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8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配套练习:诗歌部分 第3单元 爱的心语 素质升级检测 Word版含解析
第三单元素质升级检测 (本试卷满分 150 分,测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30 分,每小题 3 分) 一、(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吟一首诗,看千年经典惹人恋;歌一阕词,让荡气回肠咏流传。从《登鹳雀楼》这类耳 熟能详的唐诗经典,到《乡愁》这样的现代佳作,经典诗词________。当下社会,经典诗词 更需要被赋予鲜活的新生命,让这些千百年的经典诗词随着优美旋律飞进每个人的心田,飞 遍社会的角角落落,涵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当前,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不断升温,不仅体现了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 根的渴求,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蜕变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例如,热播的文化节目 《经典咏流传》就为观众打开了一扇气象万千的文学经典之门,让传统文化重新________ 出蓬勃生机。 文学经典必然含情、传情、怡情,它本就是“以情流传”的,无论时光过去多久,( )。 它们早已化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千年之后,依然让品读历史的人________。我们将传承诗 词的经典精品献给人们,用经典诗词、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希望这些底蕴深厚、魅力无限的 艺术经典能够持续________当代文化风尚。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D ) A.沁人心腑 萌发 心悦诚服 引领 B.感同身受 焕发 心悦诚服 指引 C.感同身受 萌发 心驰神往 指引 D.沁人心腑 焕发 心驰神往 引领 【解析】 感同身受:内心感激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为代人向对方致谢。 沁人心腑:形容优美的诗文、乐曲等打动人心,给人以清新、舒畅的感觉。心悦诚服:指愉 快地接受某种观点、事实等,诚心诚意地信服或服从。心驰神往:形容心神向往或思慕之极。 萌发:比喻事物发生。焕发:光彩四射或者振作。引领:引导、带领。指引:指点、引导。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A.不仅是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的体现,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转化古老中 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 B.不仅体现了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而且展现了全社会创造性蜕变古老 中国智慧精髓成果。 C.不仅体现了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转变古老中国 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 D.不仅是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的体现,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蜕变古老中 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 【解析】 原文有两处问题,一是语序不当,应当是“不仅体现了……而且展现 了……”;或者“不仅是……的体现,而且是……的展现”;二是搭配不当,“蜕变古老中 国智慧精髓”错误,应为“转化古老中国智慧精髓”。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A.其中蕴含着永恒不灭的真善美 B.