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8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广东省广东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广东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上)高二级期中考试 历 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 ) A. 商业平等是政治平等的现实基础 B. 商业贸易尊重自由和平等的原则 C. 海外贸易活动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 D. 商业上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要求“实质”,实质就是本质,本题实际是考查古希腊商业发展与民主政治的关系。“(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反映了古希腊商业的发展促进了自由和平等理念的产生,故D项正确;A、B、C三项是对材料部分意思或表象的理解,故排除。 2. 一位古罗马政治家说:“未经考验的人们,完全没有经验的人们,支持了有害的战争,让那些制造麻烦的人负责公共事务,从城邦中驱逐最能为它服务的公民。”由此可知,这位政治家 ( ) A. 反对罗马法 B. 赞同君主制 C. 批评了民主制 D. 主张扩大公民权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没有表明罗马法的信息,无从判断是否反对罗马法,故A项错误;材料 没有涉及君主制,更没有信息表明赞同君主制,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人们欠缺管理国家的经验,导致了危害国家利益情况的发生,实质上是指出了直接民主制的弊端,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公民权,也没有主张扩大的问题,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 【名师点睛】雅典民主制度的缺陷: (1)民主范围非常有限,而且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和利益。雅典民主政治实质上是少数男性公民的奴隶主专政,广大的奴隶、外邦移民和妇女根本没有政治权利; (2)小国寡民体制下造成直接民主的泛滥,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如抽签选举有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3. 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希腊的 ( ) A. 民主思想 B. 无神论思想 C. 科学思想 D. 人文主义思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由材料“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可知,古希腊肯定人,这体现了古希腊的人文主义的思想,所以答案选D。其他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古希腊的思想·人文主义的思想:] 4. 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 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 ) A. 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 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 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 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可知,神话文化中凸显的是诸神的人性而非神性,具有早期的人文思想,故B项正确。结合题中信息与所学知识可知,宗教信仰意识淡薄与此无关,排除A;题中突出的是诸神的人性而非理性,排除C;公元前9至前8世纪,雅典民主还没有确立,排除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5. 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 ( ) A. 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 B. 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 C. 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兴起 D. 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给了15世纪这一时间提示,联系教材所学,宗教改革最早出现是在16世纪,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并且题干所述现象不能说明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B、D错误。注意题目中的时间信息“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多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说明在翻译、理解《圣经》时有了个人不同的理解和思考,故选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查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 6. 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 ) A. 教会是否腐败 B. 信仰是否必要 C. 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 《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所学,马丁路德主张通过自己阅读《圣经》就可以理解并同上帝对话,教会认为《圣经》容易被曲解,需要依靠教会对圣经的解释,所以二者的区别在于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符合题意的是C项,ABD项不是主要分歧,排除。 7. 孟德斯鸠曾不止一次用渔网的比喻来解释“政治自由”:在一个治理良好的政府下,人民处于法律之下,尽管像鱼身处渔网之中,却相信自己是自由的。这反映了他 ( ) A. 提倡受法律保护的自由 B. 推崇分权制衡下的民主 C. 主张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D. 强调政治自由的重要性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孟德斯鸠认为自由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法律保护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即是在提倡受法律保护的自由,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分权制衡以及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的信息,所以选项B、C不符合题意,排除;强调的是人身自由而非强调政治自由,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8. “这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的世俗运动。”这场运动是 ( ) A. 实现人类自我觉醒的文艺复兴 B. 摆脱天主教会控制的宗教改革 C. 揭开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革命 D. 规划人类理性王国的启蒙运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题干强调的是驾驭自然而非自我觉醒,故A项错误。由题干可知这是一项世俗运动而非宗教运动,故B项错误。