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8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绥化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独立不迁”是屈原人格美的核心。它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养育了自己的故乡的热爱与依 恋;二是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决不随波逐流。 屈原的一生便是“独立不迁”的最好诠释。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 毫不动摇,正如他在《离骚》中所说的:“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他也曾打算像 战国时代一般士大夫那样周游列国。去寻找了解自己的君主。但是,对于自小生于斯、长于斯 的乡土的深挚感情,使屈原不能他迁,最后只好身投汨罗,以死来殉自己的祖国和一生为之奋 斗的理想。 与“独立不迁”相联系着,屈原在诗歌《橘颂》中还提出两条为人的准则:无求与苏世。《橘 颂》中说:“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一个人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才能顶天 立地,保持独立的人格。《橘颂》又说:“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必须头脑清醒,是非明辨, 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而不至于随波逐流。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里,使之 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 《渔父》的中心思想也是“独立不迁”。不过这首诗人们多以为伪作。王逸既说是“屈 原之所作”,又说是楚人追记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本来就自相矛盾。但司马迁在《屈原列传》 中已采用它的内容作为事实来叙述,因此可以设想,这篇作品的文字虽然不一定出自屈原之手, 而渔父与屈原的问答却实有其事。屈原的答话可以作为了解屈原思想的可靠资料。渔父问屈 原何以被放逐,他答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又问他:“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他答 曰: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渔父和屈原对话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渔父大概是一个逃避现实的隐者,他不满意社 会的黑暗,但他的态度是与世推移,随波逐流。屈原则不然,他要保持自己的清高和清醒,不肯 同流合污。这当然会陷入孤立,但他不怕孤立,决不会投合世俗而改变自己的态度。正如他所 说的“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独立不迁”的人格还表现为对正直的追求与维护。屈原批评那种“背绳墨以追曲”的 行为,发出“伏辩以死直”的誓言。在《涉江》中,他表示:“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在儒家的典籍中,治水有功却被天帝处死的鲧一直是个反面人物,那么鲧到底犯了什么天 - 2 - 条会被天帝处死呢?《山海经》说: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 于羽郊。 原来,鲧的罪行是私自窃取了天帝的息壤去填洪水以拯救人类。这样说来,他简直就是一 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屈原对这样一个英雄深表同情和赞赏,从这可以看出屈原自己人格的 崇高。屈原明知自己的结果会和鲧一样悲惨,但是他决不屈己从俗,而始终保持着“独立不 迁”的人格,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啊! (选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包含对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以及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而决不随 波逐流两个方面。 B. 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里,“独立不迁”使屈原的人格臻于更坚实、 更完美的境地。 C. “独立不迁”贯穿于屈原的一生:坚持理想,虽遭打击而不动摇;依恋故土,虽然不被理解而 不他迁,等等。 D. “独立不迁”体现了屈原和隐者截然不同的人格:隐者与世推移,随波逐流;屈原决不投合 世俗而改变自己。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结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屈原认为鲧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因而对他深表同情和赞赏,这也可以让人看出屈 原自己崇高的人格。 B. 屈原以“无求”与“苏世”的为人准则要求自己并努力践行,这使他“独立不迁”的人格 更为坚实和完美。 C. 屈原最后投身汨罗,以死明志,这是因为楚国国君没有理解他,重用他,他的“美政”理想 无法实现。 D. 全文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方式,阐述了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的丰富内涵,结构谨严。 3. 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体现了屈原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而 毫不动摇的精神。 B. 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做一个顶天立地、保持独立人格的人,这是屈原的为 人准则之一。 C. 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在《离骚》《橘颂》《涉江》等作品中都得到了体现,如“苏世独 - 3 - 立,横而不流兮”等。 D. 文中引王逸和司马迁关于《渔父》相关资料是为了证明渔夫和屈原对话是真实的,史料价 值是不可忽视的。 【答案】1. A 2. C 3. C 【解析】 【1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关于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 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 进行辨析。A 项“‘独立不迁’使屈原的人格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偷换概念,原文 第三段,原文是说“无求与苏世”使独立不迁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 【2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结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对文本 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C 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的最后一段,原文为“这样说来,他简直就 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屈原对这样一个英雄深表同情和赞赏……”,由此可知,“认 为鲧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错,这是作者的观点。 