其中蕴含的真善美永恒不灭 C.真善美蕴含在其中,永恒不灭 D.真善美永恒不灭地蕴含在其中 【解析】 从前文看,承接“文学经典”,从后文看,强调的重点是“真善美”。 4.下面对本单元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冯至的《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蛇本来代表丑陋、凶残、冷漠的形象,可作 者用蛇来比喻相思时的寂寞、郁闷、沉默,用“静静地没有言语”,把一种自我咬噬、自我 折磨的心态,准确地表达出来,使这种情感显得更加触目,更具有张力。采用“悚惧”写出 人们突然看到蛇时的惊惶。 B.《预言》真实地记录了诗人对爱情由渴望、欣喜到惆怅的心路历程。年轻的神是诗 人心中的青春偶像,是爱与美之神。这首诗在构思上十分精致,一个序曲,一个尾声与中间 的四个乐章组合成一首优美的梦幻交响曲。中间的四个乐章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同首尾两 章有着内在的联系,开头意外的惊喜与末尾无尽的惆怅自然呼应,留下余韵无穷。 C.《窗》以句式的转变表达情感的流动,对“你的窗”的抒写先是用问句表示质疑, 祈使句给予对方以问候,第二节以陈述句表明这已经是既成事实,巧妙地表达了对已经失落 了的爱情的惋惜而痛楚的态度。 D.《你的名字》这是一首很有新意的爱情诗。诗人没有吟咏爱情的崇高和坚贞,没有 描述爱人之间难舍难分的感情,没有表现初恋的甜蜜与焦灼,更没有赞美爱人的美貌和品德, 甚至没有出现一个“爱”字,而巧妙地选取对方的名字作为吟咏对象,这首诗以“你的名 字”为诗题,“你的名字”实则是作者真实的恋人的化身。 【解析】 不是作者真实的恋人,应是诗歌抒情主人公恋人的化身。 二、(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诗歌应有对生活现实的深切抵达 中国诗歌有着悠久而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要求诗歌产生一定的现实功用,介入、改变 外部现实,一直是中国诗歌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形成了光辉而灿烂的中国诗歌文化, 使诗歌不断走入人民大众的内心之中和生活之中。近年来,诗歌中的现实书写也存在一些问 题。其中,打工诗歌、乡土诗歌、城市诗歌也是各有其问题。 “打工诗歌”写作现象将一个数量庞大的社会群体和写作群体呈现到了社会大众面前, 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文学意义。打工诗歌的写作贴近生活、“接地气”、有真情,体现着 现实主义精神,具有感动人心的力量。但是,如果深入地、大量地阅读作品,便会发现其中 有不少问题。“打工诗歌”作品数量很多,但却大同小异,“千部一腔,千人一面”,在艺 术上存在粗糙、直白、重复等问题,文学性不强。从深层次来讲,诗首先是诗,应该用诗的 方式说话,评价其成就的最终尺度只能是艺术水准和品质。在打工诗歌的写作中,有一部分 是跟风的、人云亦云的写作,所书写的现实是想象的、观念的、概念化的,而与真实、丰富、 复杂的社会现实并不搭界。 “乡土诗歌”的写作资源是广袤的乡村。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农村面临着全新的机遇, 也遭遇着挑战,这对于写作而言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但就现实之中的乡土诗歌创作而言, 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乡土诗歌写作的群体很大,但写得好的、有特色的还不多。很多诗人的 观念还停留在前现代社会,一味把乡土、乡村写成桃花源、乌托邦。个别这样的写作并无不 可,但是如果风靡一时、大行其道,无疑是有问题的。因为这样的写作,前人早已写过无数 遍了,并无新意,而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审美方式早已发生变化,再用那种封 闭、单向度的抒情方式来呈现乡村,无异于刻舟求剑甚至是掩耳盗铃。 “城市诗歌”的相关话题近年被广泛谈论。关于城市生活、现代生活的诗歌很多,有两 种主导性倾向,其一是热情的、浪漫的倾向,体现出“现代性”特征。其二是排斥的、无奈 的倾向,体现出“后现代性”特征,且以第二种所占比例更大。城市诗歌问题也同样很突出。 大多的写作给人的感觉是形式大于内容、姿态大于实质,很大一部分是表面化、观念性的写 作,并无真正去发现、介入城市生活,并没有表达出对城市的真情实感。城市更多是作为景 观、作为他者而存在的,是一个没有生命的客体。