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六热学第14讲热学课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六热学第14讲热学课件

专题六   热学 第 14 讲   热学 - 3 - 专题知识 • 理脉络 真题诠释 • 导方向 - 4 - 专题知识 • 理脉络 真题诠释 • 导方向 1 . (2019· 北京卷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温度标志着物体内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B. 内能是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所具有的动能的总和 C. 气体压强仅与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有关 D. 气体膨胀对外做功且温度降低 , 分子的平均动能可能不变 A 解析 : 温度这个物理量从宏观来看是物体冷热程度的表现 , 从微观上看是分子平均动能的表现 , 即反应了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 选项 A 正确 ; 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势能之和 , 选项 B 错误 ; 气体压强与温度和体积均有关 , 而分子的平均动能仅由温度决定 , 选项 C 错误 ;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 气体温度降低 , 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减小 , 选项 D 错误。 - 5 - 专题知识 • 理脉络 真题诠释 • 导方向 命题考点 物体的内能。 能力要求 解答本题 的关键是掌握温度的含义和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 , 能运用相关知识 分析实际 问题。 - 6 - 专题知识 • 理脉络 真题诠释 • 导方向 2 . ( 多选 )(2018· 全国卷 2) 对于实际的气体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气体的内能包括气体分子的重力势能 B. 气体的内能包括气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势能 C. 气体的内能包括气体整体运动的动能 D. 气体的体积变化时 , 其内能可能不变 E. 气体的内能包括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动能 BDE 解析 : 气体的内能是指所有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相互作用的势能之和 , 不包括分子的重力势能和气体整体运动的动能 , 选项 A 、 C 错误 ,B 、 E 正确 ; 气体体积变化时 , 其分子势能可能增加、可能减小 , 而分子的动能可能增加、可能减小、可能不变 , 其内能可能不变 , 选项 D 正确。 - 7 - 专题知识 • 理脉络 真题诠释 • 导方向 命题考点 物体的内能 ,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力要求 解答 : 本题的关键点在于正确认识内能的意义。 - 8 - 专题知识 • 理脉络 真题诠释 • 导方向 3 . ( 多选 )(2018· 全国卷 1) 如图所示 ,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 a 开始 , 经历过程 ① 、 ② 、 ③ 、 ④ 到达状态 e , 对此气体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过程 ① 中气体的压强逐渐减小 B. 过程 ② 中气体对外界做正功 C. 过程 ④ 中气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D. 状态 c 、 d 的内能相等 E. 状态 d 的压强比状态 b 的压强小 BDE - 9 - 专题知识 • 理脉络 真题诠释 • 导方向 解析 : 过程 ① 是等容变化 , 气体温度升高 , 压强增大 , 故 A 项错误 ; 过程 ② 中 , 气体体积增大 , 对外做正功 , 故 B 项正确 ; 过程 ④ 是等容变化 , 气体温度降低 , 放出热量 , 故 C 项错误 ; 过程 ③ 是等温变化 , 气体温度不变 , 故状态 c 、 d 的内能相等 , 故 D 项正确 ; 连接 Ob , 并延长 , 交 cd 所在直线于 f 点 , 则由盖 - 吕萨克定律可知 , 由 b 到 f , 气体压强不变 , 由 f 到 d 是等温变化 , 体积增大 , 由玻意耳定律知 , 气体压强减小 , 故 E 项正确。 命题考点 理想气体状态变化的图像问题 ,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力要求 图像题是常考题型 , 一般由图像及实验定律判断气体状态变化 , 再由 T 、 V 的变化判断内能、做功情况 , 综合性较强。 - 10 - 专题知识 • 理脉络 真题诠释 • 导方向 4 . (2019· 全国卷 1) 某容器中的空气被光滑活塞封住 , 容器和活塞绝热性能良好。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初始时容器中空气的温度与外界相同 , 压强大于外界。现使活塞缓慢移动 , 直至容器中的空气压强与外界相同。此时 , 容器中空气的温度       ( 填 “ 高于 ”“ 低于 ” 或 “ 等于 ”) 外界温度 , 容器中空气的密度       ( 填 “ 大于 ”“ 小于 ” 或 “ 等于 ”) 外界空气的密度。   答案 : 低于   大于 解析 :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 , 无热传递、做负功 , 内能必减少 , 容器中空气的温度降低 , 低于外界温度。 压强取决于分子密集程度与温度 , 同样的压强 , 温度低的空气 , 分子密集程度大 , 密度大。 - 11 - 专题知识 • 理脉络 真题诠释 • 导方向 命题考点 物体的内能 , 热力学第一定律 , 气体压强的微观原理。 能力要求 本题主要考查热力学第一定律和压强的微观解释 , 注意对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 , 内能只与温度有关。 - 12 - 专题知识 • 理脉络 真题诠释 • 导方向 5 . (2019 · 全国卷 1) 热等静压设备广泛应用于材料加工中。该设备工作时 , 先在室温下把惰性气体用压缩机压入一个预抽真空的炉腔中 , 然后炉腔升温 , 利用高温高气压环境对放入炉腔中的材料加工处理 , 改善其性能。一台热等静压设备的炉腔中某次放入固体材料后剩余的容积为 0 . 13 m 3 , 炉腔抽真空后 , 在室温下用压缩机将 10 瓶氩气压入炉腔中。已知每瓶氩气的容积为 3 . 2×10 - 2 m 3 , 使用前瓶中气体压强为 1 . 5×10 7 Pa, 使用后瓶中剩余气体压强为 2 . 0×10 6 Pa; 室温温度为 27 ℃ 。氩气可视为理想气体。 (1) 求压入氩气后炉腔中气体在室温下的压强。 (2) 将压入氩气后的炉腔加热到 1 227 ℃ , 求此时炉腔中气体的压强。 - 13 - 专题知识 • 理脉络 真题诠释 • 导方向 答案 : (1)3 . 2×10 7 Pa   (2)1 . 6×10 8 Pa 解析 : (1) 设初始时每瓶气体的体积为 V 0 , 压强为 p 0 ; 使用后气瓶中剩余气体的压强为 p 1 。假设体积为 V 0 、压强为 p 0 的气体压强变为 p 1 时 , 其体积膨胀为 V 1 。由玻意耳定律 p 0 V 0 =p 1 V 1 ① 被压入炉腔的气体在室温和 p 1 条件下的体积为 V 1 '=V 1 -V 0 ② 设 10 瓶气体压入完成后炉腔中气体的压强为 p 2 , 体积为 V 2 。由玻意耳定律 p 2 V 2 = 10 p 1 V 1 ' ③ 联立 ①②③ 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p 2 = 3 . 2×10 7 Pa 。 ④ - 14 - 专题知识 • 理脉络 真题诠释 • 导方向 命题考点 气体实验定律。 能力要求 分析解答本题 的关键在于根据题意 分析清楚 气体状态变化过程 , 找出气体状态参量的变化情况 , 恰当选择规律 。 (2) 设加热前炉腔的温度为 T 0 , 加热后炉腔温度为 T 1 , 气体压强为 p 3 。由查理定律 联立 ④⑤ 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p 3 = 1 . 6×10 8 Pa 。 ⑥ - 15 - 专题知识 • 理脉络 真题诠释 • 导方向 6 . (2019· 全国卷 2) 如图所示 , 一容器由横截面积分别为 2 S 和 S 的两个汽缸连通而成 , 容器平放在水平地面上 , 汽缸内壁光滑。整个容器被通过刚性杆连接的两活塞分隔成三部分 , 分别充有氢气、空气和氮气。平衡时 , 氮气的压强和体积分别为 p 0 和 V 0 , 氢气的体积为 2 V 0 , 空气的压强为 p 。现缓慢地将中部的空气全部抽出 , 抽气过程中氢气和氮气的温度保持不变 , 活塞没有到达两汽缸的连接处 , 求 : - 16 - 专题知识 • 理脉络 真题诠释 • 导方向 (1) 抽气前氢气的压强 ; (2) 抽气后氢气的压强和体积。 解析 : (1) 设抽气前氢气的压强为 p 10 , 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得 ( p 10 -p ) · 2 S= ( p 0 -p ) ·S ① 得 p 10 = ( p 0 +p ) 。 ② - 17 - 专题知识 • 理脉络 真题诠释 • 导方向 (2) 设抽气后氢气的压强和体积分别为 p 1 和 V 1 , 氮气的压强和体积分别为 p 2 和 V 2 。 根据力的平衡条件有 p 2 ·S=p 1 · 2 S ③ 由玻意耳定律得 p 1 V 1 =p 10 · 2 V 0 ④ p 2 V 2 =p 0 V 0 ⑤ 由于两活塞用刚性杆连接 , 故 V 1 - 2 V 0 = 2( V 0 -V 2 ) ⑥ 联立 ②③④⑤⑥ 式解得 - 18 - 专题知识 • 理脉络 真题诠释 • 导方向 命题考点 玻意耳定律 , 气体的压强。 