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8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必修下册基础过关训练 答司马谏议书 Word版含解析
- 1 - 基础过关训练 23 答司马谏议书 [基础演练]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 窃:私下,私自。这里用作谦辞 B.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强聒:硬在耳边啰唆,强作解说 C.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汹汹:气势猛 D.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区区:小,这里指自己,自谦词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 B.于反复不宜卤莽 C.故今具道所以 D.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而.议事每不合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B.①以授之.于有司 ②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2 - C.①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②苛政猛于.虎也 D.①则.某知罪矣 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故略上报.. B.于反复..不宜卤莽 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D.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 项是( ) A.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B.驴不胜怒,蹄.之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6.下列各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 B.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C.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举先王之政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答司马谏议书》中 , 两 句直接点明王安石和司马光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亮出了分 歧的焦点所在。 - 3 - (2) 《 答 司 马 谏 议 书 》 中 作 者 以 , 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 立场。 (3)王安石指出决定进行变法是 ,出于皇帝的意 旨;新法的制定是 ,经过朝廷的认真讨论而订立; 然后再 ,交付具体主管部门去执行。这一“受”、 一“议”、一“授”,将新法从决策、制定到推行的全过程置于完全 名正言顺、合理合法的基础上,“侵官”之说便不攻自破。 (4)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生事”的指责,王安石指出新法的理论 根据是 ,根本目的是 ,这样的 “事”,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国家百姓,自然不是“生事扰民”。 (5)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征利”的指责,王安石只用一句 驳斥已足。因为问题不在于是否征利,而在于为谁征利。根本出发点 正确,“征利”的责难也就站不住脚。 (6)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拒谏”的指责,王安石认为只有拒绝正 确 的 批 评 , 文 过 饰 非 才 叫 拒 谏 , 因 此 , 便与拒谏风马牛不相及。 (7)面对司马光认为新法“以致天下怨谤”的指责,王安石却不再 从正面反驳,仅用 一语带过,大有对此不屑一顾的 轻蔑意味。 (8) , 、 三 句揭示出思想保守的反对者们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实质,正为下文皇帝 - 4 - 的“欲变此”和王安石的“助上抗之”提供了合理的依据。 (9) 一句运用反语,说明保守势力的反对势在必 然,却丝毫不意味着他们有理和有力。 (10) , , 。 作者举了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例,盘庚之迁,连百姓都反对,说明反对 者之多并不表明措施有错误。 (11) ,那么当前实行变法只遭到朝廷士大夫中保 守势力的反对,就更无退缩之理了。这是用历史上改革的事例说明当 前所进行的变法的合理与正义性,表明自己不为怨诽之多而改变决心 的坚定态度。 (12) , ,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 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 (13) 王 安 石 在 信 的 末 尾 处 正 面 表 明 态 度, , , ,委 婉的口吻中蕴含着锐利的锋芒,一语点破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的 思想实质,直刺对方要害,使其原形毕露,无言以对。 [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8~13 题。 答司马谏议书 [宋]王安石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 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 - 5 - 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 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 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 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 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 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 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 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 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 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 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故:原因 B.故今具道.所以 道:说 C.辟.邪说,难壬人 辟:批驳 D.则非某之所敢知. 知:明白 9.下面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为.天下理财 不为.征利 - 6 - B.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是.社稷之臣也 C.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D. 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以致..天下怨谤也 B.于反复..不宜卤莽 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D.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 11.下列句子编为四项,全都属于作者变法的反应的一项是( ) ①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 ②以致天下怨谤也 ③怨诽之多 ④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 ⑤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 ⑥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③⑥ D.②⑤⑥ 12.下面对本文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在本文中,司马光认为天下“怨谤”、众“汹汹然”是王安石 - 7 - 在变法中,“侵官、生事、征利、拒谏”造成的。 B.面对保守派的指责,作者开始不屑于辩解,就没有回复。后来 想到不可鲁莽失礼,才写了本文,表达了一种坚持改革的信心。 C.本文通过对司马光指责自己的几个方面的辩驳,从而批驳了保 守派的不恤国事、墨守成规的状况,表明自己的坚决态度。 D.首先交代写信的原因,言语委婉有致;接着进行合情合理的辩 驳,有理有据,层层深入;最后表明态度,不失赠答之礼。 1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 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迁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7 题。 与萧翰林俛书 柳宗元 - 8 - 思谦兄足下..:昨祁县王师范过永州,道思谦蹇然有当官之心,乃 诚助太平者也。仆闻之喜甚,然微王生之说,仆岂不素知耶? 仆不幸,向者进当臲卼①不安之势,平居闭门,口舌无数,况又有 久与游者,乃岌岌而操其间哉。其求进而退者,皆聚为仇怨,造作粉 饰,蔓延益肆。非的然昭晰②,自断于内,则孰能了仆于冥冥之间哉? 然仆当时年三十三,甚少,自御史里行得礼部员外郎...,超取显美,欲 免世之求进者怪怒媢嫉,其可得乎?凡人皆欲自达仆先得显处才不能 逾同列声不能压当世世之怒仆宜也与罪人交十年官又以是进辱在附会 圣朝弘大,贬黜甚薄,不能塞众人之怒,谤语转侈,嚣嚣嗷嗷③,渐成 怪民。