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8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9届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2018-03)
新余四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开学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本试卷满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①历史并非匀速地流动,其湍急之处往往最为惊心动魄,哪怕仅有短短百日,也可谓大时代。近日,以戊戌变法为背景的话剧《北京法源寺》,亮相第三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致敬中国话剧110周年。自2015年首演以来,这部“台词很密、内容很硬”的历史正剧,收获了市场与口碑的双好评,几乎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②“庙堂高耸,人间戏场”,时代的十字路口,家国之忧、失路之悲、奋争之志、儿女之情,展示于七尺舞台上。改革的复杂与纠结,改革者的勇气与担当,群己、公私、夷夏、情理、常变……处身大历史中的人们,既有懦弱者、保守者、投机取巧者,更多有血性、有理想、胸怀家国天下者。深刻的心灵世界和鲜活的本真生命,在寺院、民间、庙堂交叠的时空中,汇入历史的洪流,让观众直感悲怆与沉雄之气扑面而来。 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扎根脚下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文艺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北京法源寺》探求着一个民族的心路,恰如导演田沁鑫说,此剧寄托了她于中国文化的“觉知”。所谓觉知,正是对脚下这块土地清晰而坚定的认知。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有着自己独特的心理和文化结构,惟有在这样的觉知之上,讲述中国的故事、彰显中国的美学、抒发中国的情感、关心中国的命运,才能击中当下中国人心中绷得最紧的那根弦。 ④有觉知,方有正念正行,方有艺术生命力。不管是舞台也好、银幕也好,对历史甚至现实的展现,都并不排斥想象与虚构。如果艺术的创造是在历史的、精神的大逻辑之内,是在情感的、行动的小逻辑之中,就是合理的,也就可能成功。比如《北京法源寺》中谭嗣同与袁世凯的古庙会,临变一搏,命定的悲壮、个性的对撞,尽显于此。好的作品,需要与民族之精神与时代之风貌契合,提取出历史中最有价值的东西。这不仅是一个艺术或者市场的问题,更是文艺观、历史观、文化观的问题。 ⑤谭嗣同在如柱灯光下慨叹,“看明月天山外,苍茫云海间。风景不殊,山河尤是,人民 小康”,当此之时,每每全场寂然,潸然泪下。而当他平静地拒绝逃亡,台词也扣人心弦:“这局棋里,有一步死棋,就是我。”感人心者,是灼热的理想主义,是炽烈的家国情怀,是属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心史心声。觉知,伴生的是因理解而生的同情,因同情而生的激情。优秀的文艺作品,表现方式可能不同,却无不让人感受到对这片土地以及生活在其上的全部人民深深的眷恋与热爱。 ⑥觉知文化的心跳,能让人在浮躁中沉静下来、在浮华中守住初心。很多时候,历史被矮化成后宫争斗的狗血剧、卿卿我我的言情剧、装神弄鬼的玄幻剧,传统被简化为不文不白的台词、不中不外的场景、不古不今的价值。拒绝历史、拒绝思考,即便有光鲜的明星、逼真的特效、宏大的场面,也难掩坍塌和中空。在消费主义、景观社会的场景中,这样的“小时代”“小清新”,炫目却扁平,热闹却轻浮。有了对中国文化的觉知,才能以史鉴知、以情动人,用“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铸造时代和人们的灵魂。 ⑦北京市副市长王宁也没想到,当年自己任西城区委书记时,为天桥演艺联盟策划的这部开场大戏,会沉淀为经典剧目。由《雷雨》《茶馆》到《屈原》《李白》再到《牌坊》《窝头会馆》,《北京法源寺》与这一谱系中许多优秀作品一样,都有着共同的气质:在精神与情感上,与历史相连、与本土相连、与时代相连。惟其如此,才能成就时代的经典,锻造出我们的文化自信。 (摘自《人民日报 》2017年03月17日 05 版《觉知文化深处的心跳》) 1. 关于《北京法源寺》这部作品,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京法源寺》寄托了导演田沁鑫对于中华民族独特的心理和文化结构的认知,收获了市场与口碑的双好评。 B. 《北京法源寺》展示了深刻的心灵世界和鲜活的本真生命,是一部接地气、有底气和生气的文艺作品。 C. 《北京法源寺》讲述中国的故事、彰显中国的美学、抒发中国的情感、关心中国的命运,是致敬中国话剧110周年经典剧目中最好的作品。 