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 寻求代词与指代内容之间的联系,将指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 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3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这是考查分析概括作者 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 项“为了证明渔夫和屈原对话是真实的,史料价值是不可忽视 的”,表述不当,本选项信息对应原文第四段,这一段的中心句是“《渔父》的中心思想也 是‘独立不迁’”,再联系原文“《渔父》的中心思想也是‘独立不迁’……这篇作品的文 字虽然不一定出自屈原之手,……屈原的原话可以作为了解屈原思想的可靠资料”可知,文 中引材料的目的是为了阐释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雨夜小站 柳青 - 4 - 春雨刷刷地下着。透过淌着雨水的玻璃车窗,看见秦岭西部太白山的远峰、松坡,渭河 上游的平原、竹林、乡村,百里烟波,都笼罩在白茫茫的春雨中。 当潼关到宝鸡的列车进站的时候,小街两边的店铺已经点起了灯火。由于春汛,渭河的 渡口暂时取消了最后一次摆渡,旅客们都陆陆续续进了这个旅馆或那个旅馆,只剩年轻的庄 稼人梁生宝,头上顶着一条麻袋,背上披着一条麻袋,一只胳膊抱着用一条麻袋包着的被窝 卷儿,黑幢幢地站在街边靠墙搭的破席棚底下。 来这里买稻种的生宝,碰到一个难题。小伙子问过几家旅馆,连睡大炕也要两角钱。他 从家乡起身时,根本没预备住客店的钱。心想:随便什么地方不能滚一夜呢?没想到眼前刷 刷的春雨却把他搁在了这个小站。 “把他的!到哪里过一夜呢?” 站在这异乡的陌生小街上,生宝的心却回到渭河下游的稻地里去了。钱对于那里的贫雇 农,是多么困难啊!起身时收集稻种钱,难着哩!其他互助组的庄稼人,要劳驾他捎买些稻 种,临了却没弄到钱。本互助组有两户,也是作为组长的他先垫着。生宝心里明白:他带来 了多少钱,要买多少稻种,还要运费和来回的车票。他怎能贪图睡得舒服,多花一角钱呢? 从前,汤河上的庄稼人不知道这郭县地面有种叫“百日黄”的急稻子,秋天割倒稻子来 得及种麦,夏天割倒麦能赶上泡地插秧;只要有肥料,一年可以稻麦两熟。 任老四曾经溅着唾沫星子感激地对他说:“宝娃子!你这回领着大伙试办成功了,娃们 就有馍吃了嘛!” “就说稻地麦一亩只收二百斤吧!全黄堡区五千亩稻地,要增产一百万斤小麦哩!生宝 同志!”这是区委王书记开会时拿眼睛盯着生宝说的,生宝明白:那是希望和信赖的眼光…… “我哪怕就在这席棚底下蹲一夜哩,也要省下这两角钱!”生宝对自己说,度过了讨饭 的童年生活,十三岁就给财东家熬半拉子长工,青年时代又在秦岭荒山里混日子,他不知道 还有什么可以叫作“困难”!他觉得:照党的指示给群众办事,“受苦”就是享乐。可他知 道继父梁三不这么着想…… 一九二九年,生宝跟着他妈夹在衣衫褴褛的人群中,逃难到下堡村,是继父梁三的草棚 屋收留了他们。梁三命运不济,接连死了两回牛,后来连媳妇也死了,再后来租不到地,连 父亲留下的三间房也拆得卖了木料和砖瓦。可自从草棚屋里有了生宝母子,曾经被命运打倒 的梁三,又开始创立起家业来,他操劳着、忍耐着,把希望寄托在将来。可拆掉三间房的地 上长起来的榆树已经比碗口粗了,家业依旧没创起来。 土地改革的那年冬天,梁三家分得十来亩稻地,老汉早已干瘪的身体突然就有莫名其妙 - 5 - 的精力,见天天不亮就开始忙乱起来,但对于生宝也渐渐生出许多不满。 看见郭振山家盖瓦房,他心里气:“你把俺生宝拉进党里头做啥嘛?你弟兄三个外头有 人干事,屋里有人种地,你们积极得起啊!可俺家里的地怎弄哩?” 听说生宝担任互助组组长,他冲到老婆跟前抱怨:“他为人民服务!谁为我服务?成天 不着家,啥时才能创立咱自个儿的家业?” 这次买稻种,老汉照旧不高兴:“谁见过汤河上割毕稻子种麦来?等碰破了脑壳后,你 才知道铁是铁,石头是石头。” 想到这,生宝觉得有必要回去后认真地跟继父做点解释工作,主要说明大家富裕的道路 和自发的道路有啥不同。爷俩使足了劲种地,的确年年粮食有余,然后有力量买地。可像任 老四家那样的,劳力软、娃多,离开互助组就搞不好生产,就得年年卖地。那十年八年后, 老任家又和没土改一样,地全到他爷俩名下了! 想到能改变继父的想法,生宝满脸堆起笑容,他走进一家小饭铺,要了碗汤面,然后取 开棉袄口袋上的锁针用嘴唇夹住,掏出一个红布小包来,在饭桌上很仔细地打开,在那些七 凑八凑来的人民币中拣出最破的一张五分票,付了汤面钱。 踏着土街上的泥泞,生宝从饭铺跑到车站票房。划着一根洋火,观察了全部情况;划第 二根洋火,选定睡觉的地方;划了第三根洋火,把麻袋在地上铺开来。头枕着过行李的磅秤 底盘,生宝和衣睡下了。他想:在这里美美睡上一夜,明日一早过渭河,到太白山下的产稻 区买稻种呀! 票房外头,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天气是凉的,可生宝心中是热的…… (节选自柳青长篇小说《创业史》,有删改) 【注】互助组:指 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农民为解决各自劳动力、 生产工具不足的困难,而建立的劳动互帮互助组织。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中有多处生动的细节刻画,如第二段中对梁生宝的外貌描写,一身三条“麻袋”,真 实呈现了生宝朴实坚定、艰苦创业的庄稼汉子形象。 B. 小说采用倒叙手法,先描述生宝雨夜到达小站的情景,设置悬念:梁生宝是谁?为何不住 旅馆?既避免了平铺直叙,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 通过继父对生宝的不满,可以看出虽然两人都吃苦耐劳,都想发家致富,但梁生宝更加乐 于奉献,有责任,有担当,社会主义建设就需要生宝这样的带头人。 D. 小说的人物语言很有特色,如“把他的!到哪里过一夜呢?”“你把俺生宝拉进党里头做 - 6 - 啥嘛?”,富有地域特点和乡土气息,质朴而又富有情韵。 5. 小说中两次描写“春雨”,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6. 小说节选自柳青的代表作《创业史》,请分析“创业”一词在选文中的丰富意蕴。 【答案】4. B 5. ①故事在“春雨”中展开,又在“春雨”中收束,首尾呼应,使小说的 情节结构更加严谨。②开篇的“春雨”为故事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正是因为春雨导致春汛, 才使得渭河停渡,生宝只好在小站过夜;也正是因为春雨不停,使“怎么过夜”成了生宝眼 下的难题。③结尾的“春用”反衬出人物心理。淅淅沥沥的春雨带来丝丝凉意,使梁生宝渴 望带领大家共同发家致富的火热激情显得更加强烈。 6. ①“创业”指梁三老汉口中的“创立咱自个儿的家业”,是个人的发家致富。②“创业” 指梁生宝心中的“照党的指示给群众办事”,是带领大家共同追求美好生活。③“创业”表 现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中人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努力改变命运,创建新生活的可贵 精神。 【解析】 【4 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思想内容是文章的主旨,就是 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就是作者主要要反映的内容,是作者写文章的目的。