能力要求 分析解答本题 的关键是 分析汽缸 内的压强 , 注意将 “ 工 ” 字形汽缸作为研究对象。 - 19 -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突破点三 突破点四 分子动理论   内能 考查方向 常以选择题形式考查。 突破方略 1 . 两种微观模型 (1) 球体模型 ( 适用于固体、液体 ): 一个分子的体积 V 0 = π d 3 , d 为分子的直径。 (2) 立方体模型 ( 适用于气体 ): 一个分子占据的平均空间 V 0 =d 3 , d 为分子间的距离。 2 . 掌握两个关系 (1) 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的关系 , 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的关系。 (2) 分子力做功与分子势能变化的关系。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 20 -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突破点三 突破点四 3 . 熟记并理解两个问题 (1) 正确理解温度的微观含义 ①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 温度越高 , 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 ② 温度越高 , 物体分子动能总和增大 , 但物体的内能不一定越大。 (2) 对气体压强的理解 ① 气体对容器壁的压强是气体分子频繁碰撞的结果 , 温度越高 , 气体分子数密度越大 , 气体对容器壁因碰撞而产生的压强就越大。 ② 地球表面大气压强可认为是大气重力产生的。 - 21 -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突破点三 突破点四 模型构建 【例 1 】 ( 多选 )(2019· 陕西质检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利用氧气的摩尔质量、密度以及阿伏加德罗常数就可以算出氧气分子的体积 B.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 , 内能只与温度有关 , 与体积无关 C. 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其内部的分子之间没有空隙 D. 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小 , 布朗运动越明显 E. 物体温度升高 , 内能可能降低 BDE - 22 -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突破点三 突破点四 解析 : 利用氧气的摩尔质量、密度可以求出氧气的摩尔体积 , 由气体的摩尔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常数 , 可以算出气体分子占据空间的平均体积 , 考虑到分子间隙较大 , 故平均体积大于分子体积 , 所以无法算出氧气分子的体积 ,A 错误 ;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 , 无分子势能 , 只有分子动能 , 分子平均动能与温度有关 , 所以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 , 内能只与温度有关 , 与体积无关 ,B 正确 ; 固体很难被压缩 , 这是因为固体的分子间存在斥力 , 并不是分子间没有间隙 ,C 错误 ; 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小 , 液体分子对微粒的撞击越不平衡 , 则布朗运动越明显 ,D 正确 ; 物体的温度升高 , 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增加 , 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 若分子势能降低 , 物体内能可能降低 ,E 正确。 - 23 -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突破点三 突破点四 迁移训练 1 . (2018· 北京卷 ) 关于分子动理论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气体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无关 B. 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 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D. 