D. 《北京法源寺》与《茶馆》《屈原》《牌坊》等有着共同的气质:在精神与情感上,与历史相连、与本土相连、与时代相连。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很多时候,一些宫斗剧、言情剧、玄幻剧因拒绝历史、拒绝思考,即便有光鲜的明星、逼真的特效、宏大的场面,也难掩坍塌和中空。 B. 《北京法源寺》以戊戌变法为背景,将家国之忧、失路之悲、奋争之志、儿女之情,展示在舞台上,是一部历史题材的悲剧作品。 C. 艺术创作者必须先有了对中国文化的觉知,才能以史鉴知、以情动人,用“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铸造时代和人们的灵魂。 D. 北京市副市长王宁在担任西城区委书记时,为天桥演艺联盟策划了《北京法源寺》这部开场之作,但没有想到这部作品会沉淀为经典剧目。 3.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银幕或舞台上的一些“小时代”“小清新”之所以炫目却扁平,热闹却轻浮,创作者没有对中国文化的觉知,是原因之一。 B. 艺术创造需要与民族精神和时代风貌契合,提取出历史中最有价值的东西。这不仅是一个艺术或者市场的问题,更是文艺观、历史观、文化观的问题。 C. 如果艺术的创造是在历史的、精神的大逻辑之内,是在情感的、行动的小逻辑之中,就是合理的,即使加上想象与虚构,也能成功。 D. 只有扎根脚下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对脚下这块土地有清晰而坚定的认知,才能创造出有艺术生命力的作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沼泽地 (日)芥川龙之介 一个雨天的午后,我在某画展的一个房间里发现了一幅小油画。说“发现”未免有些夸大,因为,惟独这幅画就像被遗忘了似的挂在光线最幽暗的角落里,框子也简陋不堪,所以这么说也未尝不可。记得标题是《沼泽地》,画家不是什么知名的人。画面上也只画着浊水、湿土以及地上丛生的草木。恐怕对一般的参观者来说,是名副其实的不屑一顾吧。 而且奇怪的是,这位画家尽管画的是郁郁葱葱的草木,却丝毫也没有使用绿色。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到处涂着混浊的黄色,就像潮湿的墙上一般晦暗的黄色。莫非这位画家真的把草木看成这种颜色吗?也许是出于其他偏好,故意加以夸张吧?我站在这幅画前面,一边对它玩味,一边不由得冒出这样的疑问。 我越看越感到这幅画里蕴蓄着一股可怕的力量。尤其是前景中的泥土,画得那么精细,甚至使人联想到踏上去时脚底下的感觉。这是一片滑溜溜的淤泥,踩上去噗哧一声,会淹没脚脖子。我在这幅小油画上找到了试图敏锐地捕捉大自然的那个凄惨的艺术家的形象。正如从所有优秀的艺术品感受到的一样,那片黄色的沼泽地上的草木也使我产生了恍惚的悲壮的激情。说实在的,挂在同一会场上的大大小小、各种风格的绘画当中,没有一幅给人的印象强烈得足以和这幅相抗衡。 “很欣赏它呢。”有人边说边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觉得恰似心里的什么东西给甩掉了,就猛地回过头来。“怎么样,这幅画?”对方一边悠然自得地说着,一边朝着《沼泽地》这幅画努了努他那刚刮过的下巴。他是一家报纸的美术记者,向来以消息灵通人士自居,身材魁梧,穿着时新的淡褐色西装。 这个记者以前曾经给过我一两次不愉快的印象,所以我勉强回答了他一句:“是杰作。”“杰作吗?这可有意思啦。”记者捧腹大笑。大概是被他这声音惊动了吧,左边看画的两三个人不约而同地朝这边望了望。我越发不痛快了。 “真有意思。这幅画本来不是会员画的。可是因为作者本人曾反复念叨非要拿到这儿来展出不可,经他的遗族央求审查员,好容易才得以挂在这个角落里。” “遗族?那么画这幅画的人已经故去了?”“死了。其实他生前就等于是死了。”不知不觉间,好奇心战胜了我对这个记者的反感。我问道:“为什么呢?”“这个画家老早就疯了。” “画这幅画的时候也是疯着的吗?”“当然喽。要不是疯子,谁会画出这种颜色的画呢?可你还在赞赏,说它是杰作哩。这可太有趣儿啦!”记者又得意洋洋地放声大笑起来。他大概料想我会对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要不就是更进一步,想使我对他鉴赏上的优越留下印象吧。然而他这两个指望都落空了。因为他的话音未落,一种近乎肃然起敬的感情,像难以描述的波澜震撼了我的整个身心。我十分郑重地重新凝视这幅沼泽地的画。我在这张小小画布上再一次看到了为可怕的焦躁与不安所折磨的艺术家痛苦的形象。 “不过,听说他好像是因为不能随心所欲地作画才发疯的呢。要说可取嘛,这一点倒是可取的。”记者露出爽快的样子,几乎是高兴般地微笑着。这就是无名的艺术家。 我们当中的一个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从人世间换到的惟一报偿!“死了,是的,其实他生前就等于死了……”我默念道。我浑身奇怪地打着寒战,第三次观察这幅忧郁的画。