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中毕业学业统一考试语文试卷(2020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初中毕业学业统一考试语文试卷(2020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

2020 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6 页,共 12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 在本试卷上无效。 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考试证号是否与本人相符合, 再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 3.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 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34 分) 1.默写。(16 分) (1)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雎》) (2)伤心秦汉经行处, ____________________ 。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__________________,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4)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 (7)__________________,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9)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10)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11)白居易的《观刈麦》诗中揭示农民变态心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小石潭记》中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形象的比喻,描写溪身、溪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会晤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希冀 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语言环境,在横线上写出合适的字或是四字成语(注意括号内提示)。(4 分) 清晨,我漫步街头,一股清新的空气迎面吹来,令人 A ______(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街上商店楼房 B 鳞次______比,令人 C 眼花______乱,不一会,人渐渐多了,街上又恢复 了往日 D_______(车象流水,马象游龙,繁华热闹)的景象。 3. 名著阅读。(4 分) 殿宇藏魔君,仙观有灵根。简述在该地发生的故事。 ①龙虎山伏魔之殿(《水浒传》) ②万寿山五庄观(《西游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内容。(不超过 15 个字)(4 分) 按下指纹,就能把门打开;一进入房间,窗帘就缓缓拉开,空调、热水器、音响、空 气净化器瞬间全部智能开启,扫地机器人早已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了。如今,这些在科幻 电影里的场景已不再“科幻”,智能家居已经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中。目前市面上的智能家 居已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智能门禁、马桶、油烟机、燃气灶、洗衣机、电视机、净水器、 冰箱等等,这些设备共同的特性,就是可以远距离操控,同时还和网上购物结合在了一起。 “人工智能”从一个陌生的词汇到一个“司空见惯”的“技能助手”走入寻常百姓家。医疗、 教育、交通、旅游、养老、物流、城市管理等逐渐变得便捷轻松。 5.第 24 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 2022 年 2 月在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下图是 本届冬奥会的会徽“冬梦”,请仔细观察后回答问题。(6 分) (1)请你以东道主的身份,根据会徽向大家介绍“冬梦”,要求描述其形象,并说明寓意。 (4 分) (2)请你为北京冬奥会拟一条宣传语。(2 分) 二(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1 分) 6.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字。(4 分) 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__________)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 ③亭亭净植 (__________) ④月色入户(__________) 7.翻译①②两题,用“\”符号将第③题在标点符号处标记。 (5 分)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从“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一句中,可以看出孔 子具有怎样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2 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4 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 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 天狼。 9. 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和他的《水调歌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一致?为什么。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1 分) 走出阅读的“舒适圈” ①阅读是件令人享受的事情,但却不能一直抱着享受的态度去做这件事情,因为人总要 踮起脚尖来,才能不断突破自身能力的天花板。 ②很多人在谈论一本书的时候,总爱用“好看”与否来衡量,对于那些以故事和情节取 胜的作品而言,个人喜好固然是一条标准,但更多的书不能用读者的舒适与否来评判。如果 仅仅将阅读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圈”,眼界和水平势必被自己的经验和偏见所囚禁。 ③就我的阅读而言,也经历了一个“走出舒适圈”的阶段。大学期间,作为一名刚开始 学习国际关系的学生,我的阅读偏好是现实主义相关的著作,并以此界定“好看”和“不好 看”。慢慢地,我发现这并不能完全解释所有的国际社会现象,于是,我开始努力克服自己 “不舒服”的阅读感受,去完整阅读更多的其他领域的经典著作。慢慢地,我的思想变得更 开阔,对问题的理解也更深入,收获越来越多。尝到甜头之后,我开始努力地走出一个又一 个阅读的“舒适圈”,去获取更多新的、不同的知识。 ④工作之后,职责需求推动着我更努力去吸收新的知识,以适应新的环境,承担更重要 的任务、这又是一轮克服不舒适感的战斗。既要学习岗位上的一些新知识,又要巴工作经验 结合到理论中去重新学习,从初期的不适到逐步接受,再进展到学有所得,最后变成能享受 这种学习。其实,在阅读中学习新理论、吸收新知识,都有一个形成舒适圈再打破舒适圈的 过程,之后形成更大的舒适圈。随着圈子的扩大,脑中的内容越来越饱满,知识越来越丰富, 能解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⑤现实中,也有部分人不愿逃离自身的阅读舒适圈,不愿意看外面的世界,有的人自我 定位就是“拿个铁饭碗、悠闲过日子”,不愿意在闲暇时间看一些需要“费脑”的书。这些 现象皆源自于人们懒于变、安于现状害怕困难的本性。如果永远躲在舒适圈内,就好像每天 走同一条路去上班,走起来熟悉且舒适,甚至闭着眼都能走到,可一旦老路被封,便没有新 路可走。走出阅读的舒适圈,才能看到不寻常的景色,并找到到达目的地的新路线。 ⑥在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存在专业知识交融的现象,我们如果一味理头于 自己的阅读舒适圈,长此以往,就会出现知识面窄、看问题片面、解决问题不得力的情况。 要跟上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要求,需要我们克服惰性、解放思想, 通过更具“挑战性”的学习,疏解“本领恐慌”。 ⑦其实,阅读就是在舒适圈和走出舒适圈中来回的过程,我们可以选择舒适,但是不该 一直选择舒适。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0.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 11.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具休内容分析。(3 分) 12.请简述本文的论证过程。(4 分) 13.根据第⑤段画线句子,以“有的人”开头,为本段补充一个类似论据。