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8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化学常用计量——物质的量作业(全国通用)
化学常用计量——物质的量 1.下列条件下,两物质所含分子数不相等的是( ) A.同温度、相同质量的N2和CO B.常温常压,同体积的H2O和O2 C.同压强、同物质的量的N2和O2 D.同温度、同压强、同体积的N2O和CO2 解析:N2和CO摩尔质量都是28 g·mol-1,质量相同,则二者物质的量相同,即分子数相同,故A不符合题目要求;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所含分子数相同,但常温常压下,水是液体,二者分子数不相等,故B符合题目要求;物质的量相同,分子数相等,故C不符合题目要求;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所含分子数相同,故D不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B 2.(2018·甘肃兰州模拟)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由H2O2分解制得标准状况下2.24 L O2,转移电子数为0.2NA B.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36.5 g氯化氢气体,断裂的共价键总数为NA C.44 g丙烷中含有的极性键为8NA D.1 L 0.1 mol·L-1的NaHSO3溶液中HSO和SO离子数之和为0.1NA 解析:根据2H2O2===2H2O+O2↑、生成标准状况下2.24 L(0.1 mol)O2、氧元素化合价变化,可知反应转移0.2 mol电子,A项正确;1 mol H2和1 mol Cl2反应生成2 mol HCl时断裂2 mol共价键,则生成36.5 g(1 mol)HCl时断裂1 mol共价键,B项正确;每个丙烷分子中含8个C—H键,44 g丙烷为1 mol,1 mol丙烷中含8 mol极性键,C项正确;1 L 0.1 mol·L-1的NaHSO3溶液中含HSO、H2SO3、SO的物质的量之和为0.1 mol,D项错误。 答案:D 3.(2018·深圳二调)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1 mol SiO2晶体中含有Si—O键的数目为0.2NA B.56 g铁粉与高温水蒸气反应,生成H2数目为1.5NA C.标准状况下,22.4 L Cl2溶于水,转移电子数为NA D.18 g HO和D2O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9NA 解析:A.根据SiO2的结构,1 mol SiO2中含有4 mol Si—O键,即0.1 mol SiO2晶体中含有0.4 mol Si—O键,故A错误;B.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Fe3O4和H2,因此56 g铁与水蒸气反应,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 mol=8/3mol,故B错误;C.氯气溶于水,只有少量的氯气与水反应,无法计算出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故C错误;D.假设18 g全部是HO,含有中子的物质的量为18×(0+10)/20 mol=9 mol,假设18 g全部是D2O,D为2H,含有中子的物质的量为18×(2+8)/20 mol=9 mol,因此18 g此混合物中含有中子的物质的量为9 mol,故D正确。 答案:D 4.(2018·广东汕头模拟)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6.4 g由S2、S4、S8组成的混合物含硫原子数为0.2NA B.将1 mol Cl2通入水中,HClO、Cl-、ClO-粒子数之和为2NA C.标准状况下,44.8 L NO与22.4 L O2反应后的分子数是2NA D.27 g铝中加入1 mol·L-1的NaOH溶液,转移电子数是3NA 解析:6.4 g由S2、S4、S8组成的混合物含硫原子数为×NA=0.2NA,A正确;将1 mol Cl2通入水中,部分氯气与水反应,HClO、Cl-、ClO-粒子数之和小于2NA,B错误;标准状况下,44.8 L NO与22.4 L O2若完全反应生成44.8 L NO2,但NO2与N2O4之间存在平衡2NO2N2O4,所以反应后的分子数小于2NA,C错误;27 g铝的物质的量是1 mol,加入1 mol·L-1的NaOH溶液,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不能确定,不能计算转移电子数目,D错误。 答案:A 5.(2018·山西太原三模)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28 g乙烯和丙烯中的极性键数目为4NA B.32 g Cu和32 g S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A C.1 L 0.3 mol·L-1 Na2CO3溶液中的阴离子数目小于0.3NA D.0.2 mol NH3与0.3 mol O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充分反应,所得NO的分子数为0.2NA 解析:A.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为CH2,28 g CH2的物质的量为2 mol,而2 mol CH2中含4 mol极性键,所以28 g乙烯和丙烯中的极性键数目为4NA ,A正确;B.Cu和S反应生成CuS,Cu不足,转移电子数为0.5NA,B错误;C.CO水解生成HCO和OH-,导致阴离子数目增多,因此1 L 0.3 mol·L-1 Na2CO3溶液中的阴离子数目大于0.3NA,C错误;D.