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8 发布 |
- 37.5 KB |
- 2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福建省厦门市翔安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理科) (解析版)
2016-2017学年福建省厦门市翔安一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1-30题各1分,31-40题各2分共50分) 1.人体内的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间的物质联系正确的表达是( ) A. B. C. D. 2.下列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是由无导管腺体分泌的 ②直接进入血液和淋巴 ③其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④血液里含量极少,但对人体有特殊作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血液内胰岛素含量和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变化情况分别是( ) A.减少,增加 B..增加,减少 C..减少,减少 D..增加,增加 4.人和动物的新陈代谢的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 ) A.消化道内 B.血液 C.细胞内 D.肾脏内 5.下列有关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原 B.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C.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降低时,引起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 D.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 6.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①大脑、②小脑、③脑干三个结构中,与此反应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 ) A.③②①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①②③ 7.下列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可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 ②有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③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④通过垂体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8.一外伤病人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讲话,也能看书看报.其受伤的中枢是( ) A.W区 B.S区 C.H区 D.V区 9.某人因外伤而成“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只能靠“鼻饲”,人工往胃内注流食,而呼吸和心跳靠自身正常运作.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 ) A.脑干和脊髓 B.大脑和脊髓 C.小脑和脑干 D.只有脊髓 10.较大剂量注射一种激素后,小白鼠渐渐反应迟钝,活动减少,以至昏睡,该激素是( ) A.甲状腺素 B.雄性激素 C.雌性激素 D.胰岛素 11.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持续时间长 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广 C.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就是各种激素 D.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需要体液传送 12.下列关于人体缺水时水分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B.通过神经调节,大脑皮层的有关中枢产生渴觉,减少水的摄入 C.通过激素调节,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尿量 D.水分平衡调节同时受到神经和激素的调节,使内环境的稳态得以维持 13.人的表皮细胞与外界环境的进行物质交换,准确表述是( ) A.直接交换 B.间接交换 C.通过内环境进行交换 D.通过体液进行交换 14.据如图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下丘脑可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间接调节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B.垂体可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来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C.下丘脑可通过分泌激素间接调节垂体的活动 D.血液中较高的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具有抑制作用 15.下列有关酶和激素的描述,错误的一组选项是( ) ①酶和激素都属于生物大分子物质; ②呼吸酶存在于所有活细胞中; ③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全身各处,而抗利尿激素只是主要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 ④同一个体的不同的组织细胞中,激素种类不相同,而酶的种类相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6.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 B.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 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 D.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壁就成为组织液 17.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所有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 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C.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D.所有稳态得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18.在制备毒蛇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毒蛇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的性质和注入的蛇毒液分别是( ) A.特异性、抗原 B.非特异性、抗原 C.特异性、抗体 D.非特异性、抗体 19.下列关于艾滋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艾滋病毒破坏B淋巴细胞,使人体免疫系统瘫痪 B.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C.HIV病毒侵入人体后与T淋巴细胞相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 D.HIV病毒侵入人体后,使人体发生多种无法抵抗的感染和肿瘤,导致死亡 20.以下各项不属于免疫学应用的是( ) A.天花疫苗的发明和使用 B.人工标记抗体检测组织内抗原 C.用化疗的方法治疗癌症 D.进行器官移植时使用免疫抑制剂 21.不会传染艾滋病的行为时( ) A.与静脉吸毒者共用一个针筒 B.与艾滋病患者共用剃须刀 C.与艾滋病患者拥抱 D.输入含有HIV的血液 22.一个人出现组织水肿,其原因可能是( ) A.血浆中尿素过多 B.皮下脂肪积存过多 C.血糖含量过少 D.血浆蛋白质含量过少 23.给成年大鼠连续3周饲喂甲状腺激素后,与对照组比较,会出现( ) A.体重增加 B.嗜睡 C.耗氧量下降 D.对低氧环境耐受能力下降 24.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细胞外液中渗透压降低,则尿量减少 25.关于人体三道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在三道防线中都能够发挥作用 B.感染发生时,病原体已经突破了两道防线 C.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强大 D.第二道防线的杀菌物质是指抗体 26.下列关于神经传导和相关结构与功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突触传递可能是上一个神经元对下一神经元抑制作用 B.突触小体能够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转变 C.感受器是感觉神经元末梢,效应器是运动神经元末梢 D.感受器的基本功能是感受刺激,形成感觉 27.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脏 B.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C.该肾上腺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 D.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28.