(2 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1 分) 外婆的年 ①在我的记忆里,过年,总有一种让我口舌生津的馨香味道。那来自我的童年,与我的 外婆有关。 ②父亲在昆明当兵,母亲在广州教书,顾不上我。但外婆不嫌弃。她把这块被丢在乡下 的泥当成宝,又浇水,又喂肥。渐渐的,丑泥也有春天眷顾,草色青青,野花烂漫,像别的 孩子一样无忧无虑。 ③小时候的年,是一段贴着对联、年画和窗花的乡村记忆。红彤彤的,笼罩着一团喜气。 因为一反常态,而显得不安分。我的心像飘浮的纸鸢似的,晃晃悠悠荡在空中,直到吃了元 宵节的汤圆,才肯落地。好在,有外婆站在地上,稳稳地接住。 ④喝过腊八粥,被红豆、花生、黄豆、大枣、糯米、绿豆、板栗、冰糖等稀罕食物的能 量合力架起,我的身心就有了升腾的底气,上蹿下跳,生机勃勃。我人小,但不傻。我眨巴 着眼睛,小狗一样摇晃着尾巴尾随在外婆的身后,东走西走。还懂得适时露面,以便第一时 间享受外婆制作和买来的美食美物,既饱口福,又饱眼福。我早就发现一个秘密,外婆平日 里会把最好的东西,吃的用的穿的,暗藏起来,留到腊月打开,摩挲,配备过年。我为自己 的洞悉,暗自得意,并秘而不宣。 ⑤外婆忙年,从腊八开始,响亮地奏起了序曲。营生成倍增长,不止在柴米油盐酱醋茶 七件事里转悠了,身边总有干不完的活计:清扫卫生,拆洗缝补,剪窗花剪福,糊顶棚糊窗; 逢五遇十,备好大筐小篓,去赶集置办年货……等到小年祭灶后,还有一拉溜的面食,排队 等着她去完成:发糕,年糕,豆包,菜包,饽饽,饺子……外公不会做饭,只会拉着个呼哒 呼哒响的风箱,往灶膛里添柴火。但外婆并不慌张。她的双手和双脚各就各位、配合默契, 在忙碌的节奏里,保持着忙而不乱的秩序。现在想来,我外婆堪称是优秀的生活家。再忙再 累,她也有本事把日子治理得有条不紊。别人有的,她不缺。别人没有的,她不少。不给列 祖列宗丢脸。 ⑥那些年环境清朗,胶东的冬天很纯粹,比现在冷多了。腊月天常常会下雪。大雪片子 扇动着翅膀赶来,院子里,房顶上,白亮亮的,头道面粉似的,扬得到处都是。仿佛也想沾 点人间喜庆的年味。天助农人。外婆把那些从集市上买来的年货,鸡鸭鱼肉,分门别类,装 进蛇皮袋里,埋进墙根的雪堆中,天然冷冻。就算没雪,数九寒天,滴水成冰,也不必担心 食物会腐烂和变质。外公外婆的家境还算殷实。外婆总念叨着,多备点年货,亲朋好友来串 门时,让人家吃好喝好。其时,他们的子女、我的妈妈舅舅姨姨,都已经鲤鱼跃龙门,跳出 村庄到外地工作了。就算过年,也难得一聚。 ⑦对孩子们来说,最关心的排在首位的还是吃食。民以食为天。这话永远不会过时。过 了腊八,好日子就来了,饭菜会变得像模像样,流水一样,一直流到正月,比往日丰盛许多。 那些平时深藏不露的腌鱼、腌肉、腌蛋,大摇大摆地登堂入室;鲜肉、香肠、豆腐,也时不 时地出来露个脸儿;就连潜伏已久的糖果、桃酥、核桃、瓜子,也开始现身溜达。让我疑心, 其余的月份好像就是做做样子,用来虚度的,简直白过了。我天真地想,一年里,我只过腊 月和正月就好了。 ⑧除了吃的,让我惦念的,还有我的新衣服。自然早已准备得一应俱全,外婆从不会忽 略。除了母亲从远方寄来的上海产时髦童装,足以让小伙伴们惊得目瞪口呆,外婆亲手给我 缝制的棉衣棉裤,内衣内裤,里三层外三层,都会让他们羡慕不已。 ⑨外婆掌管的春节,如同开启一个宝物匣子,里面涌出百宝光,让我目不暇接。这时的 外婆看上去就像坐在莲花台上的菩萨,慈眉善目,仁爱慷慨,有求必应。 ⑩过年,也是孩子们成长中的一个盛大庆典。迈过新年这道门槛就长了一岁,年龄的增 减交替与更新,只在一夜之间。新年零点一过,我就迫不及待地张开小嘴,甜甜地向外公外 婆拜年。一句简单的“过年好”犹如点金石,外公外婆便笑眯眯地将压岁钱塞到我手里。外 婆一边看着我笑,一边抚着我的头说,好蓉儿,又长了一岁,更懂事了。外婆可是又老了一 岁,白头发更多了。 ⑪ 如今,外婆早已过世,但我知道她一直蛰居在我的体内。她的骨血与我的合而为一, 鲜活在我的血脉中。我笑她也笑,我哭她也哭。每当过年时,我会在桌上为外婆摆出一双筷 子,然后小声对她说: “ 。” 14. 从全文看,题目“外婆的年”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2 分) 15. 试分析第⑥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 分) 16. 结合语境理解第 ⑪ 段加点字“蛰居”的含义。(2 分) 17. 揣摩作者的心理,在第 ⑪ 段横线处补全“我”想对外婆说的话。(2 分) 三(50 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 分) .青春之旅中,有人拼搏,有人坚持,有人品味自然,有人追寻人生。青春像一本书, 有读不完的故事与哲理;青春像一首歌,歌唱着欢乐与悲伤;青春是一杯苦茶,最后却品出 清雅之香…… 请你讲述生活的故事,表达自己的见解,抒写自己的感受。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文章,要求内容具体充实,文体不限。(不 能透露与考生有关的信息) 题目:因为 ,我的青春更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