分子间的引力总是随分子间距增大而增大 C 解析 : 气体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 温度越高 , 扩散越快 ,A 错误 ; 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 ( 或气体 ) 中的固体颗粒的运动 , 而不是液体分子 ( 或气体分子 ) 的运动 ,B 错误 ; 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C 正确 ; 在分子力作用范围内 , 分子间的引力随着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减小 , 当超出分子力作用范围时 , 分子间的引力为零 , 不再变化 ,D 错误。 - 24 - 突破点三 突破点四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固体、液体和气体 考查方向 常以选择题形式考查。 突破方略 (1) 对晶体、非晶体特性的理解 ① 只有单晶体 , 才可能具有各向异性。 ② 各种晶体都具有固定熔点 , 晶体熔化时 , 温度不变 , 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增加分子势能。 ③ 晶体与非晶体可以相互转化。 ④ 有些晶体属于同素异形体 , 如金刚石和石墨。 (2) 液晶 液晶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 既具有流动性 , 又在光学、电学物理性质上表现出各向异性。 - 25 - 突破点三 突破点四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3) 液体的表面张力 使液体表面有收缩到球形的趋势 , 表面张力的方向跟液面相切。 (4) 饱和汽压的特点 液体的饱和汽压与温度有关 , 温度越高 , 饱和汽压越大 , 且饱和汽压与饱和汽的体积无关。 (5) 相对湿度 某温度时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与同一温度时水的饱和汽压的百分比。即 B = × 100% 。 - 26 - 突破点三 突破点四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模型构建 【例 2 】 ( 多选 )(2019· 北京海淀期中 ) 关于液体表面张力和浸润现象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 原因 是 液体表面层分子比较稀疏 , 分子间 引力大于斥力 B. 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表面层分子比较稀疏 , 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 C. 图甲所示是浸润现象 , 浸润原因是附着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更加密集 , 附着层分子间表现出排斥力 D. 图乙所示是浸润现象 , 浸润原因是附着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更加密集 , 附着层分子间表现出排斥力 AC - 27 - 突破点三 突破点四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解析 : 液体表面张力的产生原因是液体表面层分子较稀疏 , 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 , 合力现为引力 , 故 A 正确 ,B 错误 ; 附着层里的液体分子比液体内部分子稀疏 , 附着层内液体分子间距离大于 r 0 , 附着层内分子间作用表现为引力 , 附着层有收缩的趋势 , 表现为不浸润。附着层液体分子比液体内部分子密集 , 附着层内液体分子间距离小于 r 0 , 附着层内分子间作用表现为斥力 , 附着层有扩散趋势 , 表现为浸润 , 故 C 正确 ,D 错误。 - 28 - 突破点三 突破点四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迁移训练 2 . ( 多选 )(2019· 河北唐山统考 ) 大自然中存在许多绚丽夺目的晶体 , 这些晶体不仅美丽 , 而且由于化学成分和结构各不相同而呈现出千姿百态。高贵如钻石 , 平凡如雪花 , 都是由无数原子组成的。关于晶体与非晶体 , 正确的说法是 (    ) A. 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 晶体、非晶体是绝对的 , 是不可以相互转化的 B. 多晶体是由许多单晶体杂乱无章地组合而成的 , 所以多晶体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 C. 晶体沿不同方向的导热或导电性能不相同 , 但沿不同方向的光学性质一定相同 D. 单晶体有确定的熔点 , 非晶体没有确定的 熔点 BDE - 29 - 突破点三 突破点四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E. 