画面上,在阴沉沉的天与水之间,潮湿的黄土色的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长得那么生气蓬勃,宛如看到了大自然本身一般…… “是杰作。”我盯着记者的脸,斩钉截铁地重复了一遍。 【注】芥川龙之介,日本小说家。芥川龙之介 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写了超过 150 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取材新颖,情节新奇甚至诡异。作品关注社会丑恶现象,但很少直接评论,而仅以冷峻的文字和简洁有力的语言来陈述,这使得他的小说既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又成为当时社会的缩影,35岁在寓所服用致死量的安眠药自杀,枕边搁置有圣经、遗书与遗稿。 4. 下列对作品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我越看越感到这幅画里蕴蓄着一股可怕的力量”,其中蕴蓄着的“一股可怕的力量”指的是画中的泥土精细而真实,草木郁郁葱葱,给人一种悲壮的激情和强烈的印象。 B. 在“我”看来,位置的不显、框子的简陋、作者的无名,足以使参观者对其不屑一顾。 C . 《沼泽地》流露出的阴暗、低沉甚至颓废的情调,固然给“我”以厌恶的情绪,但包含着画家为常人所不能认同的执着激情和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D. “其实他生前就等于死了……”这句话指的是“画家老早就疯了”和画家生前为焦躁和不安所折磨,沉浸在痛苦和危机之中无法自拔这两层意思。 5. 小说以“沼泽地”为题,有哪些内涵?请概括说明并分析。(5分) 答: 6. 文中“我”两次评价《沼泽地》是杰作,两次“是杰作”的含意分别是什么?谈谈你认为能称得上“杰作”的艺术作品应具备哪些特点,试联系其他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加以印证。(6分) 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红楼精神的守望者 赵建忠 能够为了一部作品及其作者耗费65年心血进行研究并卓有建树,在200多年来的这支红楼“寻梦”之旅中,可以说唯周汝昌一人而已。在先生诞辰百年即将来临之际,我不禁又想起这位红楼精神的痴情守望者的一些往事。 我有幸同周先生相识,还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考取中国艺术研究院红学所研究生不久。记得是一个黄昏,我去他位于北京红庙的寓所拜访。一进门就惊呆了: 水泥地面竟没有经过装修,家具非常陈旧,书房陈设也极为简陋,杂乱的书籍几乎占据了全部的空间,有些常用的书还摊在餐桌上,面对这一幕,当时我真难以想象: 这就是一位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大学者的生活环境! 那次见面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有客厅书橱里陈设的刻有“为芹辛苦”字样的瓷盘,因为这也正是周先生毕生为曹雪芹、为《红楼梦》奋斗的真实写照。 周先生对年轻一代的红学新人都予以奖掖扶持。我每次去看望他,都能得到事先为我准备好的签名本。记得我研究生临毕业之际,他还特别郑重地为我的就业问题向有关单位写过推荐信。首届全国中青年《红楼梦》学者研讨会在天津举行,周先生因年事已高身体不适未能亲临,但仍然抱病为我题词留念:“薪传日期,俊彦多贤。学积山崇,后来居上。“我把这看做不仅是对我,也是对《红楼梦》年轻一代研究者的谆谆勉励。 周先生周公解梦,独上红楼,对《红楼梦》研究中涉及的“曹学、版本学、脂学、探佚学”各个分支均有独到见解,晚年还倡导红学委定位于“新国学”。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周,他还计划再写部《梦悟红楼》的书,连“大纲”都列出了。他耗到了“蚕丝尽、蜡泪干”的程度。只有对《红楼梦》具有宗教般的感情,才有可能做到这一点。周汝昌先生正是红楼精神的痴情守望者,痴情到宁可自己和家人的生日不过,也要坚持每年为《红楼梦》的作者祝寿,“心香一瓣祭曹侯”,也算是曹雪芹和《红楼梦》的真正知音了。 周先生自幼聪慧,少年时常听母亲讲《红楼梦》的故事。然而,真正使他步上“研红”之路的,是著名学者胡适先生。那是1947年,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兄长的信函,说他看到亚东版《红楼梦》卷首有胡适的一篇考证文章,其中有敦诚与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挚友的新论说,他嘱周汝昌查证。周汝昌遍查燕大图书馆,终于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那首《咏芹诗》。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在《民国日报》发表。