依据4NH3+5O24NO+6H2O,0.2 mol NH3与0.3 mol O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加热充分反应,氧气剩余,则生成的一氧化氮部分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所以最终生成一氧化氮分子数小于0.2NA,D错误。 答案:A 6.现有一瓶1 000 mL、含25%NaClO、密度是1.19 g·cm-3的“84消毒液”,使用时需要稀释100倍(体积比),密封保存。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84消毒液”中NaClO物质的量浓度为4.0 mol·L-1 B.该“84消毒液”稀释100倍后,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4 mol·L-1 C.空气中的CO2与“84消毒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ClO+CO2+H2O===NaHCO3+HClO D.用容量瓶配制上述浓度的“84消毒液”480 mL,需要称量的NaClO固体质量为143.0 g 解析:c(NaClO)= ==4.0 mol·L-1,A正确;稀释前后NaClO的物质的量不变,体积变为原来的100倍,则浓度变为原来的,即稀释后浓度为 0.04 mol·L-1,故B正确;酸性:H2CO3>HClO>HCO,由强酸制弱酸原理可知,CO2与“84消毒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ClO+CO2+H2O===NaHCO3+HClO,故C正确;配制480 mL溶液需要500 mL的容量瓶,由n=cV=4.0 mol·L-1×0.5 L=2.0 mol,则m=nM=2.0 mol×74.5 g·mol-1=149.0 g,故D错误。 答案:D 7.在标准状况下,将V L A气体(摩尔质量为M g/mol)溶于0.1 L水中,所得溶液密度为ρ g/cm3,则此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为( ) A. B. C. D. 解析:标准状况下,V L A气体的质量为×M g/mol= g,0.1 L水的质量为100 mL×1 g/mL=100 g。 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 所得溶液密度为ρ g/cm3,所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mol/L= mol/L。 答案:B 8.(1)实验探究小组在实验中需要用到456 mL 1 mol·L-1的HNO3溶液,但是在实验室中只发现一瓶8 mol·L-1的HNO3溶液,该小组用8 mol·L-1的HNO3溶液配制所需溶液。 ①实验中所需的玻璃仪器包括________、________mL量筒、烧杯、________、胶头滴管等。 ②该实验中需要量取8 mol·L-1的HNO3溶液________mL。 ③下列实验操作中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 A.取8 mol·L-1的HNO3溶液时仰视刻度线 B.量取用的量筒水洗后未进行任何操作 C.8 mol·L-1的HNO3溶液从量筒转移至烧杯后用水洗涤量筒并全部转移至烧杯 D.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E.定容后,将容量瓶振荡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未进行任何操作 (2)某同学转移溶液的操作如图所示,该同学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容量瓶的刻度线标在比较细的瓶颈之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为了美观 B.为了统一标准 C.为了提高准确度 D.方便刻画 解析:(1)①实验室没有456 mL的容量瓶,则本实验需要配制的溶液体积为 500 mL,另外需要用量筒量取8 mol·L-1的HNO3溶液倒在烧杯中加水稀释,同时需要玻璃棒搅拌,转移到容量瓶中时也需要玻璃棒引流,最后还需要用胶头滴管定容,整个实验需要的玻璃仪器包括500 mL容量瓶、100 mL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②设需要量取8 mol·L-1的HNO3溶液V mL,则8 mol·L-1×V×10-3L=1 mol·L-1×500×10-3L,解得V=62.5。③取8 mol·L-1的HNO3溶液时仰视刻度线,液面在刻度线上方,即浓硝酸的体积偏大,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故A正确;量取用的量筒水洗后未进行任何操作,会稀释浓硝酸,即浓硝酸的体积偏小,导致配制溶液浓度偏低,故B错误;量筒量取浓硝酸后,不应该水洗,否则浓硝酸的体积偏大,导致配制溶液浓度偏高,故C正确;定容时仰视刻度线,液面在刻度线上方,溶液体积偏大,导致浓度偏低,故D错误;定容后,将容量瓶振荡摇匀后,不用再加水定容,这样做对实验结果无影响,故E错误。 (2)转移溶液的错误操作是未用玻璃棒引流。容量瓶的刻度线标在比较细的瓶颈之上,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准确度,与美观、方便刻画等没有关系。 答案:(1)①500 mL容量瓶 100 玻璃棒 ②62.5 ③AC (2)未用玻璃棒引流 C 9.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用来测定含两种元素的某种气体X的化学式。 