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8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每日一题(第14周)周末培优(含解析)
周末培优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早春寄王汉阳 李 白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昨夜东风入武阳,陌头杨柳黄金色。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 请简要赏析首联中“访”字的妙处。 “访”,访问,访寻。诗句将寒梅拟人化,生动地表达了诗人走出房舍,到梅树 下向寒梅探问春天归否的迫切心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永 平① 顾炎武 流落天涯意自如,孤踪终与世情疏。 冯欢原不曾弹铗②,关令③安能强著书? 榆塞晚花重发后,滦河秋雁独飞初。 从兹一览神州去,万里徜徉兴有馀。 【注】①顺治十四年春,作者自昆山北上,第二年秋到达永平,这首诗就是当时的感事之作, 此时,南明已亡。②冯欢弹铗:即冯谖弹铗;铗,剑柄;谓处境窘困而又欲有所求。③关令: 守关官吏。老子……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当 时有人要作者修《永平府志》,作者辞不就。 联系全诗,赏析“榆塞晚花重发后,滦河秋雁独飞初”两句。 描绘了一幅塞上晚花开放、河上秋雁独飞的开阔图景,“独飞”暗示作者即将独 自开始旅行,“晚花重发”暗含着对未来的期待;此处作者以独飞的秋雁自比,凸显自己心系 南明、永葆节操的志向。 【解析】 本题考查炼句。要求赏析的是颈联,要从使用的手法、描写的景物等角度入手 分析,还要抓住关键词逐一解读。 3.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王实甫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 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 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 这首元曲体现了王实甫曲词“婉丽清新”的特点,请结合全曲分析。 在语言运用上,前曲后曲各有特点:前曲每句最后两字皆用叠词,景中含情;后曲 前四句采用连环句,情中带景,再加上“忽地”“怎地”等口语的运用,读起来使人感到一股浓郁 的生活气息。这既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韵律美、生活美,又体现了王实甫曲词“婉丽清新”的 特点。 技巧点拨 1.鉴赏诗歌语言类题目的答题模板:字(词)的含义或句子的含意或诗歌的语言风格 +使用的表达技巧+描写对象的特征或描述的画面或营造的氛围+体现的情感或表达的主题。 2.识记相关的答题术语。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一般有:清新、朴素、雅致、平实、华 丽、幽默、活泼、诙谐、庄重、简约、简洁、精练、精当、生动、凝练、洗练、含蓄、明 快、通俗、口语化、明白如话等。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主要有:豪放、雄奇、沉郁、直率、 婉约、风趣、工丽、委婉蕴藉、苍凉悲壮、自然流畅、忧郁激愤、清新典雅、婉约凄切、 新鲜活泼、奇特新颖、平白清新等。 4.【2014 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 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 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名师点睛 1.掌握常见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其特征。常见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包括拟 人和拟物)、借代、夸张、双关、对偶、对比、设问、反复、互文等。比喻、比拟,可使描 绘的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感染力。对偶,句式整齐匀称,韵律鲜明,有结构美和 音乐美。对比,可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设问,可启发思考、加强印象。 反复,可使内容或感情基调突出。如上述题中考查的句子就涉及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这就 要求考生对这种修辞手法的特征掌握清楚。 2.掌握修辞题常见设问方式和变体方式。一般的设问方式为,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还有的提问采取变体方式,如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 手法,或手法)有何效果?如上述题就没有直接就修辞手法设问,而是以“在表达技巧上 有何妙处”设题,但考查的重点是修辞手法的运用。 3.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修辞手法,品评效果。任何修辞手法都要通过句子来体现,因此 在分析时就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看突出了什么内容或情感。 4.掌握修辞手法类题的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第二步,结 合诗句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手法的具体运用,突出了什么特征,表现了什么感情。第三步, 说明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效果。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晚归山居 刘 沧 寥落霜空木叶稀,初行郊野思依依。 秋深频忆故乡事,日暮独寻荒径归。 