看到文章的胡适当即复信周汝昌,自此,胡、周书信往来,切磋讨论《红楼梦》,成为现代红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红学家梁归智认为周先生是一个“解味道人”,是解曹雪芹味道的人。梁归智用“痴人”和“赤子”这两个词语形容周汝昌,他说周先生的一生全部投入到红学研究中,为红学发痴,为人单纯。 周汝昌的红学研究也并不是他一生学术成就的全部,他的兰亭辨伪、诗词赏会、京剧曲艺、英译《文赋》……构成一道道靚丽的文化风景线,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宝库。他虽然离去了,但那疲倦的身影永远屹立在有良知的中国文化人心中,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中华文化也必将永远传承下去。 (2017年08月2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周汝昌是中国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被誉为当代“红学泰斗”。他一生著作等身,满载荣誉,但身体却早早地透支,他不到四十岁就失去了听力,不到六十岁的时候,视力已经开始急剧下降,右眼只有0.01的视力,到了年届八旬之后,已经全盲,但即便如此,他仍然笔耕不辍,靠着口述完成了著作,直到95岁高龄去世。 ②周汝昌一生淡泊名利,唯对中华文化、对学术真理坚守不渝,穷追不弃。 7.下列关于周妆昌所取得的成就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汝昌一生著作等身,满载荣誉,对《红楼梦》研究中涉及的“曹学、版本学、脂学、探佚学”各个分支均有独到见解。 B.周汝昌晚年还计划再写部《梦悟红楼》的书,连“大纲”都列出了, 他还主张红学要定位于“新国学”,为以后的红学研究指明了方向。 C.周妆昌根据兄长的嘱咐,遍查燕大图书馆,终于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咏芹诗》。他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在《民国日报》发表。 D.周汝昌的红学研究、兰亭辨伪、诗词赏会、京剧曲艺、英译《文赋》……构成一道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宝库。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周汝昌是中国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是继胡适之后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被誉为当代“红学泰斗”。 B.周汝昌算是曹雪芹和《红楼梦》的真正知音,因为宁可自己和家人的生日不过,也要坚持每年为《红楼梦》的作者祝寿。 C.周汝昌早早地透支了自己的健康,他不到四十岁就失去了听力,年届八旬之后,已经全盲,但即便如此,他仍然笔耕不辍,靠着口述完成了著作,如果对《红楼梦》没有宗教般的感情是做不到的。 D.周汝昌把“我”看成他的衣钵传人,一直对我谆谆勉励、奖掖扶持,譬如为我推荐工作,抱病为我题词留念。 E.红学家梁归智认为周汝昌是一个“解味道人”,他用“痴人”和“赤子”这两个词语形容周汝昌,认为他的一生全部投入到红学研究中,为红学发痴,为人单纯。 9.回顾周汝昌守望红楼精神的一生,你读出了周老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请结合全文及相关链接简要分析。(4分) 答: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陶琰,字廷信,绛州人。父铨,进士,陕西右参议。琰举成化七年乡试第一,十七年成进士,授刑部主事。弘治初,进员外郎。历固原兵备副使。练士卒,广刍粟。历九年,部内晏如。迁福建按察使,浙江左布政使。 正德初,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迁刑部右侍郎。陕西游击徐谦讦御史李高。谦故刘瑾党行厚赂欲中高危法琰往按直高瑾怒假他事下琰诏狱褫其职又罚米四百石输边。瑾诛,起左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准、扬诸府。六年,转南京刑部侍郎。明年,贼刘七等将犯江南,王浩八又入衢州。进琰右都御史,巡视浙江。至则七等已灭,浩八听抚。会宁、绍濒海地飓风大作,居民漂没万数。琰出帑金振救,而大筑萧山至会稽堤五万余丈。奏设兵备道守要害,防浩八党出没,遣将击斩其渠魁。遂城开化、常山、遂安、兰溪,境内以靖。复命总督漕运,七疏乞归。 世宗嗣位,起故官。凡三督漕,军民习其政,不严而肃。琰性清俭,饭惟一疏。每到官及罢去,行李止三竹笥。寻加户部尚书。嘉靖元年召拜工部尚书。其冬,改南京兵部,加太子少保。未浃岁,屡引年乞休。加太子太保,乘传归,有司岁时存问。又九年卒,年八十有四。赠少保,谥恭介。子滋,以进士授行人。谏武宗南巡,杖阙下,谪国子学正。 