳出材料的,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 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选择议论文,应 小切口,深分析。写散文或记叙文,应情感饱满,写得形象、具体、生动,有灵性。 2.【2017 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某书店开启 24 小时经营模式。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他们中 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 工作人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了,但他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 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答案】 唯愿书香满人间 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博尔赫斯 不分昼夜,无论贵贱,只要是愿与书为邻、以墨为伴者,书店皆“蓬门今始为君开”,奉上丰盛的精神 大餐。小门小店,大义大爱,我要点赞。 心无分别,即是佛心。《论语》有言,“四海之内皆兄弟”;陶潜云,“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卢梭 说,“人人生而平等”……一颗平等心,一颗无分别心,古今中外的贤士仁人们倾情呼唤了千年,而世道难 免“人敬有钱人,狗咬穿破衣”。书店既没有以世俗之眼观人——或戴有色眼镜看人,或从门缝瞧人,也没 有以世俗之心待世——计成本,衡得失,而一视同仁,不论童叟贤愚,抑或膏粱白屋。“唯书有色,艳于西 子;唯文有华,秀于百卉”,在超尘脱俗的诗书面前,众生平等。商贾逐利,天经地义,趋利而不忘义,实 乃大商风范。 “一个爱书的人,不会坏到哪里去。”“人人皆可为尧舜。”涵养圣人之行、君子之品更需圣人之言的教 诲,而“国之基在民众”,唯有最广大、最基层的民众成为“与书为邻”的君子,国家方能成为“君子国”。 曾国藩曾云:“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可以改矣。”俗话亦有云,“江山易改,本性难 移”,“难于上青天”,而读书可“以学问自敛抑”,涵养性情,近可“修身”,远可“齐家”。想当今社会。“路 怒族”,暴虐气、唳气冲天干云,加塞、别车不一而足,偶生摩擦,动辄老拳相加,甚至刀兵相向。唯有读 书方知什么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暴粗族”,整天出口成“脏”,臭气熏天,自以为洒脱,接地气, 却不知早已成了别人内心的粗鄙之辈、不屑之徒。唯有读书,才会让你“锦心绣口”,才知道什么是“腹有 诗书气自华”。“陀螺人”步履匆慌,心忙意乱,为了“生存”丢了“生活”,忘了还有诗和远方……唯有诗 书,才会让自己“心归空山”,才明白“此心安处是吾乡”。 普渡众生,泽被千秋,知行合一,书店,早已在路上…… 学之厚者,家国天下;商之大者,为国为民。一个书香迷漫的社会,不会差到哪里去。书店,是社会 经济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文化大厦的一部分,肩负着文化、文明的传播重任。以星星之火,点燃全社会的 燎原烈焰。还是社会文明的一个窗口,社会良心的一面镜子。不仅显贵达官,布衣裙钗,可到此一游,享 受那“坐拥书城”的惬意,那些村氓野老、贩夫走卒,抑或是流民乞儿,亦可到此,享受那片刻的温存。 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从来都折射着一个社会的良心。“山藏千秋不语,水润万物无声。”和谐社会、幸福国 度,从这里启程…… 心无分别堪作佛,播散火种功德圆。 不辞辛劳月明伴,唯愿书香满人间。 【解析】 试题分析:从商家、经营者的角度来看,首先,24 小时营业的经营模式以及模式背后的人文关怀,表明商 从进入书店者的角度来思考,一方面,读书可以提高自己的修养,提高修养是不分身份地位和时间地点的; 另一方面,可以谈一谈我们要如何去维护这种好的人文环境;第三,还可以谈一谈对商家这种行为的 感恩思想。 从这件事的影响来思考,在当今重视文化传承的大环境下,24 小时书店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我们应该 怎么做?可以探讨一下这种经营模式的意义价值有哪些;这种模式能持续多久;深层次思考商家以自 己之力营造这种人文环境,对政府有什么启发等等。 立意角度参考: (1)要物质更要精神 (2)包容别人成就自己,胸怀宽广方成大事 (3)多一点人文怀,尊重他人 (4)知识面前人人平等,阅读的意义,阅读即是进步 (5)懂得感恩 (6)传播文化我们应该做什么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今年是山东高考语文自主命题的最后一年,山东卷的作文虽然仍是材料作文,但明显改变了 风格。2014 年至 2016 年高考山东卷的作文虽也是材料作文,但都是给出一则有寓意或哲理的材料,尽 量避免直接关照社会新闻热点,今年却是选择了一则有时效性的新闻材料,体现了向全国卷平稳回归 的思想。2017 年作文从所选材料来看,作文材料很好地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平等、友 善。关注底层、弱势群体,很好地弘扬了社会正能量,体现了山东卷关注社会民生、关注现实的特点, 切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能够很好地考查出学生写作水平。近几年山东卷作文淡化审题,其中 2014 年的“窗子就是一个画框”,2015 年的“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2016 年的“行囊已经备好”, 都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分析立意,今年的“某书店 24 小时营业”的材料也可以多角度立意。 从文体上来看,近几年高考山东卷作文题一直有一个要求,这就是“文体特征鲜明”,这就是告诫考生, 写的作文,应该是写什么像什么。议论文,那么就应该观点鲜明,论据充实,分析透彻,结构严谨; 写书信,那么就应该做到格式齐全,开头有称呼,称呼之后是问候,主体部分写完后是祝愿语,最后 是署名及写信时间。 【考点直击】 2017 年高考从各省市命题来看,文体没有固定的要求,基本是考纲的规定,能写记叙文和议论文,议 论文的论据要准确、丰富、新颖、典型、有个性。2018 年高考仍沿袭 2017 年命题特点。 【技巧揭秘】 1.观察社会,关注现实,积累新颖有个性的论据。 选用的论据要弃旧用新,要厚今薄古。有些同学习惯用古代事例阐述事理,整篇文章未能联系实际, 无时代的活水,也不能达到充分说理的目的。最好能引述时尚言论和当前媒体普遍关注的事例辅助说理, 加强说理的针对性、时代感,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2.扩大阅读范围,积累新颖、典型、有代表性的论据。 典型的论据是指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质,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与名言。它首先要求真实,切合题旨。但从 最近几年高考及备考复习情况看,有些同学作文,记住几个经典论据,如司马迁、居里夫人、张海迪,变 换着角度使用,把它们当做万金油。其实,这些论据就算典型,也不能引人注目。相反,选取人无我有、 人有我新的论据说理,使阅卷者在阅读时产生新鲜感,效果会更好。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扩大阅读, 包括教材,名著、时文,甚至每次练习时所用的文本材料。通过大量阅读,筛选并积累可用作论据的素材, 并将所积累的素材分类整理,形成自己的论据库。 3.强化写作训练,熟练运用各种论据。 加强对议论文写作的训练,包括整体写作训练和片断式写作训练,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熟练运用各种 论据的能力。 4.掌握使用论据的要求: ①确凿性。我们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典型的事实。引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材料作为论据时,必须 注意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涵义。 ②典型性。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 ③论据与论点的统一。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联系应该紧密一致。 5.熟悉高考,掌握规律。 历年高考作文是目,尤其是适合写议论文的作文是目仍是复习的重点,通过对高考写作试题(尤其是 近三年的高考题)及各省市高考优秀作文反复研究,可以了解高考常考写作题型及选材范围,掌握高考试 题命制规律,提高复习效率。 6.掌握常用分析论据方法: (1)探因分析法(因果分析法) 这种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具体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 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例】 论点: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探因分析:古人云:“自古才子出寒门。” 古今中外成才者,大多出自寒家。范仲淹两岁丧父,幼 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司马光亦出身贫寒;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画家梵高家中一贫如 洗,常靠弟弟接济;居里夫人刚满十岁时,就去打工……[举例]这些都是幼时贫困而后成才的非常之人。[归 纳]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也就是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不断地发育,不断地成熟。