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第3课时 平均分人教版 (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第3课时 平均分人教版 (3)

第 2 课时 平均分(2) 教学目标: 1.在动手分物品的过程中,体会等分。再次巩固平均分的概念,加强对平均分的理解。 2.关注平均分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平均分过程与方法的多样化。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思维表达能力,用自己的方式清晰地表达自己对平均分的 理解。 教学重难点: 1.平均分的方法。 2.对平均分过程和结果的表达。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帮二(1)班的小朋友选择了分物品的方法。请大家回顾下, 我们选择的是什么方法呢? 【学情预设】平均分。 师:平均分有什么特点呢? 【学情预设】每份分得同样多。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用这种方法帮他们分分橘子吧![板书课题:平均分(2)] 二、根据生活经验,辅助平均分物 师:生活中平均分的现象随处可见,下面请同学们帮我分一分。(拿出提前准备好的一 盒礼物) 师:老师带来了一盒小礼物,不知道里面有多少个,想要把它们平均分给我们班的 3 个小朋友,想一想要怎么分。 先同桌交流,再全班汇报。 【学情预设】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没法分,不知道每人几个。或者说需要先知道一共有多 少个。也有学生会说先一个一个地分,或先分几个再分几个。 师:大家真聪明,就算老师不告诉你一共有多少个,也能想出办法进行平均分。 【设计意图】学生已学过乘法口诀,有些学生在“分”之前能用乘法口诀直接想到“分” 的结果,忽略对过程的理解。设计这个环节,不知道“分”的物品总数,就与学生已有的知 识结构形成冲突,不得不激起学生去思考“分”的过程。根据具体要求去进行平均分活动, 体会平均分的特点,体会一个一个分的必要。 三、动手操作,体会等分过程 1.课件出示教科书 P9 例 2。 【教学提示】抽象平均分模型,让学生掌握脱离学具平均分的方法,再次深入理解平均 分的含义。 师:把 18 个橘子平均分成 6 份,说说看:“平均分成 6 份”是什么意思? 【学情预设】学生还不能准确地表达“平均分成 6 份”是什么意思,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情境图,6 份这个抽象的概念在这里可以理解成 6 盘、6 堆等,再来思考“平均分”是每份 分得同样多。“平均分成 6 份”即把这些橘子分别放到 6 个盘子里,而且每个盘子里的数量 要是一样的。 2.用小圆片代替橘子,动手操作,想一想,还可以怎么平均分? 师:拿出 18 个小圆片,先动手分一分,然后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方法。 (1)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教师巡视,参与活动) (2)小组内交流平均分的方法。 (3)小组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橘子的方法。 【学情预设】一个一个地分,每个盘子里分得 3 个橘子;先在每个盘子里放 2 个橘子, 再放 1 个橘子;3 个 3 个地分,正好分完。 教师强调三种分法不同,但结果是相同的。 【设计意图】有前面分总数不明物体的经验,学生能想到多种平均分的方法。有了具体 的数量,学生能用不同的方法平均分物,但是结果却是一样的,也能更好地理解分的过程虽 然不一样,但是分的结果是一样的,从而更好地理解“平均分”的本质含义。 师:3 个 3 个地分,为什么会正好分完?你是怎样想的? 【学情预设】会想到 6 个 3 正好是 18,所以每个盘子放 3 个。或者想到乘法口诀。 板书:把 18 个橘子平均分成 6 份,每份(3)个。 师: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一个一个地分,仔细准确,几个几个地分,省时方便,但无论 怎么分,最后每份都要同样多,这才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回顾平均分的过程,会用语言表达平均分的结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 力。 四、抽象平均分的概念 1.教师回顾分法,并圈出份数。重点理解份数与每份数的意思。 2.用圆圈画一画,体会不同的平均分法。 师:刚才我们摆了 18 个小圆片平均分成了 6 份,每份 3 个。如果不摆小圆片,你能想 象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又是几个吗? 【学情预设】我们可以画一画、写一写。 师:请大家动笔完成,并与同桌交流自己的分法。(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交流展示各自的分法后,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学情预设】一共有 18 个小圆片,可以平均分成 2 份,每份 9 个;一共有 18 个小圆片, 可以平均分成 3 份,每份 6 个;一共有 18 个小圆片,可以平均分成 6 份,每份 3 个;一共 有 18 个小圆片,可以平均分成 9 份,每份 2 个;一共有 18 个小圆片,可以平均分成 18 份, 每份 1 个。 最后一种情况学生可能说不出来,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平均分的特点,每份分得同样多即 可。 师:为什么这些同学分的过程不一样,份数也不一样,但我们都说它们是平均分呢? 【学情预设】因为每种分法里,每一份的个数都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重在理解份数与每份数的意思,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模型,充分感知分法 的多样化,强化理解平均分的本质是每一份同样多,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全面性。 五、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 P9“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定几位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说一说。 【学情预设】由于已经学习了乘法口诀,又是数目较小的表内乘法,会想到用乘法口诀 的学生比较多,不会尝试用连线方法。可以提示学生,没有了实物,不能摆一摆,那我们还 可以怎么准确地把这些酸奶平均分呢?引出连线法。 【设计意图】这里介绍连线法,是为了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脱离实物,能有可选择的 方法进行平均分。练习后,设有语言表述的环节,体现了对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视。 2.完成教科书 P11“练习二”第 2、3 题。 (1)独立完成练习,然后同桌交流分法。 (2)指名学生叙述分的过程。 【学情预设】让学生用连线或画一画的方式进行平均分,然后用语言表述分的过程,加 深学生对平均分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3.完成教科书 P11“练习二”第 4 题。 师:在随堂本上画一画,然后同桌之间说一说各自的分法。 【学情预设】用小圆圈代替香蕉,用大方框代替猴子,把小圆圈用箭头连进方框里。用 这样的连线来解决平均分的问题。 【设计意图】对平均分的方法进行巩固。用连线法展现平均分的过程,便于与后面将要 学习的包含分的情况采用圈一圈的方法进行区分。 六、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平均分(2) 把 18 个橘子平均分成 6 份,每份(3)个。 教学反思: 本节课复习了平均分,同时从平均分分法的多样化入手,让学生体会无论哪种分法,最 后的结果是一样的。让学生了解平均分的过程,明白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会用语言表达。从 实物到图像、从数据到语言表述,一系列的表征变化,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便于学 生理解知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