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8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 二 年 级 期 中 考 试 历 史 试 题 2018.10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共 35 题 ,每道2分,共 70 分) 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一主张出自 ( ) A.墨家学派 B.儒家学派 C.道家学派 D.法家学派 2.“法是事物的性质中产生出来的必然联系。所有存在之物都有自己的法”下列表述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C.表明国家政权机关已变为“社会公仆” D. 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3.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是:( ) 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B.心外无物,心即是理也 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D.内心反省,心致良知 4.朱子曰:“天下一物,内外一理,流通贯彻,初无间隔。若不得见,则虽生于天地间,而不知以为天地之理,虽有人之形貌,而亦不知所以为人之理矣。……天命之性,处处皆是,但之寻时,先从自己身上寻起。”上述材料所阐述的核心内容是( ) A.强调“理在气中” B.人性与天理一致 C.格物致知是探究“理”的根本手段 D.主张自我内心反省 5.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政治家,赞颂商鞅,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 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礼教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6.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7.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晴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上述材料表明( ) A.朱熹主张恢复三代制度 B.李贽与梁启超谭嗣同主张民权共和 C.王阳明思想主观激进 D.黄宗羲为晚晴思想巨变奠定基础 8.西欧有一古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结合古代科技史,下列选项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B.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的作用 C.欧洲人善于使用但不会改进新技术 D.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的科技成就,并将之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 9.据《爱日斋丛抄》载:“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能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这说明( ) A.唐代雕版印刷术已得到普遍使用 B.活字印刷的书籍逐渐得到了推广 C.学术文化的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 D.雕版印刷术的进步促进文化发展 10.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 A B C D 11.陈衡恪曾评价某类中国画:“不但意趣高尚,而且寓书法于画法,使画中更觉不简单。非仅画之范图内用功便可了事,尚须从他种方面研究,始能出色……颇占势力,盖其有各种素养、各种学问凑合得来。”下列作品符合其主旨的是( ) 12.普罗泰格拉等称自己为智者或“有知识的人”,苏格拉底则称“自知自己无知”。这种差异反映出( ) A.前者的文化素养更高 B.后者兼顾知识与美德 C.两者受教育程度不同 D.两者对知识认识不同 13.柏拉图说:“所有这一切总起来使得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 束,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这表明他( ) A.排斥人文主义 B.注意到人文主义的局限 C.宗教意识浓厚 D.对雅典民主政治的不满 14. 1490年,米开朗基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了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作品表明作者意在( ) A.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 B.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 C.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 D.呈现人间的母子亲情 15. 16世纪,马丁·路德说:“善功不能造就善人,但是善人行善功。邪恶之行不能制造邪 恶之人,但是邪恶之人行邪恶之事……善功不是凭借着上帝之言,也不是出自人的内心,只有信仰上帝之言才能对人的内心加以改造。”马丁·路德此话的主旨是( ) A.肯定基督教礼拜仪式的作用 B.强调善功对于灵魂救赎的意义 C.善功是信仰的前提而非结果 D.灵魂救赎的关键是自我的信仰 16.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 ) A.人民主权说 B.社会契约论 C.自由平等说 D.天赋人权说 17.有学者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封建社会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后者被看成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主要是因为它( ) A.推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B.促进了亚洲国家的社会改革 C.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准备 D.规划了资本主义的政治蓝图 18. 1846年9月23日,德国柏林天文台的天文学家发现了太阳系中第八颗行星海王星,它是唯一利用数学预测而非有计划的观测发现的行星。这一成果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哥白尼的日心说 B.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19. 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 ) 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 B.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 C.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 D.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突破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 20.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规律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知 21.“由于他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想开始盛行。”材料中的“他”对自然科学的突出贡献是( ) A.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 B.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 C.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D.动摇了传统宗教信仰 22.“水平伸开的一块布是平坦的,而当你在布上放置一个铅球,布面就变得弯曲了,这时再放置一个小玻璃球在布上,它就会滚向中央的铅球。同理,星球的质量使周围的时空弯曲,‘引力’实际上是一个时空被弯曲的现象。”科普作家直观比喻的是( ) A.经典力学 B.量子理论 C.狭义相对论 D.广义相对论 23.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 24.下图源自生物学史上的一部“具有革命意义” 的经典著作。对该图隐含的信息理解准确的是( ) A.这种观点普遍流行于18世纪西欧 B.体现出自然选择、适者生存进化观 C.肯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D.开创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近代科学 25.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出现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包括( ) ①城市化快速发展 ②交通工具数量和品种增多 ③电力技术广泛应用 ④计算机技术产生和普及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6.