当今社会的浮躁之风在诗歌中不无体现, 在城市诗歌中更为集中,许多的城市书写被大众文化所同化,成为流行文化的推波助澜者, 而缺乏诗人应有的价值立场和反思精神,消费化、快餐式的写作,沉迷于欲望、好勇斗狠的 写作,缺乏底线和标准、过度追求“丧文化”的写作,哗众取宠、口号式的写作……问题不 可谓不多。 所以,就当前诗歌中的现实书写而言,诸多问题值得深思。很多人写的“现实”只是徒 具其表,貌似现实的“伪现实”,与复杂而精微的当代人的生活现实和精神现实基本无涉, 而是从先入为主的概念、粗疏的印象、偏狭的趣味、人云亦云的跟风出发,是对现实的生吞 活剥。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 年 04 月 03 日 14 版) 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D ) A.“打工诗歌”写作现象将一个数量庞大的社会群体和写作群体呈现到了社会大众面 前,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在文学上没有多大意义。 B.“打工诗歌”的写作都是跟风、人云亦云的写作,所写的现实都是想象的、观念的、 概念化的,不是真实的社会现实。 C.“乡土诗歌”把乡土、乡村写成桃花源、乌托邦,是完全错误的,如果这种写作风 靡一时,大行其道,乡土诗歌就没有一点新意。 D.存在问题的“城市诗歌”,大多是过于注重形式,很大一部分是表面化、观念化的 写作,没有表达出对城市的真情实感。 【解析】 A 项,“在文学上没有多大意义”错,原文“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文学意 义”。B 项,原文“有一部分是跟风的,人云亦云的写作”,选项中“都”错误。C 项,原 文“一味把乡土、乡村写成桃花源、乌托邦。个别这样的写作并无不可”,选项中用“完全” 错误。 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文章总体上的结构是总分总的结构方式,首先提出了现实主义是中国诗歌的传统, 现实中三类诗歌的现实书写存在问题。 B.文章在议论时分别指出“打工诗歌”“乡土诗歌”“城市诗歌”中存在的问题,很 多人所写的现实只是徒具其表的“伪现实”。 C.文章在议论中把“打工诗歌”等三类诗歌存在的问题剖析得很好,只是侧重指出问 题,对于三类诗歌中的优点没有给予评价。 D.文章在议论中指出了三类诗歌存在的问题,只是概括分析,没有具体的列举具体诗 人的具体诗歌篇目。 【解析】 “诗歌中的优点没有评价”错。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书写乡土、乡村的乡土诗歌如果不跟随时代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审美方式进行改 变,只凭自己想象来单向度的抒情,无疑是失败的。 B.“打工诗歌”要成功就不能“千部一腔,千人一面”,应该在内容上有特色,艺术 上精美有文学性。 C.“城市诗歌”存在的问题是创作者只是把城市作为景观、他者的存在,自身没有融 入进去,抒发的情感不真实。 D.诗人缺乏应有的价值立场和反思精神,盲目跟风,城市诗歌体现社会的浮躁风气, 这在打工诗歌和乡土诗歌中就没有体现。 【解析】 原文“当今社会的浮躁之风在诗歌中不无体现,在城市诗歌中更为集中”, 也就是说其他两类诗歌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三、(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洪迈字景卢,皓季子也。幼读书日数千言,一过目辄不忘,博极载籍,虽稗官虞初,释 老傍行,靡不涉猎。绍兴十五年始中第,授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入为敕令所删定官。皓忤 秦桧投闲,桧憾未已,御史汪勃论迈知其父不靖之谋,遂出添差教授福州。 乾道六年,除知赣州,起学宫,造浮梁,士民安之。郡兵素骄,小不如欲则跋扈,郡岁 遣千人戍九江,是岁,或怵以至则留不复返,众遂反戈。民讹言相警,百姓汹惧。迈不为动, 但遣一校婉说之,俾归营,众皆听,垂橐而.入,徐诘什五长两人,械送浔阳,斩于.市。辛卯 岁饥 ,赣适中熟,迈移粟济.邻郡。僚属有谏止者,迈笑曰:“秦、越瘠肥,臣子义耶?” 寻知建宁府。富民有睚眦杀人衷.刃篡狱者,久拒捕,迈正其罪,黥流岭外。 十一年,知婺州,婺军素无律,春给衣,欲以缗易.帛,吏不可,则群呼啸聚于郡将之.治, 郡将惴恐,姑息如其欲。迈至,众狃前事,至以.飞语榜谯门。迈以计逮捕四十有八人,置之 理,党众相嗾,哄拥迈轿,迈曰:“彼罪人也,汝等何预?”众逡巡散去。迈戮首恶二人, 枭之市,余黥挞有差,莫敢哗者。