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理综生物选择题的题型及解题策略+实验专题+遗传判断类实验试题归纳及解题技巧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生物-理综生物选择题的题型及解题策略+实验专题+遗传判断类实验试题归纳及解题技巧

高考生物-理综生物选择题的题型 及解题策略+实验专题+遗传判断类实验试题归纳及解题技巧 理综生物选择题的题型及解题策略(附参考答案) 高中生物包含的知识点和内容很多,但在理综试卷中,一般仅有 5 个选择题,基本上要达到考查学生 对生物学主干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除了在知识点和内容上注意积累外,还应该掌握一些常见的选择题题 型及其解题策略,以提高做题速度和得分率。 根据近几年的理综生物考题看,常见选择题的考查类型有:判断选择、组合选择、坐标选择、图形选 择、表格选择等。下面我们逐一分析这 5 类选择题的特点和解题策略。 一. 判断选择题 (一) 直接法:直接判断法就是根据题干中已知条件和给定的信息,得出相应结论。 题型特点: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单一。 解题策略:准确把握题目的条件和信息作出判断。 例:肺炎双球菌中的 S 型具有多糖类荚膜,R 型则不具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培养 R 型活细菌时加入 S 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能产生一些具有荚膜的细菌 B. 培养 R 型活细菌时加入 S 型细菌 DNA 的完全水解产物,不能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 C. 培养 R 型活细菌时加入 S 型细菌的 DNA,能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 D. 培养 R 型活细菌时加入 S 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 解析:此题信息来源于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考查 DNA 是遗传物质,多糖、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A 中加入的是多糖,不能使 R 型细菌转化为有荚膜的 R 型细菌。故 A 是错误的。 (二)排除法:排除法即根据题干所给出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将供选答案中不合理的答案逐个排除,剩 下的答案就是应选答案。 题型特点:题较难,对知识点理解较模糊 解题策略:根据题干给出的条件及提出的问题,把不合理的答案逐个排除,剩下的答案就是应选答案。 例:下列关于人和高等动物机体代谢及调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多余的糖可以转化为非必需氨基酸,而多余的氨基酸可以贮存 B.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强度受糖类分解代谢强度的制约 C.肾上腺素的分泌受下丘脑直接控制,与血糖浓度无关 D.胰高血糖素促进肝脏和肌肉细胞的糖原分解为葡萄糖 解析:在不清楚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强度是否受糖类分解代谢强度的制约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氨基酸 在体内不能储存、肾上腺素能调节血糖浓度、肌肉细胞的糖原不能分解为葡萄糖排除 A、C、D。选项 B 即 为供选答案 (三)逆推法:逆推法即从供选答案出发,反过来推导,如果推导的结果与题意相符者即为应选答案。 题型特点:供选答案中所含的信息很多。 解题策略:从供选答案出发反过来推导,推导的结果与题意相符者即为应选答案。 例: 豌豆红花(A)对白花(a)是显性,下列各组亲本杂交,能产生表现型相同而基因型不同后代的亲 本组合是 A. 纯合白花与纯合红花 B. 纯合红花与纯合红花 C. 纯合白花与杂合红花 D. 杂合红花与纯合红花 解析:题干中有“后代中表现型相同而基因型不同”,故先考虑 D 项。杂合红花的基因型为 Aa,纯合红花的基因型为 AA,子代中出现 AA、Aa 两种基因型的个体,表现型都为红花,符合题干的意思。 所以应选 D 二. 组合选择题 组合选择题就是题干中给出几种叙述项,然后按题目要求作出相应判断。这类题型又分 为排序、判断组合选择、信息组合选择等。 (一)排序组合选择题 题型特点:这类选择题的题干中有“分别”、“依次”等强调顺序的词语出现。 解题策略:先找出最有把握判断的叙述项,并把它们的位置固定,再与供选答案进行比较。 例: 不同作物缺乏不同的无机盐会表现不同的症状,如:大白菜矮小瘦弱,叶色发黄;油菜只开花不结 果;向日葵秆细茎弱,易倒伏;玉米苗长得特别矮小,叶色暗绿,叶片出现紫红色。上述作物分别缺乏的 无机盐是(1)硼 (2)钾 (3)磷 (4)氮 A. (1)(2)(3)(4) B. (2)(1)(4)(3) C. (3)(4)(1)(2) D. (4)(1)(2)(3) 解析:题中有 4 个叙述项内容,供选答案中排列的顺序各不相同。例如,先判断了油菜只开花不结果是由 于缺硼,则(1)应该放在第二个位置,从而把选择范围缩小到 B、D 两项,余下的只需判断(2)(4)中 任何一项即可,大白菜矮小瘦弱,叶色发黄是由于缺氮,则(4)放在第一个位置,故答案为 D。 (二)判断组合选择题 题型特点: 供选答案要求是把叙述选项中全部正确或全部错误的选项内容组合起来。 解题策略: 准确把握题干要求,结合排除法逐项判断叙述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例: 下图为某植物在夏季晴天一昼夜内 CO2 吸收量的变化情况,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1)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区段是 bg 段 (2)该植物在 a 和 h 时刻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3)影响 bc 段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只有光照强度 (4)ce 段与 fg 段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完全相同 (5)若 c、f 时刻的光合速率相等,则该植物呼吸速率为 c 时刻大于 f 时刻 (6)该植物处于生长时期 A. (1)(3) B. (2)(4) C. (1)(5) D. (2)(6) 解析:由曲线可知 a 和 h 时刻无光照,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2)正确;该植物进行 光合作用的时间区段是 ah,(1)错误,排除 A 和 C 项;再判断(4)或(6)即可,ce 段光合速率减慢是 由于夏季晴天的中午,光照过强,气温过高,气孔关闭,导致植物吸收的 CO2 减少,使暗反应速率减慢, 而 fg 段光合速率减慢是由于光照强度逐渐减弱,使光反应速率减慢,所以 ce 段与 fg 段光合速率下降的 原因不相同,(4)错误,排除 B,所以选 D 项。 例:下列中哪些生态系统的能量可能呈倒金字塔型? ①松毛虫危害严重的马尾松林生态系统 ②戈壁滩生态系统 ③城市生态系统 ④人工养殖的池塘生态系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知识。生态系统的能量可能呈倒金字塔型的一定是人工参与的生态系 统。而松毛虫危害严重的马尾松林生态系统、戈壁滩生态系统是自然生态系统。 所以选 C 项。 (三)信息组合选择题 题型特点:题中提供一定的材料信息,根据提供的材料信息得出结论,而供选内容中,有些说法本身就 有科学性或知识性错误,或者有些说法单独看是正确的,但与所提供的材料信息无关。 解题关键:弄清表中提供的材料信息的含义,将有关信息进行比较,然后作出相应推断。 例: 表 1 和表 2 是一组生物体及人体组织或器官的含水量,从表中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表 1 生物体的含水量 表 2 人体组织或器官的含水量 (1)构成生物体的成分中水的含量最多; (2)生物体的含量与其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3)代谢旺盛的组织或器官中含水量较多;(4)组织或器官的形态结构差异与水的存在形式相关 A. (1)(2)(3)(4) B. (1)(2)(3) C. (1)(2) D. (1) 解析:解答时需要弄清表中提供的材料信息的含义。由于 4 个供选答案中均有(1),故可对(1)不作判 断。观察表 1,这些生物,其含水量均超过了 60%,且水生生物的含水量高于陆生生物,可见(1)(2) 均正确;观察表 2,牙齿、骨骼代谢弱,含水量很少,而其他的组织或器官代谢旺盛,含水量较多,故(3) 正确血液和心脏两者的含水量相差无几,但心肌呈坚韧的形态,而血液呈液态,故(4)正确,答案为 A 项。 三.直角坐标选择题 (一).曲线选择题 题型特点:以曲线图的形式呈现题中信息 解题策略:把握横纵坐标轴的内在联系,根据曲线大小、走向、关键点的意义进行推断 例: 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总叶面积。叶面积指数越大,叶片 交错重叠程度越大。下图表示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个生理过程的关系。有关叙述中错误的 是 A. 直线与曲线的交点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B. 阴影部分面积代表有机物的积累量 C. 叶面积指数大约为 5 时,对农作物增产最有利 D. 叶面积指数超过 7 时,农作物将减产 解析: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积累的影响。开 始时由于 叶片能够接受足够的阳光,所以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大,积累的 有机物越 多,对农业生产越有利。如果叶面积指数过大,则由于叶片交错 重叠而使 叶片无法获得足够的光照,单位面积的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同时 由于呼吸 作用强度不断上升,因而有机物的积累量减少,农作物减产。答 案为 D。 例:右图表示光照强度对甲、乙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比乙植株高 B.