如图代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电流表的两电极均置于细胞外,X、Y为实验位点(Y为两电极中点),Z为突触间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B为效应器 B.Z中的液体属于组织液 C.刺激X点或Y点时电流表指针均不偏转 D.刺激X或Y点引起的收缩不属于反射 29.突触小体不能完成的生理过程是( ) A.丙酮酸的氧化分解 B.突触小泡与细胞膜的融合 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D.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30.下列哪种腺体功能退化后,其他腺体的功能也随之减退( ) A.甲状腺 B.垂体 C.性腺 D.肾上腺 31.下列选项中,只属于细胞免疫功能的是( ) A.抑制病菌的繁殖 B.使病毒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 C.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直接接触,导致靶细胞死亡 D.使细菌外毒素(抗原)失去毒性 32.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小泡释放的一种化学物质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33.在反射活动中能够起分析综合作用的部分是( ) A.传出神经 B.传入神经 C.神经中枢 D.感受器 34.下列不属于下丘脑作用的是( ) A.对体温具有调节作用 B.对垂体激素的释放具有调节作用 C.对人体内水的平衡起调节作用 D.对语言的表达起调节作用 35.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 A.造血干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 36.T细胞的作用叙述最完整的一组是( ) ①处理抗原 ②呈递抗原 ③识别抗原 ④分化记忆细胞 ⑤分化效应细胞.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②④⑤ 37.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B.胰岛素促进④、⑤、⑥等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38.如图依次表示蛙坐骨神经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①可表示甲电极处兴奋、乙电极处不兴奋 B.图②可表示甲电极处兴奋、乙电极处不兴奋 C.图③可表示甲电极处兴奋、乙电极处不兴奋 D.甲电极处从静息、产生兴奋到恢复静息状态可依次用图①、②、③表示 39.2012年第30届奥运会68公斤级举重决赛中,某运动员腰部受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 ⑤效应器.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⑤ 40.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 C.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D.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41.如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A 液为 ,B 液为 ,C液为 ,三者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 . (2)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胰酶和胰岛素,其中 可进入血液,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如果该物质分泌不足,可使血液中 浓度升高导致 病的发生. 42.回答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问题: (1)免疫系统具有 、 、 功能. (2)免疫调节是通过 来实现的.它是由 、 和 组成的. (3)抵抗病原体的攻击,人体有三道防线: 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是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 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4)特异性免疫包括 和 .前者主要是浆细胞分泌 起作用;后者主要是利用 ,从而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暴露后被消灭. 43.如图表示人体免疫调节中某一过程的示意图,分析并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图中所示的是 免疫过程,c细胞的名称为 细胞. (2)若图中抗原再次进入人体内,能被细胞a、b、c中 (填字母)细胞特异性识别. (3)如果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当人体产生抗体消灭该菌时,也会攻击心脏瓣膜细胞,导致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 病. (4)若该抗原为HIV,侵入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 细胞. (5)d的化学本质是 . 44.如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请据图回答: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2)图中反射弧的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依次为 .(用图中序号回答) (3)图中包含神经突触 个.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中,如果生活环境中的刺激更加丰富,则他的神经突触的数目将 . (4)图中A、C和D箭头表示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其中错误的是 (填箭头旁字母).原因是 . (5)若E、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在E处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计,给予B点一个强刺激,则B点膜内外电位表现为 ,电流计指针发生 次偏转. 45.如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的甲状腺活动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C表示的激素是 ,其生理作用是 ,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它对下丘脑和垂体起 作用.B表示 激素,主要生理作用是 ,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A表示 激素. (2)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要原料,缺碘病人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通过反馈调节使血液中激素A和B的浓度 ,从而使甲状腺补偿性 . 46.如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腺体 A 的分泌活动,腺体 A 表示的器官有 . (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增加 激素的生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 对水分的重吸收. (3)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 B 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 调节. 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需要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胰岛素的受体分布在靶细胞的 (填“细胞膜上”或“细胞质中”或“细胞核中”). 2016-2017学年福建省厦门市翔安一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理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1-30题各1分,31-40题各2分共50分) 1.人体内的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间的物质联系正确的表达是( ) A. B. C. D.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 【解答】解:A、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箭头应该是双向的,A错误; B、血浆不能进入淋巴,B错误; C、该图中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C正确; D、淋巴不能直接进入组织液,D错误. 故选:C. 2.下列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是由无导管腺体分泌的 ②直接进入血液和淋巴 ③其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④血液里含量极少,但对人体有特殊作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人体会患相应的疾病. 【解答】解:①人体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而内分泌是无导管的腺体,①正确; ②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后直接进入血液和淋巴,②正确; ③大多数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但是也有多肽类(胰高血糖素等)、氨基酸类衍生物(甲状腺激素)、类固醇类(性激素等),③错误; ④血液里含量极少,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④正确. 