事闻,上语辅臣曰:“不谓书生能临事达权.。”特迁敷文 阁待制。 绍熙改元,进焕章阁学士、知绍兴府。过阙奏事,言新政宜以十渐为戒。上曰:“浙东 民困于和市,卿往,为朕正之。”迈再拜曰:“誓尽力。”迈至郡,核实诡户四万八千三百 有奇,所减绢以匹计者,略如其数。明年,再上章告老,进龙图阁学士。寻以端明殿学士致 仕。(节选自《宋史·洪迈列传》,有删改。) 8.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迈移粟济.邻郡 济:帮助。 B.富民有睚眦杀人衷.刃篡狱者 衷:内心。 C.欲以缗易.帛 易:交换。 D.不谓书生能临事达权. 权:变通。 【解析】 衷:怀揣。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洪迈执法严明的一组是( C ) ①起学宫,造浮梁,士民安之 ②徐诘什五长两人,械送浔阳,斩于市 ③迈正其罪,黥流岭外 ④迈戮首恶二人,枭之市,余黥挞有差 ⑤过阙奏事,言新政宜以十渐为戒 ⑥核实诡户四万八千三百有奇,所减绢以匹计者,略如其数 A.①②⑤ B.③⑤⑥ C.②③④ D.①③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洪迈小时候,博览群书,过目不忘,后入朝为官;因其父得罪秦桧,秦桧怨恨不已, 御史汪勃判定洪迈知情不报,又把洪迈贬到福州。 B.乾道六年,在赣州任职,郡兵因害怕去戍守九江会被留下而回不来,就聚众闹事。 洪迈临乱不慌,查出了两个领头的人,把他们斩首于浔阳。 C.任婺州知州时,因婺州军不守军纪、无理取闹、恶意诽谤,洪迈设计逮捕了四十多 人,把他们绳之以法,深得皇帝赏识。 D.洪迈任绍兴知府时,到朝廷上奏事情,皇上委派他到浙东解决和市问题,他核对查 实欺诈瞒骗的四万八千三百多户,但未能圆满完成任务。 【解析】 “但未能圆满完成任务”文中没有依据。 第Ⅱ卷(共 120 分) 四、(23 分)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郡兵素骄,小不如欲则跋扈。 译文:郡兵素来骄横,稍不如意就蛮横强暴。 (2)迈不为动,但遣一校婉说之,俾归营,众皆听。 译文:洪迈不为之所动,只派遣一名校官委婉劝说他们,使他们回到营中,众人都听从 了劝说。 (3)彼罪人也,汝等何预? 译文:他们是罪人,你们为什么要参与? 【参考译文】 洪迈字景卢,是洪皓的小儿子。小时候每天读书数千言,看一遍就不会忘记,博览群书, 即使是小说野史,佛道旁门,没有不涉猎的。绍兴十五年考中,被授予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 的官职,入朝任敕令所删定官。洪皓得罪秦桧被安置在闲散的职位上,秦桧对他怨恨不已, 御史汪勃判定洪迈知道他父亲不安分的阴谋,于是被贬添差教授福州。 乾道六年,授予赣州知州的官职,兴建学宫,建造浮桥,士人百姓安居乐业。郡兵素来 骄横,稍不如意就蛮横强暴。郡里每年派上千人戍守九江,这一年,有人害怕去后就会被留 下而不再回来,众人于是反戈。人们以谣言相警,百姓非常害怕。洪迈不为所动,只派遣一 名校官好言劝说他们,使他们回到营中,众人都听从了劝说。他挂着空箭袋进入,慢慢审问 出什五长两个人,带上刑具押送浔阳,在市上斩首。辛卯年间闹饥荒,赣州正值中熟,洪迈 拿出粮食去帮助邻郡。有个僚属进谏阻止,洪迈笑着说:“秦地和越地的贫弱丰肥不同,是 做臣子的道理吗?”不久任建宁府知府。有个因小事情杀人而持刀越狱的富人,长时间拒捕, 洪迈治他的罪,施黥刑后流放岭外。 十一年,任婺州知州,婺州军一向不讲军纪,春天发放衣服,想要用钱换成丝帛,官吏 不允许,就一起呼叫放肆地聚集到郡将的治所,郡将惶恐不安,无原则地宽容想满足他们的 要求。洪迈来后,众人重演前事,甚至把恶意诽谤的话张贴在城门上。洪迈用计谋逮捕四十 八人,绳之以法,同伙的人互相唆使,一哄而上拥挤洪迈的轿子,洪迈说:“他们是罪人, 你们为什么要参与?”众人害怕不敢上前而散去。洪迈杀了带头作恶的两个人,并在市上斩 首示众,其余处以黥刑和鞭打不等,没有人敢无理取闹。事情被皇帝听说,皇上对辅臣说: “没想到书生处理事情能随机应变。”特升任他为敷文阁待制。 绍熙改用新的年号,任焕章阁学士,绍兴知府。到朝廷上奏事情,上书说新政应以十渐 为戒。皇上说:“浙东百姓被和市所困扰,你去替我纠正这件事。”洪迈拜了两拜说:“发 誓尽力而为。”洪迈到了郡中,核对查实欺诈瞒骗四万八千三百多户,所少收取的绢按匹计 算,大致就是这个数目。第二年,两次上书告老,进官为龙图阁学士。不久就以端明殿学士 的身份辞官。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8 分)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① 杜 甫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②。 