解读题干可知这场运动主旨是让人相信自己的理性判断,而非纯粹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革命,故C项错误。由题干可知,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且通过努力完善自身,这种勇于相信自己判断的信念来源于启蒙运动,故D项正确。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内容 【名师点睛】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1)从批判对象上看,文艺复兴运动的矛头指向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而启蒙运动直指整个“黑暗的中世纪”。 (2)从涉及的领域看,文艺复兴集中于文学、艺术领域,启蒙运动扩展到宗教、哲学、经济、科学、史学、文学、美学等精神文明领域的各个方面。 (3)从批判形式上看,启蒙运动摆脱了文艺复兴的宗教外衣,提倡理性的思考和判断。 (4)从思想特点上看,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不再承认外界的任何权威,而把理性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他们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宣扬理性真理是为了解放全人类。 9. 1500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队准备东去印度,但途中在赤道海流冲击下离开了航道,结果漂流到南美洲东部。他登陆后宣布该地为本国领地。这位航海家应属于 ( ) A. 西班牙 B. 葡萄牙 C. 荷兰 D. 英国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1500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队准备东去印度…结果飘流到南美洲东部”可知,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这条航线在当时被葡萄牙控制,再结合葡萄牙殖民扩张的方向主要在亚洲和非洲,B项正确;西班牙殖民扩张的方向主要在美洲,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率先走上殖民扩张道路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排除CD。所以选B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 10. 17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引发了亚洲海上贸易格局的变化。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 A. 荷兰通过设立据点控制东亚海上商路 B. 英国打败法国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 C. 欧洲殖民扩张迫使中国放弃海禁政策 D. 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17世纪荷兰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在殖民争夺中占领亚洲的许多地方建立据点,控制东亚海上商路,成为“海上马车夫”,故答案为A。B项发生在18世纪中期,C项发生在鸦片战争后,D项说法错误,排除BCD。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拓展·荷兰的殖民扩张 11. 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 ( ) A. 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 B. 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 C. 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 D. 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题干材料中“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反映出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拜金主义盛行,说明作者认识到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文精神缺失,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带来的人文精神缺失,而不是地质灾害和社会财富的增加问题,故AB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故选D项。 12. 在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上,璀璨耀眼的展览场馆和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成为新亮点。为此提供物质基础的是 ( ) A. 电力与蒸汽 B. 电力与钢铁 C. 蒸汽与煤炭 D. 煤炭与钢铁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1900年巴黎世博会上主要展出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工业成果,这也是此次世博会的物质基础,蒸汽、煤炭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电力与钢铁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B项符合题意。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电力与钢铁 13.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 ) A. 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 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 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答案】B 【解析】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的转折点是指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权利法案》只是限制王权,尚未结束了国王的权力,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足以证明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未实现了平衡,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光荣革命时君主立宪制尚未确立,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14. 18世纪北美殖民地的宗教大觉醒运动中有一种思想:上帝使人有理性,并希望人在追求真理中运用这一理性。这种思想 ( ) A. 促成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B. 有助于激发北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 C. 借上帝的神权压制人文主义思想 D. 旨在消除教会在北美殖民地的影响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中的“理性”就是欧洲启蒙思想家宣传的“理性”,主要指追求自由、民主和科学。这有助于激发北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所以答案选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思想的影响 【名师点睛】《独立宣言》发表历史背景: (1)欧洲启蒙思想在北美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为《独立宣言》的问世奠定了理论基础传播。 (2)北美产生了自己的启蒙思想富兰克林和杰斐逊,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3)潘恩发表的《常识》产生了巨大影响,激励更多的人为独立而战。 (4)独立战争爆发后,争取独立成为整个殖民地人民的共同目标。 (5)大陆会议决定宣布独立,1776年7月4日,杰斐逊为首五人委员会草拟的《独立宣言》通过。 15. 1830年7月27—29日,法国议会将路易·菲利浦推上最高权力宝座,史称“光荣三日”,“光荣”的含义源自英国“光荣革命”。据此可以推断“光荣三日” ( ) A. 推翻了拿破仑帝国 B. 在法国建立了共和国 C. 没有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 D. 第一次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1688年革命之所以称为“光荣革命”是因为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流血冲突,故C项正确;拿破仑帝国1814年灭亡,故A项错误;“光荣三日”后法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国家,故B项错误;法国在1791年就曾经确立过君主立宪制政体,故D项错误。 16. 19世纪,西方宗教信仰的虔诚度降低。与这一趋势形成无关的科学家是 ( ) A. 牛顿 B. 达尔文 C. 爱因斯坦 D. 伽利略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提出相对论,与题干中要求的“19世纪,西方宗教信仰的虔诚度降低”不符合,故C项正确;17世纪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19世纪达尔文的进化论都冲击了西方的宗教信仰,故ABD错误。 点睛:时空意识是高考必考的五种基本素养之一,解题时要高度关注题目中的时间和空间信息。本题的时间信息是“19世纪”,从时间逻辑上看,19世纪以前的科学都和西方宗教信仰的虔诚度降低有关,20世纪的科学和此无关,故C项正确。 17. 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科学革命”,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具有“科学革命”意义的理论是 ( ) A. 日心说 B. 量子论 C. 经典力学 D. 相对论 【答案】D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相对论的影响,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20世纪初,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出现否定了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即“牛顿观念的破产”和“宇宙新理论”的出现,故本题应选D项。 18.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 ( ) A. 17世纪初期 B. 18世纪中期 C. 19世纪中期 D. 20世纪初期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史实可知材料中“两个学说:生存斗争和阶级斗争。”分别是指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和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这两种理论学说分别出现在《物种起源》和《共产党宣言》中,所以答案选C,ABD三项与上述题意特征不符。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阶级斗争学说 19. 被宗教人士评论为“让上帝远离了这个世界,降低了人类在其中的独一无二性”的学说是( ) A. 伏尔泰的天赋人权说 B. 达尔文的进化论 C. 马丁•路德的新教学说 D.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达尔文的进化论内容之一认为生物正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地进化着、发展着,因此推翻了上帝的作用,显然B选项符合题意;A项伏尔泰的天赋人权主要是强调人的作用,与题意无关;C项马丁·路德的新教更不符题意;D项相对论探索的与揭示的是宏观世界,与题意无关。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的辉煌·生物学·进化论 【名师点睛】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1)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的发展过程。 (2)生物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 (3)人是由古猿进化来的。 20. 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 ( ) A. 牛顿经典力学 B. 达尔文进化论 C. 蒸汽机 D. 计算机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和“直接”可以看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作用,因为蒸汽机的使用和推广使得煤和铁这些矿物质得以出现较大的需求,因而直接推动了上述转变,故选C。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与题干无关,排除A。达尔文进化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计算机技术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与题干无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21. 20世纪初,物理学本身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列选项中推动这一变化的是 ( ) A. 电的发明和利用 B. 量子论的提出和发展 C. 经典力学的发展 D. 原子能在军事上的应用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给出的时间是20世纪初,而A和C分别是19世纪和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发明创造,予以排除,题干说明的是物理学本身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而D项是物理科学的重大发明在军事上的应用,不属于物理学本身,20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论共同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所以此题答案为B。 考点:现代科学技术·物理学的重大进展·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 。 22. 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其创作风格是 A. 浪漫主义 B. 现实主义 C. 古典主义 D. 理性主义 【答案】A 【解析】 由材料的时间信息“18世纪末19世纪初”可推断出该创作风格是浪漫主义,故A项正确;现实主义出现于19世纪30年代后,故B项错误;古典主义流行于17世纪,故C项错误;理性主义流行于17、18世纪,故D项错误。 点睛:排除法是历史选择题的万能解题法。本题解题技巧是,首先找准材料的时间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排除。 23. 当代英国戏剧学者沁费尔得指出:“就贝克特而言,他的剧作……描写了人类山穷水尽的苦境,却将戏剧引入了柳暗花明的新村。”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荒诞剧的代表,这种荒诞剧的主题所要反映的是 ( ) A. 人生是毫无意义的,人的一生是痛苦的、绝望的 B. 世界是荒诞的,现实是丑恶的,生活是无意义的重复 C. 流浪汉、精神病人的生活情形,他们每天都在等待 D. 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中的失望、苦闷和迷惘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等待戈多》是荒诞戏剧的代表作。