故选:A. 3.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血液内胰岛素含量和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变化情况分别是( ) A.减少,增加 B..增加,减少 C..减少,减少 D..增加,增加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2、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解答】解:人体进食后,因为糖的消化吸收,使得血糖浓度呈升高趋势,此时,胰岛B细胞增加胰岛素的分泌以降低血糖;同时胰岛素会抑制胰岛A细胞中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含量有所减少,以维持血糖的平衡. 故选:B. 4.人和动物的新陈代谢的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 ) A.消化道内 B.血液 C.细胞内 D.肾脏内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1、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 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解答】解: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内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细胞代谢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内容,因此人体内新陈代谢中的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 故选:C. 5.下列有关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原 B.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C.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降低时,引起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 D.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胰高血糖素能够升高血糖,是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实现的. 蛋白质利用双缩脲试剂鉴定,产生紫色反应. 在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中,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降低时,会引起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和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均增加. 【解答】解:A、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能够升高血糖,它能够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A错误; B、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因此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B正确; C、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降低时,引起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C正确; D、血浆渗透压升高,将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因此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D正确. 故选:A. 6.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①大脑、②小脑、③脑干三个结构中,与此反应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 ) A.③②①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①②③ 【考点】脑的高级功能;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分析】此题考查了小大脑、小脑、脑干的功能,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其中大脑皮层是调节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和语言中枢;小脑中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①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语无伦次与大脑的语言中枢有关. ②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 ③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所以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是大脑、走路不稳小脑调节、呼吸急促是脑干. 故选:D. 7.下列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可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 ②有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③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④通过垂体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 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 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解答】解:①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和血糖调节中枢,所以可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①正确; ②大脑皮层是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②错误; ③下丘脑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调控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③错误; ④下丘脑通过控制垂体,进而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④正确. 故选:D. 8.一外伤病人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讲话,也能看书看报.其受伤的中枢是( ) A.W区 B.S区 C.H区 D.V区 【考点】脑的高级功能. 【分析】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患者不会讲话,不能说话,说明S区即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 【解答】解:A、W区是书写中枢,若受损则表现为不能写字,A错误; B、S区是运动性语言中枢,若受损则表现为不能说话,B正确; C、H区是听觉性语言中枢,若受损则表现为听不懂别人讲话,C错误; D、V区是视觉性语言中枢,若受损则表现为不能阅读,D错误. 故选:B. 9.某人因外伤而成“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只能靠“鼻饲”,人工往胃内注流食,而呼吸和心跳靠自身正常运作.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 ) A.脑干和脊髓 B.大脑和脊髓 C.小脑和脑干 D.只有脊髓 【考点】脑的高级功能. 【分析】本题是考查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脊髓中含有低级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如肌肉的牵张反射中枢,排尿排粪中枢、性功能活动的低级反射中枢,跖反射、膝跳反射和内脏反射等躯体反射;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三部分部分,主要功能在于控制呼吸,吞咽、心跳和消化等,小脑主要控制躯体平衡,大脑是高级生命活动的调节中枢.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该“植物人”,丧失一切高级生命活动的功能,处于完全昏迷状态说明大脑和小脑被破坏,饮食只能靠“鼻饲”,人工向胃内注流食,呼吸和心跳正常说明消化、呼吸、心跳功能正常,由此推断脑干功能正常,内脏器官的低级反射活动正常,说明脊髓的部分功能正常. 故选:A. 10.较大剂量注射一种激素后,小白鼠渐渐反应迟钝,活动减少,以至昏睡,该激素是( ) A.甲状腺素 B.雄性激素 C.雌性激素 D.胰岛素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各种激素的作用. 1、甲状腺素对动物的作用:①促进动物个体的发育;②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2、性激素的作用是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产生,激发并维持动物的第二性征雌激素还能激发并维持雌性动物正常的性周期. 