甲植株更适合生活在强光下 C.乙植株只有生活在强光下才能生存 D.乙植株比甲植株更耐干旱 [解析]此题考查了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的知识点,从曲线中分析可知,对于甲、乙两种植物来说, 对光照强度的需要是不同的。(阴生阳生植物的比较问题) 答案 B (二)柱形图选择题 题型特点:以柱形图的形式呈现题中信息。 解题策略:充分利用不同条件下的数值,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推理。 例:右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 a、b、c、d 时,CO2 释放量和 O2 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 述正确的是 A.a 浓度的氧最适于贮藏该器官 B.氧浓度为 b 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 吸 的 5 倍 C.氧浓度为 c 时,无氧呼吸最弱 D.氧浓度为 d 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 解析:此题考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知识,分析柱形图可以 得出;氧 浓度为 C 时 CO2 最小,此时呼吸作用最弱,最适合该器官的储藏,氧浓度为 d 时,CO2 和 O2 的值相等,只 有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为 0.答案 B 四. 图形选择题 题型特点:用图形的形式体现有关信息 解题策略:如果涉及一个图像,可以对图像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仔细观察。如果涉及几个图像,可以分 别比较不同条件下的相似处和相同条件下的不同处。 例: 生物防治害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 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A. 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B. 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C. 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D. 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解析:根据甲、乙、丙、丁四部分面积的大小可知,它们的有机物 的含量为丙>丁>甲>乙,所以当这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时, 该食物链为丙→丁→甲→乙。甲增多时,丁由于被捕食量的增加 而导致种群数量减少,乙由于食物充分而增多。由于丁种群数量减少, 丙则因其天敌减少而数量增多。故选 D。 例: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 S 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 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解析: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特点与过程。神经纤维的中间(S 点)受到刺激,兴奋在神经纤 维上表现出双向传导,首先排除 A 项和 D 项。兴奋部位膜外由正电位变成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成正电 位;兴奋部位与邻近未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而形成了局部电流(电流方向由正电荷指向负电荷),局部 电流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所以 C 项正确。 五.表格选择题 题型特点:题中研究的对象或条件、结果用列表的形式呈现。 解题策略:把列表内的结果进行横向或纵向对比,从而得出结论或有关判断。 例: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 所含有机物的含量,如下表所示: 生物种类 甲 乙 丙 丁 有机物总量(g) 550 100 3000 18 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减少,则会引起 A.甲、丁的种群数量减少,丙的种群数量增加 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减少 C.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减少 D.甲的种群数量增加,丙、丁的种群数量减少 解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知识,根据能量流动特点,单向逐级递减判断出这条食物链是丙→甲→ 乙→丁。乙减少,则甲增加,丙减少,乙减少也引起丁减少。答案 D 上述五类选择题是近年来理科综合考试中生物部分常见的选择题类型,学生掌握了这些类型的选择题 的解题策略,既节约了时间,为物理和化学争得了宝贵的时间,又能提高正确率,为获得理综高分打下了 基础。 专题十五----实验专题(一) 教材基础实验(附参考答案) 高考目标要求: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 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 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2)具备验证简单的生 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 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和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4)能对一些 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一)观察类实验 通常运用显微镜对目标进行观察、为使观察的结果更清晰,常借助染色技术、玻片标本制作技术等。 1、实验分类 观察 方式 实验名称 观察对象 显微 镜 玻片标本 染色剂 生物材料 原 色 观 察 观察叶绿体 叶绿体 高倍 临时装片 无 菠菜叶 植物细胞的吸 水和失水 紫色大 液泡 低倍 临时装片 无 洋葱表皮 观察多种多样 的细胞 细胞 高倍 临时装片 水绵、植物 细胞、动物 细胞等 染 色 观 观察有丝分裂 染色体 高倍 临时装片 龙胆紫或醋 酸洋红 洋葱根尖 脂肪的鉴定 脂肪 高倍 切 片 → 临 时 装片 苏丹Ⅲ或苏丹 Ⅳ染液 花生种子 观察线粒体 线粒体 高倍 临时装片 健那绿(活 体染色剂) 人 的 口 腔 上皮细胞 说明:(1)以上实验除了“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使用低倍镜即可外,其余均需使用高倍镜。(2) 鉴定类实验中的“脂肪的切片鉴定”、探究实验中“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等都有显微镜。 2.显微镜相关的知识 (1)观察:高倍镜使用要诀——先低后高,找移转调 (2)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及细胞数目的关系归纳 ①物像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②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与玻片距离越远。 ③低倍镜视野中:细胞数多、细胞体积小、视野明亮。高倍镜下:细胞数少、细胞体积大、视野较暗。 ④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中的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 第一种情况: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放大倍数与视野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第二种情况:圆形视 野范围内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看到的实物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3、注意事项 (1)观察 DNA、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不能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不含 DNA、RNA);(2)不 能用观察叶绿体的材料来观察线粒体(叶绿体中的色素颜色 会掩盖健那绿染色后的颜色变化); 误区警示:观察叶绿体、观察线粒体、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过程中细胞是活的状态,而观察有丝分 裂、、观察 DNA、 RNA 的分布等只是观察一个瞬间状态或一个结构,不需要活的状态 【例 1】 回答下列与细胞有关的实验问题。 (1)下列 4 项实验中,需保持细胞生理活性的有________(填序号)。 ①观察叶绿体和原生质的流动 ②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 DNA 的分布 ③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④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2)按下面步骤进行质壁分离实验。 步骤一: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加一滴清水,取一片藓类小叶,盖上盖玻片。 步骤二:从盖玻片一侧滴入 0.3 g/mL 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使盖 玻片下面的藓类小叶浸润在 0.3 g/mL 的蔗糖溶液中。 步骤三: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所示。 ①图中 A、B 处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上述实验步骤二中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的是加有伊红(植物细胞不吸收 的红色染料)的 0.3 g/mL 的蔗糖溶液,则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A、B 处颜色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将步骤二中浸润在 0.3 g/mL 的蔗糖溶液中的藓类小叶的装片,放在 80℃ 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装片中的藓类小叶保持在 0.3 g/mL 的蔗糖溶液中)。在显 察 观 察 DNA 、 RNA 的分布 DNA、 RNA 高倍 临时装片 甲基绿、比 罗红 人 的 口 腔 上 皮 细 胞 或 洋 葱 内 表 皮 细 胞 观察减数分裂 染色体 高倍 固定装片 蝗 虫 精 巢 固定装片 低温诱导染色 体加倍 染色体 高倍 临时装片 改良的苯酚 品红溶液 洋 葱 根 尖 细胞 微镜下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结构后,为更准确地判断 A 处颜色,对显微镜的操作方法是____ _ 、 ________________ 。如果 A 处呈绿色,可能的原因是___ 答案:①③ 无色、绿色 红色、绿色 改变光圈大小,调节反光镜(电光源亮度) 高温下细胞膜、叶绿体膜失去选择透过性,叶绿素等色素进入 A 处 例 2: 在观察藓类叶片细胞的叶绿体形态和分布、植物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和花生子叶中脂肪的鉴定三 个实验中,它们的共同点是 ( C ) A.实验全过程都使实验对象保持活性 B.适当提高温度将使实验结果更加明显 C.都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D.都需要对实验材料进行染色 (二)、鉴别类实验 实验 名称 鉴定 对象 试剂 颜色 水浴 加热 生物材料 生物组 织中糖 类的鉴 定 淀粉 碘液 蓝色 无 脱色的叶片 还原糖 斐林试剂 (班氏试剂) 砖红色 要 含糖高的白色或近白色 的植物组织、尿液、血 浆 蛋白质 的鉴定 蛋白质 双缩脲 试剂 紫色 无 豆浆、牛奶、鸡蛋清、 蛋白质类酶 脂肪的 鉴定 脂肪 苏丹Ⅲ 橘黄色 无 花生种子 苏丹Ⅳ 红色 叶绿体 中色素 的提取 和分离 四种 色素 提取液: 无水乙醇; 分离液:层析液 胡萝卜素:橙黄色; 叶黄素:黄色; 叶绿素 a 蓝色; 叶绿素 b:黄绿色 新鲜的绿 叶(如菠菜 叶 加入二氧化硅是为了研 磨得更充分;碳酸钙可 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鉴定类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1)实验结论往往是根据特定的颜色反应来确定 (2)此类实验一般不设置对照实验,若需设立对照实 验,对照组应加入成分已知的物质,如验证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对照组可加入稀释的鸡蛋清 (3)注意 选择合适的试剂,并注意试剂使用的特殊要求,如水浴加热 (4)注意材料选择无色或颜色浅的材料,避 免材料本身的颜色掩盖反应产生的物质的颜色。 误区警示: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区别;鉴定脂肪时不是利用反应生成有特殊颜色的物质,而是利用苏 丹Ⅲ和苏丹Ⅳ可溶于脂肪,使脂肪染色的特性。 例 3、下列对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B.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 b 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 C.调查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选择有遗传病史的家系进行调查统计 D.鉴定蛋白质时,应将双缩脲试剂 A 液和 B 液混合以后再加入待检组织样液中 (三)、探究性和验证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指实验者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 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 验证性实验:指实验者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而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和加强有关知识内容、培养实 验操作能力为目的的重复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 探索研究对象的未知属性、特征以及与其他因素 的关系 验证研究对象的已知属性、特 征以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实验假设 假设一般采用“如果 A,则 B” 的形式表述,是 根据现有的科学理论、事实.对所要研究的对象 设想出一种或几种可能性的答案、解释 因结论是己知的,因此不存在 假设问题 实验原理 因探究内容而异 因验证内容而异 实验过程 应有的实验步骤实际上并未完成,因探究内容而 异 应有的实验步骤,可以是曾经 做过或尚未做过的,因验证内 容而异 实验现象 未知,可以不描述 已知,应准确描述 实验结果预测 对应假设,分类讨论。一般需讨论“如果出现结 果①会怎样,如果出现结果②或③又会怎样” 。 但有时也会出现“预测最可能的结果”的问题.此 种情况应根据已有知识推测最合理的结果。 无 实验结论 不同的预测结果有相应的不同结论 对应实验目的做出肯定结论 名师提醒: (1)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必须在达到预设的温度(pH)的条件下,再让反应底物与酶接触。 (2)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时:①新配制的质量分数为 5%的葡萄糖溶液先加热煮沸(杀死里面的微生物、除 去溶液中的氧气),等冷却(防止高温杀死酵母菌)后再将食用酵母菌加入;②酵母菌培养液应封口放置一段 时间后,待酵母菌将瓶内的氧气消耗完,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以保证检测到的一定是酵母菌 无氧呼吸产生的 CO2 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 (3)探究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①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轻轻振荡几次,使酵母菌均匀分布,以确保计数准确,减少 误差。如果酵母菌数量比较多,则要稀释。 ②该探究不需要设置对照,因为随着时间的延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在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 照,但要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必须重复实验,求得平均值。 ③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算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 例 4、由于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含量极少且提取困难,农业生产上常常使用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如α -奈乙酸(NAA)、2,4-D、生根粉等。某学生研究小组拟在实验室探究 2,4-D 促进植物扦插枝条生根的最 适浓度,请你参考下图反应的规律,选用下面提供的材料用具(数量不限),补充完成实验步骤。(提示:可 以用水培法栽培植物) 材料用具:盆栽植株,2,4-D,清水,500 mL 的烧杯,米尺等。 实验步骤: (1)取 5 只烧杯,分别编成 1、2、3、4、5 号;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配置浓度分别为 10-12mol·L-1、10-11mol·L-1、10-10mol·L-1、10-9mol·L-1、10-8mol·L-1 的 2,4-D 溶液,分别加入 5 只烧杯中 (3)从同一植株上剪下长势相同的等长植物枝条若干,平均分成五组,分别插入 5 只烧杯中 (4)定期测量,记下这些枝条上根的总数量和总长度(或只测总长度) 实验结果:10-10mol·L-1 的 2,4-D 溶液中,扦插枝条生出根的平均数目最多,长度最长 (四)、调查类实验 此类实验通过调查法获得信息得出结论。调查对象通常不是所有的相关生物,而是选中其中一部分,所以 调查的随机性对调查结论的正确性与普适性有重要意义。调查数据通常用统计法 1.调查类实验归类分析 实习、 研究课题 调查对象 统计方法 计算公式 种群密度的 取样调查 动物 标志重捕法 个体总数(N)= 再次捕获个体数 初次捕获个体数 重捕的标志个体数 植物 样方法 所有样方内个体总数 样方的总面积 调查人群中常见遗传病 人 类 某 种 遗 传病 汇总法 患病人数 发病率 = 被调查人数×100%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 度的调查 土 壤 中 小 动 物类群 记名计算法、 目测估计法 样地中物种数目多少 丰富度= 样地面积 2、注意事项 ①调查人群中常见遗传病,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等; ②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要随机抽样调查,且要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调查遗传方式应在患者家 系中展开调查; ③科学制定记录表格,如调查人类红绿色盲发病率的表格中,应该分别列出男患者人数,女患者人数,男 性总数,女性总数,男性发病率,女性发病率。 例 5、由实际调查获得的事实证据及数据,经过科学的统计和分析,可获得一些规律性的结论。