嘉靖初,历兵部郎中。率同官伏阙争“大礼”,再受杖,谪戍榆林。兵部尚书王时中等言,琰老病呻吟,冀父子一相见,乞改调近卫。不许。十五年,赦还,卒。 (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谦/故刘瑾党/行厚赂/欲中高危法/琰往按/直高瑾怒/假他事下琰诏狱/褫其职/又罚米四百石输边/ B. 谦故刘瑾党/行厚赂/欲中高/危法/琰往按/直高瑾怒/假他事下琰诏狱/褫其职/又罚米四百石输边/ C. 谦/故刘瑾党/行厚赂/欲中高/危法/琰往按/直高/瑾怒/假他事下琰诏狱/褫其职/又罚米四百石输边/ D. 谦故刘瑾党/行厚赂/欲中高危法/琰往按/直高/瑾怒/假他事下琰诏狱/褫其职/又罚米四百石输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是明朝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各部最高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B. 员外郎,我国古代官职之一,员外郎、郎中为六部各司正副主官,员外郎一般是闲职,明朝以后常有商贾士绅捐钱获得此官职。 C. 太子太保与太子太师、太子太傅都是东宫官职,太子少保与太子少师、太子 少傅则是其副职,后来这些只是荣誉称号。 D. 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例如,诸葛亮《出师表》“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陶琰才学过人,屡任要职。乡试第一,考中进士后先在刑部任职,后任户部、工部和南京兵部尚书。 B.陶琰治政有方,政绩卓著。所到之处,均物阜而民丰,兵强而粮足,盗贼归顺,社会因而太平。 C.陶琰体恤民情,造福百姓。临海地区遭遇飓风,他拿出国库中的钱财救济灾民,并修筑堤岸五万多丈。 D.陶琰为官清廉,严于律己。他虽居高官,但每餐只一个菜,每次上任和离职,行李只有三个竹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练士卒,广刍粟。历九年,部内晏如。(5分) 译文: (2)奏设兵备道守要害,防浩八党出没,遣将击斩其渠魁。(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沁 园 春 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辛弃疾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濛濛? 14. 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上片由近及远写景,既形象地描绘了灵山群峰的神韵,又突出了其清秀温馨的情韵。 B. 词人面对眼前景物驰骋想象:这些长得高峻的松树多么像英勇善战,所向无敌的战士。 C. 词人在茅庐齐庵可看到状如龙蛇盘屈的松影,可听到声如风雨的万壑松涛,别有情趣。 D. 作者力图透过山峰的外形写出其内在的精神,把感受到的大自然的内在的美写出来。 E.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以问句作结,表现了作者虽“投闲”而关心国家命运。 15. 本词中辛弃疾擅长用典写山,请结合下片具体词句选择三处简要赏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 ”之雄心,但只怕也会有“ ”的结局。 ⑵庄子《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释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国的文化重地,作为备受喜爱的文化“红”,也一定能在展览理念上顾盼自雄,让井喷的文化热情妥善安放。 ②年复一年地为长城补砖,是一份既辛苦又危险的工作,工人们却甘之如饴,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一种荣誉。 ③名家名作有着丰富的人文素养,但未必没有局限,需要人们独立思考,择善而从,而不是全盘照搬。 ④“我将来绝不会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曾经的留守儿童不扶自直后,为下一代许下爱不会缺席的诺言, ⑤姓名是一个人在社会中被识别的符号,也是寄托父母或自身美好愿望的载体。姓名的流变史,也是一部欣欣向荣的社会发展史。 ⑥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宣布启动,穿越千年的古典之美将再次与现代的传播技术琴瑟和鸣,一起传达历史沉淀下来的温情与问候。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18.