由此看来,贫穷并不 可怕,只要我们没有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那么,它就可以激发我们奋发向上的精神,从而让我们 改变自己。正所谓“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 结论:越是贫穷越激发人奋发上进,这何尝不也是一笔财富呢? 思路:为什么——是因为 标志性的词语:“为什么……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主要步骤:①直接点明观点,并阐释观点;②引述事例;③追根求因(为什么……呢?<之所以……> 是 因为……);④得出结论 (2)反向假设法 这种方法就是举例后再向其相反的方向作假设的方法。 【例】 论点:以榜样的长处激励孩子 举例:美国新当选总统奥巴马是一个在“联合国家庭”中长大的黑人孩子,他曾经是一个“问题少年”, 在他两岁时,父母离异。但是奥巴马的母亲、外公、外婆却一直在奥巴马的面前维护他父亲的形象和尊严, 并以父亲的光辉轶事激励奥巴马。于是奥巴马的一生始终以父亲的梦想与奋斗作为动力,牢牢记住黑人也 有可能逆转命运,并为之不懈努力,最终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也是第一位具有非洲血裔的总 统。 分析:试想如果奥巴马的母亲、外公、外婆一直在奥巴马的面前诋毁他父亲,如果奥巴马从小缺失这 种以父亲为榜样的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动力,【反面假设】也许我们就看不到美国总统选举史上的这一奇 迹了。【结果展示】教育有时就是如此的简单,多励志孩子,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孩子,奥巴马的家庭教育给 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正面强调】 思路:反面假设—结果展示—正面强调 标志性词语:如果 XX……不……,那么(就会)……(或:那么他怎么能……呢?)因此(由此可见),…… 主要步骤:①列举事例;②反面假设(试想,若<如果> 无……);③结果展示;④正面强调(推断事 例符合中心论点) (3)对比分析法 这种分析方法就是所举事例形成正反对照,然后加以分析,论证观点。 【例】论点: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 举例:二战中犯下滔天罪行的德国在战后用一切方法来弥补他们的罪过——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力 处理战后的善后问题,更有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然而同样在那幕惨剧中扮演了不光彩 角色的日本,战后的纪念却是如此这般:右翼势力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妄图为二战罪行翻案;不顾史 实修订历史教科书,文过饰非,美化侵略罪行;更有首相一年一度的靖国神社祭拜…… 分析:同样作为二战中的侵略国家,德国人在不断地反思,不停地纪念,用理性的力量向世人展示他 们虔诚的忏悔的灵魂。从而赢得世人的尊敬。【分析正例】而日本人这种一意孤行偏离理性的“纪念”却遭 来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分析反例】有句话说得好:“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高大!”可见,理性 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理性让纪念闪耀出人性的光辉。 【突出论点】 思路:分析正反事例—突出论点 (4)评析法(意义分析法) 评析法,就是通过提示论据所蕴含的意义,或予以高度评价,或揭示其危害,从而证明论点提出的看 法和主张的影响、价值、效果等。 比如课文《崇高的理想》,在举出我国历史上创下过光辉业绩的一大批爱国者的事迹后,有下面一节议 论: “所有这些人,都是有伟大理想并坚决为他们的伟大理想而斗争的人。他们的理想不是为了哪个人, 而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他们为了自己的伟大的理想,有些人家可以不要,有些 人官可以不做,有些人生命可以抛弃,有些人真正是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 地步。这样的一些人,是永远不会从人民的心中消逝的。” 这段话,通过对这些爱国者的高度评价,既把事例与所要论证的论点(对于具有伟大理想并为伟大理 想而斗争的人,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尊重他们,怀念他们,纪念他们)紧紧联系起来,提示了它们内在的逻 辑联系,做到了材料和观点的统一,而且使文章的思想得到升华。 (5)归纳分析法 在列举多个典型论据之后,对这些论据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扣在要证明的论点上。 这种分析方法称之为“归纳法”。且看下例: 要学会“战胜自已” 俗话说,事在人为。人是有很大潜力的,关键是要充分认识自己,真正战胜自己。 一些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在向自己的学习目标迈进的时候,往往都有那种“战胜自己”的体会。“战胜” 什么呢?比如,要大清早起床读书,就要战胜自己睡懒觉的坏习惯;上课时,就要战胜自己思想不集中的 毛病;晚上搞好晚自修,就要战胜自己老爱看电视的念头;天冷读书,要战胜怕冷,夏天读书,要战胜自 己怕热和蚊咬,等等。总之,战胜自己就要善于抑制自己的那些偏离和违背学习目标的思想和行动。 因此“战胜自己”,实质上是一种良好的意志品质和顽强的毅力,也就是一种善于控制自己思想,安排 自己活动的自制能力。有了这种“战胜自己”的自制力,就能自觉主动地“迫使”自己“放弃”那些不利 于充实和积累知识的消极因素,我们才能在学习上有所作为,获得好的成绩。 文章提出论点后,列举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接着就对论据作了具体的分析,运用的是归纳法。 第二段的最后一句,是作者的第一次概括,从个别推及到一般,以避开“不完全归纳”之嫌。第三段开头, 再作归纳,得出一个普遍性的结论。最后(文末)用了条件判断,说明战胜自己和获得成绩的关系。这样 通过对论据的分析,就把“战胜自己”的涵义和意义论述地清清楚楚。 (6)阐释分析法 这种分析,就是对引用的理论(名言)作解释阐发,证明论点的确凿。 如请引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来论证“成才要靠主观努力,也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写一段 话。 “成才要靠主观努力,也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内因是变化的依据。一个人要想成才,首先要靠主观努力,这是起决定作用的内因;其次,也要具备一定 的条件,这是必不可少的外因。只强调主观努力,不承认条件的作用;或者过分强调条件,而忽视了主观 能动作用,都是片面的。” 通过对引文的阐发,加深了人们对引文的理解,更有力地印证了论点。 (7)辩证分析法 鲁迅的《拿来主义》,用祖上的大宅子设喻,形象地分析了“拿来主义者”对文化遗产的态度,鲁迅在 这里用的就是辩证分析法。 鲁迅先从反面分析对待大宅子的三种错误态度——因为“怕”而“不敢进门”的是“孱头”;由于“怒” 而“放一把火”的是“昏蛋”;由于“慕”而“大吸其剩下的鸦片”的是“废物”,继而转到正面阐述:“‘拿 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他占有,挑选”、对“鱼翅”——“吃掉”,对“鸦片”——“送到药房”去, 对“烟枪和烟灯”——“除了送一点到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毁掉”,对“姨太太”——请“各自走散为 是”。如此分析,既使论据很好地为论点服务,又避免片面性。 (8)条件分析法 这种分析方法,就是分析论据存在的条件,从而揭示论据与论点的逻辑关系。 【例】请在下面的事例后,作简要分析,使论据与论点粘合起来。 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明代徐霞客年轻时立下走遍三山五岳的志向,后来虽历尽磨难,但一直旅行 到生命最后一刻,完成巨著《徐霞客游记》。 引用材料后,可作这样的分析:“一个人只有立了志,才能坚持从事自已的事业,至死不渝。徐霞客就是立 下了志,才取得非凡的成就的。” 【训练提分】 1.【2018 届广西区 4 月高三考前模拟联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孙女阿拉贝拉唱中文歌曲。背《三字经》和古诗,习近平主席认为“可以打 A+”; 美国金融大鳄罗杰斯的女儿普通话发音标准、吐宇清晰,被网友称赞“有成为中文播音员的潜质”, ②近日,全国两会召开,又有人大代表建议高考取消英语科目,把中小学生的英语必修课改为选修课。 令人惊讶的是,在网上的一份投票中,表示赞成取消英语考试的网友比例高达 82%。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并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外语学习的思考。要求:自主立意, 自拟题目,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 自信的文化应该流动起来 语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也是了解一种文化最好的钥匙。最近,中文因两个美国小女孩而在全球 再掀热浪。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孙女阿拉贝拉唱中文歌曲、背《三字经》和古诗,习近平主席认为“可以 打 A+”;美国金融大鳄罗杰斯的女儿普通话发音标准、吐字清晰,被网友称赞“有成为中文播音员的潜质”。 中文魅力如此,中华文化吸引力也可见一斑。 近些年,“汉语热”“中国文化热”在世界各地出现。在很多地方,让孩子学中文不是为了“时髦”, 而被认为是了解中国、把握时代的必需。中文为何热度不减?中国文化为何能有持久吸引力?中国的文化 自信从何而来?答案不一而足,关键要从中国发展中寻找“密码”。 文化影响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密切相关。发展的硬实力与文化的软实力,总是相互依托、互相促 进的。这些年,伴随中国经济实力增强、政治影响扩大、国际地位提高的,正是文化影响力的不断上升。 