艺术特色一般来 说,赏析它的结构,独特的修辞,这类题型都要结合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答题时 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此题是选“不正确的一项”,B 项, “小说采用倒叙手法”错误,小说采用的是顺叙手法,小说中提及梁三老汉的内容属于插叙。 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 中两次描写“春雨”,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然后到小说中找到两 次描写“春雨”的内容,看内容上写了什么,然后再从情节结构、人物塑造和表现主题上分 析作用。首先,小说在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了“春雨”,故事在“春雨”中展开,又在“春 雨”中收束,从情节结构上看,首尾呼应,使小说的情节结构更加严谨;从情节发展上看, 开篇的“春雨”为故事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正是因为春雨导致春汛,才使得渭河停渡,生 宝只好在小站过夜;也正是因为春雨不停,使“怎么过夜”成了生宝眼下的难题;从人物塑 造上看,结尾的“春用”反衬出人物心理。淅淅沥沥的春雨带来丝丝凉意,使梁生宝渴望带 领大家共同发家致富的火热激情显得更加强烈。考生围绕这些方面分析作答即可。 - 7 -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基本能力。要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的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 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 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本题要求分析 “‘创业’一词在选文中的丰富 意蕴”,需要抓住关键词语“创业”,明确创业写的是什么,如何来写的,达到了什么效果。 由梁三老汉口中的“创立咱自个儿的家业”“你们积极得起啊!可俺家里的地怎弄哩?”, “创业”是指个人的发家致富;由梁生宝心中的“照党的指示给群众办事”“‘受苦’就是 享乐”,“创业”是指带领大家共同追求美好生活;由农村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中人们勤俭节 约、艰苦奋斗的表现,“创业”是指努力改变命运,创建新生活的可贵精神。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陵字.少卿,拜.为骑都尉,将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①以备胡.。天汉..二年,贰师② 将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 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上曰:“吾发军多,毋骑予女。”陵对: “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上壮而许之,诏陵以九月发。 陵将其步卒五千人出居延,至浚稽山,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陵搏战攻之,千 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召八万余骑攻陵。明日复战, 斩首三千余级。单于使其子将骑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单 于下走。陵军战一日数十合,复伤杀虏二千余人。虏不利,欲去。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 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射矢且尽。单于大喜,四面射,矢如雨下。汉军南行,士尚三 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下,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 得行。昏后,陵叹曰:吾不死,非壮士也。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各鸟兽散, 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夜半时,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 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军人分散,脱至塞者四百余人。 后闻陵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迁盛言:“陵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提步卒不满 五千,抑数万之师,转斗千里,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 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上以迁诬罔,下迁腐刑。 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死。 - 8 - (选自《汉书·李陵传》,有删改) 【注】①酒泉、张掖:地名。②贰师:李广利,武帝所宠爱的李夫人的哥哥,武帝遣其伐大 宛,因大宛境内有贰师城,所以称之为“贰师将军”。后投降匈奴。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 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 B. 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 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 C. 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 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 D. 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 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又称表字。古代男子二十岁取 字,女子十五岁取字。 B. 拜,文中指授予官职,“拜相如为上大夫”“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中的“拜”都为此 义。 C. 胡,这里指中原以北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受时代的限制,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 分有限,对他们的异同也没有深入调查,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 D. 天汉,指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 人们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乾隆皇帝、康熙皇帝等。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陵希望自己能独当一面,为国效力。他向汉武帝提出率领五千步兵出征,牵制单于的兵 力,汉武帝答应了他的请求。 B. 