此时③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注:①裴迪寄了一首题为《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的诗给杜甫,表示对杜甫的思念。 杜甫深受感动,便写此诗作答。②何逊在扬州:何逊在扬州见梅花盛开,作有《咏早梅》一 诗,何逊是杜甫所喜爱的南朝梁代的诗人。③此时:指唐肃宗上元元年(760 年)末、二年(761 年)初,正是安史叛军气焰嚣张、唐朝岌岌可危、万方多难之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 分)( B ) A.首联将裴迪与何逊相比以赞美裴迪的咏早梅诗,以此来表达对裴迪和他所赠之诗的 推崇。 B.“此时对雪遥相忆”是说裴迪送客时雪中遇梅,突出梅之洁白,衬托裴迪的高洁情 操。 C.颔联承“动诗兴”而来,遥想裴迪对自己的相忆,突出了诗人与友人心心相印的情 谊。 D.颈联表达庆幸之意,庆幸裴迪没有折梅寄来,要不然诗人面对折梅一定会感慨万千 的。 【解析】 “突出梅之洁白”和“衬托裴迪的高洁情操”属无中生有,从诗句内容得不 出这一结论。 (2)诗歌尾联中说“朝夕催人自白头”,是什么催诗人“白头”的?请结合全诗分析。(4 分) 【答案】 __①忆友之情。从诗歌的颔联可以看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②暮年之愁。 从颈联中的“伤岁暮”可以看出,诗人因自己上了年岁而伤感。③思念故乡之愁。从颈联下 句“若为看去乱乡愁”可知,诗人唯恐梅花会引发思乡之愁,实际上是表达自己满怀思乡之 愁。④忧国忧民、感时伤世之情。从诗歌的注释来看,国家处于战乱的困境,诗人面对乱世 心急如焚。(答出三点即可)__ 【解析】 本诗首联赞美裴迪咏早梅诗:你在蜀州东亭看到梅花凌冬盛开,诗兴勃发, 写出了如此动人的诗篇,倒像当年何逊在扬州咏梅那般高雅。颔联上承“动诗兴”,表达了 诗人与友人心心相印的情谊。颈联写的是,幸而你未折梅寄来勾起我岁暮的伤感,要不然, 我面对所折的梅花一定会乡愁缭乱、感慨万千的。早梅开花在岁末春前,它能使人感到岁月 无情,老之易至,又能催人加倍思乡,渴望与亲人团聚。尾联写的是,江边的这一树梅花啊, 如今也在渐渐地开放,好像朝朝暮暮催人老去,催得我早已白发满头了。倘若你再把那里的 梅花寄来,让它们一起来折磨我,我可怎么承受得了!催人白头的不是梅,而是愁,有忆友 之愁,暮年老去之愁,思乡之愁,忧国忧民、伤时感世之愁等,这千愁百感攒聚一身,此头 怎能不白?此诗通篇都以早梅伤愁立意,前两联就“忆”字感谢友人对自己的思念,同时表 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后两联围绕“愁”字抒写诗人自己的情怀。本诗的构思重点在于抒 情,不在咏物,但历来被推为咏梅诗的上品。 13.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韩愈在《师说》中对如何择师提出了独到见解,他表明选择老师的标准与地位、年 龄无关,而应该是“__道之所存__,__师之所存也__”。 (2)在《登高》中,杜甫远眺秋景,面对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 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触景生情,不由发出“__万里悲秋常作客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 的感慨。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上描写了深秋号角的声音响彻天空,从视觉上用“__ 塞上燕脂凝夜紫__”的诗句衬托出战士浴血奋战的悲壮。 五、(22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7 题。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何其芳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我歌唱早晨, 我歌唱希望, 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 我歌唱那些正在生长的力量。 我的歌啊, 你飞吧, 飞到那些年轻人的心中 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 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都变成声音 飞到四方八面去吧, 不管它像一阵微风 或者一片阳光。 