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的变化,汉语和中华文化作为沟通桥梁之一,扮演了独特角色。更何况,对于个人而 言,掌握汉语、认识中国,也是提升个人价值、获得发展机遇的加分项。“中国属于未来”,谁会愿意错 过与这样一个国家共同成长的机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种自信带来了非凡的吸引 力,它不仅来自现实,更来自于从未中道断绝的历史传统、来自于不断积淀的精神内核。冯友兰曾说,“盖 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前不久,习近平主 席给美国总统特朗普介绍故宫时就说,文化没有断过流、始终传承下来的只有中国。我们这些人也延续着 黑头发、黄皮肤,我们叫龙的传人。抚今追昔,汉语热折射出的,是人们感知数千年文明传承的温度、找 到古老文明绵延奥秘的期待。 有魅力的文化不是静态的,自信的文化不是封闭的,只有让文化流动起来、让文明活起来,才能生生 不息。去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访学时,旁听一门叫作“东亚的文明与宗教”课程,教室里每次都座无虚席, 学生们对中国哲学和思想兴味盎然;在图书馆和周边书店,英译本的《论语》《易经》《道德经》等不下数 十种,解读中国文化的书籍更多。就连美国室友都经常过来探讨与中国思想文化有关的话题。一种文化如 果能够走近世界上更多的年轻人,激荡出的将是一种深沉而自信的文化力量。我们需要把中国文化的影响, 辐射得更远。 从文化中找到发展的思想资源,在实践中凝练文化的哲学精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 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站在新时代的起跑 线上,惟有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 才能以文化人,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解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的题目,两则材料构成。材料一与材料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一则材料体现 点睛:这是一道多则材料作文,首先要分析材料的性质是相同或相反,如果相同,就从同一的角度立意, 如果相反,首先提炼观点,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个进行立意,最好是对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辩证的分析, 这样文章会显得深刻、全面,能够一分为二的看问题。立意时首先抓住材料中的词语,分析他们之间 的关系。这道作文题属于相反的两个方面,注意辩证的分析。 2.【2018 届湖北省高三 4 月调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回首 5 年来,我国的成就与变化是有目共睹的:宏观来看,国内生产总值从 54 万亿元增加到 82.7 万 亿元,年均增长 7.10%,占世界经济比重从 11.4%提高到 15%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 30%;微 观而言,从“慧眼”卫星遨游太空到 C919 大型客机飞上蓝天,从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到海水稻进行试产, 全线贯通的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奔驰在祖国广袤大地上的复兴号列车……中国的新形象给世界留下了新 印象。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 800 字。 【答案】 中国骄傲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她强大,慈爱,而又友善。她强大,在已经逝去的沧桑岁月里,她以自己 的英勇顽强打败了他国的敌军,让敌国对“中国”二字望而生畏;她慈爱,她向贫困国家伸出呵护的怀抱; 她友善,曾几何时,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一条促进中午文化交流的丝绸之路,同时也促进中外友谊,这些 足以让中国骄傲地称自己——强大! 中国引以为荣的骄傲不仅是因为她有着强大的精神,更因为,她有着强大的历史文化! 古老的中国文化,渊远流长的汉文化,让多少人为之着迷!旗人纳兰容若沉迷于汉文化的词,金发碧 眼的外国人沉迷于神奇的文字,高龄老人愿为汉字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 美国的“汉字叔叔”理查德·西尔斯,深受中国汉字的影响,痴迷于汉字,被汉字的魅力深深吸引, 从此便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舍弃美国优越的生活,毅然留在中国,他将三十多万美金全投入汉字网 站,在患有心脏病的情况下他仍旧锲而不舍地创作,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开学第一课》里,他深情地讲到“我爱汉字,更爱中国!” 简简单单的八个字,是蕴含着对汉字,对中国的迷恋! 人们常说“文武双行”,光“文”还不够,还要“武”,武以振魂!瞧,那些健儿们一个个英姿飒爽。 刀锋一样冷峻的眼神给人们一种不可侵犯的警告。赤手空拳,后空翻等等,各种招势让观众们目不暇接。 空气被他们宽厚有力的手掌划出“嗖嗖”的声音,仿佛一颗子弹从耳朵旁以惊人的速度拂过。他们矫健的 身姿象征着强大的祖国!他们的热血沸腾,铁骨铮铮的血脉无一不彰显着中华武术的魅力! 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思想的进化,家长都盼望着孩子能够成龙成凤,同时也希望他们能够精通琴棋 书画。而这四样中最能分出胜负的就是棋类了。《开学第一课》中,世界围棋冠军柯洁谈论了关于自己对“阿 尔法围棋”这件事的看法。这其中,从柯洁输了比赛的感想中,我们就能看出一个中国的缩影——如果怕, 你就已经输了。 这足以体现一个人的内心强大。他为什么会强大?因为在他的身后有一个强大的国家! 虽败犹荣,永不服输,我认为我们应该有这样的风骨,有这样不服输的精神,所有的胜利都将属于我 们! 谈起中国文化,人们脑海里最先出现的一定是诗词。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从《诗经》到 《楚辞》,从唐诗到宋词…… 九十六岁高龄的许渊冲老教授将诗词翻译成英文,法文传向世界。在现场仅凭一首《登鹳雀楼》向人 们诠释了中文的三美——形美、音美、意美。这不得不让人们为之啧啧赞叹。 家家乞巧望秋月,看尽红丝几万条;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文字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情怀和志向,字里行间回响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共鸣! 巴基斯坦的中文老师米斯巴现场说了一句话让全场人落泪——我会一直弘扬中国文化,直到我不行 了…… 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 璀璨的中华文化滋养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只要我们相向而行,心连心,不后退,我们终将迎来美美 与共的那一天!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他的名字就叫中国……”这振奋人心的歌曲一直萦绕在我耳边,作为龙的传 人,我感到无比自豪,骄傲! 【解析】这是一道时评类的材料作文,材料是相关中国的变化的主题,注意从中选取角度进行立意,“宏 观 点睛:时评写作,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就事论事,就是对时事本身进行直接的评论。一般有三种类别,一是 赞扬式,即对新闻中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表示肯定,然后阐释肯定的理由。二是批评式,即对 新闻中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进行否定,然后从法律、道德等方面找出反对的依据。三是建议式, 即提出自己对新闻事件中某个问题的建设性意见。写作时注意讲究“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 性、思想性”。尤其要注重准确性和说理性。在写法上,分为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就事论事, 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 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就事论理,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分析,充 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 考向三: 结 构 【真题典例】 1. 【2017 年高考北京卷】作文(50 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 700 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 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 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2049 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 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可以写宏达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 【答案】 说纽带 纽带有很多,血缘、地缘,共同的理想、经历、利益等,都可能构成“纽带”。小到人际间的往来,大 到文明间的交融,纽带关系始终是无法割裂的,它也在历史的演进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数千年以来,文明间的融合让各自“一荣俱荣”。