浚稽山这一战役中,李陵率步兵与匈奴骑兵抗衡,孤军苦战,充分发挥了远射兵器弓、弩 的作用,杀伤匈奴骑兵众多,其战术运用和战役指挥是成功的。 C. 李陵率领的军队被围在谷中,损失惨重;他与韩延年率众突围,匈奴紧追不舍,韩延年战 死,李陵投降匈奴,最终全军覆灭。 D. 司马迁为李陵辩护,他认为李陵虽然被俘,但摧败匈奴的战绩也足以光耀天下;李陵之所 以投降,是想等待机会报效汉朝。 - 9 -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射矢且尽。 (2)提步卒不满五千,抑数万之师,转斗千里,虽古名将不过也。 【答案】7. B 8. D 9. C 10. (1)恰逢李陵军中的军候管敢被校尉凌辱,逃出投降了匈奴,详细地说出李陵的军队没 有后援,箭将要用完。 (2)(李陵)率领不满五千步兵,搏杀几万军队,转战千里,即使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 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 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武帝召见李陵,想让他为李广利的军队运送粮草。李陵向武帝叩头 请求说:我所率领的人,都是荆楚勇士、奇才、剑客,力大可掐住老虎,射箭必中,希望能 自成一军,分散单于兵力。” “召”“欲使”的主语是武帝,“召陵”“欲使”有两个谓语,中间应断,排除 AD 两项。 “勇士”“奇材”“剑客”之间是并列关系,不需要断开;“以分单于兵”中“以”表目的, “以”前要断开,排除 C 项。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 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 项,“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错。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故选 D。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 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 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10 - C 项,“李陵投降匈奴,最终全军覆灭”理解错误,原文为“遂降,军人分散,脱至塞者四百 余人”,应该是李陵投降后,四百多人逃回塞内。 故选 C。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会”,恰逢;“为…所…”,被动;“亡”,逃跑;具,详细;“且”,将要。 (2)“提”,率领、携带;“抑”,遏止,搏杀;“师”,军队;“虽”,即使。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 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 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 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 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李陵字少卿,被授为骑都尉,带领五千精兵,在酒泉张掖教习箭术以防卫匈奴。天汉二 年,李广利率领三万骑兵从酒泉出发,在天山攻击右贤王。武帝召见李陵,想让他为李广利 的军队运送粮草。李陵向武帝叩头请求说:“我所率领的人,都是荆楚勇士、奇才、剑客, 力大可掐住老虎,射箭必中,希望能自成一军,分散单于兵力。”武帝说:“发军这么多, 没有骑兵拨给你。”李陵答道:“不须给骑兵,我愿意以少击多,用五千步兵进入单于王庭。” 武帝为他的勇气感动便同意了,传诏李陵在九月发兵。 李陵率领他的五千步兵从居延出发,到浚稽山和单于相遇,约三万匈奴骑兵包围李陵。 李陵搏战攻击敌军,千箭齐发,敌兵中箭倒下。匈奴军败退上山,汉军追击,杀敌几千人。 单于召集八万多骑兵一起围攻李陵。第二天再战,斩杀三千多敌人。单于命令他儿子率骑兵 向李陵发起攻击,李陵的军队在树林间步行与匈奴骑兵拼杀,又杀敌几千人,趁机连发弩箭 射单于,单于下山逃跑。李陵军队战斗一整天不下几十回合,又伤害杀死两千多敌人。匈奴 军队不能取胜,准备撤走。恰逢李陵军中的军候管敢被校尉凌辱,逃出投降了匈奴,详细地 说出李陵的军队没有后援,箭将要用完。单于非常高兴,让军队从四面射箭,箭如雨下。汉 军向南行走,士兵还剩三千多,只好斩断车轮辐条当武器,军吏们拿着短刀,到山下,单于 - 11 - 的军队挡住了他们的退路,单于兵顺着山势滚下石块,很多士兵被砸死,不能前行。黄昏后, 李陵叹息说:我不战死,不是壮士。再能有几十支箭,就能逃脱。如今没有武器再战,不如 分散开,或许还有逃回去报告皇上的人。夜半时分李陵与韩延年一同上马,十几名壮士跟随 他们。几千匈奴骑兵追赶,韩延年战死。李陵说:我没冇脸面去见陛下啊!于是投降了。他 的部下四散逃命,逃回塞内的仅四百多人。 后来听说李陵投降匈奴,武帝大怒,文武百官都归罪李陵。司马迁极力申说:“李陵常 常奋不顾身以赴国家的危难。率领不满五千步兵,搏杀几万军队,转战千里,即使古代名将 也不过如此。李陵虽然深陷重围战败,但他打败敌人的战绩也足以显露于天下,他不死,应 该是想得到恰当的机会来报效朝廷。”武帝认为司马迁所言不实,把他下狱施以腐刑。 李陵在匈奴二十多年,元平元年病死。 (二)课内文言文知识点(18 分,每小题 3 分) 1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 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C.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判断文言文中通假字能力。“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 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 或音近的字来替代,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通假字一般有三种情况: 同音替代、音近替代、形近替代。找出通假字并解释,其实就是写出本字并解释。这就要求 考生能根据语境和自己知识储备判断出通假字,并写出本字进行解释。所以考生对于常用的 通假字要能够识记,并理解其意思,平时也要多记诵。本题, A 项,知:通“智”,智慧; B 项,悟:通“晤”,面对面; C 项,没有通假字; D 项,错:通“措”,施行。 故选 C。 12. 下列对加横线词语的解释,有两处错误的是() - 12 - A. 重负国(更加)相如因持璧却立(退)求人可使报秦者(报告) B. 连辟公府(被征召)左右皆靡(倒下)讽议左右(讽刺) C.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素常) 此去经年(一整年)匈奴诡言武死(欺骗) D. 再转复为太史令(再次)这次第(光景)少善属文(连缀,写)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试题分析:A 报:回复;B 靡:后退,讽:建议;C 经年:以后的岁月,引申为好多 年;D 再:第二次。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 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 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 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13.在下列各组句子中,选出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 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为天下笑者.,何也 B.