饰智求仕者,更詈仆以悦仇人之心,日为新奇,务相喜可,自 以速援引之路。而仆辈坐益困辱,万罪横生,不知其端,悲夫!人生 少得六七十者,今已三十七矣。长来觉日月益促,岁岁更甚,大都不 过数十寒暑,则无此身矣。是非荣辱,又何足道!云云不已,祗益为 罪。 居蛮夷..中久,惯习炎毒。楚、越间声音特异,鴂舌啅噪④,今听之 怡然不怪,已与为类矣。家生小童,皆自然哓哓,昼夜满耳,闻北人 言,则啼呼走匿,虽病夫亦怛然骇之。自料居此尚复几何,岂可更不 知止,言说长短,重为一世非笑哉?读《周易》《困卦..》至“有言不信, 尚口乃穷”也,往复益喜,曰:“嗟乎!余虽家置一喙以自称道,诟 益甚耳。”用是更乐喑默,思与木石为徒,不复致意。 今天子兴教化,定邪正,海内皆欣欣怡愉,而仆与四五子者独沦 陷如此,岂非命欤?命乃天也,非云云者所制,余又何恨?独喜思谦 - 9 - 之徒,遭时言道。道之行,物得其利。倘因贼平庆赏之际,得以见白, 买土一廛为耕甿⑤,朝夕歌谣,使成文章。庶木铎者采取,献之法宫, 增圣唐大雅之什,虽不得位,亦不虚为太平之人矣。此在望外,然终 欲为兄一言焉。宗元再拜。 【注】 ①臲卼(niè wù):不安的样子。②昭晰:清楚明白。③嚣 嚣:众口谗毁的样子。嗷嗷:形容众声喧杂。④鴂舌:比喻语言难懂。 啅噪:噪聒。⑤耕甿:旧称农民。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凡人皆欲自达/仆先得显处/才不能逾同列/声不能压当世/世之怒 仆宜也/与罪人交十年官/又以是进辱在附会/ B.凡人皆欲自达仆先得/显处才不能逾同列/声不能压当世/世之怒 仆宜也/与罪人交十年/官又以是进/辱在附会/ C.凡人皆欲自达/仆先得显处/才不能逾同列声/不能压当世/世之怒 仆宜也/与罪人交十年/官又以是进/辱在附会/ D.凡人皆欲自达/仆先得显处/才不能逾同列/声不能压当世/世之怒 仆宜也/与罪人交十年/官又以是进/辱在附会/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足下,是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战国时多 用以称君主,《战国策·燕策一》苏代谓燕昭王:“足下以为足,则臣不 事足下矣。” B.蛮夷,古代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蛮和东夷。 - 10 - 多数情况下,蛮夷戎狄统称蛮夷或四夷。 C.困卦是《易经》六十四卦的第四十七卦,该卦主要谈的是君侯 遭遇困境的卦。困,指陷在艰难痛苦或无法摆脱的环境中。 D.员外郎,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唐朝 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之次官。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这封信中虽陈述了自己不幸的遭遇,但更多地是想表明 自己希望贤人掌权的政治理想和欲做“太平之人”的志向。 B.作者在信中写一些认为他贬谪处罚太轻的人,对他诽谤越来越 多,并以此来讨好他的仇敌,作为进身之阶,揭露了当时的官场丑态。 C.作者写自己在永州的贬谪生活时,运用了反衬法,“炎毒”“楚 越之声”,不正常的视为平常,“北人言”,正常的视为不正常,有 力地控诉了黑暗社会的罪行。 D.信中明言“今天子兴教化,定邪正”,但像柳宗元这样有才华 的人却受尽诽谤,被贬蛮夷之地久居,对比鲜明,辛讽蕴藉。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御史里行得礼部员外郎,超取显美,欲免世之求进者怪怒媢 嫉,其可得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嗟乎!余虽家置一喙以自称道,诟益甚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 基础过关训练 23 答司马谏议书 1.解析:汹汹:喧扰,争吵。 答案:C 2.解析:A 项,“辨”同“辩”,辩解;B 项,“卤”同“鲁”, 鲁莽;C 项,“具”同“俱”,详尽或全面。 答案:D 3.解析:A 项,①连词,表转折,但;②连词,表修饰,相当于 “地”。B 项,①代词,法度;②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C 项,①介词,在;②介词,比。D 项,“则”均为连词,那么。 答案:D 4.解析:D 项,生事:制造事端。A 项,古义:写回信。B 项, 古义:书信往来。C 项,古义:不同寻常。 - 12 - 答案:D 5.解析:A、B、C 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D 项,名词作状语。 答案:D 6.解析:A、B、C 三项为状语后置句。D 项为陈述句。 答案:D 7.