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历经8000余年的风风雨雨,粟和黍这些古老的物种及以其为代表的传统耕作系统不但没有灭绝消失,而是在敖汉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代代传承。 B. 从“耕地红线”到“生态红线”,这不仅彰显了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思想认识飞跃与实践路径创新,而且是对我国国土空间保护的一次拓展和深化。 C.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它推动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合作,更是文化互通的基础建设,它是连接世界上不同文明的“带”和“路”。 D. 在热播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原著小说涉嫌抄袭的风波尚未平息的时候,又被友指出该剧涉嫌侵权使用昆曲演员演唱的《牡丹亭》曲调录音。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专注痴迷于创造的沉酣而不作世故的权衡和功利的算计,是进入最佳创作状态和确保艺术神圣与纯洁的前提。前人早已发现:人, 。艺术品格的滑坡往往是经不住非艺术的种种诱惑而造成艺术本身相对独立性的丧失。 A.多一分世故即少一分高雅;其艺不工者必利多心急 B.多一分世故即少一分高雅;利多心急者其艺必不工 C.少一分高雅即多一分世故;其艺不工者必利多心急 D.少一分高雅即多一分世故;利多心急者其艺必不工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我国戏剧中的“丑角”,①_____,有忠厚老实的,也有尖刁促狭的,是戏曲中表现面最广泛的行当。诚然,多数的丑角②_____,似乎丑人都是坏人,但是,丑陋的人物类型中也有属于值得表彰的好人,也有厚道本分的丑角,如《盔甲》中的时迁。我国的戏曲是一种唯美的艺术形态,美始终是其一贯追求的目标。但是,没有丑,也就没有美,③_____,美的表现必须以丑的衬托来实现,所以丑角在戏曲领域中具有特殊的功能。 21.下面是裴多菲《自由与爱情》英文版的两种汉译,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种汉译,并列出两条理由。(6分) 原诗英文版:Life is valuable/love costs more/for the sakes of freedom/we give up both. 殷夫(现代著名诗人)译: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兴万生(当代著名翻译家、作家)译:自由与爱情!/我都为之倾心。/为了爱情,/ 我宁愿牺牲生命;/为了自由,/我宁愿牺牲爱情。 答: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冯小德在淘宝上看中一款电水壶,特价促销。只要29.9元,买两个58元,还包邮。小德一下拍了两个,“家里其实不缺水壶,就是贪图便宜。”几天后,小德收到了水壶,有点失望,“有味道,而且壶身很薄。”小德给了差评,并且要求售后赔偿,金额是8元,小德很快收到了钱。“当天晚上,卖家给我打电话,我有事情在忙,没听见。第二天对方再打电话来时,语气很凶,说我收了他的钱,怎么还不改差评。”小德说自己当时就有点火了,“这8元是我应得的补偿,凭什么逼我改评价。”一周后,小德收到了一个包裹,里面装了一个白色的牌位,牌位一面写着“冯××全家之灵位”,另一面写着“祝你全家快住进里面”。 对于以上事件,你怎样看?请给小德、卖家或淘宝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刘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新余四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开学考试 语文试卷答案 一、科技文答案 【答案】1. C 2. B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最好的作品”在文中没有依据。 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此题C项无中生有。 2. 试题分析:《北京法源寺》不是悲剧,是历史正剧。 3. 试题分析:原文是“也可能成功”,选项变成了“也能成功”。 二、小说答案 【答案】4. A 试题分析:B项,夸大其词,文中说的是“恐怕对一般的参观者来说,是名副其实的不屑一顾吧”,可见作者只是做了推测;C项,无中生有,作者并无厌恶的情绪。D项,“其实他生前就等于死了…”这句话应该指的是“画家老早就疯了”和画家生前不被人理解,不能随心所欲地作画; 5. ①沼泽地具有吞噬一切的力量,以此象征画家所处的恶劣艰难的艺术创作环境和社会环境.②画中沼泽地里依然有生命存在,顽强地与恶劣的生存环境抗争,由此烘托画家的艺术形象,更好地表现出画家执着的艺术追求;③通过画作的内容和给人独特的感受,隐喻艺术是艺术家生命存在和追求的独立形式,应该体现艺术家独特的情感体验、人格倾向和艺术风格.