“条条大路通罗马”,当罗马帝国将地中海包揽为“内 湖”的时候,欧洲文明开始了第一次交融,同时也孕育出内在的多元性。当大汉使者张骞第一次踏上西域 的土地时,中华文明的影响力也开始超越中原,在中亚、西亚乃至更开阔的世界舞台上发挥影响力。即使 如东晋十六国、蒙元时期,客观上也起到了通联诸国、各民族文化交融的作用。更不必说,郑和的船队驶 向浩瀚无际的大海,将中华的威名和富裕播撒到了南洋、印度洋,文明的纽带接住和平的商贸活动愈发紧 密。 然而,思考历史,不只是为了记录过往,更在于反思当下与想象未来。不言而喻,人类文明的确在不 断进步,其依赖的便是这张不断扩充而又不断更新的大网,它将人与人、国家与国家、文明与文明连接起 来。但有的时候,只有经历教训,人们才知道若利用不好纽带关系,也会造成历史的创伤。正如在哥伦布 踏上新大陆第一片土地时,他没意识到眼前陌生的土著与他有着共同的祖先,在经历血与火的杀戮后,人 们才更向往和平,深知联手合作的收益胜过零和式火并。 纽带关联的双方,只有在双方实力相当的情况下才更稳固,这符合当代经济学的逻辑。但并不是所有 的关联都要服膺于资本,更具人道情怀的关联往往更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不论是拯救非洲疫病患者和饥荒 罹难,还是在印度洋海啸、海底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带来的戕害里救援伤者,联合国维和部队都在第一线 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对于国内的经济落后地区,也持续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展开定点支援与精准扶贫。 这样的纽带关系是血浓于水的情谊,强者帮助暂时的弱者,符合的是人道的逻辑,折射的是纽带关联中人 性的光辉。 进而言之,历史的进程从来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不论西方学者爱讲的“世界是平的”还是“历史终 结论”能否继续维系,从长远来看,全球化的趋势与合作一体化的浪潮不可逆转。而关联紧密后,风险的 传播也会更快、影响更大,这就需要人们在合作共享的同时,共同担起责任和义务,协力地域可能存在的 挑战与风险,尽力维系和睦的纽带关系,这才是纽带关联造福人类的关键所系。 【解析】 试题分析:“说纽带”一题,表面看只是对词语的解说;早在 2005 年,北京卷就出过“说‘安’”的题目。 写这个作文的时候可以一层一层讲起,更有层次感。比如上来可以先说人与人之间需要纽带,个人和群体 之间的关系需要纽带,这个纽带是一种价值上面的认同,再一层一层引申出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交流, 这个交流之间要产生认同,要包容,要互学、互建。所以作文要层层递进。 “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一题,可谓是“中国梦”的具象化。设想国家在 32 年后的样貌,本质上是将学生 题目在具体要求上注意小切口,大开掘。考生可以就拍摄的一幅画面展开叙述和描写,也可以就几幅画面 展开叙述和描写。写作要求上,除了记叙文的一般要求之外,在 2016 年的基础上继续强调“有描写”, 这是针对考生记叙文写作中常见问题提出的,不仅是阅卷的评分参考点,也对中学记叙文写作教学具 有引导作用。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 E。 【名师点睛】 所谓材料类命题作文,指的是试题明确给出写作题目的同时附有提示性材料的一种命题方式。这种命题方 式不仅兼具了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的优点,而且体现了命题者对考生的人文关怀。这特点 就要求我们在审题立意时既要通观材料,把握好材料的内涵,又要结合题目,吃透文题本身来确定立 意和写作重点。因为材料既是对写作一定的提示,同时也是对立意和写作范围的限制,结合文题从材 料内的角度进行选择,所确定的立意才是接近命题意图的最佳立意。 对于材料类命题作文,我们往往只注重题目而忽视材料,因为题目比材料更直观。这样忽视材料的存在, 往往是造成审题立意偏颇的主要原因。这里的材料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材料往往隐藏或暗示着写作 的方向。在材料类命题作文写作中,要把“材料”与“命题”两者兼顾,明确两者间的关系,不可偏 颇。一般来说,两个组成部分之间可能存在着如下几种关系:①导入关系,即命题人通过材料的指向, 一步步引出命题本身;②解说关系,即命题人通过材料对命题加以必要的阐释说明,一般是借助材料 来阐释命题所包括的内涵或命题所涉及的范围;③限制关系,即命题人通过材料对命题的内涵或外延 适当加以限制,或者对写作侧重点予以暗示,以避免命题过大或过宽泛。梳理好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是我们审题立意的第一步。 比如“说纽带”一题,题目很抽象,但从题干材料看,给出了考生写作的方向:“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文 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都需要纽带。考生既可以从中选择一个方向写, 也可以选择除此之外的其他方向。 2.【2017 年高考课标Ⅲ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 40 周年。40 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 的成就。40 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 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 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 2017 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 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 人道是清光更多 ——我看高考 四十年华凤和雨,十三亿人笑与泪。旋踵之间,距高考恢复以历四十载。四十年间,高考“斩去桂 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诚然,高考有它的缺陷。在以成绩为基础的选拔上,应试教育随之而生。许多人都批判高考使人愚 钝和呆板。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高考所带来的好处是不能忽视的。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高考,中国 将至少倒退十年。 自古以来,门第都是阻挡学子发展的关卡,高考恢复,使得所有的学子都拥有了平等的权利,都拥 有了一个去公平竞争的舞台。高考,为所有考生,洒下了平等的清光。 “衰兰送客成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是李长吉(李贺)的悲叹,而导致他写下“可怜日暮嫣香落, 嫁与春风不用媒”的,竟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字。一字避讳,李贺的一生便就此完结。相较于科举,高 考更加的公平和客观,范围也更加的的全面,他给予我们一次改变人生的机会。四十年来,创造了无数 平民“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般的奇迹,为国家输送了难以衡量的人才。 1977 年,当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考生进入考场时,心中怀着的是对未来的憧憬还是迷惘,或许已元 从得知。但我知道,如今我坐在考场,心中充盈着的,是对高考的崇敬;笔尖书写着的,是对高考的赞 扬。敬畏他带个我的一切,歌颂他洒下的清光。 罗曼·罗兰曾说过:“人总是要失望的,因为他想要的总比他得到的多。”高考成功与否,成绩高低 与否,是每个人所关注的。有人成功就必定有人失败,成功者喜笑颜开,失败者痛哭流涕。但这些,并 不是高考带给我们的全部。十年的奋斗与拼搏,艰辛和喜悦,磨砺与苦难,这才是高考带给我们的。真 正彻悟之人,是不会纠结于是否为应试教育的,因为高考带给了我们更珍贵的精神财富。 “人生下来不是为了拖着锁链,而是为了展开双翼。”维克多·雨果曾如是说。而高考,正好为我们 提供了机会。如果说对辛弃疾来说,他的“桂婆娑”是朝廷上的苟且偷安派。那么,对我们来说,我们 的“桂婆娑”便是门第与内心深处的幼稚。高考“斩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解析】 试题分析:这道作文题是一道给出材料的半命题作文。写作时可以从以下一些角度立意:(1)高考一直影 响着我的中学生活。(2)从我几年来为高考所付出的汗珠和泪水的角度写。;(3)从高考为国选材,推 动我国的教育改革和社会进步的角度进行分析。 (4)从牵动全社会神经的角度进行分析;(5)分析 高考的利与弊,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等等。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此命题着意于引导考生在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下审视个人发展,激励一代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 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命题者意在启发考生在宏观语境中聚焦个人经验,表达对“高考”的独特体会和 理解,呈现他们的酸甜苦辣尤其是勤学奋进中的豪迈之情。应该说,这道题符合新课标对高中生写作 能力的要求,紧贴考生生活和思想实际,难度适中。 阅读试题时要特别注意“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中的“副”字。构思时 必须先确定好副标题:是写“我看高考”呢,还是写“我的高考”。 如果确定写“我看高考”,重点就在“看”,要谈对高考的看法,最适宜写议论文;如果确定写“我的高 考”,重点就在“高考”,要写出我和高考的关系,可写议论文,也可写记叙文,还可写抒情散文。 只有先在思想中确定了这一点,才能接下来进一步思考文体问题和选材问题。 【考点直击】 议论文的结构要符合文体要求、完整、严谨。2018 年高考仍会沿袭 2017 年命题特点。 