轻轻地从我琴弦上 失掉了成年的忧伤, 我重新变得年轻了, 我的血流得很快, 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 14.作者歌唱的事物与少男少女们有什么共同点?(5 分) 【答案】 __诗歌的第一句就紧扣标题,接着四句构成排比,歌唱早晨、希望、属于未 来的事物和正在生长的力量,这里面暗含比喻,即把少男少女们比喻成这四种事物。它们之 间的相似点就是:生机勃勃,充满朝气和希望。__ 15.为什么“我”会“重新变得年轻了”?这和“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有什么关系? (6 分) 【答案】 __作者歌唱充满活力的青春,同时也深受火热的青年、火热的生活所感染, 感到青春焕发,因此诗人“失掉了成年的忧伤”,重新为心灵注入乐观、向上的激情,对生 活、对祖国、对民族充满希望,充满必胜的信心。__ 16.在结构上,诗的最后一节有什么作用?(5 分) 【答案】 __诗人用了一个绝妙的意象“轻轻地从我琴弦上/失掉了成年的忧伤”,使 之与全诗起句的“歌唱”相互呼应。__ 17.诗人在诗中歌唱了哪些对象?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6 分) 【答案】 __诗人歌唱了“早晨”“希望”“未来的事物”“生长的力量”,抒发了对 少男少女们的赤诚之情。__ 六、(15 分) 18.下面是某家长在儿子婚礼喜宴上的致辞,有四处用语不得体,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 以改正。(4 分) 各位亲朋好友: 大家好! 今天是我的儿子与儿媳新婚大喜的日子,作为家父,我代表我们全家对各位的光临表示 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在此我祝愿他们夫妻二人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夫妻恩爱,相敬如 宾,永结秦晋之好;在工作中能够团结同事,尊敬领导,事业如日中天。最后承蒙各位来宾 吃好!喝好!让咱们共同举杯,开怀畅饮! 谢谢大家! 【答案】 (1)将__“家父”__改为__“父亲”__; (2)将__“永结秦晋之好”__改为__“白头到老”__; (3)将__“如日中天”__改为__“蒸蒸日上”__; (4)将__“承蒙”__改为__“希望”__。 19.(2020·高考天津卷)为使文段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请选择最恰当选项,填写在序号 处的横线上。(5 分) “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落户天津,命名为“天河”,取天津与“银河团队”合作发展 之意。如今,新一代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三号”已进入开放应用阶段。近年来,创新 团队在“卡脖子”处下功夫,在关键处尽全力应对:身处世界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时代 ——①________;身处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前夜——②________;身处国家民族决战决胜时 期——③________;身处随时竞争的拼杀时刻——④________。 (取材于余艳《大国引擎》) A.以我为主,在战略必争领域强势崛起 B.全方位研判,高标准筹划,破解突出矛盾 C.创新驱动,以崭新的“中国速度”冲锋 D.聚焦前沿,瞄准核心技术制高点和突破口 【答案】__(1)B__(2)D__(3)A__(4)C__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性,具体考查 学生的补写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把握整个语段的中心话题,然后重点分析横线前后 的句子,把握句式和句意,根据这些进行拟写。本题已经提供了四个句子,考生只要分析语 境,找到与这些句子之间的相关点即可。第一处,前面说“身处世界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时 代”,这里要抓住“世界”“前所未有”“大变局”这些信息,因为是前所未有的,且是大 变局时代,所以需要“全方位研判”,需要“高标准筹划”,要“破解突出矛盾”,所以确 定是 B;第二处,前面说“身处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前夜”,这里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 前夜”这一信息,因为是“新一轮”,且是“前夜”,所以需要“聚焦前沿”,需要“瞄准 核心技术的制高点和突破口”,所以确定 D。