在注射器A中装有240 mL气体X,慢慢通过不含空气并装有红热的氧化铜的玻璃管B,使之完全反应,得到下面的实验结果: 实验前B管重20.32 g,实验后B管重20.00 g,B管中的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粉末。在C管中收集到的无色液体是水;在注射器D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氮气。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气体X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元素组成的。 (2)若240 mL气体X完全反应后,收集到的氮气质量是0.28 g;根据实验时的温度和压强计算出1 mol气体X的体积是24 000 mL,则X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_______g·mol-1。 (3)通过计算,确定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4)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X在该条件下不发生分解反应)。 解析:在C管中收集到水,其中的氧来源于CuO,则X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在D中收集到N2,说明X中一定含有N元素,即X中含N、H两种元素。反应生成的水中O的质量为20.32 g-20.00 g=0.32 g,n(O)==0.02 mol,故n(H)=0.02 mol×2=0.04 mol;n(N2)==0.01 mol;本实验条件下Vm=24 L·mol-1,所以n(X)==0.01 mol,因此n(X)∶n(N)∶n(H)= 0.01 mol∶(0.01 mol×2)∶0.04 mol=1∶2∶4,所以X的化学式为N2H4,摩尔质量为32 g·mol-1。 答案:(1)N H (2)32 (3)N2H4 (4)N2H4+2CuON2+2H2O+2Cu 10.将MnO2与FeSO4溶液、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液加热至60 ℃后,再加入Na2CO3溶液,最终可制得碱式碳酸锰[aMnCO3·bMn(OH)2·cH2O]。 (1)用废铁屑与硫酸反应制备FeSO4溶液时,所用铁屑需比理论值略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前需将废铁屑用热Na2CO3溶液浸泡,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测定碱式碳酸锰的组成,取7.390 g样品溶于硫酸,生成CO2 224.0 mL(标准状况),并配成500 mL溶液。准确量取10.00 mL该溶液,用0.050 0 mol·L-1EDTA(化学式Na2H2Y)标准溶液滴定其中的Mn2+(原理为Mn2++H2Y2-===MnY2-+2H+),至终点时消耗EDTA标准溶液28.00 mL。通过计算确定该样品的化学式。 答案:(1)防止FeSO4被氧气氧化 除去铁屑表面的油污 (2)n(CO2)=n(MnCO3)=0.01 mol, n(EDTA)=0.001 4 mol, 10 mL溶液中n(Mn2+)=0.001 4 mol, 7.390 g该碱式碳酸锰中n(Mn2+)=0.001 4 mol×=0.07 mol, n[Mn(OH)2]=0.06 mol, m(H2O)=0.9 g,n(H2O)=0.05 mol, a∶b∶c=1∶6∶5, 碱式碳酸锰的化学式为: MnCO3·6Mn(OH)2·5H2O。 11.钴及其化合物广泛应用于磁性材料、电池材料及超硬材料等领域。草酸钴是制备钴的氧化物的重要原料。如图为二水合草酸钴(CoC2O4·2H2O)在空气中受热的质量变化曲线,曲线中300 ℃及以上所得固体均为钴氧化物。 (1)通过计算确定C点剩余固体的化学成分为______(填化学式)。试写出B点对应的物质与O2在225~300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一定质量的二水合草酸钴分解后的钴氧化物(其中Co的化合价为+2、+3),用480 mL 5 mol·L-1盐酸恰好完全溶解固体,得到CoCl2溶液和4.48 L(标准状况)黄绿色气体。试确定该钴氧化物中Co、O的物质的量之比。 答案:(1)由图可知,CoC2O4·2H2O的起始质量为18.3 g,其物质的量为0.1 mol,Co元素质量为5.9 g,C点钴氧化物质量为8.03 g,氧化物中氧元素质量为8.03 g-5.9 g=2.13 g,则氧化物中Co原子与O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 0.1 mol∶≈3∶4,故C点为Co3O4;B点对应物质的质量为14.7 g,与其起始物质的质量相比减少18.3 g-14.7 g=3.6 g,为结晶水的质量,故B点物质为CoC2O4,与氧气反应生成Co3O4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C2O4+2O2Co3O4+6CO2。 (2)由电子守恒:n(Co3+)=2n(Cl2)=2×=0.4 mol,由电荷守恒:n(Co原子)总=n(Co2+)溶液=n(Cl-)=×(0.48 L×5 mol·L-1-2×)=1 mol,所以固体中的n(Co2+)=1 mol-0.4 mol=0.6 mol,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0,氧化物中n(O)=(0.6 mol×2+0.4 mol×3)÷2=1.2 mol,故该钴氧化物中n(Co)∶n(O)=1 mol∶1.2 mol=5∶6。 即:(1)Co3O4 3CoC2O4+2O2Co3O4+6CO2 (2)该钴氧化物中Co、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6。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