3、胰岛素能够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解答】解:A、甲状腺素虽有加速组织细胞物质氧化分解的作用,但并不能直接降低血糖浓度,A错误; BC、性激素不能降低血糖浓度,BC错误; D、小白鼠反应迟钝,活动减少,以至昏睡,说明其缺少能量,而大剂量注射能导致缺少能量的激素是胰岛素,因其大幅度降低血糖浓度,使各组织尤其是脑组织葡萄糖供给不足,功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减少,D正确. 故选:D. 11.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持续时间长 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广 C.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就是各种激素 D.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需要体液传送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 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 【解答】解: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持续的时间长,A正确; 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广,B正确; C、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部分是激素,还有其它物质,如二氧化碳等,C错误; D、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激素、二氧化碳等需要体液传送,D正确. 故选:C. 12.下列关于人体缺水时水分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B.通过神经调节,大脑皮层的有关中枢产生渴觉,减少水的摄入 C.通过激素调节,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尿量 D.水分平衡调节同时受到神经和激素的调节,使内环境的稳态得以维持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 【解答】解: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A正确; B、通过神经调节,大脑皮层的有关中枢产生渴觉,增加水的摄入,B错误; C、通过激素调节,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减少,C正确; D、水平衡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调节中枢是下丘脑,相关激素主要是抗利尿激素,D正确. 故选:B. 13.人的表皮细胞与外界环境的进行物质交换,准确表述是( ) A.直接交换 B.间接交换 C.通过内环境进行交换 D.通过体液进行交换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解答】解:人的表皮细胞不能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而是通过内环境间接进行的,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故选:C. 14.据如图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下丘脑可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间接调节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B.垂体可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来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C.下丘脑可通过分泌激素间接调节垂体的活动 D.血液中较高的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具有抑制作用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 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解答】解:A、下丘脑可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间接调节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A正确; B、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B正确; C、下丘脑可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直接调节垂体的活动,C错误; D、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D正确. 故选:C. 15.下列有关酶和激素的描述,错误的一组选项是( ) ①酶和激素都属于生物大分子物质; ②呼吸酶存在于所有活细胞中; ③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全身各处,而抗利尿激素只是主要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 ④同一个体的不同的组织细胞中,激素种类不相同,而酶的种类相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细胞的分化;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酶和激素的区别和联系: 酶 激素 区 别 来源 所有活细胞 植物:一定部位的活细胞产生;动物:由内分泌腺细胞产生 本质 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量的酶属于RNA 有机物,如蛋白质、多肽、氨基酸的衍生物等 生理作用 催化功能 调节功能 在细胞内或分泌到细胞外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具有功能的专一性. 作用范围与特点 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具有作用部位的特异性,但一种激素可以有多种功能. 作用条件 受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与神经系统密切联系 相同点 微量,作用大,属于高效能物质, 联系 激素对新陈代谢具有调节作用,离不开酶的催化;激素可以激活酶的活性;酶和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影响. 【解答】解:①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激素的化学本质是有机物,如蛋白质、氨基酸的衍生物、脂质等,前者一定是生物大分子,后者不一定,①错误; ②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则一定存在呼吸酶,②正确; ③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则几乎作用于全身各处,而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③正确; ④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细胞中,遗传信息基本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同的细胞,激素种类不一定相同,酶的种类也不一定相同,④错误. 故选:C. 16.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 B.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 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 D.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壁就成为组织液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内环境成分之间的关系为: 【解答】解:A、血浆渗出毛细血管可形成组织液,A正确; B、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可形成血浆,B正确; 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可形成淋巴,C正确; D、淋巴不能形成组织液,D错误. 故选:D. 17.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所有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 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C.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D.所有稳态得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A、稳态调节不一定都有反射弧的参与,如血液的pH维持在7.35~7.45之间,靠血浆中的缓冲物质H2CO3/NaHCO3,A错误; 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稳定、动态平衡,而不是固定不变的,B正确; C、内环境稳态是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个项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血液成分稳定时,内环境不一定处于稳态,因此可能会发生疾病,C错误; D、有的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也有的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脊髓和下丘脑,D错误. 故选:B. 18.在制备毒蛇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毒蛇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的性质和注入的蛇毒液分别是( ) A.特异性、抗原 B.非特异性、抗原 C.特异性、抗体 D.