答案:(1)而议事每不合 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2)名实已明 而天下之理得矣 (3)受命于人主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授之于有司 (4)举先王之政 兴利除弊 (5)为天下理财 (6)辟邪说 难壬人 (7)固前知其如此 (8)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 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9)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10)盘庚之迁 胥怨者民也 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11)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12)度义而后动 是而不见可悔 (13)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守前所为而已 则非某之所敢知 8.解析:知:领教。 答案:D 9.解析:A 项,为:介词,替/动词,是。B 项,是:动词,认为 正确/代词,这。C 项,其:代词,自己的。D 项,以:连词,来,表 - 13 - 目的/介词,因为。 答案:C 10.解析:A 项,以致:古义,因而招致;今义,表结果的连词, 多指不好的结果。B 项,反复:古义,书信往来;今义,表多次重复。 C 项,非常:古义,不同寻常;今义,表特别,十分。D 项,以为: 认为。古今义同。 答案:D 11.解析:④⑤是作者的假设,不是司马光的指责,不属于变法 的反应。 答案:C 12.解析:B 项,分析有误。不是没有回复,而是简单地做了回 复。 答案:B 13.答案:(1)我私下觉得与您交往深厚密切已非一朝一夕,可是 议论国事时常常意见不同,这大概是由于我们所采取的方法不同的缘 故吧。 (2)本来知书识礼的读书人所争辩的,尤其在于名义和实际的关系。 名义和实际的关系一经辨明,天下的是非之理也就解决了。 (3)盘庚并不因为有人埋怨反对的缘故而改变计划,这是因为迁都 是经过周密考虑后的行动,是正确的而且看不到有什么可以改悔的缘 故。 14.解析:“仆”应为“先得显处”的主语,前面要断开,排除 B - 14 - 项;“才不能逾同列”与“声不能压当世”是对偶句,中间断开,排 除 C 项;“十年”做“与罪人交”的状语,后面要断开,排除 A 项。 答案:D 15.解析:“唐朝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有误,应 是“隋朝”,唐代继续沿用。 答案:D 16.解析:通过诽谤来讨好他的仇敌的是“饰智求仕者”,而不 是“认为对我的贬黜太轻,不足以平息愤怒”的众人。 答案:B 17.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第(1)句中的关键词 语有“显美”“媢嫉”“其”;第(2)句中的关键词语有“置”“称 道”“诟”。 答案:(1)从御史里行提升到了礼部员外郎,破格取得显位美职, 想要摆脱世上追求进取的人的责怪怨恨和嫉妒,这可能吗? (2)唉!我即使每家安置一张嘴来自我称道,也只不过是挨骂更加 厉害罢了。 【参考译文】 尊敬的思谦兄:昨天祁县的王师范经过永州,说你忽然有了当官 的心思,这实在是件有益于太平盛世的事情。我听到这件事后非常高 兴,但如果没有王生的一番话,我不就一直不知道么? 我很不幸,从前被进用的时候正赶上动摇不安的局势,平时闭门 不出,口舌是非还是很多,更何况又有和我长久交往的人,位居高处 - 15 - 操作大权。那些追求进升却被斥退的人,都聚集在一起制造仇怨,捏 造粉饰,于是对我的仇恨更加大肆蔓延开来。不是确切明晰,自己能 决断于心的人,谁能了解我在晦暗中的情况呢?我当时三十三岁,很 年轻,从御史里行提升到了礼部员外郎,破格取得显位美职,想要摆 脱世上追求进取的人的责怪怨恨和嫉妒,这可能吗?所有的人都想要 升迁显贵,我先拥有了显赫的地位,才能不能超过同僚,声望不能盖 过世人,所以世人怨恨我也是应该的。我和罪人们交往了十年,官位 因此得到进升,错就错在附会他们了。圣朝宽宏大量,对我的贬黜很 轻,不足以平息众人的愤怒,所以诽谤的话语转而更多,众人一起喧 哗,我逐渐变成了怪人。弄巧设诈求取官职的人,更是用责骂我来讨 好仇恨我的人,每天都有新花样,务必达到讨好成功,他们自以为这 是被迅速提拔的途径。因此对我的侮辱也加重了,各种罪名横生,不 知道其中的原委,真悲伤啊!人生少有活到六七十岁的,如今我已三 十七岁了,长期以来觉得日月短促,一年更甚一年,大概不超过数十 年,就没我这人了。是非荣辱,又有什么可值得论道的!要是说个不 停,结果只能加重罪名。 在蛮夷中居住的时间长了,也习惯了这里的炎热和瘴气。楚、越 之间的音调很奇特,说话喧闹难懂,如今听起来也觉得正常不足为怪 了,我已和这里的人成为同一类了。家中新出生的孩子,他们都自然 学说这里的话语,一天到晚两耳全听的是这种话语,听到北方人说的 话语,就啼叫大呼逃避躲藏,即使是病人也恐惧惊吓不已。自己料想 在此地还能居住几时,怎还敢不知停息,说长道短,再招致世人的非 - 16 - 议讥笑呢?我读《周易》《困卦》到“其人有言而他人不信,那是因为 在困顿之时的话语”时,反复阅读更加高兴,感叹说:“唉!我即使 每家安置一张嘴来自我称道,也只不过是挨骂更加厉害罢了。”因此 更加乐意闭口不言,和树木石头交朋友,不再把自己的意思表达给别 人。 如今天子振兴教化,禁止邪恶扶持正气,天下人都喜悦快乐,而 我和其他四五个人,沦落如此,难道不是命运吗?命运是由天而定, 不是说话的人所能控制的,又有什么怨恨呢?只能高兴像你思谦这些 人,赶上了好时候,能在正确道义的指引下一展宏图。正确道义的实 施,天下万物都能够享受到福分。倘若因叛贼平定而庆贺行赏之际, 得以被昭雪宽大,买上些能养活自己的土地来耕种,早晚歌唱进而撰 成文章,希望被巡察各地风情的人采取,献给朝廷,来增加圣唐诗歌 的篇章,即使得不到官位,也不枉为太平之世的人了。这都是希望之 外的事,最终还是想要跟你倾诉一下。宗元拜谢。查看更多