④折射出作者对画家内心“凄惨”挣扎的同情,表达了对画家坚持独特认识及创 作个性的尊敬之情。 6. 第一次含意是:油画内容本身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第二次含意是:在艰难的处境中有着独特的艺 术个性和人生追求的作品更是杰作. “杰作”的特点:①能够真实地反映生活,给人深刻的印象;②能够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反映自己真实的内心 世界;③体现执着的艺术追求和独特的艺术个性;④能够给人带来激情和心灵的震撼,让人从中得到启迪. 联系印证:如 19 世纪荷兰印 象派画家梵高,生前同样未被世人理解接纳,生活困窘,贫穷和信念的破灭使他一 度陷入绝望,他承受着巨大的苦恼和挫折,却把苦痛化为欢歌的力量,用明媚的色彩来抚慰更多苦难的心灵,如 他的最著名的《向日葵》让观者感受到生命的激情和艺术的慰藉。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7.B (只是周汝昌的“倡导”,“为以后的红学研究指明了方向”无中生有。 ) 8.CE (A相关链接①“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B强加因果;D“把‘我’看成他的衣钵传人”错。) 9.①学问广博、执着痴迷。周汝昌宁可自己和家人的生日不过,也要坚持每年为《红楼梦》的作者祝寿;晚年身体状况很糟糕,他依然为研究《红楼梦》笔耕不辍。②治学严谨、认真细致。作查证,一丝不苟,查遍了燕大图书馆。③善于继承、努力创新。善于继承名家的研究成果,对《红楼梦》研究中涉及的各个分支均有独到见解,晚年还倡导红学要定位于“新国学”。④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周汝昌蛰居小楼,陈设简陋,快乐地沉浸在自己的研究中。⑤奖掖后进、薪火相传。他积极推荐学生,谆谆勉励年轻一代研究者。(一点1分,答对四点即可) 四、文言文阅读 10.D(断句的前提是疏通句意,本题中应特别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事情的前因后果。“欲中高危法”的意思是“想用严酷的法律来中伤李高”,“ 欲中高”和“ 危法”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C项;“直高”即“为李高洗雪”,主语是陶琰,“瑾怒”即“刘瑾大怒”,主语是刘瑾,“直高” 和“瑾怒”需要断开,排除A项。 11.B“员外郎、郎中为六部各司正副主官”表述错误,应该为“郎中、员外郎为六部各司正副主官” 12. B“所到之处,均物阜而民丰,兵强而粮足,盗贼归顺,社会因而太平”说法错误,陶琰任固原兵备副使,操练士兵,广积粮草,九年后,管辖范围内安定和平。巡视浙江,到达时刘七等已被消灭,王浩八归顺了。 13.(1)(陶琰)操练士兵,广积粮草。九年后,管辖范围内安定和平。(得分点:广、部内,晏如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2)陶琰上奏请求设置兵备道防守要害之处,谨防王浩八的党羽出没,派遣将领斩杀寇贼首领(得分点:奏设,党,渠魁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五、古代诗歌阅读 【答案】14. AE 15. ①“似谢家子弟”,(以芝兰玉树般的东晋谢家子弟)写山峰的峻拔、潇洒、灵秀。 ②“相如庭户”,(以司马相如赴临邛时车骑相随、华贵雍容的气派)写山峰巍峨、壮观、高贵的仪态。 ③“如对文章太史公”,(以太史公文章雄深雅健的风格,)来刻画灵山深邃、宏伟的气度。 六、默写 16. (1)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⑵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众人匹之 不亦悲乎 七、语言文字应用 17、B①顾盼自雄:左顾右盼,自以为很了不起,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贬义词,此处褒贬无用。②甘之如饴,意为感到像糖一样甜,表示甘愿承受艰难、痛苦。符合语境。③择善而从,意思指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或好的制度加以实行。含褒义,符合语境。④不扶而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得到健康成长。望文生义。⑤欣欣向荣:形容草木长得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符合语境。⑥琴瑟和鸣:比喻夫妻和美、和睦。句中形容“古典之美”与“现代的传播技术”,误用对象。 18、【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A项,①关联词语搭配不当:“而是”改为“ 反而”; ②“传统耕作系统”“灭绝”,搭配欠妥。 