非特异性、抗体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抗原是指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抗原进入机体后,能刺激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并产生免疫物质发挥免疫效应,将抗原破坏、清除.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为: 【解答】解:(1)抗蛇毒血清中含有能与蛇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而抗体是特异性免疫过程中产生的,因此这一免疫反应为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 (2)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的体内,会引起免疫反应,说明蛇毒是抗原;抗原会激发家兔的特异性免疫,产生相关抗体,因此蛇毒是抗原,抗蛇毒毒素血清的有效成分是抗体. 故选:A. 19.下列关于艾滋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艾滋病毒破坏B淋巴细胞,使人体免疫系统瘫痪 B.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C.HIV病毒侵入人体后与T淋巴细胞相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 D.HIV病毒侵入人体后,使人体发生多种无法抵抗的感染和肿瘤,导致死亡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分析】艾滋病是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的免疫缺陷病. 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主要攻击和破坏的靶细胞为T淋巴细胞,随着T淋巴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恶性肿瘤.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 【解答】解:A、艾滋病病毒破坏的是T细胞,A错误; B、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B正确; C、HIV病毒侵入人体后与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细胞,C正确; D、HIV病毒侵入人体后,使人免疫力降低甚至丧失,最终使人体发生多种无法抵抗的感染和肿瘤,导致死亡,D正确. 故选:A. 20.以下各项不属于免疫学应用的是( ) A.天花疫苗的发明和使用 B.人工标记抗体检测组织内抗原 C.用化疗的方法治疗癌症 D.进行器官移植时使用免疫抑制剂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免疫学应用分为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等,主要包括:疫苗的应用,疾病的临床检测和科学研究,器官移植等. 【解答】解:A、天花疫苗的发明和使用,属于免疫学应用,A错误; B、人工标记抗体检测组织内抗原,属于免疫学应用,B错误; C、用化疗的方法治疗癌症,不属于免疫学应用,C正确; D、进行器官移植时使用免疫抑制剂,属于免疫学应用,D错误. 故选:C. 21.不会传染艾滋病的行为时( ) A.与静脉吸毒者共用一个针筒 B.与艾滋病患者共用剃须刀 C.与艾滋病患者拥抱 D.输入含有HIV的血液 【考点】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分析】艾滋病是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的免疫缺陷病.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主要攻击和破坏的靶细胞为T淋巴细胞,随着T淋巴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恶性肿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 【解答】解:A、与静脉吸毒者共用一个针管可能会通过血液传播途径感染艾滋病,A错误; B、与艾滋病患者共用剃须刀,可能会通过血液传播感染艾滋病,B错误; C、与艾滋病握手和拥抱不会传染艾滋病,C正确; D、输入含有HIV的血液,会通过血液传播感染艾滋病,D错误. 故选:C. 22.一个人出现组织水肿,其原因可能是( ) A.血浆中尿素过多 B.皮下脂肪积存过多 C.血糖含量过少 D.血浆蛋白质含量过少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 (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 (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 【解答】解:A、血浆中尿素过多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不会引起组织水肿,A错误; B、皮下脂肪积存过多不会导致组织水肿,B错误; C、血糖含量过少会导致低血糖,但不会导致组织水肿,C错误; D、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太少,渗透压低,会导致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出现组织水肿现象,D正确. 故选:D. 23.给成年大鼠连续3周饲喂甲状腺激素后,与对照组比较,会出现( ) A.体重增加 B.嗜睡 C.耗氧量下降 D.对低氧环境耐受能力下降 【考点】动物激素的应用. 【分析】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作用.因此,给成年的大鼠连续3周饲喂甲状腺激素后,表现出甲状腺激素增多后出现的症状,如对低氧环境耐受能力下降. 【解答】解:A、甲状腺激素促进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连续对实验动物饲喂甲状腺激素,必然导致耗氧量增加,体内物质分解过多而体重下降,A错误; B、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而不会出现嗜睡现象,B错误; C、连续对实验动物饲喂甲状腺激素,必然导致耗氧量增加,C错误; D、长期的高耗氧代谢会导致对低氧环境耐受能力的下降,D正确. 故选:D. 24.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细胞外液中渗透压降低,则尿量减少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体内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 体内水分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解答】解:A、大量饮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A错误; B、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觉,调节人体饮水,此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错误;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尿量增加,C正确; D、尿量多少取决于肾小管重吸收作用的强弱,而重吸收是靠原尿和细胞外液的浓度差决定的,所以细胞外液中电解质浓度导致浓度差减小,重吸收的减少,尿量增加,D错误. 故选:C. 25.关于人体三道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在三道防线中都能够发挥作用 B.感染发生时,病原体已经突破了两道防线 C.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强大 D.第二道防线的杀菌物质是指抗体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指的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体液中含有的一些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 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解答】解:A、吞噬细胞不能在第一道防线中起作用,A错误; B、感染发生时,已突破了三道防线,B错误; C、第三道防线为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其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强大,C正确; D、第二道防线中的杀菌物质为溶菌酶不是抗体,D错误. 故选:C. 26.下列关于神经传导和相关结构与功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突触传递可能是上一个神经元对下一神经元抑制作用 B.突触小体能够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转变 C.感受器是感觉神经元末梢,效应器是运动神经元末梢 D.感受器的基本功能是感受刺激,形成感觉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解答】解:A、突触传递可能是上一个神经元对下一个神经元的抑制作用,也可以是上一个神经元对下一个神经元的促进作用,A正确; B、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时,突触小体能够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B错误; C、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元的末梢以及附属结构,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元的末梢以及肌肉或腺体,C错误; D、感受器的基本功能是感受刺激产生兴奋,并进行传递,D错误. 故选:A. 27.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脏 B.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C.