以两个流浪汉苦等“戈多”,而“戈多”不来的情节,喻示人生是一场无尽无望的等待,表达了世界荒诞、人生痛苦的存在主义思想,也反映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普遍的空虚绝望的精神状态。故本题选择D。A、B和C均不是历史反映的背景。 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现代主义。 24. “为了塑造一个美丽的形象,就取这个模特儿的手,取另一个模特 儿的脚,取这个的胸,取那个的肩。艺术家的使命就是……把描绘变成真实”。下列作品与这一观点相符的是 ( ) A. 《巴黎圣母院》 B. 《自由引导人民》 C.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 《格尔尼卡》 【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从题干中“把描绘变成真实”可知该艺术作品强调描绘现实生活,所以应为现实主义作品。A为浪漫主义文学,B为浪漫主义美术,D为现代主义美术,皆可排除。而C为现实主义美术作品,反映了俄国农奴制下社会发展的落后,所以选C。 考点: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现实主义·特征 25.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下图是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一幢建筑,被称为“跳舞的房子”。与这一建筑艺术风格最为接近的美术作品是 ( ) A. 《拾穗者》 B. 《格尔尼卡》 C. 《日出·印象》 D. 《自由引导人民》 【答案】B 【解析】现代主义绘画的最大特点是反传统,画面的不协调是其重要特征,图片中的房子明显呈现扭曲状态,与现代主义美术中“画面扭曲变形”的特征相吻合,而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就是典型的现代主义绘画作品,故B项正确。A是现实主义美术作品;C是印象派美术作品;D是浪漫主义美术作品。 【考点定位】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美术的辉煌·现代主义美术 点睛: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是反传统、反理性,反映分崩离析的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畸形的异化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创伤、变态心理、悲观绝望情绪和虚无主义思想,实质上反映了西方人心灵的迷惘和痛苦,反映了西方精神生活中的问题。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是现代主义美术的主要代表作。 26. “卡门有强烈的个性,独特的道德标准,她邪恶堕落,却又独立自由,宁肯付出生命,也要坚持个性自由和忠于自己”。这是观众对歌剧《卡门》的评价,这部歌剧的创作风格属于 ( ) A. 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现代主义 【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此题考查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理清每种艺术创作风格的特点。题干中“有强烈的个性”“坚持个性自由和忠于自己”等信息表明歌剧《卡门》是部浪漫主义的艺术作品。故选B。其它选项与题意的关键信息不符,均排除 27. 1956年,美国歌手“猫王”录制的唱片《伤心旅馆》创造了唱片销售新纪录,并赢得了国际声誉,一时间摇滚乐时髦起来。它切合美国民众何种心理诉求 ( ) A. 大众对经济危机的苦闷 B. 军人对侵越战争的反感 C. 老兵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感伤 D. 青少年对现实的反叛 【答案】D 28. 有学者认为:“19世纪70年代的新欧洲…可以看作是唯物辩证法所指的历史上阶级斗争的新阶段。”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 ) A. 第一次工业革命 B. 俄国十月革命 C. 《共产党宣言》发表 D. 巴黎公社革命 【答案】D 【解析】解题时紧扣题干关键词“19世纪70年代”、“阶级斗争”、“新阶段”可知符合史实的是巴黎公社革命,这次革命是发生在1871年,同时这一时期的工人运动斗争矛头指向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是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上半叶,同时也无法反映题干中的“阶级斗争”;B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时间不符;《共产党宣言》于1848年发表,这一时间的工人斗争仍以自发为主,构不成“新阶段”。 点睛:回答本题关键是要分析出关键词,抓住关键词代表的含义。本题关键词是“19世纪70年代”、“阶级斗争”、“新阶段”。由此联系的知识点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本题涉及的是巴黎公社。 29. 开创两种社会制度竞争格局的历史事件是 ( ) A. 美国独立战争 B. 法国大革命 C. 《共产党宣言》发表 D. 俄国十月革命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两种社会制度竞争的格局,故D项正确;ABC均不符合材料信息。 30. 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 ) A. 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 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 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斯大林模式的认识。分项题意可知,该学者一方面看到了斯大林体制设立的目的是尽快的实现工业化,另一个方面也认识到斯大林体制虽然有很大的弊端,但是最终却实现了工业化,从两个方面看问题,较客观的分析了苏联工业化模式。故选C。AB是列宁时期的政策;D项是斯大林之后的改革。所以应选C。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认识 31. 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九区分不开来。”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 ( ) A. 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 B. 推行农业集体化 C. 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D. 实行余粮征集制 【答案】A 【解析】根据“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可知,其背景为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前后。根据“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可知,该领导人主张正当的自由贸易,故A符合题意;B项是斯大林时期的政策;C项是罗斯福新政中采取的措施;D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点睛:文字材料型选择题解题关键是简化材料信息,本题材料可简化为:农民出售粮食和其它农产品的投机倒把活动和正当贸易分不开,即农民出售粮食等是正当贸易。 32. 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 ) A. “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 “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 “整个西方世界象一潭死水般平静” D. “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答案】B 【解析】经济危机爆发后,物价下跌,牛奶面包价格不可能上涨,故A项错误;经济危机爆发后,人们纷纷失业,找工作更加困难,故B项正确;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社会矛盾尖锐,故C项错误;为了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国与国之间关系恶化,故D项错误。 