B项,语序不当,“不仅”、“而且”后的内容对换。D项,成分残缺,缺主语。“在”放到“原著”之前。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解答病句类题目,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19、B (解析:本段文字介绍的是艺术和世俗关系。世俗和高雅之间用“即”连接,是有逻辑关系的。应该是因为“多一分世故”才会“少一分高雅”;“利多心急者”的特征是“其艺必不工”。“其艺必不工”的原因有很多,内在的逻辑是不能够打乱的。) 20、【答案】 (1). 表现的人物类型非常广泛; (2). 比较适合表现心术不正类型的人物(或:表现的是容貌与品行都不好的人物); (3). 美与丑是对立统一的。 21.答案示例一:喜欢殷译。①内容忠实原诗,句数与原诗相同(四句);②句式整齐,类似古代五言律诗;③节奏明快,音韵和谐,琅琅上口,便于记诵;④符合“信、达、雅”的原则。兴译在这些方面没有殷译做得好。 答案示例二:喜欢兴译。①内容稍有改动,紧扣诗歌题目;②句式灵活有变,符合新诗的要求;③为了突出主题,将原诗四句译为六句,有一定的创造性;④ 大体押韵,容易上口。殷译在这些方面没有兴译做得好。 【评分参考】答出两条理由即可,每条理由解说合理恰当、语句通畅给4分。与另外一种译法的比较2分。考生如答出其它理由,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正常评分。 22、大作文 【解析】试题分析:立意方向:(1)选择小德的角度。小德是因为物品便宜才去选择购买,其实自己并不是真的需要,生活中不应该贪图小便宜,小德很快就收到了售后赔偿,应该在理解的前提下,及时取消差评。小德在接到电话后,情绪比较激动,应当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等。(2)选择卖家的角度。好的信誉来源于好的商品,重质量才是商家的经营之道。小德没有及时取消差评,卖家也应当多一分理解,多一些包容,情绪激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寄送牌位,应当受到谴责,这只能使本已紧张的的买家与卖家关系更加恶化。寄送牌位,可能已经触碰了法律的底线,涉嫌恐吓等。(3)选择淘宝的角度。应当有未雨绸缪的制度准备,而不是临时抱佛脚。应当更加完善交易体系,减少买家与卖家间不必要的矛盾。应当从源头制止不合格商品进入销售渠道等。 点睛:这是任务驱动型作文。随着购逐渐进入你我的生活,我们在进行购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围绕产品质量而产生的买主与卖家间的矛盾等。"文章合为时而著",这则材料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的生活,事实上,络只是一个平台和媒介,我们真正要思考的还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维系、矛盾的处理等。 参考译文: 陶琰,字廷信,绛州人。父亲陶铨,考中进士,担任陕西右参议。陶琰考中成化七年乡试第一名。十七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刑部主事。弘治初年,晋升员外郎,历任固原兵备副使。操练士兵,广积粮草,九年后,管辖范围内安定和平。迁任福建按察使、浙江左布政使。正德初年,以右副都御使的身份任河南巡抚,迁任刑部右侍郎。陕西游击徐谦弹劾御史李高。徐谦本来是刘瑾的党羽,想陷害李高,陶琰调查发现是诬告,结果得罪刘瑾,刘瑾找个理由把陶琰关押起来,革除其公职,还罚米输边。刘瑾被杀后,陶琰被起用担任左副都御使,总管漕运兼任淮、扬等府的巡抚。正德六年,转任南京刑部侍郎。第二年,贼寇刘七等想进犯江南,王浩八又进犯衢州。朝廷晋升陶琰为右都御使,巡视浙江。陶琰到达时,刘七等已被消灭,王浩八归顺了。遇到宁波、绍兴临海地区飓风大作,民众被淹没的有上万人。陶琰拿出国库中的钱财救济灾民,并大修萧山至会稽的堤岸五万多丈。陶琰上奏请求设置兵备道防守要害之处,谨防王浩八的党羽出没,派遣将领斩杀寇贼首领。于是修筑开化、常山遂安、兰溪城。境内得以安宁,又命他总管漕运,他七次上疏请求回乡。世宗继位后,起用他担任原职。他共三次总管漕运,军民习惯于他的管理,不严厉但整肃有序。陶琰生性清廉节俭,每餐只有一个菜,每次就任和离职,行李只有三个竹箱。不久升迁为户部尚书,嘉靖元年,召拜为工部尚书。这年冬天,改为南京兵部尚书,加封太子太保,未满一年,陶琰多次请求退休,朝廷加封他太子太保,让他回归故里,有关官员每年按时前去问候,九年后去世,享年八十四岁。追赠少保,谥号恭介。儿子陶滋,以进士拜授行人,谏阻武宗南巡在宫阙下受到杖打,被贬为国子学正。嘉靖初年,历任兵部郎中,率领同僚跪伏在宫阙外争议“大礼”,再次被杖打,被贬成守榆林,兵部尚书王时中等人说,陶琰年老多病呻吟不止,希望父子相见一次,请求改调就近卫所。皇上不同意,嘉靖十五年,陶滋被赦免回乡,去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