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层级题组快练2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层级题组快练2含解析

层级题组快练8+2(2)‎ ‎1.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碘酒可用于伤口消毒,其原理是I2和酒精都有强氧化性使蛋白质变性 B.高铁车厢采用铝合金材料,是利用其具有强度大、质量轻、抗腐蚀能力强等优点 C.人体摄入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 D.去除家用天然气中的有特殊气味的气体,可减少环境污染 答案 B 解析 A项,碘酒可用于伤口消毒,其原理是I2有强氧化性,酒精不具有强氧化性,两者都能使蛋白质变性,错误;B项,高铁车厢采用铝合金材料,是利用其具有强度大、质量轻、抗腐蚀能力强等优点,正确;C项,纤维素在人体中不能水解,错误;D项,天然气泄漏时难以察觉,常在天然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能便于人们及时发现天然气泄漏,若去除可能泄漏时会造成事故,错误。‎ ‎2.化学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有重要应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暖贴中常有活性炭、氯化钠、水和还原铁粉等,使用时炭和铁粉发生反应放出热量 B.糖类、油脂和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故纤维素也能为人体提供营养 C.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可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石英坩埚中加热熔化 D.《本草纲目》中“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所用的分离操作方法是蒸馏 答案 D 解析 A项,暖贴中含有活性炭、氯化钠、水和还原铁粉等,使用时发生原电池反应而放出热量,铁参与反应而炭不反应,错误;B项,人体内没有消化纤维素的酶,故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被消耗,不能提供能量,错误;C项,石英的主要成分是SiO2,在高温熔化NaOH固体时发生反应生成Na2SiO3和H2O,错误;D项,“酸坏之酒”中含有乙酸,乙醇和乙酸的沸点不同,可采用蒸馏的方法予以分离,正确。‎ ‎3.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 L CH3OH分子中共价键的数目为0.5NA B.1 mol Na2O2与足量CO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C.25 ℃时,1 L pH=12的Na2CO3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的数目为0.01NA D.0.1 mol H2和0.1 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HI分子总数为0.2NA 答案 C 解析 A项,标准状况下CH3OH为液体,2.24 L CH3OH的物质的量大于0.1 mol,则所含共价键的数目大于0.5NA,错误。B项,1 mol Na2O2与足量CO2反应生成0.5 mol O2,则转移电子数为NA,错误。C项,25 ℃时,pH=12的Na2CO3溶液中c(OH-)=10-2 mol/L,‎ 7‎ 则由水电离出H+的数目为0.01NA,正确。D项,H2和I2生成HI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则0.1 mol H2与0.1 mol I2充分反应所得HI的分子总数小于0.2NA,错误。‎ ‎4.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9H11O5‎ B.可以分别与乙醇、乙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 C.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且褪色原理相同 D.含有苯环的酯类同分异构体有4种 答案 B 解析 A项,根据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及有机物中C、H、O原子成键特点可得,其分子式为C9H12O5,错误;B项,该有机物含有—COOH和—OH,在一定条件下可与乙醇、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正确;C项,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两种溶液褪色原理不同,错误;D项,该有机物不存在含有苯环的酯类同分异构体,错误。‎ ‎5.灼热的焦炭与水蒸气反应所得产物为H2、CO和少量CO2,为了检验产物中的H2和CO(设气体均被充分吸收),设计如下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为了实验安全,应先点燃①处酒精灯,后点燃④处酒精灯 B.②、③、⑤中依次盛装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和澄清石灰水 C.④中黑色固体变红色,即可证明产物中一定含有H2和CO中的一种或两种 D.若用碱石灰替换无水硫酸铜也可以达到检验H2和CO的目的 答案 D 解析 A项,H2、CO中混入空气,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为了实验安全,先点燃①处酒精灯,排出装置内空气后,再点燃④处酒精灯,正确;B项,②中盛有NaOH溶液,用于吸收CO2,③中盛有浓硫酸,用于干燥气体,⑤中盛有澄清石灰水,用于检验④中反应生成的CO2,正确;C项,H2和CO均能还原CuO,当④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说明产物中一定含有H2和CO中至少一种,正确;D项,干燥管中无水硫酸铜用于检验④中生成的H2O(g),若换成碱石灰,可吸收CO2、H2O(g),不能检验H2和CO,错误。‎ ‎6.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金属W是制备手机电池的常用材料,X 7‎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它的电子层数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W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B.X、Z形成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 C.Y与Z形成的化合物在水中会发生水解反应 D.元素X与氢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只有两种 答案 C 解析 金属Li可与酸反应,但不能与碱反应,A项错误;CS2为共价化合物,B项错误;若Al2S3在水中,则Al3+与S2-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生成Al(OH)3沉淀并放出H2S气体,C项正确;C、H两元素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有乙炔、苯、立方烷等,D项错误。‎ ‎7.锂碘电池的正极材料是聚2-乙烯吡啶(简写为P2VP)和I2的复合物,电解质是熔融薄膜状的碘化锂,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2VP·nI2+2e-+2Li+===P2VP·(n-1)I2+2Li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电池放电时,锂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B.P2VP和I2的复合物是绝缘体,不能导电 C.该电池发生的总反应为2Li+P2VP·nI2===P2VP·(n-1)I2+2LiI D.