有的物质在不同条件下能够生成不同晶体 , 是因为组成它们的微粒能够按照不同规则在空间分布 解析 : 在合适的条件下 , 某些晶体可以转变为非晶体 , 例如天然水晶是晶体 , 熔化以后再凝固成的水晶却是非晶体 ,A 错误 ; 多晶体是由许多单晶体杂乱无章地组合而成的 , 所以多晶体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 , 且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 ,B 正确 ; 单晶体是各向异性的 , 多晶体是各向同性的 ,C 错误 ; 根据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可知 , 晶体有确定的熔点 , 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D 正确 ; 有的物质微粒在不同条件下可以按不同的规则在空间分布 , 生成不同的晶体 ,E 正确。 - 30 - 突破点三 突破点四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气体实验定律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考查方向 常以计算题或选择题形式考查。 突破方略 1 . 应用气体实验定律的三个重点环节 (1) 正确选择研究对象 : 对于变质量问题要保证研究质量不变的部分 ; 对于多部分气体问题 , 要各部分独立研究 , 各部分之间一般通过压强找联系。 (2) 列出各状态的参量 : 气体在初、末状态 , 往往会有两个 ( 或三个 ) 参量发生变化 , 把这些状态参量罗列出来会比较准确、快速地找到规律。 (3) 认清变化过程 : 准确 分析变化 过程以便正确选用气体实验定律。 - 31 - 突破点三 突破点四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2 . 气体压强的计算 (1) 力平衡法 : 选取与气体接触的液柱 ( 或活塞 ) 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 分析 , 得到 液柱 ( 或活塞 ) 的受力平衡方程 , 求得气体的压强。 (2) 等压面法 : 在连通器中 , 同一种液体 ( 中间不间断 ) 同一深度处压强相等。液体内深 h 处的总压强 p=p 0 + ρ gh , p 0 为液面上方的压强。 固体密封的气体一般用力平衡法 , 液柱密封的气体一般用等压面法。 - 32 - 突破点三 突破点四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模型构建 【例 3 】 (2019· 全国卷 3) 如图所示 , 一粗细均匀的细管开口向上竖直放置 , 管内有一段高度为 2 . 0 cm 的水银柱 , 水银柱下密封了一定量的理想气体 , 水银柱上表面到管口的距离为 2 . 0 cm 。若将细管倒置 , 水银柱下表面恰好位于管口处 , 且无水银滴落 , 管内气体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同。已知大气压强相当于 76 cm 汞柱产生的压强 , 环境温度为 296 K 。 ( 1) 求细管的长度 ; (2) 若在倒置前 , 缓慢加热管内被密封的气体 , 直到 水银柱 的上表面恰好与管口平齐为止 , 求此时 密封 气体 的温度。 - 33 - 突破点三 突破点四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答案 : (1)41 cm   (2)312 K 解析 : (1) 设细管的长度为 l , 横截面的面积为 S , 水银柱高度为 h ; 初始时 , 设水银柱上表面到管口的距离为 h 1 , 被密封气体的体积为 V , 压强为 p ; 细管倒置时 , 气体体积为 V 1 , 压强为 p 1 。由玻意耳定律有 pV=p 1 V 1 ① 由力的平衡条件有 p=p 0 + ρ gh ② p 1 =p 0 - ρ gh ③ 式中 , ρ 、 g 分别为水银的密度和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 p 0 为大气压强。由题意有 V=S ( l-h 1 -h ) ④ V 1 =S ( l-h ) ⑤ 由 ①②③④⑤ 式和题给数据 得 l= 41 cm 。 ⑥ - 34 - 突破点三 突破点四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2) 设气体被加热前后的温度分别为 T 0 和 T , 由 ④⑤⑥⑦ 式和题给数据得 T= 312 K 。 ⑧ - 35 - 突破点三 突破点四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迁移训练 3 . (2019· 山东淄博模拟 ) 如图所示 , 上端开口的竖直汽缸由大、小两个同轴圆筒组成 , 两圆筒中各有一个活塞 , 两活塞用刚性轻杆连接 , 两活塞间充有氧气 , 小活塞下方充有氮气。已知大活塞的质量为 2 m 、横截面积为 2 S , 小活塞的质量为 m 、横截面积为 S , 两活塞间距为 l , 大活塞导热性能良好 , 汽缸及小活塞绝热 , 初始时氮气和汽缸外大气的压强均为 p 0 , 氮气的温度为 T 0 , 大活塞与大圆筒底部相距 为 , 小活塞与小圆筒底部相距为 l 。两活塞与汽缸壁之间的摩擦不计 , 重力加速度为 g 。现通过电阻丝缓慢加热氮气 , 当小活塞缓慢上升至上表面与大圆筒底部平齐时 , 求 : - 36 - 突破点三 突破点四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1) 两活塞间氧气的压强 ; (2) 小活塞下方氮气的温度。 - 37 - 突破点三 突破点四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解析 : (1) 以两活塞整体为研究对象 , 设初始时氧气压强为 p 1 , 根据平衡条件 有 p 0 · 2 S+ 3 mg=p 1 · 2 S-p 1 S+p 0 S 当小活塞缓慢上升至上表面与大圆筒底部平齐时 , 氧气体积 V 2 = 2 Sl 由于大活塞导热 , 小活塞缓慢上升可认为氧气温度不变 , 设此时氧气压强为 p 2 , 由玻意耳定律得 p 2 V 2 =p 1 V 1 - 38 - 突破点三 突破点四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2) 设此时氮气压强为 p , 温度为 T , 对两活塞整体根据平衡条件有 p 0 · 2 S+ 3 mg=p 2 · 2 S-p 2 S+pS - 39 - 突破点三 突破点四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气体状态变化的能量问题 考查方向 常以选择题或计算题形式考查。 突破方略 1 . 气体做功特点 (1) 一般计算等压变化过程的功 , 即 W=p ·Δ V , 然后结合其他条件 , 利用 Δ U=W+Q 进行相关计算。 (2) 注意符号正负的规定。若研究对象为气体 , 对气体做功的正负由气体体积的变化决定。气体体积增大 , 气体对外界做功 , W< 0; 气体体积减小 , 外界对气体做功 , W> 0 。 - 40 - 突破点三 突破点四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2 . 两点注意 (1)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 : 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2) 气体状态变化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 V 增大 , 对外做功 ( W< 0); V 减小 , 外界对气体做功 ( W> 0); T 升高 , 内能增加 ; T 降低 , 内能减少。 - 41 - 突破点三 突破点四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模型构建 【例 4 】 ( 多选 )(2018· 全国卷 3) 如图所示 ,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 a 变化到状态 b , 其过程如 p - V 图中从 a 到 b 的直线所示。在此过程中 (    ) A. 气体温度一直降低 B. 气体内能一直增加 C. 气体一直对外做功 D. 气体一直从外界吸热 E. 气体吸收的热量一直全部用于对外做功 BCD - 42 - 突破点三 突破点四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解析 : 根据理想气体 方程 = C , 气体的压强和体积都增加 , 所以气体温度升高 , 内能增加 ,A 错、 B 对 ; 气体的体积增大 , 气体对外做功 ,C 对 ;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Δ U=W+Q , 其中 Δ U> 0, W< 0, 所以 Q> 0, 从外界吸收热量 ,D 对 ; 气体吸收的热量 , 一部分对外做功 , 另一部分增加了气体的内能 ,E 错。 - 43 - 突破点三 突破点四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迁移训练 4 . ( 多选 ) 如图所示 ,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 a 出发 , 经过等容过程 ab 到达状态 b , 再经过等温过程 bc 到达状态 c , 最后经等压过程 ca 回到状态 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过程 ab 中气体的内能增加 B. 在过程 ca 中外界对气体做功 C. 在过程 ab 中气体对外界做功 D. 在过程 bc 中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 ABD - 44 - 突破点三 突破点四 突破点一 突破点二 解析 : 在过程 ab 中 , 体积不变 , 气体对外界不做功 , 压强增大 , 温度升高 , 内能增加 , 故选项 A 正确 ,C 错误 ; 在过程 ca 中 , 气体的体积缩小 , 外界对气体做功 , 压强不变 , 温度降低 , 内能变小 , 气体向外界放出热量 , 故选项 B 正确 ; 在过程 bc 中 , 温度不变 , 内能不变 , 体积增大 , 气体对外界做功 ,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 , 气体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 故选项 D 正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