第三处,前面说“身处国家民族决战决胜时 期”,这里要抓住“国家民族”“决战决胜时期”,因为是“决战决胜时期”,所以需要“强 势崛起”,故确定 A。第四处,前面说“身处随时竞争的拼杀时刻”,这里要抓住 “拼杀 时刻”这一关键信息,可见是极为关键的时刻,需要的是“速度”,是“冲锋”,所以确定 C。 20.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6 分) 生活的压力,学习的困难困扰着我们每个人,这样,人就应该有永不畏惧和自强不息的 精神。只要勇敢地挑战,就会获得最终的成功,而成功就在于谁付出了更多的汗水和努力。 自强者都能成功,不自强者一定不能成功。既然理想的种子已经撒下,那么在汗水的浇灌和 心血的培养下,我们将得到一定的收获。历史上所有的成功者,都经历了种种非人的磨难。 人唯有自忧自喜,不断自强,才能真正品味到生命的意义和充满活力的人生。 ①勇敢地挑战不一定就会获得最终的成功。 ②__自强者未必都能成功,不自强者未必一定不能成功__。 ③__历史上所有的成功者不一定都经历了种种非人的磨难__。 七、(60 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 分) 英国诗人瓦特·兰德: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印度小说家普列姆昌德:在人类生活中,竞争心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东西。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竞争可能是建设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 围。③不少于 800 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佳作赏读】 纯粹地拥有竞争心 正处科技发达的年代,竞争心被当作滑稽的戏码,与世无争被苟且偷安的人捧上神坛, 对此本末倒置之状我深感痛心。 安于现状的人总把不争当作懒惰的借口。科技发达的年代难道不是几十年前祖辈们苦苦 竞争的功劳吗?那些在二战中与别国竞争求进步的祖祖辈辈难道是假的?不!他们的精神深 植在每个国人的心中,流淌在国人的热血中。昔有谭嗣同“岂有不流血之革命”领导变法维 新,今有航天科技人员秉承工匠精神在竞争场上夹缝生存。难道他们教会我们的只是与世无 争,安然处世? 罡风呼啸,也依旧怀揣一颗竞争心,方能进步。常言道: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竞争在人类社会中一朵“无实花”,因为不懂竞争,我们经历了屈辱的侵略史,因为懂得竞 争,中国人民走出水深火热。普列姆昌德说的竞争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恰如四五十年代德 国兴起的“吃潮”“冰箱潮”种种丑态,西方文化俨如消失殆尽,而四十年后的德国,却是 一个连底层扫街工人都可以每年出国旅游的国家。诚然,是竞争心推动了社会进步,让德国 披上华丽外衣东山再起。 但人们也总会提起伊战,想起魏晋风流,可细而观之,这也只是极端个例,不足以以偏 概全地否定竞争。竞争过度让伊战的爆发触及无数无辜者的生命,可美国从此学会了在国际 赛场上不得鲁莽。魏晋风流则相反,人们夸夸而谈的“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那是 他们皆意有所郁结,才选择躲避政治黑暗的官场而处之以明哲保身。但生命的本真是追溯生 命的价值,今天的我们谈何“郁结”“避世”,应该狠狠地把“老虎”关进权力的牢笼里。 马克·吐温就曾说过:“黄金时代在我们身前而非身后。”在竞争中求进步才是普世价值之 所在。 人类进步的道路如荆江般九曲回环,认识到竞争的破坏性和建设性到学会权衡,需要觉 悟,由此反映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的水平。竞争不是去听文雅而冗长的委婉之词,而是真枪 实干。 生活中有太多被污名化的竞争,脱下污名化的外衣,还竞争一个真相,给自己和社会一 次机会,恰如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同等重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