33. 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一次重大调整,它表明 ( ) A. 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B. 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盛行 C. 国家调控经济模式形成 D. “滞涨”型危机得以缓解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故A项错误;自由主义经济盛行是在工业革命后,故B项错误;缓解“滞涨”型危机是在20世纪80年代 ,故D项错误;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一次重大调整指的是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故C项正确。 34. 1961年,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后,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但他提出的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了国会的支持。这说明当时美国 ( ) A. 顺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 B. 政府的决策受冷战思维影响 C. 分权制衡原则受到冲击 D. 政府缩小“福利国家”规模 【答案】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争霸 35. 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这一措施是 ( ) A. 推行马歇尔计划 B. 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 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马歇尔计划又为欧洲复兴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的计划,其目的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故正确选项为A。而C是军事手段,BD不是局限于欧洲,故排除。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 【名师点睛】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通过援助西欧,恢复发展西欧经济,壮大资本主义阵营同时抵消共产主义的影响;也想着通过恢复西欧经济增强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以遏制苏联。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大规模的运用。 36. 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首先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后高呼:“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 ) A. 世界政治的多级格局最终形成 B. 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级格局的削弱 C. 欧共体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强 D. 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固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五六十年代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原子弹研制成功进一步增强了欧洲力量,从而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有力的冲击,加速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故选B符合题意。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极格局的削弱 37. 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同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 ( ) A. 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 B. 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 C. 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 D. 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仔细分析各选项,A项中俄罗斯的军事实力并未削弱违背史实。B项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一度衰退的史实不符,且与奈教授的军事单极、经济多极观点相违背;C项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说法错误。综合上述分析判断,只有D项与奈教授从不同角度看待世界的观点相符合。 38. 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表述正确的是 ( ) A. 贸易保护主义的弊端已被革除 B. 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繁荣局面 C. 美国的经济实力受到严重削弱 D. 英美苏中等大国间的合作仍在维持 【答案】D 【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于1944年7月,这时候二战还没有结束,大国间的合作仍然维持,故D项正确;A中弊端已被革除说法绝对;B中各国用词绝对;美国没有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摧残,故C错误。 39. 二战后,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令人瞩目。其中发展程度较高的区域一体化组织是 ( ) A. 欧洲联盟 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 北美自由贸易区 D. 亚太经合组织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经济区域化发展水平最高的是欧盟,故A项正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世界性组织,故B项错误;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第一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作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故C项错误;亚太经合组织是规模最大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故D项错误。 40. 美国某报纸在2015年3月的报道中称:一些事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英国等欧洲国家决定加入中国倡议建议的亚投行就是这样一个重大事件,中国正在体验自己的布雷顿森林时刻。据此可知,这一报道认为中国 ( ) A. 将丧失自己的黄金储备 B. 积极改善与美国的经济关系 C. 尝试通过亚投行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 D. 