【技巧揭秘】 1.加强阅读,提高素养,培养能力。 议论文的结构有其特点,学生可在备考中选择典范的议论文来读,通过大量阅读,熟悉议论文的结构 模式,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提高对议论文结构的把握能力。 2.观察社会,关注现实,勤写多练。 加强写作训练,熟练运用规范的结构模式写议论文。同时要注意关注现实,对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 不仅要关注各种评论,自己也要动笔写时评,锻炼自己的敏锐思维能力,更是学习创新的结构方式,提高 自己的应试能力。 3.熟悉高考,掌握规律。 历年高考作文是目,尤其是适合写议论文的作文是目仍是复习的重点,通过对高考写作试题(尤其是 近三年的高考题)及各地高考优秀作文反复研究,可以了解高考常考写作题型及命题规律,掌握高考高分 作文结构模式,提高复习效率。 4.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模式: (1)总分式 先提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即论点,然后加以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这种结构形式是按照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来展开论述的。 例:说“思”: ①学会动脑筋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提出问题) ②搞好学习、工作、科研等都需要多动脑筋(分析问题) ③要养成多动脑筋的习惯(解决问题) (2)并列式 先提出总论点,然后并列地从几个方面分别对总论点加以论述,即论述部分是由并列的几个分论点的 论述组成的。并列式的几个分论点常常放在每段开头,以显示层次。运用这种结构形式的关键,是对一个 总论点能够从不同的侧面来加以认识,并能够并列地排出几个能说明总论点的分论点来。 例:说“思”: ①要养成多想的习惯(总论点) ②多思才能把知识学活(并列分论点一) ③多思才能有所发明创造(并列分论点二) ④多思脑子才越用越灵(并列分论点三) (3)递进式 按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一层深入一层地论证论点。“深入”的路子很多:可 由现象说到本质;可由可能性说到必然性;可从经验说到问题,再说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从“是什么” 说到“为什么”,再说到“怎么样”……这种结构形式能使问题的剖析如层层剥笋,步步深入。 例:说“思”: ①“思”就是提倡动脑筋(是什么) ②“勤思”的重要(为什么) ③还要“善思”(怎么样) (4)正反式 提出论点后,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证。任何一个论点,既可以从正面论述,又可以从反面论述;把 两方面结合起来,说明才更透彻。有些论点可侧重从正面论述,结合进行反面论述;有些论点可侧重反面 论述,结合进行正面论述。 例:说“思”: ①要提倡多动脑筋(提出论点) ②多动脑筋的重要(正面论述) ③不动脑筋的危害(反面论述) (5)对比式 通过对比来论证论点。对比有正与反的对比,现在和过去的对比,这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对比,同一 事物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对比,等等。对比可以使观点更为鲜明。 例:说“思”: ①生活中的两种人:勤于动脑的人;懒于动脑的人。(态度对比) ②不同态度的不同结果(结果对比) ③不同态度的不同思想根源(思想根源对比) ④应学习第一种态度,做勤于思考的人(结论) 【训练提分】 1.【2018 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四月联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 年的央视春晚广告《中国印,中国节》打动了无数国人的心。广告以特有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印” 来进行创意,展现了新生儿留在宣纸上的足印、结婚证上民政局的红印、广东醒狮师傅的点睛一印、复兴 号高铁上的“中国制造”印记……每一种印,都倾注了一种情感;每一种印,都是当下中国小到家庭大到 国家的缩影;每一种印,都见证了当今中国近百年来最“甜蜜”的时刻。 请你选取其中一种“印”,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 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饶雪漫说:“我还是会相信,星星会说话,石头会开花,穿越夏日的栅栏和冬季的雪花后,你终会到 达”。我总是在想,人必于世间,当以何种姿态面对这个世界,叩经问史,朝山竭水,回答的声音说,不 忘初心,方得始终。4 月 14 日一大早,“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十个大字,占据了所有网络社交平台。 它向魔咒一般,袭击了一大批 90 后的心,就连零陵这座偏僻宁静的古城也掀起了旅游热潮。 这显露出来的是一颗不够坚定、喜欢跟风的心,或许你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或许觉得这个世界还 承载着你为完成的梦想,可是你还记得你来这座城市的初心吗?因为压力大,因为想增加人生阅历等等, 你有很多你想逃离这座城市的理由。可你为什么没有想到生你养你的家乡呢?也许只有当你回到那里时, 才会又燃起“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的热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苏轼曾曰:“古之成大 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在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若想有所成就,应当放弃浮华, 淡然处世,才能心灯长明。 城市的夜晚,灯火阑珊,不禁想到王国维先生的三境界,境界一: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境界二:衣 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的人憔悴;境界三: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它说的是 人追寻快乐的过程,与众不同过,努力奋斗过,最后的落脚点还是在平凡的生活中。这是人生必经的的三 个阶段,它没有什么捷径可言,只能不断地为之努力,不断的奋斗,不断地探索,最后才能守的云开,见 月明。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社会如同一个大剧场,不断的演绎着,但总使我们记起,记起川端康成凌晨四点钟看海棠花未眠的感 动,仓央嘉措白庙踏雪和加缪坐山不止的幸福,周国平煮豆撒盐给人吃,爱默生透明眼睛的比喻,周敦颐 的出淤泥而不染,王维的清泉水上流。这些人即使身处功利的尘世,但仍旧不忘初心,不与污水同流,清 霭晨流,他们放弃应有的荣华富贵,放弃本应穿着的蝉衣红袖,让我懂得了不忘初心的大气与美丽。 星星不畏太阳的不屑,在亘古的夜空中依旧闪耀着那一点微光,指引方向;水滴不畏磐石的阻拦,在 时间的长河中执着那一份信念,终于穿石;我们不忘初心,恒定着那一份美丽的梦想,终将梦想花开,尘 埃落定。 【解析】本题是材料作文,材料主要围绕“印”展开。“中国印”呈现的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繁荣昌盛、 人民生活的幸福美满。该题既考察考生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国家发展、人民生活的深刻理解,也引导学 生关注和思考传统文化、现实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个人发展和品格提升。①新生儿留在宣纸上的 足印 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 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 体的写作指向。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 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 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 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 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 “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 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2.【2018 届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冲刺预测卷一】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 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人生路上有各种各样的羁绊。摆脱羁绊需要勇气,需要智慧。成功摆脱羁绊,心灵会得纯净,思想会 变得成熟。 【答案】 磨难与人生 在人们的心目中,磨难就像一头猛虎,随时面临着被它吞噬的危险;磨难就像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 一不小心就是粉身碎骨的结局......没有人愿意放弃安逸的生活去面对这危险而又令人痛苦的磨难。因此, 很多人开始害怕,开始退缩,尽管此时他们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 但是,一味的逃避是有用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你终会发现:磨难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法避免、 不可或缺的! 