下列有关 调查、实习的内容正确的一组是( ) 内容 方法 实验要点 A 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实际调查法 一定要选择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B 种群密度 样方调查法 随机选取不同大小的样方,统计种群密度平均值 C 土壤中小动物类 群丰富度 目 测 估 计 法、 计名计算法 目测估计法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D 调查环境污染 对生物的影响 实际调查、 实验法等 可选择 SO2 处理植物, 探究酸雨对植物的影响 专题十六----实验专题(二) 综合探究实验 一、实验设计常用的一些基本实验方法及技术 (1)光学显微镜的作用 适用于观察生物的微观结构,如细胞结构,包括光镜下可看到的各种细胞器。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术。 (2)临时装片、切片和涂片的制作 适用于显微观察,凡需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先制成临 时装片、切片和涂片,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中要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在“生 物组织中脂肪的鉴定”中要制作花生种子的切片等。 (3)研磨、过滤 适用于从生物组织中提取物质如酶、色素等,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研磨过滤的方法,如 研磨时要先将生物材料切碎,然后加入磨擦剂(常用二氧化硅)、提取液及其他必要物质,充分研磨之后, 往往要进行过滤,以除去渣滓,所用过滤器具则根据需要或根据试题中提供的器材加以选用,如可用滤纸、 纱布、脱脂棉、尼龙布等等。 (4)解离技术 用于破坏细胞壁,分散植物细胞,制作临时装片。 (5)恒温技术 适用于酶参加的生化反应,一般用水浴或恒温箱。根据题目要求选用。 (6)纸层折技术 适用于溶液中物质的分离。主要步骤包括制备滤纸条、画滤液细线、层析分离。 (7)植物叶片生成淀粉的鉴定 适用于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主要步骤包括饥饿处理、光照、酒精脱色、 加碘。 (8)实验结果的显示方法或观测指标 光合速率-- O2 释放量(用产生气泡数量或排出体积表示)或 CO2 吸收量或有机物的生成量 呼吸速率--- CO2 释放量(用产生气泡数量或排出体积表示)或 CO2 释放量 原子转移途径---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 细胞液浓度大小-----质壁分离 细胞是否死亡----质壁分离、细胞质流动 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动物的耗氧量、发育速度、精神状况等 生长激素的作用---生长速度(体重变化、身高变化) 胰岛素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状态、血糖的高低、尿糖情况等 生长素的作用---弯曲程度、生长速度、根的长度等 (10)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 增加水中溶氧量-----吹气、放入绿色植物、泵入空气 减少水中溶氧量----密封、油膜覆盖、凡士林覆盖、用凉开水 除去水中 CO2-----NaOH 溶液 维持 CO2 浓度----NaHCO3 溶液 除去叶中原有的淀粉----置于黑暗环境饥饿处理 除去叶中叶绿素-----酒精水浴加热 除去光合作用对呼吸作用的干扰---给植物遮光 (11)实验中常用器材和药品的使用 NaOH 溶液:用于吸收 CO2 或改变也的 PH 澄清的石灰水:鉴定 CO2 CaCl2::提高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 HCl:解离或改变溶液 PH NaHCO3 溶液:提供 CO2 酒精:用于消毒、叶片脱色及配制解离液 蔗糖:测定植物细胞夜浓度或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 二、生物实验中的变量 1、变量的种类 ,变量是指可被操纵的特定因素或条件。根据其在实验中的作用可分为两大类: ①自变量与因变量:自变量是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是作用于实验对象的刺激变量,因 变量是随自变量变化而产生反应或发生变化的变量,因变量是研究是否成功的证据。 二者关系:自变量是原因,因变量是结果,即具因果关系。例如:关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的实验中,不同温度就是自变量,而这些变量引起的实验变化结果就是因变量。该实验旨在获得和解释温 度变化(自变量)与酶的活性(因变量)的因果关系。如“低温是否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自变量是 渗透系 统所处不同温度环境 , ,用 ,漏斗液面高度的变化做因变量 ②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无关变量(控制变量)是指实验中除自变量外的影响实验结果与现象的因素 或条件。即是指与研究目标无关,但却影响研究结果的变量. ,实验者应严格控制无关变量,否则实验结 果的真实性无法得到认定、我们常在实验过程中强调“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幼苗”“数量大小相同的种子” “置于相同并适宜条件下培养”“加入等量的清水”等均是为了控制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由无关 变量引起的变化结果就叫额外变量。 例如:关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除实验变量(温度)外,试管的洁净程度、唾液的新 鲜程度、淀粉浓度、温度处理的时间长短等等就属于无关变量。如无关变量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对实验不 等同、不均衡,就会产生额外变量,影响实验的真实结果。 2、变量的控制 控制变量是指控制其他因素不变,集中研究其中一个因素的变化,保证实验不受干扰或将干扰因素降 低到最低程度。通过实验控制,尽量减小实验误差,以取得较为精确的实验结果。 ①操纵自变量的方法:设法给研究对象施加干扰,造成研究对象的变化,从而使研究对象在被干扰状态中 反映出某种现象和属性。 ②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平衡控制):排除因实验对象的个体差异带来的影响;设法创造稳定的相同的条件 进行对照,以抵消或排除这些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干扰;设法提供适宜条件,以排除不利环境条件对实验对 象的影响;重复实验,排除偶然因素的干扰,减小实验误差。 3、相关实验中的变量 实验名称 自变量 因变量 无关变量 通过模拟实验探 究膜的透性 半透膜两 侧溶液的 浓度差 漏斗玻璃管液面的上升高 度 半透膜的种类、开始时的液面、温 度等条件 探究温度对淀粉 酶活性的影响 不同温度 (至少三种) 酶的活性(加碘液后溶液颜 色的变化) pH、底物量、酶量、试管的洁净程 度、反应时间、操作程序等 探究 pH 对过氧 化氢酶活性的影 响 不同 pH (至少三种) 酶的活性(气泡的数量或带 火星的卫生香燃烧的猛烈 程度) 温度、底物量、酶量、试管的洁净 程度、反应时间、操作程序等 探究酵母菌的呼 吸方式 氧气的有无 CO2 生成量(澄清石灰水的 混浊程度等);酒精的产生 (重铬酸钾检测) 葡萄糖溶液、石灰水的量、温度、 pH、锥形瓶的洁净程度、连接导管 的大小等 模拟探究细胞表 面积与体积的关 系 细胞体积的 大小 物质运输的效率 琼脂块的一致性、NaOH 溶液的量、 浸泡的时间、测量的准确性等 探究生长素类似 物促进插条生根 的最适浓度 不同浓度的 生长素类似 物 扦插枝条的生根数量或长 度 实验材料的一致性、激素浓度的准 确性、处理时间的一致性等 探究培养液中酵 母菌种群数量的 动态变化 时间 酵母菌种群数量 培养液的成分、培养条件、空间等 探究水族箱中的 群落的演替 时间 群落的演替 水族箱的培养条件和环境等 三、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平行复重原则: 3 单一变量原则 (1)不论一个实验中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做到一个实验变量对应观测一个反应变量; (2)实验中要尽可能避免无关变量的干扰。 对照实验设置的正确与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看是否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具体来说有如下四个方面:①所 用生物材料要相同,②所用实验器具要相同,③所用实验试剂要相同,④所用处理方法要相同。 4、对照性原则 对照实验的设计是消除无关变量影响的有效方法,使得所设计的实验具有应有的说服力。对于对照实 验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自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控制组)是不接受自变量处理的对象 组。如 2005 年春季高考题中为研究光对幼苗生长的影响时实验变量应为撤掉光照,因而暗处生长的小麦 幼苗应为实验组,而自然状态的小麦幼苗应为对照组,通过对照组能增强实验的信度。 5、等量性原则 等量性原则与单因子变量原则是完全统一的。只不过强调的侧面不同,单一变量原则强调的是实验变 量的单一性,而等量性原则强调的是除了实验变量之外的一切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无关变量必须严格控制 等量即相同,以平衡和消除无关变量对结果的影响,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无关变量在进行严格控制时,不但 要等量,而且是在适宜条件下的等量,常态条件下的等量。如在探索 PH 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单一变 量是 PH,除 PH 之外的其他一切对酶活性有影响的无关变量不但要严格控制等量,而且要适宜的量,如对 温度的控制不但要相同,而且要适宜,即要给予酶活性所需的适宜的温度,而不能控制在低温或高温条件 下的等量。 