《海国图志》远远不止是一部地理著作,它引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显示出一种兼容并包的文化眼光和气度。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 ) A.《海国图志》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河 B.魏源被人们看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C.魏源是第一个系统地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人 D.“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冲破了传统的夷狄观 27.早期维新思想家冯桂芬说,中国“人无弃才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必符不如夷”。这实际上反映了早期维新派( ) A.认识到中国传统政治体制的弊端 B.已开始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省 C.已形成全面赶超西方的自强思想 D.全面否定了传统中国的天朝意识 28.下表是《时务报》以中国为主题的译稿(翻译外国人“看清朝”的文章)分类表(部分),这主要反映了维新派( ) 类别 篇数 比例 列强在中国 215 47.4% 经济/财政/商务 87 19.2% 总论(变法维新主张) 19 4.2% A.对变法的具体主张缺乏研究 B.希望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机 C.通过外国人施压清政府进行变法 D.着重强调发展近代工商业经济 29.史学界有人评价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是“跪着向封建制度造反”。主要是由于康有为在这里( ) A.纯粹考证儒学经典的真伪 B.不敢从正面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C.借助儒学外衣宣传西方政治学说 D.大力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0.有人用“观念转变,黄金万两”来解释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下列最符合这种解释的是( ) A.沉重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B.改变了中国的政体 C.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31.陈独秀在20世纪初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而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这主要说明陈独秀当时( ) A.认为孔子是近代中国文明进化的最大阻力 B.全面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 C.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社会为模板的国家 D.强烈反对假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的活动 32.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 ) 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 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 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 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 33.胡适曾经反思和评论新文化运动是“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可见,在他看来,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A.思想解放 B.学习西方 C.文化转型 D.提倡科学 34.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中写道:“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世界。”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 A.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 B.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 C.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 D.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35.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顽固派、革命派与保皇派、“问题与主义”之争之类的思想争论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近代史,这些争论涉及的共同话题可能是( ) A.全面近代化 B.救亡图存 C.工业化 D.自由化 二、非选择题( 共2 题 , 第36小题15分,第37小题15分,共30分) 36. 宋代是一个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时代。阅读材料: 材料一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 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宋代阶级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材料二称“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3分) (3)据材料三,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6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宋代经济文化的总体认识。(4分) 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大学士倭仁说:“天下之大,不患无才。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正气为之不伸,邪氛因而弥炽。数年之后,不尽趋中国之众咸归于夷不止。”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47 材料二 李鸿章说:“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所学非所用。无事则嗤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25 材料三 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院,重技艺,别考课,使人尽其才……育才于学校,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初刊自序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倭仁的观点,归纳其所持观点的理由。(6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李鸿章的观点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李鸿章的观点。(4分)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派别的观点?在富强之本的认识上,这一派别又有哪些新的主张?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近代中国人在对待西学认识上的发展趋势。(5分) 高二期中历史答案2018.10 1-5CBCBB 6-10BDCDD 11-15DBBAD 16-20ADDCD 21-25BDBBD 26-30DBBCD 31-35DBCBB 36. (1)变化:市民阶级正式产生。(2分) (2)说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火药应用于军事;活字印刷术的发明。(3分) (3)进步:①理学思想具有忧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 ②崇尚道德,强调道德对社会的重要性; ③主张力行,具有务实倾向。(6分) (4)认识:城市经济繁荣; 出现符合市民阶层审美情趣和生活情趣的通俗文化; 儒学发展到新高度并形成严密的哲学体系。(4分) 37.(1)观点:不主张学习西方。理由:中国有人才;学习西方会丧失独立。 (2)变化: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评价:学习西方是对的,但只学习技术而不改变制度,不够彻底。 (3)派别:早期维新派。主张:主张学习西方制度、改革政治。趋势:从不主张学习西方到学习西方的变化趋势;学习西方的层次从器物到制度逐步加深。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