山影暗随云水动,钟声潜入远烟微。 娟娟唯有西林月,不惜清光照竹扉。 这首诗的颈联与王维《山居秋暝》的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相比,在写景角度上 有何相同点?在意境上有何区别?请简要分析。 ①在写景角度上,二者都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描写了景物。刘诗颈联从视觉角度 描写“山影”,从听觉角度表现“钟声”。王诗颔联从视觉角度描写“明月”,从视觉、听 觉角度描写“清泉”。②在意境上,刘诗颈联描写了山影投映溪水,随波暗涌,古寺钟声悠 长,又随远烟逝去,意境幽暗空寂。而王诗颔联描写了一场秋雨后,只见皎洁的月光透过松 枝星星点点洒落下来,又闻泉水淙淙流泻于山石之间,意境幽清明净。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谿 叟 景 云 谿翁居处静,谿鸟入门飞。 早起钓鱼去,夜深乘月归。 露香菰米熟,烟暖荇丝肥。 潇洒尘埃外,扁舟一草衣。 诗歌前三联是围绕尾联哪一个词来写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采桑子 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注】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省阜阳市)西湖。欧阳修曾任颍州太守,盛夏之际游玩西湖,写 下此词。 请简要分析“荷花开后西湖好”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 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正宫〕鹦鹉曲·农夫渴雨 冯子振 年年牛背扶犁住,近日最懊恼杀农夫。稻苗肥恰待抽花,渴煞青天雷雨。〔幺〕恨残霞不近人 情,截断玉虹南去。望人间三尺甘霖,看一片闲云起处。 这首曲子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念奴娇· 登多景楼① 【宋】陈亮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 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 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②。小儿破贼③,势成宁问强对! 【注】①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 年)春,隆兴和议后,南宋统治者欲以“长江为界 的南北定势”为借口,放弃北伐,苟安江左。陈亮坚决反对。②中流誓:这里引用的是祖逖统兵 北伐,渡江击楫而誓的故事。③小儿破贼:淝水之战时,谢安之侄谢玄等击败苻坚大军,捷报送 达,谢安方与客下围棋,看书毕,默然无语,依旧对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 这首词的最后三句运用了哪两个典故?有何作用?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韦 庄①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②。 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 却愁宴罢青娥③散,扬子江头月半斜。 【注】①韦庄(约 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是诗人韦应物的四 世孙。韦庄曾经家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又为病困,写作此诗时正值黄巢兵乱。②吴娃: 吴俗谓好女为娃。③青娥: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这首诗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潇洒。首联以“鸟入门”体现居住环境的潇洒;颔联写主人公早出钓鱼,乘月而归,表现其行 为无拘,自在潇洒;颈联以“菰米熟”“荇丝肥”体现主人公住在山中衣食无忧,潇洒自在。 2.①总写词人对西湖的印象,引出下文对“西湖好”的具体描写; ②奠定整首词的情感基 调,暗示词人轻松闲适的心境。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语句。要求赏析的句子位于开头,结合本句中的“西湖 好”等可以看出,应该是总括西湖给人的印象,为下面具体描写西湖好在哪些方面做铺垫; 同时不要忘记联系作者的感情作答。 3.(1)以口语入曲。比如“最懊恼杀”“渴煞”等词语都是口头语言。(2)语言质朴。曲子表现 了农夫盼雨的急切心情,字字句句都由农夫眼中看到,口中说出。(3)纯用白描手法,细腻地 表现了农家艰辛生活的一个侧面。 【解析】 这首曲子写农夫渴雨,以农民的口吻来写,极为质朴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此曲的语言特色主要体现在:(1)以口语入曲。曲子采用日常所用口语,读来朗朗上口。 (2)语言质朴。曲中的字字句句都由农夫眼中看到,口中说出,这种设身处地,直接反 映了农家生活与农民的思想情绪。(3)纯用白描手法,细腻地表现了农家艰辛生活的一个 侧面。 4.两个典故:祖逖中流击楫、谢玄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的故事。作用:劝勉南宋当权者,希望 他们坚定信念,利用有利形势,长驱千里,扫清河洛,尽收故土,表达了作者必胜的乐观信念。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考查用典的修辞手法。最后三句所运用的 两个典故,可以参照注释加以概括提炼,作者通过“祖逖中流击楫”“谢玄在淝水之战中以少 胜多”的故事,阐明没有必要害怕强敌的坚定信念。 5.这首诗主要采用了衬托(反衬)手法。整首诗重笔浓墨极写阀阅之家穷奢极欲、歌舞夜宴 的富贵气象,而主旨却在尾联,诗眼又浓重地点在一个“愁”字上。一“愁”三“满”, 首尾相应,产生强烈的对比作用,三“满”正是为了反衬出深“愁”。 今 日 收 获 如 何 ? 总 结 一 下 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