没有磨难的人生就像是缺少了调味剂,显得那样平淡无奇;没有磨难的人生就像是一只没有沙砾的贝 壳,虽然柔软舒适,却永远没有机会孕育出璀璨的珍珠;没有磨难的人生就像是雏鹰没有了被推下悬崖时 面临的绝境,缺少了求生的勇气,也就失去了搏击长空的机会......只有在绝境中才能激发出身体的潜能, 雏鹰如此,人亦如此。磨难虽然让人痛苦,但却最能磨练人的意志。一个人如果没有经历过困难与挫折的 磨练,那么究其一生,他也不会有多么大的成就,一辈子就这样的碌碌无为,平庸度日。 而磨难在人生路上有很多,端看你以怎样的姿态去面对它。 海伦·凯勒自小失聪失明,但她并没有被这些磨难所打败,没有放弃希望,在极其苛刻的条件下,海 伦以难以想象的毅力坚持了下来,克服了这一磨难,成为了一名享誉世界的伟大作家。 刘伟小时候,一场意外夺去了他的双臂,但最终他还是成为了一位著名的无臂钢琴家。这其中的故事 与艰辛我们无法想象,或许他也曾彷徨过,也曾无措过,但从始至终,他没有向磨难低头,他成为了人生 的赢家--这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 司马迁历经磨难,著成《史记》绝唱;贝多芬战胜病魔,留下传世名曲......这一切,足以说明磨难 对于我们的重要性:磨难可以说是人生中最好的老师。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今日的巨大成功永远少不了昨日生活给予的痛苦磨难。正是 因为有了它们,我们才能不断地磨练自己,不断地成长进步! 朋友们,磨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直面磨难的勇气。生活处处有磨难,不要让今日的磨难成为我 们明日成功路上的绊脚石。让我们勇敢地跨过去,共同攀上成功之巅! 【解析】本题是材料作文。这是一句含蕴丰富,可以引发读者悠远想象的话。要想写好这篇由富有哲思的 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 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 体的写作指向。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 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 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 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 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 “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 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考向四: 语 言 【真题典例】 1.【2017 年高考江苏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 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答案】 单车上的生活美学 他常骑一辆单车,背着双肩包。我也有过骑单车上班的体验:耳边是熟悉的叫卖声,行道树吐着浓浓 的草木味,哼一支小曲,不疾不徐,车轮缓缓转动起一个清亮的早晨。 而这些美感是我们开车时所无法享受的。一旦驾驶汽车,我就不会如此松弛,我会时刻警惕周围车辆 行人,关注红绿灯的闪烁。 尽管如此,必须承认汽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种种便利。汽车、火车等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它们的出 现改变了人们的空间感。岭南、塞北不再是遥远的眺望,长安、洛阳也可朝发夕返。在城市化进程中,汽 车、火车等更是一路呼啸着向前,带着亢奋,把城市的边界不断拓宽。 然而,我们在享受交通工具升级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交给节奏,交给忙碌。高 铁时代,我们似乎被裹挟进快节奏、高速度的潮流中,一路兴奋着向前狂奔。我们赢得了速度,却放逐了 审美;获得了时间,却迷失了自我。 救赎之途何在? 物为人役,而非人为物役。李泽厚说,美是自由的意志。在骑单车与开汽车之间,人原本可以拥有自 由选择的权利,但时间感常常逼迫我们自觉地放弃这份选择权,无意识地沦为汽车的附庸。于是,成为弗 洛姆所说的“占有”而非“存在”的生活状态。 选择单车,意味着选择缓慢,主动创造出欣赏美的可能。蒋勋说:“所有生活的美学旨在抵抗一个字— —忙。”忙碌、效率是美学的死敌,美学天生与缓慢、从容相联。骑单车,可以将开车所忽略的过程重新复 原,审美体验也变得新鲜而饱满。在这种舒缓的状态中,“人”站立得挺直而拙壮。孔子在吱吱作响的牛车 上,洒下一路晶莹发亮的句子;安徒生在夜行的驿车中,酝酿出一部忧伤甜蜜的爱情诗篇。 当然,我并不是鼓励回归牛车时代——事实上也无法回归。我所强调的是,在高铁时代,我们依然要 珍惜、追求单车上的美感体验。有审美在,“人”就会变得更完美。现在的阿姆斯特丹、巴黎、伦敦、东京 等,已陆续出现很多社区不准汽车开入,被称为“人行步道区”。我相信,这将是一个崭新的出行美学,让 你重新回归到人类步行的原点,恢复身体的速度感。 这其实也提示我们:你可以有车,可是你也可以不开车。 【解析】 试题分析:本作文题的形式仍是材料作文。材料从日常生活切入,日常生活为材料作文命题提供了更多的 家万户;可以小观大,捕捉人间真情,如父母用车接送孩子发生的亲情故事;可观往知来,讨论变迁 的生活理念,如从追求快捷到重视环保的转变;也可由表及里,咀嚼暗藏的人生哲理,如“火车跑得 快,全靠车头带”。前两个角度侧重感性,后两个角度侧重理性。这几个角度,既可以单写,也可以交 叉,还可以综合,给考生提供了充分施展写作才华的空间。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的题目,材料很简单,主要谈论“车”。本作文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 考生生活。对于“车”的现象,考生没有陌生感,熟悉并且有亲身体验,材料内容和考生的生活没有 隔阂感,在阅读上也不存在障碍,材料的三句话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表达凝练,意蕴丰厚。材料立足 现实生活,立足学生实际,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发展,采撷生活浪花,选取适当文体,抒写真挚情 怀。尚奇者可追热点之新,敏察者可展刻画之长,情笃者可吐肺腑之真,思深者可发独到之论。人人 眼中有车,故上手容易;个个感受不同,故精彩纷呈。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上述立意角度都是跳出材料的,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在行文中注意结构的清晰,观点的明 确,没有牵强的痕迹。 2.【2017 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 800 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 书生 上苍赐人以三书,一曰有字之书,二曰无字之书,三曰心灵之书。此三者,同出而异名,殊途而同归。 读书者可称书生,而凡世间之人,或多或寡,必读此三书,故世间之人皆为书生也。 有字之书,文章著述也。以一字概之,是为录。往圣先贤著经典,而后人传习之;诗仙词圣书佳句, 而后人吟咏之。有字之书,乃作文章者之见闻经历、所思所想,付诸于文。孔夫子所著之《春秋》,太史公 所著之《史记》,皆属有字之书也。李太白狂歌之《将进酒》,杜子美哀叹之《石壕吏》,亦属有字之书也。 以文章传道义,以诗篇记良辰,此有字书之真谛也。 无字之书,生活经历也。以一字概之,是为行。劳心柴米油盐,远游名山大川,皆读无字之书也。无 字之书是为行万里路,如古徐霞客之游览,如马可波罗之远渡。于万化冥合之间,读自然造物之书。鬼斧 神工,最美之书乃天成。无字之书亦是平日生活,秋风卷屋,五斗折腰,利锁名缰,虚苦劳神。于困顿失 意之时,读泪湿汗浸之书。披荆斩棘,最重之书乃人生。 心灵之书,思想精神也。以一字概之,是为己。人即心,心即道,道即天,天人合一。人以心观宇宙, 观宇宙亦是观心。陆九渊曾言:“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灵之书包罗万象,可绝非万象本身也。 康德、柏拉图之思考,于此二人乃心灵之书,而其著述非心灵之书,故此书无法外借也。心灵之书乃思想 本身,发于人,终于人。凡世间之人皆有心灵之书,而此中玄奥不可言传。 文人以有字之书录无字之书,圣人以有字之书传心灵之书;学者以无字之书习有字之书,行者以无字 之书证心灵之书;贤者以心灵之书衍有字之书,哲人以心灵之书明无字之书。此三书连环相扣,缺一不可。 书生在世,读尽经典,而读此三书断不可厚此薄彼,需雨露均沾,相辅相成。 失有字之书,则文明难以传承发展;略无字之书,则学问皆如纸上谈兵;缺心灵之书,则人生浑若傀 儡木偶。幸上苍非悭吝之辈,播此三书于人间。是故世人尽能读此三书,行此三书,传此三书。 故世人皆能成书生也。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本题材料认为,人要读好“三本大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 E。 【名师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 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 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含意丰富的材料,可从 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 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 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考生可以先分析“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是什么,三 者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为何要读这三本书,如何阅读这三本书,阅读之后会怎样等角度立意作文。 【考点直击】 议论文对语言的要求是:语言通顺、严谨、深刻、有文采,书写规范,标点正确。2018 年高考仍会沿 袭 2017 年命题特点。 