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C.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D.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 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 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 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常用的文言文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本 - 13 - 题, A 项,者:助词,放在主语后面,与后面“也”组成“……者,……也”,表判断/者:助词, 无实义; B 项,于:介词,比/于:介词,比; C 项,则:连词,表转折,却/则:连词,表顺承,就; D 项,乃: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辅助判断/乃:副词,竟然。 故选 B。 14.找出与“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微斯人,吾谁与归 B.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对各 类句式的基本知识与判断标准要理解、熟记,以便解题时进行知识迁移。常见的文言特殊句 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 例句,“利”“强”分别修饰“爪牙”“筋骨”,定语后置句。 A 项,语序应该为“吾与谁归”,宾语前置句。 B 项,“于蓝”,状语后置句。 C 项,“千里”修饰“马”,定语后置句。 D 项,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宾语前置句。 故选 C。 15.在下列各组句子中,选出加点字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 A. 古之学者..必有师 B.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D.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文言实词包括古今异义、一词 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除了注意平时积累之外,还要注意答题的 - 14 - 方法与技巧,此类试题的答题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 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时要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最好方法是把所 给的词义代到原句(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本题重点考查古今异义词。 A 项,“学者”为古今异义词。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B 项,“须臾”意为“片刻”,古今同义。 C 项,“养生”为古今异义词。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 D 项,“寄托”为古今异义词。古义:托身,藏身;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 身上或某种事物身上)。 故选 B。 1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B. 李商隐《锦瑟》“望帝春心托杜鹃”中的“杜鹃”与李白<蜀道难》“又闲子规啼夜月” 中的“子规”是同一种鸟类。 C. 古代官办学校在商代称为“庠”,在周代称为“序”。明清时期,官办中央最高学府被称 为“国子监”。 D. 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 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 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 释的相关内容。本题要求选出“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C 项,“古代官办学校在商代称为‘庠’,在周代称为‘序’”说法错误,说反了,应该是古 代官办学校在商代称为“序”,在周代称为“庠”。 故选 C。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和谈校书秋夜感怀,呈朝中亲友① 白居易 - 15 - 遥夜凉风楚客②悲,清砧繁漏月高时。 秋霜似鬓年空长,春草如袍③位尚卑。 词赋擅名来已久,烟霄④得路去何迟。 汉庭卿相皆知己,不荐扬雄⑤欲荐谁? 【注】①此诗是诗人被贬为江州司马时所作。谈校书应为诗人在朝为官时的同事、朋友。 ②楚客,指贾谊。③袍,官袍。④烟霄:喻显赫地位。⑤扬雄,擅长词赋写作,曾被大司马 王音推荐。 17.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句中的“遥夜”和“凉风”照应了标题中的“秋夜”,点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 B. 第二句通过对捣衣声和计时刻漏声的描绘,以动衬静,营造出月夜清幽的氛围。 C. 第五句中的“擅名”,指有名声。这句说诗人在词赋方面享有好声名已很长时间了。 D. 第六句中的“去何迟”与上句中的“来已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诗人的心绪。 18.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7. B 18. (1)诗人借贾谊流落楚地的经历,暗寓了自己被贬客居他乡的悲愁。 (2)鬓发像秋天的白霜,官袍还是卑微的青色,诗人运用比喻,抒发年长官微的慨叹。(3)诗 人借“荐扬雄”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文才卓绝却无伯乐引荐的苦闷之情。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语言和评价古诗观点态度的能力。结合上句中 的“悲”,再从此句中捣衣声的“清”、滴漏声的“繁”、月亮的“高”可以看出此处营造 的氛围是凄清,故“幽静”不当,写捣衣声和计时刻漏声也是为了突出气氛的凄清。相对的 “闲适”也不对,应是寂寥。故选 B。 (2)本题考查鉴赏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的能力。做题时要抓住表达情感的词语和典型意象, 逐句分析情感。“楚客悲”,借贾谊被贬的经历,表达自己被贬的悲愁;“秋霜”指年华老 去,“空”暗示功业无成,“位尚卑”直抒胸臆,感慨万千;颈联进一步感叹地位卑微,伤 感无奈;尾联作者暗比杨雄,满腹才华却无人推荐,苦闷至极。 【点睛】读懂是做鉴赏古代诗歌题的关键。阅读时,需要注意诗歌的题目、作者、注释、背 景、体裁类别、典故、意象、关键词句等,对诗歌的主要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并结合选择题 的选项进行认识的矫正。 (四)名句名篇默写 19.填写空缺部分。 - 16 - (1)白居易的《琵琶行》一文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突出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且美丽出众 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道儒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 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 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答案】 (1). 曲罢曾教善才服 (2). 妆成每被秋娘妒 (3). 故不积跬步 (4). 无以至千里 (5). 小学而大遗 (6). 吾未见其明也 (7). 其险也如此 (8). 嗟 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型默写和理解型默写两 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 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型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 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服、妆、跬、至、明、嗟。 三、语言文字运用(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19 年 1 月 8 日,防护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接过“2018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 技术奖”的荣誉证书。“以智慧筑牢地下长城、以心血________和平之盾,是我义不容辞的 责任,也是我________的心愿。”在半个多世纪的科研岁月中,钱七虎为祖国的防护工程事 业不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2002 年,钱七虎建议在长江上修建越江的水下隧道。两年多后,他作为南京长江隧道专 家委员会主任,肩负起这一新的挑战。“不能完全依赖外国,要靠自己,才能创新,才能超 越。”对钱七虎来说,( )。2008 年 8 月,当盾构机掘进第 659 环时,突然停止工作。 “后来,我们改良了刀具,性能大幅增加,由之前每把刀具平均掘进 20 米的极限提升为 200 米。”钱七虎至今回忆起来仍________。2010 年 5 月 28 日,作为长江上隧道长度最长、盾构 直径最大、工程难度最高的工程之一,南京长江隧道在历经 5 年之久的建设后,全线通车运 营。钱七虎被授予南京长江隧道工程建设一等功臣的称号。从城市地下空间到军事工程,钱 七虎始终站在学科发展前沿,引领和推动我国防护工程、岩石力学与工程学科发展,为多项 - 17 - 大型工程________。 20.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 铸就 矢志不渝 踌躇满志 出谋划策 B. 打磨 矢志不渝 意犹未尽 一锤定音 C. 铸就 梦寐以求 意犹未尽 出谋划策 D. 打磨 梦寐以求 踌躇满志 一锤定音 2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两年多后,他作为南京长江隧道专家委员会主任,承担起这一新的挑战。 B. 两年多后,作为南京长江隧道专家委员会主任,他肩负起这一新的重担。 C. 两年多后,作为南京长江隧道专家委员会主任的他,发起这一新的挑战。 D. 两年多后,他作为南京长江隧道专家委员会主任,遭遇了这一新的挑战。 2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在刀尖上行走也不过如此 B. 这个攻关项目犹如在刀尖上行走 C. 这个攻关项目和在刀尖上行走有相似之处 D. 攻下这个项目犹如在刀尖上行走 【答案】20. A 21. B 22. D 【解析】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 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 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第一空,铸就:铸造成,多用于比喻。打磨:指在器物的表面摩擦,使光滑精致。第一空是 说钱七虎为国家安全作出的贡献就如铸造了一面坚固的盾牌,是形象的说法,故用“铸就” 恰当; 第二空,矢志不渝:指发誓立志,决不改变。梦寐以求:形容迫切地希望着。此处用来形容 志向,而不是希望,故第二空用“矢志不渝”恰当; 第三空,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意犹未尽:指意思还没有完 全表达出来或兴致还没完全得到满足。此处表现钱七虎院士回忆改进刀具,创新成功的自豪 感,故第三空用“踌躇满志”恰当。 - 18 - 第四空,出谋划策:出主意,定计策。一锤定音:比喻凭某人的一句话做出最后决定。此处 表现钱院士为国家多项大型工程贡献智慧,故第四空用“出谋划策”恰当。 故选 A。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 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 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 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要求“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此题将 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本题,划线句子“两年 多后,他作为南京长江隧道专家委员会主任,肩负起这一新的挑战”,画线句中“肩负”与 “挑战”不能搭配,可将“挑战”改为“重担/责任等”。再来看选项, A 项,“承担”和“挑战”搭配不当,可把“挑战”改为“重任”; C 项,前文已经说明“2002 年,钱七虎建议在长江上修建越江的水下隧道”,任务已经定下, 交给钱七虎完成,也就是由钱七虎承担这份责任(重任),不是钱七虎发起的挑战,“发 起”“挑战”不符合语境; D 项,“遭遇”和“挑战”搭配不当。 故选 B。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 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 要求选出“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 度适中。本题,仔细阅读括号所在的语段, 根据所给选项可知,括号里填的句子应是一个比喻句,“不能完全依赖外国,要靠自己,才 能创新,才能超越”说明攻下这个项目难度大,应该是把“攻下这个项目”比作“在刀尖上 行走”。A 项,“如此”在上下文中没有着落,排除;B 项,“犹如”前是一个名词性短语, 其后却是一个动词性短语,不当;C 项,落脚到“相似之处”,与下文连接不严密,不如 D 项 与下文连接得严密自然,因为此项主语“攻下这个项目”是一个动词性短语 ,而下文正是 “攻下这个项目”的具体体现。 故选 D。 - 19 -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 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 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 杂样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 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 组词。 23.仿照示例,另选他物,写一句话。要求和示例句式一致,内容贴切。 示例:蝉在中国诗人的笔下,变成了林中非凡不屈的孤独者,每到夏日,便重复着它不可言 说的寂寞与坚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杜鹃在中国诗人的笔下,变成了旅途中时时盼归的漂泊者,每到月夜,便呼唤着 它绵绵不绝的乡思和愁苦。