四、实验题的解题思路 1、确定实验类型 探究型:实验结果可能多种 验证型:实验结果只有一种 2、明确实验目的 (1)探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2)验证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3、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 :自变 量→因变量→观测变量(观测指标) 4、做出假设:最符合生物学理论的一种实验结论的语音描述 5、实验原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生物学原理,观测变量与因变量的生物学原理 6、材料的选择:重点关注实验对象材料、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材料设置。 7、实验步骤: (1)是否需要预先处理 (2)实验三部曲: A、分组编号 B 、自变量的处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不同处理,只有自变量的不同),同时注意无关变量的处理(相同 且适宜、等量的。。。) C、观测指标的观察、记录与数据处理 8、实验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观测数据 探究型:有多种可能数据 ;验证型;:验证型只有一种数据 实验结果呈现方式:语音描述、曲线、柱状图、表格等 9、实验结论: 验证型:对实验目的(实验假设)的肯定 探究型:(1)自变量不影响因变量,(2)自变量正向影响因变量(3)自变量反向影响因变量 例 1、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完善生物制剂 W 对动物不同细胞的分裂具有促进作用的实验思路并预 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培养液、正常细胞、癌细胞、W、胰蛋白酶 (要求与说明:答题时不考虑加入 W 后的体积变化等误差,提供的细胞均具有分裂能力,只进行原代培养 且培养条件适宜)请回答: (1) 实验思路:①取培养瓶若干,分组如下 每组设置若干个重复样品 ②各组样品在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各取其中几个样品,加入 ,摇匀,在显微镜下用血细胞 计数板分别计数并记录数据 ③重复②若干次 ④ (2) 预测结果(用坐标系和细胞数变化曲线示意图表示) 思路分析;本题已知:实验目的、实验材料、不完善的实验步骤。求完善步骤、实验结果、数据处理 分析:由实验目的“完善生物制剂 W 对动物不同细胞的分裂具有促进作用” 推知:自变量“生物制剂 W”,因变量”细胞的分裂” 实验对象:动物不同细胞,观测指标:细胞数目 实验类型:验证型→结论为“生物制剂 W 对动物不同细胞的分裂具有促进 作用” 实验结果:只有一种:有 W 的细胞数目会更多 实验材料:不同细胞包括正常细胞和癌细胞 对照实验:有 w 和没有 W→实验应设置 4 组,由材料中的培养液可知细胞 要进行细胞培养,胰蛋白酶的作用将细胞分散 实验结果:癌细胞培养组比正常细胞培养组细胞数目多,加 W 比不加 W 细胞数目多 答案:(1)①A:正常细胞+培养液;B:癌细胞+培养液 C:正常细胞+培养液+W D:癌细胞+培养 液+W ②胰蛋白酶 ④求各组平均值 五.实验探究过程评价与分析: 评价性实验题的解题技巧: 分析实验原理及方法是否正确、有无更为简单的实验方案、实验能否顺利完成和实验的安全性如何,常见 的试题主要考查下面的几个方面: 二看步骤 步骤的顺序是否合理 步骤是否完整 具体操作有无违反生物学基本原理 三看验证 实验结果的验证是否准确 实验结果的验证是否得当 四看材料 生物材料的选择是否恰当 实验器材的选择是否合理 药剂的选择、使用、用量是否准确 五看条件 是否需要搅拌、加热等 实验所需的温度、光照等条件是否合理 例 1 研究还发现,当土壤干旱时,根细胞会迅速合成某种化学物质 X。有人推测根部合成 X 运输到叶片, 能调节气孔的开闭。他们做了如下实验:从同一植株上剪取大小和生理状态一致的 3 片叶,分别将叶柄下 部浸在不同浓度 X 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测得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启 程度越大) (1) 以 上 方 案 有 不 完 善 的 地 方 , 请 指 出来并加以修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表中数据为方案完善后得到的结果,那么可推测,随着培养液中 X 的浓度增大,叶片蒸腾作用强 度________。 答案 (1)a.样本量太小。应“取叶片若干,等分为三组”。b.缺乏空白对照。增加 1 组,将 叶片的叶柄浸在不含 X 的培养液中 (2)降低 例 2.(14 分)I。某科学工作者为探究西红柿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首先取若干生长 状况相同的西红柿植株,平均分为 7 组,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实验开始时测定 CO2 的浓度,12 小时后再次测定 CO2 的浓度。实验结果如下表: 分组 测量指标 培养液中 X 的浓度/mol·m-3 5×10-5 5×10-4 5×10-3 叶片中 X 的浓度/mol·g-1(鲜重) 2.47 2.97 9.28 叶片的气孔导度/mol·m-2·s-1 0.54 0.43 0.27 组别 温度(°C) 光照强度: 普通阳光(%) 开始时的 CO2 浓度(%) 12 小时后 CO2 浓度(%) 1 25 0 0.35 0.368 2 25 10 0.35 0.342 3 25 20 0.35 0.306 4 25 40 0.35 0.289 5 25 60 0.35 0.282 6 25 80 0.35 0.280 7 25 95 0.35 0.279 请分析回答: 实验类型 实验目的 这一实验的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无关变量 观察指标 对照组: 实验组 实验结论 六、高考中常见题型例析 (一).回答有关实验问题: 例 1、(10 福建卷)26.(25 分)回答下列 I、II 题 I.东海原甲藻(简称甲藻)是我国东海引发赤潮的藻种之一,研究甲藻光合作用的生理特性可为认识 赤潮发生机理提供重要信息。 (一)某研究小组探究 pH 对甲藻合作用的影响,设计了以下实验: 将生长旺盛的甲藻等量分成 5 组培养,各组藻液 pH 分别设定为 6.0、7.0、8.0、9.O、10.0,在黑暗中放 置 12 h,然后在适宜光照等相同条件下培养, 随即多次涮定各组氧气释放量并计算净光合速 率。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右图。 (1)本实验除了通过测定氧气释放量,还可以 通过测定 吸收量来计算净光合速率。 (2)黑暗放置过程中,藻液 pH 会有所变化.因 此在测定氧气释放量前.需多次将各组 pH 分别 调到 ,这是控制实验的 变量。 (3)若甲藻长时间处于 pH10.0 条件下,甲藻 (能、不能)正常生长繁殖,请据图分析并说明原因: 。 (4)实验表明,甲藻光合作用适宜 pH6.0—9.0。但海水在该 pH 条件下,一般不会发生赤潮,原因是赤潮 除了与 pH、温度、光照强度等因素有关外,最主要还与海水的 有关。 (二)研究小组进一步探究了温度对甲藻光合作用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甲藻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 为 15℃-30℃。最适温度为 25℃左右,当温度为 9℃和 33℃时,甲藻不能正常生长繁殖。请根据这些信息 在右图中画出净光合速率随温度变化的示意曲线。 答案:(1)CO2 (2)原设定的 PH 值(起始 PH 值) 自 (3)不能 因为长时间处于 PH10.0 的条件下,甲藻的净 光合作用速率为负值,甲藻不能生长繁殖。 (4)富营养化(N、P 含量 或 矿质元素含量) 变式训练: 1(26 分)回答下列Ⅰ、Ⅱ题: I.杜氏盐藻属于海洋中一种单细胞藻类,是提取β-胡萝卜素的重要资源。为研究海洋常见重金属污染物 Pb2+ 对杜氏盐藻种群数量增长 的影响,研 究人员将杜氏盐藻分别置 于 A ~ E 五 种培养液中培养(其它条件 相 同 且 适 宜),定期取藻液测定杜氏 盐藻密度, 结果如图。请回答: (1)利用血球计数板测定杜 氏 盐 藻 密 度,取藻液前,应将藻液 ________ , 以利于准确计数。 (2)在 A 培养液中,杜氏盐 藻种群数量 呈_____型增长。杜氏盐藻种群的种内竞争程度,第 8 天时比第 16 天_____(强/弱)。 (3)实验结论: Pb2+对杜氏盐藻种群数量增长具有______作用;浓度越大该作用越强。得到上述结论的 依据是:在相同时间内,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稀释、摇匀;S 弱 抑制 含 Pb+的培养液的杜氏盐藻的密度比不含 Pb+的培养液的杜氏盐藻的密度低, 培养液中 Pb+的浓度越大,杜氏盐藻的密度越低 2。机体的免疫系统对核辐射损伤很敏感,主要表现在核辐射会诱导免疫细胞凋亡。人白细胞介素 18(IL-18) 能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某科研小组开展了“IL-18 对核辐射诱导小鼠脾细胞凋 亡的抑制作用”的研究,方法如下: (1) 选取若干实验小鼠,随机分成三组:①组无辐射损伤;②组辐射损伤(60Co 照射,下同);③组 先辐射损伤,1 天后注射 IL-18.14 天后分别取各组小鼠脾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培养了 Oh、12h、24h、48h 后,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得到的细胞凋亡相对值如下表: 组别 处理方法 0 h 12 h 24 h 48 h ① 无辐射损伤 0.046 0.056 0.048 0.038 ② 辐射损伤 0.460 0.420 0.530 0.520 ③ 辐射损伤+IL–18 0.239 0.265 0.279 0.269 选择脾细胞作为本实验材料,是因为脾脏是集体重要的_______器官。已知 IL-18 是一种淋巴因子,淋巴因 子与______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2)自爆凋亡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______死亡。从表中数据可知,细胞凋亡相对值越小,说明发生凋亡 的脾细胞数目越______;从_______(组别)两组数据可知,IL-18 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 (3)科研小组还设置了第④组实验,方法是先注射 IL-18,3 天后进行辐射损伤,14 天后的实验操作同前 三组。与第③组相比,设置第④组的目的是______。 (4)在作物育种中,可用 60Co 放出的γ涉嫌使作物发生基因突变,从中筛选出优良的变异类型,这种育 种方法叫做______育种,其特点是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3、(10 分)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似物常用于生产实践。某课题组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激素类似物乙对 微型月季生根和侧芽生长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 1 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是 。 (2) 由图 1 的结果 (填“能”或“不能”)判断 0.5μmol/L 的激素类似物乙对生根的影响。为探究 3 μ mol/L 的激素类似物甲和 0.5μmol/L 的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应设计 __种培养 基。 (3)已知甲为生长素类似物,图 2 为其 X、Y 和 Z 三种浓度下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则: ①X 浓 度的甲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具有 作用。 ②X 浓度、Y 浓度和 Z 浓度之间大小的关系是 。 Ⅱ(1) 抑制生根 (2)不能 4 (3)①抑制 ②X>Y,X>Z,Y 与 Z 之间大小关系不确定 (二).完善和补充性实验: 补充完善型实验常包括添加实验假设、完善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与结论、补充添加对照实验等,最常 见的是给出实验目的、试剂和有关实验用品,要求学生据此设计实验或补充不完整的实验,用来验证某一 事实或原理。此类题目重在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对操作步骤的分析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 归纳总结能力。该类题目大多是针对实验步骤设置问题,因此要特别注意设计验证假设的实验步骤。 例 1 (2010·安徽卷,29Ⅱ)面对去冬今春我国西南部分地区严重旱情,生物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发现, 摩西球囊霉菌可以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体,能提高干旱条件下植物体内活性氧的清除能力,增强抗旱性。 请完成实验设计,探究接种摩西球囊霉菌是否具有提高紫花苜蓿(牧草)的抗旱能力。 材料用具:紫花苜蓿幼苗,摩西球囊霉菌菌种,栽培土(经灭菌处理的田园土与河沙混合,体积比 9∶1), 大小一致的花盆…… 方法步骤:(1)每个花盆中放置栽培土 3 kg,并将花盆平均分成 A、B 两组。 (2)A 组各花盆中________________,B 组各花盆中________________。 (3)将等数量的幼苗移栽于各花盆中,置于________条件下培养。 (4)6 周后,________处理 10 d,每天观察、记录并统计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与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方法步骤:(2)接种等量的摩西球囊霉菌菌种 不接种(或接种与 A 组等量的经灭菌处理的摩西球囊霉 菌菌种) (3)相同且适宜 (4)干旱(或停止浇灌) 紫花苜蓿死亡率(或存活率,或存活天数) 结果预测与分析:如果 A 组紫花苜蓿死亡率明显低于 B 组。则接种摩西球囊霉菌提高了紫花苜蓿的抗旱能 力;如果 A 组紫花苜蓿死亡率等于或高于 B 组。则接种摩西球囊霉菌不能提高紫花苜蓿的抗旱能力。 变式训练:. 1、(22 分)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的主要成分之一。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分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 间层。在果汁生产中应用果胶酶可以提高出汁率和澄清度。请你帮助完成以下有关果胶酶和果汁生产的实 验课题。 实验用具和材料:磨浆机、烧杯、试管、量筒、刀片、玻璃棒、漏斗、纱布等。苹果、质量分数为 2%的 果胶酶溶液、蒸馏水等。 [课题一]验证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 操作顺序 项 目 烧 杯 ① 在烧杯中加入苹果泥 20mL 20mL ② A 2mL / ③ 注入蒸馏水 / B ④ 在恒温水浴中保温,并用玻璃棒不时搅拌 10min 10min 实验方法及步骤 (1)将苹果洗净去皮,用磨浆机制成苹果泥,加入适量蒸馏水备用。 (2)取两个100mL 洁净的烧杯,编为1、2号,按相应程序进行操作,请把表中未填写的内容填上,A________, B_________。 (3)取出两个烧杯,同时进行过滤。观察(或比较)____________并记录结果。 实验结果的预测及结论: 如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说明果胶酶对果胶的水解具有催化作用。 [课题二]探索果胶梅催化果胶水解适宜的 pH (1)本课题实验步骤中,在完成“烧杯中分别加入苹果泥、试管中分别注入果胶梅溶液、编号、编组” 之后,有下面两种操作: 方法一:将试管中的果胶酶溶液和烧杯中的苹果泥相混合,再把混合液的 pH 分别调至 4、5、6……、10。 方法二:将试管中的果胶酶溶液和烧杯中的苹果泥的 pH 分别调至 4、5、6……、10,再把 pH 相等的果 胶酶溶液和苹果泥相混合。 (1)请问哪种方法更为科学________________,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中也有玻璃棒搅拌的操作,其目的是使________,以减少实验误差。 ( 3 ) 如 果 用 曲 线 图 的 方 式 记 录 实 验结 果 , 在 现 有 的 条 件 下 , 当 横 坐 标 表 示 pH , 纵 坐 标 表 示 ________________,实验的操作和记录是比较切实可行的。根据你对酶特性的了解,在图中选择一个最可 能是实验结果的曲线图:_____________。若实验所获得的最适宜 pH=m,请你在所选的曲线图中标“m” 的位置。 参考答案: 课题一:(4 分)(2)A 注入果胶酶溶液 B 2ml (3 分) (3)相同时间内滤出的果汁体积和果汁的澄清度 相同时间内 1 号烧杯中果汁的体积比 2 号烧杯中的大, 澄清度高, 课题二:(3 分)(1)方案二 能够确保酶的反应环境从一开始便达到实验预设的 pH 值。(2 分)(2) 酶与底物充分接触 (6 分)(3)果汁体积 甲 2、(20 分)用浓度为 2%的秋水仙素,处理植物分生组织 5~6 小时,能够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那么, 用一定时间的低温(如 4 ℃)处理水培的洋葱根尖时,是否也能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呢?请对这个问题进 行实验探究。 (1)针对以上问题,你作出的假设是: 。 你提出此假设的依据是 。 (2)低温处理植物材料时,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产生低温效应,根据这个提示将你设计的实验组合以表 格形式列出来。 (3)按照你的设计思路,以 作为鉴别低温是否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的依据。为此,你要进行的 具体操作是: 第一步:剪取根尖 2~3mm。 第二步:按照 → → → 答案:(1)用一定时间的低温处理水培的洋葱根尖能够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依据是低温能够影响酶的 活性(或纺锤丝的形成、着丝点的分裂),使细胞不能正常进行有丝分裂。(学生也以提出其它假设,只要 能够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进行合理的解释,也可得分。) (2)只要学生设计的表格达到以下两个要求,均给分:A.至少作两个温度的对照(常温和时间);B.间隔 相等的培养时间进行取样。以下表格仅作参考。 培养时 间 培养温度 5 hrs 10 hrs 15 hrs 常温 4℃ 0℃ (1) 在显微镜下观察和比较经过不同处理后根尖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或染色体计数) 解离 漂洗 染色 制片 3、(2010·广东卷,29)假设你去某饲料研究所进行课外实践活动,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选用恰当的试剂检测某样品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提供的试剂有:①碘液,②苏丹Ⅲ溶液,③双缩脲试剂, ④斐林试剂。你选用的试剂应该是________;蛋白质与相应试剂反应后,显示的颜色应为________。 (2)完善以下实验设计并回答问题。 探究 A 动物蛋白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资料:饲料中的蛋白含量一般低于 20%;普通饲料可维持小鼠正常生长;A 动物蛋白有可能用于饲料生产。 研究目的:探究 A 动物蛋白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饲料:基础饲料:基本无蛋白质的饲料; 普通饲料(含 12%植物蛋白):基础饲料+植物蛋白; 试验饲料:基础饲料+A 动物蛋白。 三、实验分组: 实验 组号 小鼠数 量(只) 饲料 饲养时 间(天) 1 2 3 4 5 6 10 10 10 10 10 10 基础饲料 试验饲料 1(含 6%A 动物蛋白) 试验饲料 2(含 12%A 动物蛋白) 试验饲料 3(含 18%A 动物蛋白) 试验饲料 4(含 24%A 动物蛋白) Ⅰ 21 21 21 21 21 Ⅱ 备注:小鼠的性别组成、大小、月龄、喂饲量和饲养环境均相同。 四、实验方法和检测指标:略①实验组 6 中,Ⅰ应该为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Ⅱ应该为 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要直观和定量地反映小鼠的生长情况,可以测量小鼠的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 (1)③ 紫色 (2)①普通饲料 需要普通饲料作为对照组 21 饲养时间相同,实验结果的比较才有 意义 ②体长 体重 变式训练: 1、(2011 年安徽卷)29.