【技巧揭秘】 1.熟悉高考,掌握规律。 历年高考作文是目,尤其是适合写议论文的作文是目仍是复习的重点,通过对高考写作试题(尤其是 近三年的高考题)和各省市高考优秀作文的反复研究,可以了解高考对议论文语言的要求,掌握高考试题 命制规律,提高复习效率。 2.强化阅读,积累优美文段。 扩大阅读,包括教材,名著、时文,甚至每次练习时所用的文本材料。通过大量阅读,筛选并积累可 用作议论文写作的优美文段,并将所积累的优美文段分类整理,形成自己的素材库。 3.关注生活,学习鲜活生动的语言。 从近几年高考来看,写作命题注重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多涉及一些热点问题,因此,作文中需要大量 的鲜活的语言来表情达意,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复习中注意观察自己周围的人和事,关注生活。从生活中 学习有个性的、能体现时代进步与发展的语言,力求在写作中做到个性突出,语言生动。 4.明确议论文语言的特点: (1)准确、严密。 遣词选句,要能够恰如其分、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现实,表达自已的观点,做到不夸张,不缩小,不会引起 歧义。 (2)概括、简练。 记叙文的语言,要生动活泼,具有很强的形象性;而议论文的语言,则要力求概括、简练。所谓“概括、 简练”是指叙述事实论据,要简单扼要;不能像记叙文那样细叙、详绘,有头、有尾,有细节,有描写。又应 该善于归纳事物的共同特点,用简练的话表达出来。 (3)朴实、明白。 写议论文应努力用自已的语言,来表达自已的观点,力求通顺明白;不要装腔作势,不要说套话、空话。 用“口语化”,写得朴实、明白。 (4)鲜明、生动。 议论文要求语言鲜明,应做到能表示鲜明的观点和鲜明的感情色彩。议论文要求语言生动,是指证语言 的形象性和具体性,也就是语言的文学色彩。议论文主要靠逻辑力量的气势,但语言的生动,也有助于论证力 量的加强。要生动形象,就不能枯燥地说教,板着面也讲道理。优秀议论文的语言,不仅发挥逻辑力量进行论 证,寓理于具体形象之中,使抽象的论题具体化、生动化,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语言诙谐,涉笔成趣, 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道理,有时比直截了当地说理,更易被人接受。——这就需要讲究幽默讽刺艺术。 诙谐幽默的语言,不但可使本来很枯燥的结论,变得生动有趣,而且还会产生强大的逻辑力量。 5.加强写作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加强写作训练,包括议论文写作的整体训练,也包括对文段的仿写训练。通过整体训练,可以使写作 的议论文语言通顺流畅;通过对优美文段的仿写训练,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有效提高语言文采。 6.掌握写作议论文增加语言文采的几种方法: (1)句式参差,使议论充满韵律。 一篇优秀的议论文,语言表达必然详略得当、长短参差。如果一篇议论文,全用整句,会显得呆板; 全用散句,则会缺少气势。如果整散集合、长短交错,在整齐中求变化,于对称中显错落,必能使议论充 满韵律之美。 如下面《阅读是一种孤独》一文的片段: 阅读是一种环境上的孤独。当我们捧读一本书,徜徉在字里行间时,我们与文本对话,与书中人物对 话,与作者对话,这时我们需要清幽的环境。嘈杂的环境固然也能读进去,但很难走出来。阅读需要一个 宁静温馨的氛围,一个无人打扰的“世外桃源”。曾记否,更深人静、细雨如丝的夜晚,我们坐在椅子上, 品一杯香茗,与书相拥,思绪在文字间游走,情感在文字间跌宕,这样的夜晚是何等惬意!曾记否,在孤 灯相伴的夜晚,读孔孟言、悟李杜诗、品刘墉文、赏清玄章,积智慧之沙建文学之宝塔,感悟文学之纯美, 悟得人生之真谛,这又是何等酣畅! 这段饱含情感的议论,长短句交错使用,充满了韵律之美。 (2)善用修辞,让议论形象活泼。 精彩的议论一定是形象活泼的,它拒绝人云亦云的陈词滥调,讲求生动鲜活的思想展示。新颖活泼的 议论文字可以使其文质兼美,情理并具,可以使逻辑力量得到强化。 ①运用排比,增强议论气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来说理、议论,可以直接表述自己的观点;也可以用 于证明某种观点,把意思论述得更周密、更透彻,增加议论的力量;还可以用来抒怀,把情感抒发得淋漓 尽致,使之读起来痛快酣畅。如: 阅读,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阅读,可以激发人的志趣;阅读,可以活跃人的思维……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又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些读书的方法,都要 求我们读书时要精读、细读、深阅读,要求我们必须“细嚼慢咽”,这就势必要耗费我们大量的时间。然而, 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这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时间就是分数,时间就是前程,时间就是未来。因而, 学生都不愿将太多的时间花费在阅读上。久而久之,“浅阅读”便在学生之间流传,那么,“浅阅读”到底 是好是坏? 这段文字表面看上去语言朴实无华,但细细品味,却洋溢着直率,充满力量,原因就是该考生恰到好 处地运用了排比句:三个“可以”构成的排比放在开头,直接说明了阅读对人的精神意义;三个“时间” 构成的排比,又说明了中学生坚持阅读的艰难,有力地证明了“深阅读”的必要性。 ②运用比喻,让抽象的道理变得形象生动。比喻不仅能帮助读者加深理解,也使文章的语言更形象化。 如下面《不拘一格降人才》一文的片段: 夏天,一盆夜来香,每天总要浇水二至三次,每次都要使水没过土面,得浇透;而一盆仙人掌,每天 浇一次,浇的水也只要浇湿土壤就行了。因为夜来香叶片宽大,散失水分较快,相比之下,仙人掌那早已 退化成针状的叶子,散失水分就慢多了。每种花都有自己的习性,有的喜阴,有的喜光,有的耐寒,有的 耐旱。种花时必须因花而异,区别对待。喜阴的种在暗处,喜光的常晒太阳,耐寒的不必进温室,耐旱的 可以少浇水。不然,花是长不好的。 培养人才,也是同样的道理。大千世界,丰富多彩,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资质。面对各种 各样的人,就必须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 才。长着数学脑瓜儿的,让他去学理;满腹诗词文章的,叫他去从文;体魄健壮、活泼好动的,让他去踢 足球、跳沙坑。如果不加区分,搞一刀切,那就像对仙人掌灌以倾盆、而对夜来香惜水如油一样,不但起 不到好作用,还会造成巨大的人才浪费。 作者用“每种花都有自己的习性”来比喻“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资质”,用“种花时必须 因花而异,区别对待”来比喻培养人才“必须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因材施教”;通 过比喻,作者形象地说明了“要正确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的道理。作者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阐述得 通俗、生动,使人很容易接受其观点。 ③引用经典名句,增强议论底蕴。经典名句可以直接引用,就是直接将相关古诗文名句提取出来为作 文所用;也可以间接化用,即根据文章内容和主旨的需要,把古诗文名句加以改造,巧妙地“化用”在自 己的文章中,从而使语言变幻多姿,情韵悠悠,满纸生辉。如《浅阅读与深阅读》片断: 一个人,无论他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如果他从来没有读过《老子》《孟子》《论语》《诗经》和汉赋、 唐诗、宋词,如果他对于“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品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无 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这一切都一无所知,那么,他绝没有资格说 他懂什么是“中华民族”! 这段文字,根据语境和表达的需要,巧妙地引用了一系列的名言警句,来说明深阅读对于传承中华文 化的重要意义。论证充满雄辩的力量,理直气壮,底蕴十足,锐不可当。 ④运用假设,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假设是一种比较常用的修辞,在列举事例后,从反面或正面提出与 事实材料相对的假设,并引申出与列举事实截然不同的结果,从而在客观事实与假设结论的正反、优劣、 是非、成败等对比中,说明观点的正确性。根据事实材料的性质不同,又有正例反设、反例正设、正反对 比三类,最常用的是前两类。 A.正例反设。如果你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就可以从反面来假设分析。如《清流与活源》中的假设 语段: 从古到今,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都来源于生活,才写出新意,流传至今。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蒲松 龄的《聊斋志异》等,都因贴近人民生活,针砭社会时弊,读起来似潺潺小溪而意蕴绵长、不落俗套。如 果他们把自己囚禁于狭小的天地之间,做一只井底之蛙,或闭门造车,或断章取义,从别人的文章中东拼 西凑搞“创作”,恐怕永远也写不出有积极意义的作品来。 作者以范仲淹、蒲松龄贴近生活,写出流传至今的佳作《岳阳楼记》《聊斋志异》为例进行阐述。材料 是正面事实,作者从反面入手进行假设,从而深刻地揭示出社会生活与文学创作之间的源流关系。 B.反例正设。如果文章所列举的例子是反面的,你就可以从正面来进行假设分析。如《刻苦勤奋才是 成才的基石》中的假设语段: 如果仲永的父亲不那么急功近利,如果仲永自己多一点自知之明,充分利用自己天资聪颖的优势,谨 慎谦虚,勤学不辍,或许会避免“泯然众人矣”的悲剧。 作者在文章中列举的是一则反面材料,选择从正面进行假设,引申出与仲永耽于早慧、怠于努力、最 终“泯然众人矣”不同的结果。对比鲜明,有力地证明了勤奋对成才的重要性。 C.正反对比。如果你举的例子有正有反,你就可以从正反两方面来进行假设分析。如《生于忧患,死 于安乐》中的假设语段: 如果选择安乐,生于富贵之家的巴金,又怎么能挥毫著就“激流三部曲”?