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8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9届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7
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1.《汉书·武帝本纪》记载:元封元年春,武帝登临嵩山,随从的吏卒们都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了三声高呼万岁的声音。所以“山呼”万岁后来就成为臣子朝见皇帝的定仪。“山呼”万岁实质是宣扬( ) A.皇权至上 B.天人合一 C.君权神授 D.天赋人权 2.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一些言论对今天仍然有着很大影响。我们从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中获取的精神是( ) A.注重气节,健全人格 B.仁爱友善,以德服人 C.先义后利,关注民生 D.人性本善,舍生取义 3.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 庙前佛幡随风而动, 方丈以此考问众徒。 甲徒曰: “风催幡动!”乙徒曰: “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 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 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C.有理而后有气 D.宇宙便是吾心 4.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消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内涵分别是( )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5.苏格拉底率先“把哲学从天上请回人间”。这主要是指他( ) A.首先对客观的自然界进行哲学思考 B.强调个人利益,创立智者学派 C.把讨论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社会 D.把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引向理性道路 6.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曾这样描述到:“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对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 A.薄伽丘提出了人类平等的思想 B.批判了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 C.体现了人类的理性是自然赋予的 D.品德是判定人类贵贱的标准 7.2008年11月,黑人后裔奥巴马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这一现象可以用18世纪末的杰斐逊的话来予以诠释:“有必要吸收人民参加政府的每一个部门,只要他们胜任。这是保证长期并正直地管理国家权力的唯一方法。……对于一切人都同样严格的公平对待。”这一政治现象和政治理念应该基于( ) ①人民主权说 ②三权分立说 ③因信称义论 ④天赋人权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王祯在《农书·农器图谱》中详细记载了冶金“水排”、水转大纺车、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等重大发明,明代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既注意吸收当时最新实践成果又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实验。这些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 A.极为强调实用科学技术 B.注重社会科学理论研究 C.重视理论的概括和抽象 D.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9.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下图汉字字体对应关系正确的事( ) 10.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解释的核心问题是( ) A.时间、空间、光速随物体运动而变化 B.时间、空间、物体的质量是永远不变的 C.时间、空间、物体质量随物体运动而变化 D.时间、空间、光速是永远不变的 11.达尔文《物种起源》发表后,立即引起了宗教人士的强烈反对。右图是当时讽刺达尔文的漫画,它说明了( ) ①进化论是对上帝造人说的颠覆 ②进化论已经被科学界普遍接受 ③进化论动摇了宗教神学的根基 ④进化论使自然科学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冯如是“中国航空之父”,1909年9月21日驾驶着由他设计制造的“冯如1号”飞机,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奥克兰市南郊完成了属于中国人的首次载人动力飞行。“冯如1号”飞机主要得益于( ) A.第一次工业革命和内燃机的发明 B.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内燃机的发明 C.第一次工业革命和发电机的发明 D.第二次工业革命核发电机的发明 13.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①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 ②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③推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④确立了资本主在世界的统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今之国若有十万之富豪,则胜于百万之劲卒。”“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裕无形之战,以固其本。”提出这一主张的是( ) A.魏源 B.林则徐 C.李鸿章 D.郑观应 15.梁启超曾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这里批评的是当时某个派别主张的(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军事为主,民生为辅 D.维新变法,君主立宪 16.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中的康有为塑像,头戴举人帽,身穿黄袍马褂。下列说法比较可信的是( ) A.康有为是个因循守旧、保守传统的举人 B.康有为坚持儒家传统和君主制,其立宪思想有进步性 C.康有为虽为大儒,但彻底摆脱了封建思想,投身维新运动 D.康有为提醒国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应完全保留,不得改变 17.“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 ) A.新文化运动爆发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18.孙中山有一句经典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对于孙中山所说的革命,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孙中山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孙中山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立人民 民主专政的国家 C.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是建立符合全国人民利益的政权 D.孙中山在五四运动前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五四运动后要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1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下列术语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 ) ①“农村包围城市” ②新三民主义 ③社会主义两类矛盾学说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下表是《中国青年报》“建国60周年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其中“八五”处应该填写( ) A.走向改革开放 B.邓小平南方谈话 改革潮涌 C.改革闯关 治理整顿 D.指令计划退场 市场配置资源 二、材料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21题18分,22题22分,共4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发表的《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二者分别提出了怎样的思想?(4分)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2)比较材料三与材料一、二,陈独秀的思想有何进步之处?(4分) 材料四 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 (3)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2分)材料四的思想有什么重大影响?(4分) (4)据上述材料,试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4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 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 ——《孟子》 材料二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 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 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仪 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 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 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性情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 ——《荀子》 (1)比较材料一、材料二中孟子和荀子观点的不同之处。(4分) 材料三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2)依据材料三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3分)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3分) 材料四 (上古的君王)“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受其利”,他们“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后世君主恰恰相反,“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因之古之君主受到人民爱戴,“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而今之帝王,则人民“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 ——根据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3)根据材料四,归纳中黄宗羲的核心思想。(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4分) 材料五 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开办情况表(截至2016年12月3日) (4)材料五中,孔子学院在全球开办的原因是什么?(4分)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2分) 高二历史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D B D C D A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A D B B D A C B 21(1)师夷长技以制夷(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 (2)材料一只认识到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材料二则认为“民权学说,无一益而有百害”(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材料三却提出了要触动封建统治根本,只有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 (2’) (3)材料四是材料三中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2’) 李大钊宣传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旗帜(2’),为中共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2’)。 (4’) 22(1)不同:孟子认为人性本善,统治者应该推行仁政;荀子认为人性本恶,统治者应该礼法并重。(4’) (2)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3’) 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3’) (3) (核心思想2’。影响4’。) (4)说明: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影响力大;中国的崛起,中国的思想文化影响力扩大;传统儒学有利于世界和谐,世界发展需要中国传统文化的滋润。(4’) 态度:批判与继承(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