②梅在中国诗人的笔下,变成了山间孤高独立的隐居者,每到寒 冬,便绽放着它不求人知的清香和执着。 【解析】 试题分析:仿写有嵌入式仿系、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无论是哪种都注意 一个原则,即“形似”“意谐”。形似,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结构、修辞方式及句式上 相似。为此,要对例句的结构运用的修辞方法,句式进行分析,弄清例句的“骨架”,外形, 这样才能进行仿写。②意谐,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思路、感情,、语意上谐调,因此,要 认真分析例句的思路,理解例句的语意,把握例句在一定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感情,特别要注 意例句中的隐含信息,弄清题目中没有明确提出的要求。 四、作文(60 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①2019 年 9 月 29 日,袁隆平、屠呦呦、顾方舟、于漪等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矢志不渝、 默默耕耘、功勋卓著的老一辈英雄模范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接受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 号颁授,国宾仪仗队和少先队员用音乐与献花向他们敬礼致意,全场掌声雷动。 ②湖南省赴武汉和黄冈 600 多名正值青壮年的医疗队员为了人民的生命与幸福,坚守职 责,舍生忘死,向党和人民交上了满意答卷,于 3 月 22 日下午回到长沙。各界群众手捧鲜花, - 20 - 拉起写有“致敬,抗议英雄”“我的幸福不能没有你”等内容的横幅,热烈欢迎最美逆行者。 ③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与知者为伍,与良善者同行,心怀苍生,大 爱无疆。 ——习近平讲话要点转述 以上材料会引起你怎样的感想和思考呢? ①请你以“虎啸风生”为网名,为某青年大站“榜样与力量”栏目写一篇征文。 ②请以明德中学学生会主席的名义,在五四青年节代表全校同学向抗疫英雄发出一份“战役 逆行,感恩有你;未来在我,矢志前行”为主题的感谢信。 注意:综合材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切合身份,符合情境;不要 套作和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① 生活需要榜样 有一种力量叫做榜样,它推动着我们向着精彩纷呈的人生不断奋进,它指导着我们向着 熠熠生辉的目标不断拼搏,它引领着我们仰望星空和那璀璨的苍穹。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工 作中,总会有那么一双隐形的翅膀在催我们奋进,让我们更加有信心、有勇气、有力量来应 对生活和工作给予我们的挑战,这双隐形的翅膀就是铭记于心的榜样的力量。 这是一个榜样辈出的时代。各种各样的榜样,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我们心目中的坐标。以 往,我们以学习雷锋为榜样。如今许多榜样,也正在我们身边不断涌现。有人曾说:“播撒 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撒一 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播撒一种榜样,我们能够时时看到奋斗的目标和参照物。榜样是一 种力量,彰显提高;榜样是一面旗帜,鼓舞斗志;榜样是一座灯塔,指引方向!有榜样的地方, 就有提高的力量,就有梦想在飞翔! 生命就是一系列的旅程,穿越时间、空间、穿越自我。每一段旅行都始于梦想,梦想成 为活力丰富着生命。榜样让我们崇敬、学习、向往,指引我们在人生旅途中无所畏惧,乘风 破浪、勇往直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文王拘而演《周易》,给我 们以兢兢业业的力量;仲尼厄而作《春秋》,给我们以坚强不屈的力量;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给我们以坚忍不拔的力量;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给我们以坚持不懈的力量;孙子膑脚,《兵 法》修列,给我们以隐忍的力量;不韦迁蜀,世传《吕览》,给我们以全力以赴的力量;韩非囚 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给我们以不屈不挠的力量。 榜样在心中远航,力量在梦中回响。随着时代的提高,环境的改变,我们不仅仅需要感 - 21 - 官上的刺激,更需要一种植根于心底、一种可亲、可敬、可佩的楷模。榜样永不凋零褪色, 榜样是人生旅途上的指示灯,榜样让我们满腔热血滚滚沸,在荣光与汗水中挥洒自我的才华, 让自我卓尔不凡!榜样让我们尽情释放烧着的岁月活力。 榜样是看得见的力量。榜样的形象最直观,让人看得见、摸得着;榜样的力量最强大,感 人肺腑、慑人心魄;榜样的影响最恒久,能够穿越岁月、光照未来。 例文② 疫情中最美“逆行者” 尊敬的各位最美“逆行者”: 在这特殊的五四青年节时,向你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在全国上下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战役中,有那么一群人毅然奔赴抗疫前线, 是你们的坚守和付出,筑起了一道守护人民健康的防护线。你们是最美“逆行者”。 新春伊始,一场猝不及防的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大地。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战“疫”面前, 一群“最美逆行者”没有退缩,逆“风”而行,迎难而上,为抗击疫情,奉献力量,传递温 暖。你们义无反顾的“逆行”,是最勇敢的坚守,是最温暖的守护,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点赞 和致敬! 最美逆行者,肩负的是责任与担当。责任重于泰山。面对疫情,广大医护工作者,写下 请战书,按下鲜红的手印,主动请缨,毅然奔向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公安干警、基层干部、 运输司机等,义无反顾,奋战在防疫抗灾战场的第一线。你们手挽手、肩并肩,冲锋陷阵, 为抗击疫情、稳定局面默默无闻地奉献着,你们都是最美、最帅的“逆行者”。正是这些最 美“逆行者”,你们肩负起了责任,扛起身上的重担,用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最美逆行者,传递的是信心与力量。疫情面前,人心是最强大的力量。危险紧要关头, 最美“逆行者”迎难而上,挺身而出,这是对生命的尊重与救助,更是为社会传递着休戚与 共、守望相助的力量与温情,坚定广大民众的抗疫斗志和决心,树立战胜疫情的坚强信念。 在这些闪闪发光的普通人身上,我们看到了爱的伟大、爱的力量,对所有人的一颗大爱之心。 正是这些“最美逆行者”的实际行动,鼓舞了人们对抗疫情的信心,有了直面危险的勇气和 众志成城的毅力。 最美逆行者,守护的是生命与希望。正是这些普通平凡的最美“逆行者”,用实际行动 守护着我们的健康,守护着人民的安危,守护着城市的平安。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 “英雄”,病毒肆虐时,医生、护士、警察……他们在默默奋战,守护我们,护佑国家,你 们无愧于新时代的英雄。疫情当前,是你们在危险之境中逆风而行,以自己的生命守护着我 - 22 - 们的生命,让我们战胜了恐惧,克服了困难,扛起了胜利希望,让我们温暖、安定,心中有 力量,眼前有希望。