将在国际货币和贸易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倡议建立亚投行不会丧失自己的黄金储备,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中国积极改善与美国的经济关系,故B项错误;中国倡议建立亚投行不是为了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故C项错误;“中国正在体验自己的布雷顿森林时刻”说明中国将在国际货币和贸易体系中占主导地位,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1题12分,第42题8分,共20分。 41.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两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们提出并发展了人文主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材料二 科学的人文主义是在保持和光大旧人文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给它注入旧人文主义所匮乏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其新颖之处在于:明白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根基之一;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适当加以节制;依靠科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科学衍生的物质力量,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科学理应是而且必须是为人的和属于人的,为的是人的最高和长远的福祉。没有人文情愫关怀的唯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科学的人文主义”的内容。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科学的人文主义”。 【答案】(1)差异:文艺复兴:强调人性;未摆脱神学观。 启蒙运动:强调理性;强调科学。 原因:①资本主义的发展;②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③自然科学的发展。 (2)内容:①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宇宙观);②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法则(反对享乐主义和过分强调人的作用);③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④提倡科学的人性化。 (3)评析:①消除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之间的对立;②防止滥用科学;③赋予科学主义以人文精神。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向往的人性的追求……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等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经济基础、阶级力量以及自然科学发展等角度归纳回答。 (2)依据材料二中“注入旧人文主义所匮乏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明白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依靠科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科学衍生的物质力”等信息归纳回答。 (3)依据材料二中“科学理应是而且必须是为人的和属于人的,为的是人的最高和长远的福祉。没有人文情愫关怀的唯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以及关于“科学人文主义”的内涵等信息,从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对待科学态度以及科学情愫等角度分析回答。 【考点定位】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比较 点睛:比较型非选择题答题技巧: 1.比较需明确宗旨。对历史事件的比较绝不是随意地为比较而比较,而是有一定目的,通过比较异同,或阐明某一问题、观点,或揭示历史发展的某一规律。 2.比较需求同存异。不同是绝对的,相同是相对的,绝对的相同是不存在的,相同只是从某种意义上说的。因此,比较时应做到求大同存小异,即要适当放宽比较的要求与条件。 3.比较需分开层次。要全面回忆要求比较的内容,从基本内容入手找异同。 4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787年华盛顿主持了制宪会议,为会议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787年5月25日,会议在费城的议事堂举行。当华盛顿尚未就席时,大家就提出推举华盛顿为议长,并立即获得全数通过。华盛顿的态度非常谦虚,他说:“敝人才疏学浅,经验不足,实不堪担此一重大会议的议长之职,但我愿竭尽一己之力来完成责任。”费城的仲夏夜异常炎热,华盛顿纹丝不动地坐在议长席上。他没有发表演说,只是偶尔询问代表们的意见,或是在议事进行中说一两句例行的话而已。可是这已足够了。当辩论激烈,或讨论陷入僵持时,代表们就不约而同地仰视着议长席。这位举世闻名的华盛顿,只要静默不语,就足以慑服那些滔滔雄辩的政客,使他们逐渐相互妥协。由于彼此的忍让和妥协,最后万事皆迎刃而解。9月17日,全体一致通过美国的联邦宪法。 ——摘编自晓树《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者——华盛顿》 请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召开制宪会议的目的,说明华盛顿在制宪会议上所起的作用。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华盛顿的良好品质,说明华盛顿的政治活动对美国政治文明发展的贡献。 【答案】(1)目的:①加强中央政府权力;②促进经济发展;③维护社会稳定。 作用:①协调各方关系;②让与会代表做出妥协(让步);③推动会议顺利进行;④促成宪法的制定。 (2)品质:①勇于担当;②不贪恋权力。 贡献:为美国政治文明发展树立典范。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1787年5月25日”“通过美国的联邦宪法”并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稳定等角度回答即可;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中“偶尔询问代表们的意见”“使他们逐渐相互妥协”“全体一致通过美国的联邦宪法”等信息归纳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实不堪担此一重大会议的议长之职,但我愿竭尽一己之力来完成责任”等信息,从勇于担当以及不贪恋权力等角度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美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作用等角度回答。 【考点定位】历史人物评价·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家·华盛顿 点睛:人物评价类试题主要是结合人物的主要活动,对人物进行简单评价,评价要遵循这样的原则:1.分阶段评价:对历史人物,可根据其一生活动的主要阶段进行评价。如梁启超,中学历史课本主要介绍了其三个阶段的活动情况:①维新变法时期:宣传变法,参与变法,应肯定;②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坚持保皇立场,反对革命,应否定;③袁世凯复辟帝制时期:发表文章,反对袁世凯称帝,应肯定。 2.分方面评价:对历史人物,也可以根据其一生活动的不同方面进行评价。如唐太宗,我们可以从政治(三省六部制)、经济(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思想文化(科举制,设立国家史馆和分科较细的医学校)、民族关系(文成公主入藏)、对外关系(派使者到天竺学习熬糖法)等方面,对其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总结,做出正确的评价。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