该肾上腺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 D.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根据题意,该调节过程既有“内脏神经”的神经调节,又有“肾上腺素”的激素调节;作用是“使心率加快”,靶器官是心脏;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激素调节是通过体液运输到相应的靶细胞和靶器官. 【解答】解:A、根据题意“该激素可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可以看出,该激素作用于心脏,心脏是靶器官,故A正确; B、根据题意“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故B正确; C、肾上腺素是通过体液运输到心脏的,故C错误; D、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故D正确. 故选:C. 28.如图代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电流表的两电极均置于细胞外,X、Y为实验位点(Y为两电极中点),Z为突触间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B为效应器 B.Z中的液体属于组织液 C.刺激X点或Y点时电流表指针均不偏转 D.刺激X或Y点引起的收缩不属于反射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据图分析:A表示效应器,B表示感受器,C表示神经中枢.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构成. 【解答】解:A、据图分析,图中B为感受器,A错误; B、突触间隙中的液体是组织液,B正确; C、刺激X点在传出神经上,兴奋不会传向传入神经,刺激Y点位于同一神经纤维的两电极的中点,兴奋产生后同时达到两电极,所以刺激X点或Y点时电流表指针均不偏转,C正确; D、反射的产生必须依赖于完整的反射弧,所以刺激X或Y点引起的收缩不属于反射,D正确. 故选:A. 29.突触小体不能完成的生理过程是( ) A.丙酮酸的氧化分解 B.突触小泡与细胞膜的融合 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D.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考点】突触的结构. 【分析】突触小体能够通过胞吐完成神经递质的释放,出现突触小泡和细胞膜的融合,需要的能量是由细胞呼吸供应,因此可以发生丙酮酸的分解,突触小体完成的信号转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解答】解:突触小体能够通过胞吐完成神经递质的释放,会出现突触小泡和细胞膜的融合,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需要的能量是由细胞呼吸供应,因此可以发生丙酮酸的分解,突触小体完成的信号转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故选:D. 30.下列哪种腺体功能退化后,其他腺体的功能也随之减退( ) A.甲状腺 B.垂体 C.性腺 D.肾上腺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垂体能释放多种促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促肾上腺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由此可见,垂体功能退化后,甲状腺、性腺和肾上腺的功能也随之退化. 【解答】解:垂体能释放多种促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促肾上腺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由此可见,垂体功能退化后,甲状腺、性腺和肾上腺的功能也随之退化. 故选:B 31.下列选项中,只属于细胞免疫功能的是( ) A.抑制病菌的繁殖 B.使病毒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 C.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直接接触,导致靶细胞死亡 D.使细菌外毒素(抗原)失去毒性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 【解答】解:A、抑制病菌的繁殖可以是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也可以是体液免疫或抗生素的功能,A错误; B、体液免疫中的抗体和抗原结合,从而清除抗原,使病毒失去感染人体的机会,细胞免疫没有此功能,B错误; C、细胞免疫特有的是T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激活靶细胞内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C正确; D、使细菌产生的外毒素失去毒性可以是体液免疫过程中抗体的作用,D错误. 故选:C. 32.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小泡释放的一种化学物质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解答】解:A、突触前神经元先兴奋,突触后神经元后兴奋,A错误; B、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释放的一种化学物质,B正确; C、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所以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C正确; D、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D正确. 故选:A. 33.在反射活动中能够起分析综合作用的部分是( ) A.传出神经 B.传入神经 C.神经中枢 D.感受器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 1、感受器:感受刺激.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 2、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入神经中枢; 3、神经中枢: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 4、传出神经: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 5、效应器: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解答】解:A、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A错误; B、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把外周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B错误; C、神经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能够起分析综合,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C正确; D、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D错误. 故选:C. 34.下列不属于下丘脑作用的是( ) A.对体温具有调节作用 B.对垂体激素的释放具有调节作用 C.对人体内水的平衡起调节作用 D.对语言的表达起调节作用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下丘脑又是植物性神经功能十分重要的中枢. 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 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 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解答】解:A、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A错误; B、下丘脑能够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调节垂体分泌相关激素,B错误; C、下丘脑是水平衡调节的中枢,C错误; D、大脑皮层对语言的表达起调节作用,与下丘脑无关,D正确. 故选:D. 35.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 A.造血干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在器官移植中,对异体组织器官起排斥作用的主要是细胞免疫.切除胸腺的小鼠,新的T淋巴细胞无法产生,细胞免疫的功能大大降低,使移植进来的异体皮肤被排斥的可能性减小,因而更易成活. 【解答】解:A、造血干细胞并无免疫作用,故A错误; B、T淋巴细胞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切除胸腺后能够成功移植,说明T淋巴细胞在对异体皮肤排斥起作用,故B正确; C、B淋巴细胞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故C错误; D、吞噬细胞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D错误. 故选:B. 36.T细胞的作用叙述最完整的一组是( ) ①处理抗原 ②呈递抗原 ③识别抗原 ④分化记忆细胞 ⑤分化效应细胞.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②④⑤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T细胞的作用: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并产生淋巴因子. 