该电池工作时,碘离子移向正极 答案 C 解析 A项,该电池放电时,锂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错误;B项,正极材料是P2VP和I2的复合物,电极不可能是绝缘体,错误;C项,负极反应式为2Li-2e-===2Li+,正极反应式为P2VP·nI2+2e-+2Li+===P2VP·(n-1)I2+2LiI,将两极反应相加即得电池总反应式:2Li+P2VP·nI2===P2VP·(n-1)I2+2LiI,正确;D项,该电池工作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则I-移向负极,错误。‎ ‎8.HA为一元弱酸。已知溶液中HA、A-的物质的量分数δ随溶液pH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向10 mL 0.1 mol/L HA溶液中,滴加0.1 mol/L NaOH溶液x mL。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pH=9时,c(A-)=c(HA)‎ B.x=0时,pH>1‎ C.x=5时,c(A-)=c(HA)‎ 7‎ D.x=10时,c(A-)+c(HA)=c(Na+)=0.05 mol/L 答案 C 解析 A项,由图像可知,当pH=9时,HA和A-的物质的量分数相等,则有c(HA)=c(A-),正确;B项,HA为一元弱酸,部分发生电离,若x=0,则0.1 mol/L HA溶液中c(H+)<0.1 mol/L,此时溶液的pH>1,正确;C项,x=5时,所得溶液为等浓度NaA和HA混合液,此时A-和HA的物质的量分数近似相等,由图可知,此时pH约为9,溶液呈碱性,则NaA的水解程度大于HA的电离程度,则有c(HA)>c(A-),错误;D项,x=10时,NaOH和HA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A,据物料守恒可得c(HA)+c(A-)=c(Na+)=0.05 mol/L,正确。‎ ‎9.氨基甲酸铵是一种重要化工产品,常温时,为白色晶体或粉末,易溶于水,难溶于CCl4,59 ℃时分解为氨及二氧化碳,其制备原理:2NH3(g)+CO2(g)NH2COONH4(s) ΔH=-272 kJ·mol-1。‎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实验装置(部分固定装置已省略)模拟制备NH2COONH4。试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组装完毕后,首先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A用于实验室制取NH2COONH4的原料气体之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F中试剂的名称为________,装置G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提高原料气的利用率,应控制装置C和E中最佳鼓泡速率比为________,装置D采用冰水浴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成的氨基甲酸铵悬浮于CCl4中,下列操作可实现产品分离的是________。‎ ‎(6)实验装置中存在明显不足之处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同学认为装置H、G和F组成的装置过于复杂可简化,请简述该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答案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3)浓硫酸 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杂质 ‎(4)2∶1 降低温度,有利于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或降低温度,防止因反应放热造成NH2COONH4分解)‎ ‎(5)C ‎(6)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采用干冰升华直接制取纯净干燥的CO2(其他合理方案均可)‎ 解析 (1)该实验利用NH3和CO2反应制取NH2COONH4,故仪器组装完毕后,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入药品。‎ ‎(2)装置B中盛有碱石灰,可与CO2发生反应,故装置A利用NH4Cl与Ca(OH)2反应制取NH3,化学方程式为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3)装置H利用CaCO3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制取的CO2中混有挥发出的HCl,G中饱和NaHCO3溶液用于除去CO2中的HCl;装置F用于干燥CO2气体,则F中盛有试剂为浓硫酸。‎ ‎(4)结合反应2NH3(g)+CO2(g)NH2COONH4(s)可知,控制装置C中NH3和E中CO2的最佳鼓泡速率比为2∶1,二者恰好完全反应。NH2COONH4在59 ℃时分解为氨及二氧化碳,且该反应的ΔH<0,故装置D采用冰水浴,降低温度,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防止因反应放热造成NH2COONH4分解。‎ ‎(5)生成的氨基甲酸铵悬浮于CCl4中,可采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故C正确。‎ ‎(6)D装置中尾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由于尾气中含有NH3,易污染环境。装置H、G和F组成的装置用于制取纯净、干燥的CO2气体,还可采用干冰升华的方法制取CO2。‎ ‎10.氮氧化物是大气主要污染物,可采用强氧化剂氧化脱除、热分解等方法处理氮氧化物。‎ Ⅰ.已知:‎ ‎(1)写出反应1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反应2中,NO2-的初始浓度为0.1 mol·L-1,反应为NO2-+S2O82-+2OH-NO3-+2SO42-+H2O。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NO2-的脱除率与过硫酸钠(Na2S2O8)初始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7‎ ‎①比较a、b点的反应速率:va逆________vb正(填“>”“=”或“<”)。‎ ‎②随着温度的升高,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③已知90 ℃时,Kw=3.6×10-13。若b点对应的pH为12,则该温度下K=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3)工业上电解硫酸钠和硫酸的混合溶液制备过硫酸钠(Na2S2O8),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N2O在金粉表面发生热分解:2N2O(g)===2N2(g)+O2(g) ΔH。回答下列问题:‎ ‎(4)已知:2NH3(g)+3N2O(g)===4N2(g)+3H2O(l) ΔH1‎ ‎4NH3(g)+3O2(g)===2N2(g)+6H2O(l) ΔH2‎ 则ΔH=________(用含ΔH1,ΔH2的代数式表示)。‎ ‎(5)某温度下,测得c(N2O)随时间t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瞬时反应速率v与c(N2O)的关系为v=kcn(N2O)(k是反应速率常数),则k=________,n=________。‎ 答案 (1)2NO+S2O82-+4OH-===2NO2-+2SO42-+2H2O ‎(2)①< ②增大 ③20.5‎ ‎(3)2SO42--2e-===S2O82-‎ ‎(4)2/3ΔH1-1/3ΔH2‎ ‎(5)0.001 0 mol·L-1·min-1 0‎ 解析 (1)由图可知,反应1中Na2S2O8、NaOH、NO反应生成Na2SO4和NaNO2,结合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写出离子方程式:2NO+S2O82-+4OH-===2NO2-+2SO42-+2H2O。‎ ‎(2)①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图中a点温度为65 ℃,b点温度为90 ℃,故a、b点的反应速率:va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