(18 分)(10 分)保水剂是一类高分子聚合物,可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及水肥利用 率。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保水剂和氮肥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材料用具:相同土壤基质栽培的小麦幼苗若干,保水剂,氮肥等。 方法步骤:①选取长势一致的小麦幼苗若干,平均分为 A、B、C 三组,分别施用适量的保水剂(60kg·hm-2)、 氮肥(255kg·hm-2)、保水剂(60kg·hm-2)+氮肥(255kg·hm-2),置于相同的轻度干旱条件下培养, 其它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 ②在小麦灌浆期选择晴朗无风的上午,于 10:00-11:00 从每组选取相同数量的叶片,进行 CO2 吸收量及叶 绿素含量的测定。结果(均值)如下表: 组号 CO2 吸收量/μmol·m-2·s-1 叶绿素含量/mg·g-1 A 10.66 3.07 B 13.04 3.02 C 15.91 3.05 实验结论:适量的保水剂与氮肥配施有利于提高小麦光合作用强度。 (1) 请指出上述方法步骤的缺陷并改正:步骤① ;步骤② 。 (2) 如不考虑方法步骤中的缺陷,从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在因素分析,保水剂与氮肥配施提高了 CO2 吸收量的原因可能是 。 (3)实验测得的 CO2 吸收量 (大于、等于、小于)光合作用过程中 CO2 实际消耗量,理由 是 。光合作用强度可通过测定 CO2 吸收量,也可以通过测定 释放量计算。 答案:(1)缺少对照实验 相同部位(2)提高光合作用酶的数量和活性 (3)小于 实验测得的 CO2 吸 收量是光合作用过程中 CO2 消耗量与呼吸作 CO2 用释放量之差 ,O2。 2、(20 分)以下是某同学关于酶特性的实验操作步骤,请根据要求回答: 步 骤 操作方法 试管 Ⅰ Ⅱ 1 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2mL - 2 注入蔗糖溶液 - 2mL 3 注入斐林试剂 2mL 2mL 4 注入新鲜的某种酶溶液 2mL 2mL 5 立即用酒精灯隔水加热 煮沸 1 分钟 6 观察现象 A B (1)若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酶作用的专一性,则步骤 4 可以选用 或 两种不同类别的酶。 (2)如果按上述步骤进行操作,分析 A、B 可能出现的现象及原因。 现象: 。 原因: 。 (3)该实验步骤存在明显的缺陷,请写出正确的操作步骤。(注:可直接用上表步骤中的数字表示,需增 加的步骤用文字叙述) 。 答案(1)蔗糖酶;淀粉酶(或答唾液淀粉酶; —淀粉酶)(2)现象:可能 A、B 都不能形成砖红色沉淀 原因:①先加入斐林试剂再加酶,斐林试剂可能对酶活性有影响 ②加入酶溶液后,直接加热煮沸,即可 能使酶不能充分催化反应,又可能使酶失去活性而无催化作用(3)1→2→4 适应温度条件下,保温 5min →3→5→6。 (四)全程设计: 完成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记忆): (1)确定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 一般在题干中有“验证……”“证明……”等表述的为验证性实验,有“探究……”等表述的为探究性实验。 (2)确定实验目的、实验原理 一般在题干“验证”、“证明”、“探究”后的内容就是实验的目的。根据实验目的,结合学过的生物学知识确 定实验所依据的科学原理。 (3)找出单一变量,确定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设置,无关变量如何控制。 (4)设计合理的实验装置 (5)设计实验步骤 ①材料的预处理(如材料是要用液体,但题目中给的是固体材料;如溶液的配置和浓度的设置); ②实验的前测(如生理实验中需要对实验前的材料进行生理指标的测量等); ③给相同的实验器材(或实验材料)编号或分组,如 A、B、C 或 1、2、3; ④根据实验要求加入(等量、生理条件一致或其他等同条件的语句)实验材料,说明 A 为对照组,B、C 为实 验组; ⑤确定单一变量的设置,同时确保其他培养实验条件一致(如实验试剂的成分体积等量、实验器具大小型号 相同、处理方法相同等,排除其他无关变量),实验时间多少,观测哪些具体指标; ⑥实验结果的处理(如观测的现象是什么,是否需要统计即对数据的整理,是否需要将数据转化为图表或图 像,设计表格等); (6)结果的分析(对应验证实验和探究实验): 验证性实验如“验证……”、“证明……”都可预测到与实验目的一致的结果。 探究性实验如“探究……”预测的实验结果不唯一,大多有三种可能:变量促进结果;变量抑制结果;变量与 结果无关。 例 1、 蛋白质的空间构型遭到破坏,其生物活性就会丧失,这称为蛋白质的变性。高温、强碱、强酸、 重金属等都会使蛋白质变性。现提供:质量分数为 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 2%的新鲜淀粉酶溶 液、蒸馏水、碘液、无水乙醇、烧杯、试管、量筒、滴管、温度计、酒精灯等材料用具。请你设计实验探 究乙醇能否使蛋白质变性。 实验原理:(略) 实验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的预测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可能的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实验步骤:(1)取 2 支试管,编上 A、B 号,然后向 A、B 试管内各加入 1 mL 新鲜淀粉酶溶液,再向 A 试管加 5 滴蒸馏水,向 B 试管加 5 滴无水乙醇,最后各加 2 mL 可溶性淀粉溶液; (2)将 2 支试管摇匀后,再同时放入适宜温度的温水中维持 5 min;(3)取出 A、B 试管,各加入 1~2 滴碘液, 摇匀并观察现象 实验结果的预测及结论:(1)A 试管溶液不变蓝,B 试管溶液变蓝,说明乙醇能使淀粉酶(蛋 白质)变性。(2)A 试管溶液不变蓝,B 试管溶液不变蓝,说明乙醇不能使淀粉酶(蛋白质)变性 最可能的实 验结果:A 试管溶液不变蓝,B 试管溶液变蓝,说明乙醇能使淀粉酶(蛋白质)变性 具体步骤:1、分组编号 2、实验处理 3、观察指标 4、预测结果,得出结论 变式训练: 1、(2004 年广东 39 题.)为了验证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试以大白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为观察指标,根 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分析。 (1)材料和用具:日龄相同体重相近的雄性成年大白鼠两组,甲状腺激素溶液,蒸馏水,灌胃器,耗氧量测 定装置,小动物活动测定仪等。 (实验提示:给药途径为每日灌胃,给药剂量和仪器操作不作考试要求,室温恒定。) (2)方法与步骤: (3)结果预测与分析: 答案 (2)方法与步骤: ①将日龄相同体重相近的两组雄性成年大白鼠分别标号为甲组和乙组,并分别用给出的仪器测定与记录耗 氧量和活动量。 ②每日用灌胃器给予甲组鼠灌喂甲状腺激素溶液,给予乙组灌喂等量的蒸馏水,饲养一段时间。 ③定期测量与记录甲、乙两组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 (3)结果预测与分析: 实验结果预测:未给甲状腺激素时,甲、乙两组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相近。给甲组鼠甲状腺激素后,其耗 氧量和活动量均大于乙组。 结果分析: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使耗氧 量和活动量加大 遗传判断类实验试题归纳及解题技巧(附参考答案) 1、判断显、隐性性状 此类试题从表现型来看,是对性状的显、隐性作出判断;从基因水平看,是对基因的显、隐性作出判 断。所以一旦判断出某种性状是由显性还是隐性基因控制,同时也就可以对个体的基因型作出判断。 解题规律:(1)选择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如果后代出现了新的性状,且比例较大,则可以判定新出 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2)选择相对性状的个体进行杂交,如果后代只表现某一种性状,则可以判定后代 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提示:第一种规律就植物而言可采用自交的方法;上述两种方法适用于动物时,要采用一雄多雌或多 对杂交组合的方法,因为无论动物还是植物,依据后代进行判断时,后代的数目理论上应该是无限多的; 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所以上述方法也可用于判断基因突变情况。 【例 1】石刁柏是一种名贵蔬菜,属于 XY 型性别决定 。野生型石刁柏叶窄,产量低。在某野生种群中, 发现生长着少数几株阔叶石刁柏,雌株、雄株均有,雄株的产量高于雌株。现已证明阔叶为基因空谈所致, 有两种可能:一是显性突变,二是隐性突变,主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方案加以判定(要求写出杂交级合,杂 交结果,结论)。 命题分析:本题以基因突变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显、隐性状的判断。对于植物来说,自交是首选的方 法,等同于用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这一方法。 答案:选用多株阔叶突变型石刁柏雌株和雄株进行杂交,若杂交后代出现了野生(窄叶)型,则为显 性突变所致;若杂交后代仅出现突变(阔叶)型,则为隐性突变所致。 2、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性染色体上 研究性状的遗传时,首先应该判断所研究性状是显性还是隐性,其次要明确控制相应性状的基因位于 常染色体上还是性染色体上,这是解决遗传类习题的规律。 解题规律:(1)若通过一次杂交就可以确定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性染色体上,则一定要选择雄性 为显性性状,雌性为隐性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后代雄性只表现隐性性状,雌性均表现显性性状,则基因 位于 X 染色体上,如果后代雌、雄个体中表现型相同且都有显性和隐性性状或均表现为显性性状,则基因 位于常染色体上。