【解答】解:①处理抗原是吞噬细胞的作用,故①错误; ②在体液免疫中能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故②正确; ③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能特异性的识别抗原,故③正确; ④抗原刺激T细胞分化成记忆细胞,使得第二次免疫反应快而强,故④正确; ⑤抗原刺激T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故⑤正确. 故选:C. 37.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B.胰岛素促进④、⑤、⑥等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胰岛素能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使得血糖下降,即抑制②和③过程,促进④⑤⑥⑦过程. (2)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即抑制②和③过程. 【解答】解:A、胰岛素能抑制②和③过程,而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与胰岛素无关,A错误;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是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存储糖类,即促进④⑤⑥⑦过程来实现,B正确; C、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②③过程,血糖含量上升,C错误; D、②过程是肝糖原分解形成葡萄糖,只发生在肝细胞中,肌糖原不能分解转化为血糖,D错误. 故选:B. 38.如图依次表示蛙坐骨神经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①可表示甲电极处兴奋、乙电极处不兴奋 B.图②可表示甲电极处兴奋、乙电极处不兴奋 C.图③可表示甲电极处兴奋、乙电极处不兴奋 D.甲电极处从静息、产生兴奋到恢复静息状态可依次用图①、②、③表示 【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又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短而多,轴突长而少.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解答】解:A、图①若表示甲电极处兴奋、乙电极处不兴奋,则甲电极处为负电、乙电极处为正电,指针应向左偏,A错误; B、图②若表示甲电极处兴奋、乙电极处不兴奋,则甲电极处为负电、乙电极处为正电,指针应向左偏,B错误; C、图③若表示甲电极处兴奋、乙电极处不兴奋,则甲电极处为负电、乙电极处为正电,指针应向左偏,C正确; D、甲电极处从静息、产生兴奋到恢复静息状态可依次用图①、③、①表示,D错误. 故选:C. 39.2012年第30届奥运会68公斤级举重决赛中,某运动员腰部受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 ⑤效应器.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⑤ 【考点】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分析】冲动在反射弧中传导方向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在脊髓,脊髓中分灰质和白质,白质在外,连接传入神经和大脑;灰质在内,连接传出神经. 【解答】解:“有感觉”说明感受器和传入神经没问题.“下肢运动障碍”,说明效应器是下肢肌肉,而伤在腰部,下肢肌肉未损伤,说明效应器没损伤.冲动从传入神经进入神经中枢后,先进入白质,再传到大脑,这样就会有感觉,然后经信号处理后经灰质传出到达效应器,如果受伤的地方在灰质,则会出现有感觉无效应的现象,说明神经中枢可能受伤.因此,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在反射弧的传出神经或神经中枢. 故选:A. 40.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 C.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D.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 【考点】突触的结构. 【分析】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分析示意图可知:a为突触小体,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需要能量.①突触小泡中含有神经递质,其释放至②突触间隙中是通过胞吐作用,依赖突触前膜的流动性,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③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在没有传送到突触后膜之前就存在于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 【解答】解:A、在突触前膜中电信号转变为神经递质形式的化学信号,即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A正确; B、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的方式是胞吐,利用的是细胞膜的流动性,B错误; C、②突触间隙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突出后膜特异性识别的物质神经递质,C正确; D、①突触前膜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41.如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A 液为 组织液 ,B 液为 血浆 ,C液为 淋巴 ,三者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 内环境 . (2)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胰酶和胰岛素,其中 胰岛素 可进入血液,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如果该物质分泌不足,可使血液中 葡萄糖(血糖) 浓度升高导致 糖尿 病的发生.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其中A液为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B液为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C液为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解答】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A液为组织液,B液为血浆,C液为淋巴,三者共同构成内环境. (2)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消化酶和胰岛素,其中消化酶是外分泌腺分泌的,进入消化道,而胰岛素是内分泌腺分泌的,直接进入血液.胰岛素是能降低血糖浓度的唯一激素,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使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故答案为: (1)组织液 血浆 淋巴 内环境 (2)胰岛素 葡萄糖(血糖) 糖尿 42.回答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问题: (1)免疫系统具有 防卫 、 监控 、 清除 功能. (2)免疫调节是通过 免疫系统 来实现的.它是由 免疫器官 、 免疫细胞 和 免疫活性物质 组成的. (3)抵抗病原体的攻击,人体有三道防线: 皮肤、黏膜 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是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4)特异性免疫包括 体液免疫 和 细胞免疫 .前者主要是浆细胞分泌 抗体 起作用;后者主要是利用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从而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暴露后被消灭.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以及炎症反应,第一、二道防线称为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2、免疫系统的功能; (1)防御功能﹣﹣保护机体不受损害,帮助机体消灭外来的细菌、病毒以及避免发生疾病. (2)稳定清洁功能﹣﹣不断清除衰老死亡的细胞,保持体内的净化更新. (3)监控功能﹣﹣及时识别和清除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突变的细胞,防止癌瘤的发生. 3、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 【解答】解:(1)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清除功能. (2)免疫调节是通过免疫系统来实现的.它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的. (3)抵抗病原体的攻击,人体有三道防线: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是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4)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 细胞免疫.前者主要是浆细胞分泌抗体起作用;后者主要是利用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从而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暴露后被消灭. 故答案为: (1)防卫 监控 清除 (2)免疫系统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顺序可对调) (3)皮肤、黏膜 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4)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抗体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43.