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勇敢逆行的你们,千千万万最美“逆行者”,谱写了一曲感 人篇章,一首首赞美诗歌。你们都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最可敬的人,值得被所有人铭记、 点赞。在这个不寻常的春节,让我们守望相助,向最可爱的人致敬,你们是最美逆行者! 明德中学学生会主席 2020 年 5 月 4 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 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 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并思考人生与疫情,这就要求考生要 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材料一主要讲袁隆平,屠呦呦,顾方舟,于漪等老一辈英雄模范,为新中国建设和 发展矢志不渝,默默耕耘,功勋卓著,接受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材料二主要讲湖 南省赴武汉和黄冈 600 多名正值青壮年的医疗队员为了人们的生命与幸福,坚守职责,舍生 忘死,向党和人民交上了满意的答案。材料三主要是习近平讲话的内容,强调“人民有信 仰”“与知者为伍,与良善者同行,心怀苍生,大爱无疆”等。综合分析三则材料,老一辈 英雄模范的爱国、奋斗、无私等,新时代的最美“逆行者”,习主席强调的人民、善良、大 爱等,信仰决定了人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人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人的精神面貌,是人一切行 为的出发和归宿。每个人都有理想、有梦想、有追求,在复兴中华文明中国梦的今天,每个 人的理想必须和国家、民族的利益相结合才能实现。 任务分析,任务一为“以‘虎啸风生’为网名,为某青年大站‘榜样与力量’栏目写一篇征 文”,注意主题为“榜样的力量”,可以写老一辈的英雄模范给我们带来的力量,新一代“最 美逆行者”给我们带来的力量等。 任务二为 “以明德中学学生会主席的名义,在五四青年节代表全校同学向抗疫英雄发出一份 ‘战疫逆行,感恩有你;未来在我,矢志前行’为主题的感谢信”,明确身份为学生会主席, 感谢的对象为“抗疫英雄”,主题为“战疫逆行,感恩有你;未来在我,矢志前行”。可以 围绕疫情无情人有情;感恩有你,世界才更美丽;未来我们定会负重前行等方面分析立意。 - 23 - 参考立意 根据以上分析,从以下角度立意行文: 因为有你,温暖了四季;疫情无情人有情;感恩有你,负重前行;榜样是一种力量,彰显提 高;榜样是一座灯塔,指引方向;有榜样的地方,就有提高的力量,就有梦想在飞翔;工作 认真,做一个敬业、奋斗的人等。 行文结构安排: 如选取任务二,写感谢信,就要求感谢的对象明确——抗疫前线的医务工作者,写信者身份 明确——明德中学学生会主席(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时代青年),事实明确——他(她)们不 顾个人安危,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最美逆行者,肩负的是责任与担当;最美逆行者, 传递的是信心与力量;最美逆行者,守护的是生命与希望等。还有注意语言要带有抒情性。 正文部分,可以采用并列式结构,要联系自身的实际,要有家国情怀和时代担当。 相关素材积累: 榜样是看得见的力量。榜样的形象最直观,让人看得见、摸得着;榜样的力量最强大, 感人肺腑、慑人心魄;榜样的影响最恒久,能够穿越岁月、光照未来。 “榜样”是一群具有高贵灵魂的生命力,他们或坚强、或勇敢、或智慧、或善良、或集 万千完美品质于一身,将自我存在的价值张显无余,或多或少的能为社会增添一点光亮。 病毒肆虐,你们没有退缩,主动请缨,义无反顾的投奔到“疫情一线”,这种精神可惊 天地,也不负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 通过电视和网络,我每天都会看到,你们在最前线与病魔斗争,不论是遇到多大的困难, 你们远不退缩,时刻为患者着想,你们就是祖国健康的保卫者,一群值得尊敬的人。 你们不怕苦不怕累无惧危险,穿上防护服就是一天,工作起来也总是废寝忘食。要不是 因为使命与责任,大过年的,谁愿意席地而睡?看着你们那自信中疲惫的脸容,我非常感动, 也很心疼!身前是为害人间的病毒,身旁是深受折磨的病人,身后是血脉相连的亲人。你们 却义无反顾。在新春佳节本应阖家团聚的日子,毅然舍小家为大家。 “我没成家,也没照料孩子的负担,大家都在战斗,只有在战场上,我才能安心过好年。” 这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生吴小艳说的话,本来她已经坐上了回家的火车,得知医院发布支 援号召后,毅然从中途下车,折回武汉,投入到抗疫工作之中。 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上洗手间很不方便,有的医护人员为了节省时间一整天不喝水,嘴唇 都干裂了。简阳市人民医院在感染科抗疫一线工作的 18 名护士,为了方便穿上防护服,甚至 不惜把自己的秀发剃光,本来爱美的你,此时此刻就是世界上最美的人 ! - 24 - 你们是医者,更是战士!你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救死扶伤”的高尚精神,诠释了什么 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你们的义无反顾让全中国人民看到了希望 !你们冲在前方,用 自己的身躯为身后的亿万人民筑起了防护的堡垒,你们是我们最坚实的依靠! 感谢你们“不问报酬,不计生死”的无私付出!感谢你们为我树立了榜样!长大后,也 许我不是成为像你们一样的医护人员,但是无论在什么岗位,我会像你们一样做一个热爱祖 国、热爱人民、敢于担当、勇于奉献、不计个人得失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 !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 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 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 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 想。(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 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 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 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 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 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 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 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 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 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 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 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 2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