(2)种群中个体随机杂交,如果后代雌雄中表现型及其比例相同,则为常染色体遗传, 如果后代雌雄中表现型及其比例不同,则为伴性遗传。(3)正交和反交法,正交和反交结果不同,且性状 的出现与性别有关,则为伴性遗传,如果正交和反交结果不同,但性状的出现与性别无关,只与母本性状 一致,则为细胞质遗传。 提示:在已知显性和隐性性状的前提下,第一种方法是最为快捷的方法,ZW 型生物在选择亲本性状及 后代再现型时与 XY 型 相反;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的最显著区别就是往往在后代不同性别中出现的情 况不同,这是判断是否是伴性遗传的基本出发点,所有的方法都是在此基础上演绎出来的。解答问题时, 应物就各种情况进行遗传图解演算,知道了常染色体遗传和伴性遗传后代出现的情况,只需将这些事实用 文字表达出来,并给出相应结论即可。 【例 2】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 世纪初,一些科学家的研究发现,高等 动物 和一些植物 的染色体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 色体。性染色体的类型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甲类和乙类两种。甲类是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同型的,如 XX; 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异型的,如 XY。乙类是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异型的,如 ZW,雄性个体的性染色 体是同型的,如 ZZ。 材料二、家蚕中的雌雄个体的吐丝量有着明显的差异。家蚕中的油蚕(皮肤正常 B 对皮肤油纸样透明 b 为显性)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若用雄性油蚕和雌性正常蚕交配,F1 中,雄蚕都是是蚕,雌蚕都是油 蚕。 (1)家蚕的性染色体类型是甲类,还是乙类?____________________。 (2)控制家蚕皮肤透明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 (3)试绘出能解释材料二中家蚕现象的遗传图解。 (4)通过一代杂交实验,就能对问题(3)所作的解释作出判断。试写出这种杂交实验亲代可能的基 因型 ___________。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伴性遗传的规律,即性状在性别 中 出 现 的几率不等,考查了获取信息,在新情境下解决新问题的能 力。材料 二中,杂交后代雌雄个体中的性状不同,说明是伴性遗传, 如 果 是 XY 型性染色体的遗传,亲本雄性应选择显性性状,雌性选 择 隐 性 性状,后代雌性为显性性状,雄性为隐性性状,但材料中的 情 况 下 好与此相反,所以确定为 ZW 型;第(4)小题的关键是“对问题(3)所作的解释作出判断”,而对问题(3) 解释时,即按伴性遗传,所以部题 (4)的实质就是选择亲本的基因型,通过一次杂交,明确家蚕皮肤透 明的性状遗传为伴性遗传。 答案:(1)乙类(2)Z(3)如右图所示(4)ZBZb ZBW 3、判断纯合体还是杂合体 判断纯合子与杂合子,即判断是否可以稳定遗传;还可以与基因空谈相联系,对突变后的个体基因型 进行判断。隐性性状的个体基因型为纯合子,所以判断个体基因型一定是对显性性状的个体进行判断。 解题规律:(1)测交是最常用的方法,将显性性状的个体与隐性性状的个体进行杂交,后代出现隐性 个体,则显性性状的个体为杂合子;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则显性性状的个体则为纯合子。(2)自交是最 简单的一个方法,亲本为显性性状的个体,如果后代有性状分离,则亲本为杂合子,反之亲本为纯合子。 提示:自交的方法适用于植物,操作最为简单,且纯合个体不会消失,如果植物用测交,一旦基因型 确定,则纯合子不再存在;测交适合于动物,但要注意测交后代个体数不能太少。 【例 3】一个自然繁殖、表现型正常的果蝇种群,性别比例偏离较大,经研究发现该种群的基因为库中 存在致死基因,它能引起某种基因型的个体死亡。从该种群中选取一对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1 中 202 个雌 性个体和 98 个雄性个体。请回答: (1)导致上述结果致死基因具有________ 性致死效应,位于______ 染色体上。让 F1 中雌雄果蝇相 互交配,,F2 中出现致死的几率为__________ 。 (2)从议程群中任选一只果蝇,如何鉴别它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常染色体遗传与性染色体遗传的判断,因为致死基因导致后代雌雄比例失调, 所以一定是位于性染色体上(若位于常染色体上,致死基因在雌雄中出现的几率均等,不会引起雌雄比例 偏离 1:1)。如果位于 Y 染色体上,则后代中不会出现雄性,所以一定是在 X 染色体上,再判断显隐性, 如果是 X 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致死,则雌性中出现致死基因的几率大于雄性,不会出现后代中雌性多于雄 性的现象,故为 X 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要确定某一雌果蝇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理论上与隐怀个 体杂交是最佳方案,但因为 雄性隐性个体致死,不存在,所以只能用显性个体,即任选一雄性果蝇即可。 答案:(1)隐 X 1/8(2)将该只雌果蝇与种群中任一雄果蝇交配,统计子代雌、雄果蝇的数目, 若子代雌、雄果蝇比例为 1:1,说明该雌果蝇为纯合子;若子代雌、雄果蝇比例为 2:1,说明该雌果蝇 为杂合子 。 4、判断是否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孟德尔遗传规律是指分离定律和自由定律,即判断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还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问题。 解题规律:(1)从遗传规律的实质这一角度出发,可以通过鉴定花粉基因组成来判断是否符合分离定 律和自由组合定律。(2)通过测交的方法判断。(3)通过自交的方法进行判断。 提示:无论测交还是自交,其实质都是通过配子种类和比例进行判断;无论哪种方法,材料的数量是 制约因素。 【例 4】某生态系统中的某种昆虫体色有绿色和灰色之分(显性基因用 F 表示,隐性基因用 f 表示), 决定体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该昆虫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相同,两条性染色体上某些区段是同源区段, 即在两条染色体上能存在桢基因或者等位基因;还有某些区段是非同源区段,即不同性染色体特有的区段, 上面没有相同基因或者等位基因)。现有以下两组杂交方式: 第一组:雌性 FF×雄性 ff→F1 绿色→F2 绿色:灰色=3:1,且灰色为雄性 第二组:雌性 ff×雄性 FF→F1 绿色→F2 绿色:灰色=3:1,且灰色为雌性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这对遗传性状遵循的 遗 传 规 律 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用遗传图解解释第二组遗传现象出现的原因。 命题分析:第一组和第二组互为正交和反交,后代都表 现为绿色, 所以绿色为显性性状,又因为 F1 自交后代了现了性状分离 且为 3:1, 所以为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昆虫体色是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所以基因存在于 X 和 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书写基因型时 X 和 Y 染色体上都要写明。 答案:(1)绿色 基因分离定律(2)如右图所示 5、判断是否是可遗传变异 生物的变异有可遗传和不同遗传两种情况,遗传物质的改变或环境条件的改变都可以引起变异,所以 判断生物的变异是遗传变异还是不可遗传变异,相当于判断是受环境因素还是遗传因素影响。 解题规律:改变生物的生活环境以观察其性状是否改变。 提示:将引起变异的环境条件改变以便对照,则可以得出正确结论。如果变异是染色体则还可以通过 制片显微观察,观察其染色体的结构或数目是否发生改变。 【例 5】某生物兴趣小组饲养了一批纯合的长翅红眼果蝇幼虫,分装在 10 支试管中,准备放在 25°C 培养箱中培养(果蝇生长的最适温度),同于疏忽,其中有 2 支试管未放入培养箱,当时气温高达 37°C, 十天后观察发现,培养箱中的果蝇全为长翅,而未放入培养箱中的果蝇出现了残翅。 (1)残翅性状的出现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你认为了现残翅的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 (2)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推测。(简要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实验步骤: a 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与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分析:本题以变异为探究点,考查生物性状改变的原因。是否是高温引起的,可以改变温度即恢 复正常的温度,以观察幼虫发育状况。本题是将 37°C 与 25°进行了比较,以便得出正确的判断。 答案:(1)变异 温度的变化影响果蝇的发育,果蝇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或发生改变)(2)a. 利用高温下发育的雌雄残翅果蝇交配产卵 b.将卵放在 25°条件下培养 c. 观察子代果蝇翅的性状表 现 (3)预期结果与结论:子代全为长翅,说明残翅是由温度引起的不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 推测正确(或错误);子代全为残翅或出现部分残翅,说明残翅是可遗传的变异,温度的变化引起了遗传 物质改变,推测错误(或正确) w.w.w.k.s.5.u.c.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