如果选择忧患,身为皇帝 的刘禅,又怎会成为亡国之君而“乐不思蜀”?所以,孟老夫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在这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正例反说、反例正说的手法有力地证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除了排比、比喻、假设以外,能使文章辞彩飞扬的手法还有拟人、引用、对比等,同学们可以在备考时, 注意分项练习,提高作文发展指标中文采项的得分。 【训练提分】 1.【2018 届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高三 4 月高考复习质量监测卷(七)】阅读下面材料,根要求作文。 2017 年 7 月 11 日,在第十届海外高层次人才座谈会上,87 罗的袁隆平以流利的英语完成了一次长达 二十分钟的演讲。他卓越的科技贡献和精彩的演讲内容获得了现场观众数次热烈的掌声。国际友人称颂这 位“当代神农氏”培育的杂交水稻是中国继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之后,对人类作出的“第五大 贡献”。袁隆平堪称“中国骄傲”! 2018 年 3 月 22 日,82 岁的张弥曼女士女士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获颁 2018 年度“世界杰出女 科友亲切地称赞“这才是真正的国民女神,中国女性的骄傲!” 你还了解哪些“中国骄傲”?请以“中国骄傲”为话题,为 2018 年国庆写一简演讲稿。要求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 中国骄傲,骄傲中国 各位同学: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中国骄傲,骄傲中国》。 让世界充满爱,因为有爱的世界才是阳光明媚的,才能温暖每一个人。让我们充满爱心,因为彼此充 满爱心才能在危急时刻平安相伴,才能温暖整个世界。让中国充满骄傲,因为这样才能骄傲中国。中国骄 傲展现给我们的人也许非常普通,你甚至不敢相信他会有这种赴汤蹈火的胆气,也许他看起来非常的文静, 你甚至会惊诧于他在那危机一刻所迸发出来的力量,竟然会如此的惊人。 他们,在短暂的三分钟里,在危急时刻里,在被困车中的司机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选择了挺 身而出,选择了不顾自己,每一秒钟都是那么漫长,每一秒钟都让人揪心,那么让人着急,然后,上天看 到了他们的英勇和无畏,他们成功了。他们是中国的骄傲,也骄傲了中国。 他,在一个危机时刻,连衣服都来不及穿,想都没想就冲进了火海,他不顾一切,把邻居的孩子救了 出来,自己却被严重烧伤,他让我们明白了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他是中国的骄傲,也骄傲了中国。 他们,是浩瀚的海洋里的沙子,普普通通的沙子。但是他们有理想,他们的理想是成为一颗晶莹的珍 珠,他们在抗击风暴的现场,在危险面前,把生死置之度外,最后,被困者救出来了,他们有两个兄弟却 永远永远留在了海洋,而那天,正是元宵佳节。他们是中国的骄傲,也骄傲了中国。 他,用一双手托举起一对母子的生命,他自己却永远停留在天堂。在急流中毫无畏惧退缩,没有想过 自己。他,展示了中国军人特有的风范。 他是中国的骄傲,也骄傲了中国。 还有太多太多,从见义勇为伸出援手的三个好兄弟,到为救人而献出生命的军人,中国骄傲传递给我 们最美的人间真情,并承接着英雄的力量,让我们更多人看到了被爱被温暖包围着的英雄。为了抢救别人 而无私的付出,那是我们的英雄,为了英雄而奉献爱心,社会各界的义举令我们动容。我想我们的社会将 会因为有这样的英雄而感动骄傲,而我们的英雄也将因为有这样的社会正气而感到自豪。他们是中国的骄 傲,也骄傲了中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话题作文,话题是“中国骄傲”,中国骄傲,洋溢着民族自 信、 参考如下:我眼中的中国骄傲,平凡的人给我们最多感动等。 2【2018 届山东青岛黄岛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 章。 近几年,娱乐圈明星着实盘踞在公众的视线里,热度持续不降。歌手姚贝娜辞世、Angelababy 的 2 亿 婚礼、王宝强离婚事件、李云迪八卦恋情……孩子们追星,粉丝们偶像崇拜,媒体大肆炒作,连篇累牍地 挖掘各种八卦消息。而遥感地理学家李小文、量子通信领导者潘建伟、药学家屠呦呦、基因修复者刘如谦、 青藏高原守护人姚檀栋……他们或遨游太空,或潜行宇宙,或拯救生命、或守护冰川……这些我们又关注 了多少呢? 有人说追捧明星是因为明星更接地气,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也有人说过于关注娱乐圈偏离正确的价 值观和审美导向,应该把镜头的焦点放到那些真正为社会、为国家默默奉献、创造价值的人们身上。对此, 你怎么看? 要求:请根据对上述材料的理解,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过度关注明星不是好习惯 知名导演王某某近日因嫖娼被抓,网民纷纷调侃“大片”《监狱风云》剧组又添一员。 近来,从演员到编剧再到导演,从酒驾、嫖娼到吸毒,一些娱乐圈明星节操触底,失格违法之事屡见 报端。“嫖娼队又得一分,吸毒队还要加油”,此类段子网上比比皆是,明星丑闻俨然激起一波波舆论狂 欢。过于关注甚至群起炒作这些丑陋的戏码,不但加剧了审丑窥私、渲染了低俗娱乐,也极可能误导青少 年,败坏社会风气。 明明是俗不可耐的丑闻,却屡屡引起舆论围观起哄,这首先源于明星作为公众人物的眼球效应。正如 钱钟书在《围城》所说,猴子蹲在地上人家看不到它的屁股,等它爬上树,屁股就露出来了。活跃在镁光 灯下的明星,就如爬上高树的猴子,隐私、丑闻、缺陷都容易暴露于世人前。而在探讨人类行为的科学著 作——《裸猿》一书中,作者曾直言不讳地指出,人类所有行为都由动物性进化而来。明星丑闻、八卦实 质就是迎合了人类的某些动物性,比如窥私欲等。现如今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更有余暇消遣,娱乐圈 俊男美女云集,当然更夺人眼球。但失去底线,偏离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导向,任由这种态势发展,绝非 好事。 我们都知道明星是为了丰富大众的精神生活通常带来精神产物,而科学家是为了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通常是给大众带来物质性的产物。 这两者相对于大众来说,显然明星更接地气 ,毕竟都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相反人们很难去理解 以及涉及到科学技术,毕竟专业程度太强,没有很高的素质教育,无法企及, 这也绝对了为什么人们追 捧明星而不关注科学家。 而在中国这种现象似乎更加明显,甚至可以说是过分,因为有太多的所谓“脑残粉”,甘心为偶像献 出一切。为偶像自杀,花大把的钱这样的事情已经在我们身边出现过很多次,不得不反思这是为什么? 我想根本原因还是整个社会的风气,为什么这么说,你想之所以这些脑残粉整天追这个明星追那个明 星还是因为注意力没有放到学习,工作上,整个社会的环境充斥着各种明星新闻而不是科学的进步以及一 些有意义的干货。 明星耀眼,但不是什么都值得关注。过于关注娱乐圈不但大可不必,而且弊大于利。如何把镜头的焦 点放到那些真正为社会、为国家默默奉献、创造价值的人们身上,放到那些真善美正能量的事物之上,衡 量着媒体的层次,也显示了大众的品位。人毕竟是高等动物,有理性、有道德,精力与时间应该多关注些 什么,选择可不能和“裸猿”一般。 【解析】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作文要想准确立意,认真分析材料是关键。所给的材料说的是孩子们 追星,粉丝们偶像崇拜,媒体大肆炒作挖掘各种八卦消息。而很少关注遨游太空,或潜行宇宙,或拯 救生命、或守护冰川的科学家们。材料中还列举了人们对这一现象的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追捧 明星是因为明星更接地气,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另一种观点是:过于关注娱乐圈偏离正确的价值观 和审美导向,应该把镜头的焦点放到那些真正为社会、为国家默默奉献、创造价值的人们身上。作文 要求考生对此的看法。作文时,可以选择以上两种观点中的一种立意,最好是采用辩证法的思想,把 两种观点结合起来,既要批评过分追星,并指出消极影响,更重要的是要考生把思考的重点放在对科 学的肯定上。写作的焦点应放到那些真正为社会、为国家默默奉献、创造价值的人们身上,放到那些 真善美正能量的事物之上,衡量着媒体的层次,也显示了大众的品位。为什么人们追捧明星而不关注 科学家?首先我们都知道明星是为了丰富大众的精神生活通常带来精神产物,而科学家是为了提高人 类的生活质量通常是给大众带来物质性的产物。这两者相对于大众来说,显然明星更接地气 ,毕竟都 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相反人们很难去理解以及涉及到科学技术,毕竟专业程度太强,没有很高 的素质教育,无法企及,这也是人们追捧明星而不关注科学家的原因。构思方面,可以现有“追星” 现象写起。引出中心论点,再结合社会现象,分析论证人们追捧明星而不关注科学家的原因,然后指 出这种现象的危害性,最后呼吁重视科学。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 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 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 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 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 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 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 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 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 料的一个显著特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