如图表示人体免疫调节中某一过程的示意图,分析并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图中所示的是 体液 免疫过程,c细胞的名称为 浆 细胞. (2)若图中抗原再次进入人体内,能被细胞a、b、c中 b (填字母)细胞特异性识别. (3)如果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当人体产生抗体消灭该菌时,也会攻击心脏瓣膜细胞,导致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 自身免疫 病. (4)若该抗原为HIV,侵入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 T(T淋巴) 细胞. (5)d的化学本质是 球蛋白(或蛋白质) .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人体体液免疫过程的示意图,其中a是病毒被吞噬细胞处理,b是记忆细胞,c细胞为效应B细胞,d是抗体. 【解答】解:(1)图中所示的是体液免疫过程,c细胞的名称为 浆细胞. (2)若图中抗原再次进入人体内,能被b 记忆细胞特异性识别. (3)自身免疫疾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所以人体产生抗体消灭该菌时,也会攻击心脏瓣膜细胞,导致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4)HIV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使得体液免疫功能降低,细胞免疫功能缺失. (5)d的化学本质是球蛋白(或蛋白质). 故答案为: (1)体液 浆 (2)b (3)自身免疫 (4)T(T淋巴) (5)球蛋白(或蛋白质) 44.如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请据图回答: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反射 . (2)图中反射弧的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依次为 ④③②① .(用图中序号回答) (3)图中包含神经突触 4 个.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中,如果生活环境中的刺激更加丰富,则他的神经突触的数目将 增多 . (4)图中A、C和D箭头表示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其中错误的是 c (填箭头旁字母).原因是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 (5)若E、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在E处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计,给予B点一个强刺激,则B点膜内外电位表现为 外负内正 ,电流计指针发生 0 次偏转.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据图分析,传入神经上有神经节,则③表示表示传入神经,④表示感受器,②表示传出神经,①表示效应器;根据突触的示意图判断有四个突触;信号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后膜,B点处在传出神经上,兴奋不能逆向传递. 【解答】解:(1)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据图分析,传入神经上有神经节,则④表示感受器,③表示表示传入神经,②表示传出神经,①表示效应器. (3)突触是每一神经元的轴突末鞘只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形成接点,则图中共4个突触.孩子生活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该结构的数目将增多. (4)图中A、D表示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而C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由突触前膜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则其中错误的是C. (5)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刺激B(传出神经)点,则B点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但兴奋不能传至E(传入神经),因此电流计不偏转. 故答案为: (1)反射 (2)④③②① (3)4 增多 (4)c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5)外负内正 0 45.如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的甲状腺活动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C表示的激素是 甲状腺激素 ,其生理作用是 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它对下丘脑和垂体起 反馈调节 作用.B表示 促甲状腺 激素,主要生理作用是 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 ,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A表示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激素. (2)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要原料,缺碘病人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通过反馈调节使血液中激素A和B的浓度 升高 ,从而使甲状腺补偿性 增生、肿大 .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据图分析: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C表示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属于激素的分级调节,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可以通过负反馈调节影响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 【解答】解:(1)据图分析,C表示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其生理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可以通过负反馈调节影响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生理作用是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生理作用是刺激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2)缺碘病人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通过反馈调使下丘脑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即A和B的浓度增高.从而使甲状腺补偿性增生、肿大. 故答案为: (1)甲状腺激素 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反馈调节 促甲状腺 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2)升高 增生、肿大 46.如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腺体 A 的分泌活动,腺体 A 表示的器官有 甲状腺和肾上腺 . (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增加 抗利尿 激素的生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 肾小管和集合管 对水分的重吸收. (3)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 B 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 神经﹣体液 调节. 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需要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胰岛素的受体分布在靶细胞的 细胞膜上 (填“细胞膜上”或“细胞质中”或“细胞核中”).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下丘脑地位和功能: 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 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 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解答】解:(1)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说明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甲状腺和肾上腺分泌相关激素. (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3)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需要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胰岛素的受体分布在靶细胞的细胞膜上. 故答案为: (1)甲状腺和肾上腺 (2)抗利尿 肾小管和集合管 (3)神经﹣体液 细胞膜上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